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

弹性比功: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金属拉伸时的弹性比应力- 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阶段下的面积表示,等于最大弹性应力和最大弹性应变乘积之半。

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循环韧性(内耗):金属材料在交空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金属的内耗。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常用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K 表示(原标准为冲击吸收功A k)。

疲劳:金属机件或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极限:当循环应力水平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低应力段变为水平线段,表明试样可以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故将对应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磨损:机件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即为磨损。

热震断裂:由热震引起的瞬时断裂

热震损伤: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先出现开裂,随之裂纹扩展,导致材料强度降低、最终整体破坏,称为热震损伤。

退火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

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它是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因为合金化、热处理(纤维组织)、冷塑性变形等对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

屈服现象及产生屈服现象的原因?

屈服现象:外力不增加(保持恒定),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产生原因:位错增殖和运动的结果金属在发生变形前可动位错很少,为了满足一定的塑性变形应变速率,需提高位错的运动速率,则需提高应力的大小,这就是上屈服强度;随着塑性变形的发生,可动位错密度增大,则位错的运动速率下降,相应的应力就会降低,从而产生屈服现象。

影响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要详细分析)

内在因素:

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屈服强度值由位错运动所受的各种阻力决定。这些阻力有晶格阻力、位错间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等。不同的金属及晶格类型,位错运动所受的各种阻力并不相同。晶格阻力与位错宽度及柏氏矢量有关,位错间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正比于(切变模量)G、b 而反比于位错间距离L。

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粒大小的影响是晶界影响的反映,因为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减小晶粒尺寸将增加位错运动障碍的数目,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使屈服强度提高。

溶质元素: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间隙型或置换型)形成固溶合金(或多相合金中的基体相),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此即为固溶强化。通常,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

第二相:除基体产生固溶强化外,第二相对屈服强度也有影响。第二相质点的强化效果与质点本身在屈服变形过程中能否变形有很大关系。第二相的强化效果还与其尺寸、形状和数量,以及第二相与基体的强度、塑性和应变硬化特性、两相之间的晶体学配合和界面能等因素有关。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是多种强化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对成分、组织极为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外在因素:

一般,升高温度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应变速率增大,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且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较抗拉强度的变化要明显得多。应力状态也影响屈服强度,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件变形,屈服强度则越低,所以扭转比拉伸的屈服强度低.拉伸要比弯曲的屈服强度低。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区别;韧性断裂宏观断口特征三要素;脆性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解理断裂的微观断口特征;微孔聚集断裂的微观断口特征。

区别:韧性断裂在发生前会发生宏观塑性变形,是一个缓慢撕裂的过程;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发生塑性变形。

特征三要素(韧性断裂宏观断口):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脆性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直而光亮,

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许多情况会出现人字纹花样。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也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但其尖顶指向裂纹源。解理断裂微观断口特征:解理台阶、河流花样,还有舌状花样微孔聚集断裂微观断口特性:有韧窝的存在。

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疲劳区的宏观特征是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瞬断区是裂纹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

按磨损机理分类,通常有哪些磨损?对我们所讲述的磨损的摩擦面的形貌特征要知道。

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疲劳磨损。黏着磨损:摩擦副一方表面常黏附一层很薄的转移膜,并伴有化学成分的变化。

磨粒磨损:摩擦面上有明显犁皱形成的沟槽。

冲蚀磨损:表面冲蚀坑(鱼鳞状)和短程沟槽变形层,有微小裂纹。

腐蚀磨损(氧化磨损):在摩擦面上沿滑动方向呈匀细磨痕,其磨损产物或为红褐色的Fe2O3 ,或为灰黑色Fe3O4

聚合物的主要物理和力学性能特点;线型非晶态聚合物力学行为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分别可处于哪几种力学状态?在不同力学状态下的变形有什么特点?

特征:与金属材料相比,聚合物在外力或能量载荷作用下强烈地受温度和载荷作用时间的影响,因此其力学性能变化幅度较大。其力学性能的特点是:高弹性、弹性模量小、黏弹性明显。

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玻璃态链段运动被冻结,形变小,可逆,模量高;高弹态链段运动被激活,形变大,可逆,模量低;黏流态分子整链运动被激活,形变很大且不可逆,模量很小,处于黏性流动状态。

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与金属材料相比有什么特点?抗热震断裂参数及抗热震损伤参数。

弹性模量大;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不仅与结合键有关,还与其组成相的种类、分布比例及气孔率有关;陶瓷材料的压缩弹性模量高于拉伸弹性模量。

抗热震断裂参数:表征材料承受温度骤变而不瞬时断裂的能力

抗热震损伤参数:

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如ReL(表示下屈服强度);

Rr0.2 ;A;Z;Rm;bb;K等等,同学自己总结W:最大弯矩M: 抗弯截面系数

第二章

了解各种磁学参量及意义磁化(Magnetize ):物质在磁场中,受磁场作用而呈现一定宏观磁性的现象。磁矩(Momen)t :磁矩是表征磁性物体磁性大小的物理量,磁矩愈大.磁性愈强,即物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也大。磁矩只与物体本身有关,与外磁场无关。其大小由闭合环形回路中电流强度与该回路所包围的面积的乘积,即m=IS,单位为A·m2

