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发生与分析

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发生与分析
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发生与分析

实验八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1.实验目的

了解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掌握用matlab或c/c++

软件仿真和分析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方法。

⒉实验原理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概率统计特性服从某种分布而它的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的。确切的说,白噪声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实际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不可能具有无限宽的带宽,否则它的平均功率将是无限大,是物理上不可实现的。然而白噪声在数学处理上比较方便,所以它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只要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的宽度远大于它所作用的系统的带宽,并且在系统的带内,它的功率谱密度基本上是常数,就可以作为白噪声处理了。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

其中为单边功率谱密度。 2 ) ( 0 N f S n 0 N

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位: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是位于τ=0 处,强度为的冲击函数。这表明白噪声在任何两个不同的瞬间的取值是不相关的。同时也意味着白噪声能随时间无限快的变化,因为它含一切频率分量而无限宽的带宽。) ( 20 N R )( 20 N

若一个具有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其功率谱密度在某一个有限频率范围内均匀分布,而在此范围外为零,则称这个过程为带限白噪声。带限白噪声分为低通型和带通型。

⒊实验任务与要求

⑴用matlab 或c/c++语言编写和仿真程序。系统框图如图19、图20 所示: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低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1 低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带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2 带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⑵输入信号为:高斯白噪声信号和均匀白噪声信号,图为高斯白噪声。

⑶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要求低通滤波器的通带为0KHz-2KHz、

通带衰减小于1db、阻带衰减大于35db。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为10KHz-20KHz、通带衰减小于1db、阻带衰减大于35db。

⑷首先计算白噪声的均值、均方值、方差、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然后分别经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后,计算它们的均值、均方值、方差、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

⑸所有结果均用图示法来表示。

⑹白噪声在什么情况下为带限白噪声?

⑺按要求写实验报告。

4.实验步骤与结果:

高斯白噪声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subplot(2,1,1);

plot(x);

a=xcorr(x);

subplot(2,1,2);

plot(a)

g=fft(a,512);

p=g.*conj(g)/512; plot(p(1:256));

xm=mean(x)%均值xm =3.7253e-005

xv=var(x)%方差

xv =0.7935

xs=xv+xm.^2%均方值

xs=0.7935

[x_pdf,x1]=ksdensity(x);

figure(4)

plot(x1,x_pdf);%画出高斯白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grid on

')

title('白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

低通滤波器

Fs=10000;

fp=2000;fs=2200;

rp=0.5;rs=50;

wp=2*pi*fp/Fs;

ws=2*pi*fs/Fs;

wap=tan(wp/2);

was=tan(ws/2);

Fs=1;

[N,Wn]=buttord(wap,was,rp,rs,'s');%估计滤波器的阶数[z,p,k]=buttap(N);

[bp,ap]=zp2tf(z,p,k);

[bs,as]=lp2lp(bp,ap,wap);

[bz,az]=bilinear(bs,as,Fs/2);

[H,w]=freqz(bz,az,512,Fs*10000);%计算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figure(6)

plot(w,abs(H));%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title('0-2KHz的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xlabel('Frequency/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grid on

带通滤波器

Fs=100000

[b,a]=ellip(10,0.5,50,[10000,20000]*2/Fs);

[H,w]=freqz(b,a,512);

figure(6)

plot(w*Fs/(2*pi),abs(H));

title('带通滤波器幅频响应');

set(gcf,'color','white')

xlabel('Frequency 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grid on

经过低通滤波器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Fs=10000;

fp=2000;fs=2200;

rp=0.5;rs=50;

wp=2*pi*fp/Fs;

ws=2*pi*fs/Fs;

wap=tan(wp/2);

was=tan(ws/2);

Fs=1;

[N,Wn]=buttord(wap,was,rp,rs,'s');%估计滤波器的阶数[z,p,k]=buttap(N);

[bp,ap]=zp2tf(z,p,k);

[bs,as]=lp2lp(bp,ap,wap);

[bz,az]=bilinear(bs,as,Fs/2);

