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实用版

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实用版
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实用版

YF-ED-J267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

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瓦斯、煤尘爆炸

(一)爆炸事故一旦发生,迅速组织灾区

或受威胁区人员撤退,抢救遇难人员。组织矿

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份。

(二)为防止爆炸连续发生,要扑灭一切

火源,根据具体情况切断井下部分或全部电

源。

(三)在无二次爆炸可能时,应迅速恢复

矿井通风,恢复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运

输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恢复正常通

风,排除井下瓦斯和烟雾。

(四)供应部门要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需的设备、材料,运输队要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

(五)假设01010回风巷发生瓦斯爆炸

1、应迅速利用最近的电话汇报调度室,立即戴好自救器。

2、现场人员在队长的组织带领下通过01010回风巷风门进入第九中车场、11采区轨道上山,经东大巷、主石门、副井到地面。

3、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要立即命令现场人员按上述避灾路线撤离:通知全矿各施工地点人员组织撤离,通知变电所切断灾区电源。同时通知灾害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并做好记录。

4、总经理、总工程师接到电话后,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全力以赴抢救灾区人员。

5、救护队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应对灾区全面侦察,查清事故地点、范围、遇难人员、数量和分布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发现遇难者,立即救出。

6、爆炸停止,遇难人员救出后,要进一步对整个采区进行瓦斯检查和巷道状况调查,若有瓦斯超限和冒顶堵塞巷道,要采取措施排放和处理,只有查明整个采区确无隐患,方可全面进行灾区处理。

二、煤与瓦斯突出

(一)发生突出要迅速撤退灾区人员和抢救遇难人员。切断通向灾区的电源。并用最快的速度汇报调度室。

(二)对充满瓦斯煤尘的巷道应加强通风,并迅速将高浓度瓦斯煤尘直接引入采区专用回风上、下山经东风井排至地面。

(三)调度室接到发生突出的电话后,及时通知主扇风机房清除风机房出风口20m内的火源。要按规定排放瓦斯。

(四)恢复通风系统,有计划的按措施清除突出物。

(五)假设21采区21030运输机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1、工作面人员和听到突出的人员,应迅速利用最近的电话通知调度室。

2、现场人员在队长的组织带领导下,迅速撤离到21采区轨道下山,然后进入东大巷,主石门、副井底到地面。

3、调度室接到电话要立即通知全矿各施工地点人员进行撤退,并通知变电所切断电源,同时通知灾害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并做好记录。

切断电源方法:

1)如果煤与瓦斯突出,破坏了通风设施,发生了瓦斯逆流,井下中央变电所切断21采区变电所的所有电源。

2)如果煤与瓦斯突出,没有引起通风设施的破坏,通风系统处于正常状况,21采区变电所切断各施工地点的动力电源。如果21030运输机巷的人员均已安全撤离,该工作面局扇停运。

4、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接到灾害报告后,要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全力以赴抢救灾区人

员。

5、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后应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事故地点、范围、遇难人员、数量和分布地点,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发现幸存者,及时救出。

6、迅速恢复通风系统,排放现场瓦斯、尘雾,严禁人员通行。

7、恢复供电措施:

1)恢复21采区变电所的供电时,必须首先恢复矿井通风系统,使21采区变电所处于正常的通风状态,并经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首先恢复专用风机的电源,经检查各风机在正常通风的环境,且经瓦检员检查风机20m范围内瓦斯浓度在0.5%以下,风机可以启动,按措施规定排放瓦斯。

2)待瓦斯排放完毕后,按规定逐级恢复施工场所的动力供电。

8、恢复通风后,进行现场描述,并组织矿山救护队人员清理突出煤体,清煤之前要制定预防瓦斯和煤尘超限和防止发生二次突出事故的安全措施。

火灾

(一)发生火灾后尽快查明出事地点和受影响区域的人员、人数,积极组织矿山救护队进行抢救遇难人员,同时进一步探明火灾地点,采取措施控制风流及有害气体蔓延。

(二)根据已探明火区地点和范围、确定灾区通风制度,若在井底车场发生火灾,可采用全矿井反风措施,同时切断受影响区域电源。若在其它地点发生火灾,应保持事故前的

通风系统和风流方向,控制火区供风量。当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的通风状态,需进入巷道或直接灭火时,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无论正常通风或增减风量,隔绝风流以及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都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不致瓦斯积聚,煤尘飞扬,造成爆炸事故;

