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代四大家

中国五代四大家
中国五代四大家

今日游玩归来,兴奋异常,实难入睡,见黄大版主新帖,虽未完成,但条理清晰,实属敬佩,故写此帖,以求为这版添砖加瓦,并无他意.首先申明,本人学微卑浅,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何等深奥,知之甚少,本不该议论,但兴致当头,实属难耐,各网友请笔下留情,有不敢苟同地方,请指出.前几帖,本人就曾说过,万物都有优缺点,所以我也并不信仰任何一思想,这可能也是我的遗憾,竟然没有可信仰的东西,人生一大缺陷,哎......言归正传,古代诸子百家,其实也就是一种比喻,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思想,当然,影响力相对较大的,个人认为还是非儒道墨法这四大家不可.这四大家的精髓,简单来说是儒家讲中庸,道家讲无为,墨家讲兼爱,法家讲法制天下.下面我简单阐述下这四大家给我的一些印象.

儒家儒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一个学派,它留给人们的财富可以说是巨大的,当然也是别家所不能比拟的.儒家的起源:一直有这么个说法,儒家起源与儒者,而儒者在当时其实是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主要负责治丧,祭神等宗教仪式.而据近代大文学家郭沫若考证,"儒"在古时其实是一种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的封号,其实是当时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儒家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创始人),孟子,朱熹等.儒家的经典书籍:儒家的经典书籍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有六经,分别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据说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乐经已经失传了;到了东汉,加上了论语和孝经;到了唐代,又加上了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到了宋时,又加了部孟子,这十三经终于算大功告成,宋代就刻有十三经注疏流传至今.可以说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来说,易诗书礼和春秋我们称之为"经",而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属于春秋经里面的传,而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则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而现在我们熟知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同样是礼记中的一篇),论语和孟子;五经则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由于儒家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所以说的稍微详细点,下面我来说说儒家的发展历史及其一些特点(真是惭愧,无名小卒竟然对国学评头论足).儒家其实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到了秦始皇时期,受到重创,便是我们熟知的"焚书坑儒",到了汉代,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特别到了汉武帝,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发展之迅速,无出其右,到了北宋,儒家学者为对付佛教思想,开创了著名的"理学",但是风水轮流转,儒家在近代可谓是没落了,由于传统封建主义的土崩瓦解,导致孔子权威丧失,一批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激进青年(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愤青?)在以胡适,陈独秀为领袖的带领下,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反孔非儒的著名运动,估计大家都该知道,那就是"五四运动",在当时,可以说彻底否定了中华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儒学,但是坏事成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又遭一劫,这里一笔带过,到了现如今,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儒学又有了复兴的现象,特别是现今全世界的研究儒学热,又把其地位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其实看看于丹有多红就知道了.儒家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不断自我调整有很大关系,从先秦时期的遭墨,法,道等派的强烈批判,在到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到六朝受到玄学和佛学的挑战,特别是在五四反孔非儒这样的空前灾难面前,都能置之死地而然后生,追其原因还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的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及时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客观的说,儒学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国学的代名词.但是儒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它的中庸之道毒害了中华几千年,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几乎没有民主和自由的精神,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家想法都差不多,说出来的话也差不多,没撒个性,看看我们的投票结果就知道了.

道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创始人大家应该都知道,老子,在老子死后,道家主要分成两条支线,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行于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派主张"无为而治",一条是"任自然"人生哲学,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庄学派.家思想,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据了极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家,还是基本以庄子那条支线为主.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道家的优点是强调心和物的共同发展,比如心里所想和实际所创作的东西要有深刻的理解,这可能是儒家思想所欠缺的,有句经典名词"

以诚致远,厚德载物"不过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它的遁世理想和隐世哲学过于消极,提倡的无为主义,又未免让人们感觉太过虚幻,现在不是常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嘛.但是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中国是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

