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2012-2013年)

专业建设负责人:沈永希副教授

专业建设团队:

校内人员:张阿芬教授张萍副教授傅建木副教授潘琼珍副教授邵建忠副教授吴秋红讲师李清阳讲师

行业企业人员:

庄惠忠(泉州市宏兴记账公司总经理、会计师)

陈少华(泉州市公正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注册会计师)

陈克清(泉州华南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注册税务师)

兰茂泉(泉州海思机构咨询公司总经理)

郑长江(泉州市财政局、高级会计师)

王天送(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博士)

骆铁(厦门德润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精神和福建省泉州市有关“海西”的发展战略及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据“海西”和泉州会计人才的需求趋势,立足学院会计专业的实际,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起源于泉州商业学校和泉州供销学校中专时期两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于1979年,2004年升格为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为泉州地区乃至全省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合格财会人才,在福建省有较高的美誉度。现有在校生637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4%。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2人;硕士生导师1人;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国际项目经理各1人,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91.7%;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

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院级专业带头人4人,院级骨干教师8人。

本专业现有固定的标准化教室14间,其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室8间,会计电算化实验室2间,配置108台电脑和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基本满足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习基地7个,与泉州宏兴代理记账公司、泉州公正会计师事务所、泉州市华南税务师事务所、乔丹体育、恒利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协作关系。

本专业于2009年会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2009年获得1个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获得1个省级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主编出版专业教材3部。

本专业虽然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但还存在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充分、校外实习基地偏少、专业建设资金紧张、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需通过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和步伐加以逐步解决,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与效果。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到2013年将会计专业建设成为特色比较鲜明的品牌专业,得到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保持本省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法律意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懂得会计理论和法规,熟悉国际惯例,具备较强专业实务能力,较好服务“海西”建设、主动适应泉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

3.教学质量目标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双证书”获取率达99%;力争到2013年增建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精品专业。

4.相关监测指标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时代要求,探索和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关的检测指标体系,为专业建设的调控提供依据。其相关指标主要有:新生报到率(95%以上),课程学习合格率(99%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90%以上)、社会评价的满意率(90%以上)。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增扩建设资源,夯实专业建设基础

1.增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专任教师4人,兼职教师4-5人,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构建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

2.增建2间专业实验实训室,增加5家校外实习基地。

3.整合历年质量工程建设的成果,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4.筹措和合理利用专业建设资金420万元。

5.修订、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流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制度、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6.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以精品课程和实践指导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开发建设会计专业教材,扩大我校教材在省内外的影响。至2013年,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2本,实训指导书1-2本,主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本。

(二)转变培养方式,创新培养机制,逐步实现“五个对接”

1.校企共同修订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根据会计岗位群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探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相对接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等。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强化实践育才。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研究设计、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和协同管理的路径,将校内教学、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紧密结合。

3.逐步实现“五个对接”

——专业与产业对接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广泛征求泉州宏兴记账公司、泉州公正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会计、

审计、出纳、仓管、财务管理、税务代理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分析设置课程、组织专业学习内容。鼓励教师主动为相关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财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水平,在服务中提高自身能力。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通过会计、审计、出纳、仓管、财务管理、税务代理等职业岗位分析,从中梳理出构成会计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分析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围绕会计相关职业岗位、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组织。学生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会计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技能得到提高,缺陷与不足得到改进,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得到锻炼,并通过不断的积累、改善,使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流程对接

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的过程更具有针对性、仿真性和适用性,体现“教学”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三门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并选用相应的教材,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根据“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人才”的政策,主动寻找适宜的对接中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共同研讨衔接、贯通机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系统培养专业人才,从2012年起,每年中职生衔接生源均达到招生人数的25%以上,专升本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5%以上。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增加教研科研成果,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扩大社会服务效应

完善教研科研激励机制,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执教能力与水平;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积累实务经验,增强实务能力,研究应用性课题,多出成果,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年均社会培训和考证量达到4000人日以上,扩大社会服务效应。

(四)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

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追踪毕业生的发展轨迹,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四、改革举措

(一)推行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体制,创新专业建设机制1.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2005年就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财务人员、行业专家等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专业建设问题。

2.建立订单培养制度

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企业文化、公司理念等纳入教学过程中组成订单班,订单班的教学过程实行多学期、分段式形式;对订单班学生的考核采用双向考核方式。2012年,拟与泉州宏兴记账公司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宏兴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会计师共同承担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教育教学过程有机衔接会计岗位核算工作过程,实现校企的真正合作、深度合作。

