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青年研究》 1999年第7期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岳晓东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之间存在着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六边形差异,并设计问卷验证。826名香港和

南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完成了此问卷。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个六边形模型。本文还提

出,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核心在于社会学习和依恋,它又分为以人物为核心和以

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主要理论和研究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Freud(1925)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也需指向象偶像这类较远的人。Fromm(1967)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Erikson(1968)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青少年需要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的价值(Blos,1967;Josselson,1991)。青少年从自我迷茫和自我确认的拖延状态中走出来,时常需要经历一些冒险,也不接受任何说教和过早的自我确认(Marcia,1980)。在这当中,对一些成年或同龄的偶像认同可使青少年寻求更高的价值并为进入成年角色做好准备(Erikson,1964,1968)。

在美国,Emanuel(1990)的调查表明,影星占据了美国年轻人偶像崇拜的主导位置。还有许多青年人把摇滚歌星视作自己的“绝对英雄”。Adams-Price Greene(1990)要求60个5年级、8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名人以及他们想与这些名人建立什么关系。他们从中鉴别了两种偶像依恋的类型:浪漫式依恋(romantic attachment,希望成为该名人的恋人)和认同式依恋(identificatory attachment,希望成为该名人那样的人物)。在香港,Cheng(1997)比较了77个16岁以下的影迷俱乐部学生和128个同龄的非影迷俱乐部学生,测量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负评估程度。结果表明,与非影迷俱乐部的同伴相比,影迷俱乐部成员们自尊程度更低,且更具自我负评估。Cheng推测,参与影迷俱乐的活动可提供给这些青少年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地位尊重和价值参考,可使他们相对提高自我评估。特别是对较为敏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影迷俱乐部的自我确认作用更显突出。Chan,Cheung, Lee,Leung,Liu(1998)调查了2500个香港的青少年,发现依赖偶像作为其道德判断标准的青少年更可能发生过失行为,也更不喜欢接受正面的道德观,且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

这些调查表明,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崇拜一方面可导致对偶像的过分认同和依恋,另一方

面可以补偿青少年个体化(individuation)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遥亲感(remoteintimacy),以补偿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但这种遥亲感的过于理想化或浪漫化可使青少年对其偶像想入非非,做出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一方面,榜样学习也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榜样学习的理论当中,有两种理论占主导地位:精神分析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适当的父母性人物的认同对于儿童的自我发展很重要,儿童不断地模仿并认同父母的态度和价值,会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Freud,1925)。还有人认为,榜样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基础,推动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Pleiss和Feldhusen,1995)。缺乏这样一个可靠的基础,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忧虑、恐慌,并做出不成熟的自我表现。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模仿和榜样学习对帮助人们获得适当社会技巧的重要性(Bandura,1977,1986)。许多研究表明,当儿童认同适合的人物时,榜样的积极作用就增强了(Hamilton&Darling,1996)。而替代学习(vicarious learn2 ing)也能使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或惩罚来调节自我的行为。榜样学习被证明在教授学生掌握新技巧和行为时特别有效。如Schunk和Hanson(1985)发现,对于那些怀疑自己学习能力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与那些成绩欠佳却不断努力而最终掌握知识的学生在一起。而就青少年自我确认来讲,对一些著名人物的认同可促进年轻人的自我思考和励志。在这种意义上说,Bandura(1971)把认同(identifi2 cation)等同于模仿(imitation),但也有其他的心理学家认为认同比模仿更能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Feshbach&Weiner,1986)。

总而言之,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偶像与榜样密不可分。但一般说来,偶像在青少年自我发展中只是个过渡性现象(Erikson,1968;Marcia,1980),颇具戏剧性和幻想性的效果(Adams-Price&Greene,1990);而榜样则更具实用性、现实性和替代性功能,其作用与年龄和性别无特别关系(Bandura,1986;Schunk&Hanson,1985)。至于两者之间具体有什么异同,各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起什么作用,尚缺乏学者深入研究。

二、偶像与榜样之比较:一个六边形图型的假设和验证

(一)六边形图型的假设

为了检验偶像和榜样的概念差异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影响,Yue&Cheung(1998)在香港和南京的青少年中做了一项抽样调查。他们假设两者间存在一种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对立关系:偶像一般是一种理想化、完美化、非凡化和浪漫化的形象,而榜样则是一种现实化、世俗化、功利化和平凡化的形象。这三组对立的概念形成了一个六边形模型(见图1),其具体描述如下:

理想化:偶像崇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理想化,即对依恋对象的特质加以强化(enhanc2 ing)和理想化(idealising)。这种理想化的社会认知会使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浪漫化:偶像崇拜的另一突出特征是浪漫化,即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illusory romance)和依恋(attachment)。这种浪漫情怀会使青少年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以此梦幻自己的爱情生活;绝对化:偶像崇拜的第三个特点是绝对化,即对崇拜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absolute faith)。它会使青少年对其偶像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以至于把

图1: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六边形圆型

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现实化:榜样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实化,即对榜样的特质做现实性评估(realistic assessment)。它会使青少年积极认同那些可具模仿价值的人物,进而使其榜样认同深具世俗性和平常性;理性化:榜样学习的另一个特征是理性化,即对榜样的特质做理性的(rational)和功利性(instrumental)评估。它会使青少年不盲目认同、模仿那些与个人能力和志愿不相吻合的榜样特质,进而使其榜样认同深具针对性和功利性;相对化:榜样学习的第三个特征是相对化,即对榜样的认识不极端化,而是相对性地看待那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物(relative faith)。它会使青少年较为冷静、客观地认同自己所喜爱的榜样,不盲目地模仿他们,并能认清他们的优缺点和特长。Yue&Cheung假设,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三组对立标准会在二维概念空间中形成一个六边形模型,并由此可测量出六边形每边之间的距离。

(二)六边形图型的验证

为验证这一模型,Yue&Cheung设计了一个问卷来测量青少年选择偶像/榜样的标准。其中包括了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六个属性组(item sets),每一属性组中又有四个彼此独立却又主题相似的属性词(items)。如在理想化这一属性组有天赋极高的、容貌出众的、无可匹敌的和非凡的四个属性词。在数据收集中,他们采用了重复测量法①,答卷形式是Likert量表,其中5表示一致性最高,1表示一致性最低。为了平衡排列上的偏差(bias),他们设计了两个问卷版本(A卷和B卷),其中偶像和榜样选择的等级项序列是颠倒的。为显示六边形的概念空间,他们采用了多维度量比因素分析(multi -dimensional scaling),以有效地识别各变量间的距离。此外,问卷还要求被试分别举出三个最喜欢的偶像和榜样。他们共调查了香港的167名高中生和110名大学生以及南京的224

