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

1.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机钻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钻孔桩施工顺序为:测量定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换浆法清孔→检测→吊装钢筋笼→吊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开挖基坑、处理桩头→桩基检测→承台施工。

(1)施工准备

①场地平整

交桩工作完成后,根据现场场地合理布置泥浆池并在钻前开挖完成。钻机就为前,应完成对包括场地布置区域及钻机座落处的平整和加固。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确保钻进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为了避免施工中对桩位的破坏,应用十字拴桩以保桩位准确,并栓在周围固定的物体上,以确保监理检验桩位,然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②埋设护筒

护筒埋设深度不小于2.0m。护筒必须是用钢板卷扎成型并有足够的刚度,护筒的高度在2.0~2.5m左右,其直径大于桩孔直径200-400mm。护筒要埋入不透水的土质中,对不能埋入的要增加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增加护壁粘质土层厚度,防止漏浆

③泥浆配制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该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冲击钻机钻进,泥浆护壁。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其技术指标为:相对密度1.20-1.40,粘度22-30(Pa.s),含砂率(≤4)%。

(2)钻孔及清孔

①钻机就位后支立牢固,在护筒上拉十字丝,是钻机的钻头中心线与桩位中心在一条垂线上。钻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填写的钻孔施工原始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般应注意事项。每天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

验,不合格时应及时改正。注意地层变化,每班捞取渣样并储存记录,通过实际地层变化对比地质图。

②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对于较长时间的停钻,在保证孔内水头的前提下,要加大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并尽快排出事故,以防塌孔。

③多台钻机同时作业时,应满足条件:钻孔桩,应在相距5m内的任何混凝土桩完成24小时后才可开钻,以避免干扰临桩混凝土的凝固。

④冲击钻施工时,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不宜过大,冲程不能过小,防止梅花孔。

⑤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架位移量及钻杆的倾斜度,当发现有倾斜趋势时,在倾斜处反复扫孔,并调整钻尺进度,控制斜孔;当发现钻杆摆动过大时,要对钻机进行检查,以防扩孔。

⑥在钻孔清孔、提钻时孔内应保持钻进时的水头和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以防塌孔。钻机钻进深度到达设计标高时,对孔径和孔深进行检测。以护筒顶为检测基准点,用测绳检测深度,当深度满足要求后开始清孔。清孔时将钻头稍微提起,使钻头空转将清水压入孔内,将孔内泥浆换出。在清孔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的水头,防止坍孔。从孔底提出的泥浆试样符合规定时,清孔到此完毕。此时再次用测绳测量钻孔绳度h1并作好记录。测绳长度为护筒顶标高减去设计桩底标高。同时用比重计检测泥浆的相对密度。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后,钻机开始提钻准备下钢筋笼。

⑦终孔后:自检、探孔、测深、清孔、测泥浆比重〈1.10(冲击钻)含沙率0.5%以下填写工程报验单(报验钢筋笼和井孔)并填写自检表、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查记录和钻孔桩终孔后灌注前检查记录。

(3)钢筋笼的制作与吊装钢筋笼骨架

①下钢筋笼前应对清孔后的泥浆、孔底沉淀厚度进行检查,利用检孔器对孔内变形进行检查。钢筋笼的制作和绑扎在现场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绑扎必须复核规范要求,原材料必须合格,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将钢筋笼水平运输到桩位附近,用吊车垂直起吊对准桩位,整体放入孔内。在下

放过程中每隔两米在钢筋笼的四周焊接保护层钢筋。下放到设计标高后,用十字线将引在护筒壁上的桩位找出。使桩位中心和钢筋笼的中心重合,然后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壁上。

②钢筋笼可根据情况分段安装,但必须配备足够的焊工进行钢筋焊接,并满足要求。下方钢筋龙时要缓慢均匀,随时调整入孔垂直度,尽量避免钢筋笼倾斜及摆动,以防塌孔。

③桩基检测管根据桩径不同根数也有变化,桩径小于1.8m的三根,大于等于1.8m的四根,位置按图纸要求安装;检测管接头及底部按要求密封好,接头采用焊接方法,顶部用木塞封好,防止堵塞管道;检测管顶面高度应高出桩顶0.5m。

(4)下导管及灌注水下混凝土

①钢筋笼就位后,尽快下导管。下导管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导管用法兰盘连接的钢导管,内径为200~350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下导管时,避免对钢筋笼的碰撞导管应始终在钢筋笼的中央。如挂住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之脱离。导管最下面一节稍长点,上边留两节1米左右的导管以便调解漏斗高度用。导管底应距孔底40cm,不能任意改变此距离,以便控制导管的第一次埋深。在导管下放过程中应做好记录有多少节,和总计导管长度L。当导管下完之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再次检测孔底的沉淀厚度,如果满足要求小于3cm时,方可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如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②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每桩检查三次,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方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和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和要求时该混凝土不得使用。首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立即检测孔内混凝土面到护筒顶的距离h。导管埋深H=L-h,当H≥1m时可以继续灌注水下混凝土。

③在整个灌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头。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

位置,以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埋深应控制在2~6m。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底面时,应减慢灌注速度;孔内混凝土面高于钢筋骨架底面4m时方可恢复正常。灌注桩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0.8~1.0m,以保混凝土强度。灌注完毕将护筒拔出。

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钻孔过程中,泥浆池中的泥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河流;钻渣应分堆放置统一外运处理。在灌桩过程中,应将孔内的泥浆和污水引至沉淀池不得随意排放。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不得滞留孔内。对于已埋设护筒未开钻或已成桩护筒尚未拔除的,应加设顶盖或铺设安全网遮照。

(5)桩头破除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用围栏圈护覆盖养生,不得碾压;在成桩养护7天后开始破除桩头混凝土。准备对桩基进行无破损检验,以便进行下道工序。

2、人工挖孔

(1)桩身开挖遵循边开挖、边出土、边校核、边支护的原则。桩身每开挖1米及时校核孔径、孔型、孔位,校核无误后及时支护。当开挖到5米深度后,孔内加设安全照明设施;开挖到时10米深度后,用送风设施向孔内送风。

(2)挖孔桩的护壁采用外齿式混凝土护壁,护壁阶段高度土质好的不宜超过1m,土质松散的不应超过0.5m。开挖后及时支模进行现浇混凝土护壁施工,并且振捣密实;节段接缝用水泥砂浆密封防渗水,严禁工人上下班时踩踏凸边,以防破坏支护;每节护壁厚度不应小于10cm;护壁混凝土标号不应小于20号,护壁混凝土应设置钢筋网且各节护壁用钢筋拉接,增加护壁整体性。混凝土护壁不得侵入桩体尺寸。

(3)孔内遇到岩层需爆破时,应采用浅眼松动爆破,严格控制药量。爆破采用电雷管引爆;孔深不足10 m时,井口做重点覆盖防护;孔深超过10 m 时则作一般防护。

(4)清孔:孔底松渣松土是影响成桩质量的重大因素,因此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清除孔底松渣松土。