3. 优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努力把学院办成一个整合企业与各种外部资源的开放式平台。以省级精品专业会计专业为龙头,试点进行“1221”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与泉州江南高新技术园区,泉州市财政局、泉州市审计局、泉州宏兴记账公司、公正会计师事务所等政府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政、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开放平台。

4.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双向开发与共享

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企业文化、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等的课程;以企业的真实的业务流程和数据组织本专业实训需要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场环境。至2013年,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2本,实训指导书1-2本,主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本。

5.进一步完善学院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制度

联合知名企业,共同制定双方互聘人员制度:学院聘请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学院担任本专业客座教授,客座教授定期到学院举办讲座,带给学生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行业发展的动向,并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专任教师到公司担任业务经理或财务顾问,或其他岗位的顶岗实习,

不仅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教师业务技能,而且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校、企双赢。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1.实践“课证融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招生阶段选拔一部分学生作为“签约准员工”,行业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养协议,由校方负责培养。在第4-6学期选择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然后签订就业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对接,与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更强。

2.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教师根据企业的最新发展提出岗位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了解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进行相关知识需求的分解。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邀请毕业生根据在校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工作现状提出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强化,据此修订本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技能培养为核心;素质贯穿始终,技能逐步提升,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虚拟角色设定法、情景教学方法等方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以“成功从经贸起步”系列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多项专业技能大赛,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经验分享的长效机制。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以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和释疑为辅、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室设置“会计资料专柜”,教学中,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通过职业规划专题活动,从“职业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择业与创业教育”三大模块入手,主要帮助在校的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习自我定位、职场人际沟通、情绪调控,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4)举办多项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准备组织学生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福建省大学生会计技能竞赛等赛事,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等职业素质。

(5)利用学院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携手中职,打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通道

通过“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实现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达到无缝衔接。

(四)实施“名师”建设工程,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1.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

引进或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使之主持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2.培养骨干教师

培养4名骨干教师,使之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3.青年教师双导师制

青年教师进入我院后,必须在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才能上讲台授课,在实习阶段,由行业专家或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其实践指导导师,负责其顶岗锻炼的指导工作;一个学期后在教学过程中,每位青年教师由一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负责指导其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理论、实践方面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育机制,将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承担科研课题等纳入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参加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及时带入课堂,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更新,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融。通过下企业实践、培训考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两年后达到90%以上。

5.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专业教师通过岗位轮换等形式下企业挂职实践,担任业务经理和财务顾问,不仅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教师业务技能,而且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校、企双赢。

(五)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1.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相关岗位技能的要求修订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2..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顶岗锻炼和带队实习等方式,使教师不断积累企业工作经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并在提炼后用于教学;对学生主要采用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合。

3.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

4.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融入课堂。每年请企业财务部门主管为学生做“会计职业与人生”系列讲座。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

(六)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多方参与的立体化评价体系

建设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构成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学院自我评价和教育管理机构评价,构建多方参与的立体化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对我院毕业半年和五年的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通过第三方的分析反馈,客观展示我院毕业生实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五、绩效考核指标

建设内容

20 12 年12 月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20 13 年12 月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化校企合作

1.充分发挥

专业建设委员

会的作用

建设进度:

制订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优

化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双师团队培养方案。

预期绩效:

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章程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人才培养方

案、课程体系等内容。

建设进度:

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机

制。

预期绩效: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良

好,能有效保证专业建设需要,校

企合作机制较好发挥作用。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2.与企业深度合作,实行“双主体”育人建设进度:

常规调研,构建“课证融合,

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绩效: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利用构建

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实施人才

培养方案。使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达

标,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建设进度:

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等系列教学改革方案。

预期绩效:

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门课

题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进度:

完成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大

纲制定及教案编写工作,修订《会

计实训教程》。

预期绩效:

合作开发的教学资源使教学

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实行课堂

教学与真实工作环境的对接。

建设进度:

编写《审计》和《财务管理基

础与实务》教材。

预期绩效:

促进专业群其它课程教学资源

的不断完善。

4.实行“1+N”证书制建设进度:

推行“1+N”证书制度,将职

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通

过与专业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考

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预期绩效: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职业资格

