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装之靠

戏曲服装之靠
戏曲服装之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靠:甲衣。

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高级将领所穿。

一,构成:全身共有绣片30余块。

靠领:

靠的两个袖口是收紧的瘦袖。

靠身:分前后两片,上衣(甲衣)下裳相连。

靠肚子:肚子处,是一块比腰围要宽,长方形的,叫靠肚子。靠肚子绣有凸出来的虎头或二龙戏珠等图案,现在有的经过改良也有例外。一般说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武花脸角色,性格粗扩豪放,一般用大虎头。

吊鱼:靠肚下边垂着的一扇,叫作“吊鱼”。

下甲:在大腿的两侧,系有两片长方形绣有鱼鳞图案的甲叶子,名为下甲,或靠腿。演员经常把两片下甲提起来,进行一些舞蹈动作。

另外,靠腿和靠领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

三,源于清代将官之绵甲戎服。此种戎服,以锦料为面,绸料为里,内衬丝棉。它不象古代铠甲那样以甲片为主,仅在前后心及肩部等处缀有金属饰片,从总体看并无实战护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种礼仪用服,比起古代铠甲来具有很大装饰性。“靠”即是在此基础上经过美化后形成的。

四,质料:大缎。

五,纹样:多为鱼鳞形或丁字形,也有龙和江牙等图案。

二,靠一般可分以下几种:

男靠、女靠

硬靠(又称大靠)、软靠和改良靠。

靠的颜色和蟒一样,也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剧团里有这么一句话:“十蟒”、“十靠”,这就是说有10种颜色的蟒,有10种颜色的靠。在一般设备比较完备齐全的剧团里,都备有十蟒、十靠。以近代来说,甚至比十蟒、十靠还多一些,那就更完备了。一般能够备全十蟒、十靠的,就相当不错了。

穿什么颜色的靠,与角色的扮相、脸谱、身分、年龄、性格都有一定的联系。

有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格的,比如扮演年龄较轻,英武俊秀的一些武将,像周瑜、吕布、赵云、马超等这样角色都穿白靠。还有的是一些智勇双全,清秀潇洒的儒将,像岳飞、杨延昭、伍子胥等也都穿白靠。还有一些特别要突出表现角色的年轻,表示他风流倜傥而穿粉红色靠的角色,如《银空山》的高思继。有的戏里周瑜、吕布也穿粉靠。

按照人物的脸色,即脸谱的颜色来穿相同颜色的靠,也有不少。像黑脸的张飞、牛皋、焦赞、项羽等人物都穿黑靠;蓝脸的或主色是蓝色的如夏侯渊,就穿蓝靠;紫脸的魏延,则

穿紫靠。按照演义小说秦琼的脸是发黄的,因此他穿的靠就是杏黄色的。然而,关羽算是典型的红脸了,可他却穿绿靠。这是因为绿色靠象征着威武、刚毅。因为红脸的关羽穿绿靠或绿蟒,所以许多红脸的角色,如《收关胜》里的关胜、《铁笼山》里的姜维、《伐子都》里的颖考叔,都穿绿靠,还有《挑华车》里的高宠,因为他的性格勇猛绝伦,刚毅不屈,最后英勇牺牲,所以也穿绿靠。也有高宠穿蓝靠的,这是一种变格。

穿红靠的,大都是有身分,有威望,或者是忠义正直的一些大将,像《战太平》里的花云,《将相和》里的廉颇等。

还有一种是很特别的情况,人物姓什么,就穿什么颜色的靠,例如黄忠姓黄;还有的是按照国号,例如金朝的兀术,俗称金冗术,因金子是黄色的,所以他们都穿黄靠。当然,这种黄靠是深黄色,杏黄色的。这种把姓氏、国号和靠色或蟒色联系起来的穿法,显然没有什么性格上的意义了。当然,以上这些穿法基本

上是由于习惯或按当时的设计沿袭下来的,并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规定。

硬靠:

硬靠,又叫作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子。这种带靠旗的靠叫作大靠,或叫作硬靠。一般武将都穿大靠,再衬上四面靠旗,看上去特别显得威武、勇猛。如果舞台上站着四名或八名披着大靠的武将,每个人都张着胳膊把下边两片下甲提溜起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有千军万马之势了。这就是京剧服装所起的特殊作用。靠的形状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为的是渲染气氛,便于舞蹈。

