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与脱位李雁.docx

骨折与脱位李雁.docx
骨折与脱位李雁.docx

骨折与脱位

骨折

一、骨折的定义、病因、分类

1、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2、病因:骨折大多由外伤所致,可分为四类。

(1)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暴力部位;

(2)间接暴力,外力传达;

(3)肌肉的强烈收缩;

(4)持续性劳损。

3、分类,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骨折处与外是否相通分: A 、闭合性骨折, B 、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轻重程度分: A 、不完全性骨折, B 、完全性骨折;

(3)根据骨折成的形态分: A 、横形骨折, B 、斜形骨折, C、螺旋性骨折, D 、粉碎性骨折, E、青枝骨折, F、裂纹骨折。

其它有: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及骨骺分离。

(4)根据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分: A 、稳定性骨折, B、不稳定型骨折;

(5)根据骨折的就诊时间分: A 、新鲜骨折, 2 至 3 周内就诊; B,陈旧骨折, 2 至 3 周后就诊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 A 、外伤骨折, B 、病理骨折。

二、诊断要点

(一)一般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外伤史。

2、伤后患处疼痛及功能障碍。

3、体征有骨擦音、骨折畸形或异常活动,此外,局部可有肿胀和皮下瘀斑,在对称的姿势下测

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可发现患肢缩短及缩短的程度。

4、 X 线照片,不仅可证实或发现骨折,并能了解骨折断端的形态与移位情况。

(二)常见骨折的诊断要点

1、肱骨干骨折,大多数上臂有缩短和成角畸形,并有异常活动有骨擦音,拍上臂正、侧位X 线片可明确诊断,若见腕下垂,拇指不能背伸,虎口区感觉障碍,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2、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肱骨髁上处压痛、肘部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有移位的呈靴样肘畸

形,但肘后三角关系保持正常。应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运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

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操作, X 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3、桡尺骨干双骨折,前臂肿胀和疼痛,旋转功能丧失,完全性骨折多有成角畸形、骨擦音和异常

活动,但儿童青枝骨折只有成角畸形,X 线照片时,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以便确定有无旋转移位和上、

下尺桡关节脱位。

4、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腕部肿胀、疼痛,腕关节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可见“餐叉样”畸形或

“枪上刺刀样“畸形,缩短移位时可扪及桡骨茎突上移,无移位或不全骨折时,肿胀多不明显,仅觉局

部微痛,腕和指活动不便,握力减弱,X 线照片,可协助诊断。

5、股骨颈骨折,伤后有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但部分嵌入骨折仍可适时站立

及跛行,伤肢呈外旋,缩短,髋膝关节轻度屈曲畸形,腹股沟处压痛,足跟叩击痛阳性,可扪及大粗隆

上移,拍髋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6、股骨干骨折,大腿肿胀、疼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

活动,严重移位的股骨下 1/3 骨折,若在国窝部有大血肿,小腿感觉和运动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

失,应考虑为国窝部血管、神经损伤, X 线照片可以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的方向。

7、胫腓骨干骨折,小腿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压痛和纵向叩击痛明显,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骨折移位出现小腿缩短,成角及足外旋畸形,肱骨上1/3骨折时应注意有无国动脉损伤,腓骨上1/3 骨折时应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胫、腓骨折可不在同一平面,故X 线照片时应包括肱腓骨全长。

8、脊柱骨折,脊柱局限性肿胀、压痛、头顶纵向叩击痛阳性,脊柱运动障碍,颈段骨折可见头颈

倾斜畸形,胸腰段骨折可见脊柱后突畸形,有时伴腹胀、大便秘结,小便不能自控, X 线检查是确诊脊柱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但应谨慎搬动患者,避免损伤或加重脊髓损伤,尤其颈椎骨折伴有截瘫时,最好

作床边 X 线拍片。

9、骨盆骨折,多有挤压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骨盆挤压试验和分离试验可使骨折

X 线处疼痛加剧,若尾椎骨折,坐时疼痛加重,尾椎压痛明显,肛门指检有触痛或扪及尾椎异常活动。

拍正位片,必须包括整个骨盆和两侧髋关节,骨盆环断裂时,除见明显的骨折外,尚可见患侧骼骨关节

面较对侧高,尤以坐骨棘及髂后上棘明显,闭孔变小,股骨外旋,全并骶骨或尾骨骨折或脱位者,须拍

侧位 X 线片检查。

二、治疗要点

(一)急救处理

1、抢救生命,根据受伤过程,通过简单观察和重点检查,迅速了解病情,如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则应以抗体克为首务,注意保暖,尽早输血、补液,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

