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_侯清涛

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_侯清涛
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_侯清涛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5-16T15:43:05.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朱忠炎 [导读] 这种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就导致了大量糖尿病的发生,使得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而又高发的疾病。 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卫生院 3251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且又高发的疾病。本论文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危害;研究进展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是肆无忌惮的各种吃,这种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就导致了大量糖尿病的发生,使得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而又高发的疾病。 一、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下降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尿液也比平时明显增多。由于摄入的糖分大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就导致体重不断下降,且下降很快。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二、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会引发很多种病发症,因此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有: 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 2、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 3、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4、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四、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型、2型及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目前对于各型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颁布了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并于1985年对其进行修改,而后成为世界公认的诊断1型糖尿病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关于1型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尚无诊断1型糖尿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198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临床针对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儿童患者,而针对成人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研究相对较少。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及大型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并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型糖尿病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并为全国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上也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003年的标准。 目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方面。 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的发展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桥梁,促使糖尿病这一高发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 1、基础研究进展 2010年,我国学者采用腺病毒转基因技术介导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和神经源性分化因子进入胰腺导管细胞和外分泌细胞,发现这2种因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糖尿病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研究入手,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治疗和发展的现状,寻找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标签: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的各种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类是手术治疗的方法[1]。 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控制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1.1自我控制疗法这种疗法也属于一般的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糖尿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的相关饮食等问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之,通过自我控制治疗,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1.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药物治疗,一种是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 1.2.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服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社旗县万成医院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惠大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一、概述 ㈠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㈡患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 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二、糖尿病分型:分四大类型 1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MODY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㈠ 1 型糖尿病( T1DM ) ⒈免疫介导糖尿病 ①由于胰岛 B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②有 HLA 某些易感基因,体液中存在有针对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65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A-2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IAA ) ③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④ B 细胞破坏的程度很大的不同,婴儿和青少年常破坏迅速,而成年人则缓慢即 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 LADA ) : 特殊类型 1 型糖尿病, 15-70 岁发病,起病慢,非肥胖,有较长阶段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易继发失效, C 肽水平低,血清中有一种或几种胰岛 B 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最终依赖胰岛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彭博综述 (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 糖尿病是伴有不同程度胰岛素缺乏或胰岛功能障碍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当今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在预防长期并发症方面收效甚微,研究者试图找出一种有效的疗法来再生胰岛β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和/或重新编码自体非β体细胞如肝细胞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达到重建葡萄糖稳态的目的。本篇文章将从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策略、关键基因以及基因治疗的载体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关键词]糖尿病;基因治疗;胰岛素分泌细胞;胰腺转录因子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gen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Peng Bo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Diabete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insulin deficiency or islet dysfunction. Because current methods for treating type 1 diabetes (T1D) are ineffective in proventing long-term complications, researchers have sought to indentify alternative therapies that regenerate pancreatic beta cells, differentiate pluripotent/progrnitor stem cells, and/or reprogram autologous non-pancreatic somatic cells, such as liver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 for restoring glucose homeostasi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laborate on the key genes, vectors and strategies of ge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diabetes, gene therapy, 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 pancreat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PTFs). 1、糖尿病概况及治疗现状 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82亿人,统计数据显示,预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013944808.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一)ADA对糖尿病诊疗指南的6点更新 1、BMI 筛查点由 25kg/m2调至 23kg/m2 这一调整是针对亚裔人群进行的。