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中的旋转变换

几何图形中的旋转变换
几何图形中的旋转变换

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例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例2.Rt △ABC 中,已知∠C =90°,∠B =50°,点D 在边BC 上,BD =2CD .把△ABC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m (0?

例3.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C D 为AB 边上的中线.在Rt △AEF

中,∠AEF =90°,AE =EF ,AF

(1)如图1,点F 在△ABC 内,求证:CD =MN ;

(2)如图2,点F 在△ABC 外,依题意补全图2,连接CN ,EN ,判断CN 与EN 的数量

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将图1中的△AEF 绕点A 旋转,若AC =a ,AF =b (b

最小值.

图1 图2 备用图

O

A '

C

A

B

D

E

F

C

A

B

D

解:(1)证明: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CD =

2

1

AB . 在△ABF 中,点M ,N 分别是边AF ,BF 的中点,

∴MN =2

1

AB , ∴CD = MN .

(2)答:CN 与EN 的数量关系CN = EN ,

CN 与EN 的位置关系CN ⊥EN . ························································ 3分 证明:连接EM ,DN ,如图.

与(1)同理可得CD = MN ,EM = DN .

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边上的中线,

∴CD ⊥AB .

在△ABF 中,同理可证EM ⊥AF . ∴∠EMF =∠CDB = 90?.

∵D ,M ,N 分别为边AB ,AF ,BF 的中点, ∴DN ∥AF ,MN ∥AB .

∴∠FMN =∠MND ,∠BDN =∠MND . ∴∠FMN =∠BDN .

∴∠EMF +∠FMN =∠CDB +∠BCN . ∴∠EMN =∠NDC . ∴△EMN ≌△DNC . ∴CN = EN ,∠1 =∠2. ∵∠1 +∠3 +∠EMN = 10?, ∴∠2 +∠3 +∠FMN = 90?.

∴∠2 +∠3 +∠DNM = 90?,即∠CNE = 90?. ∴CN ⊥EN .

(3)EN 的最大值为

22b a +,最小值为2

2b

a -.已知:E 是线段AC 上一点,AE =AB ,过点E 作直线EF ,在EF 上取一点D ,使得∠EDB =∠EAB ,联结AD .

(1)若直线E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当∠EAB =60°时,如图1,求证:ED =AD +BD ; (2)若直线E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当∠EAB = α(0o﹤α﹤90o)时,如图2,请你直接写

出线段ED 、AD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若直线EF 与线段AB 不相交,当∠EAB =90°时,如图3,请你补全图形,写出线段ED 、

AD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作∠D AH =∠EAB 交D E 于点H .

∴∠D AB =∠HAE .

∵∠EAB =∠EDB ,∠APE =∠BPD , ∴∠ABD =∠AEH . ∵又AB =AE , ∴△ABD ≌△AEH . ∴BD =EH ,AD =AH . ∵∠D AH =∠EAB =60°, ∴△ADH 是等边三角形. ∴AD =HD . ∵ED =HD +EH ∴ED =AD +BD . (2)BD AD ED +=2

sin 2α

(3)ED=B D -2AD

作∠D AH =∠EAB 交DE 于点H . ∴∠DAB =∠HAE .

∵∠EDB =∠EAB =90°,

∴∠ABD +∠1=∠AEH +∠2 =90°. ∵∠1=∠2 ∴∠ABD =∠AEH . ∵又AB =AE ,

∴△ABD ≌△AEH .∴BD =EH ,AD =AH . ∵∠DAH =∠EAB =90°, ∴△AD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D . ∵ED =EH-HD

