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

在拉动皮箱的轰鸣声中,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旅程。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阔别大西北的“大漠孤烟”已久,窗外已然是灯火阑珊之景。泥土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这里就是“江城”——武汉。

我们的研学之行,将从这里开始。

——题记

经历了一路的舟车劳顿,我们一行人很快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我们,将前往武汉大学。感受武大校园环山抱水的秀美和沉淀、厚重的文化氛围。

走进武大,映入眼帘的便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云纹蓝瓦,四柱八方,无一不体现着这座高等学院的深邃高尚。也有人曾认为,武大校名最有气魄,念作:学大汉,武立国。赏沿途风景,我们走经了珞珈广场,踏樱花大道,登“樱花城堡”鸟瞰武大。老斋舍青瓦红窗,古香古色。因未赶上樱花盛放之际,略显遗憾,但能与同窗好友共度时光,也让这次游学显得弥足珍贵。而我们的武大之旅,也在老图书馆前的合影留念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临近黄昏,我们前往了中国“第一商业街”楚河汉街。走在汉街上,满眼都是民国风、现代风以及欧式建筑,其中也融入了不少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来来往往,不乏有衣着时尚,身材高挑,肤色各异的小姐姐。汉街汇聚了众多奢侈品牌,但也有不少美食,阿嬷蛋糕店,广隆蛋挞王,鲜果杯等等,大家见状,都是两眼放光。再集合时,大家手中已是满满当当,更夸张一点的,手捧小盒的热干面,吃得快要“噎死”了。

热干面作为武汉当地的特色,一路走来也是独得大家的恩宠。于是乎,晚饭也就是象征性地吃几口了。

第二日清晨,天微微亮,我们便踏上了征程。迎来了备受期待的重头戏,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登高而望远,多少文人墨客登高于此,观此壮美山河之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其中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脍炙人口。黄鹤楼坐落于蛇山之上,临近观赏,白雾飘渺,恍如仙境,隐隐若现出“黄鹤归来”的铜雕像。环顾四处,错落有致,更衬黄鹤楼壮丽之美。登五重黄鹤楼,饱览浮雕、书法、壁画、诗词等作品。令人赞叹不已。更有游客纷纷亮出一手好毛笔字,引得众人围观……可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去时我们仍意犹未尽。只愿将那古朴的明黄色古楼,牢牢印刻在脑海之中。来结束这次的黄鹤楼之行。

见过了黄鹤楼的巍峨壮丽,我们又前往了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当地历史的沧桑。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现古人技艺之高超;曾侯乙编钟之音律精准,震撼寰宇;郧县人头骨之古老,谱写人类历史;元代青花瓷四爱梅瓶存世罕有,价值连城。湖北省博这四大镇馆之宝,无一不使我们沉浸于这如烈酒般清冽而醉人的历史之中。亦有幸于能得见来自神秘古埃及的木乃伊,记录着埃及文明的石碑以及

阿蒙神、贝斯特等埃及神明的雕塑。游览辛亥革命馆更是对武昌起义中的辛亥革命者们肃然起敬。我们这次的湖北省博之行,是见证历史,亦是体味过去。

我们研学旅程的最后两站前往了三峡大坝和屈原故里。乘豪华游轮游三峡大坝,长江三峡之江水,绿如翡翠,清如白玉。水天一色,迷雾笼罩之间,“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似黄河波澜壮阔的粗犷,长江更像是温婉清丽的女子。到船过船闸的时候,我们于甲板上亲历过船闸全过程,一时间摩肩接踵,群情鼎沸。过船闸的震撼体验直到登岸时仍觉意味深长。

去往屈原祠那天,烟雨朦胧别有一番美。我们于雨中感受屈原文化,体味当地端午习俗。更流连醉心于民俗馆土家族妹儿清亮的山歌。离去时屈原祠前,我们齐声朗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朗朗书声与烟雨朦胧之中,我们的荆楚文化之行,也正式进入了尾声。

火车轰隆隆的前进着,窗外的色彩已由翠绿变成了雪白。到站时,兰州已步入了寒冬,虽寒风凛冽刺骨,却是近乡情更怯,在心中默念:再见了,武汉。兰州,我们回来了。

文化在哪?在语文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在世博会独特别致的展馆中?还是在电视机上传统艺人灵巧如飞的双手中?如果用人来比喻,一直以为文化是高贵严肃,因而有些距离感的美丽贵妇。而这次春游,却让我蓦然感悟到,文化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