证书考试,使毕业生除取得毕业证

外,至少获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

建设进度:

继续推行并完善“1+N”证书制

度,加大推行力度。

预期绩效:

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数

量进一步增加到99%,毕业就业率达

到96%以上。

5.完善学院和企业人员互聘制度建设进度:

制定双方互聘人员制度,聘请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

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企

业聘用学院教师担任业务经理或

财务顾问。

预期绩效:

能将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发展

动向带进校园,有助于专任教师开

拓视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师

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供

技术支持,实现校、企双赢。

建设进度:

继续推行并完善双方互聘人员

制度,并提高互聘人员的层次。

预期绩效:

教学内容得到充实与完善,更

具前瞻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

提高。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6.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度:

建立2家校外实训基地。

预期绩效: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企业会

计核算内容的认识,提升职业技

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

接。

建设进度:

建立3家校外实训基地。

预期绩效:

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实

践,加深对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认

识,提升职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

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中高职衔接

1.完善课程

与教材体系

建设进度:

建立对中职实行单独招生制

度;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制度。

预期绩效:

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进一

步明确,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得

到提高。

建设进度:

进一步完善中高职学分互认制

度。

预期绩效:

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学

习效果显著提高。

2.完善考核

评价制度

建设进度:

以“技能考查为主,理论考试

为辅”为原则,完善“知识+技能”

的考试评价制度。

预期绩效:

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

操作技能同步提高,就业能力增

强。

建设进度:

完善“知识+技能”考试评价

制度,并进一步扩大其实施范围。

预期绩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到提高,毕

业生就业率显著增长。

教师队伍建设

1.双师团队

建设

建设进度:

引进企业业务骨干或应届硕、

博士毕业生2人。

预期绩效:

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提

高,教学队伍得到充实与加强。

建设进度:

培养或引进5名教师成为“双

师”素质教师。

预期绩效:

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

升,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

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专业带头

人与骨干教师

的引进和培养

建设进度:

建立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与培

养标准,建立骨干教师的培养标

准。

预期绩效:

建立完成一整套科学合理、具

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标

准。

建设进度:

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

培养4名骨干教师。

预期绩效: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全面开

展工作,带领专业团队进行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和实训

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

3.兼职教师

聘用与培养

建设进度:

新聘2名行业专家或企业业务

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

建设进度:

继续聘用3名行业专家或企业

业务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预期绩效:

行业专家利用自身优势,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预期绩效:

学生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转变

1.完善课程

体系,改革教

学内容

建设进度:

完成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调

研报告;制订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课

程体系。

预期绩效:

既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又注

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了

“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技能培养为

核心;素质贯穿始终,技能逐步提

升,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建设进度:

完成《会计基础与操作》、《企

业经济业务核算》、《管理软件应

用》、《审计》、《财务管理》等网络

课程的建设;《审计》、《财务管理》

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预期绩效: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构建系

统的专业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

改革

建设进度:

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虚拟角色设

定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预期绩效: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

生学习学习效果。

建设进度:

继续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

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虚

拟角色设定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

方法。

预期绩效: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

生学习学习效果。

3.“教、学、

做、赛”一体

化教学模式

建设进度:

开展多种职业技能竞赛。

预期绩效: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打造

一个有规模的校内竞赛环境,以提

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

水平。

建设进度:

继续开展多种职业技能技能竞

赛。

预期绩效:

校内外影响度得到提升,提高

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水

平。

4.以活动促

教学

建设进度:

开展“成功从经贸起步”系列

活动。

预期绩效:

通过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

情,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技能水平

和综合素质。

建设进度:

继续开展“成功从经贸起步”

系列活动。

预期绩效:

通过系列活动为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技能水平和综

合素质。

1.新建财务

业务一体化实

训室

建设进度:

建立1间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

建设进度:

完善1间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

(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建设进度、预期绩效)

校内外实

训、实习环境建设

预期绩效:

初步建设具有满足本专业学

生的会计学习上机操作的需要,同

时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对外开展会

计的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的财务

业务一体化实训室。

预期绩效:

建设完善具有满足本专业学生

的会计学习上机操作的需要,同时

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对外开展会计的

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的财务业务一

体化实训室。

2.新建财税一

体化实训室

建设进度:

新建1间财税一体化实训室

预期绩效:

初步建设具有可以有效地实

现会计核算工作与纳税申报工作

的衔接,让学生能完整地实践财务

工作的全部流程的财税一体化实

训室。

建设进度:

完善1间财税一体化实训室

预期绩效:

建设完善具有可以有效地实现

会计核算工作与纳税申报工作的衔

接,让学生能完整地实践财务工作

的全部流程的财税一体化实训室。

3.新建5家校

外实习基地

建设进度:

与2家校外实习基地签定协

议。

预期绩效:

与2家企业达成协议,建立校

外实习基地,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

力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

就业竞争能力。

建设进度:

继续与3个校外实习基地签定

协议,使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2家。

预期绩效:

继续完成3个校外实习基地的

建设,完善校外实习管理相关制度,

深入实现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

4.实训室及

实习基地管理

制度

建设进度:

初步完成实训室及实习基地

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包括校企合

作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

预期绩效:

实训室及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体系趋于成熟,能为教学管理工作

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进度:

完成实训室及实习基地管理制

度的编写修订;完善实践教学运行

管理方案。

预期绩效:

实训室及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体

系修订完备,能较好的满足实习和

实训的需要。

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进度:

初步完成第三方评价方案。

预期绩效:

初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体系,设计并完成第三方评价运行

机制。

建设进度:

完善第三方评价方案。

预期绩效:

根据上年度的试运行情况,进

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机制

的修订,并能较好地为专业建设提

供依据。

六、专业建设预算

为了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化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我院计划于2012年至2013年建立1间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室、1间财税一体化实训室,形成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经营性实习基地,并定期聘请行业专家亲临指导,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部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专业建设预算总表:

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建设内容

行业企业资助

(万元)

其他:

学校自筹

(万元)

总计(万元)420 200 70 50 10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与实施32 11 14 2 5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37 13 7 7 10 改善实训实习条件132 68 7 17 4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37 13 7 7 10 校企合作24 12 7 5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35 23 7 5 实训实习耗材18.2 9 4.2 5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7.4 6 1.4

质量工程建设23.8 14 2.8 2 5

教研科研30 13 7 5 5

技能竞赛20.8 8 2.8 5 5

图书资料 22.8 10 2.8 5 5 (二)校内实训室规划及设计

校内实训室建设规划与设计表

规划设计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训室

建设类别新建新建

建设目的1.了解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

2.熟悉企业专业岗位设置;

3.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内容;

4.培养团队协作与职场态度。

1.了解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2.熟悉纳税申报业务流程;

3.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训内容1.认知实训企业背景;

2.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角色分工;

3.开展财务业务系统模块化教学;

4.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训结果评价。

1.岗位体验;

2.进行会计核算;

3.模拟纳税申报。

配套实训教材

与讲义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财税一体化教材》指导教师沈永希、陈桂林沈永希、马冬菊

1.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室

根据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掌握核算程序,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体验职场氛围。

实训室的建成,不仅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上机操作的需要,同时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对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培训,通过社会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实训室建设设施及预算如下:

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室软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表(每间,单位:万元)项目具体内容预算装修

项目

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及装修费 5

教师用实训室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含投影仪)1套 3 教学电脑1台0.6 复印机、扫描仪各1台0.5 教师多功能工作台1套、会计档案保管柜1个0.2 空调2台 2

学生用实验室设备一般配置的计算机65台26 打印机10台 2 凭证装订裁剪机10台0.2 财务用

具65套

用友凭证、报表专用打印纸;计算器、胶水、印油印台、剪刀、

笔筒、印章、大头针、回形针等。

1.3 桌椅

65套

桌子65张,椅子65把 2.4

其他硬件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络设备一套以及UPS一台0.8 挂图

会计电算化实训操作规程、学生实训室管理规程、教师实训室管

理规程

0.2

软件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18.8

合计63 合作企业用友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金蝶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

2.财税一体化实训室

财税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对学生进行电算化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训练,将金税工程、网上申报系统引入实训课堂,让学生能较早接触税收申报环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训室的建成,可以有效地实现会计核算工作与纳税申报工作的衔接,让学生能完整地实践财务工作的全部流程,为择业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训室建设设施及预算如下:

财税一体化实训室软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具体内容预算

装修

项目

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及装修费 5

教师用实训室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含投影仪)1套 3 教学电脑1台0.6 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各1台0.5 教师多功能工作台1套、会计档案保管柜1个0.2 空调2台 2