磁化强度(Magnetization ):单位体积物质内所具有的磁矩的矢量和,

表示一物质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描述宏观物质磁性强弱。单位为A/m

M m/V

磁场与磁场强度(H):磁场是导体中的电流或永磁体在其周围所产生的作用,磁场强度H 是描述磁极周围空间或电流周围空间任一点磁场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单位是A/m。

磁感应强度(B):是指物质内垂直于磁场方向单位面积中通过的磁力线数,是描述磁极周围任一点磁场力大小.或磁极周围磁场效应的物理量;反应外加磁场H和磁介质磁化后M的综合作用效应。单位T 或Wb/m2。

磁化率和磁导率(H/m)及M、H、B 之间关系:磁化率是指单位磁场强度H 所感生出的磁化强度M大小的物理量.它是表明物质被磁化能力的大小和性质的物理量(磁化难易程度,可取正,可取负)。磁导率是指单位磁场强度H 在物质中所感生出的磁感应强度B 大小的物理量。

磁力和力矩:将磁矩m放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将受磁场力的作用而产生力矩T=m×B,此力矩力图使磁矩处于位能最低的方向。处于磁场中某方向的磁矩,所具静磁能为U=-m·B。磁矩m在不均匀磁场中还要受到一净力,在一维情况下,Fx=mdB/dx

造成畴壁可逆与不可逆壁移的临界磁场强度即为矫顽力。Hc

磁晶各向异性:沿铁磁晶体(单晶体)的各个晶向磁化的难易程度不同(磁化功不同)

铁磁体的形状各向异性:实际应用的铁磁体由于形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化行为,这一现象称为形状各向异性。

磁致伸缩:铁磁体在磁场中磁化,其形状和尺寸都会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这种现象称为磁致伸缩

自发磁化:在未加外磁场时,铁磁金属内部的自旋磁矩已经自发地排向了同一方向。

技术磁化:铁磁金属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化(畴壁的迁移与磁畴的旋转)

材料磁性的来源及材料磁性分类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原子磁矩包括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原子核磁矩。

抗磁性,顺磁性, 反铁磁性, 铁磁性, 亚铁磁性

产生铁磁性的条件?

1.原子固有磁矩不为零,即要求原子中必须有未填满电子的内层。

2. 自旋磁矩自发地排列在一个方向:点阵常数(原子间距)R ab 与未填满的内壳层半径r 之比值>3,但不能太大。

铁磁性材料在技术磁化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描述

起始磁化阶段:磁化强度M随外加磁场的增大缓慢增大,宏观上表现为较弱的磁化强度,锐角磁畴扩大,钝角磁畴减小,畴壁的位移不大,为可逆壁移。

急剧磁化阶段:所有钝角磁畴瞬时转变为锐角磁畴,磁化强度随外磁场的增加急剧上升,磁畴发生了不可逆壁移及磁矩不可逆转向。

缓慢磁化并趋于磁饱和阶段:磁化强度随外加磁场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并趋于磁饱和,对应的为锐角磁畴进一步转向外磁场方向的过程。

磁性测量的应用(如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高合金钢;淬火钢回火中的相变情况等)

自己研究

第三章

热容:在一定的过程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没有相变、没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

热焓:等压过程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0K升高到T 时所需的热量

热膨胀: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热传导:由于材料自身温度不均匀或不同温度的材料间互相接触,而发生的热量自高温区向低温区迁移与传播的现象。

一级相变:当系统发生相变时,化学势相等,而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不相等,称为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当系统发生相变时,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也相等,而化学势的二级偏微商不相等称为二级相变。

Seeback(塞贝克)效应:在两种不同材料(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回路中,当两个接触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回路中就有电流通过,产生这种电流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Peltier (珀耳帖)效应:当两种不同金属组成一回路并有电流在回路中通过时,将使两种金属的其中一接头处放热,另一接头处吸热(除了焦耳热外额外的热效应)

热容的物理意义固体热容与晶格振动相关,反映了原子热振动能量改变时所需的热量。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概念及它们在热学性质上的差异,对哪些属一级相变哪些属二级相变要清楚

热力学性质上的差异:一级相变时发生体积突变的同时还发生熵的突变、焓突变、热容无限大、相变潜热发生。二级相变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步完成,热焓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即焓无突变,没有熵和体积的突变,热容在转变温度附近有剧烈变化,但值有限。

常见的一级相变:纯金属的三态变化、同素异构转变、共晶、包晶转变,固态的共析转变等;常见的二级相变:有序—无序转变,铁磁—顺磁转变、超导转变等。

热膨胀的物理本质(双原子模型解释)

金属受热时体积膨胀与离子振动有关,温度升高,导致原子间距增大,产生膨胀,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子热振动时原子间的作用力成非线性,形成的势能呈非对称性,由于势能曲线的非对称性导致原子中心右移,从而使原子间距增大,出现膨胀影响热膨胀的因素

