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瓦解20周年记

苏联瓦解20周年记
苏联瓦解20周年记

苏联瓦解20周年记

周七月按:今收到此文,觉得不发就对不起周有光老人。因此破掉周末不发文的习惯,专发此慧文。同时也是想借此向周有光老人致敬,祝他永远这么健康长寿,永远这么理智清醒,永远这么平实坚强!

编按:周老此文已于6月10日以特稿形式给读者发送一次,但是当时没有得到WORD文本,提供的是图片格式。一天后有读者推荐了中道网刊登的周老文章WORD版本,故在此再发一次。

摘要:本文是107岁的学者周有光老人对旧作的整理修改。周有光认为:苏联的忽起忽落,不但是俄罗斯的大灾难,也是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的大灾难。这场大灾难使俄罗斯和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总共发生非自然死亡接近两万万人。苏联瓦解已经过去20年,苏联病毒还在继续蔓延。人类是有记忆的动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瓦解20周年,岂可不记?

苏联瓦解20周年记

作者:周有光

来源:中道网

苏联的忽起忽落,不但是俄罗斯的大灾难,也是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的大灾难。这场大灾难使俄罗斯和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总共发生非自然死亡接近两万万人。苏联瓦解已经过去20年,苏联病毒还在继续蔓延。人类是有记忆的动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瓦解20周年,岂可不记?

俄罗斯历史素描

俄罗斯历史分期:(1)基辅罗斯:公元862年北欧瓦朗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政权,882年成立大公国基辅罗斯。(2)金账汗国(1243-1502):1237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占领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16世纪初斯拉夫人摆脱蒙古统治。(3)沙皇帝国(1547-1917):1547年伊凡雷帝(1533-1584在位)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大帝(1689-1725在位)改称帝国,实行西化,扩张疆土。-次大战惨败,帝国覆灭。(4)苏联(1917-1991):1917年成立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苏俄),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5)俄罗斯联邦,1991年独立,放弃专制,改行民主。

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共74年,7任领导,5人死后卸任,2人政变下台。斯大林在职最长,有29年,树立苏联模

式,被称斯大林主义。

苏联历史轮廓

一次大战,俄军惨败,沙皇退位,杜马(国会)组织民主临时政府。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党人杀死沙皇及其家属,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军事共产主义。

1918年3月3日列宁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对外战争,割让给德国土地100万平方公里,赔款60亿马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提出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1928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短期内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6年斯大林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1928-1937,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由中农和贫农组织农业公社,后改集体农庄。发生大饥荒。

1930年代,斯大林强化独裁,排斥党政军内异己,发动大清洗。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附有密约,瓜分波兰。德国在1939年9月1日侵入波兰,发动二次大战。苏联在1939-1940年间侵占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大片土地,吞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德军侵苏,1941-1945年间苏联进行卫国战争。1944年6月6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同盟军从英国渡海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4月25日苏联和美国军队在德国易北河会师,德国投降。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德意宣战。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4日日本投降。苏联在8月8日对日宣战,占领中国东北。1964年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夺得政权;1967年宣布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总统,提出透明性和民主化,准备进行大规模改革。1991年,副总统和部长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反对苏联政变。政变领袖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军人不服从命令。政变失败。总统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辞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宣布独立。苏联解体。

苏联的经济

高速工业化,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1926-1928,改建和扩建多个原有工业,三年内投资33亿卢布。(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工业1500多个,投资248亿卢布,重工业占86%。1932年宣布四年三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3)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工业4500多个,实行机械化技术改造,投资538亿卢布,重工业占83%,轻工业占17%。十来年间,改建和新建工业9000多个。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世界第二工业国。农业国能够高速变成工业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时认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境界。

计划经济。

70年的实践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弊大于利:

1、僵硬。上面指令,下面听命。只可竞赛,不许竞争。效率低下,创新无能。

2、挥霍。私营浪费,公营挥霍。官办企业,无不亏损。产品粗劣,废品惊人。

3、贫穷化。社会主义工业化,能使国家强大,不能使人民富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工业越多,人民越穷。欧洲有一条贫穷倾斜线,从西欧到中欧到东欧,越往东越穷,到苏联最穷。

消灭大小资本家的结果是,消灭了发展经济的一代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苏联统治集团消灭剥削阶级,自己变成新的剥削阶级。学者对比:苏联的剥削率高出于资本主义国家。

东德西德原来相差无几,分为一社一资之后,西德参加六国共同市场、经济突飞猛进,东德在计划经济的束缚下、生产停滞,东西两边高低不平。东德工人经柏林逃往西德,十年间走了六百万人。东德建筑一道挡不住自由的柏林墙。