由于患有糖尿或糖尿病高风险的亚裔人群其BMI 往往更低,所以 ADA 对此进行了修订。 2、舒张压目标从 80mmHg 放宽到 90mmHg 3、餐前血糖目标由 70-130mg/dL 放宽至 80-130mg/dL ADA 提醒,做出这一调整是考虑此举有利于预防那些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4、推荐人们多运动和锻炼 这一建议尤其针对那些久坐的人(单次静坐时间≥90 分钟)。ADA 指出,现在大家工作经常久坐,活动不足。 5、不建议用电子烟进行戒烟 ADA 强调,电子烟并不能十分安全地替代香烟,因此不建议用电子烟作为戒烟的替代物。 6、不同血脂治疗方案以 40 岁为界定年龄 ADA 建议: (1)≥40 岁的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中强度或高强度的治疗。 (2)<40 岁的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应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如有危险因素存在或患心血管疾病,则仍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的发布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糖尿病进程,让患者的B细胞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更长期地获得有效、稳定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 (三)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 (四)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人的胆固醇水平 二甲双胍双胍除了影响血糖水平外,其还会对影响血脂水平。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二甲双胍或许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可以使得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文章中研究者对加入德国大规模研究KORA的参与者

我国糖尿病现状

中述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姓名:范荣学号:201051241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主要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同卵双胞胎糖尿病一致率达57%,如果包括亚临床胰岛素分泌障碍,轻微高血糖,则几乎达100%,异卵双胎糖尿病一致率为17%。父母为2型糖尿病者,子女中50%有糖尿病,12%有耐糖量降低。遗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糖尿病,平时应注意适当限制能量摄入、避免肥胖、促进体重正常和鼓励进行较多的体力活动等。 糖尿病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可以改善、有的发展相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与否,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好坏有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等,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一发现有糖尿病就已经有了糖尿病并发症。而且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所以预防治疗糖尿病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要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明白它的发病机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分为如下几期: 第一期遗传易感性:与HLA某些位点有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 第二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胰岛B细胞损伤; 第三期免疫学异常:循环中可出现多种针对B细胞的自身抗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尚维持正常;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摘要】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 人民的健康,成为致残、致死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随着国民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的变化,糖尿病及 其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该文对糖尿病国内外的流行 病学、诊断方法及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 01-0319-0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 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等 并发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及致 残率已仅次于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三1。 1.糖尿病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25亿, 按现在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近7亿人患糖尿病,其中有80%的 患者来自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曾经在1980年、1994年、2007年、2010 及2013年分别进行了5次糖尿 病流行病学调查,由最初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 0.67%,快速上升至2007 年的 9.7%。2010年通过调查19个省市的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把糖化血红蛋白纳入诊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 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 3。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总诊 断和未诊断标准化患病率估计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 4,估计有糖 尿病患者接近1.14亿,占全世界约1/3,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此外,尚 有约4.93亿属于糖尿病前期,存在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趋势5-6。全国各省市也 进行了相关调查:2017年天津市在成人体检人群中T2MD的检出率为6.49%,糖 尿病前期的检出率为19.63 7;2017年安徽省糖尿病患病率为 11.8% 8;2016年临 夏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8.7% 9;2012-2014年开封市五区四县的调查中糖尿病发 病率11.30% 10。世界范围内调查显示:0.55%的美国成年人诊断出1型糖尿病, 约130万成年人;8.6%的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约2100万成年人11;2014年泰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为41.3% 12。从2007年到2013年,瑞典的糖尿病患病率从5.8上升到6.8% 13。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进行不同范围内的糖尿 病及其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对比与发现疾病发展的现状,更好的为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提供临床支持。 2.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国目前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仍为WHO(1999)标准14:1.糖尿病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以下3条中之一可诊断(1)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11.1 mmol/L (200mg%);(2)空 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7.0 mmol/L (126 mg%);(3)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200 mg%)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1.1 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及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1.1.1 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及重组人胰岛素三类。动物胰岛素大多用猪或牛的胰腺提取,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由DNA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安全性更高。 胰岛素目前为注射方式给药,其发展方向是重组人胰岛素取代动物胰岛素,非注射型精确释药人胰岛素替代注射型胰岛素。 1.1.2 胰岛素类似物(Comparison of Insulin)常用的胰岛素类似物有三种:一是赖脯胰岛素(Lispro),二是门冬胰岛素(Aspart),三是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1.2 胰岛素促泌剂 1.2.1 磺脲类(Sulfonylurea)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腺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SUR),从而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在高糖时此效应被放大。 磺脲类药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现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药物代表药物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一860)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等。第二代同第一代比,使用剂量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已逐渐取代第一代。第三代药物为格列美脲(Glimepiride),其也是适用于单药治疗及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唯一的磺酰脲类药物。 1.2.2 非磺脲类(non-Sulfonylurea)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降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此类药物长期应用也会损害胰腺β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应用的有瑞格列奈(repaglinide)和那格列奈(nateglinide)。有人称这类药为血糖依赖型胰岛素促泌剂[1]。 1.3 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er)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的药物。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方法对胰岛素、格列美脲、阿司匹林、胰岛素笔、胰岛素泵、联邦·焕胰素等治疗糖尿病药物进行全面的描述分析。