(一)、相变的影响

1、多晶型转变(同素异构):由于点阵结构重排,金属比容突变,导致膨胀系数不连续变化,具备一级相变的特征;

2、有序无序转变:二级相变,相变时体积无突变,但膨胀系数在相变温度区间有改变,从而在膨胀曲线上出现拐折。

3、磁性转变:居里点Tθ处,随温度的升高,发生铁磁顺磁转变,从而产生类似于磁致伸缩的逆效应,导致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上,出现反常:

Ni 、Co 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反常;Fe 热膨胀峰向下,为负反常。

(二)合金成分和组织的影响

1、固溶体:溶质元素及含量对热膨胀影响很大,绝大多数金属形成单相固溶体时,其膨胀系数介于组元的膨胀系数之间,溶剂中溶入低膨胀系数的溶质时,固溶体膨胀系数降低,反之升高。随溶质浓度的变化不满足加和性,成凹曲线。

2、多相合金:主要取决组成相的膨胀系数及其体积百分比。机械混合时,近似符合线性规律αalloy =α1 *V1%+ α2 *V 2%。多相合金的热胀系数对各相大小、分布及形状不敏感,主要取决于各相的性质与数量。

3、化合物:两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因原子间呈严格的规则排列,其元素间相互作用比固溶体原子间的作用大,故其膨胀系数较之固溶体,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晶体结构的影响

1、对称性(点阵类型):对立方、各向同性材料:v 3对l 六方、正方晶

系:

由于α11=α22≠α33

2、晶体缺陷:金属经(核)辐照或高温淬火后,在室温下可保留过饱和的点缺陷浓度,尤其是过饱和的空位浓度增大,使空位附近的原子间距增大,

金属体积增大,膨胀系数上升。

(四)、钢的膨胀特性

钢的显微组织与热处理有关:常见的有M,F+Fe3C(构成P、索氏体、屈氏体、B)、A,其密度依次增大;因此在淬火得到M时,其体积增大;

热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在较高的温度下, 金属热导率与电导率之比正比于温度, 体金属,满足 Widemann —Franz 定律:

e

/ L 0T L 0为洛伦兹数, L 0=2.45 ×10-8 V 2/K 2(W Ω/K 2)当温度高于 Debye 温度,且

金属导 电率较高时。

在较低温度下,且金属导电率较低时, L 0 为一变数,则对 Widemann —Franz 定律 进行修正:

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它标志温度变化的速度。在相同加热和冷却条件下 α 愈大,物体各处温差愈小。 它的物理意义是与不稳定导热过程相联系的。 不稳定导热过程是物体一方面有热 量传导变化,同时又有温度变化,热扩散率正是把二者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热分析及热膨胀分析的应用 (重点是测定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温 度;研究淬火钢的回火等) 自己研究

第四讲

荧光 :被激发到导带中的电子直接返回低能级的价带, 并相应地释放出光子. 当 外界激发源去除,发光现象随即消失,这称为荧光。

磷光 :在有微量杂质的材料中存在施主能级, 被激发到导带中的电子先落入了施 主能级并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 随后才返回低能级的价带中, 这时也相应地释放 出光子,这种发光能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称为磷光。

电光效应 :由于外加电场所引起的材料折射率的变化效应 , 称为电光效应。

光与固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有哪些现象?从微观上分析会出现什么结果? 透过介质、吸收、反射、散射

微观上分析得结果:

电子极化:电场分量与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原子发生作用, 引起电子极化, 其结 果是光的一部分能流被吸收,同时光的速度减小,导致折射产生。 电子能态转变:光子被吸收和发射,都可能涉及到固体材料中电子能态的转变。 第一,原子中电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只有特定能量的光子才能被原子所其比例常数不依赖于具 /( T ) ph T L 0 ph T

吸收,导致电子的激发;第二,电子在激发状态保持一段时间之后,会衰变回到基态发射光子。

折射率及影响折射率的因素?

光在真空和在材料中的速度之比, 称为材料的折射率n 影响因素:

1)构成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材料的折射率随介电常数增大而增大,大离子可以构成高折射率的材料, 而小离子可以构成低折射率的材料

2)材料的结构、晶型

3)材料存在内应力:存在内应力的透明材料, 垂直于受撞的主应力方向的n 值大, 平行于主应力方向的n 值小。

4)同质异构体:在同质异构材料中, 高温时的晶型折射率较低, 低温时存在的晶型折射率较高。

5)入射光波长:大多数情况下,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性质称之为色散光的透射率及公式

透射率,即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系数,α为吸收系

R 为反射数,l 为长度)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光学性质金属:金属

的不透明性和高反射率表明α值和R值(0.9-0.95 )很大。其原因是金属电子能带结构的特殊性。大部分被金属材料吸收的光又会从表面上以同样波长的光波发射出来,表现为反射光。反射过程效率与频率(波长)有关。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都对红外光线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非金

