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上复习大纲要点

精密机械设计上复习大纲要点
精密机械设计上复习大纲要点

精密机械设计(上)复习提纲

第三章零件的几何精度

要点:

1、零件的尺寸精度由其公差决定,IT(公差值)越小精度越高,IT值由基本尺寸与精度等级决定必须符合标准(NO3-1);

2、零件的配合性质由偏差(基本偏差)决定,基本偏差可能是下偏差,也可能是上偏差,基本偏差由基本尺寸与配合符号决定,与精度等级无关,应符合标准(NO3-2,NO3-3);

3、无论是孔(包容面)还是轴(被包容面),公差与偏差均有如下关系:

Th=ES?EI

Ts=es?ei

Tf=Th+Ts

备注:公差永远是算术值,即T>0,偏差是代数值,可能<0 或≥0

4、公差带图是表示零件尺寸精度与配合性质的图示方式,基本偏差决定了公差带的位置,公差值决定了公差带的大小;任何一个公差带图包括0线、方向、公称尺寸、上下偏差值与配合符合等要素,上偏差(ES,es)是位于下偏差(EI,ei)的上方;

5、配合零件的配合性质与零件偏差有如下的关系

Xmax=ES?ei>0,

Xmin=EI?es≥0,

Ymax=EI?es<0,

Ymin=ES?ei≤0,

间隙配合(Xmin≥0):Tf=Th+Ts=Xmax?Xmin

过盈配合(Ymin≤0):Tf=Th+Ts=Ymin?Ymax

过渡配合(Xmax>0,Ymin<0):Tf=Th+Ts=Xmax?Ymax

in

i

6、拟定零件配合时优先选用基孔制,当按配合要求(X,Y)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标准配合时,可采用最接近的标准配合;

7、零件的形状位置公差规定了零件要素的变动范围,用形位公差框表示,均应指向被测要素,若为中心要素,应与尺寸线对齐;

8、形状公差包括公差符号、公差带形状符号与公差值,对公差带形状为圆和圆柱加注φ公差符号,除此以外公差带符号见(NO3-12),形状公差均不涉及基准;

9、位置公差包括公差符号、公差带形状符号、公差值与基准符号,公差带形状符号

φ的标注规定与形状公差标注相同,基准符号可能是单一基准,多基准或复合基准;

10、基准符号标注应指向基准要素,若以中心要素为基准要素则基准符号应与尺寸线对齐,不同基准的符号不应用相同字母标注;

11处理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方法即为公差原则,常用公差原则有:独立原则:标注特点为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不加注任何其他的符号;

E;包容:在尺寸公差之后加注○

M,可能在公差数值之后,也可能在基准符号之最大实体:在形位公差框中加注○

后,或二者均有。最大实体原则仅用于中心要素。

要求:

1、能根据配合符号确定应标注尺寸的偏差;

2、能根据配合要求(Xmax,Xmin,Ymax,Ymin)拟定配合制与配合符号;

3、正确绘制公差带图

4、能按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形位公差或对所标注的形位公差做出正确的解释;

5、会用简单标注法标注表面粗糙度。典型例题:3-4,3-5,3-7,3-8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要求:1、任何机构均可用符号表示为机构简图,绘制机构简图的要领是:

a、搞清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b、分清机架与活动件;

c、研究活动件的运动性质,已确定运动副的性质(回转或移动,高副或低副)与数量;

d、从原动件开始向输出件逐步分析;

e、机构简图件号及运动副编号与原图一致,以便核查;

2、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 1,原动件数=F,运动确定 = 1,运动确定

F=3n?2PL?PH = 0,静定机构

< 0,超静定机构

计算要点:a、局部自由度应去除;

b、作用相同(约束同一活动件,运动形式相同,运动轨迹相同)的虚

约束应去除;

c、复合铰链应重复计算运动副数PL=m?1,特点是回转轴线重合;