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工业化取得资金的重要来源。农民贡赋分实物上缴和余粮征购。实物上缴多达40%。余粮征购,定价低于成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自农民的资金占工业投资的33.4%。这就是工农联盟。

另外从一般人民节约取得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税2.3倍,增发公债4.4倍,两项资金在1929年占苏联预算20.2%。裤带太紧,民怨沸腾。

1929年强迫2500万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1937年有93%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耕地达到全部耕地的99.1%。

消灭富农:1930年消灭的富农分三等:第一等,6万多户,处死;第二等,15万户,流放;第三等,80万户,扫地出门。三等共100多万户,平均每户7.3人,合计730多万人。

发生大饥荒,饿死人数以千万计。著名粮仓乌克兰饿死六百万人。

大清洗

工业化,集体化,工农骚动,干部愤懑,政权发生危机。为了稳定政权,实行大清洗。

1934年12月1日,苏联领导人之一基洛夫被暗杀。斯大林认为国外敌人勾结国内异己进行颠覆,"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1934年12月到1938年12月,处死140万人。仅1938年11月12日一天,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批准枪决的就有3167人。

第17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71人,有51人处死,2人自杀;候补中央委员68人,有47人处死。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连列宁自己共15人,有8人处死,1人驱逐出苏联。大清洗前有6位元帅,4位处死;有195位师长,110位处死;有220位旅长,186位处死。海军舰队司令员只留1人。航空国防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全部清洗。

列宁遗嘱提到的六人,除斯大林自己外,五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都被处死。1929年斯大林放逐托洛茨基,1940年派人到墨西哥把他刺死。

苏联早期来华的重要人物,除一二人外,都被杀害。越飞,苏联驻华代表,1923年签订

国共合作的《孙文越飞宣言》,被迫自杀。达夫强,接替越飞任驻华代表,1938年处死。杨明斋,山东人,十月革命加入俄共,1925年带领第一批留学生赴苏,1938年处死。加拉罕,1923年苏联驻华大使,1937处死。鲍罗廷,苏联驻国民党总代表,1951年死于流放。加伦将军,苏联元帅。任孙中山顾问,1938年处死。罗明那则,1927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处死(一说自杀)。拉狄克,1925年任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1939年处死。米夫,继拉狄克任校长,1939年处死。鲍格莫洛夫,1933年任驻华大使,1937年处死。布勒洛夫,十月革命人物,1927年前在中国,1940年处死。

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劝说斯大林无效而在1932年自杀,他们的女儿在斯大林死后移居国外,在回忆录中透露了这个惨剧。斯大林死后,1956年赫鲁晓夫作斯大林暴行秘密报告,暗示正是斯大林自己暗杀基洛夫,作为发动大清洗的借口。

历史学家估计,劳动营、强迫集体化、饥荒和处决而死亡的有2000万人,此外有2000万人成为监禁、流放和强迫迁移的牺牲品。

俄罗斯独立后为苏联冤案平反。消息报(2003.2.18)说:军事总监察院对1930年代和1940年代镇压案件重审,已审16万件人民公敌案,为9万3千人平反,有6万人维持原判,其中有贝利亚、叶若夫及其亲信;全部30万个卷宗将移交联邦档案馆。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重新埋葬沙皇及其家属的骨灰,申言"革命不等于残暴",后来在处死沙皇的遗址上修建"鲜血教堂"。

苏联的政治

苏联大帝国。

苏联内层有15个加盟国,外层有7个卫星国,遥控亚非拉美几个地国。从中欧到东亚,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横跨两大洲。

卫国战争。

苏联抵抗希特勒侵略的卫国战争,规模之大,牺牲之惨,史无前例。

斯大林信守1939年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相信希特勒会同样信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军攻苏前一周的1941年6月14日,塔斯社奉命辟谣,否定德军可能攻苏,申明这是帝国主义离间德苏的谣言(延安解放日报)。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宽广1500公里,闪电侵苏。头五个月,苏军伤亡700万人,全线崩溃。斯大林惊惶失措,躲进别墅,避不见人。一些回忆录说,他垂头丧气,不知所措,左右请他担任最高统帅,他拒不接受,后经再三劝驾,方才勉强担任。