(5)灌注混凝土

挖孔内无积水时,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采用串筒法。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机械振捣。若有积水且抽不尽时,采用灌注水下混凝土。(同钻孔桩灌注方法相同)

(6)孔口开挖支护时,保证周围工作面稳固、结实,并经常检查周围有无异常,经常检查挖孔尺寸和位置及垂直度,保证开挖桩孔准确。同一墩台各桩孔开挖顺序,根据地层松紧、桩孔布置情况采用间隔开挖。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将及时支护孔壁,并及时用水泵抽水。

3.系梁的施工

⑴坑槽开挖及基底处理

①在坑槽开挖前应详细地进行测量放样,并将控制桩固定在不影响坑槽开挖的位置,以便开挖完成后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坑槽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进行敞挖明排,挖至距离基础底面标高20cm 时停止挖掘,由人工进行凿除桩头清理和基坑底面平整。开挖时按1:1.1放坡,每侧开挖开挖宽度应比系梁宽度宽1m。挖出的砂砾土堆放距坑边不得小于2.5米或运走,并且在基坑挖至标高后进行坡脚防护,防止振动及两侧荷载作用而产生坑壁坍塌。

②当遇有水期时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底平整,沿坑边四周挖排水沟,在角落处挖一深约0.5m的蓄水坑,放置潜水泵,排出地下水。基坑开挖经过检验合格后,浇注10cm厚的封层(垫层)混凝土。

③系梁基底验收:基坑开挖并处理完毕后由施工人员自检并报请验收,确认合格后由测量人员根据系梁的具体构造和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边线和标高进行测设,由木工班组配合测量技术员进行施工放样,在放样过程中应留出0.5—1.0米宽的工作面,并依次沿施工边框进行基底处理。

④检验内容:

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

检查基底地质情况

检查基底处理情况

基底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

平面轴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

基底标高:土质±50mm

⑵钢筋制作与绑扎

①采用的钢筋、焊条品种规格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②钢筋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使成型后的钢筋骨架顺直,没有扭曲现象。

③受拉区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受压区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受限制。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平直,表面没有裂皮和油污。

④钢筋的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

⑤钢筋的绑扎应牢固,允许偏差在规范及有关标准范围内。

⑥在系梁钢筋绑扎前应按设计要求焊接墩柱主筋,墩柱主筋施工完毕后方可绑扎系梁钢筋。

⑶模板支架及防护

①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尺寸必须符合系梁设计尺寸,模板安装前要对潮湿和不平地基用砖(不得减小基础的几何尺寸)或混凝土找平。

②模板安装完毕用砂浆将模板和垫层间的缝隙填满,防止漏浆。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变形或损坏,需及时进行装修和调换。

③在系梁钢筋模板工程施工时,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对钢筋模板污染。在浇注混凝土时,应做好排水工作,严禁基坑内积水浸泡新浇注未凝固的混凝土。

⑷混凝土浇注

①采用60型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采用罐车进行现场混凝土的运输。采用吊车配合吊斗或采用溜槽将砼入模,分层分段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密实。

②系梁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分层作业法施工。用插入式混凝土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振动棒与侧模板间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直接接触模板和振动钢筋,使振捣好的混凝土做到密实。

③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对柱子主筋进行校正。

④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对接柱处进行凿毛或刷毛处理,并做好防护工作,禁止上人踩踏或在其周围做大幅度扰动。

⑸混凝土养护、坑槽回填

混凝土刷毛或凿毛完毕后应及时养护洒水养护,拆除模板时要注意不要碰坏砼的棱角。养护期满足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并夯实,回填时禁止大石块碰撞基础砼。

⑹混凝土养护期满足后应测量放样放出墩柱的中心线并用红漆标注。

4.墩柱的施工

⑴钢筋的制作绑扎

根据施工图钢筋骨架尺寸,制作墩柱箍筋和加强筋,由于箍筋采用一级钢,箍筋应随加工随使用,不能用完的要存放在半成品棚中,并采取锈蚀措施,避免钢筋长时间在外存放造成锈蚀。

绑扎钢筋时,先搭设好工作架及平台,并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沿主筋高度方向每间隔2m用定型的加强箍将主筋按图纸固定。在主筋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垫块。

⑵模板

模板采用定型圆柱钢模板,使用前先用打磨机进行除锈、除污处理,随后将污物进行清洗或扫除,并涂机油,达到用布擦模板内侧时,抹布不带污物,没有锈色。

模板在地面拼装,检查尺寸及接缝,合格后用吊车就位,柱模安放就位后,随即用拉丝进行固定,保持墩柱的垂直度和中心对中。在墩柱浇注前应用砂浆把模板和系梁间的缝隙堵严。

⑶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系梁和墩柱的混凝土面湿润,但不得有明水。在墩柱混凝土浇注前还应先打一定量与墩柱水泥相同的水泥砂浆,墩柱砼浇注采用8吨或12吨汽车吊提升。为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浇注时采用串筒降低混凝土卸落高度,串筒下口不得高于混凝土面2m。每层砼的厚度严格控制在0.5—1.0m以内,并按操作要求进行振捣作业,施工时杜绝蜂窝、麻面,把气泡减小至最少并保证不过振。

浇注时应适当增加混凝土的浇注高度,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根据设计高度清除掉一部分浮浆,混凝土的高度应保证比设计高度高2—3cm。

墩柱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顶面进行刷毛处理。

拆除模板后用塑料布缠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盖梁施工

⑴模板加工

本桥盖梁采用定型钢模,模板在施工前先用打磨机进行除锈、除污处理,随后将污物进行清洗或扫除,达到用布擦模板内侧时,抹布不带污物,没有锈色后刷油安装或存放,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防水措施,以免模板锈蚀。

⑵底模支架

①盖梁模板采用抱箍、型钢和10cm×10cm方木找平支垫层支架底模。底模的支架考虑跨度的1‰—3‰。支架安装完毕后由吊车配合安装底模。

②底模安装完毕后应按照设计标高和轴线位置进行符合。符合合格方可使用水泥砂浆填塞模板和墩柱间的缝隙,刷柴油作为脱模剂,并注意防水。

③在模板的两侧留有一定工作面,在工作面周围设防护措施。

⑶钢筋绑扎

①主筋钢筋的连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焊接所用的焊条、焊剂要有合格证,焊条应分类存放防腐、防潮。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焊工须持证上岗。焊件必须按照规定频率抽检。

②受拉主筋焊接件应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焊接接头长度区为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拉钢筋,其接头截面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不得大于50%。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压钢筋,其接头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不受限制。采用双面搭接焊钢筋时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③钢筋网片的焊接要符合图纸。

④钢筋绑扎要均匀牢固,尺寸准确,绑扎时应先在控位主筋上画出钢筋网格线,然后沿网格线进行绑扎。

⑷侧模支架

钢筋绑扎完成检查合格后采用12T吊车配合人工进行支立侧模。侧模横向采用拉杆和夹梆固定。盖梁侧模板一定要用螺丝杆固定好。模板安装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再次检查模板的各个加固和支撑件是否牢固,有无漏上或上的不紧现象。