3、机构组成 2 3 Ⅱ级杆组:F=3n?2PL=0 机构=机架+原动件+基本杆组 4 6 Ⅲ级杆组:F=3n?2PL=0 机构分解要点:

a、先做高副低代,去除局部自由度与虚约束等;

b、从远离原动件开始试分解,以Ⅱ级基本杆组试分解;

c、每个基本杆组必有F=0,每个运动副只能属于一个基本杆组;

d、每拆解一个基本杆组,剩余部分的自由度=原机构自由度;

e、机构的级别决定于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

要求:

1、会绘制简单机构的机构原理图;

2、会计算机构自由度(包括高副低代,局部自由度与虚约束去除);

3、正确分解机构。

典型练习 4-6 ,4-8, 4-9

第五章平面连杆机构

要点:

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机架(不动)+连杆(平动)

+连架杆(转动或摆动),各杆之间用回转副连接;

2、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必须满足:

Lmin+Lmax≤ 其余两杆之和,以不同杆为机架,可组成不同的机构:①以Lmin 为机架,为双曲柄机构;

②以Lmin的相对杆为机架,为双摇杆机构;

③以Lmin的相邻杆为机架,为曲柄摇杆机构;

当Lmin+Lmax>其余两杆之和时,四杆机构只可能为双摇杆机构。

3、曲柄摇杆机构通过改变运动副可以演化为:

(1)曲柄滑块机构;

(2)导杆机构;

(3)曲柄滑块机构又可演化为正弦机构与正切机构。

4、多平面连杆机构均存在行程速度不等与死点

(1)行程速度不等,用行程速比变化系数K表示(K≥1),K↑?速度变化↑,K 的大小取决于机构的极位角θ,

180 θK= 180 θ

故θ↑? K↑,当θ=0,K=1。θ为主动件在从动件位于两极限位置时所夹锐角。(2)死点:

机构传动效率可用压力角α表示,α↓?驱动力Ft = Fcosα↑?机构效率↑;α为从动件上的作用力F与作用点处线速度之间所夹锐角,与传动角γ(连杆与从动件轴线夹角)互余。

死点出现在α=90处,即γ=0处,此时从动件与连杆共线。

同一机构,结构参数不同,原动件不同时,其急回特性与死点状态不同。 4 θ=0以曲柄为主动件时无死点,以滑块为主动件时 B',B'' 处为死点;

θ≠0,曲柄驱动无死点,滑块驱动有死点。

5、求解机构尺寸的基本依据是杆长关系,多利用主动件与连杆共线或从动件与连杆共线时所形成的三角形求解。

典型练习: 5-9

第六章凸轮机构

要点:

1、凸轮的轮廓与从动件运动规律(位移曲线与位移方程)一一对应,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同,其运动方程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2、决定凸轮机构传动效率的机构参数仍是压力角α,α的定义与平面连杆机构相同,即从动件所受之力F与从动件在该点的线速度间所夹锐角,不同类型的凸轮机构压力角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压力角的因素不同,最大压力角产生的位置不同;

3、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方法为作图法与解析法,解析法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轮廓点坐标。

要求:1、能根据给定的运动规律与基本参数(φ,φs,k,φ,φs)确定从运动件运动曲线;

2、能正确确定αmax发生的条件(位置),减少α的方法;

3、能用作图法确定凸轮轮廓;

4、能计算轮廓点坐标,基圆半径,压力角等。

典型练习:6-8

''6

第七章.摩擦轮传动与带传动

要点:

1、摩擦轮与摩擦带传动的本质都是依赖摩擦力传递运动与动力;传动条件均为Ff≥Ft;

2、弹性滑动与打滑具有本质区别:

(1)、弹性滑动是传动件表面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切向变形引起速度损失,使 v从

在正常传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因此在用传动轮直径确定传动比时,必须考虑ε的影响,影响ε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E,G性能。