靠旗,又叫护背旗,

旗上有各种彩线绣的龙纹。每面旗上附有一条彩色飘带。动作时,旗子连同飘带飞扬招展,潇洒优美。靠旗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的。很难想象穿着铁叶子做的铠甲,背后插着四面靠旗,那样怎么能够进行战斗呢?有人认为靠旗是从古代传令旗变化而来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猜想,没有任何根据。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面旗子与发号施令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么发展也不会发展成四面。再说靠旗是插在背后,不是插在脖子里,也不能随时拔下来。因此,靠旗只是一种装饰性的舞蹈工具,是为了渲染武将的威风,显示表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时的动态美,以此来帮助塑造人物的一种专用舞蹈工具。后来,由于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运用靠旗设计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把靠旗从一般的舞蹈服装装饰又发展了一步,变成了高难度技巧的一种辅助工具。比如,云南的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在打出手的时候,就运用靠旗杆的弹力,把对方的兵器弹回去。我们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脚、

用腿来进行一些动作。可是,关肃霜却利用靠旗杆的弹力来进行表演,这就加强了紧张、惊险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艺术家厉慧良,他在《金沙滩》这出戏中的一次下场以前,就把兵器——鞭,抛在半空中,然后,一转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夹缝里边,同时显示一个很威武的亮相,

构成了一个很优美、又很刚劲的造型。

图为《长坂坡》之赵云

行当:武生之长靠武生

软靠

穿靠而不扎靠旗称“软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图为《佘赛花》之崔子健,头戴侯帽。

霸王靠

西楚霸王项羽专用。黑色平金绣,最显著特点是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子穗”。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

用此制。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

图为《霸王别姬》之项羽

行当:净行之架子花脸

关羽靠

京剧舞台上关羽专用。绿色(《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剧用淡黄色)。平金绣。周身的甲片均缀有黄色“排穗”。过去有些名家的私人行头,对此靠极为美化:鳞甲缘饰为孔雀翎纹样,还有缀真孔雀翎的,极为富丽华贵。

图为《华容道》之关羽

行当:生行之红生

改良靠

“改良靠”为周信芳所创。原是专为演《献地图》之刘备时,为适应“内穿靠外袭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将靠改为上下两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紧身合体。这实际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趋于历史真实。“改良靠”后经不断加工,遂成定式。靠腿分前后左右共四块,软带上及肩部有半立体虎头。甲片缀排穗(不扎靠旗)。这种服装造型具有简洁轻便的特点,当然,不及传统靠的样式威武,所以一般用于普通将官,更多的是用于“番邦”将官(番将用时需加“狐尾”)。

图为《铁弓缘》之武将

女硬靠

女式靠的靠肚较小,绣双凤牡丹。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虎头肩(肩部甲片)下

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用时加用云肩。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

图为《佘赛花》之佘赛花

行当:旦行之刀马旦

女改良靠

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

打、舞蹈动作。

图为《扈家庄》之扈三娘

行当:旦行之刀马旦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 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精选文档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 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是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下面仅举出一些传统戏中的服饰以作参考。 皇帽 ──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 ──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 ──戏曲服装。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 ──戏曲服装。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

谈戏曲服装中的“衣”