[H,w]=freqz(bz,az,512,Fs*10000);%计算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figure(6)

plot(w,abs(H));%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title('0-2KHz的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xlabel('Frequency/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y=filter(bz,az,x);%白噪声通过滤波器

y_mean=mean(y) %y的均值

y_std=std(y); %标准差

y_var=y_std.^2 %方差

y_msv=y_var+y_mean.^2

y_mean =3.8098e-005

y_var = 0.3187

y_msv =0.3187

[y_c,lags1]=xcorr(y,200,'unbiased');%计算y的相关函数

figure(8)

plot(lags1,y_c);%画出y的相关函数的图形

title('y的自相关函数')

grid on

g=fft(y_c,512);

p=g.*conj(g)/512;

plot(p(1:256));%功率谱密度

y_msv =经过带通滤波器后: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Fs=100000

[b,a]=ellip(10,0.5,50,[10000,20000]*2/Fs); [H,w]=freqz(b,a,512);

figure(1)

plot(w*Fs/(2*pi),abs(H));

title('带通滤波幅频响应');

set(gcf,'color','white')

xlabel('Frequency 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y=filter(b,a,x);

ym=mean(y)

ym =-4.6823e-006%均值

y_std=std(y);

y_std =0.3878%方差

ys=y_std+ym;

ys=0.3878%均方值

[y_c,lags1]=xcorr(y,200,'unbiased');%计算y的相关函数figure(8)

plot(lags1,y_c);%画出y的相关函数的图形

title('y的自相关函数')

grid on

g=fft(y_c,512);

>> p=g.*conj(g)/512;

plot(p(1:256));%功率谱密度

几个哲学思想实验

想过什么是哲学吗?可能大家都不是很说的清楚。看看下面这些“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可能你对哲学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 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来自: 哔。黑猫警嫂。(Dream maker, heart breaker.) 2011-11-30 18:34:34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

影响世界的10个思想实验

影响世界的10个思想实验 古希伯来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句话大概展现了人类对自身思想局限性的承认以及对此内心里无奈,带着调侃的意味。但是,谁能阻止思考本身呢?小到午饭吃什么,大到什么是活着的意义,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人类在哲学思考的道路上从未放弃过。 但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康德……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让人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10个哲学思想实验,看看这些大哲学家们是如何思考人生的。 01 尼采:永劫回归

有人说,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就叫作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实验内容 请想象,你的人生将无限次地重新上演,一个细节都不少:初恋、求职、分手、跳槽、生育、病痛……总之,包括一切。如果你设想你的人生将无限次地重演,你现在做的种种决定会不会有所不同?换句话来讲,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将永恒地重复下去,你会不会改变生活方式? 即使再来一遍,你还会这么选择么?我们能否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看作个体对生活满意与否的检验标准?有些人也许会活得更有勇气,另一些人会更谨慎些,也有些人会选择更自我。 永劫回归的想法不会太沉重么?尼采认为,我们会因此开始过有意识的生活,能够超越自我的生活,而不是过一天算一天,向生活做出妥协。 02 加缪:西绪弗斯与大石头 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过:哲学第一严肃的命题,就是人到底值不值得活着。

请想象,触犯天神的你需要将一块大石推上山顶。你用尽洪荒之力,受尽磨难,终于将大石推到了山顶,当你环顾山顶的时候,大石从你的手中滑走,瞬间滚下了山,一切辛苦白费,之前的努力之于结果毫无意义。此时,天神嘲笑你:这就是你的命运!你必须再次把大石推上山顶,而且每次它都将再度滚下去。 你有些挫败地走下山去,并且意识到,这块大石就是你的命运,你的使命。你再度投入工作,这一次,不是因为天神的命令,而是自愿这么做,你把命运握在手里,感到了幸福。 加缪认为,西绪弗斯与大石头,就像我们与毫无意义的人生一样——是荒谬的。人类寻求意义,追求目标,在漫无边际、看不到时间尽头的宇宙毫无意义。但当我们认识并接受了人生的荒谬性,就等于发现了自由,我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主宰感赋予了我们热情和希望。 03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解析几何之父。