在淮扬菜体验馆,“淮点三春”让我眼前一亮,炸平桥大糕叫“金蝶寻春”,炸春卷叫“金蝶吹春”,炸玉兰片叫“金蟾戏春”。光这名字就很有诱惑力。平时吃的食物中竟然蕴含着这样的诗意!软兜长鱼、贵妃羊肉、开洋蒲菜、钦工肉圆……一路走来,每一道菜都好像在和我拉家常,每一道菜似乎都凝结了一段美好的旧日时光。看着它们从记忆深处飞到精美的墙壁上,成为精致典雅的淮扬菜文化时,我第一次觉得文化在生活不起眼的一角抿嘴浅笑。她并不只是高台上翩翩起舞的凤凰,她更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蝴蝶。你看,淮阳菜不是只局限于一地,盱眙龙虾、平桥豆腐、金湖藕夹……这充分反映出,淮扬菜文化是普通生活的点缀,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们美味的创造。

从体验馆出来,经过刻着“清河桥”的牌坊,一路向上走,两边的迎春开得正盛,鹅黄的花朵舒舒展展地烂漫着,一串一串连过去,但并不像中国泼墨画一样朦胧地晕染开去,因为她们是那么热烈,以致于一串一串都显得很有精神。而那一枝一枝柔嫩的枝条又并不因热烈而显得生硬,平添了几分柔美。能用来比喻她的,只有天真烂漫的孩童了。迎春中间间或地生长着缀上红花的小树,由远及近,扑面而来的恰是一派盎然的生机!正沉醉间,一缕金光调皮地跳动过来,全身都着了一层暖意。微斜的太阳正涨红了脸,羞涩又从容地化开一片情,我欣喜地低声吟诵:“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到底是诗句给生活增添了诗意,还是这诗意来源于生活?正兴奋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幸福门”,这才渐渐感受到淮安人民的浪漫情怀,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朴素愿望,到龙凤呈祥、双喜临门的美好祝福,再到宋词墙壁

的风雅动人。伴着明丽柔和的春光,暗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心头上似乎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眼泪就渐渐涌上来,模糊了眼角,也许于这清新明快的漫漫风景中,于这温馨怡人的和谐里,我感受到了独属于此的浪漫气质,触动到内心中至真至爱的深处,被那些造就了这些风景的人深深感动。身旁不时有游人相伴而行,其实文化不仅在《论语》《春秋》等经典古籍里,还在老人慈祥平和的笑声中,在朋友一唱一和的和睦里,在四季流转迷人的风景中,在身旁美轮美奂的建筑里。

由此想到,之前在《西游记》馆时,我惊讶地发现,盱眙当地流传的无支祁竟是孙悟空的原型,而水母娘娘也融入了《西游记》里。水母娘娘的传说,我倒是依稀还有点印象,而无支祁貌似在小学某次春游时,老师提到过,而具体内容早已化为一阵风飘散了,对家乡的历史神话竟淡忘至此,内心是有点自责,不过这些事确是不常听人提起,不知道以后的学生还能不能有我这个模糊的的印象了,只是这民俗的确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文化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传承文化,人人有责。因而想起路上同学谈起日本,口中含着悠哈,幽幽地说:“我抵制日货,但我承认我无妨抗拒日本动漫。”这突然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强大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并非要排斥日本先进文化,并非拒绝同一,而是由此反思中华文化如何复兴,反思如何在经济洪流中发展文化并让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反思如何建立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在和煦的春风中,静悟身边文化之美。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从我做起,担当一份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期待老树再绽新花。

踏入荆楚大地,来到了这有“九州通衢”之称的武汉,我更喜欢称它为江城,有份诗意。这片土地上人杰地灵,王候将相英雄儿女层出不穷,既有北人的豪迈血勇,亦有南人的精明文秀。