谈戏曲服装中的“衣” 摘要:戏曲的服装,通常人们称为“行头”,主要是以明代戏曲的服装为基本样式。但是,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着何沖衣服却都要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服装原则。因为戏曲的服装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为了夸张化和美化舞台效果,所以部分服装还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主要是为配合或强化戏曲舞 蹈动作而来,比如,水袖、靠背旗、雉尾等等,都是为了表现特定角色而设计佩 带的。 关键词:戏曲;服装;衣 戏曲传统服装中,除蟒、帔、靠、褶四大类之外,其余的所有剧装,都统称为“衣”。衣 的品种很多,按照服装本身形制的基本特征可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和“配件”四部分。 (1)长衣 开氅属于便服。开氅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因为这种服饰气派颇大,所以为 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强的大将及俠士等。特点是大襟、大领、氅长及足,主要纹样为狮、虎、豹、象等走兽。开氅分为狮开氅、麒麟 开氅、团花开氅、团獅开氅,如京剧《将相和》之廉颇和蔺相如、《宇宙锋》之赵高、《甘 露寺》之赵云。 宮装也称“宫衣”。宮装属于女用常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后宮场合。宫装虽然极为华丽,但规格低于女蟒,不能用于庄严隆重的环境。 云台衣。梅兰芳早年编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新剧时,参考古代绘画、雕塑 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大胆创制了许多新颖而别致的戏装,当时将它们称为”古装”,以区别于 一般通用的戏装。其造形突出女性的曲线美,通用于传统剧目中的仙女,以及红娘等人物在 新编剧目中,得到广泛使用。 此外,还有诸如官衣、学士衣、蓝衫、箭衣、龙套衣、^衣、大铠、帽钉铠等长衣。 (2)短衣 花抱衣。抱衣的一种。抱衣,又名“打衣”“豹衣”“英雄衣”,用于俠客、义士、绿林英雄等 类人物,分花、素两种。花抱衣的形制是:大襟、大领、紧袖,下摆缀打折的异色绸边两层。抱衣与抱裤的花色完全相同,形成了人物造型的整体美。 素侉衣。侉衣又称“快衣”,用于英雄、义士,亦分花、素两种。素侉衣一般用黑色缎制成。其显著的特征是:前胸及腹下缀有密排的白纽扣(英雄结),比较讲究的纽扣多用象牙或 骨料制成。这三排白纽扣纯属美化服装的装饰。它以三条白色垂直线对大面积黑色进行分割,造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有效地衬托出黑色的俏美潇洒。素侉衣用于短打武生行当的江湖英雄 或反面人物,也用于家丁等群众角色,是一种适应面较广的武服。 祅裙。戏曲中的大家闺秀,凡以“花旦”应工的,规定用“祅裙”;而凡是以“青衣”应工的, 则规定用花帔。袄裙源于清代妇女服饰,特点是轻便大方,上身窄祆,便于天真活波少女的 快节奏表演动作;下身宽裙,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从服装造型整体来看,上窄下苋,呈 正三角形,使人物具有稳定感。 此外,“短衣”还有龙马褂、团花马褂、黄马褂、茶衣、大袖儿、对襟僧衣、男罪衣、女 罪衣、刽子手衣、彩婆袄、上下手衣、兵衣等。 (3)专用衣 八卦衣。八卦衣专用于足智多谋,且有道术的军师一类人物,与开氅相似。样式是斜襟 大领,阔袖带水袖。其独特之处在于身后无摆,腰部略向里收,缀有腰梁,下垂两条飘带。 八褂衣的主要装饰纹样太极与八卦,乃是道教符号,所以具有道教的象征性。其图案布局十 分严谨,构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图”。在服装的中心位置绣有“太极”,以黑为阴,以白为阳, 阴阳旋转于圆形之中。在太极图案的周围,八卦符号排列有序,左肩绣的符号象征天(乾),右肩绣的图案象征地(坤)。前身左下部的图案象征风(巽),前身右下部的图案象征雷(震),后身左下部的图案象征山(艮),后身右下部的图案象征沼泽(兑),左袖外侧图 案象征水(坎),右袖外侧图案象征火(离)。概括起来八卦在服装上的具体含义是“肩担天

