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

【甲文】《三峡》原文略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天大水涨上了之上。襄,上。陵,大的,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

江陵:今湖北省。

奔:奔驰的快马。:驾风。

以:认为

素湍:湍:急流的水。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绝,停止,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奉节一带。

沾:打湿。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

1、或王命急宣(:有时;今义:常用于的)

2、至于(: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虽,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传响(,在空荡的山谷里)

一词多义:

1绝

*(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乙文1.)(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祝史云[9]:“每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入蜀记》比较阅读练习题1:

1、本文节选自北魏的一部地理学著作《》“三峡”是

指:、、。

2、解释下列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重岩叠嶂。嶂②乘奔御风。奔

③飞漱其间。漱④属引凄异。属

3、用横线在第二段中划出议论的句子。

4、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内容。

① ②

③ ④

5、作者有意将季节顺序的错置,为何先写夏季之景

6、写出第四段中最能表现江上秋情的四个字。

8、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作者是________,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9、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2、[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13、[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入蜀记》参考答案1:

1、《水经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①像屏障一样的高山②指飞奔的马③冲刷④连续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①山多而高(山高峡窄)②水大流急③岸美趣多(景丽趣多)④江情凄哀(秋情哀绝)等

5、因为三峡山高峡窄,夏季水大流急最有特点。

6、寒肃凄哀

7、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8、郦道元地理学散文

9、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

11、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2、[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13、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乙文2】(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雨霏(fēi)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 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始建于唐朝,李白、杜甫等着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的阅兵台。张说在那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它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点明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4)越明年:就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七年。越:及,到。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予,我。

(11)衔(xián)远山:衔,接挂。吞长江:吞,吞吐。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最远到达。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乎,该不会。。。。吧。

(20)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霪(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4]

(39)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

(40)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居庙堂之高: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修饰。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无。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题2: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16.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岳阳楼记》[参考答案2] 13、B 14、C 15、D 16.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分)趣味无穷。(分)⑵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1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1分)(注:“会”、“得无”各1分)

【乙文3】(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各种不同的形状。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时现时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住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注释】

[1]小丘:小山岗。

[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篁竹:成林的竹子。

[4]如鸣佩环:就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宾语前置)。鸣: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物。

[5]伐:砍伐。

[6]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下:向下(名作状)。

[7]水尤清洌: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洌:清。清洌:清凉。

[8]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宾语前置)。以为:把……当作。

[9]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宾语前置)。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0]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高低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1]翠蔓:翠绿的藤蔓。

[1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约数,上下,左右。

[14]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彻:穿透。

[1][16]佁(yǐ)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17]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8]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

[1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隐或现。

[20]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2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使动),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22]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十分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23]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24]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5]龚古:作者的朋友。

[26]宗玄:作者的堂弟。

[2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

[28]小生:年轻人。

[29]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练习题3: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曦月曦:________ (2)素湍绿潭湍:________

(3)蒙络摇缀缀:________ (4)斗折蛇行斗: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分别从两个文段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甲文】:

【乙文】:

4、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_____________。(2分)

7、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参考答案3:

1(1)曦:阳光或日光。(2)湍:急流或急流的水。(3)缀:联结。(4)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3岳阳楼壮美雄奇

2(1)(2)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2)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1)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三峡》《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襄

12.翻译下列。(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11.阙:通“缺”襄:上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

不如它快。(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和都看不见。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

分。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乙文4】(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有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直看下去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的鸣叫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啼个不断。像鸢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注解】:

净:消散。

从,顺,随。

许:约数,上下,左右。

缥碧:青白色。

甚:甚于,胜过。

奔:飞奔的马。

负:凭借。

轩:往高处伸展。

邈:往远处伸展。

泠泠:拟声词。

好:美丽的

转:痛“啭”,鸟叫声。

作:发出。

戾:至。

反:痛“返”,返回。

柯:树木的枝干。

上:在上边。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题4: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4:

1.(1)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2.A(B为“中间夹杂”,C为“交错相通……查看比较阅读答案

【乙文5】(选自《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2.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 共:都

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四时:四季。

7.将:将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

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 奇:指奇山异水。

20. 山川:山河

21. 美:美景

22. 俱:都

23. 青林:青葱的林木

24. 翠竹:翠绿的竹林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练习题5: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略无阙处() (2) 夕日欲颓() (3) 属引凄异()