吸道通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

2、包扎伤口,及时而妥善地包扎伤口,能压迫止血,减少感染机会,达到保护创口的目的,大血

管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每小时松止血带一次,若干开放性骨折断端戳出伤口但未压迫务砭神经

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污物带进创口深处,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断端自行滑回创口内,到医院后务必

向医师反映情况,促其注意。

3、现场固定,简单面而有效的临时固定,可以防止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减轻疼痛,预

防休克,凡有可疑骨折者,均应予现场固定,就地取材,可选用绷带、棉垫、木板、树枝、竹竿、木棍、

步枪等,固定时不必脱出衣服和鞋袜,肢体肿胀甚至可剪开衣袖或裤管,以免过多搬动患肢,四肢固定要

露出指、趾端,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4、迅速运送,经妥善固定后,可用单架或其他交通工具将病人迅速运送到医院治疗。

(二)手法复位及固定

1、肱骨干骨折,横形、短斜形及粉碎骨折,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两肋手持续牵引,术者拇指

抵住骨折外移端推向内,其他各指环抱骨折内移端拉向外,粉碎性骨折手法宜轻,从两侧或前后挤按骨

折部,使骨折面互相接触即可,复位后按三点挤压原理放置压垫,四块小夹板固定,上 1/3 骨折超肩关节、下 1/3 骨折不超关节固定,固定期间可在弯腰姿势下作肩关节摆动、划圈等动作活动肩关节,不要

作伤肢上举活动,以免造成骨折成角。

2、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无明显移位者,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于屈肘90 度功能位置3-4 周即可,有移位者手法复位,持续牵开重迭的骨端,矫正一折端的侧移位(使之略有桡偏),然后端下折端向前,同时屈肘,即可复位,用夹板固定于肘关节屈曲80-90 度位 3-4 周,固定期间多做握拳、腕指屈伸活动,

解除固定后主动锻炼肘关节活动,禁止暴力被动活动或按摩,以免形成肘部骨化性肌炎。

3、桡、尺骨干双骨折,臂丛麻醉,牵引下,施行手法复位,可先复桡骨,后再复尺骨,或先复位较

稳定的一骨,再复另一骨,复位成功后需在尺桡骨之间放分骨垫,再用小夹板加有柄托板固定前臂于

旋中位 8-10 周,早期鼓励患者作握拳锻炼,肿胀消退后开始肩、肘关节,解除固定后方可作前臂旋转

功能锻炼。

4

“掌屈尺偏”,复位后用小夹板加压垫固定腕关节掌屈尺偏位 4 周,固定期间积极作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屈伸锻炼,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锻炼。

5、肱骨颈骨折,( 1)外展型骨折断端嵌插者,将患者肢置于外展30 度位,下肢皮肤牵引3-5 公斤达 6-8 周,然后可扶双拐伤肢不负重下床活动待X 线照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弃拐行走,一般约需半年左右。( 2)内收型骨折,可先作皮肢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1-2 周,使其逐步复位,然后用三根骨圆针

经皮内固定,术后继续维持牵引 3-4 周, 6-8 周后方可扶双拐伤肢不负重下地活动,直到骨折连接后,方可

弃拐步行,骨折未愈合时,不准侧卧,不准盘腿,不准早期负重。

6、股骨干骨折, 12 岁以下儿童多采用皮肤牵引复位,不夹板外固定治疗,4-6 周即可达到临床愈合,成人股骨干骨折,采用重磅牵引(牵引量10-12 公斤) 1-2 天,早期纠正重叠移位,然后施以端提

挤按等手法使之对位,小夹板固定,复位后减轻牵引量至5-7 公斤,维持牵引6-8 周,拆除牵引后,继

续用小夹板固定 2 周,固定期间多做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骨折达临床愈合后,加强膝