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论文

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论文 传统戏曲服装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民族性、传统性以及因继承传统任务而带来的创作上的艰巨性是戏曲服装设计的特征,这要求必须忠实地继承这一传统,以此作为设计基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传统戏曲;服装;艺术 一、传统戏曲服装简述及发展演变 戏曲服装,旧称“行头”,泛指传统戏剧目演出中的服装。包涵三个部分:戏衣、盔头、戏鞋。公元12世纪,戏曲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它经由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致近代的京剧等地方戏,直至今天的现代戏曲,经历了8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 二、传统戏曲服装的构成要素 中国戏曲服装具有五大构成要素,即款式、色彩、纹样、刺绣、面料。 (一)款式。款式也称样式,包括戏衣、盔头和戏鞋三大类。1.戏衣款式。整体具有以下特点:款式多为宽袍阔袖,造型宽大平直,不显腰身,多呈庄重、质朴的H型;款式以历代的生活服饰为来源,以明、清为主,经过艺术加工后,已脱离了生活的自然形态;款式与表演艺术高度协调,既受表演动作制约,又有助于表演动作完美发挥。2.盔头,戏曲服装中的首服,是戏曲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盔头主体与各种大、小附件,分作合用,有多种组装法。3.戏鞋是戏曲人物脚上所穿的各种鞋子的总称。戏鞋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美化而成的,其中厚底靴是艺术创造的典型。 (二)色彩。“上五色”与“下五色”指在传统戏曲服装艺术中,推崇“上五色”与“下五色”两类,“上五色”即红、绿、黄、黑、白;“下五色”即紫、粉、蓝、湖、古铜。红是大红;绿是老绿;黄是明黄;白和黑是中性色;紫是紫红;粉是粉红,属于红、白相加的颜色;蓝是深蓝;湖是湖蓝;古铜类似橄榄绿。 (三)纹样。戏曲服装纹样含括了我国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包括:1.古代美术纹样,如草龙纹——结构简单,风格粗拙,线条劲挺,多作为戏衣的领、袖口及周边的镶缘。2.历史服饰纹样,如麒麟纹——麒麟是古代图腾崇拜中的神兽,祥瑞象征。明代用于公、侯、伯、驸马的朝服,表示等级高。麒麟纹引入戏曲服装,专用于丞相一类人物,是“位高权重”的象征。3.民间吉祥纹样,双龙戏珠纹、龙凤呈祥纹、如意纹、八吉祥纹、竹叶纹、水族纹等都各有寓意。(四)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摘要:与传统的世俗服饰相比,戏曲的服饰有着巨 大的不同,戏曲服饰保存至今,还保持着相对的一致和继承性,但是普通的世俗服饰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变化,而传统戏曲服饰保持的传统特有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在今天看来都 还具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从某种角度来看,戏曲服饰所特有的美学价值也已经超越了它本身,已经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了。本文着眼于戏曲服饰的形式美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梳理,挖掘戏曲服饰内在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戏曲艺术形式美美学意象 引言 戏曲艺术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从中国的民间萌发继而成长壮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戏曲服装则是戏曲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之一,戏曲服装在戏曲人物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服装通过色彩鲜艳,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加深印象。本文通过从戏曲服装的色彩、形式美以及固定服饰形式三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形式美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为传统戏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戏曲服装的色彩特点

戏曲服装在色彩和形式上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这也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戏曲服装有着色彩艳丽,颜色突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戏曲服装的色彩可以划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大类。上五色具体为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和黑色。下五色主要有粉红色、蓝色、深蓝色、紫色和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每种服装的色彩都会对应着较为固定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身份。从这里可以看出,戏曲服装的色彩搭配和设计是为人物量身定做的,这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决定了戏曲服装色彩的独特性。具体举例来说,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对应不同的服装色彩,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铡美案》中,包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包公的?F面无私,为民除害的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公的服装颜色为黑色,是上五色,黑色表现了人物刚正和威严的特点。在另一部经典的戏曲《单刀会》中,关羽的忠贞正直的性格受人尊敬,戏曲中,关羽身穿绿色蟒袍,表现了关羽智勇双全的人物性格。 二、戏曲服装的形式美特点 具体举例来说,经典京剧曲目《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形象,是在梅兰芳先生的精心设计下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梅派特点,特别是其中的镶边花衫,和其他戏曲品种中的蟒衣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蟒衣是模仿明朝的蟒衣制成的,传统的蟒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旦蟒和老旦蟒,年

【幼教】大班其他教案:戏曲服饰(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大班其他教案:戏曲服饰(四篇)目录: 大班其他教案:戏曲服饰一 大班其他教案:我与水二 大班其他教案:我们不怕冷三 大班其他教案:我们守规则四 - 1 -

