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从我国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分析,变形类病害中车辙问题尤为突出。它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车辙是路面上沿行车轨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数量按实有长度乘以变形部分的平均值计算。车辙在行车荷载重复的作用下,有扩展和累积趋势。

①车辙病害

1)车辙类型

结构性车辙:因为行车荷载的作用超过了路面各层强度,而在沥青面层下包含路基内发生各结构层永久变形。此种车辙的宽度较大,两侧无隆起现象,且横断面呈V字形。

流动性车辙:高温条件下,由于沥青混合料中颗粒之间沥青膜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剪切变形,引起集料颗粒出现相对位移,车轮反复碾压作用下载荷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从而使流动变形得到不断的积累而形成了车辙。一方面是车轮所作用的部位的下凹,另一方面车道两侧车轮作用甚少的部位反而开始向上隆起,在弯道处向外推挤明显,停车线及车道线很可能成为了变形的曲线。对主要行驶双轮车的路段,车辙断面呈W形。

磨耗型车辙:在路面结构呈稳定的情况下车辆在行驶时,轮胎磨耗了路表,从而产生此类车辙,车辙深度一般在5mm以内时不需处理。

压密型车辙:此种车辙病害是由于施工的质量控制的不严,造成面层的压实度不够,在通车后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始终继续压密,经过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空隙率出现不断的减小,必须达到了极限残余空隙率才开始呈现稳定的状态。它不仅产生了压实的变形,而且平整度呈现飞速下降趋势,形成了明显的车辙,在我国较普遍。

2)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产生受内外因的综合影响,内因包含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外因包含施工、交通和气候条件。

a.沥青混合料

预防车辙最好的途径是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以下从沥青、集料、矿粉和级配四个方面阐述。

沥青:车辙和沥青粘度直接的相关,沥青高温粘度的提高是治理车辙有效的措施,因此施工时应该优选低针入度、高软化点的高粘度的沥青。

集料:在集料中参加的破碎砾石不利于抵抗车辙,因为它缺乏棱角所以容易变形,同时酸性的集料易降低混合料水稳性和高温的稳定性。

矿粉:为了使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必须让矿粉保持足够数量,从而

减少了游离沥青。

级配:孔隙率对于车辙影响特别大,增加集料的粒径对于提高车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孔隙率不能太小,最小空隙率临界值为4%。

b.路面的结构层次

沥青混合料厚度是能够影响车辙的关键原因。一般程度来说,确定路面厚度,既要保证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同时又要具有较好抗车辙的能力。低于临界厚度时,沥青的面层越厚,车辙越严重,当超过临界的厚度时,车辙就随厚度的变化越小。

c.交通条件

大量的重型超载车辆行驶在主车道路上面,速度既慢而且渠道化的现象严重,因为它的单轴荷载变大,甚至翻倍,因而使车辙更加容易产生。

d.气候条件

因为沥青混合料属于弹塑性材料,沥青路面又是黑色路面,吸收的热量能力强,因而在气温比较高时,路面经过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极容易产生车辙。e.施工因素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强化碾压,切忌片面的追求平整度而使压实放松。保证压实度,控制孔隙率的规范要求内,可以避免压实度不足而引起车辙。

②纵向变形及其原因分析

路面纵向变形是由于路基的纵向变形引起的。软土地基、非软土地基都可能发生纵向变形,纵向变形容易造成路面的大波浪型不平整。

产生纵向变形原因有:

1)地基产生的固结形变

在没有填筑路基前,地基上无任何荷载,地基处于平衡的状态。但是填筑路堤后,外加恒载(未加行车荷载)作用于地基上,填土的路堤越高,外加恒载对地基的影响就更加大。通常情况下,高度1m的路堤,地基承受恒载常常达到17~18KN/m2。外加的恒载破坏了地基原来的平衡的状态。地基土在受到路堤土的恒载作用下而逐渐产生了固结形变,直到达新的平衡的状态。地基产生的固结形变大小,既和填土的高度有关,又和地基内部的各层土性质有关。