∴AD BD ED 2-=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初中数学几何画图题目

初中几何热点问题探究 几何作图及操作探究问题 这类问题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可实施性、操作性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和动手设计的题 型,它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现的类型有:寻找最佳点问题、测量问题、面积分配问题、 几何设计问题?这类试题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或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获得感性认识,构建数学知 识,以达到动手动脑的目的?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 流、反思等实践活动过程, 利用已有的感知与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是要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 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 学问题, 适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几何作图题 1、尺规作图题 例 (2007南京)已知直线I 及直线I 外一点A ,分别按下列要求写出画法,并保留作图痕 迹? ⑴在图1-1中,只用尺规在直线 I 上画出两点 B C,使得点A B 、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 个顶点; ⑵在图1-2中,只用圆规在在线I 外画出一点P,使得点A 、P 所在直线与直线I 平行? 解析 ⑴画法一: 以A 点为圆心,大于 A 点到直线I 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与直线 I 交于B C 两点,则点B C 即为所求?(如图1-3 ) 画法二:在直线I 上取一点B ,以B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I 交于点C,则点B 、 C 即为 所求?(如图1-4 ) 图1-4 评‘点 :本题利用尺规作图,作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方法比较新颖,既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 力,更 考查了学生对原理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⑴问作等腰三角形要注意有两种情况,而第⑵问过直 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是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熟悉 一种基本作图,并能运用规范的语言对步骤进行描述是作图题的基本技能 练习:(2006锦州)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李平同学看到了工人师傅在木板 上画一个 1 直角三角形,方法是:画线段 A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 一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 2 点C,连接AC;再以点C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 AC 和延长线于点 D,连接BD,则厶ABD 就 是直角三角形? ⑴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⑵请利用上述方法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中一个锐角为 ⑵画法: 长为半径画弧, 在直线I 上任取B 、C 两点,以A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以 C 为圆心,AB 的 两弧交于点 P ,则点P 即为所求?(如图 1-5 ) 图1-1 图1-2 图1-3 图1-5 30°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的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ransformation of figures - axisymmetry"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 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 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 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 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 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 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 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 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

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习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

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

————————————————————————————————作者:————————————————————————————————日期:

第四章保距变换和仿射变换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距变换和仿射变换这两类重要的几何变换,从而深化几何学的研究,并掌握解决几何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保距变换和仿射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仿射变换的基本定理; (3)保距变换和仿射变换的变换公式; (4)图形的仿射分类与仿射性质。 本章教学难点:仿射变换的性质和基本定理;仿射变换的变换公式的求法。 本章教学内容: §1 平面的仿射变换与保距变换 1.1――对应与可逆变换 集合X到集合Y的一个映射f:X→Y是把X中的点对应到Y中的点的一个法则,即?x∈X,都决定Y中的一个元素f(x),称为点x在f下的像。对X的一个子集A,记 f(A)={f(a)|a∈A}, 它是Y的一个子集,称为A在f下的像。对Y的一个子集B,记 f-1(B)={x∈X|f(x)∈B}, 称为B在F下的完全原像,它是X的子集。 如果f是X到Y的映射,g上Y到Z的映射,则它们的复合上X到Z的映射,记作 gf: X→Z,规定为 g f(x)=g(f(x)),?x∈X. 对A?X, gf(A)=g(f(A)); 对C?Z, (g f)-1(C)=f-1(g-1(C)). 映射的复合无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映射f: X→X称为X上的一个变换,idX: X→X,?x∈X,id X(x)=x,称为X的恒同变换。 对映射f: X→Y,如果有映射g:Y→X,使得 g f= idX:X→X,fg=idY:Y→Y, 则说f是可逆映射,称g是f的逆映射。 如果在映射f: X→Y下X的不同点的像一定不同,则称f是单射。如果f(X)=Y,则称f是满射。 如果映射f: X→Y既是单射,又是是满射,则称f为——对应。此时?f-1f=id X,, ff-1= idY,于是f是可逆映射,并且f的逆映射是f-1。 一个集合X到自身的可逆映射称为X上的可逆变换。 1.2平面上的变换群 平移取定平行于平面的一个向量u,规定π的变换P u:π→π为:?A∈π,令P u AP(A)=u的点。称P u为π上的一个平移,称向量u是P u的平移量。(A)是使得 u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试题及答案

2013年图形的变换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1)由①图到②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2)由①图到③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3)把②图向左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把③图向上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解答题(共13小题) 2.(2008?南靖县)(1)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1. (2)将画好的整个图形向右平移4格,再画出来. (3)将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来. 3.(2007?惠山区)①画出下面三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将梯形围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③将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2009?兴国县模拟)(1)以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A. (2)将画好的图形A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B. (3)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5.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图形B向下平移2格得到图形C,请在图中画出图形B和图形C. 6.图中,图形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7.请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得到的图形.