学生用实验室设备一般配置的计算机65台26 打印机10台 2 凭证装订裁剪机10台0.2 财务用

具65套

用友凭证、报表专用打印纸;计算器、胶水、印油印台、剪

刀、笔筒、印章、大头针、回形针等。

1.3 桌椅

65套

桌子65张,椅子65把 2.4

其他硬件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络设备一套以及UPS一台0.8 挂图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纳税申报流程0.2

软件用友财务软件、金税工程模拟开票系统17.8

合计62

合作企业用友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金蝶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

七、保障措施

学院极为重视专业建设,制定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从政策、机制、措施等方面鼓励与支持专业建设,在组织上、技术上和经费上给予极大的支持。

1.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由教务处、各系部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指导专业建设(含组织专业建设文件和经验的学习、指导专业建设的立项、申报、建设方案的实施等);组织院级专业建设的评审;统筹省级及其以上专业建设的申报工作;协调专业建设中所涉及的关系。学院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专家评审委员,参与专业建设的评审和推荐工作。学院将组织专业课题负责人和教学梯队培训,通过学习、参观、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其素质,为专业的建设提供人力保证。

2.技术保障

学院图书馆、网络中心要做好专业建设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工作,支持专业的建设。网络中心要协助各系部做好专业的多媒体采购、软件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电脑维护等工作;了解和学习兄弟院校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学院将建立和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为专业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信息支持。

3.制度保障

(1)实行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在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实行目标管理方式,责任细分到人,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3)制定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4.经费保障

学院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专业建设的需要。

(1)对建设项目中投资的专项资金,学院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2)设立建设专项资金账号,将建设资金统一纳入专项资金账号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确保各项建设资金良性运作。

福建专科院校排名

福建专科院校排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泉州市专科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惠世高级护校,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医学类普通高等学 校,是福建省“高职服务海西建设”九大课题中护理业课题组的组长单位,是福建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南平市专科 武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福建省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是800多年前朱 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宁德市专科 宁德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宁德师范专科学学校主楼校,1993年改为宁德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福州市专科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福建省商界唯一一所培养高层次商贸经营管理 应用型人才的专门学校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福州市专科 英Fuji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是我省唯一的一所公安高等学府,担负着全省公安高等应用人才的培养和 中级警官的培训工作。学校由“首山学区”和“复园路学区”组成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省泉州市专科 黎明职业大学(简称黎明大学),是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福州市专科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前身是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5月份改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泉州市专科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原名:泉州育青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教育厅主管、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颁 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专科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烟台山之巅,闽江之畔。于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教育招生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根据《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我院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会计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7%的比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会计发展的状况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大企业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增长龙头,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上千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生产型企业、业务性公司发展很快,急需大量的会计操作人员。另一方面与大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些小型民营私企公司需要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会计人员,而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老龄化,职称、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会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查湖北省现有各类企业28万余家,按年均增长5%计算,未来3年湖北省将新增各类企业近4.5万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由此带来的新增会计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18万人。这说明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人才的培养大有前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会计人才,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会计人才,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目前,我省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需求量大,近90%的企业需要适应出纳与会计基层岗

会计专业建设计划规划.doc

会计电算化精品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院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鼓励部分学生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2、建设领先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院内实训室和院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2个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2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3、培养德优技精的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最新)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 发展规划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发展规划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预通知”的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我系提出重点建设会计专业申请,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会计专业建设基础 (一)区域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是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全国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山西省也有30多万从业人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会呼唤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除对口就业之外,还能胜任商贸、物流、营销、经济管理、文秘、行政事务、文化教育等职业岗位,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就业面广。会计专业生源充足,学生、家长、社会对该专业充满信心。 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符合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以“特色引领”为重点的要求 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行教介企“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介企“三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我系会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项目组 组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 副组长:(XX强国科技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成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博士、教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一)行业概况 在全球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大环境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格局调整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从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转移,以及产业基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作为西部地区,并占据大西南出海通道有利位置的省份,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XX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已具备了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条件,**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赢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支柱产业,