2)路堤所产生的固结形变

路堤所产生的形变大小与土的性质、填土的高度和压实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土性质不好,就可能越大;土压实度偏小,路堤所产生的固结形变就可能大;路堤越高,总形变量就更大。

③沉陷和桥头涵顶跳车

桥头涵顶跳车属于路面的纵向变形中的其中一种形式,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形式。沉陷是因为路基和路面产生了竖向变形而致使路面下沉的一种现象,通常来

说有均匀性沉陷、不均匀性沉陷与局部的较大面积的沉陷。其中,均匀沉陷是因为路基和路面在行车与自然因素作用下,达到更进一步的密实稳定表现,这种沉陷一般不会造成路面的破损。其中不均匀性沉陷是一般由于基层的局部成形的不足,强度不够,在自然因素与行车荷载等等作用下造成的。而局部大面积的沉陷一般是路基不均匀沉降,或者局部滑移引起的。

桥头涵顶跳车一般是由于桥台背填土的压实不够而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使路面产生了沉陷,而造成跳车。构造物是导致了桥头涵顶跳车的另外一条重要因素,尤其是大中型桥梁一般都采用桩基,桥台沉降量很小,甚至没有,但是桥头的填土一般较高,从而使路基路面易产生较大的沉降,造成桥台与邻接的路面沉降差异明显大于任意局部的小段的路基路面与邻接的路基路面沉降差异。

④波浪(搓板)

波浪是指路面有规律纵向起伏。波峰与波谷交相出现,间隔很近,一般在60m之内。造成波浪主要原因,是材料的组成设计差、施工质量差、从而使面层材料的不足来抵抗车轮的水平力的作用。产生波浪,也可能因为旧面层已经有搓板,但是加铺沥青面层的时候没有给予妥善的处理(铲除搓板)。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摘要]简述沥青路面常见的破坏类型,经过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养护中的处治措施,从而确保路容美观和行车的舒适性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量日渐增多,特种车辆层出不穷,加之气候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同类型的公路路面病害也屡见不鲜,广大交通战线的建设者倾全力保障着公路的畅通,为社会营造着舒适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同时公路人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维护着公路的通行。下面就个人在公路养护及病害处治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养护中常见的破坏类型有车辙、裂缝、松散、波浪、沉陷、坑槽等。 (一)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沥青路面的裂缝 (二)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三)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臵及轮迹分布范围