8.按要求画一画. (1)在方格子中画出图①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2)画出将图②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3)画出图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9.按要求画图. (1)将图形A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2)以横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A对称的图形. (3)以竖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C对称的图形. 10.先画出图形: (1)向下平移3小格后的图形 (2)再画出图形①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③.

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专题秘籍

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专题复习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5.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移变换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要点诠释】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 图形平移的依据; (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 而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这个特征是得出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2.平移的基本性质:由平移的概念知,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 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 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移图形之间的性质, 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考点二、轴对称变换 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①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分类全面

一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分类全面 一、我会比也会连。 (1)下面的图形缺了一块,请找到并用线连起来。 (2)从哪一块上剪下来的,请用线连一连。 二、动动脑,填一填,选一选。 (1)正方形纸沿两条对角连线对折,得到的图形是______个,______ 大小的______形。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正方形剪去一角剩三角”() 2.“圆形就是圆球”() 3.“小方块,就是正方形”()

三、下面是正方体的是()。 A . B . C . D . 四、七巧板里学问多 ⑤号图是______形; ______号图形是三角形; ③号图形是______形; ①号和______号两个图形一样大; ④号和______号两个图形一样大。 五、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4种不同的剪法吗?请你画一画。

六、图中共有()个正方体。 A .3 B .4 C .5 D .6 七、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八、聪明屋,数一数,填一填。 (1)数一数下图有(______)个三角形。 (2)还缺(______)块砖。

九、下面图形是圆柱的是()。 A . B . C . 十、下图右面的4小块布料中,哪一块是从这块布上剪下来的?把序号填在框里______。 十一、按要求涂色。

十二、数一数,填一填。 (1)填写表格 (2)一共有______个图形;(3)你还有什么发现? 十三、动动手,涂一涂。涂方格比50少一些。

涂方格比12多得多。 根据要求涂方格,涂方格和40差不多。 十四、动动脑,看一看,填一填。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______。 (2)观察物体,画画在指定位置看到的图形。 在上面看______,在前面看______,在侧面看______ 。 十五、想一想,填一填。 (1)三角形比长方形少______条边,六边形比三角形多______条边。 (2)要拼一个大正方形最少需要______个小正方形,或______个小三角形。

浅谈仿射变换在解决椭圆问题中的应用(精选.)

浅谈仿射变换在解决椭圆问题中的应用 文[1]介绍了在解决椭圆的某些综合问题时,可以利用仿射变换的办法,把椭圆变换为圆来进行研究,会使得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简化.笔者也结合自身的教学与解题实践,通过几道例题,浅谈一下仿射变换在解决椭圆综合问题中的一些用法. 例1 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O 为坐标原点,A 为椭圆右顶点,若椭圆上存在点P (异于点A ),使得PO PA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分析 此题中的点P 满足PO PA ⊥,即点P 在以AO 为直径的圆上,也即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以AO 为直径的圆有不同于点A 的公共点.利用仿射变换将椭圆变换为圆,点P 变换为点'P ,则点P 与点'P 的纵坐标之比即为椭圆短半轴与长半轴之比. 解 作仿射变换,令','a x x y y b ==,可得仿射坐标系'''x O y ,在此坐标系中,上述椭圆变换为圆222''x y a +=,原坐标系中以AO 为直径的 圆的方程为220x ax y -+=,则0'b y a y ?=== ??,不难 求得椭圆离心率,12e ??∈ ? ??? . 说明 此题解法较多,用别的方法也不难求得本题的结果,但由上述过程我们看到,仿射变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简洁的求解思路.