德军一举深入苏联腹地,老百姓为生存而拼死搏斗,以血肉抵抗炮火,靠严冬困扰敌寇,经过无法形容的悲惨牺牲,扭转了局面。

后期,苏军集结兵力550万人,德军调集217个师和20个旅共600万人,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从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两军殊死决战。德军大败。1944年6月5日,美英盟军288万人,从英国渡海,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4月25日,苏方乌克兰军在易北河与美军会师。最后,苏军250万人进攻柏林,在1945年4月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历史学家说:所谓卫国战争,实际分为三个阶段:(1)希特勒和斯大林根据密约,瓜分波兰,共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侵略国,苏联也是侵略国。(2)德军侵苏,苏联不得不抵抗,这一阶段是真正的卫国战争,这时候苏联变成被侵略国。(3)德国战败,苏军大规模出击,占领波兰和中东欧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这时候苏联成为最大的侵略国。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统治世界)和《帝国主义论》(没落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最后成为垄断帝国主义,即将消亡);政策要点是:反对多党制、反对议会民主、反对三权分立,主张巴黎公社式的立法和行政合一;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和货币,不要市场交易;实行无偿义务劳动。斯大林主义是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具体化,基础理论一致,政策要点相同,只是专横和残暴发展到了顶点。

苏联的文化

禁锢思想,控制新闻。

尼吉拉一世(1825-1855在位)规定办学宗旨:"培养上帝和沙皇的忠实臣民"。沙皇提倡发展国民教育,"却又极力主张不应该让平民受太多的教育,因为等到他们懂得跟我们-样多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服从我们了"。苏联普及教育,同时禁锢思想。老百姓说:《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1946-1949,掀起"意识形态批判运动"。文学、戏剧、电影、哲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不遭殃。

赫鲁晓夫不许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在苏联出版,后来赫鲁晓夫自己的《回忆录》也不得不偷运到意大利去出版。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伪造历史,摧残科学。

几乎吹捧成圣经的《联共(布)党史》,苏联解体后被批得体无完肤,认为理论僵化,历史伪造。俄罗斯开放苏联档案之后,历史学家根据档案,重写历史,这需要时间。暂时翻译一部法国人写的俄罗斯历史,作为代用课本。俄罗斯教育部长说:我们的历史也要进口。

苏联摧残科学,创造马列主义"真科学"、对抗资本主义"伪科学"。李森科创造米岳林生物学,认为后天获得可以遗传。马尔创造马尔语言学,认为语言有阶级性,无产阶级语言将取代资产阶级语言。这些都是显赫一时的官方科学。结果,"真科学"变成"真正的伪科学"。

苏联的解体

1991年8月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去克里米亚度假。

8月19日:副总统亚纳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等共八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视事,由副总统依法接替。软禁总统于克里米亚,切断电话电视,总统不得不用他身边的小收音机偷听美国之音。在莫斯科

方面,调动坦克师、摩托化师、空降师和其他部队,包围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白宫"。控制信息渠道,但是未能全部封闭。群众五万人聚集"白宫"广场,支持俄罗斯政府。坦克兵态度友好,叶利钦走出"白宫"登上坦克,向群众演讲,坚持改革,反对政变,要求放回戈尔巴乔夫。电视实况传播全世界,反响强烈。吉尔吉兹、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共和国总统宣布反对政变。

8月20日:空军、空降、海军、战略火箭等司令,反对政变。莫斯科军区空降师奉命去逮捕叶利钦,不执行命令。塔曼摩托化师,掉转枪口,保卫"白宫"。

8月21日:国防部给集合在"白宫"的军队下达命令:凌晨攻占"白宫"。但是,负责领先进攻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不听命令,按兵不动。空降兵、内务部部队等,也都按兵不动。攻占"白宫"流产,政变三天失败。

戈尔巴乔夫由叶利钦派人接回莫斯科。政变首犯八人,内务部长自杀,七人被捕,以叛国罪起诉。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苏共解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苏联总统职务,苏联结束。

俄罗斯联邦改用十月革命前的"三色旗"为国旗。列宁格勒改回旧名圣彼得堡。叶利钦声称,"结束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实践的统治";"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历史学家说,俄罗斯1200年的历史分为如下阶段:(1)游牧社会,(2)游牧-奴隶社会,(3)奴隶-封建社会,(4)封建-社会主义社会,(5)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资本主义结束之后发展社会主义,事实是社会主义解体之后发展资本主义。

周有光 2012年6月4日,时年107岁

苏联瓦解20周年记

周有光

摘要:本文是107岁的学者周有光老人对旧作的整理修改。周有光认为:苏联的忽起忽落,不但是俄罗斯的大灾难,也是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的大灾难。这场大灾难使俄罗斯和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总共发生非自然死亡接近两万万人。苏联瓦解已经过去20年,苏联病毒还在继续蔓延。人类是有记忆的动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瓦解20周年,岂可不记?