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 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对策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对策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发现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和水损害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对两者控制已经成为了保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文章从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出发,将如何控制水损害进行重点研究,望广大同行给予指导 标签:裂缝;车辆荷载;水损害;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分为横向、纵向、不规则裂缝等,这些裂缝都是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所形成的,并且在这些裂缝在水损害的作用下直接导致路面形成唧浆、沟槽等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其进行逐一分析。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原因分析 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高速公路中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之一,它的形成原因较复杂,主要来自温度、地基变形、基层材料等原因所形成的,在温度、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容易被扩大,裂缝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低温横向裂缝。就沥青混凝土的自身性质来说。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涨冷缩很明显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有着很强的膨涨力,但是到了冬季,其产生的收缩力将会远远大于自身的结构强度,这样就形成了裂缝。 (2)温度疲劳裂缝。在我国北方地区,环境温度差别较大,这其中就会在沥青面层中产生足够的温度应力,这种应力在温度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形成裂缝。 (3)反射裂缝高速公路的配料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这些材料在形成混凝土结构出现十分明显的裂缝,并且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基层出现开裂,并且随着荷载的反复作用会不断延伸,这种裂缝较分散,形成间距为150米以上。 (4)路桥过渡段裂缝。在路桥过渡段上由于半刚性路基和刚性混凝土结构相互连接,会在车辆荷载情况下出现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会发生不均匀的下层,裂缝的起始点在桥涵台背方向的横向裂缝。 1.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形成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路基填筑质量、车辆运行频率。路基填料等因素造成的,虽然纵向裂缝不会出现严重的开裂,但是裂缝的宽度较大,并且存在高差,对于行车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 田振海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田振海 发表时间:2019-08-21T16:02:47.6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田振海[导读]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现阶段,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是很重要的原材料。沥青路面由于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且行车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加舒适,在道路建设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目前,沥青原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质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水平、路基和基层稳定性等因素给沥青路面带来不少影响;随着汽车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重型车辆超载的急剧增加,众多沥青路面潜在的质量问题快速恶化,快速进入 破坏阶段。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养护措施 引言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面优势众多,然也时常受到诸多病害的影响,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文章就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养护措施展开分析。1公路沥青路面特点公路沥青路面是指采用以沥青材料为主的矿料铺筑而成的一种路面,属于柔性路面,也是公路工程中常用的高级路面。其优点是路面表面平整度好、变形能力强、无接缝、噪音低、维修简单及行车舒适度高等,缺点就是沥青自身的稳定性差、高温易发生软化、低温易发生脆裂、耐水性差、耐久性差等。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长期受到车辆荷载、温度、水文、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破坏状况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只有及时对路面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病害进行处理,才能确保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2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2.1车辙病害 沥青混凝土属于一种流变性材料,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具有较大影响,伴随环境温度的增高,沥青材料强度等性能却会降低。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沥青路面极易变形,其特点为车辆轮迹区域中间部位凹陷,两侧鼓起,此类病害均被称作车辙病害。目前,常见的车辙病害可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磨损性车辙等。1)沥青用量太多,将会降低粗骨料之间的内摩擦角,提升骨料的流动性。尤其是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沥青将被软化,此时其粘结骨料的能力会有所减弱。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将大大增加其塑性变形,从而出现车辙。2)粗集料、矿粉用量不足等,若粗骨料不足,则沥青会充斥在粗骨料之间,这种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骨架功能则会受到影响。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将进一步降低沥青粘结性,且因润滑作用,将会增加骨料的流动性,经车辆反复碾压,就会形成车辙。3)外部环境影响。车辙病害的产生,也会受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交通量等,上述因素均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 2.2裂缝病害 2.2.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一般情况下和公路的中心线相垂直且宽度不同,属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如图1所示。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公路路基填土施工时纵向碾压不够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在沉降位置沥青路面所承受的车辆载荷主要是由面层进行承担,面层沥青受到车辆载荷作用使得拉应力以及剪切力都有所提升,从而造成沥青路面面层发生横向开裂。尤其是在桥梁、涵洞两侧更容易出现横向裂缝,容易引发桥头跳车问题; ②多种地基处理方式造成的反射裂缝。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措施类型较多,例如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等。不同类型地基处理连接位置由于土体沉降量的差异会造成横向裂缝; ③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横向施工缝,接缝不够严密而引发压实不足,增加孔隙率,从而形成横向弱接缝,直接造成横向裂缝; 2.2.2纵向裂缝 不同于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公路中心线相平行,但是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造成此种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均匀压实,同时路基的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重载车辆的作用就会引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将路面拉裂而引发裂缝; ②在进行沥青面层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纵向前后摊铺幅连接位置冷接缝处理不符合标准规定,无法满足压实度标准,结合处松散不够紧密而松脱。 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3.1车辙防治 在建设路面的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本身的自然条件进行材料的选择,并且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材料配比,以较为炎热的地区为例,在选择材料时要慎重,首先是沥青的选择,我们都了解高温可能对沥青造成的损害,所以在选择沥青时要选择具备高温下抗车辙能力的改性沥青,这种沥青具备质量高、黏度高的特点,能够降低温度对路面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关于粗集料、细集料的选择方面,粗集料应选择较为粗糙的砾石,至于细集料则避免选取天然河砂,尽量选择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集料,这是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此外就是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标准,想要从根本上保证整体路面结构层的稳定,需要在开工之前对路面的每一层进行设计,确定好施工方案,而后按照施工标准逐一实行,控制好其压实度,从根本上防治车辙现象的出现。 3.2裂缝防治 3.2.1横向裂缝防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的实践经验,现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及防治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一.横向裂缝 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 (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3.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改性粘结材料(XJB、克莱孚等),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裂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4.治理方法 (1)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粘结材料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粘结材料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二.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原因分析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3.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目录 绪言 1 沥青的主要病害现象及产生原因 (04) 1.1 沥青路面的裂缝 (05) 1.2 沥青路面的车辙 (05) 1.3 沥青路面的松散 (05) 1.3.1 松散的症状 (05) 1.3.2 松散的成因 (06) 1.3.3 松散的治理 (07) 1.3.4 英达案例 (08) 1.4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09) 1.5 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10) 1.6 沥青路面的沉陷 (10) 1.7 拥包 (10) 1.8 泛油 (11) 1.9 龟裂 (13) 1.10 唧浆 (14) 2 病害出现总体原因分析 (14) 2.1 沥青质量问题 (14) 2.2 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15) 2.3 气候的影响 (15) 2.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16)