属材料是否具有颜色或透明取决于材料的能带结构(选择吸收与选择反射)以及

光线在材料内部传播过程中的散射状况。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总结填空 1.过冷奥氏体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2.碳钢淬火要得到马氏体组织,其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 3.珠光体型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工件淬火后需立即回火处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越低)。 5.共析成分的液态铁碳合金缓慢冷却得到的平衡组织是P(铁碳相图) 6.表征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为(硬度)。 7.下列原子结合键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饱和性的是(共价键)。 8.下面哪个不属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9.面心立方结构晶胞中原子数个数是( 4 )。 10.如图1所示的位错环中,属于刃型位错的是()。 11.A为右螺旋位错,B为左螺旋位 错,C为正刃位错,D为负刃位错, E为混合位错。 判断方法是根据柏氏矢量与位错线 所形成的角度,图中位错环所标的 方向为位错线的规定方向,柏氏矢 量垂直于位错的是刃型位错,然后 将柏氏矢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位错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的为负,叫做顺正逆负。柏氏矢量与位错方向平行的是螺型位错,方向相同的为右螺,方向相反为左螺,这叫做顺右逆左。除ABCD四点之外位错环上其他任意一点均是混合位错。 12.固体材料中物质传输的方式为(扩散)。液态是对流。 13.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14.由一种成分的液相同时凝固生成两种不同成分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 15.共析包晶 16.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 17.钢铁材料的热加工通常需要加热到(奥氏体)相区。 18.成分三角形中标出了O材料的成分点( )。三元相图 19.白铜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20.45钢和40Cr钢比较,45钢的(淬透性低(合金),淬硬性高(含碳量))。 21.金属塑性变形方式的是(滑移)。孪生 22.高分子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决定了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性能。 23.在置换型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引起的标记面漂移现象称为柯肯达耳效应。 24.为减少铸造缺陷,铸造合金需要熔点低、流动性好,因此一般选择共晶点附近的合金。 25.根据相律,对于三元合金,最大的平衡相数为4个。 26.调质处理是淬火+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27.材料塑性常用断后伸长率和断后收缩率两个指标表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300道选择题(答案)

第一组 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F 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D A. K=E /[3(1+2)]; B. E=2G (1-); C. K=E /[3(1-)]; D. E=3K (1-2); E. E=2G (1-2)。 7.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 A 弹性;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C GPa A.10-102、<10,10-102 B.<10、10-102、10-102 C.10-102、10-102、<10 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T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ey/ex F 第二组 1.对各向同性材料,以下哪一种应变不属于应变的三种基本类型C A. 简单拉伸; B. 简单剪切; C. 扭转; D. 均匀压缩 2.对各向同性材料,以下哪三种应变属于应变的基本类型ABD A. 简单拉伸; B. 简单剪切; C. 弯曲; D. 均匀压缩 3.“Tension”的意义是A A 拉伸; B 剪切; C 压缩 4.“Compress”的意义是C A 拉伸;B剪切; C 压缩 5.陶瓷、多数玻璃和结晶态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表现为纯弹性行为T 6.Stress”and “strain”的意义分别是A A 应力和应变;B应变和应力;C应力和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α-Fe、Mg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A,求Cu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Cu的原子数。 7. 已知Al相对原子质量Ar(Al)=,原子半径γ=,求Al晶体的密度。 8 bcc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bcc转变为fcc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14. 在立方晶系中的一个晶胞内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15 在六方晶系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16.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内同时画出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17. 在1000℃,有W C为%的碳溶于fcc铁的固溶体,求1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已知:Ar(Fe)=,Ar(C)=) 18. r-Fe在略高于912℃时点阵常数a=,α-Fe在略低于912℃时a=,求:(1)上述温度时γ-Fe和α-Fe的原子半径R;(2)γ-Fe→α-Fe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3)设γ-Fe→α-Fe转变时原子半径不发生变化,求此转变时的体积变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塑形变形: 2、滑移:晶体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特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的平移滑动。滑移后再晶体表面留下滑移台阶,且晶体滑移是不均匀的。 3、滑移带:单晶体进行塑性变形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抛光表面有许多线条,称为滑移带。 4、滑移线:组成滑移带的相互平行的小台阶。 5、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滑移是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方向。滑移系越多,晶体的塑形越好。 6、单滑移:当只有一组滑移系处于最有利的取向时,分切应力最大,便进行单系滑移。 7、多滑移:至少有两组滑移系的分切应力同时达到临界值,同时或交替进行滑移的过程。 8、交滑移:至少两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这种滑移叫交滑移。(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滑移带\最易发生交滑移的是体心立方晶体\纯螺旋位错) 9、孪生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一定的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的切变所产生的变形。(相邻晶面的相对位移量相等) 10、孪晶:孪生后,均匀切变区的取向发生改变,与未切变区构成镜面对称,形成孪晶。 11、晶体的孪晶面和孪生方向:体心,{112}【111】,面心立方{111}【112-】,密排六方{101-2} 【1-011】。 12、软取向,硬取向:分切应力最大时次取向是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时,晶体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13、几何软化、硬化:在拉伸时,随着晶体的取向的变化,滑移面的法向与外力轴的夹角越来越远离45度时滑移变得困难的这种现象是几个硬化;当夹角越来愈接近45度,使滑移越来越容易进行的现象叫做几何软化。 14、细晶强化:晶体中,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为细晶强化。也能改善晶体的塑形和韧性。 15、固熔强化:当合金由单相固熔体构成时,随熔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大大提高,表现为强度,硬度的不断增加,塑性、韧性的不断下降,的这种现象称为固熔强化。(单相) 16、(多相)沉淀强化、时效强化:相变热处理 17、(多相)弥散强化:粉末冶金 18、纤维组织:随变形量的增加,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扁平晶粒,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一不能分辨而成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 19、带状组织:当金属中组织不均匀,如有枝晶偏析或夹杂物时,塑性变形会使这些区域伸长,在热加工后或随后的热处理中会出现带状组织。 20、变形织构:多晶体材料中,岁变形度的增加,多晶体中原先取向的各个晶粒发生转动,从而使取向趋于一致,形成择优取向。丝织构【***】平行于线轴,板织构{***}【***】平行于扎制方向。 21、制耳:用有织构的扎制板材深冲成型零件时,将会因为板材各方向变形能不同,使深冲出来工件边缘不齐,壁厚不均的现象。 22、应变硬化、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作用:变形均匀,均衡负载,增加安全性,提高强度 23、冷拉:试样在拉断前卸载,或因试样因被拉断二自动卸载,则拉伸中产生的大变形除少量可恢复外,大部分变形将保留下来的过程。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 题库