名高中生和325名大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之间的确存在着预期的差异,其中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之差异更具统计显著性(见表1)。此外,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对于选择偶像比选择榜样重要得多,现实化、理性化和相对化对于选择榜样更重要。

而就区域差别来说,对南京学生而言,绝对化对于偶像的重要性比榜样高出0178 (1150-230136)个点,而相对化对于榜样的重要性比偶像要高出2126(1104+23016)个点。而对香港学生来说,绝对化对于榜样的重要性比偶像高出2122(1150+230136)个点,而相对化对于榜样的重要性比偶像高出0118(230161-1104)个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香港学生在所有六个属性上的平均分都高过南京学生,由此相对于南京学生,香港学生把偶像/榜样看得重要得多。

表1 偶像与榜样之差异重复测量多变量分析结果(Repeated Measur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偶像平均值榜样平均值偶像对于榜样的差

异效应

香港对于南京在偶

像上的差异效应

男性对于女性在偶

像上的差异效应

理想化4817441421673-01860108

现实化31153511-31433-019611593

浪漫化3519301131743-0194-0163

理性化57106317-51603-112421043

绝对化30112816-0136-115030186

相对化55115616-016111040119

总之,被试在选择偶像时对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的社会认知明显高于其对现实化、理性化和相对化的社会认知。而在选择榜样时,被试对现实化、理性化和相对化的社会认知明显高于其对于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的社会认知。这一现象对男性群体来说,更为明显。

此外,数据组的多维排列也在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二维概念空间上确立了六边形,其中每一空间的排列都象预测的那样具有环形性和对立点,各对立点之间也具相当距离。在偶像崇拜的六边形中,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现实化、理想化与相对化依次连接,呈现环状结构。理想化与浪漫化最接近,浪漫化与绝对化最接近,理性化与相对化最接近,绝对化和相对化最相远,理想化和现实化之间及浪漫化和理性化之间的连线清楚地标明了空间中的三条轴线。这三条轴线在六边形中相互交叉,绝对化与相对化间的距离最远,显示出绝对化与相对化的维数对比最显著。

在榜样学习的六边形中,同样也显示出依次连接现实化、浪漫化、绝对化、理想化、理性化和相对化的环状结构。与偶像崇拜情况不同的是,现实化在榜样学习中处于浪漫化和相对化之间。因此,榜样学习的现实化与其浪漫化和相对化的重要程度是相近的,而偶像崇拜的现实化与其绝对化的重要程度是相近的。所以,被试认为榜样的现实化、浪漫化和相对化同等重要。它表明连接理想化和现实化、浪漫化和理性化、绝对化和相对化的三条对角线形成了三条轴。绝对化离相对化最远,浪漫化离理性化最远。

其实,图中的数据描述并非要形成一个完美的六边形。例如,榜样学习中的理想化离现实化不够远,它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象偶像崇拜那么显著。还有,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中理性化和相对化的概念空间比预期的要近,这意味着理性化和相对化的属性并没有彼此排斥。

(三)香港和南京两地青少年偶像和榜样选择的比较

Yue&Cheung(1998)还发现,香港和南京的高中生在选择偶像时,在理想—浪漫—绝对(IRA)类型上选择的名人较其他任何种类都多(见表2)。香港大学生所选偶像中近75%的人选和香港高中生所选偶像中86%的人选是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南京高中生所选偶像中近61%的人选是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然而,南京大学生所选择偶像中近80%的人选是现实—理性—相对(RRR)型名人。在选择榜样时,南京大学生选的95%的人选和南京高中生选的91%的人选是现实—理性—相对型名人。而对于香港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来说,他们仍大多选择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大学生18%,高中生39%)。由此, Yue&Cheung推测当香港的青少年仍沉湎于对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的崇拜时,南京的青少年已更多选择现实—理性—相对型名人作为他们的生活榜样。

总之,香港的青少年比南京的青少年明显选择了更多的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大学生选择偶像中近75%的人选仍是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这与南京大学生所同样选择的22%的人选成鲜明对比。这大概与香港的大量主张消费主义的文化有直接关系(Chan et al.1997,Wong&Ma,1997)。

这些调查结果可归因于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之过渡性作用,即在青少年情感个体化中,需要将对父母的爱转向对他们更具感召力和浪漫性的偶像人物身上;也可归因于青少年对偶像的过分理想化。此外,对理想—浪漫—绝对型名人的优先选择也可用社会认同理论来加以解释。该理论强调个人的需求需得到社会的认同,而不仅是个体的认同(Wang, 1994)。由此,个体需要将他人当作为偶像来认同自我,并为该偶像的社会团体所接受。联系到香港的青少年,有报告说,成为歌/影迷俱乐部的会员能增强会员的社会认同和自信心(Wong&Ma,1997;Yeung,1995)。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两种社会学习和依恋的比较

综合上述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就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及其对青少年自我确认的影响提出一个模式: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偶像或榜样的社会学习和依恋(social learning and attachment),其中包含了对崇拜对象的心理认同(identification)、行为模仿(imitation)和情感依恋(attachment)三个要素。所不同的是,这一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因青少年对其所崇拜对象的社会认知的取向不同,而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person-focused social learning and attachment),另一种是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attributer-focused social learning and attachment)。下面分加叙述。

(一)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在这一样式中,青少年一般将其对偶像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定位在某个特殊人物身上(如某个著名歌星、影星和运动明星)。由此,青少年容易对其人采取一种颇为直觉的、情绪化和极端化的社会学习和依恋。这主要包括:

11直接性模仿(direct modeling)。这是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Ban2 dura,1982),它表现为个体对其认同人物的思想行为的直接模仿。在社会学习和依恋中,它可表现为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在人生观、言行举止乃至服饰发型上的直接模仿。如歌迷对美国著名歌星猫王(Elvis Presley)、杰克逊(Michael Jackson)、麦当娜(Madonna)和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Dianna)等人在服装、发型、化装品及日常动作的迷恋和追逐。

21全盘性接受(total acceptance)。它指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中,不加选择地认同其行为表现和价值观。即当一个人喜欢上某个偶像时,他会喜欢他(她)身上的所有品质,无论这些品质是否值得他喜欢,并甘心为他(她)而排斥对其他偶像的社会认同和依恋。如香港和世界各地的追星族常会为维护自己的偶像而不惜对其对立的歌迷、影迷和球迷们出言不恭甚至动武。