2.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17) 2.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7) 2.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17) 3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18)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8)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8)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9) 4 总结 (22) 5 致谢 (23) 6 参考文献 (24)

摘要: 重点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Focused on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seases, com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Keyword: Asphalt Disease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极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害现象,如果 不及时进行修补,必然会造成公路路面病害现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诱发重大的 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科学的修补方法,实施有效的养护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维修 和养护工艺,才能切实提高公路性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1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以及出现原因 1.1裂缝问题 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之后,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则是裂缝。裂缝产生的初级阶 段对路面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长期不给予处理,导致雨水、杂质逐渐的深 入到路基下层部位中,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较大载荷的影响,使沥青路面的结构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非常多,主要分为横向、纵向、网状三 种形式。形成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沥青原料质量不高、厚度不足、基层 结构不稳定以及环境条件等等原因造成的。 1.2车辙问题 车辙现象比较普遍,是长期的使用中在车辆的载荷作用之下形成的,导致路 面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侧移现象,造成该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或者混 合料自身质量不高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交通量过大所造成的。但是综合分析具 有如下几个因素:①施工材料中油石比较大;②公路表面磨损程度很大;③由 于路基的稳定性不足,所造成的路面表层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横向移动。 1.3松散问题 松散是造成路面安全性下降的主要病害,其一般出现在整个公路表面,也存 在于局部,由于在长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迹带出现松散的现象异常严重[2], 主要的形成原因有:①局部路基稳定性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所造成的损害;②碎石中存在较大量的风化颗粒,水浸入之后与沥青出现剥落的现象;③ 由于沥青材料中集料的成分多高,造成了与轮胎接触部分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使得该区域的沥青含量减少;④机械类的损伤或者是油污染。 1.4波浪拥包问题 这种病害现象发生在高温或者是长期的载荷之下,由于沥青表层存在着黏性 流动现象,造成了由于车辆的挤压作用而发生的病害情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①混合料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不正确;②面层与基层未能有效结合;③基层的稳定性不足,地基较为松软,在长期的行驶中产生了拥包的现象。 2沥青路面病害防护措施 2.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基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要尽量将沥青面层的厚度变薄。首先,沥 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呈现出的半刚性特点,其承载能力并不是非要增加厚度才 能达标;其次,要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不需要将沥青面层涂得很厚,而是要将次等沥青换成质量好的沥青,再次,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沥青面层出现 的裂缝不仅仅是反射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度变化而造成的。(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设计一定要满足要求。(3)基层和底基层结构要按 要求来严格设计。 2.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选择沥青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黏接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病害主要为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类。 一、裂缝 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1.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二)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1.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 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1)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缝。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 (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 贾楠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贾楠 发表时间:2020-02-26T16:38:51.9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7期作者:贾楠[导读] 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成武县公路管理局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一直存在,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不到位,很多中间环节设计的不够科学,投入使用后,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维护和养护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按要求执行,因此增加了病害问题的发生率。本文章主要针对几种经常遇见的病害问题,说明一部分科学实用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检测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沥青路面是公路施工的主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1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及成因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通用在天气比较炎热时期出现泛油病害现象,致使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进行迁移,该现象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下不会出现逆过程,导致公路路面出现大面积的沥青聚集,在表面出现沥青膜。