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常熟中学

学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常熟中学
学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常熟中学

学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常熟中学

点燃阅读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常熟市兴隆中学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常熟市兴隆中学于2014年被确定为省初中课程基地——基于广泛阅读的书香校园建设。

一、课程基地的目标

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挥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通过学校课程基地建设营造富有学校个性特征的阅读文化环境;开发和实施有助于中学生开展健康阅读提升文化素养的校本课程;建立和完善广泛阅读的培育机制和配套措施,通过广泛阅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二、课程基地的任务

在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知道了课程就是轨道、就是经历、就是机会;课程要以学习为中心,回归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开发为核心,回归教师的课程运作。以创新为本意,回归学校的课程建设。为此,学校课程基地确定了四大工作任务:一是完善阅读网络,明晰阅读内容的模型建构;二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创设特色鲜明的阅读环境;三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设阅读活动的研学中心;四是创建多样阅读载体,搭建阅读交流的展示平台。通过广泛阅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知识、技能、道德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基地的教学环境

1.核心理念

首先定义了本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价值:阅读影响人的成长,阅读提升人的素养。为此,我们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核心理念。

(1)资源的利用和发挥: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环境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每一个宣传栏、每一个可视文化信息为学生文化熏陶的素材。力求让环绕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图画,站立的每一个宣传版面,学生表演的每一个舞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

(2)体现跨学科文化课程:

挖掘各学科的文化阅读,用文化浸润课程,用阅读促进理解。将基地打造成各学科阅读问题的探究中心。跨学科的阅读开发,即可进行开展综合的教育,只有在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学生才能有综合的素养和高适应能力。课程基地的实施过程也是各学科文化相互浸润的过程。学校加强跨学科文化的阅读资源的开发实践,通过学科文化阅读促进学生的博学和睿智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开发数学学科文化浸润的相关课程,形成适合初中各年段的学生数学阅读读本。

2.教学环境

课程基地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三部分:核心区域是教学楼,外围区域是室外广场文化景点布置,校外区域是常熟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和江苏省常熟中学虞山文化课程基地(说明:暂定两个,随着课程基地的影响的扩大随时增加课外基地)。

四、课程基地的模型建构

1.教学内容重点梳理:

建构模型一建立阅读网络,明晰阅读内容

梳理——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1

梳理——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书目。

建构模型二建设师生阅读活动的研学中心,创设特色鲜明的阅读环境例如1:研学读书札记——读书札记体例的构建:(1)篇目作者;(2)丽词佳句;(3)碎语拾

粼;(4)金声玉应。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利用以上4个栏目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会读书的习惯,

例如2:阅读课的样式——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等,让学生主动阅读,养成想读书,会读书的行为习惯。

建构模型三创建多样阅读载体,搭建阅读交流的展示平台。例如创建电子化阅览中心和利用手机微信推送阅读信息,将阅读可以延伸和互动。

2.课程内容和设施场地

内容:(1)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102篇;考级47本书(含自主选读本) (2)常熟市阅读遗存名录:翁同龢故居、曾赵园、红豆山庄(铁剑铜琴楼)、常熟南门、卫氏义庄、李氏义庄等。

场地:(1)阅览室,作为课程基地开展研究阅读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的主阵地。

(2)名师工作室,即设立钱建江特级教师的工作室分部,引领学校各科教师开展科学有效的书香校园建设。

(3)班级图书角。班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添置一些书籍和书架等,再扩大读书活

动的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促进班级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人机互动平台

我校基于课程基地的平台建设主要包括2种:

1.课程基地网站建设:(已上线)

2.创建电子化阅览中心和利用手机微信推送阅读信息,将阅读想课外延伸并能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将学生的读书心得、阅读推荐、作文在微信圈中传播和交流。六、课程资源

(一)实施国家课程的情况:

实施国家课程,并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常熟市兴隆中学以基于广泛阅读的书香校园建设课程基地的实施为切入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情况通过编制学科导学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并能结合相关学科内容进行学科文化教学。 (二)本市部分阅读遗存课程资源: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寻访本市有代表性的阅读遗存,感受家乡的书香文化。

(三)开展基于学情“一诵三读” 校本活动

建设和营造富有学校个性特征的阅读文化环境;开发和实施有助于中学生开展健康阅读提升文化素养的校本课程;建立和完善广泛阅读的培育机制和配套措施,通过广泛阅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七、教师发展:

1.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课程基地的建设,利用新建成的阅览室作为活动场所。

2.全校教师都进行个人图书阅读:

2

推荐阅读 :《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今天如何做教师;

《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

3.聘请课程基地指导专家

课程基地目前聘请了两位校外指导专家:省语文特级教师钱建江,市语文教研员周浩。八、学生实践

主要实践课程为:

实践1.阅读课

实践2.阅读文化遗存

实践3.文学社团活动

校本活动1. 兴隆中学经典阅读与诵读

校本活动2. 兴隆中学“就这样慢慢长大”读书活动——读后感比赛

校本活动3.兴隆中学语文阅读等级考核

九、建成效果

1.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师生共学、引导探究的课堂教学特色。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手段,最好的教育效果是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中产生。着力推进师生共学的教育,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升,逐步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和时间,推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推动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

2.形成学校特色

(1)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

阅读对象并非一定是文学作品,环境、历史、人文、家乡等只要是可视的事物,对学生具有阅读意义的都可以变为课程内容,从中积累更多有价值的教与学的素材。刊印基于学校的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成为学校特色之一。

(2)品味书香的持久性——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通过文学社团为载体,通过每年社员的轮替,让阅读写作一年年传承下去,以点带面。各班每天记一句名言,每周背两首古诗词,每周精读两篇文章,让学生道德有水平、精神有追求、觉悟有高度、学业有提高,成为学校特色之二。

3.社会支教

2015.8省特级教师钱建江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骨干教师作讲座;

2015.8兴隆中学周晓红在唐市中学作讲座《做一个幸福的初中教师》。2015.5兴隆中学张建良在实验中学上初三《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十、资金使用情况

3

常熟市兴隆中学——课程基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表

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指标说明预算项目预算金额支出 (摘要)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来源体现课程课程基专项广场雕基础工42,000.00基地阅读地环境转移201501 42,000.00 塑工程程建设未结算特色标识支付体现课程专项校园文化新建阅览材料购130,000.00基地阅读转移201502 130,000.00 工程室置未结算环境支付

和课程

基地的环

境相呼

应,体现课程基教学楼学校的文基础工学校40000.00地可视宣传工40000.00 化内涵特程建设自筹未结算 201503 化工程程色,激励学生的探

究、创新

精神

基础专项体现书购置图 34000.0034000.00购置图书工程建转移香特色书201504 已结算设支付

小计 246000.00

十一、课程基地建设的再思考

课程基地的建设已开始步入一个良性循环实践轨道,多个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课程基地建设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事要做,唯有不断思索,不断探索,才会拥有

4

新的追求,新的境界,为学校发展打开一条特色之路。让课程基地真正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

常熟市兴隆中学(实验中学昭文路校区)

2015年10月28日

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