例2 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12F F 、分别为椭圆左右焦点,过12F F 、作两条互相平行的弦,分别与椭圆交于M N P Q 、、、四点,若当两条弦垂直于x 轴时,点M N P Q 、、、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大,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分析 利用仿射变换将椭圆变换为圆,此时M N P Q 、、、四点分别变换为''''M N P Q 、、、四点,由仿射变换时变换前后对应图形的面积比不变这个性质,故将上述题目中的椭圆变换为圆时,''''M N P Q 、、、四点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大值仍在两条弦与x 轴垂直时取到,故只需研究在圆的一条直径上,取关于圆心对称的两点12F F 、,当1OF 为多少时,能使得过12F F 、的两条互相平行的弦与此直径垂直时刻, 与圆的四个交点所形成的面积最大. 解 作仿射变换,令','a x x y y b ==,可得仿射坐标系'''x O y ,在此坐标系中,上述椭圆变换为圆222''x y a +=,点12F F 、坐标分别为 (,0)(,0)c c -、,过12F F 、作两条平行的弦分别与圆交于''''M N P Q 、、、四点.由平行四边形性质易知,三角形'''O P Q 的面积为''''M N P Q 、、、四点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4 ,故只需令三角形'''O P Q 面积的最大值在弦''P Q 与x 轴垂直时取到即可.由文[2]中的结论,易得当 0,2c ??∈ ? ?? 时,三角形'''O P Q 面积的最大值在弦''P Q 与x 轴垂直时取到.故此题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02? ??,. 说明 此题的一般解法也较多,但按照常规解法则较为繁琐.而上述解法利用仿射变换把椭圆变换为圆后,由于圆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用word画几何图形

用word画几何图形 一、认识word绘图 1、认识“绘图”工具栏 单击“视图”里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则会弹出“绘图”工具栏。 在工具栏中单击一种绘图工具,鼠标指针变 成“十”字形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至另一点, 释放左键后,在两点之间就会留下该按钮所指示 的几何图形,画完后按钮会自动弹起。每若双击 按钮,可以连续画多次,只要单击文本中任一点 (或单击右键)该按钮才会弹起。 绘图工具中主要按钮的功能为: 直线按钮:画直线。若同时按住Shift键,可 以画出水平、垂直、45度角等直线。 矩形按钮:画矩形框。同时按住Shift键可以 画出正方形框。 椭圆按钮:画椭圆框。同时按住Shift健 可以画出正圆框。 自选图形按钮:包括“基本形状”、“箭 头总汇”、“线条”、“流程图”、“星与旗帜”、 “标注”、“其它自选图形”共七个选项。 每一个选项下又有许多常用的绘图按钮。 可以用这些绘图按钮快速绘制各种图形。 填充颜色按钮:除直线外可以为选定的 几何图形填充颜色。 线条颜色按钮:为选定的直线或其他各 种几何图形的边框线设置颜色。 线型按钮:为将要画或已经画出的几何 图形定义线型。如虚线、细实线、粗实线、 单向箭头线、双向箭头线等。 要了解绘图工具栏其他按钮的功能可将鼠标指向该按钮, 稍停片刻即可获得功能说明。 2. 编辑图形 绘制后的几何图形允许对其进行编辑。如移动、删除、改 变大小、配色、变换线型等。 (1)图形的移动与删除 将鼠标指针指向图形,指针呈现空心箭头状并带一个十字双向箭头,单击鼠标左键,图