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主要有以下因素导致,首先,前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不达标,混合料摊铺过程发生离析现象,不均匀的施工细料,导致发生泛油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粘层油的使用不合理,在喷洒过程中由于喷洒过多或喷洒不均造成泛油现象发生。同时,前期建设施工中混合料配比不合理,由于空隙率较小或沥青量过多,路面经过长时间的荷载施压,导致路面中过多的沥青被挤压到公路表面,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最后,公路施工建设中混合料质量较低,长时间经受雨水的冲刷,导致路表下层深入雨水,出现沥青膜脱落情况,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 1.2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及成因分析 依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种类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主要涉及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①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病害的成因主要涉及以下三种:a.部分公路路段处于丘陵低洼处或河谷区域,该类地形的地基土壤含水量比较高;b.前期施工阶段缺乏相应的处理,造成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最终出现路面裂缝现象;c.由于路基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纵向裂缝,比如纵向施工搭接质量差、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等。②横向裂缝主要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导致,首先是因为沥青与混凝土温度收缩、施工原料收缩导致,其次是因为路面差异沉降导致。③网状裂缝的出现主要由于前期设计方案不科学导致,同时,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原材料配比和合理同样会导致出现网状裂缝。其中出现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问题后如果不及时处理,长时间负荷下便会出现网状裂缝。 1.3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及成因分析 坑槽病害是公路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因为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出现,首先,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受到雨水的冲刷和破坏,导致出现坑槽现象,一旦路面出现破损区域,雨水季节便会有渗入到沥青面层的空隙和破损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荷载试压,导致发生网裂现象,汽车在经过网裂区域会带走小碎块基层材料,导致出现坑洞和坑槽。其次,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车辆修理油深入路面的情况发生,该区域在经历重复碾压后发展为坑槽。由此可见,坑槽病害在公路沥青路面中比较常见,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该现象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坑槽的问题,提升公路路面质量。 2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 2.1路面渗水系数检测 渗水系数检测分为室内和现场测试,目前主要运用于现场测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定对沥青的渗水系数进行分析。目前主要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试分析沥青的渗透系数。在渗水检测的早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清理沥青路面表面,清除路面杂物。用透水仪等测试设备测试透水系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测试点,确定测试点后用粉笔在路面上进行标记。二是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处理,需要环形操作。在密封处理过程中,将多余的密封材料刮走,避免多余的材料残留。三是将导水器小心放置在试验位置,确定导水器的中心点,与试验区域的标准位置一致。四是需要在导水器筒体内进行注水作业。注水量的控制需要以筒体内水位下降的速度来测量,并要保证导水器内的底部气泡全部排出。 2.2路面抗滑性的检测 摆式仪法、构造深度测试法和横向抗滑系数测试法都是路面抗滑功能检测经常使用的方式。其中的摆式仪法的工作原理是摆的位能损失与末段橡胶片经过路面时抵抗路面摩擦做的功相同,这个原理能够得到沥青路面的抗滑程度的结果,此检测方法是静态的,所以与其它的方法相比,它的工作效率很低。现在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构造深度仪法,它投射的红外线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所产出的,投射在路面,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检测路面的构造深度。这个方法不仅运输方便、操作简单,也非常安全可靠。 2.3施工材料的检测 沥青公路的施工原材料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提高对施工材料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沥青公路其核心的检测管理物料就是沥青混合料与砂石。沥青混和料与砂石的自身质量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而两者的配比同样会影响到公路的施工质量。在对沥青配料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专业的密度检查仪器对沥青配料的密集度进行有效检测。通过检测出沥青配料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与加入水分之后的总重量,通过两者的计算就可以得出沥青配料的密集度。在对沥青配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利用压力机对配料的压碎值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合理的计算出沥青配料的抗压性。在检测出沥青配料的抗压值之后,需要利用磨光机检测出沥青配料的磨光值,以及利用摩擦检测仪器,测量出沥青配料的实际摩擦系数,在检测出相关的数值之后,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就可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出沥青配料的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M养护天地Al越ENA瓣Cg一"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霎 而被广泛用于各等级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病害.主要有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变形(车辙, 拥包沉陷),松散(推移,松散,脱 落,坑槽)等.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就应及时分析病害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畅通,而且会因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导致道路结构性破坏.本文通过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探讨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的表现形式及 原因分析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发生在距路堤边缘 3,5m处.裂缝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纵向直线形,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加一种为纵向弧形,裂缝两端延伸到路堤边缘.后一种裂缝可能会引起路堤滑动.危险性更大.纵向裂缝形成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地基原因, 地基虽然不属软土地基.但地势低洼长期受水;中蚀,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时未发现或未作特别处理;在施工时也未作等载或超载预压;在高填土后地填土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列.?路基施工原因.路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 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受构造物长度的限制使路 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导致路基沉降不均匀. 横向裂缝