⑸混凝土浇注

①混凝土按照斜向分层一次性浇注成型,浇注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完成盖梁主体浇注,第二步完成盖梁顶垫石浇注。

②现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入模时其自由卸落高度不超过2m,当超过2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使砼缓慢的下落,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③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振捣密实、不过振、不漏振,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预埋件。保证拆模后无麻面、蜂窝等现象,棱角分明、色泽一致、线型美观,混凝土内在质量合格。

④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埋件的位置、标高、间距准确;抽样留取试件,并随时注意气温变化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⑹拆模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侧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后拆除底模;拆模时采用

12T吊车配合人工拆除。模板的支拆应小心谨慎,防止混凝土缺棱、掉角。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检修、清理和刷油。

⑺养护

混凝土浇注工作结束后,采用无纺布覆盖洒水养护,在养护期内保持其表面湿润,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二、质量保证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开工前对各级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建立以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质检、技术、试验为主线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监查制度,执行岗位责任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原则:

1.对所有材料进行检测,不合格的砂、石料不得进场。钢筋、水泥、外加剂等厂供材料必须具有合格证书。

2.严格把好模板质量关,模板安装牢固紧密。

3.夏天砼施工时经常做坍落度试验,以确定调整适用的水灰比,并选派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施工作业,严格按技术规范作好各项记录、试验、及时进行砼的养护。

4.在施工中,坚持工地试验制度,试件组数、频率达标,发现不合格的拌合物立即刻弃。

5.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地表的防排水工作,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防止雨水的浸泡。

三、冬季和雨季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时严格按冬季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充分利用枯水期,加紧施工基础。但应该注意冬期施工的混凝土,根据气温要采用防冻剂、水加热等措施。

(2)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防寒保养。

①进入冬季后,对管理物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大清理,尽可能将一些材料、设备移入室内存放,对体积较大的设备可采取加盖棚布的方法进行覆盖,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②冬季施工前应做好水箱、水泵、管道的保温措施,暂停使用或未投入运行的设备要排空积水,防止冻坏。

③施工机械要加强冬季保养,采取早晨加温水、加高标号润滑油、处长空运转时间等保护措施,机械运转前勤检查,多观察,防止设备冻裂。

(3)做好冬季施工人员的防寒保护

冬季,按国家劳保规定必放防寒手套等用具。对钢筋下料、成型、焊接等工作,尽量搬入钢筋棚内施工,当必须在室外或现场进行的,应采取防雪挡风措施,减少焊件温差。

2.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准备

①雨期按时收集天气预报资料,混凝土施工应尽可能避开大风大雨天气。

②水泥、钢材、木材等要室内贮存,作好防雨措施。

③现场机械、电力设备、闸箱等要搭设棚屋,以防淋坏、漏电。

(2)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①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施工;对受洪水侵害的工程应停止施工,若必须施工时,应有防洪抢险措施。

②雨期施工应加强地基不良地段沉陷的观测,基础施工应防止雨水浸泡基坑,若被浸泡,应挖除浸泡部分,用与基础同样的材料回填。

③坑槽施工要设排水梗,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排水井,配足抽水机,

坡道内设接水措施。

④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或垫层,防止被水浸泡。

⑤雷区应设置防雷措施,高耸结构应有防雷设计。露天的电器设备要有可靠的防漏电措施。

⑥雨后钢筋上的淤泥、杂物,在浇注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

⑦工程材料特别是水泥、钢筋应防水、防潮;施工机械防洪水淹没。

⑧雨停后使用机械前,要对机械检查、漏电、运转情况。

⑨新浇注的混凝土在大雨来临前要加以覆盖,以防混凝土离析或淋坏表层。

⑩正在浇注混凝土在大雨来临时,要停止浇注。连续浇注的混凝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加以保护。

四、热期施工保证措施

1、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⑴材料要求

①拌和水使用机井中的水。

②可在砂石料堆上喷水以降低骨料温度。

⑵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塌落度损失。

⑶可掺加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⑷拌和站料斗和储水器都要尽可能遮荫,尽量缩短拌和时间。经常测混凝土的塌落度,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塌落度。

2.混凝土的运输及浇注

⑴运输时尽量缩短时间。

⑵不得在运输途中加水搅拌。

⑶热期施工混凝土应有全面的组织计划,准备工作应充分,施工设备有足够的备件,保证连续进行。从搅拌机到浇注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⑷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应控制在32o C以下,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

⑸浇注场地应采取措施,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和改善工作条件;也可在模板、钢筋和胎模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注时不能有附着水。

⑹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洒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3.养护

⑴不宜单独使用专用养护膜覆盖法养护高强混凝土。

⑵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⑶混凝土浇注完,表面应立即覆盖洁净的塑料膜,初凝后应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无纺布覆盖,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至少7天。如果有可能湿养期间采取遮光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构造物的竖直面拆模后,宜立即整个用塑料膜包紧,应保持至少7天保持潮湿状态。

⑷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⑸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4.热期施工应检查以下项目

⑴砂石料的含水量应经常检测。

⑵混凝土浇注与养护时,环境温度要经常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热期规定的要求时,混凝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

凝土的浇注质量。

⑶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标养试块外还应留取相同数量的试块与构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检查28天的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⑷在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注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已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⑸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当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的危害。

五、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制定相应措施并严格进行落实,切实保证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热情。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领导工作,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小组,负责安全领导工作。

2.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开工前分工种、分项、分步骤,制定安全注意事项,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人员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4.电工、电焊工、起重工、架子工、砼工、钢筋工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练掌握操作要求,特种作业人员要有上岗证。

5.指定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职干部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进场人员的管理,作业现场有浓厚的宣传安全气氛,有固定标语,有针对性地醒目挂牌,并在进出口有安全管理规定。

6.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强度,危险区要悬挂警告标志,作业人员上岗前应集合整队,经工班长或安全员教育检查后才能上岗,任何人员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进入作业现场。

7.施工期间,掌握好当地气象情况,做了物资设备的存放。

8.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禁止穿拖鞋,易滑鞋。所有的器具放置稳妥,禁止抛至,严禁施工人员同重物一同上下。

9.加强施工机具的使用、维修和保养管理,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

10.加强现场的消防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必要合适的消防器材,作业人员经培训后作到“四懂”、“四会”。

六、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编制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对施工这对环境影响巨大的因素进行控制,做到尽可能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⑴成立职业安康与环境领导小组,配备一定量的环保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⑵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条例和法规,并加以宣传。

2.防止和减轻水流、大气污染措施

⑴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空气质量标准》,保证施工区域空气符合质量标准。

⑵在施工便道上,采取喷水等降低粉尘的措施。

⑶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和灌溉渠。

⑷工地生活垃圾弃置在半封闭的池中,定期焚烧掩埋处理;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若干处,专人负责清理,定期对周围进行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⑸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处理土方工程的废方,不影响排水及农田水利设施。