**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自治区信息产业局采取以基地化发展产业的举措,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XX至XX高速公路为主轴,以XX、XX、XX、XX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年均增长速度达25.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XX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业的城市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群已经从弱到强,借助中电XX产业园搭建的发展平台,已有50家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XX。2009年,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XX 电子信息产值超百亿元,占了**电子信息产业一半左右。预计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和进出口分别达到800亿元和80亿美元。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合作,加强桂台、桂粤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成为辐射东南亚地区、泛珠三角、西部地区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也必然迎来辉煌的时刻。 另外,**作为全国水利大省,“十一五”期间,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水利厅也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水利信息化推进的工作重点:1.狠抓防汛基础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2.填补水库报汛空白区;3.大力建设水利基础信息传输网络;4.努力推动实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5.积极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应用;6.加强水利信息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 (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北部湾经济建设中,**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人才

福建高职单招院校

本科类院校,但有设置大专类学科 福建工程学院热 福建江夏学院热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热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仰恩大学 闽江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莆田学院 三明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龙岩学院 武夷学院 宁德师范学院 全大专类院校: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武夷山职业学院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黎明职业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警察学院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始办于1991年,是浙江省高职院中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办学20年来,我专业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企业的骨干,甚至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凭借优异的教育实践表现,我专业在2005年被学院首批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学院立项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 依托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我院是浙江省供销社举办的省财政全额拨款公办高职学院,在会计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与省社及其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平台。企业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教师为企业提供课题研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经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业务培训。双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效果显著。 在学院正确领导下,会计专业能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办学实力,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方面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软性教育资源与硬性教育条件的发展也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当前会计专业在校生为673人,2011级新生报到率为98.82%,连续三年双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毕业生起薪在2400元以上。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 1、实训环境 本专业拥有电子化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大厅、信用管理实训室、模拟证券交易大厅、太保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室,配备用友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软件、信用评估软件以及证券投资、模拟银行业务操作等专业软件,设备总值达365万元;拥有中瑞江南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浙江省兴合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1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观摩、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最新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 案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宁夏唐明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雄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优越的专业建设背景,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提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2008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中药制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布置中,提出了“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产业新支柱”的战略构想。“十二五”期间,山西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晋药战略”。 近期,我院对山西省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约有50%以上员工未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且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中

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步伐。新一轮GMP的认证,将建立全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未来5年内,山西省14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需增加约1500名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生产企业,培养从事中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国家及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发展要求相一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为在制药行业全面推进的新一轮GMP实施尽职尽责。 (二)良好的育人氛围,明显的办学效果 依据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对中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功申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要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办学基础扎实,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强劲的师资队伍,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3名,聘请8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9.2%;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3.8%;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3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6名教师入选中小型企业专家

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八: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立足浙江中小企业,面向全国旅游企业,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为导向,打造“课证训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推进机制,构建“三心三力”职业素养隐性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证书+行业证书”的职业证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岗位培训包和证书培训包以“教学拍档”为抓手,打造一支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业带头人共同领衔,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满足教学、培训、竞赛和社会服务需求的校内外实训中心以课题研究、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一套可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量化指标 (1)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 (2)确立7家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3)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4门; (4)建设省重点教材1本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实操性的专业特色教材3本开发2个岗位培训包,3个证书培训包; (5)建成“ERP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会计手工实训室”1个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新增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家; (6)引进或者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引进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3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每年进企业锻炼2个月以上的教师至少达到3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与会议不少于5人次每年承担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不少于2项; (7)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拍档”的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人数不少于6位,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实际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为50%新增至少6对校企“教学拍档”; (8)成立旅院财务咨询工作室; (9)毕业生签约率达90%,就业率达到98%。 3.内涵指标 (1)“课证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标 “课证训一体化”即课程设置与学生证书的获取和实训能力的提升三者紧密相联,融为一体即各门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各类考证做准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电算化考证》为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准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为学生获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准备《会计电算化》为用友ERP认证做准备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长期办学过程中累积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的优化整合、重新配置和其质量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特色建设思路构想 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长期办学过程中累积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的优化整合、重新配置和其质量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和满意的人才。 一、明确特色专业的建设意义 1.市场永远是第一位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高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科学准确定位,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供社会需要的和认可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建设特色专业是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通过建设特色明显、适应市场、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可以带动学校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整体竞争能力。 3.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载体,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应当以专业建设为基石,专业建设则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没有专业就谈不到高职教育,就谈不到培养基层一线和工作现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树立正确的特色专业建设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关键。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应该奉行的理念是,坚持专业建设的适应性、科学性、差异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坚持继承、发展、改革与创新观念;树立特色意识、品牌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的原则;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团队精神,发挥全体教师成员的聪明才智,师生互动,联合共建精品专业。 三、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1.在特色专业的定位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趋势,高职高专学校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73637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73637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 (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