目前,高等级公路广泛采用以二灰或二灰土等为底基层,二灰碎石为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据调查,在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沥青面层上产生横向裂缝的现象极为普遍.国内外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半刚性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基层反射裂缝 一 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 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沥青面层底部会被拉裂,并随着温湿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表,从而形成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从现场取样看面层裂缝与基层裂缝上下贯通,且下宽上窄. 如沧黄(沧州一黄骅)高速公路二期大修工程等. 沥青砼的温缩裂缝 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砼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 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由于大多数的高速公路上面层采用进口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自身低温抗裂性能较好,故此种横向裂缝相对较少.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文/李岩 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武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这种裂缝类似于基层反射裂缝,但往往为路面横向全幅贯通. 路面沉陷与脱落等的原因 分析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的几种病害,简单分析了发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几个原因,最后提出了处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几个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引言 由于沥青路面初期的养护时间不长,且维修便利、防滑性高等优势,沥青路面的逐渐得到了普及,然而,由于不断的行车负荷、气候环境以及施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容易出现网状裂纹、纵横向裂纹、局部沉陷、开裂、坑槽等不良现象。这大大增加了交通危害,影响行车安全和舒服性,使得维修、养护沥青路面工作也突显重要。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的几种病害 1.1 裂缝 其为沥青路面发生概率最高的病害,可分为横向、纵向、网状裂缝,干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外观和安全性,促使水分渗入到沥青路面的内部,破坏内部结构。 1.2 车辙 此类病害分为流动性车辙、结构性车辙两部分,当沥青路面承受的荷载过大时,就会出现车辙问题。 1.3 坑槽、松散 当面层的材料未正确组合,施工的质量较差或者材料的黏结力不足时会导致面层混合料的集料之间黏结力不够而发生成片散开的问题。而这些松散的材料在受到车轮后的真空吸力后或者受到风雨的影响而脱离路面,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坑槽。究其原因在于沥青路面的结构遭到了破坏,常会发生路面松散,而初期的坑槽比较大,且受到来自荷载以及车辆压力等多种作用力后,会导致坑槽被破坏的速度逐渐加快,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失去稳定性,行车的风险大大增加。 1.4 泛油 此类病害破坏了沥青路面的表层结构,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和强度,泛油不均匀的分布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表层,干扰路面结构的压实度,促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临很大的结构风险,不利于通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5 沉陷 发生沉陷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较好地压实路基,或者地基的土质较差,受到来自地下水的入侵后,路基不够稳定以及受到行车荷载等多种作用力后,发生了竖向的变形,使得路面局部出现了下沉。而路面结构所具有的变形能力难以承受大的弯曲变形后,路面则会出现裂缝,最终形成了网裂。 1.6 雨水损害 雨水损害指的是雨水透过路面面层渗入到结构层后对路面产生的破坏现象。当雨水渗入表面层后,在车辆荷载重复作用下,沥青膜从底部开始剥落,逐渐向上扩展,碎石上沥青不断脱落,导致沥青混凝土失去强度,从而形成网裂。网裂不断发展,特别在降雨过程中,行驶的车辆带走松散的碎石,网裂的地方就形成了坑洞。随着时间推移,坑洞逐渐演变,最后造成路面大面积塌陷。 1.7桥面推移 由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摩擦力小,沥青混合料在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沥青路面路表松散病害分析(沥青路面病害分析案例)