关节伸功能锻炼。

7、胫腓骨干骨折,( 1)横向骨折,在腰麻下做手法牵引后进行复位,小夹板或长腿石膏固定10-12周。(2)斜行、螺旋形或粉碎型双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应作跟骨牵引,手法推挤复位后,加纸压

垫及小夹板固定 6-8,早期锻炼踝关节、足趾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股收缩,开始下地活动时,患肢虽不

负重,但足底要放平,不要用足尖着地。

8、脊柱骨折,颈椎骨折采用枕颌带牵扯引(5-6 公斤)或颅骨牵引(6-10 公斤)复位,牵引过程

中,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及血压变化,胸腰椎单纯性屈曲型压缩骨折,多用垫枕背伸肌功能锻炼疗法,

对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骨折并截瘫者,多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或施行椎管探查术。

9、骨盆骨折,骨盆骨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国在线首先应重视并发症(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的处

理,然后再处理骨折,骨盆弓无断裂或单弓断裂的骨折,对“蚌壳张口型”采用帆布兜悬吊;骨盆一

侧向上移位 2 厘米者,应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 1/5 或 1/7 )6-8 周,有时视病情将帆

布兜悬吊牵引与股骨髁上牵引结合使用,以矫正骨盆分离与骨盆上移,牵引期间,进行肌肉的

收缩活动和各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解除牵引后开始扶拐步行。

(三)中药治疗

骨折的内治,是以三期分治为基础,达到纠正骨折所引起的脏腑经济、气血功能紊乱,促进骨折

愈合的目的。

1、早期,骨折 1-2 周内,由于筋骨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治疗必须

以活血化瘀为重点,内服复元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活血止痛汤等,随症加减。

2、中期,骨折 3-6 周内,此期肿胀逐渐消退,但瘀肿虽消未尽,骨尚未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

营止痛,内服方可选用和营止痛汤、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

3、后期,骨折7-10 周以后,一般已有骨痂生长,治宜壮筋骨骨、养气血、培补肝肾为主,内服

方可选用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

(四)其他治疗

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无菌条件下彻底清创,然后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或手法复位支架外固定,使用抗

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脱位

【概论】

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脱位多发生在人体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临床以颞、肩、肘、髋关节脱位较常见。

【病因病理】

1.外因:关节脱位多由外伤暴力所致,以间接暴力致伤多见,如跌仆、挤压、扭转、冲撞、坠堕等损

伤,均能使构成关节的骨端超出正常范围,引起脱位。由于外力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引起关

节脱位的类型也不相同。

2.内因:关节脱位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年老体弱、筋肉松弛者易发生颞颌关

节脱位。小儿因关节韧带发育尚不健全,常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由于工作、活动的环境差异,成年人

脱位多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此外,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体质虚弱、

关节囊周围韧带松弛者,亦易发生脱位。

关节本身的病变:如感染、结核等病引起关节破坏,如在轻微外力或负重时可产生病理性脱位。某

些疾病如小儿瘫痪和半身不遂等,由于患肢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松弛,可引起肩关节或髋关节半脱位

或全脱位。

关节脱位与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如肩关节的肩胛盂小,肱骨头大,关节囊的前下方松弛和肌肉少,加上关节范围大,活动机会多,故肩关节易发生脱位。

【脱位的分类】

1.根据脱位的原因分类

外伤性脱位: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关节的结果。临床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理性脱位:关节本身病理变化之结果。由于关节破坏,关节囊松弛,轻微外力或无损伤史即可发

生脱位,如髋关节结核导致关节破坏,形成病理性脱位。

先天性脱位:由于关节先天发育不良,关节松动,而引起脱位,如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就是由

于髋臼后上缘未充分发育所致。

2.按脱位的时间分为

新鲜脱位:脱位时间在 3 周以内者。

陈旧脱位:脱位时间在 3 周以上者。

3.按脱位程度分为

完全脱位:脱位后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完全脱离者。

不全脱位者:脱位后组成关节的各骨端关节面仅部分互相脱离者。

单纯性脱位者:只有脱位表现,不合并其他损伤者。

复杂性脱位:脱位合并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

4.按脱位的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四

肢以远侧骨端移位方向为准,脊柱脱位则依上段椎体移位方向而定。

5.按脱位关节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诊断要点】

1.脱位的一般症状

疼痛和压痛:多在局部及其附近,疼痛较剧烈,尤其在移动患肢时疼痛明显。

肿胀:脱位后由于损伤性水肿及破裂出血,关节附近很快出现肿胀,同时伴有瘀血。尤其肘关节脱

位更明显。

功能障碍:因为脱位后,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破裂,加上疼痛及关节周围肌肉反射性痉挛所致。