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

案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而总结。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实验法。 思路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加快、变慢、或改变方向,那么如果不受力,物体将会怎样? 用一个真实的实验研究该问题。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怎么办?(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先看受力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使物体受到的力尽量减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引导) 二、实验研究 教材提供的实验:如图略 1 .实验: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情况,三次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次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①观察的物体②滑下高度③斜面斜度④平面情况物体滑行的距离 1 小车 A H α毛巾表面约 30cm 2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木板表面约 50cm 3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玻璃表面约 80cm 上述实验条件共有四个,实验过程中,①②③条件未变,只改变了条件④,即平面的状况。 (2)分析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小车第 3次前进的距离 >第 2次的距离 >第 1次的距离。 ②利用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实验的 4个条件中,只有条件④发生了改变,因此,出现上述结果只可能是由发生改变的那个条件引起。 ③三次实验中,条件④有什么不同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可知,第 3次的平面比第 2、 1次的平面光滑。第 2次比第 1次的平面光滑。说明:同样条件下(同一物体,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下)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远些。 提出问题: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物体的运动将出现什么情况呢? 引出理想实验 三、理想实验 假设平面越光滑,根据实验,可以推论,物体运动的距离将越远,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绝对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如何运动呢? 依据推理:物体将以不变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00 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他还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就为零,它的速度将不变减慢。这里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笛卡儿进一步指出: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将沿着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了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显然牛顿第一定律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实验法及理想实验法总结出来的。 当然理想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但它建立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尽管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自然界没有违背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世界十大思想实验-图解世界十大思想实验

世界十大思想实验I图解世界十大思想实 验 思想实验需求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感官。爱因斯坦曾说: “理论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里。”而在这其中。伽利略的实验大多数就是思想实验,历史已经证明他并没有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两个铁球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这也是世界十大思想实验最为奇妙的地方,下面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世界十大思想实验。 电车难题 1967年,菲利帕?福特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首次提到了“电车难题”。这个思想实验,可以追溯到伯纳德?威廉姆斯提出的枪决原住民问题:假设一个植物学家,有天到一个独裁国家中游玩。当地独裁者逮捕了20 名无辜的印地安人,以涉嫌叛乱,全部判处死刑。但是这个独裁者提出一个建议,身为客人,如果这个植物学家亲手枪 决其中一个印地安人,其他19个人就可以因此被释放。这 个植物学家是否应该亲自枪决一位,以拯救其余19人,还是拒绝动手,坐视这20个人都被枪决。 缸中之脑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

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 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 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 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 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空地上的奶牛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 用来批判主流 上 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 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 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 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 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 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 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 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 利用 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 的理论 需要修正。 薛定铐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谱提出的一个 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 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人的意识参与观测的情况下是粒 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 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谱的猫 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定时炸弹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 定谱的猫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验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验 【目的和要求】 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学习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仪器和器材】 气体定律实验器(J2261型),钩码(J2106型),测力计(J2104型),方座支架(J1102型),温度计(0-100℃),烧杯,刻度尺,热水,气压计(全班共用)。 【实验方法】 1.记录实验室内气压计的大气压强p0。用刻度尺测出气筒全部刻度的长度,用测得的长度除气筒的容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还可以进一步算出活塞的直径d(也可用游标卡尺测出活塞的直径d求得S)。 2.将仪器如图 3.4-1安装好。调整气体定律实验器使它成竖直状态。 3.先将硅油注入活塞内腔做润滑油。取下橡皮帽,把活塞拉出一半左右,使气筒内存留一定质量的空气,最后用橡皮帽会在出气嘴上,把气筒内的空气封闭住。 4.向烧杯内加入冷水,直到水完全浸设气体定律实验器的空气柱为止。 5.大约2分钟后,待气体体积大小稳定,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和气体的体积(以气柱长度表示)。 6.在气体定律实验器的挂钩上加挂钩码并记下钩码的质

量,用测力计提拉活塞记下活塞重G0,改变被封闭的空气柱的压强。用公式P=P0±(F/S)计算出空气柱的压强。同时读出水的温度、气体的体积。 7.给烧杯内换上热水,实验一次。 8.改变加挂的钩码数(或弹簧秤的示数),再分别做四次上面的实验。 9.将前面得到的数据填入上表,并算出每次实验得到的PV/T的值。 【注意事项】 1.力求气筒内的气体温度与水温一致,同时P、V、T的值尽量在同一时刻测定。一般先读出水的温度紧接着读气体的体积,因为气体的体积是随水的温度变化的。 2.要密封好气筒内的空气,不能漏气,并且气体的体积约占气筒总容积的一半,效果较好。 3.给活塞加挂钩码时,一定要使两边质量相同,使两边保持平衡,挂钩码要缓慢进行。 4.在公式P=P0±(F/S)中压力F是指活塞、硅油及活塞上的一些配件所受的重力G0和对活塞施加的拉力或压力。 5.计算压强时,应把各个量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运算,温度计读出的温度应折算成热力学温度。 6.空气柱一定要完全浸入水中,否则气体的温度就测不准