选择题第一组 1.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B A. 正确; B. 错误 2.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3.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4.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5.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6.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ν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 D A. K=E /[3(1+2ν)]; B. E=2G (1-ν); C. K=E /[3(1-ν)]; D. E=3K (1-2ν); E. E=2G (1-2ν)。 7.“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

A 弹性; 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GPa)C A、10-102、<10,10-102 B、<10、10-102、10-102 C、10-102、10-102、<10 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ey/ex ()B A. 正确; B. 错误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第二章 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 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 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 (1)CO的分子键合(2)甲烷CH的分子键合 24 (3)乙烯CH的分子键合(4)水HO的分子键合 242 (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 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 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 33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和0.95g/cm,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 径是多少?

3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 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 21的密度,某颗含有10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 (r=0.1441nm),Au21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 少百分比? 2+2-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离子和4个O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 则CaO的密度是多少? 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 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 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 子半径r+=0.097,r-=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NaCl 470 2-15.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 a=0.287nm,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 单位晶胞所含 的原子个数。 2-16.钛的单位晶胞含有两个原子,请问此单位晶胞的体积是多少? 2-17.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的致密度。 2-18.在体心立方结构晶胞的(100)面上按比例画出该面上的原子以及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 2-19.键合类型是怎样影响局部原子堆垛的? 2-20.厚度0.08mm、面积670mm2的薄铝片(a)其单位晶胞为立方体, a=0.4049nm,则此薄片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铸造C081 张云龙 一、名词解释 1、空间点阵:由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在空间排列的三维列阵称为空间点阵。 2、晶体结构:由实际原子、离子、分子或各种原子集团,按一定规律的具体排列方式称为 晶体结构,或称为晶体点阵。 3、晶格常数:(为了便于分析晶体中的粒子排列,可以从晶体的点阵中取一个具有代表性 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基本单元,称为晶胞。)晶格常数就是指晶胞的边长。 4、晶向指数:(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上结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阵列在 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为了确定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向指数。 5、晶面指数:(在晶格中,由结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为 了确定晶面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 6、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7、配位数:每个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8、致密度:计算单位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比值称为致密度。 9、各向异性:晶体的某些物理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数值,此为晶体的各向 异性。 10、晶体缺陷:通常把晶体中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出现不完整性的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11、点缺陷:在三维方向上尺寸都有很小的缺陷。 12、线缺陷: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一个尺寸上尺寸较大的缺陷。(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是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13、面缺陷: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的缺陷。 14、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的位错。 15、螺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的位错。 16、混合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而成任意角度的位错。 17、位错的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称为位错的滑移。 18、位错的攀移:刃型位错在正应力的作用下,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 19、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的模等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单位位错。 20、部分位错:柏氏矢量的模小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部分位错。 21、扩展位错:两个肖克莱部分位错中间夹一层错,这样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22、肖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完整晶体区的交线。 23、弗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右半部分完整晶体之间的边界。 24、上坡扩散: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偏析或形成第二相的扩散。 25、下坡扩散: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均匀的扩散。 26、原子扩散:扩散中只形成固溶体而无其它新相形成的扩散。 27、反应扩散:扩散中有新相形成的扩散。 28、自扩散:在均匀的固溶体或纯金属中原子的扩散,此种扩散不伴有浓度的变化。 29、互扩散:在不均匀的固溶体中异类原子的相对扩散,此种扩散伴有浓度的变化。 30、体扩散:通过均匀介质的扩散。 31、扩散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 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 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 (1)CO2的分子键合(2)甲烷CH4的分子键合 (3)乙烯C2H4的分子键合(4)水H2O的分子键合 (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 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 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 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3和0.95g/cm3,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径是多少? 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3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的密度,某颗含有1021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r Au=0.1441nm),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21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少百分比? 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2+离子和4个O2-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则CaO的密度是多少? 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 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 Na+=0.097,r Cl-=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全部作业