2.脱位的特有症状

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其正常的外形被破坏,附近的骨性标志也随着改变,因而出现了特有的畸

形,如肩关节脱位后的“方肩”畸形,肘关节脱位后的“靴状”畸形。

关节盂空虚:关节完全脱位后,由于一端骨骼脱离了正常位置,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

易摸清,如肩关节脱位后,肩峰下关节盂空虚,摸之有凹陷,故而形成“方肩”。

弹性固定感:由于脱位后,其周围肌肉有反射性痉挛,将脱位的骨端保持在异常的位置上,无论对

脱位的关节试行什么运动,均可感到有一种弹性阻力感,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固定感。

根据病史、体征、X 线检查,通常不难作出诊断。X 线可协助了解脱位的方向、程度和是否合并骨折。

【脱位的并发症】

脱位的并发症,是因为构成关节的骨端移位而引起的其他损伤。分为二种:

1.早期并发症:与脱位同时发生的,如合并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

2.晚期并发症:脱位时并未发生,而是在脱位整复后逐渐出现的症状。如关节僵硬、骨的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脱位的治疗】

1.对于新鲜外伤性脱位的治疗

麻醉: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使痉挛的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法的复位,尤其是对于体格健壮之人。

2.复位:早期、正确、无创的复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预后好;延迟或治疗不当则效果差。手法

复位时,应根据脱位的方向和位置,采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等手法,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复位,

并结合理筋、按摩推拿,达到解剖复位。手法复位失败后应找出失败原因,不能用暴力强行复位,

否则会加重关节囊或肌腱的撕裂,甚至发生骨折,神经、血管的损伤。因此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

① 手术切开复位的适应症

1.有肌腱、关节囊、骨折块阻挡者。

2.脱位并发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者。

3.脱位并发骨折、韧带、肌腱断裂,复位后可能产生关节不稳定者。

4.开放性骨折脱位者。

1、开放性关节脱位,宜彻底清创后再施手法将外露骨端回纳,修补破裂口,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闭合性关节脱位合并血管损伤,经手法复位后,肢端严重缺血短时内未能解除,可考虑手术探

查,合并神经损伤者,复位后一般能逐渐恢复,若复位后2-3 个月内无恢复迹象,亦需进行神经探查术。

② 脱位的固定

关节复位后,必须将伤肢固定于功能位或关节稳定的位置,这样有利于破裂的关节囊及损伤的软组

织的修复,防止发生习惯性脱位。可采用胶布、绷带、三角巾、托板或石膏固定。固定时间按部位及并

发症程度而定,一般 2 周~ 3 周即可,过长易造成关节僵硬,过短不利于关节囊的修复。

复位固定后,未固定的关节就应开始作主动活动锻炼,受伤关节附近的肌肉也应作主动的收缩活动。

解除固定后逐渐锻炼受伤关节的活动。练功的目的在于避免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

症,同时可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切忌粗暴地被动活动,可配合适当的按摩。

③ 手法复位的适应症

青壮年患者,关节脱位不超过 3 个月以上者,脱位后的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且无骨折,无骨质疏

松,无损伤性骨化性肌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考虑在短期(一周左右)持续牵引后,试行手法复位。

年老体弱的患者,虽脱位的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也不宜采用手法复位,以防其疏松的骨质断裂,

若局部有酸痛症状,可用药物熏洗等方法治疗。

④ 药物治疗

对于新鲜脱位,药物治疗应以气血、筋骨、脏腑、经络辨证、内外用药相结合,三期辨证施治的原

则是:

早期:伤后 1 周~ 2 周内,关节周围的筋肉与脉络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经络受阻,气血之

道不通畅,肿痛剧烈。

此期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行气止痛为主。内服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云南白药等;外

用药可用活血散、五虎丹、消肿化瘀散等。

中期:伤后 2 周~ 3 周。此期疼痛、瘀肿消而未尽,筋骨尚未修复,应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为主。