形框线上会立即出现控制点,称作选定或选中。如果是直线则在两端各有一个控制点,其他图形一般会出现8个控制点,控制点数取决于图形的大小,但最多是8个。鼠标指针指向被选中的图形,当鼠标出现十字双向箭头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该图形就可以被移到其他位置。图形被选中后,按 Del 或 Backspace 键,该图形即被删除。 (2)改变图形的大小 首先选中图形,然后把鼠标指针指向控制点,当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形的尺寸,如果图形是直线则改变其长度或角度。 (3)改变图形的线型 改变线型是指改变直线的线型。画直线前可以定义线型,对已画出的直线也可以修改其线型。方法是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线型”按钮,在其上方会出现一个线型列表框,然后选择其中的某种线型。 (4)图形组合与取消组合 按下“绘图”工具栏上的“选择对象”按钮,可用鼠标左键拉出一个矩形框来选择多个图形。选择多个图形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右边的向下黑箭头,或右击选中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组合”命令,即可以完成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图形,这样在移动图形时,会一起移动。取消图形的组合方法相同。用鼠标右击选中图形时也可进行组合操作。 二、掌握word 绘图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技巧 1.图形的微移:若你在移动图形时总觉得没有移动到预想的位置,可以这样做—先选定需要移动的图形,再按住ctrl (或ctrl 和空格键)的同时,用方向键→ ←↑↓就可以将图形移动到你所满意的位置。每次移动一个网格,也可微移整个图形。 2.图形的组合:若你在word 中用画笔工具画出的图形是由许多图形对象构成的话,请你用选定工具把所有的图形对象选定后,再从绘图工具栏中找到“组合”,把你画的图形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样你在输入其他文字或图形时就不会将原来的图形弄散。这样便于移动图形的位置。组合可画一个组合一个,也可画到最后一块组合。组合之后也可取消,也可重新组合。最好是几个简单图形一确定就组合。 3.画笔工具的使用:在画笔工具栏中,“自选图形”中的“线条”工具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用来画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比如弯曲的线条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再结合“绘图”栏中“编辑顶点”工具的使用,你就可以创造出变化多端的漂亮图形。 4、标顶点字母:选中“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横排),在文本框内输入大写的顶点字母,鼠标右键单击文本框(或双击文本框),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出现“设置文本框格式”界面,在“颜色与线条”选项中,将“填充透明度”设置为“100%”(或“填充颜色”设置为“无填充颜色” ),“线条颜色”设置为“无线条颜色”,单击“确定”按钮,就画出顶点。 5、对图形排版:鼠标左键双击(或右键单击)图形,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绘图画布格式”命令,单击“版式”,选中“环绕方式”中的“浮于文字上面”(或“紧密型” ),再选中“水平对齐方式”中的“其他方式”,单击“确定”按钮,图形就排版了。 三、用word 画数学图形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说明:如何用word 画数学图形。 222 .x y l x l x AC 例1 已知椭圆 +=1的右准线与轴相交于点E,过椭圆右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 两点,点C 在右准线上,且BC 轴. 求证:直线经过线段EF 的中点 画图: C X l E O F Y N A B

一年级2021年下学期数学几何图形分类

一年级2021年下学期数学几何图形分类 一、看图填空。 (1)大正方形是由______个图形组成的。 (2)一套七巧板有______块,其中______号和______号、______号和______号大小一样。 (3)______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看一看,填一填。 (1)想一想,______个正方形(2)有______个长方形 (3)想一想,______个正方形(4)数一数,______个三角形 三、计算下列各式。

如果△=2,○=3,□=5,那么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四、我会填序号。 第______号是长方形,第______号是正方形。 五、下面图形是长方体的是()。 A . B . C . 六、模仿,用七巧板拼一拼。 我用了______形和______个______形。 七、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哪种图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八、找一找雪娃娃身上的图形。 长方形有______个,正方形有______个,圆有______个,三角形有______个。 九、看一看,填一填。

有______个。 十、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十一、观察实物,填出里面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十三、数一数,有多少个长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 ______ 个长方形,______个正方形。 十四、看一看,填一填。 请你分别找出图形的影子,图形①的影子是______;图形②的影子是______;图形③的影子是______。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图形

中考复习之八:图形变换与对称图形 知识结构 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 轴对称图形旋转 轴对称平移 图形的变换 知识要点 1.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包括 、轴对称、 等三种.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直线方向移动,叫做图形的 . 3.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5.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 ,这个点叫做 中心,转动的角叫做 角. 6.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7.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例题精选 例1 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 例2 已知△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 △A ′B ′C ′与△ABC 关于y 轴对称,那么点A 的对应点A ′ 的坐标为( ). (A )(-4,2) (B )(-4,-2) (C )(4,-2) (D )(4,2)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反.A点的坐标是(-4,2),则A点关于y 轴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4,2). 答案:(D) 例3已知点P(5,a)与P′(b,-1)是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则a、b的值是(). (A)a=1,b=5 (B)a=1,b=-5 (C)a=-1,b=5 (D)a=-1,b=-5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纵坐标都相反,所以a=1,b=-5. 答案:(B) 例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中左眼 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 . 分析:平移前左眼的坐标是(-4,2) ,平移后左眼的坐 标是(3 ,4),它的横坐标增加了7,纵坐标增加了2.根 据这个规律,平移后右眼的坐标是(5,4). 答案:(5,4) 中考集训 1.将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A)(B)(C)(D) 2.点A的坐标是(2,-3),把点A向左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 B的坐标是(). (A)(-2,3) (B)(-2,-9) (C)(6,3) (D)(6,-9) 3.(2000年)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共有(). (A)0条(B)1条(C)2条(D)3条 4.一个正方形的对称轴共有(). (A)1条(B)2条(C)4条(D)无数条 5.(2001年)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梯形(B)菱形(C)矩形(D)圆 6.(2005年)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菱形(D)圆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梯形(B)平行四边形(C)正三角形(D)矩形 8.(2006年)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6 -6 6 6 1 1 2 23 3 4 4 5 5 -1 -1 -2 -2 -3 -3 -4 -4 -5 -5 x y o