(一)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及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画出立方晶系中(011),(312),[211],[211],[101],(101) 7, 画出六方晶系中(1120),(0110),(1012),(110),(1012) 8.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9.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a)立方晶系(421),() 123,(130),[211],[311];

10.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 11.计算面心立方结构(111)、(110)与(100)面的面密度和面间距。 12.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 ()1101,()3212,[2111],1213????。 13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14 画出<110>晶向族所有晶向

15.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0001),()1120,()1100,()1210 16.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一个(110)晶面和一个[112]晶向。 17.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18.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体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八面体间隙的大小。 19.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上的[112]晶向。 20.已知某一面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为a ,请画出其晶胞模型并分别计算该晶体 的致密度、{111}晶面的面密度以及{110}晶面的面间距。 21.表示立方晶体的(123),[211],()012 22. 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1120,()1100,()1210[2111],1213???? 23. 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 ,()0110,()1010,[2110],[1120] 2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的(1 1 1)晶面上画出[110]晶向 25 指出在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八面体间隙的数目,并写出其中一个八 面体间隙的中心位置坐标。假设原子半径为r ,计算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6.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1120,()1100,()1210 27.立方晶系中画出(010),(011),(111),(231),[231],[321] 29.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的大小。(4分) 30.写出立方晶系{}110、{}123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1.立方晶胞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02,(112),(213) ,[110], 32.六方晶系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2110),(1012),1210????,0111???? 33.写出立方晶系{}100、{}234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4.画出立方晶胞内(111),[112], 35.画出六方晶胞内(1011),[1123]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课程讲授要点 3-5 复合材料组成与结构(45分钟,1学时) 3-5-1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组成、结构、制备、性能四方面特征 分类:重点介绍现代复合材料体系 3-5-2 复合材料的组成及特性 组成:基体、增强体(或功能体)、界面相 PMC、MMC、CMC、C/C及无机胶凝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 特性:一般特性和性能特点 3-5-3 复合材料的结构 常见结构、典型结构、“连通性”概念 3-5-4 复合材料的界面 界面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界面的相互置换 界面结构及性能特点:相当体积分数的界面相、“梯度”性能、界面缺陷、残余应力界面相的功用:力的传递、力的分配、破坏过程中应力的再分配组合力学性能和复合 效应产生的根源所在。 界面破坏机制:5种基本破坏形式、组合破坏机制 界面理论:5种基本界面理论、界面设计与控制的概念 界面处理:玻纤、碳纤、有机纤维的一般表面处理方法、偶联剂处理的作用机理 4-1 复合材料的性能(90分钟、2学时) 4-7-1 复合材料性质的复合效应 1. 复合材料各组元(相)不同功用:基体、增强体、功能体、界面相 2. 复合效应 混合效应(组分效应):适合于材料固有性质,对材料界面、缺陷、结构局部挠动 等不敏感,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 混合律公式:材料性能取决于材料组成(体积分数或重量 分数) 协同效应:包括界面效应、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乘积效应、系统效应、混杂效应、诱导效应等。适合于材料的传递性质(力、声、光、电、磁)不 仅取决于材料的组成,更取决于材料的结构、界面性质、缺陷局部挠动、 工艺因素等,复合材料的本质特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答案题目整合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章习题 1. 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0.287nm ,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数。 ρ铁=7.8g/cm31mol 铁=6.022×1023个=55.85g 所以,7.8g/1(cm)3=(55.85/6.022×1023)X/(0.287×10-7)3cm3 X =1.99≈2(个) 2.在立方晶系单胞中,请画出: (a )[100]方向和[211]方向,并求出他们的交角; (b )(011)晶面和(111)晶面,并求出他们得夹角。 (c )一平面与晶体两轴的截距a=0.5,b=0.75,并且与z 轴平行,求此晶面的密勒指数。 (a )[211]和[100]之夹角θ=arctg 2=35.26。 或 cos θ==35.26θ=o (b ) cos θ==35.26θ=o (c )a=0.5b=0.75z=∞ 倒数24/30取互质整数(320) 3、请算出能进入fcc 银的填隙位置而不拥挤的最大原子半径。 室温下的原子半径R =1.444A 。(见教材177页) 点阵常数a=4.086A 最大间隙半径R’=(a-2R )/2=0.598A 4、碳在r-Fe (fcc )中的最大固溶度为2.11﹪(重量百分数),已知碳占据r-Fe 中的八面体间隙,试计算出八面体间隙被C 原子占据的百分数。 在fcc 晶格的铁中,铁原子和八面体间隙比为1:1,铁的原子量为55.85,碳的原子量为12.01 所以(2.11×12.01)/(97.89×55.85)=0.1002 即碳占据八面体的10%。

