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高数常用公式

大一上高数常用公式

大一上高数常用公式

两个重要极限:1.lim n →∞ 1+1n n =e 2.lim n→0

sin x x =1 常用等价无穷小,当x 趋于0时:x~sinx~arcsinx~arctanx~tanx~e x ~1~2( x +1-1)~ln(1+x )~12x 2~1-cosx

tanx-sinx~12x 3, x-sinx~16x 3, tanx-x~13x 3 曲率公式:K=y′′

(1+y ′2)32

不常见的求导公式:(tanx )’=(secx )2, (secx)’=secxtanx, (cscx)’=-cscxcotx, (cotx)’=-(cscx )2, (arctanx)’=

11+x , (arcsinx)’= 1?x 2 , (arccosx)’=- 1?x 2 ,

(arccotx)’=?11+x . 不常见的积分公式: tanxdx =-ln cosx +c , cotxdx =ln sinx +c , secxdx =ln secx +tanx +c , cscxdx =ln cscx ?cotx +c , dx x ?a =12a ln x?a x +a +c , x 2?a 2=ln x + x 2?a 2 +c , a 2?x 2=arcsin x a +c dx a 2+x 2=1a arctan x a +c , a 2+x 2=ln x + a 2+x 2 +c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 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件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 调和平均数 harmonic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

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 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 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 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 加权平均数 Weighted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 (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 …,xk的加权平均数。f1,f2,…,fk是x1,x2, …,xk的权。 公式:(x1f1+x2f2+...xkfk)/n,其中f1+f2+...+fk=n,f1,f2,…,fk叫做权。 说明:1)“权”的英文是weight,表示数据的重要 程度。即数据的权能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quadraticmean 平方平均数 公式:M=[(a^2+b^2+c^2+…n^2)/n]^(1/2)。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平均数知识点总结,聪明的大家肯定熟记于心了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小学三年级奥数 平均数 知识点与习题

第9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

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中学数学概率知识点归纳2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2、方差计算公式 23、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4、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 学中考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的学习从小学就开始了,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初中数学平均数的知识点吧。 平均数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 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 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

数学知识点归纳之——加权平均数

数学知识点归纳之——加权平均数 数学知识点归纳之——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知识总结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最基本、最常用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现对它们的各自的特征作如下分析: 【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因此,表明平均数能较充分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因此,部分数据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众数】众数着眼于各数据出现的次数,其大小与该组的部分数据有关,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列,只要找出该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即为众数。因此,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用众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注意:(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不同。 (2)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惟一的,而众数则不一定惟一。在特殊情况下,三个数可能是同一个数据。

(3)在实际问题中三者都有单位。 (4)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就要看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系问题而定。 例1 某班有7名同学参加校“综合素质只能竞赛”,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2,87,89,91,88,76.则它们成绩的众数是分,中位数是分。 解析:本题的这组数据已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即76,87,87,88,89,91,92。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87,所以众数是87;由于排在中间的数据为88,所以中位数是88。 例2 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 年龄组 13岁 14岁 15岁 16岁 参赛人数 5 19 12 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 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 解析:(1)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14,所以众数是14岁;这组数据有50个数,将这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5、26个数都是15,所以中位数是15岁。 (2)全体参赛选手的人数为:5+19+12+14=50名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基本定义 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有n个 数x1,x2,…,x n,则x=1 n (x1+x2+…+x n)叫这n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2)加权平均法;(3)新数据法:x=x1+a,x是x1,x2,…,x n的平均数,x1是x11=x1-a,x21=x2-a,…,x n1=x n-a的平均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平均数的优点和缺点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平均水平).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相应变动.平均数一般的计算方法为: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的优点: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比中位数、众数更为可靠、稳定. 平均数的缺点:平均数需要整批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人计算,因此,在数据有个别缺失的情况下,则无法准确计算,计算的工作量也较大。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三、中位数的优点和缺点 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中等水平).中位数是描述数据的另一种指标,如果将一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那么中位数的左边和右边恰有一样多的数据。中位数仅与数据的大小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相等的数也要全部参加排序)后“找”到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中位数的优点:简单明了,很少受一组数据的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的缺点:中位数不受其数据分布两端数据的影响,因此中位数缺乏灵敏性,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当观测数据已经分组或靠近中位数附近有重复数据出现时,则难以用简单的方法确定中位数。 四、众数的优点和缺点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集中趋势). 众数告诉我们,这个值出现次数最多,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查,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当一组数据中有相同数据多次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 众数的优点:比较容易了解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众数的缺点:当一组数据变化很大时,它只能用来大略地估计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这三个统计量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2、呈现形式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它可能与原数据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能与原数据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同。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是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只有当中间的两个数相同时,它才与这组数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相同,是数据中的一个真实的数,如果正中间的两个数不同,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复习过程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与练习 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 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1)2、4、7、9、11、15.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2)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___;(3)8个数的平均数是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A.85 B.86 C.92 D.87.9 (2) 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1)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2)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6,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4 B:5 C:5.5 D:6 4.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 是s2=[(x 1-)2+(x 2 -)2+…+(x n -)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 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1)若样本x 1+1,x 2 +1,…,x n +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 1 +2,x 2 +2,…, x n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2)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1)某班数学学习小组某次测验成绩分别是63,72,49,66,81,53,92,6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47 B.43 C.34 D.29 (2)若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的值是() A.-3 B.6 C.7 D.6或-3