苏联的忽起忽落,不但是俄罗斯的大灾难,也是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的大灾难。这场大灾难使俄罗斯和沾染苏联病毒的许多国家总共发生非自然死亡接近两万万人。苏联瓦解已经过去20年,苏联病毒还在继续蔓延。人类是有记忆的动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瓦解20周年,岂可不记?

俄罗斯历史素描

俄罗斯历史分期:(1)基辅罗斯:公元862年北欧瓦朗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政权,882年成立大公国基辅罗斯。(2)金账汗国(1243-1502):1237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占领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16世纪初斯拉夫人摆脱蒙古统治。(3)沙皇帝国(1547-1917):1547年伊凡雷帝(1533-1584在位)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大帝(1689-1725在位)改称帝国,实行西化,扩张疆土。一次大战惨败,帝国覆灭。(4)苏联(1917-1991):1917年成立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苏俄),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5)俄罗斯联邦,1991年独立,放弃专制,改行民主。

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共74年,7任领导,5人死后卸任,2人政变下台。斯大林在职最长,有29年,树立苏联模式,被称斯大林主义。

苏联历史轮廓:

一次大战,俄军惨败,沙皇退位,杜马(国会)组织民主临时政府。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党人杀死沙皇及其家属,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军事共产主义。

1918年3月3日列宁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对外战争,割让给德国土地100万平方公里,赔款60亿马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提出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1928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短期内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6年斯大林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1928-1937,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由中农和贫农组织农业公社,后改集体农庄。发生大饥荒。

1930年代,斯大林强化独裁,排斥党政军内异己,发动大清洗。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附有密约,瓜分波兰。德国在1939年9月1日侵入波兰,发动二次大战。苏联在1939-1940年间侵占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大片土地,吞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德军侵苏,1941-1945年间苏联进行卫国战争。1944年6月6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同盟军从

英国渡海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4月25日苏联和美国军队在德国易北河会师,德国投降。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德意宣战。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4日日本投降。苏联在8月8日对日宣战,占领中国东北。1964年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夺得政权;1967年宣布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总统,提出透明性和民主化,准备进行大规模改革。1991年,副总统和部长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反对苏联政变。政变领袖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军人不服从命令。政变失败。总统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辞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宣布独立。苏联解体。

苏联的经济

高速工业化,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1926-1928,改建和扩建多个原有工业,三年内投资33亿卢布。(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工业1500多个,投资248亿卢布,重工业占86%。1932年宣布四年三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3)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工业4500多个,实行机械化技术改造,投资538亿卢布,重工业占83%,轻工业占17%。十来年间,改建和新建工业9000多个。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世界第二工业国。农业国能够高速变成工业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时认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境界。

计划经济。

70年的实践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弊大于利:

1、僵硬。上面指令,下面听命。只可竞赛,不许竞争。效率低下,创新无能。

2、挥霍。私营浪费,公营挥霍。官办企业,无不亏损。产品粗劣,废品惊人。

3、贫穷化。社会主义工业化,能使国家强大,不能使人民富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工业越多,人民越穷。欧洲有一条贫穷倾斜线,从西欧到中欧到东欧,越往东越穷,到苏联最穷。

消灭大小资本家的结果是,消灭了发展经济的一代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苏联统治集团消灭剥削阶级,自己变成新的剥削阶级。学者对比:苏联的剥削率高出于资本主义国家。

东德西德原来相差无几,分为一社一资之后,西德参加六国共同市场、经济突飞猛进,东德在计划经济的束缚下、生产停滞,东西两边高低不平。东德工人经柏林逃往西德,十年间走了六百万人。东德建筑一道挡不住自由的柏林墙。

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工业化取得资金的重要来源。农民贡赋分实物上缴和余粮征购。实物上缴多达40%。余粮征购,定价低于成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自农民的资金占工业投资的33.4%。这就是工农联盟。

另外从一般人民节约取得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税2.3倍,增发公债4.4倍,两项资金在1929年占苏联预算20.2%。裤带太紧,民怨沸腾。

1929年强迫2500万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1937年有93%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耕地达到全部耕地的99.1%。

消灭富农:1930年消灭的富农分三等:第一等,6万多户,处死;第二等,15万户,流放;第三等,80万户,扫地出门。三等共100多万户,平均每户7.3人,合计730多万人。

发生大饥荒,饿死人数以千万计。著名粮仓乌克兰饿死六百万人。

大清洗。

工业化,集体化,工农骚动,干部愤懑,政权发生危机。为了稳定政权,实行大清洗。

1934年12月1日,苏联领导人之一基洛夫被暗杀。斯大林认为国外敌人勾结国内异己进行颠覆,"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1934年12月到1938年12月,处死140万人。仅1938年11月12日一天,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批准枪决的就有3167人。