⑹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灰尘,除在场地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外,还应进行洒水以使公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3.保持生态措施

⑴尽量减少拆毁面积,在临时住房周围及临时便道两侧,进行环境美化。

⑵保持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线内、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林或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指示同意。

⑶对有害物质(如燃料、油料、废旧材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掩埋,以防泄露,造成对动物、植物的损害。

⑷竣工恢复,工程竣工后,将按照合同要求,对原耕地现场做复土还耕处理。

七、文明施工、消防、治安、防汛等保证措施

1.文明施工

⑴队伍进场后,即进行教育与动员工作,要求所有人员遵守当地民俗习惯,维护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搞好工民关系,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⑵开展文明施工,场地布置统一规划,施工区材料堆放,各种物资材料标识正确醒目,场地内布置线条整齐、清洁,废弃物统一深埋,定时处理。

⑶搞好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

2.消防

⑴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易爆物品的贮存。

⑵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特别是材料场配备足够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门

联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⑶施工场地布置符合防火规程要求,电器动力线路设置要规范化、标准化。

⑷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使职工杜绝用电炉,乱扔烟头的不良习惯。

⑸对工地及生活区的动力及照明系统派专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3.治安

⑴现场设保安巡逻队,进场后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充分了解本地区一些治安条例和重点防范内容。与地方公安部门密切联系,保证施工期间治安稳定。

⑵加强职工内部教育、管理,未经领导许可,晚上不准外出,不得与群众发生冲突、打架等。

4.防汛

⑴成立安全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有经验的10至20人的抢险队,配置必要的抢险器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⑵健全通讯系统,保证全线联络畅通,在事故易发点设专人巡查。

⑶专门设立一名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的信息收集,每天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对有暴风雨、大风,尽早通知防汛领导小组,以便作出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

⑷暴雨来临前,对水泥库进行重点加固并做好防潮处理。重要物资设备,放在安全位置,防止洪水冲走。

威海市聚成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概论

三亚市凤凰水城道路工程-规划中心路桥 (下部结构) 施 工 方 案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三亚市凤凰水城道路工程规划中心路桥 2010年月日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三亚市凤凰水城规划中心路,南起三亚市解放四路,北至凤凰路。规划中心桥起于道路K1+055.779桩号,终于K1+125.779桩号,跨经布置为(30+40+40+30)m,全桥总长141.48m,处在道路R=750m的平曲线上。 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箱梁中心梁高为2.3m,箱梁顶面宽度26.5m,箱梁底宽19.5m,翼板宽2.5m,单箱五室结构,梁顶面设2%横坡,梁底部平坡,边腹板为斜腹板,斜腹板与顶、底板连接处的外侧分别用r1=600、r2=300的圆弧过渡。 桥台结构:下部为8根?1200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28m,轻型桥台结构。 墩台结构:每个承台下采用6根φ1200m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34m,承台上为独立墩柱结构。 支座:全桥共设10个盆式支座。 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三亚市凤凰水城小区三亚河地段,三亚河受潮汐影响较为明显,为泻湖型的潮汐河流。河床地形较平缓。设计洪水位(50年一遇)为 4.10m。区内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台风频繁,干湿交替明显,终年无霜,长夏无冬。从每年2月中旬~12月上旬为夏季,12月中旬~翌年2月上旬为秋春季,5月~11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其中8~9月降雨量

最大;11月~次年4月为旱季。三亚市台风季节一般从每年6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个别年份延长到11月份结束。洪水一般出现在每年7~10月份,出现时间、大小与台风登陆情况密切相关。 2、水文条件 据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三亚河潮汐属不正规日潮流混合潮型,以日潮为主。一般情况下高潮水位1.75m,低潮水位-0.10m。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型,主要赋存于各砂土层中,受三亚河潮汐影响较大,涨潮时由三亚河河水补给地下水,落潮时地下水通过地下迳流排入三亚河。地下水稳定标高为-0.10~1.37m,水位较高。 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3、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地质结构按一下层次分布: 第⑴层人工填土:浅灰、黄褐色。土质松散不均,孔隙大,工程性能差,平均厚度1.48m。 第⑵层含有机质粗砂:浅灰色,平均厚度3.48m,其力学强度和岩土性质均较差,其透水性强,开挖时可能会出现流砂现象,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 第⑶层含砂低液限粉土:灰黑色、浅灰色、青灰色,松散、流塑状,以粉粒占主,局部混少量粉砂,颗粒成分为石英质。该层桥位区均有分布,其顶板标高-5.03~-2.00m,厚度1.20~6.80m 第⑷层低液限粘土:深灰色、青灰色,流塑状具腐臭味,其顶板标高

桥梁桥墩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教学内容

桥梁桥墩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静宁村大桥左幅1#墩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2)部颁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文件。 (3)现场调查资料。 (4)本项目部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交通部颁发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桥涵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编制原则 (1)认真履行中标承诺,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2)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3)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4)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4、工程概况 简阳至蒲江高速公路JPTJ-5标合同段K228+937静宁村大桥桥梁上部均采用预应力T 梁结构,先简支后连续。本桥的施工特点为柱式高墩、大跨度,最大墩高37.093m,基础为桩基础。左幅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右幅采用桩柱式桥台,为桩基础。全桥共计15跨,为40m预应力T梁,共计210片。40mT梁在梁场集中预制,本标段梁场设置在K229+800~K230+900区段路基上,共设置40mT梁预制台座12个,40mT梁标准梁长为39.94m,计算跨径为38.90m,梁高2.5m,单片40m预制T梁混凝土用量约44.4m3。单片40mT梁吊装重量为:118.3t。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 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特大桥下部 结构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第三项目经理部 二0一0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 (2) 2.1.线路概况 (2) 2.2.主要技术标准 (3) 3.施工总体目标 (5) 3.1.工期目标 (5) 3.2.质量目标 (5) 3.3.安全目标 (5) 3.4.文明施工及环保、水保目标 (6) 3.5.职业健康目标 (6) 4.施工方案实施机构组成 (7)

4.1.施工组织机构 (7) 4.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分工 (7) 5.施工准备 (7) 5.1.技术准备 (7) 5.2.临时便道 (8) 5.3.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11) 5.4.临时电力 (11) 5.5.临时给水干管 (12) 6.施工方案、方法、施工工艺流程 (12) 6.1.基础施工 (12) 6.1.1扩大基础施工 (12) 6.1.2.桩基础施工 (14) 6.2.承台施工 (32) 6.2.1.放坡开挖施工 (32) 6.2.2.承台钢板桩围堰施工 (33) 6.3.墩台身施工 (39)