有人说:齐鲁文化以“儒”为核心,那么荆楚文化呢,她的特色又是什么?独具异彩的荆楚文化,其发展本就是一个随日月不段丰富的过程,若要真的说一下她的特色,浪漫与狂放便是她独树一帜的地方!浪漫有如屈原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狂放似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里不同于儒家文化的矜持与约束,这里在王权政治下依然呼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楚国的浪漫并非拘泥于小情小爱,而是一种不被世俗约束的自由,一种对社会大胆的批判的激情,其狂放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癫狂疯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一种执著不变的追求,它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提起荆楚文化,自然就想到了屈原,他是楚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楚国的秀丽山川孕育了屈原浪漫的性情,他热爱楚国,对楚国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眷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善用比兴来表情达意,他爱美,芳草美人,托词喻物,是他志行芳洁的表现。他以高洁的情操、巧丽的才思、博洽的见闻、无拘无束的想像,把楚国的山川、日月、风云、雷电、鬼神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歌有泣、令人反复咏叹。他辞赋中大量楚地方言,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乡土气息,也显示出荆楚之地对他

的深刻影响,同样,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气势,更带来了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辉煌,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有人问:屈原可不可以不死?他可以当一名隐士远离这黑暗的'世俗。

当你明白他的追求,你便明白了他的选择。司马迁在《史记》这么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追求着美丽向往着美好,而当有一天,他一生所苦苦追寻的东西注定无法得到,一切憧憬被无情的现实打击的支离破碎,对他来说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吗?他愤怒了,他绝望了,他带着失望的心情与天地消融。

这个追求颇似楚国的祖先,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屈原亦有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品质,他疾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夫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依然是屈原的风格,“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他想昭显天地之光明,却无奈身陷现实之黑暗,他思索,思索的太过深刻,是他出了问题,还是整个价值体系的错?他困惑,那《天问》中的170问又有谁可以告诉他答案呢?

屈原让我想起了老庄,老子和庄子也都是楚国人,有着庄周梦蝶的浪漫,有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狂放。现代著名文学史家刘师培曾说“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屈子之文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庄子·人间世》曾提到楚狂接舆“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楚狂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这便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楚狂接舆”也成为隐士的代称。同样是浪漫主义,屈原的浪漫更像是英雄主义的浪漫,他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浪漫较乎庄周的浪漫要积极。楚国人在创造出独具异彩的楚文化同时,也将这种精神渗入到了楚人的骨子里,影响深远!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谪仙李太白二十五岁出川游历,二十五岁来到了荆楚大地,原来三个月的游学,却在安陆一待就有十年,并写下了大量诗篇,是什么让诗仙如此留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朋友的离去让他悲愁,我想他是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吧,这里的文化与李白的追求产生了共鸣!

李白也喜欢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本就有浪漫的气质狂放的精神,李白的到来让这种气质与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不矫揉不做作,仿佛左手拿着酒壶右手正挥毫泼墨的太白近在眼前,他爱喝酒,以

消那心中的不快,那喃喃不清的醉话,旁人只当是酒后的胡言乱语,谁知那是深刻的批判,他太清醒所以太困惑,如同屈原,在众人皆醉的社会中太过清醒和执着,且一醉方休吧,与尔同消万古愁!

浪漫到了极致,便是一种狂放。这种狂放在楚国之初就已鲜明,楚国有一句民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诗经》中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楚国凭着这样的一种劲头,这个纷纭历史中的小国筚路蓝缕发奋兴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楚国于蛮荒之地中立足、壮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疆土最辽阔的泱泱大国,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

狂放,狂出一种霸气,荆楚大地是一个出英雄儿女的地方。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东楚”政权者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相应;未尝败北侠骨柔情的项羽楚霸王,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喝退三军步步为营。最后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同样是楚人。楚地出英豪,他们将楚国笼罩四野、总揽八方的气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依然后继有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在小时侯就吟出了“如果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青年时期便写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没错,这也是荆楚文化中特有的狂放,是一种自信乐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城武汉,黄鹤楼畔,可在这究天地、通古今,瞰世俗、窥人道,荆楚文化中的浪漫与狂放气质,使这个因码头文化而过多沾染市井之气城市,有了一份别致的诗情,“于斯为盛,惟楚有才”,如今繁华的武汉是否曾记得彼时的浪漫?曾经这不仅有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这还有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还有义理精深的哲学。浪漫而狂放,还只是荆楚文化的一个侧面,远远不能将其概括,八大内涵、四大精神中由来,在诉说着荆楚文化发展的更多更多的故事。