初中中学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中学物理思想方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常见的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例: ⑴电流I与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 ⑵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某一种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利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抽象出简单直观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问题。这种方法就叫做(理想)模型法。例: ⑴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 ⑵光线描述光的传播; ⑶磁感线描述磁场 ⑷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 3、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在物理学中有一些微观的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经常把这些现象通过转化,成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做转换法。例:

⑴分子的运动情况通过扩散现象来认识; ⑵电流的大小(存在)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来认识; ⑶磁场的存在通过磁场中小磁针的偏转来认识并研究它。 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认识; ⑸拉力的大小通过弹簧伸长的长度来体现 ⑹温度的高低通过温度计中液柱的高度(体积)来体现 4、放大法: 在实验中,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对实验中一些微小量的测量与显示,对一些量进行适当放大的方法。例: ⑴形变放大:如右图所示,在压力作用下,玻璃瓶发生形变,将容积的变化通过红色水,转化为细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柱长度的变化。 ⑵减小斜面倾角,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结果是“放大了时间” 5、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例: ⑴真空不能传声。 ⑵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6、叠加法:

十大著名的哲学假设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哲学家或科学家们常常用它来论证一些容易让人感到迷惑的理念或假说,主要用于哲学或理论物理学等较为抽象的学科,因为这类实验往往难以在现实世界中开展。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其间却蕴含着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哲理。它们就像是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等待餐客前来饕餮。然而,这类盛宴往往菜式复杂,并非人人都能“饱餐一顿”。因此,我们列出世界上最有名的十大思想实验,并在哲学、科学或伦理方面对这些实验进行了阐释: 10.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十分有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其内容如下:一个疯子将5名无辜的人绑在一条手推车轨道上,而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向他们冲去。幸运的是,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将电车转至另一轨道。然而,该名疯子在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此时此刻,这根操纵杆,你拉,还是不拉? 深度解析: 这道“电车难题”由哲学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目的在于批判伦理学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此类理论认为,“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道德的。根据功利主义哲学,牺牲1个人可以挽救5个人,则毫无疑问应该拉动操纵杆。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拉了操纵杆,你就成为杀死“1个人”的同谋,那么很明显你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因为你对此人之死负有部分责任。同时,还有人认为,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有所作为,不作为同样会被视为不道德。简而言之,不管你做不做、怎样做,都无法让自己在道德的世界里无懈可击,而这正是问题之关键。很多哲学家都以“电车难题”来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通常会让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断妥协,因为真实而完满的道德,并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9. 奶牛在田野(The Cow in the Field)

十大思想实验,电车难题

释:10.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十分有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其内容如下:一个疯子将5名无辜的人绑在一条手推车轨道上,而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向他们冲去。幸运的是,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将电车转至另一轨道。然而,该名疯子在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此时此刻,这根操纵杆,你拉,还是不拉? 深度解析: 这道“电车难题”由哲学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目的在于批判伦理学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此类理论认为,“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道德的。根据功利主

义哲学,牺牲1个人可以挽救5个人,则毫无疑问应该拉动操纵杆。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拉了操纵杆,你就成为杀死“1个人”的同谋,那么很明显你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因为你对此人之死负有部分责任。同时,还有人认为,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有所作为,不作为同样会被视为不道德。简而言之,不管你做不做、怎样做,都无法让自己在道德的世界里无懈可击,而这正是问题之关键。很多哲学家都以“电车难题”来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通常会让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断妥协,因为真实而完满的道德,并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9. 奶牛在田野(The Cow in the Field) 在认识论领域(与知识有关的哲学领域),思想实验“奶牛在田野”非

常有名,其内容如下:一位农夫担心自己珍爱的奶牛跑丢。一名挤奶工来到农场,告诉农夫无需担心,他来的时候在附近田野里看到了奶牛。尽管农夫觉得挤奶工说的没错,但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在田野里,他看到了奶牛那熟悉的黑白身体,很满意自己确证了奶牛还在田野。过了一会儿,挤奶工途经田野,就顺便看看奶牛还在不在。那头牛确实还在,不过被一小片树林挡住了,那片树丛中还挂着一大张纸,纸上恰恰是黑白图案。显然,农夫将其误认为自己的牛了。问题在于:即使奶牛就在田野里,这位农夫说他知道奶牛在田野里,他就真的知道奶牛在田野里吗? 深度解析: “奶牛在田野”由埃德蒙·盖提尔(Edmund Gettier)提出,目的在于批判非常流行的认知理论:“认知判定法则”(justified true belief)。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相信某件事,在此事确实存在并有确凿证据予以证实的情况下,这个人才算真正知道这件事。在实验中,根据挤奶工的话以及自己的“亲眼所见”,农夫判定奶牛在田野里。随后,挤奶工也证实了奶牛的确在田野里。不过,农夫却并非真正知道奶牛在田野里,因为前提条件有误,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能成立。盖提尔用这个实验以及其它一些实验,说明了“认知判定法则”还有待修正。 8. 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第二章物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想及方法第二节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思想方法二作业.doc