5、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纤维直径的尺寸是相同的。请由计算最密堆棒的堆垛因子来确定能放入复合材料的纤维的最大体积分数。 见下图,纤维的最密堆积的圆棒,取一最小的单元,得,单元内包含一个圆(纤维)的面积。 2 0.9064==。 即纤维的最大体积分数为90.64%。 6、假设你发现一种材料,它们密排面以ABAC 重复堆垛。这种发现有意义吗?你能否计算这种新材料的原子堆垛因子? fcc 和hcp 密排面的堆积顺序分别是ABCABC……和ABAB…,如果发现存在ABACABAC……堆积的晶体,那应该是一种新的结构,而堆积因子和fcc 和hcp 一样,为0.74。 7.在FCC 、HCP 和BCC 中最高密度面是哪些面?在这些面上哪些方向是最高密度方向? 密排面密排方向 FCC{111)}<110> HCP(0001)(1120) BCC{110)}<111> 8.在铁中加入碳形成钢。BCC 结构的铁称铁素体,在912℃以下是稳定的,在这温度以上变成FCC 结构,称之为奥氏体。你预期哪一种结构能溶解更多碳?对你的答案作出解释。 奥氏体比铁素体的溶碳量更大,原因是1、奥氏体为FCC 结构,碳处于八面体间隙中,间隙尺寸大(0.414R )。而铁素体为BCC 结构,间隙尺寸小,四面体间隙0.291R ,八面体间隙0.225R ;2、FCC 的间隙是对称的,BCC 的间隙是非对称的,非对称的2