31沉湎式依恋(preoccupied attachment)。这是指当事人对他人的依恋是建立在对自我的负面评估(a negative self-working model)和无用感(a deep-seated sense of unworthi2 ness)之上的(Bartholomew&Horowitz,1991)。据研究表明,沉湎式依恋式的人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敬仰之情,并以此作为自信心的指标(Bartholomew&Horowitz,1991, Man&Hamid,1998)。在偶像崇拜中,许多人常会对其偶像产生一种自贬式依恋。它具体表现为一个人越是敬仰一个偶像,就越感到自己渺小和无能。如每当有传闻某个著名歌星或影星亡故或误传亡故时,就会使某些歌/影迷痛不欲生,甚至意欲自杀。

这种社会学习和依恋很容易使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加以偶像神化(idol mystification),并产生某种光环效应(halo effect)②,其根源在于Yue&Cheung(1998)调查中所验证的偶像社会认知中的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的综合作用。其结果,它可导致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产生偶像迷恋(idol valuation)。这突出表现为:

1)浪漫式依恋(romantic attachment)。它是指青少年对偶像的依恋是以浪漫情怀为基础的(Adams-Price Greene,1990),它突出表现在对崇拜对象的迷恋中充满了情爱甚至是性爱的幻想。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偶像调查表明,对异性名人的浪漫性依恋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且女性的浪漫式依恋一般高过男性(e.g.Adams-Price Greene,1990; Cheung&Yue,1999),年龄越轻就越爱听情歌(Wong&Ma,1997)。

2)高明星消费(high investment)。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一个直接指标。青少年无论是直接地参与事关自己偶像的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电影、体育比赛、演讲等活动),还是间接地消费事关自己偶像的物品(如唱片、录影带、图书、衣物、像册簿、歌/影迷会等),都需要大量的开销。有调查表明,有些香港青少年在自己偶像身上花费的开销可占他们零花钱的60%以上。

3)低自我信念(low self efficacy)。它与高偶像崇拜似紧密相联。过高地评估他人的价值,理想化其对个人的影响都势必会使当事人降低对自我的信念和信心。有研究表明,香港中学生中的追星族与非追星族比较起来,前者的自信心水准要低于后者(Yeung,1995)。

4)浪漫幻想。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偶像产生的浪漫幻想(illusory romance)也是青少年偶像崇拜中的常见现象。从把异性偶像当作一般的梦中情人到久久地加以痴迷,浪漫情怀可以是偶像崇拜的巨大动力。有研究表明,浪漫幻想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动机之一(Che2 ung&Yue,1999)。

5)虚荣满足。从偶像崇拜中获取自我虚荣心的满足(vain glory)也可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动力。无论是想象自己能象崇拜对象那样的富有和出名,还是梦幻自己可以成为偶像的

密友,对偶像的虚荣心都可推动青少年从事其追星族活动。有研究表明,虚荣心满足可以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重要动力(Cheung&Yue,1999)。

6)自我迷茫(identity diffusion)。指对自我的认识含混不清(Marcia,1980)。当一个青少年沉湎于对某个(些)偶像的热烈的梦幻和追逐当中,很难想象他会积极追求自我的变化和成长。所以,自我迷茫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抬高别人、贬低自我有关。

总之,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导致对偶像/榜样的一种直观的、非理性的、神秘化的和神圣化的社会认知,它可致使青少年因过分迷恋偶像的外表因素而对个人的自我成长带来某些消极的影响。

(二)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在这一模式中,青少年一般将其社会学习和依恋定位在某些成功人士的特质上面(如对成功人士的人格特点和自我励志精神的认同)。由此,青少年易于对其崇拜对象采取一种较为理性、实用和非情绪化的社会认同和依恋。

11综合性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这是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另一重要概念(Bandura,1982)。它表现为个体对其榜样的思想行为采取综合性模仿。在社会学习和依恋当中,它表现为对崇拜对象的内涵因素的综合性认同和模仿。如美国电脑大王比尔?盖茨(Bill G ates)和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对许多大陆和香港的青少年来讲,是事业成功和奋力拼搏的典范。他们对这类社会名人的认同和依恋主要体现在其人格因素上。

21选择性接受(selective acceptance)。它指青少年在对其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上,有选择地认同其行为表现和价值观。由此,当青少年认同某个崇拜对象时,他不会盲目地喜欢他身上所有品质,也不会将其作用凌驾在其他偶像之上。如香港有的青少年在欣赏流行歌“四大天王”的才艺时,会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分别欣赏其各自最突出的歌曲,而并非要认定其中某个人去排斥其他三人。

31稳固式依恋(secure attachment)。指当事人对他人的依恋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正面评估和人际关系自如感(an internalized sense of self-worth and comfort with intimacy in close relationships)之上的(Bartholomew&Horowitz,1991)。据研究表明,稳固式依恋式的人虽愿意与他人交往,却不会因此降低对自我的心念(Bartholomew&Horowitz,1991;Man &Hamid,1998)。在对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中,青少年不会因敬仰他人就贬低自我。相反,它会推动当事人努力去向自己敬佩的人物看齐,把他(她)当作自我成长的一个永久性指标。

这种社会学习和依恋很容易使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加以榜样认同(model identification),并产生某种聚焦效应③。这种榜样认同的根源在于Yue&Cheung(1998)调查中所确立的榜样社会认知中的现实化、理性化和相对化的综合作用。其结果,青少年可通过偶像/榜样认同而促进其自我成长(self-actualization)。这突出表现为:

11认同式依恋(identificatory attachment)。指青少年对偶像的依恋是以思想认同为基础的(Adams-Price Greene,1990),它突出表现为青少年对某个崇拜人物的依恋中充满了想获得类似成功的愿望。有调查表明,对社会名人的认同式依恋会推动青少年的自我确认和励志,在这当中,男性的认同式依恋一般高过女性(Adams-Price Greene,1990)。

21低明星消费(low investment)。它是青少年理性化看待崇拜对象的一个直接表现。由

于青少年看重的是偶像的内涵和特质,而非其表现形象,所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消费事关自己崇拜对象的活动或物品并非重要。重要的是从其人的特质认同中吸取自我成长的养分。

31高自我信念。由于青少年理性地看待了自己的崇拜对象,所以他不会过高地评估其人的成就,理想化其生存价值。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人的成就和自我的潜力,不丧失对自我的信念(high self efficacy)。

41自我励志(self、inspiration)。这是偶像崇拜正面影响的表现,也是榜样特质认同的直接体现。青少年通过对杰出人士的成功因素的认同,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是偶像崇拜的理性化、成熟化的突出表现。

51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它是榜样特质认同的另一直接体现。青少年可以从不同的偶像中吸取自我成长的养分,进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有研究表明,追逐自我成长是成熟的偶像崇拜的重要指标(Cheung&Yue,1999)。

61自我达成(identity achievement)。指完成了对自我的确认,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Marcia,1980)。在偶像崇拜中,完成上述的各项指标,可大力推动青少年对自我的确认,使不同偶像的出现成为青少年自我成长路途中一个个路标。