第二章物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第二节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思想方法(二)作业 简答?论述 1.物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想及实验的观点是什么? 答:物理学家们在进行物理学研究时,通常采用下列方法:首先,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接着,凭借理性思维提出假说,设法建立理想模型,运用数学语言对假说进行定量描述;最后,用实验对定量描述的内容加以检验和修正,使假说成为科学结论从而完成建立物理理论的第一个“循环”。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论解释不了的新问题,需要采用更先进的观察实验手段、数学手段或其他手段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循环,以达到认识的深入和理论的更趋合理和完善。可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即实验的观点。 物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可以是一种探求未知自然的观测活动,也可以是在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人为创设的、能排除各种干扰、突出主要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或手段,去观测和研究物理现象的发生及变化规律的活动。 物理学及自然科学研究从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开始,经过提出假说建立理想模型,到最后用实验检验和修正,建立科学的物理理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物理实验方法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2.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根据实验精度的要求及提供的主要仪器,选择实验测量及测量方法,确定测量条件等。其次,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密切结合科研应用实际的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综合运用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实验中所学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验方法,大多是前人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我们学习应用这些方法,一方面是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但更主要的是积累前人正确的创新思维方法,从中吸取规律性的认识,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去创造和开拓。这就是进行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的主要目的。例如麦克尔逊实验古老的物理思想仍然应用于现代科技前沿。 3.物理实验的主要测量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⑴比较法 ①直接比较法 ②间接比较法 ③比较系统法 ⑵补偿法 ⑶放大法 ①机械放大法 ②累计放大法 ③电学放大法 ④光学放大法 ⑷转换法 ①参量换测法 ②能量换测法

10个思想史上最棘手的问题

10 个思想史上最棘手的问题 失眠的时候就想想这 10 个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思想实验吧。每一个假象的故事都无法用标准答案解答。这是为爱读书爱思考的你准备的大餐。如果实在想不透,就翻翻 与之对应的推荐书籍吧,虽然不能保证让你醍醐灌顶,但没准能治好你的失眠。 10.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提出这个道德难题的是已故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她在 1967 发 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一问题中,提到了“电车难题”。这是假设你驾驶 一辆自己无法使其停下来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 5 个检修工人,他们根 本来不及逃跑,除非你改变轨道。但是,备用轨道上却有 1 个人,那么,是否可以通 过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 推荐书目:《伦理学与生活》 作者: [美] 雅克?蒂洛 / [美] 基思?克拉斯曼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9e 译者: 程立显 / 刘建等 出版年: 2008-1 页数: 470 是否以多数人利益之名牺牲少数人利益就是正当且合乎道德的?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完 全的道德行为。“无论人类提出的道德理论有多么千姿百态,也无论这些道德理论有 多么精妙绝伦,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发明出一种普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伦理准则。” 9. 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农夫担心自己的优质奶牛在空地上走丢。送奶员来到农场后说不要担心,因为他亲眼 看到奶牛就在空地上。虽然农夫知道送奶员不会骗自己,但还是亲自去查看了一下。 他看到一个熟悉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图案,觉得那就是奶牛,满意地回去了。过了一会,送奶员返回时再次确认了一下。那头奶牛确实没丢,但它躲在树林里面。外面的树上 缠着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显然,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虽然奶牛一直 在空地上,但农夫说自己知道奶牛在那里的时候,他是对的吗?