第17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71人,有51人处死,2人自杀;候补中央委员68人,有47人处死。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连列宁自己共15人,有8人处死,1人驱逐出苏联。大清洗前有6位元帅,4位处死;有195位师长,110位处死;有220位旅长,186位处死。海军舰队司令员只留1人。航空国防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全部清洗。

列宁遗嘱提到的六人,除斯大林自己外,五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都被处死。1929年斯大林放逐托洛茨基,1940年派人到墨西哥把他刺死。

苏联早期来华的重要人物,除一二人外,都被杀害。越飞,苏联驻华代表,1923年签订国共合作的《孙文越飞宣言》,被迫自杀。达夫强,接替越飞任驻华代表,1938年处死。杨明斋,山东人,十月革命加入俄共,1925年带领第一批留学生赴苏,1938年处死。加拉罕,1923年苏联驻华大使,1937处死。鲍罗廷,苏联驻国民党总代表,1951年死于流放。加伦将军,苏联元帅。任孙中山顾问,1938年处死。罗明那则,1927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处死(一说自杀)。拉狄克,1925年任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1939年处死。米夫,继拉狄克任校长,1939年处死。鲍格莫洛夫,1933年任驻华大使,1937年处死。布勒洛夫,十月革命人物,1927年前在中国,1940年处死。

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劝说斯大林无效而在1932年自杀,他们的女儿在斯大林死后移居国外,在回忆录中透露了这个惨剧。斯大林死后,1956年赫鲁晓夫作斯大林暴行秘密报告,暗示正是斯大林自己暗杀基洛夫,作为发动大清洗的借口。

历史学家估计,劳动营、强迫集体化、饥荒和处决而死亡的有2000万人,此外有2000万人成为监禁、流放和强迫迁移的牺牲品。

俄罗斯独立后为苏联冤案平反。消息报(2003.2.18)说:军事总监察院对1930年代和1940年代镇压案件重审,已审16万件人民公敌案,为9万3千人平反,有6万人维持原判,其中有贝利亚、叶若夫及其亲信;全部30万个卷宗将移交联邦档案馆。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重新埋葬沙皇及其家属的骨灰,申言"革命不等于残暴",后来在处死沙皇的遗址上修建"鲜血教堂"。

苏联的政治

苏联大帝国。

苏联内层有15个加盟国,外层有7个卫星国,遥控亚非拉美几个地国。从中欧到东亚,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横跨两大洲。

卫国战争。

苏联抵抗希特勒侵略的卫国战争,规模之大,牺牲之惨,史无前例。

斯大林信守1939年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相信希特勒会同样信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军攻苏前一周的1941年6月14日,塔斯社奉命辟谣,否定德军可能攻苏,申明这是帝国主义离间德苏的谣言(延安解放日报)。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宽广1500公里,闪电侵苏。头五个月,苏军伤亡700万人,全线崩溃。斯大林惊惶失措,躲进别墅,避不见人。一些回忆录说,他垂头丧气,不知所措,左右请他担任最高统帅,他拒不接受,后经再三劝驾,方才勉强担任。

德军一举深入苏联腹地,老百姓为生存而拼死搏斗,以血肉抵抗炮火,靠严冬困扰敌寇,经过无法形容的悲惨牺牲,扭转了局面。

后期,苏军集结兵力550万人,德军调集217个师和20个旅共600万人,以斯大林格勒为中心,从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两军殊死决战。德军大败。1944年6月5日,美英盟军288万人,从英国渡海,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4月25日,苏方乌克兰军在易北河与美军会师。最后,苏军250万人进攻柏林,在1945年4月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历史学家说:所谓卫国战争,实际分为三个阶段:(1)希特勒和斯大林根据密约,瓜分波兰,共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侵略国,苏联也是侵略国。(2)德军侵苏,苏联不得不

抵抗,这一阶段是真正的卫国战争,这时候苏联变成被侵略国。(3)德国战败,苏军大规模出击,占领波兰和中东欧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这时候苏联成为最大的侵略国。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统治世界)和《帝国主义论》(没落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最后成为垄断帝国主义,即将消亡);政策要点是:反对多党制、反对议会民主、反对三权分立,主张巴黎公社式的立法和行政合一;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和货币,不要市场交易;实行无偿义务劳动。斯大林主义是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具体化,基础理论一致,政策要点相同,只是专横和残暴发展到了顶点。

苏联的文化

禁锢思想,控制新闻。

尼吉拉一世(1825-1855在位)规定办学宗旨:"培养上帝和沙皇的忠实臣民"。沙皇提倡发展国民教育,"却又极力主张不应该让平民受太多的教育,因为等到他们懂得跟我们-样多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服从我们了"。苏联普及教育,同时禁锢思想。老百姓说:《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1946-1949,掀起"意识形态批判运动"。文学、戏剧、电影、哲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不遭殃。

