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试题早已呈现在师生面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现我对本次高考地理试卷进行分析,除了参考部分专家的观点外,还有一些我个人主观的想法,说的不妥之处,还望大家能包涵和指点!本报告包括“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和“对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的建议”两部分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2017年高考是云南省进入新课标以来的第六次高考,也是云南省采用全国III卷的第二年。今年全国III卷使用范围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该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依据地理新课标,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图形为载体,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1.试题结构基本稳定

试题结构由选择题(1~11题,共44分)和非选择题(36、37、42、43四个题,共56分)组成,较往年基本稳定。但非选择题中的选做题部分根据2017年新大纲的要求略有变化,选做题由往年的三选一变为二选一(删除了《自然灾害与防治》)。

2.试题难度基本稳定

今年地理试题的整体难度和去年相当,但选择题和选做题难度略有提高。整份试卷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以中低难度题为主,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

3.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的运动、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等主干核新知识,内容整体偏向于人文地理。

4.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的地理试题注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考试的切入点,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继续落实了地理“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5.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图像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正所谓地理“无图不成题”。今年的地理试题共有6幅地理图像,有景观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形式多样。要将承载在图像上的有用地理信息解读出来,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6.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今年地理试题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总体来说比较接地气。无论是剪纸上的“江南水乡”还是“农业生产活动”或是“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等都是人地关系的体现,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二)各题具体分析

1.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若要达到理想成绩,选择题分数一般情况下要达到32分及以上,最差不能低于28分。因为,选择题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题型,选择题的得分是整份试卷得分的关键,所以对选择题进行细致分析是极有必要的。

第一组题(1~3)以“剪纸”为切入点,考查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难度较小,很多考生之前在电视等媒体上见过剪纸,甚至有考生自己都会这种手艺,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试题的距离。“剪纸”是一个背景知识,不是考查的本身,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例子,这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剪纸”于2009年9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距2017年已很久,出题人有意避开了最近的一些热点例子,避免很多师生猜题。相信很多教师已经给学生举过地理学科中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例子,特别是最近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在很多复习资料中都出现过,而这份试卷的出题人就专门避开了这个例子。

第1题,考查了中国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小桥流水,居民以舟代步,房屋依水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一番江南水乡景象。这种景观出现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的可能性都没有长江三角洲大,所以此地最有可能是长江三角洲。这个题要求学生能有效提取承载在景观图上的有用地理信息——江南水乡,然后根据所给四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就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了,难度较小。

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河流适合小船行驶,说明流速较慢,反映出当地地势低平。这个题的正确选项完全可以从景观图所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也可以根据第1题的答案直接得出,难度较小。

第3题,考查省区简称和中国传统文化。该景观主要分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方剧种是越剧,所以可直接选出答案。但是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越剧”的分布,这时可以用排除法。选项中的“川剧”、“豫剧”、“粤剧”中直接涉及三个省的简称,川剧涉及四川和四川盆地,豫剧涉及河南和华北平原,粤剧涉及广东和珠江三角洲,所以三个选项都不对,则可得出正确答案,难度不大。关于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人口、经济、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等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对学生有过要求。学生必须记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才能更好地解答这个题。

第二组题(4~6)以“地铁”这种交通运输方式来考查地铁的本身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难度中等。交通和城市属于人文地理的两个重点内容,两个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往往可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查。对于“地铁”,绝大多数临沧考生是没有见过的,他们也就很难将情境创设出来,而昆明和靠近昆明的考生就会更熟悉些,这组题的难易程度和考生的地域差异有一定关系,这种差异是先天的,只有少部分临沧考生能冲破这种地域的限制。

第4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地铁是客运的一种,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和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与地铁有关的新闻,地铁站人口流动大军和车厢内部人员拥挤的画面,相信考生能理解地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这样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第5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运送的客运量非常大。同时甲乙丙与内环线相交,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这个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算大。

第6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从图中发现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说明其是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做这个题,考生首先要搞清楚有一级站点布局的地方人流量最大,则应该是城市的核新,再加上一定的情境创设,还是可以将答案选出来的。当然,对考生而言,这个题干扰项很多,属于难题。