(2)、打滑是传动失效的异常现象,发生条件是Ff

(ω=0)与轮的大小无关,带传动打滑发生在小轮上(带与轮产生相对滑动)与主动或从动无关。

3、摩擦带传动的理论基础是欧拉公式:单根带紧边拉力F1与松边拉力F2间的关系: F1=F2e

αf α:带轮包角(rad)

'ff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f=fv=,?sinf:材料组合的摩擦系数;

为使用方便,欧拉公式可有不同形式‘

efvα

F1=Ftfvα e?1

F2=Ft1efvα?1

efvα?1Ft=2F0fvα e+1

Ft'=1000P v

Ft:作用在传动轮上的负载圆周力

F0:传动带的初始拉力(张紧力)

P:传递的功率(kw)

v:带(轮)的线速度(m/s)

4、传动带上的作用应力为

σc:离心拉应力,沿带长均匀分布

σ1:紧边拉应力,沿紧边均匀分布σ1=?σ2为渐变σ2:松边拉应力,沿松边均匀分布(沿弯曲部分渐变)σb1:小带轮弯曲应力,在弯曲(弧线部分)均匀分布σb2:大带轮弯曲应力,在弯曲(弧线部分)均匀分布σmax=σ1+σc+σb1≤[σ] [σ]:带的许用应力

限制σc:限制带速v≤[vmax]

限制σb1:限制带轮直径D1(小带轮)≥ [Dmin]

5、影响带传动的因素与提高传动能力的措施:

1、带必须预紧F0>0,F0↑?Ft↑

2、增大包角α,α↑?Ft↑

3、增大f?槽面摩擦

4、增大D,D↑?P0↑(Ft一定时,D↑?v↑?P0↑)要求:

1、正确选择设计依据;

2、能用欧拉公式分析带传动的能力,计算F1,F2,判断传动可能性;

3、正确判断传动带的紧边和松边;

4、能进行带的设计和验算;

典型练习 7-6,7-7

第九章、螺旋传动

A. 螺旋传动的基本型式

B. 判断差动螺旋输出(合成)位移的要点

a、右旋用右手,左旋用左手;

b、左、右手关系均指转动与移动由一个构件(杆或母)完成时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

c、两构件的位移(运动)为相对运动;

d、组成差动螺旋的两组各自独立分析,然后按相对运动关系进行合成;

e、无论差动螺旋的组成如何(a+b或a+c)其输出位移为两级螺旋的旋向相同:

=p1?p2φ 2π

两级螺旋的旋向相反: p1+p2φ 2π

具体位移方向需要按给定条件判断

C、螺旋转动的主要误差及提高转动精度清除空回的措施:

1、主要传动误差:

a.螺纹本身螺距累积误差Δl1:Δl1=Δp∑?

b.螺纹中径圆柱度误差产生的运动误差Δl2:Δl2=d2tgα 2

c.螺杆轴向窜动Δmax引起的Δl3:Δl3=Δmax=Dtgαmin

d.导轨与螺杆轴线间偏斜误差ψ产生的运动误差Δl4:Δl4=1liψ2 2

e.温度变化Δt引起的温度误差Δl5:Δl5=L??α′?Δt,式中a′为螺杆材料线胀系数

总传动误差Δl∑=

2、螺杆传动的空回误差Δl′,Δl′=p?Δ?′ 2π

由径向间隙Δr和轴向间隙Δα引起,且Δa=Δrtg

3、提高传动精度与消除空回的措施:α2

Δ1、Δ2:合理的制造精度

Δ4:合理的制造安装精度亦可软件修正、补偿,

Δ5:适当的使用环境条件是对系统要进行标定

Δ3,Δ':合理的结构

本章要求:

A、能正确分析螺旋传动机构,特别是差动螺旋机构输出位移的大小与方向:

B、能看懂差动螺旋的结构图,能将结构图抽象为机构原理图,分析机构组成,运动输入与运动输出的零件,判断最终输出零件的运动方向及大小;