总之,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导致对崇拜对象的一种理性的、功利性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认知,它可使青少年积极认同崇拜对象的内涵因素,从而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

四、结束语

本文依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就偶像和榜样的概念差异提出了一个六边形模型,并指出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本质在于对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本文还提出,由于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的社会认知不同,其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分为以人物为核心及以特质为核心的两种社会学习和依恋模式,它们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

应当指出,本文中提出的所有理论概念和模式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Yue& Cheung,1998)。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概念差异,偶像崇拜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区域差异,榜样学习的功利性及其对自我确认的作用,以人物为核心与以特质为核心的两种社会学习和依恋模式的存在依据和相互转化等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的探讨。同时,青少年对崇拜对象的理想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确认中的种种困惑与矛盾冲突。在这层意义上讲,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与个人的自我信念、成就动机和其他人格特征有什么关系,也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在这当中,人们应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调查、访谈调查和跟踪调查等多种方法来测量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作者殷切希望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研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希望本文中所提出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理论模式会被用于其他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跨文化研究中去,得到普遍的应用和反馈。

最后,从某种意义来说,本文所引发的问题可能比其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迄今为止,还很少有学者将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这两种相似的行为联在一起研究,故此本文的意义在于试图开创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重复测量法(the repeated measure approach),即所有的属性词都使用两遍:一遍用于测量偶像选择,一遍用于测量榜样选择。

②光环效应(halo effect),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K elly)提出。它指人在相互作用中对他人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个体的社会知觉过程中,以对某人的最初印象来不加分析地判断,推论其本质。如一个人最初被认为是好的,则其他好的品质也被加附在其人头上。

③聚焦作用(focused effect),可谓与光环效应相对应,它指人在相互作用中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十分具体而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在个体的社会知觉过程中,不以对某人的表现印象来判断,推论其本质。如对一个人好坏的判断是靠其具体行动来鉴别的。

参考文献:

Adams-Price, C.,and Greene, A.L.(1990).Secondary Attachment and Adolescent Self-concept.Sex Roles,22, 187-198.

Bandura, A.(1971).Vicarious and Self-reinforcement Processes.In R.G laser(Ed.),The Nature or Reinforcement (pp.228-278).New Y ork:Academic Press.

Bandura, A.(1977).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Bandura, 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Bartholomew,K.,and Horowitz,L.M.(1991).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 oung Adults:A Test of Four Category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1,226-244.

Blos,P.(1967).The Second Individuation Process of Adolescence.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22,162-186.

Chan,W.T.,Cheung, C.K.,Lee,T.Y.,Leung,K.K.,and Liu,S. C.(1997).Moral Values of Y outh in Hong K ong.Hong K ong: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 ong.

Cheng,S.T.(1997).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Idolatry In Adolescents.Adolescence.32,687-692.

Cheung, C.K.,and Yue,X. D.(1999).Comparing Idol Worshipping And Model Iearning in Y outh And Adolescenc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xagonal Model.Paper presented.

Emanuel,L.(1990).Social Attributes of American Movie Stars.Journal of Media,Culture and Society1990,12,247-267.

Erikson, E.(1964).Memorandum on Identity And Negro Y outh.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64b:20,29-42.

Erikson, E.(1968).Identity:Y outh and Crisis.New Y ork:W.W.Norton and Company.

Feshbach,S.,and Weiner,B.(1986).Personality.DC:Heath and Company.

Freud,S.(1925).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Sexual Theory.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Monograph Series(No.7), 226.New Y ork:Farrar,Strass,and G iroux.

Fromm, A.(1967).Ability to Love.New Y ork:Farra,Stress,and G irous.

Hamilton,S. F.,and Darling,N.(1996).Mentors in Adolescents’Lives.In K.Hurrelman and Stephen F.Hamilton (Eds.),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texts in Adolescence:Perspectives across Boundaries(pp.199-218).New Y ork:Al2 dine de Gruyter.

Henriette,D.and Michel,V.(1985).Persons Who Most arouse the Adiration of Y outh in Central Africa.Journal of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61,442.

Jeffrey, A.(1991).Adolescents and Heavy Metal Music.Journal of Y outh and Society,23,76-98.

Josselson,R.(1991).Finding Herself:Pathways to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Women.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

Man,K.O.and Hamid,P.N.(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Prototypes,Selfesteem,Ioneliness and Causal Attributions in Chinese Trainee Teacher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4(3),357-371.

Marcia,J. E.(1980).Identity in Adolescence.In J.Adelson(Ed.),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New Y ork:Wiley.

Pleiss M.K.,and Feldhusen,J. F.(1995).Mentors,Role Models,and Heroes in the Iives of G ifted https://www.360docs.net/doc/6f3789539.html,2 cational Psychologists,30,159-169.

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2020精选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2020精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榜样的力量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最后我用刘俊萍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精选5篇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精选5篇 人们常把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赞誉为“榜样”,以昭示许多人师徒相传他,学习他,因此建立社会形态浩气。以某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学习领会这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使自己成为榜样人物的替身。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榜样的力量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老话。而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华益慰,从当医生那天起,就选择白求恩作为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做一名像白求恩那样的好医生,正可谓心里“明镜高悬”。而雷锋这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也从古老的中国,走向美国的西点。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 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可以想象,如果人人都向雷锋学习,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有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将更加和谐。如果人人都向比尔·盖茨学习,必将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锐气、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是永无止境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谢谢大家!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人生的坐标,是事业成功的向导,是猎猎作响的旗帜,是激人奋进的号角。 在成长的道路上,在职业的生涯中,总有一种强劲的动力助我们成长,她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友,它是我们工作中的良师。也许,他们不会有吴斌那铁片袭来仍强忍剧痛安全停车保住二十余人生命的勇敢担当;也不会有张丽莉那危急时刻奋不顾身英勇救出孩子自己却被碾倒于车轮之下的高尚情操;不会有高铁成那面对熊熊火海三进三出救人,最后被烧伤晕厥的伟大壮举。但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

关于偶像的作文:崇拜偶像之我见_800字

关于偶像的作文:崇拜偶像之我见_800字 崇拜之风在青少年中愈演愈烈,便有一些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不可取。但我认为,崇拜偶像并不是不可取,只要有所选择,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样可以从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力量。 偶像崇拜不是什么坏事,我们青少年可从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苏轼年少时,就对范公心向往之,但等到真的有机会结识范公时,范公已驾鹤西归,苏轼慨叹:“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我们也从中了解到,正是因为对范公的人品、学识的崇拜,才使得苏轼也成为志行高洁的人。打开史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一生官海沉浮,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他总是以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这一胸怀,似乎与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类似。所以,我们也可崇拜偶像,从偶像中汲取力量。 崇拜偶像不能拜倒在他们脚下,要理智对待。杨丽娟疯狂追逐偶像刘德华,居然荒废学业13年。她的父亲倾家荡产筹措旅费,千方百计“帮助”女儿追逐偶像,但仍遭到母女埋怨,百般无赖下跳海自杀。像杨丽娟这样盲目追逐偶像,只会自取其辱。我们崇拜偶像,要学习偶像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学习他们的进