内服壮筋养血汤,外用活血散等。

后期:超过 3 周者,解除外固定之后。此期虽筋骨续连,肿痛消退,但因筋骨损伤内动肝肾,气血

亏损,体质虚弱,应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健步虎潜丸等,外用以熏洗为主,如

骨科洗药等。

陈旧性外伤性脱位的治疗:关节脱位后,因诊治延误,时间超过 3 周以上者。由于脱位日久,关节

囊内、外血肿机化,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形成粘连,瘢痕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

发生挛缩,而造成复位困难。在处理陈旧性外伤性脱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脱位的时间、临床表现、解剖特点,严格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⑤ 手法复位的步骤

1.牵引松筋

成人用骨牵引,儿童可用皮肤牵引,同时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每日 3 次,每次 1 小时,可配合局部推拿按摩每日 1 次~ 2 次,每次15 分钟~ 30 分钟,使挛缩的软组织逐渐松解,直到脱位的骨端牵

引到关节臼附近,摄片了解复位情况,为手法复位做好充分准备。

2.活动解凝

在麻醉下,先拔伸旋转,反复摇晃,然后进行关节的屈曲、伸展、回旋等各方向的活动,使关节与

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松解。施行手法时,由于杠杆作用原理,长管状骨的关节端所受应力较大,加之粘连

未完全松解,以及骨骼长期废用脱钙,如操之过急,则可能造成骨折,故应耐心操作,这是复位的关键

一步。

3.手法复位

在第一、第二步之后,患处筋肉粘连已松解,关节活动较充分,即可按不同关节脱位采用适当的

手法进行复位,动作要轻柔,不能使用暴力。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则考虑手法切开复位或作关节成形术

等方法治疗。

4.手法复位成功后,固定、练功、药物治疗基本同新鲜脱位的治疗。

⑥ 手法复位的禁忌症

1.年老(超过 60 岁)、体衰、有严重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关节脱位时间长(超过 3~ 6 个月),X 线片显示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者。

3.脱位的关节活动度极小且异常僵硬,X 线片显示脱位关节周围有软组织广泛的钙化或骨化阴影

者。

4.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开放性损伤、感染者。

【常见脱位的手法复位及固定】

1、下颌关节脱位(前脱),采用口腔内复位法,患者坐位,头由助手固定,术者立于患者前面,

两拇指伸入患者口腔内压于两侧下臼齿咬合面上,其余手指托住房下颌角,用力下压、后推及向后上端

托,单侧脱落者,健侧用力把住即可,复位成功即口能开合,上、下齿咬合对齐,用四头带托住下颌部

固定 2-3 天。

2、肩关节脱位(前脱),采用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伤侧,用两手握住伤支腕部,并

用足跟抵入腋窝内,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置沿伤肢纵轴方向缓慢而有力地牵引,继而徐徐内收、内旋肩

关节,当有回纳感觉,搭肩试验阴性,复位即告成功,用胸壁绷带和三角巾固定患肢于胸前2-3 周。

3、肘关节脱位(后脱),采用拔伸屈肘法,患者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握住其上臂作反

向牵引,术者站在伤肢前面,以双手握住其腕部,置前臂于旋转后位,对抗牵引 5 分钟,然后术者一手握住腕部保持牵引,另一手拇指抵住肱骨下端向后推按,其余四指将鹰嘴向前端托,并徐徐屈曲肘关节,伤肢可触及同侧肩部,即表示复位成功,用肘直角托板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位置 3 周左右。

4、髋关节脱位(后脱)术者面向患者,骑跨于屈膝

,采用屈髋拔伸法,麻醉下,患者仰卧,助手用两手按压髂部固定骨盆,90 度的伤肢,用前臂、肘窝部套在伤肢国窜部,逐渐拔伸使股骨头接近关

节囊破裂口,在向上牵拉的同时,徐徐内旋髋关节,促使股骨头滑入髋臼,感到入臼响声后,再将伤肢慢慢伸直,一般用皮肤牵引,维持下肢在轻度外展伸直中立位3-4 周。

固定期间,均应进行未固定的各关节活动和肌肉主动收缩锻炼,解除固定后主动进行脱位关节各方向活动,切忌被动暴力牵位拉或按摩,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