沥青路面松散问题分析 一、目的 结合路表问题现象/情况与现场取样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结果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二、存在问题 某道路沥青路面表面层为AC-13型普通沥青混合料,铺筑于某年9月,第二年夏季前路面使用状况尚好,而进入夏季后由于路面温度升高,路表在车辆荷载水平剪切作用下出现集料脱落、松散现象,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 路表问题现象(左图:路面松散;右图:集料脱落) 三、试验分析 沥青路面的集料脱落、松散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引起:(a)沥青胶结料缺乏(贫油混合料);(b)没有足够的细集料胶浆将粗集料颗粒稳定在一起;(c)压实不足(大空隙率);(d)过度老化或选用了错误的沥青胶结料等级;(e)集料与沥青胶结料的黏附性较差。 该项目所用集料与沥青胶结料黏附性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矿料级配、压实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检测对其它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增加车辙试验对该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进行评价。

1. 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检测 采用燃烧法(T0735-2011)进行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检测。由于未获得施工所用矿质集料原材,因此未对试验所用燃烧炉进行修正系数标定,采用经验修正系数0.2%对沥青含量进行修正,矿料级配则不做修正,检测结果如下: (1)沥青含量 经检测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的燃烧损失为 5.32%,修正后沥青含量为5.12%,油石比即为5.40%。依据以往经验,该沥青含量为较为合理的用量水平。 (2)矿料级配 原路面取样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级配曲线见图2. 表1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测结果 图2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曲线 结合表1与图2可知,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偏细,矿料级配欠佳。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罗自君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罗自君 发表时间:2016-10-10T11:37:31.99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8期作者:罗自君[导读] 就以上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四川省怀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自贡 643200)【摘要】目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 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公路维护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就以上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8-0030-01 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进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修建沥青路面的数量迅猛增长,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沥青路面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成为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但是,在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同时,由于交通量迅速膨胀、车辆大型化以及我国南北冬夏温差大、气候多变等种种原因,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路面过早损坏的问题,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路面早期病害研究,找到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公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1 裂缝病害(1)龟列。该种病害的特征是: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龟纹锐角多边形小块。龟列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而引起的疲劳裂缝。(2)纵向裂缝。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损坏特征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3)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产生的裂缝。 2 泛油病害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例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3 车辙病害车辙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内因包括沥青混合料和路面结构设计;外因包括施工、交通、气候等条件。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1 裂缝早期病害预防措施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特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另外,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松散早期病害预防措施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所以为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 3 泛油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1)处治方法。在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上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在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上5~10mm粒径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2)处治施工要点。泛油处治时间应选择在泛油路段已出现全面泛油的高温季节,并在当日气温最高时进行。撒料应顺行车方向撒,先粗后细;做到少撒、薄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禁止使用含有粉粒的细料。采用压路机或引导行车碾压,使所撒石料均匀压入路面。如采用行车碾压,应及时将飞散的粒料扫回。 4 车辙早期病害预防措施预防形成车辙的措施,首先要从设计、用油质量和比例及施工质量控制抓起,严格控制超限车辆的通行,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路面车辙的产生。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