C、能分析螺旋传动机构中为提高运动精度或消除空回所采用的结构措施

典型题目:练习9-8、图9-2、9-3,P375图15-2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以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始萌芽于化学、物理、地学、土木建筑、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法学、经济等传统学科之中,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起步阶段,以及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对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下含环境科学与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方向。其中,环境科学专业涉及环境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环境工程专业则涉及环境领域里的工程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复杂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需求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二十一世纪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时期。学科内涵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亦将随之不断深化与扩展。当前,多要素复杂环境问题的作用机理、环境与健康效应、环境保护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发利用、工业污染系统控制、复杂体系解析方法论、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系统集成等前沿领域已纳入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研究范畴之中。 二、学科内涵 1. 研究对象 与传统学科相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型特征,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征而发生变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新的趋势:从重视污染的末端治理技术到建立多污染物的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思路;从单个污染物控制到多污染物多介质复合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控制技术;从强调工业点源治理到重视农村面源控制;从突出城市污染控制到进行流域与区域的整体污染控制;从重视国家层面的污染控制到全球层面的污染机理与控制;从强化污染控制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到建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从在环境领域解决环境问题到构建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等。总体而言,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分式 1 1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 B. 1x ≠ C. 1x < D. 一切实数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x 3?x 2=x 4 B. x (x -2)=-2x +x 2 C. (x +y )(x -y )=x 2+y 2 D. 3x 3y 2÷ xy 2=3x 4 4.在1x ,25 ab ,3 0.7xy y -+,+m n m ,5b c a -+,23x π中,分式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已知△ABC 的周长是24,且AB =AC ,又AD ⊥BC ,D 为垂足,若△ABD 的周长是20,则AD 的长为( ) A 6 B. 8 C. 10 D. 12 6.如图所示,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PA PB = B. PO 平分APB ∠ C. OA OB = D. AB 垂直平分OP 7.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BC =10,BD =6,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A. 4 B. 5 C. 6 D. 7

8.已知x m =6,x n =3,则x 2m ―n 的值为( ) A. 9 B. 34 C. 12 D. 43 9.若(a ﹣3)2+|b ﹣6|=0,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5 C. 12或15 D. 18 10.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二.填空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40?,则其底角是 12.计算:-4(a 2b -1)2÷8ab 2=_____. 13.若分式 2 21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等于_____. 14.已知a +b =3,ab =2,则a 2b +ab 2=_______. 15.已知点 P (1﹣a ,a+2)关于 y 轴 的 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6.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C 于 D 点.若 BD 平分∠ABC, 则∠A =________________ °. 17.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2,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 =3,△ABC 的面积是_____.

(完整word)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

-------------------------------------------------------------------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 初中数学试卷 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数学试题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6页,28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二三四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得 分 一、精心选(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下面,给出了代号为A、B、 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正确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2.从实数6, ,0, 3 1 ,2π - -中,挑选出的两个数都是无理数的为() A. 0, 3 1 - B. π,2 - C. 6,π D.6,2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8 3 6a a a= ? B.()5 2 3a a= C.236 (2)8 x x -=- D.3 2 6a a a= ÷ 416) A.4 B.2 ± C.4 ± D.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 y x =+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 6.若216 x mx ++为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 8 B.-8 C.±8 D.±4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得分评卷人