赫鲁晓夫不许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在苏联出版,后来赫鲁晓夫自己的《回忆录》也不得不偷运到意大利去出版。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伪造历史,摧残科学。

几乎吹捧成圣经的《联共(布)党史》,苏联解体后被批得体无完肤,认为理论僵化,历史伪造。俄罗斯开放苏联档案之后,历史学家根据档案,重写历史,这需要时间。暂时翻译一部法国人写的俄罗斯历史,作为代用课本。俄罗斯教育部长说:我们的历史也要进口。

苏联摧残科学,创造马列主义"真科学"、对抗资本主义"伪科学"。李森科创造米岳林生物学,认为后天获得可以遗传。马尔创造马尔语言学,认为语言有阶级性,无产阶级语言将取代资产阶级语言。这些都是显赫一时的官方科学。结果,"真科学"变成"真正的伪科学"。

苏联的解体

1991年8月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去克里米亚度假。

8月19日:副总统亚纳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等共八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视事,由副总统依法接替。软禁总统于克里米亚,切断电话电视,总统不得不用他身边的小收音机偷听美国之音。在莫斯科方面,调动坦克师、摩托化师、空降师和其他部队,包围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白宫"。控制信息渠道,但是未能全部封闭。群众五万人聚集"白宫"广场,支持俄罗斯政府。坦克兵态度友好,叶利钦走出"白宫"登上坦克,向群众演讲,坚持改革,反对政变,要求放回戈尔巴乔夫。电视实况传播全世界,反响强烈。吉尔吉兹、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共和国总统宣布反对政变。

8月20日:空军、空降、海军、战略火箭等司令,反对政变。莫斯科军区空降师奉命去逮捕叶利钦,不执行命令。塔曼摩托化师,掉转枪口,保卫"白宫"。

8月21日:国防部给集合在"白宫"的军队下达命令:凌晨攻占"白宫"。但是,负责领先进攻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不听命令,按兵不动。空降兵、内务部部队等,也都按兵不动。攻占"白宫"流产,政变三天失败。

戈尔巴乔夫由叶利钦派人接回莫斯科。政变首犯八人,内务部长自杀,七人被捕,以叛国罪起诉。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苏共解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苏联总统职务,苏联结束。

俄罗斯联邦改用十月革命前的"三色旗"为国旗。列宁格勒改回旧名圣彼得堡。叶利钦声称,"结束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实践的统治";"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历史学家说,俄罗斯1200年的历史分为如下阶段:(1)游牧社会,(2)游牧-奴隶社会,(3)奴隶-封建社会,(4)封建-社会主义社会,(5)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资本主义结束之后发展社会主义,事实是社会主义解体之后发展资本主义。

周有光 2012年6月4日,时年107岁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举世瞩目的大事。作为一次新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训,才能走上成功。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苏联的富强之路,主要集中在列宁和斯大林两个人身上。在该片中有这样的描述: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列宁对革命的执著,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斯大林对工业化速度的执著,把这个民族从法西斯手中挽救出来一跃成为世界大强。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任时光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载史册。而能否超越这一高度,将取决于俄罗斯一代代领航者的视野是否足够高远。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的苏维埃政府,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除此之外,他的新经济政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1921年3月,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商业领域,苏维埃政权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业、减税、允许小型企业存在,这一切都是为了使经济复活。我们今天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想要革命就要先学会生存,要生存就要吃饱,要吃饱就要发展好经济,要发展经济就要建立合适的经济政策。可是在当时,革命的指导思想来自马克思,而马克思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所以当列宁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时,要具备多大的勇气的决心。事实证明列宁是对的,新经济政策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斯大林也为苏联的经济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国家,计划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斯大林接着列宁开创的道路,大刀阔斧地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他对国家发展所进行的计划是惊人的,《斯大林传》作者尤里?茹可夫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个的制定过程将近五年,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们想把所有的各个方面都写进去,这样写的量就非常大,最后又想方设法减少它的内容,然后又增加了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通过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容量,足足有三本这么厚的书。”事实证明,斯大林的这种详细计划为苏联空前的高效发展提供了保证。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恰恰相反,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饱受经济危机的煎熬。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成功运用计划发展经济的例子,由此可见计划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正确的选择。不过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了,任何事物都该恪守其中庸之道,物及必反,计划同样如此,小至个人,大家都很清楚,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83 次更新时间:2014-11-19 21:37:32 进入专题:苏联解体● 梁柱吴恩远曹长盛安启念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颓然跌落,三色旗随后升起。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认真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铭记20世纪遗留下的这一沉痛的政治遗产,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话人 梁柱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吴恩远:在苏联解体20余年之际,人们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分析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其焦点在于,一些人坚持认为存在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或称苏联