6.3.1.墩身施工工艺流程 (40) 6.3.2.墩身施工工艺 (40) 7、资源配置 (51) 7.1.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51) 7.2.劳动力计划 (53) 7.3.施工用电计划 (53) 8.管理措施 (53) 8.1.标准化管理 (54) 8.2.质量管理措施 (57) 8.3.安全管理措施 (64) 8.3.1.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64) 8.3.2.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措施 (64) 8.3. 3.墩台施工安全措施 (65) 8.3.4.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65) 8.3.5.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67) 8.3.6.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67)

涵洞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技术方案

涵洞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准备我部现已完成我标段圆管涵基坑挖除作业及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放样工作,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也完善,已具备开工条件。 二、工、料、机进场情况 1、投入技术人员2名,实验、质检人员各1名,石匠10 人,普工 15 人,电工1 名,现场技术负责人1 人。 2、机械设备已进场,其中挖掘机一台,自卸式汽车五台,强 制性350 —台、18KW发电机一台、抽水机一台、振动棒二根、全 站仪水准仪各一台。 3、河砂采用外购标准河砂,外购预制圆管涵, 石料采用料场 提供. 三、施工内容 1、基坑开挖 换填2.5# 砂浆浆砌片石 2、 3、C1 5片石砼基础 4、C20砼墙身 四、施工方法 (一)测量放样 1、按照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出涵洞轴线控制桩,先用直径为 5cm木桩定出粗样,然后再用小铁钉定出控制点准确位置。并 用20#砼围裹,以保证控制桩在涵洞竣工前不被损毁。施工时 通过经纬仪可随时检测涵洞轴线

2、通过已放出的涵洞轴线控制桩,用测距仪测出涵洞进出口位置 及涵洞中心位置。用水准仪测出各点原地面高程。以此通过设计图纸算出开挖深度。并通过开挖深度、坑壁坡度、基础尺寸计算出开挖尺寸,放出开挖线。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后进入下道工序。(二)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首先用挖掘机按预定的坡度进行开 挖,并随时检查以防止挖至设计高程时,出现基坑超挖。 2、当基坑内有水时,应设置集水坑或排水沟,并用抽水机将集水 排出。 3、挖出的土如果不能利用填方应用自卸式汽车运至弃土场,可利 用的土方将运至邻近填方段落。不能即时运走的土方应堆放在不影响基坑稳定的范围外。基坑顶有机械设备时,应远离基坑,以保证坑壁边坡稳定。 4、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通知监理工程师检验基坑底地基承 载力。如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应用人工将基底检平,修整至满足设计要求。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验基坑,检验合格并作好隐蔽工程的照像和摄像工作后进入下道工序。 5、如果基坑开挖至设标高后不能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应及时通 知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以及业主。待定出变更处治方案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三)砂浆拌合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水泥、河砂和水的掺配严格按施工配合比用重量掺配。并保证拌合机的拌合时间每盘不能小于3min。拌制后的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

基础及下部施工方案新

基础及下部构造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4.1基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我单位的一个强项,经过几十年的总结,我单位有着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并在近年的多个项目施工中取得了基桩质量全优的成绩。 1、钻孔施工 钻孔的主要施工顺序包括:平整场地、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孔等。根据本标段卵石含量高的工程地质特点,我们采用正循环冲击钻施工方法。钻机采用JK-50型冲击钻,冲锤质量为5.0T,主机功率为37KW,配备泥浆泵功率为22KW。 ●场地平整及钻孔平台搭设 对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施工的桩位进行清除杂物,场地平整、铲除软土、整平夯实。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和地表水影响及土质,为保证钻孔时的静压水头高度满足要求;填实高度确定为0.5m。然后在其上测量放样,定出桩位。 由于本标段在28#~31#墩及34#~36#墩之间分别有一灌溉渠斜穿而过,渠宽30米左右。根据我们的考察,第一道渠为洛阳石化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渠,水量较小,29#、30#墩靠近渠边,施工时,我们采取填土筑岛法施工,变水上作业为陆地作业。第二道渠为排洪渠,35#墩位于渠中,该渠平时水量很小,但考虑排洪需要,我们对35#墩基桩施工拟采取搭设平台法。 ●埋设钢护筒 护筒采用δ=8mm钢板卷制而成,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30cm拟定为Φ230 cm,护筒底角及各管节均设置加强箍,护筒入土深度拟为3m,护筒顶面高出地面30cm以上。定出桩位后,挖坑埋设护筒,护筒中心应与桩中心重合,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土必须分层夯实。钢护筒周转使用。护筒埋设好之后开钻前对桩中心重新进行测量放样复核,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检验钢护筒的中心是否与桩中心相差在允许范围内,其二是方便钻机就位。钢护筒四周设置四根定位桩,以便于确定桩位和钻孔过程中随时进行检验并进行钻机纠偏。●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 钻孔工艺的成败关键是泥浆工艺,尤其本桥施工区上部地层多为细砂、粉砂层,属于易塌地层,因此恰当的泥浆性能对成孔至关重要,施工中要求经常测定泥浆物性并及时调整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工艺

第一章总则 1、承台、桥墩及塔柱是桥梁下部结构的重要部分,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规范标准化施工,特编写本工艺。 2、本工艺的主要内容包括:承台施工工艺、桥墩施工工艺、桥塔施工工艺,另外还包括承台、桥墩及塔柱的施工监控和环保措施。 3、编写本工艺时,主要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有关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等。 4、本工艺所涉及的内容较为普遍性,不能满足具体特定的要求时,应以设计或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为前提。 5、本工艺未提及之处,请参照相关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承台施工工艺 承台施工一般施工步骤如下: 基坑开挖或围堰施工→钢筋制安→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及养生 2.1 基坑开挖及围堰施工 2.1.1 概述 承台是桥梁下部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基础和墩身连接与过渡,将上部结构的荷载有效、均匀地传递至基础中。 承台一般分为低桩承台和高桩承台,低桩承台埋于地下或河床面以下,高桩承台置于地面或河床面以上。 承台一般为方形或圆形、椭圆形结构,厚度从1m~6m不等,混凝土量从几十方到几千方。 2.1.2 陆上承台施工 (1)基坑开挖 陆上承台一般为低桩承台,埋于地面以下,采用直接挖土的方法开挖基坑。 先初步放样,划出承台边界,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人工清理四周及基底,并辅找平。 基坑的开挖尺寸要求根据承台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的需要等因素来进行确定。基坑下口开挖的大小应满足承台施工的要求。渗水的土质,基底平面尺寸可适当加宽50cm~100cm,便于设置排水沟和安装模扳;其它情况可放小加宽尺寸,不设承台模板时,按设计平面尺寸开挖。 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深度,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基坑壁坡不易稳定或放坡开挖受场地限制,或放坡开挖工作量大不经济时,可按具体情况采取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混凝土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墙等。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MCC 中冶交通 百色至靖西公路第15标合同段德保互通1#桥下部构造 施 工 方 案 2011年8月30日