荆楚文化,浪漫,狂放,可歌可泣,让我似乎听到了古人的高歌,亦或是低吟。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前夕,学校开展“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组织50名同学参观了革命纪念馆,祭扫了围头的安业民烈士陵园,走进战地公园。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先烈们所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需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怀着沉重的心情,大家来到了安业民烈士陵园,由黄虹霓同学和刘宏洲同学做主持人,我们朗诵了《烈士,人民的好儿子》,再由警察叔叔给我们介绍有关安业民的事件。之后,我和欢欢代表少先队员给安业民烈士献花围。安业民,出

生在辽宁省开原县四寨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得了重病,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担当起家庭的重任,1958年在炮击金门作战中光荣牺牲。让我们目睹他的丰功伟绩。

走进战地公园,最吸引我的是地道了,时不时的呼叫声,微弱的光线,让我有身临其境在战场上的感觉,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画面更是时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清明节祭扫烈士和祖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我们缅怀先烈,承继传统,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董存瑞,他13岁时带着区委书

记躲过了侵华日军的追捕,被人们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他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中任命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共产党,他机智勇敢。

我觉得他一定不会想自己很冤,因为他是为人民而死的,比泰山还重。有个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董存瑞是多么的勇敢。像董存瑞的着一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我们一定要纪念革命先烈,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变成现在这样而死去。他们就是我们的自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每当我们背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的名诗,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一起时的亲人们,那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们,他们那崇高的品质感染者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烈士陵园中,陈列着一排排墓碑,一座座墓碑代表着一份份忠诚。他们的拼搏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祖国的未来更富强吗?

回首抗战八年,革命者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帝国主义的残暴折磨中,他们经受了种种惨绝人寰的毒刑。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烈火的焚烧中,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与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他们精神不朽,火种不灭。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可替代的。

回想起这些,一位位令人尊敬的革命先烈浮现在眼前,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萦绕在耳旁。刘胡兰,邱少云,方志敏,董存瑞……他们不都是正当花季时,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群众利益而牺牲了。他们的品质令人赞扬,,他们的精神令人佩服,他们的故事令人永记!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幸福,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不朽,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明日的辉煌。今天,我们不用在想革命先烈们那样为了自由,为了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意志,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当第一条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地所诱惑时,它挣扎着从泥土中爬上岸,这是好奇心。

当第一只古猿也过腻了在树上爬来爬去的生活,而对陆地平坦的环境感兴趣时,它试图爬下树,走出第一步,这也是好奇心。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为什么眼睛会眨、为什么星星会闪、为什么太阳发热、为什么这为什么那,一大堆的为什么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但是,好奇心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对世界未知的探索,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说明人类因好奇而探索真理和光明的艰辛。

人的好奇心有强有弱,正所谓“浅滩捉鱼鳖,深海擒蛟龙。”

好奇心不能过分的强。正如鲁迅先生笔下--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驱使国民也兴致勃勃观看“杀人节目”的是好奇心、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这些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不存在。像这样,“好奇”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失去“好奇心”真正的意义。那么,没有,也罢!

好奇心亦不能弱到没有。又见生活之间--与机遇擦肩而过的是弱到没有好奇心;一个苹果砸到你的头上,你摸摸脑袋,抬屁股走人,是弱到没有好奇心,若是多一点,想想除了牛顿的发现,是否还有别的?也许,你会成为第二个牛顿;……诸如此类,有颗心,却丧失了“好奇”,这样的,没

有,也罢!

好奇心还是一把双刃剑。

为了找寻过去的点点滴滴,考古学家踏上了探索之旅;为了一览广寒蟾殿的景色,人类飞上了月球;为了寻找另一个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切的一切,来源于人们的好奇心,亦是好奇心是人类找寻另一种幸福感。而另一种好奇心,却把人们带入了黑暗的深渊。

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快感,好奇的人们走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为了寻求自己一刻的享受,好奇的学生走进了“黑网吧”这一万丈深渊;为了……新时代的我们好奇心有时会把自己带入一条绝路。

要掌握我们心中这把“双刃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切需要我们好奇心去发现、去探索。但、要有度。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是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们来说不过三个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加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疑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贪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星座,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然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知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一份安静的心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

《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材,只有用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