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由于弊病太多,已走入死胡同”,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因;戈尔巴乔夫的责任仅仅是次要因素。 毫无疑问,苏联模式存在重大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单一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极大消融了企业改革创新能力和生产活力;思想领域的保守、僵化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丧失生命力……不改革、不克服自身弊端就没有出路。然而,实际上任何体制、任何模式如果不发展、不变革都会没有出路。“苏联体制弊端”与“苏联解体”之间并无必然逻辑联系,关键在于苏联模式能否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当时的苏联体制同样还有巨大优势的一面。由经济学家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是重新评价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威著作。该书没有回避苏联体制的弊端,但同时指出:“毫无争议,苏联在自己的存在时期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没有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政治范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航天、核能方面成为第一大国。它发展了自己的能源经济潜能,建立了结构最发达的统一的能源体制。苏联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和干部培养体制客观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该书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体制、苏联模式的垮台不是必然的”。 这不仅是俄罗斯权威经济学家的观点。苏联解体后的多次俄罗斯民意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不存在必然性,是完全可以防止的。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也不认可“苏联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的观点。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安启念: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成功地进行改革,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赫鲁晓夫最先发动改革,但他为人鲁莽,改革过于随意,准备不足,不讲策略,很快失败。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因循守旧,失去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机遇,使各种问题不断积累,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执行了错误的方针,导致国家解体,共产党下台。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党的指导思想改变,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苏共覆亡至关重要的原因。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苏联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期的地区,也会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颇具有代表性。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农民非常不满。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百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 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 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2. 经济上管得过死,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效率与效益。主要表现在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结构。(3)这种带有严重的官有制色彩的济体制最终的结果是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也就是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也必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 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主要表现在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4)大搞个人崇拜,钳制自由思想,破坏人民通信自由,文化团体和工作者变成了准国家机关和国家代言人,难以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这种文化体制严重扼杀学术自由,阻碍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这种文化体制是严重背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也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已经扭曲了马列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压抑的思想总有一天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阻挡。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体质必然阻碍理论创新,而一个更缺乏创新的政党,必然会被抛在时代的后面。历史一再证明,没有生动活泼、独立自由思想的社会,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动力。 另外,苏联在对外关系上大党大国主义盛行,对外盛行大国沙文主义和输出革命,而且国内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形式上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不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欲,本质上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扭曲和变形,正是由于这种僵化的体制存在着自身和无法克服的弊端,再加上它的执行者不愿意也没能力对它进行革新,因此苏联的解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不能

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作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作文《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XX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XX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XX 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

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大国崛起之俄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俄国观后感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彼得一世登基的时候,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但是,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因此,彼得一世作为一个君主却隐姓埋名远涉重洋去国外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主张奋力向欧洲学习,并且不惜动用兵力镇压以此带来的叛乱,且战败之后,俄国能够飞速学习,更加不易。然而,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后期农奴制对苏俄的危害很大,面对矛盾,君皇尝试改革,却无法通过自己的改革来推翻自己,叶卡捷琳娜二世根据法国的例子,使更多的人变成农奴,对外扩张,对内专制。使得俄罗斯领土极度扩张,女皇也因此被称为大帝。俄国甚至打败了

拿破仑的军队。而俄罗斯在工业上和欧洲强国的差距,带来了战败,俄罗斯又一次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俄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正式拉开了崛起的脚步。改革使得俄国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封建王权过于强大,社会依然不稳定,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正因为如此,在1917年,由列宁的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鉴于破烂不堪的国内经济,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也使得苏联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尔后,斯大林上台,实行计划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但是僵硬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导致矛盾日益突出,官僚主义、个人崇拜、重工业比例过高、文化限制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后来苏联最终的解体。苏联解体后,联邦俄国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开始西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包艺辉单位名称玉林实验中学填写时间2020.6.12学科历史年级/册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名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 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 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 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 2.XX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为了对抗美 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将避免孤立、确保本国安全放在了首位。为此,苏联着 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 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的经 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 自主的地位。同时,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东欧各国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经济方 面: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 针被东欧国家普遍采纳。以后为消除这种经济模式和方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东欧各国虽曾进行过经 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的框框,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 现滑坡。政治方面: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

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 篇一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