平均数的认识 沪教版

平均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31 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2、知道求“平均数”的一个基本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 3、知道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它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之间。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 求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2、培养学生一定的估测能力,能对平均数的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用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夹玻璃球的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200个玻璃球,要平均分给我们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到 几个玻璃球?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用除法来做? 生:200÷5=40(个)平均分 2、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玩夹玻璃球的游戏,先听清游戏规则(1、不能用

手拿2、掉在桌上和地上的不算,时间:30秒钟。好,谁愿意来做裁判,帮大家看时间?我也加入一组玩。 3、请小组长负责统计每组夹玻璃球的总数。 按组汇报板书 【教学策略说明:从夹玻璃球的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每组夹玻璃球水平的高低是怎样的? 2、师:就请大家把自己这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算一算。 生:汇报各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 师:这些表示各个组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叫作“平均数”,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师:算出了平均数,现在可以比出夹玻璃球水平高低的名次了吗? 3、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出示: 同学们跳集体舞得分统计表 4、通过第一个游戏和为集体舞比赛排名,谁能说说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 板书:总和÷个数=平均数 5、例题教学 师:同学说得很好,现在来看看这几座大桥,你们都认识吗? 师:现在老师把五座大桥的长度告诉你们,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忙算出五座大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完成后翻开书P31进行校对并读一读书上是怎样介绍平均数的。 师:(媒体上)在这道算式上,括号里的一组加法运算表示的是什么?5表示什么?得到的最后结果叫什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1. 加权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 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例题 (1)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11.6 B. 232 C. 23.2 D. 11.5 (2)2、4、7、9、11、13.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3)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 (4)8个数的平均数是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 2.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题 (1)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85 B .86 C .92 D .87.9 (2) 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 例题 (1)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 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 .8,9 B .8,8 C .8.5,8 D .8.5,9 (2)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 ,6,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4 B :5 C :5.5 D :6 4.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例题 (1)右图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平均数是 ;; (2)10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49、53、53、51、67(单位:kg),这组数据的极 差是( ) A :27 B :26 C :25 D :24 5. 方差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 2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 [(x 1-)2+(x 2-)2+…+(x n -)2 ];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例题 (1)若样本x 1+1,x 2+1,…,x n +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 1+2,x 2+2,…,x n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 :平均数为11,方差为3 C :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 :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2)方差为2的是( ) A .1,2,3,4,5 B .0,1,2,3,5 C .2,2,2,2,2 D .2,2,2,3,3 6.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 。 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初中数学:近似数和平均数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初中数学:近似数和平均数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初中数学:近似数和平均数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近似数 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且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那么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止。 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3亿,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有效数字 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对近似数,人们常需知道他的精确度。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通常有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1)用四舍五入法表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另外还有进一和去尾两种方法。用有效数字的个数表述。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

起,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数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也是对近似数精确程度的一种要求。 有效数字规则 有效数字注意: ①近似数的精确度有两种形式: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②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结果一般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如:8 90 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得8 903 000≈8.90×106。 ③对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如2.3万,他有两个有效数字:2、3,而不是五个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舍入规则: 1、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小于第n位单位数字的0.5就舍掉。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数据的分析[1]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回顾、练习 1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 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6. 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题型一: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概念的问题 1.一组数据3,5,7,m ,n 的平均数是6,则m ,n 的平均数是( ) A.6 B.7 C. 7.5 D. 15 2.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85 B .86 C .92 D .87.9 4.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 的中位数是14,则x = . 5.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组织课外小组对该市进行空气含尘调查,下面是一天中每2小时测 得的数据( 3 (1)(2)如果对大气飘尘的要求为平均值不超过0.025 g/m 3 ,问这天该城市的空气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6.某酒店共有6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如下表所示: (1)酒店所有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是多少元? (2)平均月工资能准确反映该酒店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如何才能较准确地反映该酒店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1.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 1

最新初中数学平均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平均数知识点归纳 平均数指的就是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 加权平均数 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 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

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 + x2f2+ ... xkfk)÷ (f1 + f2 + ... + fk) 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f1,f2,…,fk是x1,x2,…,xk的权。 公式:(x1f1 + x2f2+ ... xkfk)/n,其中f1 + f2 + ... + fk=n,f1,f2,…,fk叫做权。 说明:1)“权”的英文是weight,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即数据的权能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 平均数是加权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