墨家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其实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所以在先秦时期,墨儒势同水火,由于墨家讲求刻苦,节俭,而其所提倡的"兼爱"比儒家的"仁爱"更难实现,又因为从古至今记载较少,所以至今没撒大的发展.墨家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为墨翟,主要著作为墨子.墨家的思想其实是代表着小生产者的利益的,所以它的影响也主要在先秦时期,它的影响主要在下层社会,讲究"兼爱"和"非政",乐于奉献,但是,由于它太过于讲究下层阶级的利益,所以往往没有高层的支持和认可,这也导致其没有大作为的原因之一.其实说白了,就是太过于理想化,种种主张,其实是很难实现的.法家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它有点特殊,因为它的思想主要是军事上和治国上的一些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在早期,其实有三大支线,分别为"法","术","势",后经韩非融会贯通,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在秦时被重用,他的学说也成为了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韩非和李斯.其主要著作还是韩非所写的韩非子.法家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弄,重战的四个政策,提倡君权神授,可以说法家对于治理国家有其一定的贡献,而秦朝也是众多的封建王朝之中,唯一一个公开"以法治国"理论的国家,但是它的理论过于片面,单一,所以往往不能成大者,这是其最致命的弱点.续:此帖共分2次完成,第一次写于今凌晨,写到儒家,由于实在支撑不住,故去睡之.第2次写于今天下午,主要写了余下的3大家,由于不是一个时间段集中所写,所以所写文章可能有些许的不对称,在此我也比较遗憾,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还望各高人出来指正,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多力量大嘛.

盘点新中国60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话语

盘点新中国60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话语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60年光荣岁月,60年沧桑巨变。60年转瞬即逝,但是在这岁月中哪些瞬间让你记忆犹新?哪些瞬间又让你充满感动?是充满自豪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于今日成立了”?还是改革开放中邓小平铿锵有力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江泽民提出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一声呐喊?还是胡锦涛那饱含深情的“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 ■特别关注:历届党和国家经典话语知多少?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江泽民: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胡锦涛: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 胡锦涛: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毛泽东经典话语回顾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发表的讲演。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5日也成为“学习雷锋日”。 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发出号召:“要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邓小平经典话语回顾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邓小平为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作的序言中的一句,文字朴实,感情真挚,成为文集的点睛之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随即传遍世界各地。 邓小平: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中: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一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等战略思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经典话语回顾 江泽民论:改革、发展、稳定存在不可分割联系 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全集)

历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濳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 总参谋长:徐向前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云邓小平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乌兰夫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未设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排名 看看谁最大谁最小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排名看看谁最大谁最小(19) 本排名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职位地位排名,是政治与军事综合的排名,并非是按照七大和八大的委员排名。而且有几位大将和政治人物没有上榜,也有一些在解放前因为带病、请辞、出国等等原因无缘榜单。值得需要注意是党外人士也不在榜单,比如宋庆龄、傅作义、程潜、李济深等。第一名:毛主席(1893-1976);湖南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主席第二名:朱德

(1886-1976);四川人,书记处第四书 记;国家副主席;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后任委员长;1955年授第一元帅。 第三名:刘少奇(1898-1969);湖南人,书记处第二书记;新中国第二 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后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第四名:周恩来(1898-1976);江苏人(原籍浙江);书记处第三书

记;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 第五名:任弼时(1904-1950);湖南人;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 任弼时第六名:高岗(1905-1955);陕西人;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高岗东北政府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第七名:董必武(1886-1975);湖北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第一 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华北政府主席。 董必武第八名:陈云(1905-1995);江苏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

记;陈云国务院第二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兼重工业部长。 第九名:彭真(1902-1997);山西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组 织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后任委员长彭

