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

评说《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
评说《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

评说《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

(内蒙古)金立和

摘要:《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这本书出得好,不容易。但是存在很

多缺憾之处,特别是两个民族地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呼伦贝

尔盟(1969-1979)]缺戳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邮政部门没有尽到责任。

关键词:黑龙江戳谱补缺遗憾责任

邮政日戳早于邮票的产生和使用,但集邮家们更偏重于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只有少数人对邮戳感兴趣,这就增加了邮戳研究的难度和趣味性。世界上

邮政日戳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我国邮戳也有140多年的历史,邮政日戳是邮

政通信系统经办各种业务的专用戳记,是确认邮政部门内部及与用户之间权责

关系的印信,邮戳是法律上一项有效佐证。邮戳也是进行集邮学术研究和邮政

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购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一书。由黑龙江密山县杨木乡退休干部耿玉林先生编著,此图谱以1957-2007年间邮政

日戳为重点,有戳图近5000枚(实为4881枚)。

继陕西、北京等之后,又是一部省级邮戳图谱问世,可喜可贺!作为一个邮

政日戳的资深研究者,我也深感这一位农村干部的执著和辛劳,不容易呵!耿

玉林先生身居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远离大中城市并不发达,没有邮政部门的资料

档案支持,自己一人积20多年的收集、整理、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终于

完成此书。作为黑龙江省邮协学术委员会《中国东北邮史研究会丛书》的一本

力作。对我国邮戳研究和黑龙江省邮政史研究其功大焉!当然这本大32开320

多页的书比之内蒙古的《赤峰邮政日戳图谱》大16开680页,就位高(省级比

地级)而言微了!但毕竟出了书,比许多集邮大省区的没有出版甚至尚无动静,又强了许多许多。

其目录中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呼伦贝尔盟”两部分,是我特别

关注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清属杜尔伯特蒙古旗地,

为游牧区,光绪三十年(1904年)放荒开垦,1911年设武兴设治局,1927年改

设泰康设治局,1932年、1933年分为杜尔伯特旗和太康县,1956年10月10日

撤销杜尔伯特旗,设杜尔泊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个蒙古族自治地方。

呼伦贝尔盟原属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呼伦贝

尔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除外)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5月30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及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这是此书中唯有的两个民族地区并使用蒙汉双文字日戳的地方。其中“杜尔

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日戳”有12枚(图1-12),“呼伦贝尔盟”日戳有15枚(图

49-63)。

查我的戳库,我有“杜尔伯特”日戳42枚,其中与《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书中重复有6枚,合起来应为48枚。其中单汉文小戳4枚(双圈腰框戳,图1-3、13)。双文字直径30㎜双圈腰框式日戳4枚(图4、5、14、15)。邮政编码日戳共19枚,应当分为两个时期,1985年初定邮编时,杜尔伯特属于齐齐哈尔邮区,邮编为162200(图8、16-30),在1994年以前,杜尔伯特划归大庆邮区,邮编改为166200(图9-11、31-33)。无格框双文戳是现用日戳,《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书中仅有两枚(图6、7)就很不应该了,我还有13枚(图34-46)。邮资已付日戳《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书中仅有一枚单汉文的(图12),我还有一枚双文字的(图47)。另外还有一枚电脑戳(图48)他未列入。“黑龙江杜蒙/2001.01.07、16/1/营业”(图48),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缩写为“杜蒙”。这些是我现有收集的补充,已经是原来《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书的4倍。五十多年的杜尔伯特日戳才48枚,当然还很不全,还需努力。

至于“呼伦贝尔盟”部分,《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书中列出15枚日戳(除去重复一枚),我有36枚,与他重复6枚。合起来为45枚。呼盟辖14个旗市,十年间(1969-1979年)归属黑龙江省,虽然都是双圈腰框式地名戳阶段,但是只有15枚日戳还是太少了!(45枚也少!)

现分列如下,海拉尔5枚(图52、64-67),满洲里2枚(图53、68),布特哈旗4枚(图57、69-71),阿荣旗2枚(图72、73),喜桂图旗7枚(图59-61、74-77),扎赉特旗7枚(图49、78-82),额尔古纳右旗3枚(图83-85),额尔古纳左旗7枚(图50、54、58、86-89),陈巴尔虎旗无,新巴尔虎左旗1枚(图90),新巴尔虎右旗1枚(图91),鄂温克族自治旗5枚(图51、55、56、92、93),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无,鄂伦春自治旗2枚(图62、63,属单汉文小戳,不规范)。都在十枚之内,还有两旗没有,缺得多了!