2、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生命安全;

3、不致超限的瓦斯通过火区或不使火焰蔓延到瓦斯积聚的地方。

4、有助于阻止火灾事故扩大,抑制火势。

(三)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瓦斯不超限时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若火势过大,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

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封闭火区时,要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

(四)若洒水灭火管路受阻和损坏时,可考虑压风管改为消防管路。(五)井下油开关、变压器、减速箱,液压连轴节等着火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

(六)假设01010机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如放炮着火或电缆着火)

1、工作区人员发现火灾后,不要惊慌,应首先查明火灾的地点范围、蔓延情况。跟班干部或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边向调度室汇报,边就地利用消防洒水管路、灭火器、沙箱等灭火。灭火时要和火源点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水蒸气灼伤。并派人员看守电话,随时汇报灭火情况和火情。并传达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

2、

工作面(或巷道里)发现火灾时,风机不能停,必须保持原来的通风状态。

3、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根据火情决定是否撤离险区,通知变电所切断灾区电源,同时向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汇报。

4、调度室接到灭火无效汇报后,应立即通知灾区人员安全撤离到新鲜风流中,经-550水平配风巷、东大巷至井底车场;21采区下部施工人员迅速撤到新鲜风流,经21轨道下山、东大巷至井底车场。

5、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工作。

四、水灾

(一)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应迅速撤出灾区人员和受威胁区域人员。

(二)针对水灾情况,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突水。

(三)检查水淹区瓦斯、二氧化碳情况,并制定排水措施。

(四)必须保护排水设备不被淹没,当水威胁到泵房安全时,若下山采区没有淹没,可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将水引入下山采区。

水泵房司机坚守岗位,没有调度命令不得升井。

(六)针对具体情况积极地采取阻水措施。

(七)增加排水设备,加大排水能力。确保排水需要。

(八)副井信号工必须坚守岗位,待人员撤到井底后,应准于立即升井。

(九)假设21采区21030回风巷出水

1、应迅速撤出21030回风巷和21030回风巷以下各工作地点的人员,并向调度室汇报。撤退路线是:

工作面—21采区轨道下山—东大巷—主石门巷—井底车场—地面

2、救护队要对灾区情况、水源情况、事故前人员分布、是否有生存条件、地点及进入该地点的通道进行详细调查。

3、排水后先检查被水淹没巷道的通风、瓦斯、二氧化碳情况,并防止冒顶和二次透水。

4、保护排水设备不被水淹,当21采区中部水泵房受到威胁时,应将水引入21采区中部

水仓以下的巷道中。

五、冒顶

(一)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人数和位置。

(二)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果暂时不能恢复正常通风时,可利用压风管、水管向被压堵截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三)处理冒顶时,必须坚持从外向里进行,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难人员的专用巷道。

(四)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开。但应尽量避免破坏不冒落的岩石堆积状态。

(五)假设21采区21030运输机巷发生冒顶事故

1、应请救护队配合现场干部、队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抢救事故。

2、抢救人员应先探明冒顶长度采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判定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和位置,与其保持联系。如果风筒被压,一时不能向冒顶区人员恢复通风,可利用压风管、水管向冒顶区人员供风。

3、处理冒顶事故时,要有专职瓦斯检查工检查高顶、风流瓦斯,并有人监护顶板情况,发现顶板出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始终坚持由外向里修巷,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伤人。

4、堵截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可充分利用压风自救袋,静坐等待营救。

六、提升事故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X)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程序 1基本原则 坚持救人第一、防止灾害扩大的原则。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抢救受困人员的生命,迅速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防止灾害扩大。 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由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和现场情况变化领导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具体处置,重大决策由总指挥部决定。 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应对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在事故单位开展自救的同时,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要求参与救援。 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在处置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控制事故范围,减少对人员、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 在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考虑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以救援为借口,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2 基本程序 应急响应 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并统一指挥实施。 事故单位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赶赴事故现场(或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总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 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划定本单位警戒隔离区域,抢救、撤离遇险人员,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工艺控制、工程抢险、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及时将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报总指挥部,向总指挥部提出外部救援力量、技术、物资支持、疏散公众等请求和建议。 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情况对应急救援进行指导,划定事故单位周边警戒隔离区域,根据现场指挥部请求调集有关资源、下达应急疏散指令。 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协调安排,与事故单位合力开展救援。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应及时了解事故现场情况,主要了解下列内容: ——遇险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情况。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 ——周边建筑、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材、队伍等应急力量情况。 ——有关装置、设备、设施损毁情况。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情况变化,对救援行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警戒隔离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自身及燃烧产物的毒害性、扩散趋势、火焰辐射热和爆炸、泄漏所涉及到的范围等相关内容对危险区域进行评估,确定警戒隔离区。 在警戒隔离区边界设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负责警戒。 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证道路畅通。 合理设置出入口,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根据事故发展、应急处置和动态监测情况,适当调整警戒隔离区。 人员防护与救护 应急救援人员防护 调集所需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