真第十名: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湖南人;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政府主席兼书记;1955年授第二元帅。 第十一名:林伯渠(1886-1960);湖南人;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 长。林伯渠第十二名:林彪(1907-1971);湖北人;中央委员;中南政府主席兼书记;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者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受到国外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他种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的重大影响。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萌生(20世纪初—30年代)、兴起(20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发展(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停滞(文化大革命期间)、繁荣(改革开放—2000年)几个阶段。在兴起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出现并挑战那时占主导地位的近代史研究。在发展时期,国家建立涉及近代史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各大学历史系设置近现代史教研室,近代史学界结合研究中国近代史学习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成为主流,中国近代史学科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在繁荣阶段,近代史学界拨乱反正,纠正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出现了用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张和实践,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专题大大加深;同时又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轻视唯物史观、轻视阶级分析方法的倾向。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并针对各个时期的学术潮流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中国近代史研究不能脱离政治,又不等同于政治,如何把握其中分寸,是总结以往的研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关键。 研究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学科体系建设问题。这里讨论的不是各个历史时期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具体问题的进展,这种进展是非常巨大的,正是这种进展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历史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们对近代中国国情全面深入的了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巨大进步;这里讨论的是建设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方面的演化和趋势,一门学问的学科体系是什么面貌,关系到我们对这门学科基本面貌、总体面貌的认识,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学术性、科学性问题。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是如何在建设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的,看到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的演化,以及它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今后还可能发展到哪里去。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主要是指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所涵括的时间范围,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建立这样的学科体系所必须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作中所秉持的基本的指导思想,等等。我们依据这里所提示的线索,来分析20世纪里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学者们探索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情况。 结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主要考察近代以来发生的历史巨变,把1840至1949年所经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的近代史,是符合中国历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了独立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国历史越出了近代,进入了自己的现代时期。 另一个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自己面临的革命任务的时候所确立的基本理论纲领,也是自己的革命实践纲领。提出这个革命理论的基本事实根据,是中国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进行的。这个革命的任务,对外是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是推翻封建统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学生自学问题集2014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问题2014(修订版)答案 上编综述与第一章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1)涵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相互关系:两大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5)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享年88岁,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创立的“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郎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独具风格的柳体书法,得以法度森严,内紧外拓,用笔斩截,骨力清劲久负盛誉,有“颜筋柳骨”之称。他生性耿直,以笔为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成为柳公权“笔谏”的千年美谈。柳公权书法的代表作有《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神策军碑》、《冯宿神道碑》、《淳化秘阁帖》、《金刚经》、《迥元观钟楼铭》等,柳体字今由国家教育部列为学生习字范本,已走进学生课堂。 柳公权的介绍世学书者的楷模:柳公权曾经利用为皇帝讲解书法的机会,向皇帝阐述做人的道理。在他看来,写字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是统一的,只要为人正直,则笔下的书法也有清正刚廉的气息。他们认为,书法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

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人生经历早期 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元和十五年,四十三岁时柳书《左常侍薛苹碑》;长庆四年(824),四十七岁时书《大觉禅师塔铭》等。虽然这些书迹都已不存,但可以看到他二十多岁时的书艺已为社会重视,否则是不会被这些权贵所青睐的。柳在五十岁以前的作品,今只有《洛神赋十三行跋》、《金刚经刻石》(敦煌本)可睹风采(见下文介绍)。从中可见其学锤繇、王羲之的书体,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的体态。 柳公权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据《金石录》载,有:《涅盘和尚碑》(五十一岁),《李晟碑》(五十二岁),《王播碑》(五十三岁),《将作监韦文恪墓志》(五十四岁),太清宫钟铭》(五十四岁),《升玄刘先生碑》(五十六岁),《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五十九岁),《赠太尉王智兴碑》(五十九岁)等。柳五十岁以后,只有《李晟碑》、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中国四代领导人治国理念的变化

中国四代领导人治国理念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是一卷卷的,“邓小平理论”是一篇篇的,“江泽民思想”是一句句的,“胡锦涛理论”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这是我从“国庆大阅兵”现场直播解说得出的最直观印象。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从“统”到“放”,从“计划”到“调节”,从“管思想”到“抓经济”,务实民主科学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国强国。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在很长的时期里,我国最高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选集》洋洋洒洒先后编成五卷之多,其中经典有“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大部分是战争理论、思想建设和阶级斗争。强调绝对的指示与服从,完全依靠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在思想上凝聚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却容易形成广大人民的思想禁锢,也为在一定时期内,人为造成对中央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奠定了基础。 打倒了“四人帮”,百废待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最高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文选》陆续出版了三本,以“篇”成“论”,体现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也是老一代精英人物)自信的个性,理论中充满了“弄”、“搞”、“干”等平凡和简洁的词汇,虽然看着较白听着也很硬,但其根本方针是实事求是,周旋美苏之间、收回香港澳门、建设经济特区、全面振兴中国经济……此时,中国指令性计划大大减少,指导性建议不断增多,民主思想渐入人心。 第三代领导人提出了“三个代表”伟大思路。提出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乱世须重典,盛世要民主,“三个代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亲切感人,贴近大众,关切民生,体现了“亲民”和“爱民”思想,摆正位置求真务实,第四代领导人打破了姓“资”姓“社”等思想禁区,跳出意识形态论战误导,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我国坚持不领头、不称霸的传统思路,在风云突发的国际环境下,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科学发展观”,第四代领导人治国思想只有“五个字”,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配合,可以和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相比,“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台海风云”,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对国际、国内各种场面的驾驭能力,及各种危机公关的掌控,都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境界。“科学发展观”短短五个字,但跳出了“以人为主”、“人定胜天”的“人本位”思维,强化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遵守自然发展规律。中国国富民强,奠定了大国地位,获得了国际尊重,开创了新的“胡温盛世”。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导读:楷书四大家,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