高考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

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把g 的测量转换为T和L的测量,等等. 3.留迹法 留迹法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把一些瞬间即逝的现象(如位置、轨迹等)记录下来,以便于此后对其进行仔细研究的一种方法.留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迹记录小车的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用描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用大头针的插孔显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位;在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中,用探针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等势点的位置等等,都是留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4.累积法 累积法是把某些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就可求出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出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即所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小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等. 5.模拟法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当为这种行为负责。 行为并不是行动,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选择,因而也是一种行为。 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 假如电车的前方帮着5个人,你拉动一下拉杆就能使将电车驶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没有,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这时候你动不动拉杆呢?如果你不拉,你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五个人被轧死,这显然是不道德行为——你本来有选择的余地,轧死五个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你只要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但是你选择了什么也不干,你就应当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即使法律不去惩罚你,你的行为最起码也是不道德的。 现在我们可以理清这个悖论的条理了: 一、对于这一事件,你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性:动拉杆或者不动拉杆。你必须在这两种行为中选择一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的定义

气体实验定律 气体实验定律,即关于气体热学行为的5个基本实验定律,也是建立理想气体概念的实验依据。这5个定理分别是:①玻意耳定理、②盖·吕萨克定律、③查理定律、④阿伏伽德罗定律、⑤道耳顿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等于常量,即 pV=常量式中常量由气体的性质、质量和温度确定。 ②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V随温度t线性地变化,即 V=V0(1+avt)式中V0,V分别是0℃和t℃时气体的体积;av是压力不变时气体的体膨胀系数。实验测定,各种气体的av≈1/273°。 ③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力p随温度t线性地变化,即p=p0(1+apt)式中p0,p分别是0℃和t℃时气体的压强,ap是体积不变的气体的压力温度系数。实验测定,各种气体的ap≈1/273°。 实验表明,对空气来说,在室温和大气压下,以上三条定律近似正确,温度越高,压力越低,准确度越高;反之,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偏离越大。(以空气为例,在0℃,若压强为1大气压时体积为1升,即pV等于1大气压·升,则当压力增为500和1000大气压时,pV乘积增为1.34和1.99大气压·升,有明显差别。)另外,同种气体的av、ap都随温度变化,且稍有差别;不同气体的av、ap也略有不同。温度越高,压力越低,这些差别就小,常温下在压力趋于零的极限情形,对于一切气体,av=ap=1/273.15°。 ④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任何气体都占有同样的体积。在T0=273.15K和p0=1大气压的标准状态下,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体积为V0=22.41410×10-3米3/摩尔(m3·mol-1)。它也可表述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分子数(或摩尔数)相等。在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气体的分子数即J.洛喜密脱常量为n0=2.686773×1025m-3,因此,1摩尔

2021年高中物理实验的十种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的十种思想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直接比较法 高中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定性地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这即是直接比较法。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和推理,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方法,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同时拉橡皮条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调节木板倾角,用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等等。 三、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即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四、累积法 把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可求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量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而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 五、模拟法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直接实验和测量,于是就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模拟条件,在这样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模拟法是一种间接实验的方法,它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课堂练习]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现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用下列哪个过程可以实现( ) 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 D .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少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 2.如图为 0.2mol 某 种气体的压强与 温度关系.图中 p 0为标准大气压.气体在B 状态时的体积是_____L .

3.竖直平面内有右图所示的均匀玻 璃管,内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两段空气 柱a、b,各段水银柱高度如图所示.大 气压为p0,求空气柱a、b的压强各多大? 4.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有一小段水银柱把管内空气柱分成a、b两 部分,倾斜放置时,上、下两段空气 柱长度之比L a/L b=2.当两部分气体的 温度同时升高时,水银柱将如何移 动? 5.如图所示,内径均匀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cm2,管右侧上端封闭,左侧上端开口,内有用细线栓住的活塞.两管中分别封入L=11cm 的空气柱A和B,活塞上、下气体压强相等为76c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时两管内的水银面的高度

差h=6cm,现将活塞用细线缓慢地向上拉,使两管内水银面相平.求: (1)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需用多大拉力才能使活塞静止在这个位置上?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p2,V1=2V2,T1= 21T2 B.p1 =p2,V1=21V2,T1= 2T2 C.p1=2p2,V1=2V2,T1= 2T2 D.p1 =2p2,V1=V2,T1= 2T2 7、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 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当为这种行为负责。 行为并不是行动,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选择,因而也是一种行为。 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 加入电车的前方帮着5个人,你拉动一下拉杆就能使将电车驶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没有,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这时候你动不动拉杆呢?如果你不拉,你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五个人被轧死,这显然是不道德行为——你本来有选择的余地,轧死五个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你只要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但是你选择了什么也不干,你就应当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即使法律不去惩罚你,你的行为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