大班其他教案:戏曲服饰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服饰代表不同的角色,感受服饰种不同色彩和纹样的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引导幼儿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戏曲服饰。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的戏曲服饰、彩笔、卡纸、绘画纸、废旧挂历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 师:“京剧里边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四个行当,分别是生、净、旦、丑,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几段京剧。请小朋友先来看一看,等回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学一下么?你看到他们扮演的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欣赏课件 师:“戏剧里的服装和我们平时的服装一样么?那么在演出时是不是可以随便穿呢?让我们跟随画面一起去看一看。”。 为此传统京剧服装在色彩处理上局限于十蟒十靠的制度。这十蟒、十靠本身就体现了传统京剧服装上的色彩体系,它们分上五色(红、绿、黑、白、黄),和下五色(蓝、紫、香色、淡青、粉),色彩虽很单调,但它可以塑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庞大宏伟的场面,同时又可以塑造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1、真龙天子所穿着的蟒,则是运用龙来象征其身份的,皇帝与皇后同时的场面则穿龙与凤的纹样,象征着龙凤呈祥。 2、绿林英雄及花脸行当在处理服装纹样时常用狮虎,显示他们武艺高强,性格勇猛、粗犷。如廉颇、高俅、李元霸穿着的开氅。 3、利用阴阳八卦图来象征着某些人物具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知天文晓地理的超凡人一等的身价主要服饰纹样,如:诸葛亮、张天师等。 2

戏曲服装之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靠:甲衣。 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高级将领所穿。

一,构成:全身共有绣片30余块。 靠领: 靠的两个袖口是收紧的瘦袖。 靠身:分前后两片,上衣(甲衣)下裳相连。 靠肚子:肚子处,是一块比腰围要宽,长方形的,叫靠肚子。靠肚子绣有凸出来的虎头或二龙戏珠等图案,现在有的经过改良也有例外。一般说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武花脸角色,性格粗扩豪放,一般用大虎头。 吊鱼:靠肚下边垂着的一扇,叫作“吊鱼”。 下甲:在大腿的两侧,系有两片长方形绣有鱼鳞图案的甲叶子,名为下甲,或靠腿。演员经常把两片下甲提起来,进行一些舞蹈动作。 另外,靠腿和靠领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

三,源于清代将官之绵甲戎服。此种戎服,以锦料为面,绸料为里,内衬丝棉。它不象古代铠甲那样以甲片为主,仅在前后心及肩部等处缀有金属饰片,从总体看并无实战护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种礼仪用服,比起古代铠甲来具有很大装饰性。“靠”即是在此基础上经过美化后形成的。 四,质料:大缎。 五,纹样:多为鱼鳞形或丁字形,也有龙和江牙等图案。 二,靠一般可分以下几种: 男靠、女靠 硬靠(又称大靠)、软靠和改良靠。

靠的颜色和蟒一样,也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剧团里有这么一句话:“十蟒”、“十靠”,这就是说有10种颜色的蟒,有10种颜色的靠。在一般设备比较完备齐全的剧团里,都备有十蟒、十靠。以近代来说,甚至比十蟒、十靠还多一些,那就更完备了。一般能够备全十蟒、十靠的,就相当不错了。 穿什么颜色的靠,与角色的扮相、脸谱、身分、年龄、性格都有一定的联系。 有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格的,比如扮演年龄较轻,英武俊秀的一些武将,像周瑜、吕布、赵云、马超等这样角色都穿白靠。还有的是一些智勇双全,清秀潇洒的儒将,像岳飞、杨延昭、伍子胥等也都穿白靠。还有一些特别要突出表现角色的年轻,表示他风流倜傥而穿粉红色靠的角色,如《银空山》的高思继。有的戏里周瑜、吕布也穿粉靠。 按照人物的脸色,即脸谱的颜色来穿相同颜色的靠,也有不少。像黑脸的张飞、牛皋、焦赞、项羽等人物都穿黑靠;蓝脸的或主色是蓝色的如夏侯渊,就穿蓝靠;紫脸的魏延,则

幼儿园大班社会:戏曲服饰

幼儿园大班社会:戏曲服饰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服饰代表不同的角色,感受服饰种不同色彩和纹样的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引导幼儿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戏曲服饰。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的戏曲服饰、彩笔、卡纸、绘画纸、废旧挂历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 师:“京剧里边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四个行当,分别是生、净、旦、丑,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几段京剧。请小朋友先来看一看,等回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学一下么?你看到他们扮演的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欣赏课件 师:“戏剧里的服装和我们平时的服装一样么?那么在演出时是不是可以随便穿呢?让我们跟随画面一起去看一看。”。 为此传统京剧服装在色彩处理上局限于十蟒十靠的制度。这十蟒、十靠本身就体现了传统京剧服装上的色彩体系,它们分上五色(红、绿、黑、白、黄),和下五色(蓝、紫、香色、淡青、粉),色彩虽很单调,但它可以塑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庞大宏伟的场面,同时又可以塑造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1、真龙天子所穿着的蟒,则是运用龙来象征其身份的,皇帝与皇后同时的场面则穿龙与凤的纹样,象征着龙凤呈祥。