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2.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3.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4.狗年楷书对联 5.狗年楷书春联 6.楷书春联横批 7.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 8.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本排名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职位地位排名,是政治与军事综合的排名,并非是按照七大和八大的委员排名。而且有几位大将和政治人物没有上榜,也有一些在解放前因为带病、请辞、出国等等原因无缘榜单。值得需要注意是党外人士也不在榜单,比如宋庆龄、傅作义、程潜、李济深等。 第一名: 毛泽东(1893-1976); 湖南人,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二名: 朱德(1886-1976); 四川人, 书记处第四书记; 国家副主席; 解放军总司令; 后任委员长; 1955年授第一元帅。

刘少奇(1898-1969);湖南人, 书记处第二书记; 新中国第二副主席; 总政治部主任; 后任国家主席。 第四名: 周恩来(1898-1976);江苏人(原籍浙江); 书记处第三书记; 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

任弼时(1904-1950); 湖南人; 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第六名: 高岗(1905-1955); 陕西人; 政治局委员; 国家副主席; 东北政府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董必武(1886-1975); 湖北人; 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 华北政府主席。 第八名: 陈云(1905-1995); 江苏人; 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 国务院第二副总理 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兼重工业部长。

彭真(1902-1997); 山西人; 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 北京市委书记; 后任委员长 第十名: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人; 政治局委员; 解放军副总司令; 西北政府主席兼书记; 1955年授第二元帅。

中国近十年的政治

中国近十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情况 政治: 政治较之前逐渐公开透明,人民的意见、压力对政府开始显现效果。坚持党的领导,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党的领导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改进而不能僵化。如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被削弱甚至是转移,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会瓦解。这个危害是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在中国,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必须有一个团结稳定、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点,是确保民主集中制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没有领导就没有集中,没有集中也就没有民主。民主本身是一种社会秩序,在国家和社会管理方面,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是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经济: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世界领先,结构优化正在加速。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成就:改革开放得来的对外贸易,使中国经济发生扭转,在加上加入了WTO,更让中国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实行着赶日超美的计划. 科技: 航天神九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国家,五代机歼20战机缩小与美国差距。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文化: 文化思潮与国际接轨,吸收外国先进学术,追求开放的学术氛围。 医疗:

楷书四大家书法特征

楷书四大家书法特点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孟頫(体)。四大楷书,在森严细微与俊朗大气中见分晓。 一.欧阳询(公元557年一公元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人。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欧体: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

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 “欧体”的艺术特色上承汉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怀瓘《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 字体以“二王”为基础,融和了汉隶晋书法余韵,吸收诸家之长,于平正中求见险绝,自创新意,独树一帜。在用笔上和点画上基本上以方笔为主,间用圆笔,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行笔缓慢含蓄,有顿无蹲,收笔不苟。点画讲究呼应连贯之气,笔画追求变化,点像三角形,横竖起笔多用方笔,撇奈多用圆笔,笔势灵活生动。钩画取法于隶,仪态饱满,气势开展,转折又多是方中带圆势,既显方劲,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历届领导人思想

毛泽东思想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 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 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 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 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 论。 第三,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 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 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 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第四,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第五,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第六,党的建设理论。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 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邓小平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 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 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特点。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