7.若22 a b >,则一定成立的是( ) A .a b > B . a b >- C . a b -> D .a b > 8.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当0kx b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 B .0x < C .2x > D .2x < A D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上图,在△ABC 与△DEF 中,已知AB=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是( ) A .∠B=∠E, BC=EF B .∠A=∠D ,BC=EF C .∠A=∠ D ,∠B=∠ E D .BC=E F ,AC=DF 10.小亮从家去学校上学行走的路程为900米,某天他从家去上学时以每分30米的速度行走了450米, 为了不迟到他加快了速度,以每分45米的速度行走完剩下的路程,那么小亮离家的距离.....S (米)与他 行走的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二、耐心填(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在每题后的横线上. 11.计算:0 2009=_________. 12.计算:38-=_________. 13.计算:( )xy xy y x 510152 2÷- = . 14.图象经过点(1,-2)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15.一次函数(26)y m x m =-+中,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6.分解因式:223 44xy x y y --= . 17.已知,3,5==+xy y x 则2 2y x += 得分 评卷人 2 y x O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仲裁./记载.书籍./满院狼藉.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B. 交卸./防御.频.道/濒.临绝望惟妙惟肖./春寒料峭. C. 踌.躇/田畴.签.字/油光可鉴.为.富不仁/为.虎作伥 D. 檀.木/擅.长嘹.亮/眼花缭.乱抑扬顿挫./不辍.劳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由衷推崇密匝匝长途跋涉锐不可挡 B. 躁热洗涤懒洋洋正襟危坐不折不挠 C. 蒙昧琐屑黑黝黝因地制宜和颜悦色 D. 斟酌鄙视热乎乎交头结耳屏息敛声 3.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故园难舍。崔颢江河巡逻意难平,那是诗人《黄鹤楼》上“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遥望。(4)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云涛翻滚的壮美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红星照耀中国》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开了认识中国的新窗口。“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哪些地方表现了“卓绝的中国精神”。(写出两处即可) (2)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5.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要点

环境科学原理知识要点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 然要素及其总体。 2.自然环境指的是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长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4.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5.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多样化;脆弱性;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6.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 次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泽化、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 7.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寻求社会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9.1979年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10.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 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1.二十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个为大气污染事故,分别为:马斯 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1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13.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由镉污染物造成的。 14.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主要由甲基汞污染物造成的。 15.过氧乙酰硝酸酯为二次污染物。 16.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 特殊型。 17.降尘一般将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它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 18.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称为飘尘。 19.还原型(煤炭型)大气污染发生时,其天气状况中,逆温类型为辐射型逆温。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书本古诗汇总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节选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二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语文园地三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语文园地四: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 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语文园地五 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语文园地六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语文园地七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语文园地八 胆小如鼠惊弓之鸟狼吞虎咽 龙飞凤舞漏网之鱼如虎添翼

2020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2020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或7 B. 7或9 C. 7 D. 9 2.与3-2 相等的是( ) A.9 1 B.9 1- C.9 D.-9 3.当分式2 1 -x 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2 B.x >2 C.x ≠2 D.x ≥2 4.下列长度的各种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1,5,5 C.3,3,6 D.4,5,6 5.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3232a a a =+ B.632a a a =? C. () 62 3a a = D.326a a a =÷ 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6 B.7 C.8 D.9 7.空气质量检测数据pm2.5是值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已知1微米=0.000001米,2.5微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米。 A.2.5×106 B.2.5×10 5 C.2.5×10-5 D.2.5×10 -6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9.把多项式x x x +-23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2)1(-x x B.2)1(+x x C.)2(2x x x - D.)1)(1(+-x x x 10.多项式x x x +--2)2(2中,一定含下列哪个因式( )。 A.2x+1 B.x (x+1) 2 C.x (x 2 -2x ) D.x (x-1) 11.如图,在△ABC 中,∠BAC=110°,MP 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则∠PAQ 的度数是( ) A.20° B.40° C.50° D.60°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卷和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x 2+kx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 2.点M (-2,k )在直线y =2x +1上,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4.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BC=10cm ,BD=7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5.在△ABC 中,∠B=70°,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BAD:∠BAC=1:3,则∠C=. 6.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一腰的中线分周长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 7.某市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收费办法调整为:若每户/月不超过12吨则每吨收取a 元;若每户/月超过12吨,超出部分按每吨2a 元收取.若小亮家5月份缴纳水费20a 元,则小亮家这个月实际用水 8. 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ABC 和正△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 ① AD =BE ;② PQ ∥AE ;③ AP =BQ ;④ DE =DP ;⑤ ∠AOB =60°. 4题 5题图 B D A B D C A E B D C