2019年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2)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 为共晶转变。 (3)包晶转变:成分为H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B点的液相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L液相相互作用转变成成分是J 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HJB---包晶转变线,LB+δH→rJ (4)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晶界偏析:晶粒内杂质原子周围形成一个很强的弹性应变场,相应的化学势较高,而晶界处结构疏松,应变场弱,化学势低,所以晶粒内杂质会在晶界聚集,这种使得溶质在表面或界面上聚集的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6)亚共晶合金:溶质含量低于共晶成分,凝固时初生相为基体相的共晶系合金。 (7)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时,共晶合金可能获得亚(或过)共晶组织,非共晶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合金所获得的全部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8)离异共晶:在共晶转变时,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个相即附着在初晶相之上,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初晶晶粒的晶界处,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这种被分离开来的共晶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9)纤维组织: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得模糊不清,晶粒已难以分辨而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这称为纤维组织。 (10)胞状亚结构:经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晶体中的位错线 通过运动与交互作用,开始呈现纷乱的不均匀分布,并形成位错缠结,进一步增加变形度时,大量位错发生聚集,并由缠结的位错组成胞状亚结构。 (11)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 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12)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最重要特征是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3)能量起伏:能量起伏是指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 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现象。 (14)垂直长大:对于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约有一半的原子 位置空着,故液相的原子可以进入这些位置与晶体结合起来,晶体便连续地向液相中生长,故这种长大方式为垂直生长。 (15)滑移临界分切应力: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总结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答:1)、使用性能是材料在使用状态下表现出的行为, 是材料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等性质;2)、材料的 性质是材料对热、光、机械载荷等的反应,主要决定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3)、化学成分和4)组织结构是影响其性质的直接因素;通过合成制备过程,可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而影响其性质; 2、材料科学与工程定义:答:关于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 关系的知识开发及应用的科学。3、按材料特性?材料分为哪几类?答: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 体材料。4、金属通常分哪两大类?答: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5、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答:简单金属完 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合,但以金属键为主;陶瓷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同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化合物,其主要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高分子材料,大分子内的原子之间结合为共价键,而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结合为物理键。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物质,因而其结合链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 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性质如何递变?答: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电荷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增加,失电子能力降低,得电 子能力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从上向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降低,失电子能力增加,得电子能力降低,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降低。 7、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决定?答:主量子数n、轨道角 动量量子数li、磁量子数mi和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i。 8、影响配位数的因素。答:共价键数,与结合键类型有关,影响材料的密度。原子的有效 堆积(离子和金属键合)异种离子接近放出能量,不引起离子间的强相互推斥力下,近邻异号离子尽可能多,离子晶体结构更稳定。离子化合物配位数较高,常为6。正、负离子的配位数主要取决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只有当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时,离子晶体的结构才稳定。配位数一定时,正、负离子的半径比有个下限值。 9、比较键能大小和各种结合键的主要特点。答:化学键能>物理键能,共价键能≥离子 键能>金属键能>氢键能>范氏键能;共价键中:叁键键能>双键键能>单键键能。特点: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电子的共有化,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英文版试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试题–英文原版教材班 (注:第1、2、3题为必做题;第4、5、6、7题为选择题,必须二选一。共100分) 1. Glossary (2 points for each) 1) crystal structur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atoms in a material into a repeatable lattice. 2) basis (or motif): A group of atoms associated with a lattice. 3) packing fractor: The fraction of space in a unit cell occupied by atoms. 4) slip syste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lip plane and the slip direction. 5) critical size: The minimum size that must be formed by atoms clustering together in the liquid before the solid particle is stable and begins to grow. 6) homogeneous nucleation: Formation of a critically sized solid from the liquid by the clustering together of a large number of atoms at a high undercooling (without an external interface). 7) coherent precipitate:A precipitate whose crystal structure and atomic arrangement have a continuous relationship with matrix from which precipitate is formed. 8)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A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that relies on a sequence of solid 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a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precipitates of a 2nd phase. This is same as age hardening. It is a form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9) diffusion coefficient: A temperature-dependent coefficient related to the rate at which atom, ion, or other species diffusion. The DC depends on temperature,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host material and also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fusion species. 10) uphill diffusion: A diffusion process in which species move from regions of lower concentration to that of higher concentration. 2. Determine the indices for the planes in the cubic unit cell shown in Figure 1. (5 points)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答案 (1)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110], (111), ABCABC…, 0.74 , 12 , 4 , a r 42= ; [111], (110) , 0.68 , 8 , 2 , a r 43= ; ]0211[, (0001) , ABAB , 0.74 , 12 , 6 , 2a r = 。 2. 0.01659nm 3 , 4 , 8 。 3. FCC , BCC ,减少 ,降低 ,膨胀 ,收缩 。 4. 解答:见图1-1 5. 解答:设所决定的晶面为(hkl ),晶面指数与面上的直线[uvw]之间有hu+kv+lw=0,故有: h+k-l=0,2h-l=0。可以求得(hkl )=(112)。 6 解答:Pb 为fcc 结构,原子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为a r 42 = ,故可求得a =0.4949×10-6 mm 。则(100)平面的面积S =a 2 = 0.244926011×0-12mm 2,每个(100)面上的原子个数为2。 所以1 mm 2上的原子个数 s n 1 = =4.08×10 12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提高,降低,变差,变大。 2) (1)晶体结构;(2)元素之间电负性差;(3)电子浓度 ;(4)元素之间尺寸差别 3) 存在溶质原子偏聚 和短程有序 。 4) 置换固溶体 和间隙固溶体 。 5) 提高 ,降低 ,降低 。 6) 溶质原子溶入点阵原子溶入溶剂点阵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大于0.59时形成的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二、 问答 1、 解答: α-Fe 为bcc 结构,致密度虽然较小,但是它的间隙数目多且分散,间隙半径很小,四面体间隙半径为0.291Ra ,即R =0.0361nm ,八面体间隙半径为0.154Ra ,即R =0.0191nm 。氢,氮,碳,硼由于与α-Fe 的尺寸差别较大,在α-Fe 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固溶度很小。α-Fe 的八面体间隙的[110]方向R=0.633 Ra ,间隙元素溶入时只引起一个方向上的点阵畸变,故多数处于α-Fe 的八面体间隙中心。B 原子较大,有时以置换方式溶入α-Fe 。 由于γ-Fe 为fcc 结构,间隙数目少,间隙半径大,四面体间隙半径为0.225 Ra ,即R =0.028nm ,八面体间隙半径为0.414 Ra ,即R =0.0522nm 。氢,氮,碳,硼在γ-Fe 中也是形成间隙固溶体,其固溶度大于在α-Fe 中的固溶度,氢,氮,碳,硼处于γ-Fe 的八面体间隙中心。 2、简答:异类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之间结合力;合金成分符合一定化学式;低于临界温度(有序化温度)。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结构和能量。 2 表面,体积自由能 , T L T r m m ?-= σ2, ()2 2 3316T L T G m m k ??=?σπ。 3 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的过冷度。 4 减少,越大,细小。 5. 快速冷却。 二、 问答 1 解答: 凝固的基本过程为形核和长大,形核需要能量和结构条件,形核和长大需要过冷度。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可以通过加大过冷度,加入形核剂,振动或搅拌。 2 解答: 根据金属结晶过程的形核和长大理论以及铸锭的散热过程,可以得出通常铸锭组织的特点为最外层为细小等轴晶,靠内为柱状晶,最内层为粗大等轴晶。 3 解答: 液态金属结晶时,均匀形核时临界晶核半径r K 与过冷度?T 关系为 T L T r m m ?-= σ2,临界形核功?G K 等于 ()22 3316T L T G m m k ?? =?σπ。异质形核时固相质点可作为晶核长大,其临界形核功较小, ()k m m k G T L T G ?+-=??+-=?4cos cos 323164cos cos 3232 2 33* θθσπθθ,θ为液相与非均匀形核核 心的润湿角。 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为: ]exp[)( kT G kT G C N k A ?+?-=,其中N 为形核率,C 为常数,ΔG A 、ΔG k 分别表示形核时原子 扩散激活能和临界形核功。在通常工业凝固条件下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