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X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3 教材基础实验

(浙江选考)201X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3 教材基础实验
(浙江选考)201X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3 教材基础实验

专练13 教材基础实验

[名校模拟题组]

1.(原创)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根枝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

B.使用清水的对照组中,枝条不会生根

C.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也可用单位时间根的长度作为观测指标

D.生长素类似物2,4-D在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

答案B

解析由于植物内源激素的存在,因此使用清水的对照组中,枝条会生根,B错误。

2.(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有关“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受精过程时,全班同学组合方式总数为16种

B.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应将“雌1”(Y 10张、y 10张)、“雌2”(R 10张、r 10张)两个信封里的卡片放到一起,每次抽取其中两张

C.若在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在“雌1”中放入卡片Y和y各10张,在“雄1”中放入卡片Y和y各20张,也能获得相同的结果

D.若要模拟杂合子玉米(Yy)自交后代的显性个体之间随机交配的子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可在“雌1”和“雄1”信封中都放入20张Y卡片和10张y卡片

答案B

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使细胞分散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鸡肝匀浆作为实验材料

C.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D.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先加CuSO4溶液,再滴加几滴NaOH溶液

答案C

4.(2017·宁波十校期末)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方,因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小

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看到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调查人类色盲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D.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

答案D

解析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扩散速度最快,A 错误;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可能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B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总个体数÷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调查的种群密度偏高,D正确。

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实验表明了植物具有向光性

B.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反应过程

C.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温特实验表明了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反应过程;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于未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因此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原创)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材料数量不限)搭建实验中,最终10个小组的学生顺利的搭建出不同的DNA分子模型,这些模型的差异可能在于( )

A.碱基序列不同

B.1个磷酸可能与2个脱氧核糖相连接

C.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不同

D.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答案A

7.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数共有( )

①花生种子中油脂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②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红黄色

③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④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代替碘—碘化钾溶液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B

解析油脂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且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借助显微镜,所以花生种子中油脂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①正确;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而不是红黄色,②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③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

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④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代替碘—碘化钾溶液,因为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影响实验结果,⑤正确。

8.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 min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已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成活

C.胚细胞膜已失去选择透性

D.胚乳细胞主动吸收红色色素

答案A

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红墨水无法进入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说明胚细胞是活的,细胞膜有选择透性,而胚乳细胞已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9.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需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用层析液溶解色素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水浴加热后出现紫色反应

答案A

解析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且为活细胞,无需龙胆紫溶液染色;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用95%的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来提取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用层析液分离色素;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无需水浴加热。

10.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有几项( )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15%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细胞大小一般以微米计,因此所有细胞都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C

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染色后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①错误;研磨液呈黄绿色,可能是因为没有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②错误;叶绿素a呈蓝绿色,若分离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说明叶绿素a含量最多,③正确;细胞大小一般以微米计,一般的细胞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的卵黄,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④错误。

1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存在较重的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C

解析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细菌后,上清液含放射性是由于侵染时间过短,部分标记的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或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12.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每一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

13.下列关于三个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实验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

D.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且放射性集中在DNA和蛋白质外壳上

答案C

14.(改编)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 B

解析红色花瓣是由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项正确;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液泡中细胞液的颜色接近无色,两者之间有颜色差异,因此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项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渗透压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

15.(2018·暨阳联考改编)为研究酶的催化效率,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1和3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增加底物量,m值不变

C.该实验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D.增加酶浓度后,m值将上移

答案C

16.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淀粉较多,其匀浆加碘—碘化钾溶液后会呈蓝色

B.梨汁中含还原糖较多,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后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C.检测花生种子的油脂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D.稀释的蛋清液先滴加NaOH溶液(A液),再滴加CuSO4溶液(B液)后会呈紫色

答案B

解析由于马铃薯块茎中含淀粉较多,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后会呈蓝色;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要热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红黄色沉淀;检测油脂用苏丹Ⅲ染液染色,一般用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染色后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稀释的蛋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先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后滴加B液,会出现紫色反应。

17.(2017·温州十校高三期末)在下列研究条件的制约下,实验(活动)目的仍能达成的是( )

制约条件说明实验(活动)目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需要漂洗才能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否则会造成解离过度,无法看到染色体,A错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必须保持细胞活性,而用盐酸解离后的细胞已死亡,B错误;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用信封雌1、雄1中均只有1张Y、1张y的卡片可以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D正确。

[创新预测题组]

18.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关于变量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的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的种类

B.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因变量是pH

C.实验“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自变量是有无加酶

D.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无关变量只有检测试剂的种类

答案A

解析“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也可以是酶的种类;“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或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自变量是所加催化剂的种类;“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无关变量有检测试剂的种类、pH、反应时间等。

19.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进行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答案D

解析甲狗手术后导致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从而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现象,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兴奋性;乙狗生长激素含量降低,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缺少后生长缓慢或停滞;雄激素可维持第二性征,丙狗体内雄激素量很低因而性情变得温顺;丁狗不作处理应正常生长,乙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甲狗由于甲状腺激素少,而患呆小病,丙含有生长激素能长大。

20.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B.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要一致

C.需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

D.超过最适浓度的2,4-D一定会抑制枝条生根

答案D

解析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要相同、生长状况也要基本相同,且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要一致;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所以需要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超过最适浓度的2,4-D可能会抑制枝条生根,也可能是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减弱。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