对事故的处理及落实四不放过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和处理制度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的原则。它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重认真的调查处理,接受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3、没有采取任何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在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特大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预防控制处理时,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4、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在总结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它生产活动中必须贯彻执行和认真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我们在事故应急管理中,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有关责任人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调查处理中发现事故给予严厉处罚,确保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安全事故处理原则

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 前言:“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拟定。安全生产事故都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效益,所有事故的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能总结出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去深刻对待吸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认真学习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待,真正吸取事故教训,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主要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二、具体含义 1、“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2、“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3、“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的同时,还必须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 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发电厂事故处理原则

事故处理原则 3.1.1 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应迅速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险,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消灭事故,同时应注意保持非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必要时设法增加非故障设备的负荷,以保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3.1.2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运行人员应设法保障厂用电的正常供给,为了完成上述任务,运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集中精力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故障的扩大和蔓延,正确迅速地执行上级命令。 3.1.3 事故恶化时,首先避免重大设备的损坏和人身伤害,确保安全停机;使电网不受侵害,尽快恢复电网稳定运行。 3.1.4 机组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一般应当按照下面所述的方法进行工作排除故障。 3.1. 4.1 根据仪表的指示和机组外部的象征,分析判断设备确已发生故障。 3.1. 4.2 迅速消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险,必要时应立即解列(或停用)发生故障的设备。 3.1. 4.3 迅速查清故障的性质,发生地点和设备损坏范围。 3.1. 4.4 采取正确有效措施消除故障,同时应保持非故障设备继续运行。 3.1. 4.5 在发生故障时,各岗位应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在值长和单元长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排除故障,在故障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尽可能迅速地汇报单元长、值长和上一级领导,以利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3.1. 4.6 处理事故时,动作应当迅速正确。但不应急躁,在处理故障时,所接到的命令,均应复诵一遍,如没有听懂应反复问清,否则不可执行,命令执行后的情况,应迅速向发令者汇报。 3.1.5 值班员在处理事故时,受单元长和值长的领导,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与巡检长联系,迅速参加排除故障的工作,同时将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汇报单元长和值长。值长、单元长所有命令,值班员必须听从。 3.1.6 专业人员及其有关技术领导在机组发生故障时,必须到现场指导处理事故,并给予运行人员以必要的指示,但这些指示不应和值长的命令相抵触,否则值班员仍按值长命令执行。 3.1.7 从机组故障起到排除故障,恢复机组正常状态为止,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假如故障发生在交接班时,应延时交班,在未签名之前,交班人员应继续工作,并在接班人员协助下,排除故障,直至机组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或接到值长关于接班命令为止。 3.1.8 与排除故障无关的人员禁止停留在发生故障的地点。 3.1.9 值班人员发现难以分析、判断的现象时,必须迅速汇报上一级领导,共同地观察、研究、查清。当遇到规程所没有规定的故障现象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判断,主动采取对策,并尽可能迅速地把故障情况汇报上一级领导。 3.1.10 故障消除后,值班人员应将机组故障象征、时间、地点及处理经过情况、事实、正确地记录在交接班簿上。有追记打印的故障应追记打印备查。 3.1.11 班后故障分析会由值长或单元长主持,对事故的原因责任及以后采取的措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生事故后,应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4 主设备紧急停用的条件及停用步骤 4.1 汽轮机的事故停机 4.1.1 机组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4.1.1.1 汽轮机转速升高到3330r/min,而电超速保护和危急保安器不动作。 4.1.1.2 汽轮机内部发生明显的金属碰击或摩擦声音。 4.1.1.3 汽轮机发电机组任一道轴的振动到0.254mm(电机厂规定#7瓦轴振到0.3mm)而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本课课题]: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突发事件的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懂得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科学逃生。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的《安全教育》课中,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运动与劳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治安安全等安全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对同学们来说是很必要的,但仅有这些常识还是不够的,因为不是每一件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那么有规律,时间、范围、程度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证明,很多安全事故都不是可以“先知先觉”的,都属于“突发事件”。就今年的“雪灾”而言,就是百年一遇的,无法意料的,“雪灾”期间又是春运时间,春运压力本来就够大的了,“雪灾”压垮了高压输电线路导致断电,火车跑不了,各个车站旅客人山人海,突发事件随时都会发生,群死群伤的大事故也有可能发生。春节前后突发事件发生得太多了。 同学们,当突发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时,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原则? (二)讲述新课:

1,[板书课题]: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2,[设问]:(1)什么是突发事件?(板书)举例说明。 3,[提问,由学生举手回答] 4,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略) 5,[案例分析] [例]《南方都市报》2008年2月26日新闻:湛江雷州二中,一掇学学生25日晚闯入该校高二级教室行凶,至两名学生死亡、一名老师重伤后,肇事者跳楼受重伤、抢救无效身亡。 6,[教师点评]: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典型的恶性校园突发伤害事件,这一事件的特点是: [板书]:(1)没有任何先兆,突然发生的;(事发时正在上晚修) (2)毫无思想准备,没等大家完全反应过来,严重的后果已经产生。 7,[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事发时你在教室里晚修。 (1)你会有什么想法? (2)如果你当时身处杀人现场,你打算如何逃生? (3)如果你是学校的值班领导,你会怎样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8,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讨论后每组派一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的观点。 9,各组代表陈述观点,教师注意归纳、肯定正确、纠正错误。 ……..(略) 10,教师概述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3179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General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security incident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意外事故,以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以学校大局为重,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尽可能避免负面的影响。对出现的事故采取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公正合法地进行处理。 三、处理程序

(一)逐级上报原则 在校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堂任课教师(或当日行政人员及训练队教练)为第一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告知该班班主任教师,或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行政。再由学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逐级处理原则 1、事故发生不论第一责任人(当堂任课教师、当日行政值周人员)有无责任。都应做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处置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损失。 2、班主任教师做为班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事故第一责任人做好家长的安抚及事故的处理工作。若能够妥善处理的,且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学校将不予追究责任。若不宜处理的事件,请求行政人员协助处理。 3、包级领导得知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方法。及时了解事态的发展,并协助事故第一责任人解决相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4、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针对所发生事件及时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对所发生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并

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加强第一出动〕处理管道事故时,除了加强第一出动 以外,对于埋地管线还需调集大型挖掘设备。 2. 〔现场侦察与问询〕至沟后迅速进行侦察和询问知情 人,了解掌握管道的基本情况(输送介质、材质、管径、压力、 走向管线周边的沟井涵渠分布);介质情况:理化特性,燃烧爆 炸特性、有毒危害;事故的大概状况(泄漏量、有无次生着火、 爆炸及人员伤亡等);事故产生的大概原因。管道经过区域、周 边人口密度与数量、周边主要建筑物性质(学 校、村庄、居民区、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 重要基础设施等),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等情况。 3. 〔警戒与监测〕设置警戒范围。尤其是输气管道事故, 严格控制进入现场车辆、人员。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 点,全程监测;设立现场安全员,全员掌握警报信号、撤离路线 和联络方式。警戒区内严禁烟火;警戒区内禁止使用手机等通信 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

变电站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终审稿)

变电站事故处理的一般 原则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变电站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汇报程序及注意事项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汇报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1. 正确判断事故的性质和范围,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威协; 2. 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以保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3. 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并优先恢复站用电和重要用户的供电; 4. 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5. 将损坏设备隔离,为检修工作做好安全措施,以便缩短抢修时间。二、值班人员在事故情况下可进行紧急处理的项目: 为防止事故扩大、损坏设备,值班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处理,然后报告值班调度员的操作项目: 1. 将危及人身安全和可能扩大事故的设备立即停止运行; 2. 将已损坏的设备以及运行中有受损坏可能的设备进行隔离;