粗算一下,呼盟当时邮局、支局、所等约118个,旗市邮局日戳应不小于10枚,就算支、所各仅一枚,十年不换,也应在200枚以上。这40余枚不及1/4。杜尔伯特也是少得可怜。可悲可叹呀!好不容易出一本书,收集的日戳这样严重缺乏,想必未动员各级邮政局的支持,太遗憾了。我想内蒙古东部区和东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各邮友手中都应当有一些,还请不吝补正!

作为一个省的戳谱能得以出版,当感谢耿玉林先生的努力,也应感谢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期,就是那个说“集邮是资产阶级爱好”是“封资修的产物”,以至集邮组织、集邮爱好者被“左”围追堵截的局面早已过去了。

这本书的主要缺憾是,省邮政部门的支持严重不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此书众多不足的主要原因。我期盼正在出版戳谱的省市自治区要充分汲取这个教训,要出就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全力以付,把戳谱这种重要的书出好,对前世、今世和后世认真负责,不要留下这么多遗憾。

参考文献: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耿玉林编著。

2、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赤峰邮政日戳图谱》张忠民编著。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生物仿制药的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生物仿制药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积累了不少生产工作经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也为我国社会生产技术改革指提供了动力。制药行业作为我国主要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迅速异常,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增添了无穷活力。本文从生物仿制药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入手,深入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生物仿制药的现状和发展,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生物仿制药;应对策略;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在是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不断发展,不仅冲破了原有的国界,而且大大缩小了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距离,使得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全球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为各国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制药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问题而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当今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生物仿制药概述

生物制品主要指的是利用生物技术,以产品活跃性为指标的医学药品生产技术,目前常见的生物技术包含了DNA 重组技术、基因调控技术等,是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生物技术共同组成的现代化药物生产手段和方法。而生物仿制药主要指的是在原来生物制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来进行药物生产的技术方式,这种制药技术与原来微型生物制药技术大同小异,产品的种类相似。但是生物仿制药的主要生产目标包含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以及人体生长激素等。 生物仿制药是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其至今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且在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推动了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物仿制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日益深入,这也给生物仿制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生物仿制药的发展分析 1、生物仿制药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1、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是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医学工作研究的焦点之一。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生物仿制药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首先,生物仿制药在目前的生产中面临着高额的利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仿制药研究与市场分析

2005年我国仿制药研究与市场分析 吴捷张涛 1 世界仿制药市场 最近在马尔塔召开了国际仿制药协会年会,从大会信息可以发现,由于社会老龄化,很多重磅炸弹式的药品专利到期,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上升,仿制药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实际上,仿制药的销售并没有很大的增长,以出厂价计,根据IMS Health的数据,2004年全球仿制药市场仅为41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在内的八国的仿制药销售总和为310亿美元,其余市场总计仅100亿美元。 数据进一步指出,美国的仿制药市场占全球的54%。美国、德国和英国仿制药的使用比较普遍,从数量而言,达到50%~53%,而德国仿制药的普遍使用是近年医疗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日本,病人不喜欢使用仿制药,仿制药的利用率才16%,这还是日本近年努力的结果。2003年日本仿制药销售仅为3800亿日元,占日本整个药品销售72500亿日元的5.2%。日本使用仿制药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参考价格制度,医生没有用通用名开处方的习惯,日本的用药文化就是相信品牌。在2004年,仿制药销售占全球药品销售的8%,而数量为23%。在过去5年中,仿制药的增长速度达到17%,远远超过商品名药物的销售增长速度。IMS估计,到2009年,尽管可能有降价等因素影响,但是仿制药销售仍将增加10~15%,达到660~820亿美元。另外,对于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因素,不确定因素还包括生物仿制药问题,美国表示反对,而欧洲的态度相对比较积极。