(4) 至于夏水襄陵() (5)沿溯阻绝()(6) 晓雾将歇()

2.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必为有窃疾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C沉鳞竞跃静影沉璧

D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其真不知马也

D至于夏水襄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真是趣味无穷!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晨雾将要弥漫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写下来。

A甲文侧面表现三峡险峻的句子是:

B乙文侧面表现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是: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出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正确的一项()

A甲文侧重叙事,乙文侧重写景。

B甲文描绘了三峡四季壮美的景色。

C乙文是谢中书给朋友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

D甲乙两文写景都抓住了山和水的特点。

8.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答:

9.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10. 试找出下列两句中的美点加以赏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 如果你准备到三峡去旅行,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往,说出你的理由

《答谢中书书》参考答案5:

1.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略

8. 甲、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实是欲界之仙都

9. 甲、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乙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0. 提示:(1)色彩、动静之美;(2)晨昏变化之美

【乙文6】(选自《江水》)

【原文】水江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流水滩。这里的水都湍急异常,鱼鳖都不能(yi ),行人常常感到苦恼,他们编成歌谣:“用尽力气与水相持,突然之间就会被水淹没与家人永别。”说:“从四川到这里,五千多里,顺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的北面,县的在江水的南岸。北临大江,与遥相对应。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江水》比较阅读练习题6: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虽乘奔.御风 ( ) ⑵则素湍.

绿潭 ( ) ⑶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 )⑷绝壁或.

十许丈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良多趣味.. B .其石彩色形容.. C .书记..

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D .曾无称有山水..

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 在括号中加拼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 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略无阙.处通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飞漱.其间夏水襄.陵 属引.凄异良.多趣味林寒涧肃.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晴初霜旦.自.非亭干夜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袁转久绝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 ..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词多义: 绝: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三:巴东三峡()猿鸣三声() 属: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召令徒属曰。。。。。。() 词类活用: 回清倒影()乘奔御风()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 【甲文】《三峡》原文略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 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 素湍:湍:急流的水。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 良:实在,的确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三峡(含答案解析)

第5篇三峡 (北魏·郦道元)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9课;◎语文七上第23课;◎苏教七上第19课。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 (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示选择 (2)属.引凄异 古义:________ 今义:属于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原意为:霜,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 ③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_____________ ④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 (2)绝: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 ②绝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 ③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 ④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 (3)清:①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 _____________ ③香远益清.(《爱莲说》)_____________ 5. 重点实词 (1)略.无阙处略: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重:_____________ 嶂:_____________ (3)隐.天蔽日 ..隐:_____________ 蔽: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 (4)自非亭.午夜分亭:_____________ (5)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 (6)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 (7)沿溯阻 ...绝沿: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 阻:_____________

三峡文言文全文翻译

《三峡》文言文全文翻译 三峡 【题解】选自《水经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阙[quē,断缺。现在写作“缺”]处。重岩(yán)叠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天蔽(bì)日。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xī)月[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涨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沿[yán,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宣,宣布,传达],有时朝(zhāo)发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不以[如此,这么]疾[快]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sh ù,冲荡]其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确实,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涧(jiàn)肃[山涧显得寂静。肃,寂静],常有高猿[高处的猿]长啸(xiào),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缀(zhuì),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断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地名,在今重庆东部]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最新《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一.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三峡》《入蜀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题(60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8~21题。(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B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不见曦月(2)沿溯阻 绝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4)是日,天宇晴 霁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0.请选出对【乙】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B.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C.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D.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21.【甲】【乙】两文共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8.(1)日光,文中指太阳(2)逆流而上(3)全、都(4)这(2分)18.A.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分)B.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2分)20.C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2分)21.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分)