3. 母线电压消失后,将连接在该所有母线上的断路器拉开; 4. 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或二次开关跳闸时,将可能引起误动的保护退出运行; 5. 站用电和直流系统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恢复其电源。 三、事故情况下的记录、汇报程序及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值班长立即复归音响,指派合格的值班员对以下内容进行准确记录: 1) 事故发生的时间; 2) 断路器位置变化情况指示; 3) 主设备运行参数指示(电压、电流); 4) 操作员站全部光字牌;主要事故报文; 记录人将记录情况核对无误后,复归所有报文、光字,向值班长汇报。 2、值班长根据以上事故象征对事故性质进行综合判断,将事故简要情况汇报调度,汇报内容如下: 1)

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 则(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新版) 特别警示 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709kPa 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70.91,熔点-101℃,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144℃,饱和蒸气压673kPa(20℃),log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5。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烃基膦、铝、锑、胂、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639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正式样本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3)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重认真的调查处理,接受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

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在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特大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预防控制处理时,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基本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车间实际,及时、稳妥地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做到事故事实清楚,责任认定准确,善后处理得当。 二、组织分工 为健全车辆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指挥机构,成立“车辆交通事故处置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车辆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由工队长任组长,副工队长任副组长,各班组长任成员。 三、处置预案 1、预案的启动 车间所属车辆一经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本预案即正式启动。 2、事故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当地110报警,并向车间主任和段主管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车辆、乘客及驾驶人员的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受伤情况; (4)有关部门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的有关情况; (5)事故性质的初步判断。 3、事故现场应急救援 接到道路交通事故的报告后,车间负责人应立即向段领导报告,并立即赶往事故现场,会同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协助公安交警等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设备、物资和人员,对有关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并做好善后接待安排、联络沟通等后勤保障和协调工作。 4、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 车间主任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事故调查期间,有关人员必须随时接受询问、调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不得擅离职守。

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 (3)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建议。 四、有关要求 1、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组织严密,指挥有序,稳妥得当。 2、要及时准确报告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为应急救援工作赢得时间,并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事态。 3、要加强与公安交巡警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配合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4、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及时抢救伤员,注意保护现场。不得隐瞒不报、缓报、谎报事故情况。 5、有关人员在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中要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积极配合。

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案例

电力系统事故处理的原则 一、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1、尽快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 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设备继续运行; 3、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对重要线路应优先恢复供电; 4、按照调度指令调整系统的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二、当值调度员是事故处理的上级指挥人,当值值班负责人是事故处理的现场领导人,指挥全体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并对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迅速性负责。(1)在下列情况下,当值运行人员可不经调度许可自行操作,但事后必须汇报调度: a、对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的设备停电; b、在确知无来电可能的情况下将已损坏设备隔离; c、恢复所有电; d、确认母线电压消失,拉开连接在该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e、现场规程中规定可以不经调度指令而自行处理者。 (2)、优先考虑运行中主变的冷却电源及厂内通讯电源的恢复; (3)、发生事故后,当值值班负责人立即将事故简况(事故的时间及现象、跳闸开关、停电设备等)向调度汇报,然后对故障设备及保护动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再作补充汇报。在不影响事故处理的前提下,尽快汇报有关部门,汇报前须双方通报姓名包括电厂名称。 (4)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迅速、正确、果断、不应慌乱,必须严格执行指令、复诵、汇报、录音和记录制度,使用统一的调度术语和操作术语,并使用普通话,命令内容应正确无误,汇报内容应简明扼要。 (5)如发现调度的命令有错误时,应立即指出,并要求作出解释;若调度坚持自己的命令正确,值班员仍应执行,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如调度所发的命令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时,则可拒绝执行,并汇报上级领导; (6)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在当值值班负责人指挥下进行事故处理,无关人员必须撤离控制室及事故现场。 (7)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上级调度越级发布操作命令,值班员应接受,并立即操作,事后及时向设备管辖的调度汇报操作情况。 (8)事故处理过程中,如遇多级调度同时发令操作,值班员应根据操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有关调度说明,由调度协商后再决定优先执行哪一级调度的操作命令。 (9)如遇紧急情况或通讯失灵时,值班员可按调度规程及本规程有关事故处理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编号:SM-ZD-26310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和任务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到预有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用。 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救护、公安、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

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

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主要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二、具体含义? 1、“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2、“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 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3、“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的同时,还必须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 理的最终目的。? 4、“四不放过”原则的第四层含义也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2、“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4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标准版本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意外事故,以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以学校大局为重,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