2 我国化学药品医院市场状况 2.1 2005年上半年我国化学药医院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统计所得,2005年1~6月化学药在医院购进金额较2004年同期增长19.21%。在各大类药物中,抗感染药依然占据医院化学药市场的首位,但在国家降价措施以及对抗生素滥用的管理措施的出台后,该类药物的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上半年的27.5%下降至2005年上半年的26.22%,而市场份额处于上升的药物类别主要有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这三类,其他类别的药物市场份额基本处于窄幅波动。 表2 2005年1~6月化学药医院市场各大类药物使用分布情况 2.2 2005年上半年我国化学药医院市场产品竞争情况 根据统计,2005上半年医院临床用药中购进最多的是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基本与2004年同期相同。 在前10位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5席(排名前4位均为抗感染药),血液和造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长统,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他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急农桑以丰委积,严禁令以防僭差,察苛刻以绝烦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竖之门”;“核才艺以叙官宜”;反对“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他认为:“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五品,和万邦,藩黎民……实德是为,而非刑之攸致也。至于革命之朝运,非征伐用兵则不能定期业;奸宄之成群,非严刑峻法则不能破其党。” 材料二仲长统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但他又认为东汉“阴阳失和,三光亏缺,怪异数至,虫螟食稼,水旱为灾,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仲长统的主要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仲长统“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这一观点。(7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出身名门,是辽朝皇室后裔。他“三岁而孤”,在家中接受教育,“母杨氏教之学”。耶律楚材天资聪颖,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从小树立了“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的志向和抱负。耶律楚材崇尚儒学,为官后多次向统治者推荐儒士。他还建议修复孔庙,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召名儒译经。后人这样评价他:“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算,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者,善有道矣。”耶律楚材援引饱学的儒家之士入朝做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一味倚重武人,鄙视儒士的做法,“振兴儒教,进用士人,以救偏任武夫及色目种人之弊”。后元人评价这一功绩时说:“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耶律楚材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 ——摘编自梁慧《慧眼识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论耶律楚材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为实现其人才观而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9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詹姆斯·瓦特1776年改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经过无数次实验,阿克莱特于1768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次年申请了专利。1771年,他在诺丁汉郊区建了一家棉纱工厂,雇用了五千多名工人,利用自己发明的新机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一、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 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 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 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 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 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 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2.有效性“同”: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 指标[1];对于口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 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 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 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3.晶型: 晶型的不同,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不 尽相同。而某个药物的晶型,文献资料很少;制剂中原料的晶型测定有一定的难度;在做成制剂的过程中,又不能保证晶型不产生变化。 但是,鉴于仿制药研究的特点,溶解度方面可通过溶出曲线对比来说明;稳 定性方面可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的对比来说明。 二、仿制药研发项目汇总(从立项到申报,时间为10—12个月) 项目项目内容所需时间一产品信息调研质量标准、工艺处方等一周二前期准备1、参比制剂的采购:一个月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中国文化史》 (1)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选修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 2、原因: 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补充材料: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3、进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5)北灭燕国:前222年 6)完胜灭齐:前221年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 2、全面统一: 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2)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发展 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 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④册封五世班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条条都是得分法宝! 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如下图所示) 分述如下: 1事迹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1】“评价汉武帝”。线索提要: 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例2】“评价李鸿章”。线索提要: 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3】“评价孙中山”。线索提要: ①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③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a、1913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b、1914年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c、1917年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d、1917年秋发动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e、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

浅析仿制药与仿制药国家标准

浅析仿制药与仿制药国家标准 近日,美国辉瑞公司的“万艾可”专利保护期结束。国内厂商随即宣布以“万艾可”为仿制对象的国产“伟哥”即将上市。由于畸低的仿制药检测标准、药品辅料无强制规范等原因,占国产药多数的仿制药都不太靠谱。 仿制药占据国产药品的大部分,但与之对应的仿制药国家标准却非常低;一些能通过的仿制药检测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效果有云泥之别;中国药用辅料监管乏力,仿制药的辅料质量值得怀疑;国外仿制药仿的是原研药,中国药企却仿制国内先上市的仿制药,药效越仿越差。 仿制药是指专利药品在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不拥有该专利的药企仿制的替代药品。除了中药和为数不多的生物药品,由于中国药企无力自主研发化学药品,仿制国外药企的到期专利化学药品成为大部分中国西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道。根据国家食药总局的《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2010年中国批准的仿制药为651件,占批准药品注册审请总数的73%。2003到2005年,通过审批的仿制化学药品占到了97%,自主产权化学药品仅有17种。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只有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都和原研药一致,才是合格的仿制药。而中国现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主要看活性成分和外观、性状是否和原研药相符,而对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给药途径、剂量、使用条件和临床效果上的一致性标准“仍在探索”。对日本仿制药标准较为了解的上海药品检验所专家谢沐风就直接指出,中国仿制检测标准的目的不是“反应药品品质”,而是“为了让药品合格”。这种只“看脸”不看疗效的标准无异于舍本逐末,让中国药企陷入了“标准低-研发投入少-只能仿制国外药”的恶性循环。