目录一、......................................................... 编制依据 5 1、设计文件 (5) 二、......................................................... 工程概况 5 1、设计概况 (5) 3.1 施工测量 (6) 3.2材料 (6) 3.3机械 (6) 3.4人员、施工安排 (7) 四、......................................................... 施工方法 8 4.1模板制作 (8) 4.2系梁施工 (9) 4.3墩身 (9)

4.4桥台 (12) 五、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13) 六、雨期施工安排及措施 (14) 七、质量保证措施 (15) 7.1质量目标 (15) 7.2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制度 (15) 八、安全及环保措施 (17) 1、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带好安全帽,不准穿拖鞋上班,禁止酒后上班。 (17) 2、对上岗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保证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有足够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17)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操作人员动用电器设备。脚手架搭设按方案要求搭设,架体按规定与构筑物拉结。 (17) 4、拆除模板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拴牢吊具挂钩,再拆除模板。模板、材料、工具不得往下扔。施工人员与模板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17) 5、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线路由专业电工完成,保证灯具金属外客未接地,不许使用老化电线电缆、破皮包扎由专业人员操作保证用电安全,在破皮包扎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1、依据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现行规范、规程等。 1.3、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4、依据现场调查资料。 1.5、依据我公司所拥有的有关科技成果及综合施工能力与机械装备实力、技术力量以及多年来参加国省道改建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实际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按照“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装备”和“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原则,以满足工期要求为核心,以“安全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为宗旨,缜密考虑和制定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行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科学组织,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3、编制范围 S314线瓜州至敦煌改建工程GD1合同段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桥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台、柱式台;采用矩形系梁;矩形、“工”型、“王”型和“”型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2、主要工程量 2.1、全线共40根桩径为120cm桩基,总长616米;60根桩径为130cm桩基,总长1064米;143根桩径为140cm桩基,总长3086米;28根桩径为150cm桩基,总长656米。浇筑抗硫C30砼7936.67m3,桩长自15m~24m不等,根据桥的设计桩长及地质情况,采用反循环钻孔施工; 2.2、桥墩用直径120cm柱式墩,共 128根;直径130cm柱式墩,共 31根;墩身浇筑抗硫C30砼950.9m3; 2.3、肋板台台身浇筑中抗硫C30砼1260.96m3; 2.4、承台浇筑中抗硫C30砼321.12m3;

某钢桁架拱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方法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方法 1、施工总体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和总工期的要求,为尽可能少地占用长江水运航道,同时又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确定按两个枯水期分期实施主桥三个主墩的基础施工,第一个枯水期先开工北主墩(6#墩)和南主墩(8#墩),第二个枯水期再开工中主墩(7#墩)。 附图018:主桥水上基础施工平面布置图。 6#、7#、8#主墩基础均采用双壁钢围堰+锚碇无导向船定位系统的施工方案, 其中6#墩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7#、8#墩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施工,6#、8#墩围堰分次接高,7#墩围堰整体一次接高。双壁钢围堰制作下水、浮运至墩位,利用锚碇系统实现初、精定位,插打16根定位钢护筒,围堰挂桩完成体系转换,先期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完成后,围堰内封底、抽水进行承台、墩座施工。 3#~5#、9#墩施工方案是先建立施工平台,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完成后,分节拼装或整体吊装双壁钢围堰,围堰内封底、抽水进行承台、墩身施工; 1#、2#、10#墩基础采用填土筑岛+钢板(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案,钢板桩围堰取土后,安装承台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0#墩基础施工方案是先填土筑岛进行钻孔桩施工,井点降水或钢板桩支护进行基坑开挖,进行承台施工。主桥墩身采用翻模法施工,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墩旁侧设置一台塔式吊机辅助施工。 北引桥及南、北岸合建区段引桥桩基施工时,一般地面原地整平硬化,遇水塘、沟壑则先筑岛或填平后再作硬化处理进行钻孔桩施工;高旺河内的桩基施工可充分利用枯水期,先填土修筑便道,设置移动式平台进行钻孔施工。承台依据地质变化主要采用明挖或钢板桩支护方法进行施工,必要时配合井点降水。墩身采用整体钢模施工,墩身四周搭设施工脚手平台,汽车吊或履带吊机配合作业。 2、主墩下部结构施工 6#、7#、8#墩是钢桁拱连续梁主桥的三个主墩,墩身为12.0×40.0m的圆端形空心墩,单箱双室截面,壁厚1.5~2.0m,在顺桥向中部设竖隔墙。三个主墩

01下部构造施工方案新

金山一桥下部构造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惠州市金山大桥附属工程(金山一桥)北接金山大桥(惠沙堤二路),南连三环路立交,是惠州市金山大道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桥梁起讫桩号为K0+000~K0+372.2,全长372.2m,桥面宽34.5m,有1个桥台12个桥墩,共有12跨。上部结构为两联6×30m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双幅桥,每幅桥箱梁宽17.25m,采用斜腹板双箱双室形式,两幅箱梁之间翼板采用湿接缝形成整体,桥铺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下部结构为双柱式造型墩,桥墩基础为Ф1.8m钻孔灌注桩,按嵌岩桩设计,桩基进入持力层弱风化粉砂岩不小于2.5m。桥墩承台厚2m,承台顶高程不高于最低枯水位。桥台为双排桩帽式桥台,桥台基础为Ф1.2m钻孔灌注桩按嵌岩桩设计,桩基进入持力层弱风化粉砂岩不小于2.0m。 2、地形、地质条件 (1)、场地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季阴雨连绵,雨天特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气温凉爽,台风频繁;冬季严寒甚少,雨量不多。 区内月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0.5℃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690-2380mm,且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 台风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在7-9月,平均每年影响2.6次。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6m/S。瞬时风速最高达35m/S,破坏力强。 (2)、地形地貌 场地地形地貌单元为河流(金山湖)、冲积洼地两地貌单元。桥处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地势较低,现多为水沟和鱼塘。地面高程5.05-12.83m,相对高差约7.78m,金山湖水面标高11.20m。地表水丰富,除灌溉水渠呈网络外,还有鱼塘遍布。金山一桥于里程桩号K0+135~K0+320(即从4#墩~10#墩)左右跨越金山湖,湖宽约185m,水深1.5m~6.3m。 (3)、区域地质及其构造 区内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南褶皱系四级构造单元:紫金-惠阳拗陷褶皱束。场区外

下部构造施工方案(新)概论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东河大桥 国道G324线陆丰穿城段改建工程 江西赣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一标项目部 2016/9/28 系梁、墩柱、盖梁、承台、台帽

一、编制依据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0。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7、国道G324线陆丰穿城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8、其它相关现行标准及规范。 二、工程概况 东河大桥桥长为367.60m,全桥共12跨,除第7、8跨跨径为40米外,其余跨径均为29.20米。桥梁宽度为32m。桥址位于陆丰市博美镇向西跨越东河。河中水位受潮汐影响,最高潮水位为3.07m。 全桥共有系梁22个,1#—6#、9#—11#墩系梁截面尺寸为1.5*1.2m,7#—8#系梁截面尺寸均为1.8*1.5m。共有墩柱44个,其中1#、2#、3#、4#、5#、6#、9#、10#、11#墩柱直径为Φ1.6m,7#、8#墩柱直径为Φ2.0m。墩柱最大高度为9.135m共有盖梁22个,其中1#、2#、3#、4#、5#、6#、9#、10#、11#盖梁截面尺寸为1.9*1.8m,7#、8#盖梁截面尺寸为2.2*2.0m。有座板式桥台2个。

