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的统称,也可叫文学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2文学理论: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3文学批评: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4文学史: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5文学活动: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不是以成品这种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者世界读者四要素组成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恩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他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后来列宁毛泽东等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新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7,中国特色;这里指建设中国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说中国特色要求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时应充分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新的综合8当代性;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应体现时代精神,具体说当代性应概括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吸收新的方法9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10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活活动的基础他是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一个过程。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1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世界、作者、读者、作品,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12文学活动对话性结构: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对话性结构。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他不仅是作品的反应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但是写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

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的显现。因此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式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的显现出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和审美的本质属性13文学本体论:本体论是一种哲学用语,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伍尔夫所创的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他是美国新批评派的理论家蓝塞姆提出的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于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14文学起源的劳动说;作为文学起源的种种学说之一,他认为劳动对于文学活动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1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这是马恩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境,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他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二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地区如19世纪的俄国文学。16文学的含义:文学分为两种不同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前者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后者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从文学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侠义文学概念17审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另一方面渗透着社会生活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他们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18话语: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19话语蕴

藉: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二是具体的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20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21主导性与多样性:主导性是指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最基本性质即社会主义的性质。它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其具体的社会属性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层次的,但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和主导方面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是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人民性人性的高度统一,革命理想与艺术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多样性是指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的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景象,无论是作品主题题材形式还是创作方法艺术种类等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二者是社会主义文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二者都是统一的26物质生产: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形式,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须物质资料而进行得对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他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关系。就是说物质生产是人类凭借工具通过物质行为对物质世界进行实际改造并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活动27精神生产: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得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包括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28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他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的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和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有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29文学创造客体:即文学的反映对象。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总和。自然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是文学的反映对象。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反映对象,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之后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作家体验过得生活30文学创造主体: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具有自由自觉地创造性时才是真正的

文学创造主体31文学创造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双向运动过程之一,是创造主体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客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的过程32文学创造主体“客体化”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33材料:作家有生以来社会生活中所获取得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34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领悟3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36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37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38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他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39综合:是作家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40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41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42变形: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43陌生化:是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的描写它,以消解“套板反映”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感受方式44即兴:作家因受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的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45推敲: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46艺术真实: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的真

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面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47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48情感评价:它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49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他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50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51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52现实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事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他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二是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是主要艺术手段,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他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进行逼真的描绘。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53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二是直接抒情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54象征型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现实或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二是暗示的方式。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造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

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55诗: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a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生活b跳跃性。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c节奏韵律性。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重复。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56小说: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从两个方面理解:a刻画人物形象。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b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57剧本: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首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从两个方面理解:a以人物台词为手段。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件,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介绍分析议论人物和事件,而剧本则不允许作者出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b集中反映矛盾冲突。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58散文: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a题材广泛。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地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往往摄取生活中一个片段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皆可b结构灵活。与诗小说等比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长处c抒写真实感受境遇。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侧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而和报告文学相比较散文更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59报告文学: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a记真人真事。他

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b塑造艺术形象。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c及时性。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