结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药物日趋多样化,作为新时代的医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医疗药物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结论通过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不断研发新药剂,使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加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发展状态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综合征[1],此疾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包括[2]: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患者机体,降低胰岛功能,提高胰糖、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患者临床突出症状为高血糖,伴随尿量多、消瘦等表现。在长期的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需要控制血糖正常水平,才能降低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生率,保护肾、眼、足等部位,增强治疗效果。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标在于:保持患者的正常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关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 1.1降糖药的服用经常服用非胰岛素的患者,在遵循饮食方案进行体重控制后,如血糖还是高于14mmol/L,可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成了口服降糖药的三大类型[3]。 1.1.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的功效在于[4]: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防止出现肝糖原异生现象,加速糖的无氧酵解,强化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等。①二甲双胍作用持续可高达6h,服药最大剂量必须<1500mg/d,此药物不会造成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在伴肥胖症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受到人们的认同与肯定;②苯乙双胍作用持续高达5h左右,服药最大剂量必须<75mg/d,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1.1.2磺酰脲类磺酰脲类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治疗优势,有效增加靶细胞胰岛素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5]。①第一代以甲磺丁脲作用持续可高达8h,服药最大剂量必须<3000mg/d;②第二代以优降糖作用持续可高达1d,服药最大剂量必须<15mg/d。 1.1.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生物合成的拟四糖体,经口服用后,将会降低糖尿病患者饭后高血糖。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患者在采取科学的饮食方案后,加以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治疗愈合率更高。但是,患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社区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本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从而找出基层慢性病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就提高本社区糖尿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行了探讨。 标签:糖尿病;现状;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糖尿病末出现并发症以前,患者的器官功能无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则会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笔者近两年在社区从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本辖区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要真正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1本辖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 1.1糖尿患者群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见表1。 1.2管理方式由一名全科医生负责管理275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将糖尿病管理手册发给患者,患者每季度凭手册到社区进行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并将所测结果记录在册,医生视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每2年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做1次免费体检,内容包括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和肾功能,常规心电图。对未到社区复诊者进行电话回访。 1.3糖尿病患者现状275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有165例,占糖尿病患者的60%,患有精神病1例;2年间已经死亡的糖尿病患者5例。在今年的体检中,应到270例,实际来检查的为138例,其中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92例,血糖在6.1~7.8mmol/L的为38例,血糖在7.9mmol/L以上的有8例,且这8例中有2例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2现状分析 2.1管理缺失研究表明大于20岁的中国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1%[2]。成都地区进行的中老年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调研发现,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 3.4%,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72.9%的糖尿病前患者和5 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3]。本辖区登记的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17331例,大致估算糖尿病患者有1600例左右,而本社区登记在册管理的仅为275例,管理率仅为17%。在我们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中,从未进行OGTT检查。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将新学的词汇用于句子、会话、故事讲述或写作之中,以加深记忆。④视觉映像: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视觉映像在新语言信息与己掌握的语言信息之间建立记 忆联系。可以通过想象,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建立。这种视觉映像可以来自事物或现象的画面、文字出现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想象来获得。⑤语义图示:以一个基本词为中心,在纸上画出跟该词有关的词语的语义关系结构图,并表示其相互关系。⑥语音串记:利用新词和己掌握单词之间语音上的某种共同特征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记忆。可利用的语音特征可以是押韵,也可以是音节上的相似。⑦缩略助记:从要一记忆的词组或有关词语中抽取第一个字母或音节,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单位,并用作该词组或有关词语的记忆线索。⑧言行相伴和具体操作: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摆弄实物来记住所学到的新词。⑨构词分析:在碰到新词时观察它的词形,如发现它是由若干已知词或构词成分组成,就从这些组成部分的意义推测这一新词的意义。 贾冠杰(2001)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利用词汇游戏辅助教学。教师可根 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单词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词汇游戏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②通过阅读来记忆词汇。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记忆单词也可以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③通过形一义联想法和音一一义联想法来记忆单词。形一义联想法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音一义联想法则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 2.2有关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词汇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语言 学的发展历史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关于词汇教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语法翻译时期和听说法时期。Charter(1987)曾将词汇比作 为一个不受重视的“灰姑娘”(转引自孙兴文,1998)。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出现,词汇开始引起了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们的关注,词汇的地位才得以很大的提高,至此,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才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王文宇(1998)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规划策略(规划管理记忆全过程的方 法)、单词表策略、重复策略、联想策略、词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语用策略。 姚梅林、吴建民、庞晖(2000)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9类:复述策略、联想策 略、归类策略、应用策略、单词表策略、上下文策略、词性分析策略、复习策略、管理策略。 将策略具体运用细分化的有: 易晓明和韩凯(1998)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四大类:①记忆术(如:对字母进 行转化、首字母法、编故事法、地点法、关键词法、想象形象、奇特想象)。②一般记忆加工策略(如:复述、分类、词根词缀等精细加工、对比、单词联想网)。 ③外部辅助策略(如:列表方式、物理刺激提醒、让别人告知、抄写在明显位置、利用单词等外部工具)。④元一记忆策略(如:重复、判断掌握程度、定任务量、难易判断、记忆过程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 程晓棠等(程晓棠、郑敏,2003)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在语境中学单词, 提出利用上下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单词之间的指代关系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猜测词义。②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情景联想和单词网络。情景联想即是把描述日常生活中一连串动作的动词集中起来学习或复习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单词网络则是把同类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