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何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 ①课堂模块(三形态): 第一课堂 + 第二课堂 + 第三课堂 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 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 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内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代码 580215 学校名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22 学校举办单位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所在地天津市海河教育园

目录 一、建设基础 (1) (一)专业现状 (1) 1.初步形成了适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1) 2.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1) 3.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1) 4.构建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模式 (2) 5.学生素质高,受到企业欢迎 (2) (二)需求分析 (2) 1.社会需求 (2) 2.行业需求 (3) 3.岗位要求 (4) 4.培养目标 (4) (三)思考 (5)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体系的重构 (5) 2、壮大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5) 3、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5) 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 二、建设目标 (6) (一)总体目标 (6) (二)具体目标 (6)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现代”特色 (6) 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 (7) 3.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7) 4.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教学 (7) 5.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8) 6.实施第三方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 三、建设内容 (9)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 (二)重构课程体系 (11) (三)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 (14)

1.实训室硬件建设 (14) 2.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 (15)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6) (五)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17) 1.专业带头人: (17) 2.骨干教师: (18) 3.兼职教师: (18) 4.双师素质的提升: (18) 5.校企教师合作机制: (18) (六)教学运行与保障 (19) (七)教学质量监控 (21) 1.目标监控 (21) 2.人才培养过程监控 (21) 3.结果监控 (21) (八)社会服务 (22) 1.企业员工培训、制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技能等级鉴定 . 22 2.承接低空无人机航拍航测等技术服务项目 (22) 3.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 (22) 四、建设进度 (23) 五、资金预算:表格与建设进度匹配 (29) 六、预期效果: (30) (一)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30) (二)适合军地两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30) (三)建成高水平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31) (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 (31) (五)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31) (六)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31) 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31) (一)资金保障 (31) (二)组织保障 (32) (三)制度保障 (32) 1.构建教学管理体系 (32) 2.管理及制度保证 (32)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案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 (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

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 ①课堂模块(三形态):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第三课堂 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 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校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 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结合专业技能课进行实践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绍兴市职教中心校园网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围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全面提出了德、智、体、美的详细要求。 1、德育: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法制 观念,具备良好的体魄。 2、智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素质;加 强学生学习再生能力。 专业职业技能是指: (1)珠算达到普通3级 (2)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3)计算机取得省二级证书 3、体育: (1)有健康的身体,具备基本的健身知识,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的情绪 4、美育: 有正确的审美观、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2. 能力结构 (1) 具有从事具体行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2)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计算器操作等技能。 (3) 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两类: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总学时为1 378学时,占总学时的42%;专业课程总学时为1 872学时,占总学时的58%。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为989学时,实践教学课时为883学时,二者之比为1︰1.12;第五、六学期全学期为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二) 课程的教学要求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经济法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5. 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内蒙古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代码 530201 学校名称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3915 学校举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省份)、乌海市(地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建设背景 (1) (二)、专业现状 (2)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3)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3) (二)、人才培养目标 (5) 三、专业建设内容 (5) (一)、校企合作对接工作 (5) (二)、师资队伍建设 (6) 1、专业带头人培养 (6) 2、骨干教师培养 (6) 3、企业外聘教师资源库建设 (7) (三)、教学条件建设 (8)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8)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8) (四)、教学建设 (9) 1 教学模式改革 (9) 2、开发体现“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11) 3、核心课程建设 (13) 4、教材建设 (14) 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4) 6、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5)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5) (六)、教学团队建设 (15) 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专业项目建设绩效指标 (17)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考核指标 (17) (二)、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指标 (18)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考核指标 (19)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考核指标 (20) 五、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2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部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王贤纲 杨成刚(君正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张艳君、张海玲、徐红霞、阎碧莹、孙微微、魏凤琴、王林、肖飞(广纳集团、高级工程师)、王利民(天信煤焦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盐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及乌海支柱产业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大型聚氯乙烯和焦炭企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以乌海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在乌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打造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着力促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融合互促,产业链相互衔接。”乌海市以氯碱化工来发展石油化工的替代产品,不断延伸煤化工的产业链条,使氯碱化工成为了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乌海地区PVC年产量已达28.5万吨,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