仿射变换用于从图像中提取目标块

无论是在人脸识别或跟踪领域,还是在图像处理领域,在我们做训练或者分析局部数据之前,都需要把对应的图像数据提取出来,如果必要还应该做相应的Scale处理,下面介绍了一个应用仿射变换提取图像中目标块的例子。 采用仿射变化的优点是易于处理目标块旋转,尺度的变换。 应用背景: 如何提取目标块中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resize处理? 尤其是当目标块存在旋转的时候,我们如何把它正过来? 其它优点:仿射变换还可以处理像斜变这种线性形变。 2008-12-1 王栋

例子affine_exp.m 注:目前程序只支持灰度图像数据 image = imread('lena.bmp'); figure(1); hold on; imshow(image); block_size = [ 320 320 ]; %%缩放后的目标大小 sz = [ 70 70 ]; %%原图中的目标大小 p = [ 146 156 70 70 0 0 ]; %%参数:依次为:X方向中心坐标,Y方向中心坐标,宽,高,旋转角度(弧度),斜变角度(一般取0) w = block_size(1); param = [p(1), p(2), p(3)/sz(1), p(5), p(4)/p(3), 0]; param = affparam2mat(param); drawbox(sz, param, 'Color','r', 'LineWidth',2.5); hold off; param = [p(1), p(2), p(3)/w, p(5), p(4)/p(3), 0]; param = affparam2mat(param); wimg = warpimg(double(image), param, block_size); figure(2); imshow(uint8(wimg)); 实验结果解释:实验中参数p = [ 146 156 70 70 0 0 ]说明了提取框的位置,大小,旋转信息。sz = [ 70 70 ]表明待提取图像的大小为70x70。block_size = [ 320 320 ]表明提取目标再进行resize后图像的大小 2008-12-1 王栋

画图中的几何图形

小小设计师 ——金山画王“几何图形”工具的使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几何图形”工具是《金山画王》“画板”中的一个内容,它是作为学生电脑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工具。“画板”中有绘图工具,其中笔、倒色和几何图形是最常用的绘图工具,因此本课在学习了笔、倒色工具的使用后,将几何图形工具作为一个知识点来学习,为电脑作品的创作提供有力帮助。 几何图形工具也是金山画王画板中是比较有趣的内容,各种现有的形状经过巧妙结合就能有不同的效果,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灵活使用几何图形工具就能为电脑绘画作品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鼠标的操作,掌握了金山画王的图库,以及画板中笔、倒色等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也已经能够运用各种各样的笔创作简单的图画,有的学生在画图时还尝试使用了几何图形作为装饰,足见学生对新工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节课就是进一步介绍金山画王“画板”的运用,让学生使用“几何图形”工具来组合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画板上几何图形工具,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直线、圆、矩形、圆矩形、五角形、六边形)工具进行基本操作。 (2)利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结合画板中的其他工具,合理搭配,完成任务。 (3)基本掌握不同的几何图形的定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和教师的交流对答中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创作欲望。 (2)在自主尝试操作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结合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 (3)在闯关的过程中为跳跳虎建房子,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享受用金山画王创作图画作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使用、探索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3)提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平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专练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专练 专题一:确定图形变换后的坐标 把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点的坐标,可进行图形的变换或确定图形的位置与形状,解答这类问题,是数与形结合的体现,有利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以坐标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变换为例加以说明.例1 如图1,在△AOB中,A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2),点O的坐标是(0,0),将△AOB平移得到△A′O′B′,使得点A′在y轴上,点O′、B′在x轴上.则点B′的坐标是. 析解:因为△AOB是等腰三角形,容易得到B点坐标为(4,0),将△AOB 平移得到 △A′O′B′,使得点A′在y轴上,是将图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根据平移特点,平移后对应线段相等,因此点B也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以点B′的坐标为(2,0). 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0,0),A(-1,1),B(-1,0),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则点A,B的对应点坐标为A1(,),B1(,). 析解: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OA=2,所以OA1=OA=2,所以点A1的坐标是(2,0).因为∠AOB=45°,所以△AOB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所以△A1OB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1边上的高为 2 2 ,所以B1 22 22 ?? ? ? ?? ,. 练习一:1.如图3,若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3,-2)(B)(2,2)(C)(3,0)(D)(2,1)