取心,责任感,而不能拜倒在他们脚下,一味模仿他们的语言、穿着。 在崇拜偶像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个性。蔡国庆年少时便崇拜歌唱演员,希望长大了也在舞台上唱歌,偶然一次机遇,他听到李谷一演唱,很是佩服。原来歌也可以这么唱,像说话一样唱到人的心里去。于是,他立志成为像李谷一老师那样的人,立志把歌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去。蔡国庆虽钦佩李谷一,但他更注重发挥自己的个性,想着怎样唱出自己的风格。终于他成功了,成为第一位赴日本灌制音乐带的中国通俗歌手。所以,对偶像的钦佩并不是一种膜拜,崇拜他人的同时,别忘记了自己个性。 郑渊洁说过:“崇拜往往是朦胧的,距离恰好产生朦胧感。”崇拜偶像我并不反对,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有所选择,理智对待,保持自己的个性!

学生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学生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最后我用刘俊萍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师生如伴同成长。

演讲稿-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记广佛肇项目部经理刘德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一项工程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艘船的航行必须有指路的航标灯,一个集体的工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班长,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广佛肇项目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主轴放射线工程,对于广佛肇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该项工程为我公司涉足的第一个城际轨道工程,对于公司立足于珠三角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代表公司实施此项工程、带领项目职工拼搏于此项工程的是一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共产党员—项目经理刘德福同志。 刘经理1991年参加工作,虽未到不惑之年,但已是一名参加过十几项工程的资深老工程人,他参建了局集团的渝怀铁路、柴木铁路、俄罗斯后贝加尔火车站等多项工程,浸透着他的汗水和才智。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最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不竭成长,为企业的发展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2009年9月,他奉命从柴木铁路赶回广州,负责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佛山至肇庆项目GZZH-2标段项目工程,该工程起讫里程为:DK39+850~DK50+274.7,线路全长8km,含三水高架站;

包括狮山工业园2#特大桥、狮山工业园站大桥、三环西路特大桥、塘西特大桥、三水站特大桥、南丰大道右单线桥、南丰大道左单线桥7座桥梁,合同总造价为10.53+0.883=亿元。施工内容包括该里程内的桥梁、无砟轨道道床、双块式轨枕运输、铺装、道路改移、道路绿化、沟渠改移、三电及管线改移、梁场等大型临时工程. 刚进场时,项目建家建线琐事多、协调难度大,他逐一攻破,组织精干力量抓紧制定各项施工规划,在他的工作表上,密密麻麻的写着驻地建设、人员安置、制度建立、各部门工作安排等各项计划,桩桩件件,紧张却有序,在公司的支持下,短短的三天,开工仪式顺利举行,现场彩旗飘扬、锣鼓震天,开工仪式井然有序、热闹非凡,获得了各方的好评;针对业主、监理、当地百姓提出的各项问题,他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从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出发,该我们做的尽力去做好,不该我们做的就耐心的去解释。还积极配合业主按照“高起点准备、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施工、高质量建成”的总体规划,以“早树形象、快树形象、树好形象”为指导,跑步前进,创造了全线第一个进场、全线浇注第一根桩、全线第一家举行挂牌仪式的好成绩,实现了开门红、实现了对业主的庄严承诺,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在开工建点这段时间里,从早至晚不得片刻轻闲,临睡前躺在床上,脑子里还萦绕着明天要处理的工作。10月初工作步入正轨,进入11月,业主根据当

材料作文“偶像崇拜”及范文

材料作文“关于偶像崇拜”及范文 ——高三(2)班指导老师:胡高清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科学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哲学家和文学家解决人类思想问题,医学家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怎么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却万民追捧,举国崇拜。我们究竟应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么崇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择心之所向,崇灵魂光芒王婉听当疯狂的粉丝为了一张俊秀的脸涌上街头,当激动的观众为了一场群星荟萃的节目在电视前蹲守,当崇拜已成为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姿态,我想,是时候该去思索,我们该为心灵选取一个怎样的仰望方向?崇拜,并非简单的悦慕与追捧,它承载着人们价值标准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崇拜什么,便是想成为什么。崇拜,也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它将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想在前进之路上印下坚实的脚印,那么,我们必须要拨开皮相和物欲的迷云,择心之所向,擎一盏灵魂之光闪烁的灯,照亮行进的方向。这灵魂的光芒绝非影星的精致面容、歌星的迷人歌喉、笑星的开心小段子以及选秀者的拙俗炒作。人们往往容易被皮相的华丽和物欲的香气迷晕头脑,使崇拜的方向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在这个娱乐至死、物欲主义横流的时代,太多人把享乐当作价值所在和奋斗目标,向往着外表的美丽和物质的富足。于是,当代表貌美多金的各色“偶像”符号出现时,便契合了各种粉丝内心浮夸的标准,致使他们陶陶然醺醺状,不知不觉就选错了价值取向。多么可悲!看哪,巴黎左右岸的对比早已为我们揭示了心灵的正确趋向。那先贤祠中沉睡的贤者,有着对人类命运最深挚的关怀,对奉献价值最无保留的热情,他们灵魂的高尚与思想的深远,至今仍为全世界所崇仰——那才是崇拜的正确方向!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特蕾莎修女“行小事,举大爱”的追求,曼德拉“黑白无间,众生和睦”的梦想……天空中伟人的星斗如此繁多耀眼,如何择不出一心之所向?还有身边最平凡的奉献着们,他们隐于为人类服务的后台,创造着最不凡的价值。擦去浮躁世俗的尘土,我们会发现,身边也有着如此明亮的灵魂光芒,等待我们去崇拜。当然,崇拜,只是开始而并非终点,在这之后,还有着“成为”。我们在择心之所向后,还要以沉潜的毅力,坚忍的品格,奉献的热情点亮自己的灵魂。只要我们抛得掉皮相与物欲的诱惑,放得下个人小利的动摇,忍得了磨难中坚定心志的苦楚,舍得出为人类作贡献的价值。我们就可以从崇拜出发,走向光芒,成为光芒。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讶然发现,自己胸口处荧荧的光亮,已经足以成为被崇拜的方向。仰高山时行景行孙慧敏这是一个信仰缺失而崇拜风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跨越了千山万水只为去见心目中的明星一眼,歌星、影星、笑星正在坐上万民敬仰的宝座;而另一方面,我们享受着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却仍然要弃发明家如敝屣,而我们也很容易发现,那些哲人、文人、医者正在蹲坐在社会的角落里默默饮泣。诚然,我们有选择自己的崇拜对象、崇拜目的以及崇拜方式的权利,可当我们对于世俗的偶像与人类的精英的态度竟是天壤之别时,崇拜本身就已超越了人的主观喜好而成为社会精神趋向的代表,而其中反映出的价值取向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而我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仰高山时行景行。曾经,我们心目中的高山是一段段绵延不断的文学之岭,抑或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科学之峰。我们感佩着医者仁心,沐浴着唐风宋雨,惊叹于宇宙奥妙,崇敬于思想深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全部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根基皆来源于此,因此何必把这些全部白白抛却呢?何必让崇拜的对象只是流俗地拘泥于明星呢?我们固然不能做到像唐人葛清那样在身上纹满诗歌以示对诗人白居易的喜爱与尊敬,但至少可以尊重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价值,直至让简单的崇拜变为高尚的信仰,熠熠如星光,照亮人类的未来。我