三、人员及机械配置情况 施工人员配置一览表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新华大道上跨京九铁路立交工程 下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一. 依据、范围、原则 1.编制依据 1.1.惠州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广梅汕跨线桥工程施工合同; 1.2.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1.3.国家、铁道部、广东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维护规则》、《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2.编制范围 新华大道上跨京九铁路立交工程K0+562.077~ DK0+667.131范围内的钻孔桩基础、系梁、墩柱、盖梁、垫石等下部结构的施工,该处铁路里程桩号为K2280+135。 3.编制原则 3.1.严格遵循与广铁集团相关部门签定施工协议。 3.2.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遵循国家和铁道部关于质量、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3.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4.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

作,严禁乱取土,严禁随意开通便道,防止水土流失。 3.5.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并结合现场实际、机械设备、人员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3.6.本着确保既有铁路线行车安全的原则,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上跨京九铁路之跨线桥,桥梁与京九铁路相交角度90.5。,跨径为3×35m,桥梁分两幅设计,每幅桥面宽17.5m,桥面断面为2.5m(人行道)+14.5m(混行车道)+0.5m(防撞墙)+4m(中分带)+0.5m(防撞墙)+14.5m(混行车道)+2.5m(人行道)=39m,铁路轨面以上净高8.2m,35m标准跨径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梁高1.8m。 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0]51号)施工类别的划分:钻孔施工属于C类施工。 主要工程数量 广梅汕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下部结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一. 依据、范围、原则 1.编制依据 1.1.惠州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广梅汕跨线桥工程施工合同; 1.2.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1.3.国家、铁道部、广东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维护规则》、《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2.编制范围 新华大道上跨京九铁路立交工程K0+562.077~ DK0+667.131范围内的钻孔桩基础、系梁、墩柱、盖梁、垫石等下部结构的施工,该处铁路里程桩号为K2280+135。 3.编制原则 3.1.严格遵循与广铁集团相关部门签定施工协议。 3.2.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遵循国家和铁道部关于质量、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3.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4.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

作,严禁乱取土,严禁随意开通便道,防止水土流失。 3.5.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并结合现场实际、机械设备、人员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3.6.本着确保既有铁路线行车安全的原则,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上跨京九铁路之跨线桥,桥梁与京九铁路相交角度90.5。,跨径为3×35m,桥梁分两幅设计,每幅桥面宽17.5m,桥面断面为2.5m(人行道)+14.5m(混行车道)+0.5m(防撞墙)+4m(中分带)+0.5m(防撞墙)+14.5m (混行车道)+2.5m(人行道)=39m,铁路轨面以上净高8.2m,35m 标准跨径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梁高1.8m。 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0]51号)施工类别的划分:钻孔施工属于C类施工。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钻孔桩根1 2 单根38.5-45.5m长 2 系梁个 4 13.2×1.5×1.2m 3 墩柱根12 直径1.4m 4 盖梁个 4 16×1.85×1.7m

罗家坝大桥施工方案

国道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LJ3合同段罗家坝大桥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桥为跨灵关电站引水渠,上部结构形式采用30+50+30m预应力砼T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桩柱式桥台及桩基础。全桥墩、台垂直于第二孔桥弦线,护栏随线形弯修。全桥桩基础均采用端承钻孔桩。 二、编制依据 (一)国道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土建工程设计施工图。 (二)交通部等颁发的有关文件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三)结合工地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及依据,结合我公司的具体情况编制本合同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三、施工准备 施工前认真复核设计图,领会设计意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本桥应先施工1#和2#桩基。 a)组织 本桥1#和2#桩基直径为2.5m,桩顶接预应力盖梁。由于第二跨为跨灵关电站水渠,为保证施工进度,桩基需同时施工。 b)设备及人员投入 投入两台2.5m钻机保证桩基同时施工,每台钻机配4人。 c)交通组织

1#桩紧邻村道,在施工前应在靠山体侧修筑施工便道,保证正常通行,并进行打围,保证施工和行车安全。 四、施工方案 (一)、在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坐标放出桩位,平整作业平台。 (二)、1#桩基位于村道边紧邻水渠,在放出桩位后在施工前,先对村道进行改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正常通行。即可进行桩基钻孔作业。 (三)、2#桩基位于水渠堤坝平台,施工前,先清理出操作平台,挖除部分堤坝平台上河堤(挖除部分待桩基和盖梁施工完毕后,对河堤按原貌进行恢复),以方便钻机施工作业。 (四)、钻机正常施工后,要随时观察河堤护坡是否有变化,做好观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或河堤边坡开裂,应及时予以处理。 (五)、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占用河道,减小流水断面。 (六)、钻孔桩施工的具体工艺如下: 1 施工前准备 1.1 组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熟悉并复核施工设计图。 1.2 平整场地、修建施工便道(桥)。测量放样后立即组织人工和机械将施工范围内的草皮、树根、垃圾、有机物残渣及表土清除干净并运到临近的弃土场堆放;修建临时的施工便道(桥),挖设好临时排水沟,修建的临时便道(桥)不得影响桩基和下部结构的施工。 1.3 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的修建。进场后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立即搭设现场办公室、民工工棚、钢筋水泥库房、钢筋加工房;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 改!) 宁天城际轨道一期工程BT项目 跨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节点桥(K33+794.6-K33+916.6)悬浇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化局宁天城际土建6标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水文、地质条件 (1) 1.1.1地形地貌 (1) 1.1.2气象水文 (1) 1.1.3工程地质条件 (1) 1.2结构形式 (3) 1.2.1钻孔桩及下部结构形式 (3) 1.2.2上部结构形式 (3) 二、施工部署 (3) 三、施工方案 (3) 3.1钻孔桩施工(后附施工流程图) (4) 3.1.1钻孔施工准备 (4) 3.1.2钻机工作原理及常见事故的预防、处理 (6) 3.1.3钢筋笼制作、安装 (6) 3.1.4清孔验收 (7) 3.1.5灌注水下砼 (7) 3.2承台(后附施工流程图) (9) 3.2.1基坑开挖 (9) 3.2.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10) 3.2.3钢筋绑扎 (10) 3.2.4模板支立 (10) 3.2.5灌注砼 (11) 3.3墩身及托盘(后附施工流程图) (12)