2、绿林英雄及花脸行当在处理服装纹样时常用狮虎,显示他们武艺高强,性格勇猛、粗犷。如廉颇、高俅、李元霸穿着的开氅。 3、利用阴阳八卦图来象征着某些人物具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知天文晓地理的超凡人一等的身价主要服饰纹样,如:诸葛亮、张天师等。 4、告老还乡的高官,年过半百的富豪绅士,常用青松、仙鹤来象征人物的长寿,要与青松、仙鹤同存。 5、官宦小姐、绅士夫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家境富有,她们穿着的服饰在纹样处理上多用牡丹。 师:“听完介绍原来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呀!” 二、服装设计 1、教师出示范例,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丽的戏曲服饰。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四、展评

传统戏曲服装

传统戏曲服装最大的特点是程式化很强,有一套严格的穿戴规制――“衣箱制”。③ 元代末年,昆曲形成,由明至清几百年,昆曲繁荣鼎盛,成为全国第一大剧种。昆曲在服装方面,既吸收了不少明朝生活服装,经过艺术化加工,艺术形式臻于成熟。其显著的标志是,明已形成了“衣箱制”。入清以后,清政府并不禁止舞台上沿用明朝服装,所以艺人们在明朝戏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种改进包括了将清朝生活服装,经过艺术化加工,融入戏衣之中。清末,戏曲服装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装扮规制,并具有比较恒定的艺术内涵。“衣箱制”:以一套固定的戏曲专用设备及其应用制度,服务于不同题材古典剧目的一切演出。“衣箱制”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剧中人的自然状况(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生活境遇、性格品质以及对剧中人的审美评价等许多方面。 “衣箱制”的三个原则: A.三不分:不分朝代、不分地域、不分季节。 B.六有别:老幼有别、男女有别、贵贱有别、贫富有别、文舞有别、番汉有别。 C.定中变,即“定中有变”,指通过不同的服饰组合方式,在类型化基础上追求人物外部形象的个性化,所遵循的也是写意原则。 “衣箱制”体现了传统戏曲服装的程式性艺术特征。 戏曲服装着重刻画角色形象。戏曲服装具有传承性,戏曲服装设计首先要熟悉传统戏曲服装的“衣箱制”,考虑从角色的行当出发,然后再考虑别的因素。“衣箱制”由戏衣、盔头、戏鞋组成。传统戏衣的款式分为蟒、靠、帔、褶、衣五大类,其中衣类有细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配衣四类。(见图4-1、4-2、4-3、4-4) 图4-1 (蟒)图4-2 (靠) 图4-3 (帔)图4-4 (褶) 戏曲服装中还有“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在戏衣里面,演员都要穿白色的水衣水裤,有时为了人物需要,还要穿胖袄。由于戏曲有很多程式化的表演,对服装也有程式化的要求,比如舞水袖是常用的抒发人物情感的手法,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通常要保留水袖。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水袖是戏曲艺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舞水袖是每个戏曲演员所必须练习的基本功,很多戏曲演员穿惯了有水袖的戏服,一旦穿了没有水袖的戏衣,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浑身不自在。 戏曲服装设计从行当出发,根据演员的行当常穿用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在传统戏曲神话剧中,在表现动物、精灵幻化为人时,一般采用图案作具象的寓意居多。例如:传统神话剧中的孙悟空所穿的猴衣。形制与花抱衣相似:圆领,大襟,窄袖,下摆缀两层“走水”,服色为黄色,全部用毛状图案作装饰,其中一种称“猴毛”,一种称“猴旋”,用黑色丝线绣成再圈金。花抱衣是传统戏曲中武生之短打武生行当所穿,用于侠客、义士、绿林英雄等类型人物的。(见图5-1、5-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