《三峡》《河水龙门》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 ) ⑷窥深悸魄 ( )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13.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 14.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 答: 答案: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11. (1)逆流而上(2)消失(3)冲击,冲荡(4)看,望 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3.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①“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 “清”的特点即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1三峡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文言文注释(填空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注释(填空及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是、和的总称。 郦道元:字,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所撰,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 3. 阙: 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 自非: 6.亭午: 7.夜分: 8.曦月: 9.曦:10.襄陵:11. 襄:12. 陵:13.沿:14.溯: 15..沿溯阻绝: 16.白帝:17.江陵: 18.奔:19.不以疾:20.素湍: 21.湍:22. 回清:23.绝巘: 24.飞漱:25.清荣峻茂:26.荣: 27.良:28.晴初:29.霜旦:30.肃: 31.属引:32.属:33.引:34.凄异: 35.响:36.哀转:37.巴东: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2.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略无:完全没有。 3. 阙:同“缺”,空隙缺口。 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5. 自非:如果不是。 6.亭午:正午。 7.夜分:半夜。 8.曦月:日月。 9.曦:日光,这里指太阳。10.襄陵:水漫上山陵。11. 襄:冲上、漫上12. 陵:山陵。 13.沿:顺流而下。14.溯:逆流而上。15..沿溯阻绝: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6.白帝:古地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17.江陵:古地名,在今湖北荆州。 1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9.不以疾:没有这么快。20.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21.湍:急流。22. 回清:回旋的清波。23.绝巘:极高的山峰。 2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2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26.荣:茂盛。 27.良:甚,很。28.晴初:天刚放晴。29.霜旦:下霜的早晨。30.肃:肃杀,凄寒。31.属引:接连不断。32.属:连接。33.引:延长。34.凄异:凄惨悲凉。 35.响:回声。36.哀转:声音悲凉婉转。37.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苏教版七上第19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沿溯.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广西崇左市】三、(二)古文阅读(10分)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以疾也() (2)谒妙用真人祠()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⑵)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 【甲】《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选自《二翁登泰山》,有改动) 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略无阙处()

三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其著作《》是一部记录全国水道简要提纲的地理书。(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④乘奔御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如何写得?(4分) 【小题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4分)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 答案 【小题1】(2分)郦道元《水经注》 【小题1】(4分)①丝毫②太阳③实在④奔驰的马 【小题1】(4分)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小题1】(4分)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小题1】(4分)理由1:水流急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不要把人名、作品名写成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意,再按要求进行概括。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写水的语段来概括筛选。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12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答案见下页 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背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老山界》阅读训练题及其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安恩和奶牛》课后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阅读题及其答案 《不知有花》阅读训练题及其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题及答案 《童趣》阅读题目及其答案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模式与技巧

《三峡》《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答案: 2、【分析】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

(完整版)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参考答案:1.D2.A3.B(二)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飞奔的马②连续2.B3.①水势迅急凶猛②景色秀丽奇绝③萧瑟凄凉4.①三峡七百里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相关推荐:文言文《田单即墨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 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 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三峡文言文阅读

三峡文言文阅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三峡》文言文阅读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回答: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①夏季:水大流急;②春冬:秀丽奇绝;③秋季:萧瑟凄凉。 2、填空: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清荣峻茂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景色,也表现了作者对三峡沿岸人民生活的同情。 7、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8、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9、在本文中,有哪些语句与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描写的内容相印证?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10、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我的联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请举出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猿鸣三声泪沾裳、士别三日、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言两语、三头六臂。 12、作者写水为什么首写夏水,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1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文言文翻译

《三峡》文言文翻译 《三峡》简介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宣武帝朝,历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四年(515),因故罢官。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复出,授河南尹。孝昌二年(526)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夤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道元好学博览,著有《水经注》四十卷。尚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诸文,今皆亡佚。《水经》是魏晋时人所著(旧题汉桑钦撰)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道元博采汉魏以来文献碑刻,考证经文正误,叙述了一千多条水道的源流经历、山川名胜,引用书籍多至四百三十七种,极大地丰富了原书。《水经注》虽属于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原文】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

2019整理《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 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溯:___ _____(2)属引凄异属:__ 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_____ 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____ 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 一幅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 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 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 理由。(3分) 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三峡》文言文阅读教学提纲

《三峡》文言文阅读

精品文档 《三峡》文言文阅读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回答: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①夏季:水大流急;②春冬:秀丽奇绝;③秋季:萧瑟凄凉。 2、填空: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清荣峻茂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景色,也表现了作者对三峡沿岸人民生活的同情。 7、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8、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9、在本文中,有哪些语句与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描写的内容相印证?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10、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我的联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请举出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猿鸣三声泪沾裳、士别三日、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言两语、三头六臂。 12、作者写水为什么首写夏水,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1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