一定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9.对于数a ,b ,c ,d ,规定一种运算 a b c d =ad -bc ,如 102 (2) -=1×(-2)-0×2= -2,那么当(1)(2) (3)(1)x x x x ++--=27时,则x= 10、已知,3,5==+xy y x 则22y x += 二、精心选一选(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A 、65°,65° B 、50°,80° C 、65°,65°或50°,80° D 、50°,50 13、下列命题 :(1)绝对值最小的的实数不存在;(2)无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 不存在;(3)与本身的平方根相等的实数存在;(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5)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之间有无数多个点表示无理数,其中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14.对于任意的整数n ,能整除代数式(n+3)(n -3)-(n+2)(n -2)的整数是 ( ) A.4 B.3 C.5 D.2 15.已知点(-4,y 1),(2,y 2)都在直线y=- 1 2 x+2上,则y 1、y 2大小关系是() A . y 1 > y 2 B . y 1 = y 2 C .y 1 < y 2 D .不能比较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基础知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我们周围的环境 (1)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读右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 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表现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④全球环境变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人为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 ③规模的全球性 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①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②内涵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4)3=a7 B.a6÷a3=a2 C.(2ab)3=6a3b3 D.﹣a 5·a 5=-a10 3、已知点A(a-1,5)和B(2,b-2)关于X轴对称,则(a+b)2019的值为() A. 0 B. -1 C. 1 D.(-3) 2019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中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了周长分别是15和12的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长是() A.7 B.4或5 C.11 D.7或11 5、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的是() A.m+1+m2 4 B.-x2+2xy-y2 C. -a2+14ab+49b2 D. n2 9 -2 3 n+1 6、如果把分式4x?3y 3xy 中的x、y都扩大3倍,则分式的值() A.缩小3倍 B.扩大3倍 C.不变 D.扩大6倍 7、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021㎏,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21×10﹣4 ㎏ B.2.1×10 ﹣5 ㎏ C.2.1×10 ﹣6 ㎏ D. 2.1×10 ﹣4 ㎏ 8、已知x- 1 X =3,则X2 X+X+1 的值是() A.9 B.7 C. 1 12 D. 1 7 9、m为任意正整数,代入式子m3-m中计算时,四名同学算出如下四个结果,其中正确的结果可 能是() A.148822 B.148824 C.148825 D.148829 10、A、B两地相距180㎞,新修的高速公路开通后,在A、B两地间行使的长途客车,平均车速提 高了50%,而从A地到B地的时间缩短了1h,若设原来的平均车速为X㎞/h,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180 X -180 (1+50%)X =1 B. 180 (1+50%)X -180 X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生活在古巴的吸蜜蜂鸟,它的质量约为0.056盎司.将0.0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6×10﹣1 B. 5.6×10﹣2 C. 5.6×10﹣3 D. 0.56× 10﹣1 2. 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6x+9y+3=3(2x+3y) B. x 2+2x+1=(x+1)2 C. x 2﹣2xy ﹣y 2=(x ﹣y)2 D. x 2+4=(x+2)2 4. 若分式 23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A. 0 B. 2 C. 3 D. -3 5.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8cm B. 19cm C. 23cm D. 19cm 或23cm 6. 点P(3,4)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4) B. (﹣3,4) C. (﹣4,﹣3) D. (﹣4,3) 7. 如图,小敏用三角尺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画射线OP ,则OP 平分∠AOB ,其作图原理是:△OMP ≌△ONP ,这样就有∠AOP =∠BOP ,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HL 8. 如图,已知在△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E=EC B. AE=BE C. ∠EBC=∠BAC D. ∠EBC=∠ABE 9. 计算(x+2) 2的结果为x2+□x+4,则“□”中的数为 A. -2 B. 2 C. -4 D. 4 10. 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 若BE=1,则AC的长为() A. 2 B. 3 C. 4 D. 23 11. 已知11 x y =3,则代数式 232 x xy y x xy y +- -- 的值是() A. 7 2 - B. 11 2 - C. 9 2 D. 3 4 12. 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且∠AOB=40°,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当△PMN周长取最小值时,则∠MPN的度数为()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 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 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6个小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某种细胞的直径是0.00000095米,将0.0000009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 7 1095.0-? B . 7 105.9-? C . 8 105.9-? D . 5 1095-?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2 a a a += B . 2 2a a a ?= C .632 a a a ÷= D . 32 6 ()a a = 4、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 ) A .CB CD = B .BA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5、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 ( ) A . )4)(4(42 2 y x y x y x +-=- B .)(y x a a ay ax +=++ C . ))(()()(b a y x x y b y x a --=-+- D . 2 2 )32(94+=+x x 6、 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为AD 上一点,且EF ⊥BC 于点F .若∠C =35°,∠DEF =15°,则∠B 的度数为 ( ) A .65° B .70° C .75° D . 85°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 A .65°或80° B .80°或40° C .65°或50° D .50°或80° 8、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AD 是经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且B ,C 在AD 的两侧,BD ⊥AD 于D ,CE ⊥AD 于E ,交AB 于点F ,CE =10,BD =4,则DE 的长为 ( ) A . 7 B .6 C . 5 D .4 9、如果2 (2)9x m x +-+是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 ) D C A B 4题图 6题图 8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2248x y x y x y -=- B. ( )()43 2 2 68234m m m m m -÷-=-- C. () 3 2 3 1 122 1x y x y x y xy ----== D. ()2 221441a a a --=++ 4.若分式 216 4y y 值为0,则y 的值是( ) A. 4 B. 4- C. 4± D. 8± 5.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2 2211x x x ++=- B. ()()2 3253535x x x -=-+