尽可能避免负面的影响。对出现的事故采取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公正合法地进行处理。 三、处理程序 (一)逐级上报原则 在校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堂任课教师(或当日行政人员及训练队教练)为第一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告知该班班主任教师,或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行政。再由学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逐级处理原则 1、事故发生不论第一责任人(当堂任课教师、当日行政值周人员)有无责任。都应做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处置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损失。 2、班主任教师做为班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事故第一责任人做好家长的安抚及事故的

处理工作。若能够妥善处理的,且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学校将不予追究责任。若不宜处理的事件,请求行政人员协助处理。 3、包级领导得知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方法。及时了解事态的发展,并协助事故第一责任人解决相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4、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针对所发生事件及时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对所发生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并将实施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工作要求 1、哪个部门、哪个年级、哪个班级发生事件,就由相应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具体负责处理,其他部门相互支持,在校安全领导小组指挥下,共同配合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X)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 (X)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188130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程序1基本原则 1.1 坚持救人第一、防止灾害扩大的原则。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抢救受困人员的生命,迅速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防止灾害扩大。 1.2 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由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和现场情况变化领导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具体处置,重大决策由总指挥部决定。 1.3 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应对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在事故单位开展自救的同时,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要求参与救援。 1.4 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在处置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控制事故范围,减少对人员、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 1.5 在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考虑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以救援为借口,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2 基本程序 2.1 应急响应 2.1.1 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并统一指挥实施。 2.1.2 事故单位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2.1.3 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赶赴事故现场(或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总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 2.1.4 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划定本单位警戒隔离区域,抢救、撤离遇险人员,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工艺控制、工程抢险、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及时将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报总指挥部,向总指挥部提出外部救援力量、技术、物资支持、疏散公众等请求和建议。 2.1.5 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情况对应急救援进行指导,划定事故单位周边警戒隔离区域,根据现场指挥部请求调集有关资源、下达应急疏散指令。 2.1.6 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协调安排,与事故单位合力开展救援。 2.1.7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应及时了解事故现场情况,主要了解下列内容: ——遇险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情况。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主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领导承诺,风险化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风险管理组,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 制订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管理计划,经监理审核,报业主批准后实施管理。 ★风险管理策划 项目经理部的风险管理组负责对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特殊活动进行策划、识别、评价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针对不可接受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和削减措施,并在施工技术方案中予以体现。 班组长组织通过班前活动,对每天的施工活动进行工作危险分析,向班组成员交代将进行的工作中可能的危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体现在班组活动记录上。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书编制的主要内容 管理目标与主要指标;组织机构和职责;管理措施,实施方案及主要要求,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 ★应急预案的实施要点 1、应急预案经项目经理审核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备案; 2、张贴应急反应的紧急事件通告,包括紧急电话号码、撤离路线,集中地点等。 3、对应急预案实施定期演练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是否正常有效运行,各种救护设施(用品)是否齐全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及时有效到位 ★应急反应的实施原则 避免死亡;保护人员不受伤害;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装置、设备及其他财产避免损失。

★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职责 1、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与项目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3、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4、组织制订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和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并贯彻落实; 5、组织并参与项目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 ★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2、确定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作业、特殊工种作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安全作业资格并进行合格审查。 3、确定机电工程项目重大风险因素的部位和过程制定相应措施。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起重吊装、动用明火、密闭容器、带电调试、管道和容器的探伤、冲洗及压力试验、临时用电、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等。 4、针对工程项目的特殊需求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冬期、雨期、夏季高温期、夜间等施工时安全技术措施;补充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施工的特殊性制定的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各专业、工种、施工各阶段、交叉作业等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安全事故处理原则: 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责任都没有处理不放过; 没有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

应急处置原则及内容

应急处置原则及内容 ◆应急处置的原则 (1)及时的原则: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和及时进行排除救助工作。 (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先救出伤员和撤出亡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员的及时抢救和对伤员、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员受到新的伤害。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 (5)“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支护等合适的保护措施,以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只有在控制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7)保护现场的原则: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保护事故现场是所有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但为了进行救人和排险工作时,可采取如下做法:在不破坏现状的要求下,为了确保救人和排险工作的安全,设置临时支护以阻止破坏的继续发展和稳定破坏的状态。在设置临时支护前,应先拍下现场全部和局部情况照片。 ◆应急处置的内容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规定,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3)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