相信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相信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3 篇【一】榜样的力量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我今天与大家分享我观看电影《杨善洲》之后的一点心得,题目是《榜样的力量》。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并请指正。杨善洲同志是云南保山地区原地委书记,从事革命工作近 40 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杨善洲同志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深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杨善洲同志还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在 XX 年“感动中国”人物对杨善洲同志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杨善洲同志从不为己,一心为民。 “以天大旱,人大干,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的大无畏精神带领群众植遍荒山人未老,换得光山披绿装。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是属于党的,也是属于人民的,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被人民深刻铭记,在于他从不为己,一心为民;在于他事为公忙,出嫁女儿未在身旁;

在于他在亲人求情却始终坚守原则不谋私;在于他为节约种树成本,街头拣拾种籽;海量分享在于他重情、孝母、重教育。这“五个在于”既体现作了杨善洲同志为人子、人夫、人父的真情,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他用毕生的精力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党树了光辉的形象,为干部做出了榜样。他的精神是党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杨善洲精神,首先要领悟杨善洲同志心中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概念。杨善洲同志正是领悟了这三个“谁”的深刻内涵,才会迸发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因为他将这三个“谁”刻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才使得他的精神土壤十分肥沃,群众深情爱戴。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学习他克己奉公,坚持原则的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甘为黄牛的精神,学习他事无巨细、身先士卒的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感受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这为我们生活、工作增添一股强劲的动力。 使我们能够明确把握工作的目标,正确看待人生发展的方向,正确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学习一个人,首先看其品性,再看其精神,首先看其心灵,再看其言行。杨善洲同志正是这样独俱优秀品格,高尚精神,朴实心灵和身体力行的人。他的精神,像一支火炬,在党的事业发展道路上永远熠熠生辉!【二】

偶像崇拜调查问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偶像崇拜调查问卷 篇一:关于大学生个人偶像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个人偶像的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_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问卷是为了调查大学生个人偶像崇拜情况而设计的,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此调查。我们保证对您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二、详细信息。 1.您有崇拜的偶像吗? a.一直没有 b.以前有,现在没有 c.以前没有,现在有 d.一直有 2.您会更换崇拜的偶像吗? a.不会 b.可能会 c.会 3.您的偶像是哪些方面的?(可多选)

a.伟人 b.政客 c.商业精英 d.文学家 e.科学家F.娱乐明星e.若有其他请您列出:__________________ 4.您崇拜的原因的是什么?(可多选) a.个人成就 b.个人追求 c.个人精神 d.生活习惯 e.生活背景F若有其他原因请列出:__________________ 5.您通过哪些方式崇拜偶像?(可多选) a.关注他的日常信息 b.购买偶像的相关产品 c.模仿他的衣着、言语 d.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 e.若有其他原因请列出: ________________ 6.您是否了解偶像的成长经历? a.不了解 b.了解一点 c.很了解 7.偶像对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a.人生价值观 b.精神支柱 c.职业选择 d.人生方向 e.衣着、发行F.生活习惯h.没影响 8.当您的偶像出现负面新闻您会怎么做? a.极力为他辩护 b.对他感到失望 c.听之任之 d.再不喜欢他 9.如果身边的人对您的偶像有意见,您会怎么做? a.为他争论 b.了解情况 c.听之任之 10.您现在对偶像的看法与大学以前是否相同? a.完全相同 b.有一点变化 c.不同

初中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初中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初中榜样的力量演讲稿一榜样,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 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 我觉得,只要能给您教育,让您觉得有可学的东西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榜样。 因为,我们寻找榜样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在我以前的经历中,深深地给我以榜样力量的人,有这么几个。 首先我想从称谓这里说起,这个称谓很简单,但很尊敬,就是您这个词。那是我的一位老师,他教我们语文,他是我们学生最爱戴、最尊敬的老师,因为他的嘴边,您这个词一直挂着,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已,而是真真正正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如果他提问同学,他就会很和蔼的说:xxx同学,您的意见是什么那?或者说:xxx同学,您有什么想法那? 他是我的榜样,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也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尊敬、是尊重、是和蔼、是谦虚、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 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思考,您会知道、明白,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东西。

下面,我再给大家说一个我高中时期的事。 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它给我的印象是异常深刻,给我的动力也是异常坚定。 在这,我想先问大家一句,如果您身边有一些小垃圾,并且,只要您俯拾一下就可以把它带走给环境一个清新的时候,您会做吗?比如说绿化带上的食品包装袋、课桌上别人落下的废弃纸屑,您在方便的时候会捡起来处理掉吗?当然,您不需要回答,想一下就可以了。 我想说的是,我那位同学他就可以做到,在人来人往的校园里,他可以很自然、很坦然的把那些可以随手解决的垃圾捡起来,然后放进垃圾桶里。这并不是我偶然碰到的,也不是他在做表面工作,而是他真心去做的,并且,他还带动了他身边的朋友去践行这一行为。 我曾经问过他,他为什么要捡这些垃圾,他不怕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吗? 他说,看不到的就算了,看到了,还是捡一下的好,毕竟这不是什么坏事。至于别人的眼光,你认为他们会鄙视做好事的人吗?更何况,在这人来人往中,也没几个人会注意你在做什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后来,我就默默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虽然做的不多,但是自己觉得可以的也就随手捡了,不过,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随手丢过垃圾,因为我知道,总有那么一些人,要为你的随意而默默付出。 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他也是我的榜样,教我以文明,