历史人物评价真题及解析

1.(2011·天津文综·13)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答案](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专权。 [解析]本题考查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格中是皇帝二字。第(2)问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事件指平定三藩之乱,这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藩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 2.(2010·北京文综·40)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答案]①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②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解析]“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和“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这两个材料反映的是一种矛盾即日益严重的 3.(2010·江苏卷B)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80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1-4) 考点81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5-7) 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2、(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我国仿制药的发展策略

我国仿制药的发展策略

我国仿制药的发展策略 摘要:一直以来,由于新药研发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出少,而我国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药研发方面相对较为落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制药企业长期在仿制药领域发展,因此可以说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却并不是仿制药强国。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许多药品专利陆续到期,即将失去市场独占权,垄断地位受到仿制药的挑战,给世界仿制药带来巨大的空间,同样也将对我国的医药市场带来无限机遇。无论从政策环境、社会需求、技术环境的角度看,仿制药的发展潜力都十分诱人,但我国要想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转变,这中间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仿制药的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仿制药;专利;现状;发展 根据IMS的数据,到2015年,将有1600亿美元规模的药品专利过期,给仿制药带来巨大的发展市场[1]。而我国虽为仿制药大国,但绝不是仿制药强国,生产的仿制药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部分仿制药出口,主要对象也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而在全球医药消费比重较大的欧洲和北美洲所占份额较小[2]。我国要想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转变,这中间还有许多路要走。 1.仿制药概述 仿制药( generic drug) 又叫通用名药、国际非专有名称药或非专利药。在我国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国家规定仿制药应在5个方面与被仿制药达到一致,即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规格、治疗作用[3]。但在美国,考虑到首家仿制药品的企业在仿制初期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又从中划分出首仿药这一独立体,即第一个仿制申请者将拥有180天的市场专卖权,该期间FDA不再批准相同的ANDA(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 cation)上市,而且该药能够以新药80%的价格销售,从而保护该企业的利益,避免“一药多名”的产生[4]。从长远角度考虑,我国合理制定首仿药的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9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薛福成(1838~1894),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全面的危机,必须“变而后能胜”。1889年,薛福成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由此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考察,他说:“西国致治之要,约有五大端:通民气、保民生、牗民衷、养民耻、阜民财……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对于西方文明的源流,薛福成提出“西学中源”,无论是器物层面的艺器制造,枪炮舟车,格致诸学,还是制度层面的议会民主,“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他痛心于“中国日失其传”“西学日求其精”,强调对待西学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 ——摘编自王冬《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西学观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薛福成的西学观。(7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君子的推崇。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

高考选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目汇总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 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47 )【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三娘子( 1550 ~ 1613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 200 年。 1570 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 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 分) 【考点】三娘子 【解析】( 1 )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 200 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个人能力与威望。

( 2 )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答案】( 1 )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 2 )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2 .( 2018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 47 )【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 805 ~ 820 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 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 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 )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 分) 【考点】唐宪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学习任务单

高中历史高二年级下册自主学习任务单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回顾中外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2.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 3.分析影响人物评价中“见仁见智”的因素。 二、学习过程 (一)主干知识排查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4.“亚洲觉醒”的先驱 5.无产阶级革命家 A.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1) 1848年,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B.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

取得胜利。 C.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的革命道路。 ①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杰出的科学家 (二)回顾史实,构建体系(请梳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间基础史实之间的关系,在下面建构知识结构) (三)史论链接,总结规律 主题:评价历史人物 (2017?江苏卷,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