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片中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国崛起时段中的中国的情形,更发人深省。第一处是在开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当时,世界处于航海时代的顶峰。西班牙,葡萄牙为了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竞争,而引领霸权的正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宣扬国威,而别国在开创贸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第二处是在介绍日本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由此,日本决定打开国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跻身列强做了铺垫。第三处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从1890年以后,日本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

前车之鉴——苏联改革对中国的警示与反思

前车之鉴——苏联改革对中国的警示与反思 摘要: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0多年了,有关苏联的事情似乎已经是陈年往事了,但是,苏联这个曾经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其建立、发展、兴盛,还是衰落以致解体,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何时,研究苏联的过往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果显著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的改革该何去何从?我们从苏联改革的研究中能得到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实现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苏联改革;中国;戈尔巴乔夫;警示 一、苏联改革概况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国,为了恢复因战争遭到破坏的经济,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俄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成立。不久以后,斯大林接任苏共最高领导人,他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推行计划经济,着重发展重工业,史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是这一模式本身就有弊端,后来被继任者僵化,为苏联最后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赫鲁晓夫继任后,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在经济方面,他推行物质刺激原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进行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重视工业轻视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在赫鲁晓夫以后,勃列日涅夫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中不适当的部分进行了更改,对外实行强硬的路线,大力发展军事。勃列日涅夫纠正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过度批判,但是他的思想与政策过度僵化,导致矫枉过正,反而使苏联国家与社会丧失了改革与进步的活力1。 在这以后的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虽然实行了一些改革,维持了苏联社会的稳定,但由于他们执政的时间过短,未从根本上扭转苏联经济不断衰落的局面。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1百度百科词条“苏联”,https://www.360docs.net/doc/7010393148.html,/view/6824.htm#2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是不会没有理由的,那么都会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 《大国崛起》真实地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 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

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成为富强的国家的道路,清朝的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2 《大国崛起》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例如,第1集谈到葡西远航探险时讲道:“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纪录片称颂: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7集不无赞赏地强调:日本“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毕 “有竟亚洲出了一个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国家!第12集讲道:

精品-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5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5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1 有幸拜读了《大国崛起》这一著作,感悟颇多。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文明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 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我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要有规模、能力,更应该形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可以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只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同。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只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同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大国崛起》观后感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二字。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英国的《大宪章》为人类的文明又推进了一步,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 彼得--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世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强国。和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大国崛起》观后感 看完之后给我感触比较深的第二个国家是日本,虽然日本曾做过很多伤害我们自己的国家:剥削,压迫,迫害人民的事。但我觉得一个如此之小的海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如此迅速,必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71年12月,日本新政权对外派遣“欧美使节团”。他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思考

一、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条件 在全面地观察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西方敌对势力对苏联政权采取了不间断的干涉及遏制。首先是公开支持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此类的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理人,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即戈尔巴乔夫提倡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大肆蔓延,致使党内发生大规模思想混乱,党员对自我信仰和国家前途产生怀疑。关于这个,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季诺维夫就亲口承认过:“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和激进分子恐怕一个月都坚持不了,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其次是关注及培植苏联境内的反对派势力,援助他们加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从内部推动苏联解体。再次是积极同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的经济实力。最后通过纠结对苏联进行援助的国家一致中断对苏援助,向苏联施加经济压力,加重苏联国内经济危机。由此看出,在促成苏联解体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就是这样通过“思想上谋杀、政治上捧杀、经济上扼杀”一步步将苏联推向万劫不复。但从另一个侧面来想,帝国主义借和平演变来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40 年历史,但到90 年代初才在苏联看到效果。显而易见尽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具有相当的杀伤性,但是这始终是外因,国内因素才是发生苏联演变的决定性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无任何先例可供借鉴,本能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非但未能及时解决,反而被遗留下来,最终积重难返。因此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经济领域的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 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苏联的经济领域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二是苏联国内固有的单一所有制指令性经济。此外在当时还存在严重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僚特权阶层。以上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造成生产停滞。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加速”战略,但是改革仍没有逃脱原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同时又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缺乏有效的举措和正确方向,加之在制定政策上朝令夕改,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导致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速度一再下降。经济改革遭遇困境,为私有化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温床。1990 年8 月初,“沙塔林方案”的出台,要求500 天内实现经济全 盘自由化和私有化。尽管私有化浪潮推行缓慢,但却造成了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私有化未能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形势严重恶化,1989 年起经济增长逐月下降,1990 苏联经济出现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经济状况不断亮起红灯,苏联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人民群众对苏共经济改革不力的不满,为敌对势力煽动群众,制造动乱颠覆苏联制度创造了可乘之机。 2.政治领域内苏共中央和敌对势力里应外合促成 苏联解体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就存在党政不分和政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