C. ()() 3933 a a a a a -=-+ D. ()()() 22 m n m n m n --=-+- 6.如图,在ABC中,AB=8,BC=6,AB、BC边上的高CE、AD交于点H,则AD与CE的比值是() A. 4 3 B. 3 4 C. 1 2 D. 2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9,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 6或8 B. 8或10 C. 8 D. 10 8.如图,BC=EC,∠BCE=∠DCA,要使△ABC≌△DEC,不能添加下列选项中 的() A. ∠A=∠D B. AC=DC C. AB=DE D. ∠B=∠E 9.计算 22 1 a a b a b - -+ 的结果是() A. 22 b a b - B. 22 b a b - - C. b D. b- 10.若()()2 53 y y y my n -+=++,则m,n的值分别为() A. 2,15 m n == B. 2,15 m n ==- C. 2,15 m n =-=- D. 2,15 m n =-= 1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班级姓名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 来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是现阶段我国 采用的主要方法。 3、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 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 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 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9、 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布类等 生活垃圾有毒垃圾: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 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果皮、剩余饭菜、蔬菜茎叶等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10、(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 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 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 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 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5、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完整版)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①小蝌蚪找妈妈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两人)就(就是成就) 哪(哪里哪儿)宽(宽大宽广) 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 皮(头皮皮球)孩(孩子女孩) 跳(跳远跳高) (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 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②我是什么

(1)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 (2)多音字:没(mò淹没没过)(méi 没有没用)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滋润土壤破坏河堤 (4)我会变成什么: 【水:汽—→云—→雨—→冰雹—→雪】 (5)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变(变成变化)极(太极北极) 片(一片刀片)傍(傍晚傍水) 海(大海海水)洋(海洋洋河) 作(作业工作)给(送给分给) 带(皮带带来) ③植物妈妈有办法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①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②苍耳:靠挂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③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课外拓展:1、靠水来传播: 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2)多音字: 为(wéi 四海为家为人)(wèi 因为为了) 得(dé得到得力)(de 飞得高跑得快)(děi 不得不) (3)反义词:仔细——粗心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法(办法方法)如(如果如意) 脚(小脚脚步)它(它们其它) 娃(娃娃女娃)她(她们她的) 毛(皮毛毛笔)更(更加更多) 知(知道无知)识(知识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