3.3.1钢筋工程 (12) 3.3.2辅助支架 (12) 3.3.3墩柱模板 (13) 3.3.4混凝土浇注 (13) 3.3.5混凝土养生 (13) 3.4连续梁 (13) 3.4.2悬臂段施工 (13) 3.4.3边跨现浇段施工 (13) 3.4.4合拢段施工 (13) 3.5防护棚架方案 (13) 3.5.1设计荷载 (13) 3.5.2总体设计方案 (13) 3.5.3防护目的 (13) 3.5.4细部结构设计 (13) 3.5.5棚架施工时高速公路保通方案及措施 (13) 四、施工进度计划 (14) 五、资源供应计划 (15) 六、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5) 6.1施工技术准备 (15) 6.2施工队伍及施工机具准备 (16) 6.3施工现场准备 (16) 七、施工平面图 (17) 八、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18) 8.1确保工期的具体措施 (18)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WORD格式 国省干线S201(联七线)公路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工程 施工方案报审表 承包单位:江苏燕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A6 监理单位:山东格瑞特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号: 致山东格瑞特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霞浦东冲至火车站公路J2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现上报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详见附表,请予以审查和批准。 附件: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承包人(签章):日期:年月日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日期: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日期:年月日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签字:日期:年月日 注:本表用于单位工程时应由总监审批。

WORD格式 国省干线S201(联七线)公路 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A6标 桥梁下部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江苏燕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霞浦东冲至火车站段A6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9月25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技术标准和规 范.............................................................................................. (1) 1.2设计技术标 准..............................................................................................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沿线桥梁分布情 况.............................................................................................. (2) 2.2桥梁一览 表.............................................................................................. (2) 2.3工期及质量要 求.............................................................................................. (3) 2.3.1工期要 求.......................................................................................... (3) 2.3.2质量要 求.......................................................................................... (3) 第三章施工总体安排.................................................................................................. . (4) 3.1工期安 排.............................................................................................. (4) 3.2设备安 排.............................................................................................. (4) 3.3材料组 织.............................................................................................. (4) 3.4人员组 织.............................................................................................. (4)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 (6) 4.1概 况.............................................................................................. (6) 4.2施工工艺流 程.............................................................................................. (8) 4.3施工方 法.............................................................................................. (11)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百色至靖西高速公路BJ-A08标段(K25+615.000-K32+550.000) 桥梁下部结构 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百靖高速公路BJ-A08标段项目经理部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经审查批准的广西百色至靖西高速公路第八标段施工组织设计书。 2、广西百色至靖西高速公路八标段设计文件。 3、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监理程序和建设方、总包方相关文件。 5、2011年度施工进度计划和本项目部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标段位于K25+615—K32+550段,桥梁5座,分别是K26+994分离式立交(3*20m)、K29+255更宜大桥(7*30m)、K31+540头孔1号中桥(4*20m)、K31+922头孔2号中桥(3*20m)、K32+408分离式立交(3*16m)。 2.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地处平坦谷地中,地形起伏不大,该桥桩基土层为中风化石灰岩和微风化石灰岩,个别地域有粗粒砂、粘土层。 3、主要工程数量 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式桥墩共71根(其中1.1米8根,1.3米39根,1.4米24根),最高的11.17米,最低2.6米;桩系梁21个;承台12个(全部为桥台承台);肋板式桥台12个;盖梁30个;台帽20个。 4、工期安排

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7月1日,完工日期2011年10月30日。三、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 由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组建领导小组,该小组直接领导桥梁施工队及项目经理部的各职能部门,并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团结一致,通力协作。 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副经理1人、总工1人、桥梁结构工程师2人、机械工程师1人、施工员2人、质检员1人、测量员2人、材料员1人、采购员1人、专职安全员1人。 施工人员、设备见附表。 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 (一)承台及系梁施工 1、测量放线和基坑开挖 (1)、根据图纸上给出的桩基础坐标,计算出承台四个角点的坐标,根据放坡要求,确定承台的基坑开挖边线。 (2)、根据已确定的基坑开挖线,在基坑范围内进行人工探管。测出原地面标高,确定基础的开挖深度。 2、混凝土垫层施工 基底清除干净以后,进行基底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3、桩基检测 混凝土垫层施工完以后,将桩头表面清除干净,在超声波管里面灌入干净的水,通知桩基检测单位进行桩基检测。 4、承台、系梁钢筋制作及安装:

桥梁桥墩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静宁村大桥左幅1#墩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2)部颁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文件. (3)现场调查资料。 (4)本项目部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交通部颁发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桥涵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编制原则 (1)认真履行中标承诺,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2)实事求就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3)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4)坚持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四新”成果. 4、工程概况 简阳至蒲江高速公路JPTJ—5标合同段K228+937静宁村大桥桥梁上部均采用预应力T梁结构,先简支后连续。本桥得施工特点为柱式高墩、大跨度,最大墩高37、093m,基础为桩基础。左幅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右幅采用桩柱式桥台,为桩基础.全桥共计15跨,为40m预应力T梁,共计210片。40mT梁在梁场集中预制,本标段梁场设置在K229+800~K230+900区段路基上,共设置40mT梁预制台座12个,40mT梁标准梁长为39、94m,计算跨径为38、90m,梁高2、5m,单片40m预制T梁混凝土用 量约44、4m3。单片40mT梁吊装重量为:118、3t。 5、主要工程数量 静宁村大桥左幅共有桩基28根,墩柱28个,桥台2座,系梁34个,40mT梁105片。桥面铺装614、1延米.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XX大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标段是XX高速XX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181+380,终点桩号为K184+400,主线全长3.02Km,主要工程有:19×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大桥1座,长度578m;隧道2245m,双线;钢筋混凝土盖板涵45m/1道;路基挖方13446m3,路基填筑53869m3。 XX高速XX合同段内桥梁共1座,XX大桥全长578m,桥址处地质情况较好,桥梁基础设计选择基岩作为持力层。桥设计位置、结构型式及主要设计标准如下表所示。 桥梁工程一览表 二、桥涵水文、地质 1、XX大桥位于XX河上,XX大桥水力断面处设计洪水水位采用水文分区经验公式法、暴雨推理公式法、暴雨经验公式法、径流形成法分别分析计算。 水文成果表 2、桥位范围内地质主要为碎石土,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 第二节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安排 一、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组织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总体负责制及项目总工技术负责制,项目部直辖施工队,以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各1名,副经理1名,项目部内设六部一室共八个职能部门,即综合部、工程技术部(含测量队)、合同计划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劳动与安全部、试验室。

二、主要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中配备 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队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施工。其中,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领导的配置注重其领导和协调的能力,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注重其专业的技术素质。桩基施工由桥梁一队负责。主要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配备如下表所示: 主要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配备表

下部构造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

编号:TQC/K536 下部构造安全施工方案完 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部构造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安全施工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 部设安保科,专职负责安全和保卫工作, 各部门负责,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对外和 当地的治安机关密切配合,负责安全保卫 工作,对内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安全的 超前控制,并认真组织督促,确保人员设 备安全,项目部和各施工队配备必要的抢 救设施,以防发生不测时能及时进行抢 救。 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安全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