2.如图4,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的坐标为(1,0),将点P0绕着原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1,延长OP1到点P2,使OP2=2OP1,再将点P2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3,则点P3的坐标是.4.如图5,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就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 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 专题二:图形的变换分析 分析图形的变换一般选择合适的“基本图形”,然后由平移、旋转的定义考查这一基本图形变换到另一个基本图形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以及运动的距

最新《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

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习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

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

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 按照能否通用,平面几何图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具体尺寸要求的相交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另一类则是需要符合题目条件与结论,或有严格尺寸要求的图形。无论哪一类,都可以凭借Word页面的“绘图工具”画出来,再利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进行编辑。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敬请同仁赐教。 例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30°,AC=3,折叠该纸片,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E,求折痕DE的长。 〖画法〗: 1、点击“插入”→“形状”,选择直线形,插入一条水平直线和一条竖直直线,如图(1); 2、右击直线,选“设置对象格式”,如图(2); 3、在“颜色与线条”里,将两条直线均设置为黑色、0.75磅,如图(3); 4、将水平直线复制成3条,如图(4);

5、右击其中一条水平直线,在“设置对象格式”→“大小”→“旋转”右框内,输入数字“30”,如图(5);这时所选直线顺时针旋转30°,如图(6); 6、再选择一条水平直线,将其顺时针旋转60°,如图(7),图(8); 7、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并顺时针旋转120°,如图(9); 8、按住“Ctrl”键依次点击排列好的每条直线,在“图片工具”里选择“组合”,并且“另存图片”到某个文件夹,如图(10);

9、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中打开图片,如图(11); 10、用“橡皮”工具擦掉图形中多余的部分,如图(12); 11、用“铅笔”工具添加直角符号,并用“铅笔”工具将部分实线改成虚线,如图(13); 12、用“画图”程序中的文本工具给图形各点添加大写字母,如图(14); 13、剪切图片,另存到文件夹,如图(15);

一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分类完整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分类完整版人教版 一、看图,看看有多少个三角形。(复合出的图形也算) ______个 二、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4种不同的剪法吗?请你画一画。 三、照样子用同样长的小棒搭正方形,想一想,最少要用几根? 搭1个用4根搭2个用7根搭3个用______根搭4个用______根四、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形______ 正方形______ 三角形______ 圆______ 五、动动脑,看一看,填一填。 有______个圆,______个长方形,______个正方形。 六、动动手,分一分。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七、我会画。

八、动动脑,想一想,填一填。 (1)铁罐装可乐的形状是______。 (2)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______。 (3)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______。 (4)长方体有______个面,正方体有______个面。 九、看一看,填一填。 观察七巧板,其中三角形有______个,正方形有______个,还有一个是______。 十、把下面的点用直线连起来.

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十一、观察实物,填出里面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聪明屋,数一数,填一填。 (1)数一数下图有(______)个三角形。

(2)还缺(______)块砖。 十三、妈妈让小强像下图那样把图形穿成一串儿。告诉他再在右面穿对两个就可以了。小强还要穿上哪两个图形?请你圈出来。 十四、按规律接着涂一涂、画一画、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