关于偶像崇拜的提纲

关于“平民偶像崇拜”调查 近日,一条2005年“超女”王贝在整形手术中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加上此前传闻参加了2005、2006两届“超女”比赛的韩真真在海南出家,另一位“超女”尚雯婕也宣布退出国语流行音乐,明年要去海外进修的消息,这些已被淡忘的往年“老超女”们又浮出水面。 昔日一夜爆红的平民偶像如今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种现象又折射出什么呢?这便是我做这份社会调查所要探讨的问题。 2005年的夏天是一个热闹的夏天,在这一个夏天里“想唱就唱,我最响亮”的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在我们中国大陆横空出现。它点燃了无数跳动的,不甘寂寞的年轻的心,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实现唱歌理想的平台;更给下至8岁,上至80岁的普罗大众一场娱乐的盛宴,然他们看到了选手们为了实现理想一路披荆斩棘昂的艰辛的成长过程,选手们由稚嫩到一步步成长这个漫长的过程得到的无数观众的关注,可以说有大部分的观众都是陪着选手一起成长的。渐渐地,这些选手或多或少都有了欣赏自己的观众,他们成为了观众的“平民偶像”,在平民选秀舞台产生出的这些“民星”就成为一种新类型的偶像——平民偶像的代表。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在这样一个缠到个性自由的时代,平民偶像的流行反映出普通大众的表达需求,借这个表达的机会,希望社会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那么所谓的“平民见偶像崇拜”便顺势而生。 究竟所谓的“平民偶像崇拜”正式的解释又是什么呢?“平民偶像崇拜”指的是在现代传媒社会中,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共同运作下,人们对于自己所认同的在大众平台下成名的普通人(入选秀选手)所表现出的极度喜欢、欣赏、佩服等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表现。 当收到偶像崇拜时,本人认为有必要将以下偶像崇拜的发展过程。表面看起来“平民偶像崇拜”似乎是伴随这一系列的选秀节目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必然,时代的必然。 比“平民偶像崇拜”更早出现的类似偶像崇拜的现象若要寻根问底就要回到原始社会了,当时最早的偶像崇拜就是图腾崇拜,紧接着就是神灵崇拜了,而后来又产生了偶像崇拜心理,英雄崇拜心理,媒介英雄崇拜心理。媒介英雄崇拜是英雄崇拜的进一步发展,是英雄崇拜的新内容。就是指而内容而言,这是人类英雄崇拜心理的一种世俗化的重要表现,是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而产生的。后来又出现了明星崇拜,他是大众传媒的产物。 综上所说,“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偶像崇拜——英雄崇拜——媒介英雄崇拜”,这是崇拜心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阶段变迁。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多会推出与其时代特征相符的代表人物,这种代表会受到相因时代人们的推崇,“偶像”也必然位居其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论一论问什么说“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是有其社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吧。 首先,这又与电视选秀节目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有“真实”和“虚拟”之分前者如新闻,真是像是新闻的生命;后者如电视剧,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化现象,而不是生活的真实再现。而真人秀则同时融合了“真实”和“虚拟”这两种属性。“平民偶像崇拜”这种现象正式产生于这人修这样一种电视选秀节目当中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则是英国的“流行偶像”,后来美国的“美国偶像”等都是以这位模板的。这种电视选秀节目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于西方各国并以其崭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及时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示手法,以及电视剧式的人物环境、矛盾冲突设置技巧吸引大量的观众。同时,电视选秀节目通过平民参与机制,和观众投票机制等节目形态设置使观众以不同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参与到节目中。而且,它还采用了原生态的直播方式让参赛者在观众面前展现自我,然观众

2015师德师风演讲稿:榜样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散播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样子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当我面对那么多同学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着他们还有些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和他们一样年轻,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他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身为一名工作在高校行政的人民教师,虽然我不能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不能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不能和学生作零距离的接触,但我仍将竭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架设学生与学校紧密联系的桥梁,奉行育人者先自律的宗旨,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自身道德的不断提升;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在高校行政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各单位部门的科研工作动态等等,这都是做为一名校办信息工作者所要采集报道的,辛勤的工作得来同事们愉悦的赞扬,勤劳的硕果换来领导们微笑的认可,同样重要的是,工作的艰辛与完成之后,换来的是对自身的认可与肯定,进而获得更加前行的动力与勇气。经过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所负的责任。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们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高校教师,更应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不懈努力。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桃李不成、下自成蹊,教师的幸福中永远都有清香的花

榜样的力量优秀演讲稿5篇范文

榜样的力量优秀演讲稿5篇范文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奋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榜样的力量优秀演讲稿5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最后我用刘俊萍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师生如伴同成长。 篇二:【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人生的坐标,是事业成功的向导,是猎猎作响的旗帜,是激人奋进的号角。 在成长的道路上,在职业的生涯中,总有一种强劲的动力助我们成长,她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友,它是我们工作中的良师。也许,他们不会有吴斌那铁片袭来仍强忍剧痛安全停车保住二十余人生命的勇敢担当;也不会有张丽莉那危急时刻奋不顾身英勇救出孩子自己却被碾倒于车轮之下的高尚情操;不会有高铁成那面对熊熊火海三进三出救人,最后被烧伤晕厥的伟大壮举。但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 农村信用社是一所学校,一本书。在这里我学到了许许多多。你看,一本本点钞纸由新到旧,凝聚了多少农信人的汗水与心血。你听,一阵阵键盘的敲打声,打破了多少个夜幕的沉寂? 在吉林农信工作,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一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800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800 榜样的力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什么?榜样,在词典中解释为:被当作楷模去学习和效仿的人。榜样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团队;可以是一件大项目,也可以是一件寻常小事儿。我认为,只要能给我们教育,让我们觉得有可学的东西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榜样。 榜样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无穷的。它如同一盏明灯、一枚指南针,指引着方向,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像那个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留下千古名言“人心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鼓舞着我们热爱祖国。那个不耻下问的孔子、勇于实践的齐白石鼓舞着我们要努力学习。那个“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更是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榜样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学到互助互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这种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其实,只要怀有一颗明亮的心,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像:梁老师,一方面要应对繁重的工作,一方面要照顾两个小孩,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但是她不怕辛苦还继续进修学习,把工作、家庭和进修学习等几个方面都做到很出色。像:

李老师,她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对待工作总是那么认真和细心,处理事情效率特别高,还非常的热心助人。另外,在我们队伍当中还有很多爱岗敬业、踏实苦干老师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榜样。 有了榜样,就如同找到了一面明镜,明镜里可以反射出许多自身的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有了榜样,就如同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个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向榜样学习上,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因为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作出表率, 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好孩子。 同时,我们还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更多的小榜样,我们要发挥孩子们当中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小榜样!如那些拾金不昧的榜样,热心助人的榜样等等。只要我们坚持,我相信,今后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景山牛娃,成为最美的景山人。让我们与榜样同行,创造美好的明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李柳坚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精选范文五篇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精选范文五篇成功需要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执着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可以帮助有心人滴水穿石。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榜样的力量演讲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一 近几年,无论从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报刊,大家都听到、看到、读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曾缔造出无数财富神话的"黑金"煤炭跌下神坛,持续十年繁荣的煤炭市场风云突变,市场需求萎缩,煤炭连续下滑,部分煤炭企业工资发放困难,或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薪,煤炭行业低迷迹象显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身为煤矿工人的我们不禁唏嘘不已,连连发问。煤炭行业这"冰火两重天"之势是疾风骤雨还是连绵阴雨?是暂时迹象还是会持续下滑?难道这是坚挺十年之久的不败金身真的要被打败吗? 危机中有契机,危机着有商机。况且我们凯嘉集团经历了十年黄金时期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得到了壮大,具备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建立起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机构。尤其是我们义棠煤业,有着60年积累的坚实的矿物基础,培育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义煤人。任何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我们义无反顾,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铿锵步伐。然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敢于创新,负重奋进,团结拼搏,就一定能抓住机遇,从容面对压力和挑战。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还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煤炭主业源头,优化开采布局,科学组织生产,突出集约高效,提高产能效益。我们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从自身做起,始终保持义煤精神,就一定能冲出低谷,摆脱困境!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不可怕,怕的是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铿锵前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闪烁。 【榜样的力量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昂昂溪通信车间的崔英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我段庆祝建党95周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把青春奉献给了雪山哨所,有的人把青春奉献给了菁菁校园,也有的人把青春奉献在无影灯下……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昂昂溪通信车间三间房通信工区工长、共产党员尹洪峰,他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铁路的通信事业。 三间房站是我们哈局较大的编组站。在三间房站区,尹洪峰是个响当当的"名人"。不仅是因为在去年轰轰烈烈的三间房站区改造中,每一处施工现场都留下他奔忙身影、洒下他辛劳的汗水,更是因为他平日里那种党员模范言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间房通信工区管内有3个信号楼、5个机械室、数调前级24

关于坚韧的力量的演讲稿榜样的力量演讲稿

关于坚韧的力量的演讲稿榜样的力量演讲 稿 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努力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与毅 力,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的生活就不可能更 美好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几篇关于坚韧的力量的演讲稿,希 望能帮到你哟。 关于坚韧的力量的演讲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我对坚韧的理解就是恒心与毅力,大部分同学都知道 “龟兔赛跑”这个童话故事吧,笨拙的大乌龟靠着自己坚韧 不拔的毅力,战胜了爱耍小聪明偷懒的小白兔。夺得了长跑 冠军。大家也听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典故 和“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我想这里的“龟兔赛跑”“铁杵 磨针”“水滴石穿”的基本道理就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 事就一定会成功。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闻名中外,他的诗也写 得很好,隽永清新,可他的字却软弱无力,他决心把字练好,于是,他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天天习字,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从不间断,终于练出了一笔刚劲潇洒的好字。他凭着 水滴石穿的精神,穿透了书法这块顽石。使他的字、诗、画

被后人誉为三绝。越王勾践为雪耻而卧薪尝胆三年,最终终于报仇雪恨。蚯蚓浑身柔软,它既无锐利的爪牙,也无强硬的筋骨,但它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他们靠得都是恒心跟毅力。 一些同学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情,但缺乏恒心。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扔进垃圾箱,而海底的珍宝只能靠梦想而不可得。 一个人无论有多聪明,如果没有坚韧的品质,他就不会在一个群体中脱颖而出,也就不会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我们记住自己的梦想,思考如何实现这个梦想,遇到障碍的时候如何应对。暴风雨是可怕的,但只要记得风雨之后就一定有彩虹,那么再大的风雨也阻止不了你的脚步,执著坚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应做的事,这样才可以成功。一颗小小的沙子随着江河的长途跋涉,来到大海,再经过在贝壳内的艰苦生活,最后终于变成一颗人人羡慕的珍珠,一个成功的人正如那颗沙粒一样,要经过重重阻碍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目的地,而支持他走到终点的那根拐杖就是坚韧。 同学们,在人生漫漫征途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发扬坚韧不拔的意志,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就一定能迎来成功的明天! 关于坚韧的力量的演讲稿篇二

身边的榜样演讲稿

身边的榜样演讲稿 身边的榜样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榜样。 榜样是什么?榜样是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带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灯,照亮人生的道路,驱走黑暗的彷徨;榜样是指南针,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当时钟嘀嗒嘀嗒的响着,当国歌奏起的时候,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炙热。 想起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想起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人把火热的激情投入到革命的前沿;想起战士们用不屈服,不言败,再艰苦也要坚持换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榜样!当然,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世界的榜样! 但是,榜样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只要你用心寻找,其实榜样就在你身边。那是周六联赛,比赛结束后,作为队员的邹辉已是满头大汗,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感到疲劳,也许在他心里班级荣誉高于

一切吧!依然带着几个同学去换垃圾桶,垃圾桶外垃圾满地,邹辉不怕脏、不怕苦、也不怕累,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立刻对邹辉产生了敬仰之情,如果是我,我能像他那样做吗!当他看见四年四班的垃圾桶满时,又走向他班的垃圾桶,又做着同样的动作,崇仰之情不禁从我心底犹燃而生。这在邹辉眼里只是举手之劳,在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的品质。这就是我身边的榜样! 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如何从点点滴滴做起。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他们也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他们更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他们绘出图画,他们能够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指清方向,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好,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前方的路还长,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锐气,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是永无止尽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要学的还很多,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榜样,让我们一起在榜样的鼓舞中愉快前行! 谢谢大家! 身边的榜样演讲稿(二) 榜样,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我觉得,只要能给您教育,让您觉得有可学的东西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榜样。

英语作文:论偶像崇拜 On IdolWorshiping

英语作文:论偶像崇拜On Idol-Worshiping Idol-worshiping is very popular among youngest and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idols. Some youngest imitate their idols’ everything while others just like listening their music or watching their show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we should avoid blind worship and learn to worship our idols rationally. 崇拜偶像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不同的人对待他们的偶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模仿他们偶像的一切,有些人则只是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表演。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避免盲目崇拜,学会理性崇拜我们的偶像。 Some people imitate their idols everything, never miss a vocal concert of their idols and regard their idols as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Their blind worship should not be advocated because it is easy to lead to extreme behavior. 有些人模仿他们偶像的一切,不曾错过他们偶像的每一次演唱会,把偶像当作最重要的人。这种盲目崇拜不应该提倡因为它很容易导致极端行为。 In my opinion, concerning our idols,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ppearance or their achievements, but also their effort and their failure. As the saying goes, “One minute on st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