第三组题(7~9)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综合自然地理的应用能力。

第7题,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就可以判断,属于简单题。

第8题,考查不同海域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用以上的思维方式来做这个题,考生必须要搞清楚地理事物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难度较大,但我们也可以用排除法将答案选出来。水体的营养盐越靠近河口越多,浮游植物密度就越大,与题意不符。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呈东西向变化,而东西向太阳辐射的分布基本没变化。此处没有东西走向的洋流分布。通过排除其中三个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第9题,考查不同季节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小,输送的营养盐减少,水温降低,光照减少,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该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四组题(10~11)考查地球的运动。从考查的内容上来看,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地球的运动考到了这两个选择题,是这几年来所考分值最大的一次。关于地球运动这个内容,在前几年的全国卷中一直在被淡化,并且连续有好几年根本没考,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就直接放弃。但是最近三四年年来,这个内容的影子在选择题中又开始出现,似乎也在提醒考生要加大这方面的关注度,果然今年就考了8分。地球运动这个内容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入门章节,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学好,难度很大,属于纯理科的内容。而很多学生是理科学不好才来读文科的,所以文科生普遍惧怕地球运动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很多考生看见这种题就有畏惧感,马上猜一个选项就跳到下一题了,这样的得分率一般都很低,当然这种题也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从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由于地球运动知识点本身难,所以出题会相对基础,以平衡难度,出题形式也会生活化和趣味化。

第10题,考查区域的差异性。根据丁地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当地黑夜漫长,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甲地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有金黄的落叶,现在是深秋,即将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温带,纬度较高但较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但正常是四季分明,说明丙地处于北半球但纬度较低。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所以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中等。这个题需要通过分析材料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也让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接地气。

第11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由上题判断,丁地黑夜漫长,且位于北半球,说明此时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较小。

2.非选择题

地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组成,共56分。根据非选择题的属性和这几年来的评分标准,非选择题只存在答题效果的差异问题,而不存在答不出内容的问题,得分梯度不大。但是要拿到高分,还是难的。除了卷面清秀、书写规范、排版美观外,内容必须答对,点必须答够才能获得高分。

(1)必考题

地理非选择题的必考部分是36题和37题,一个是世界地理题,一个是中国地理题。不论是世界地理题还是中国地理题,考查的本身都不是区域的本身,区域只提供一个载体,用来考查承载在这个区域上的与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相关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的能力。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备考不用刻意去猜测考查的区域,而是应该多培养考生分析区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我对今年地理非选择题的一点粗浅认识。

第36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及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每年都必考的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内容之一,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24分,而去年的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22分,在结构和分值上稍有不同。

第(1)题,“从气候角度分析”是本题的题眼。气候角度一般从气温(气温高或低、昼夜温差大或小)、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本题要求考生会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知道日光温室保温、保湿的作用,掌握从气候角度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结合材料,才能将此题完整地答出来。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第(2)题,审题时需要注意“温室生产的农产品”、“优势条件”等关键词,还要结合材料才能答题,难度一般。

第(3)题,解答此题前要对题目中“集群式发展”这个陌生概念理解透彻,难度较大。

第(4)题,这是个开放性设问。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难度较小。这种题型较为常见,相信很多老师在备考过程中都讲解过该类型题的答题方法,考生应该对这种题有一种熟悉感。

第37题,以白斑狗鱼的生长为主线,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22分,而去年的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24分,在结构和分值上也是稍有不同。

第(1)题,把握住关键词“支流的分布特征”,就可推出此区域降水北多南少,再加上此区域位于中纬,山地的西坡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则可答出成因。此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转换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2)题,此题需要结合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长习性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起分析。此题的问题切口小,但需深挖掘,难度一般。

第(3)题,可以从“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入手来分析,难度较大。

(2)选考题

地理非选择题的选考部分是42题和43题,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两个题都没有图,需要考生想象,对考生创设情境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42题,考查旅游地理。考生要将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负地形”、“喀斯特”理解,在大脑里把画面想象出来,将自己融入到自我创设的画面情景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就很简单了。考生对“喀斯特”应该是很熟悉了,但对“负地形”可能相对陌生些,但根据材料中的解释,考生还是应该能理解的。

第43题,考查环境保护。材料中涉及的内容情境其实是很平常的,此题考查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与植被覆盖、水循环环节的关系。“环境保护”的内容不像“旅游地理”那样相对独立,而是更多地融入了必修内容,更像是对必修内容的重复考查,所以只要将必修模块学好,《环境保护》也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复习,也不会影响得分。

二、对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7年的高考结束,就意味着2018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工作马上开始。相信很多学校已将今年的高考真题给学生做过,也让学生对高考试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2018年的高考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高考复习的方向。对于准高三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我们能从2017年的高考试题中学到什么呢?今后我们在地理复习备考工作中应注意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我一直认为,要钓到鱼,就要从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知道鱼爱吃什么,喜欢什么时候吃。要考高分,就要有出题人的思维,揣摩出题人的想法,知道出题依据、考试目的、考试规律。考虑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多拿一点分数,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一种思维常态。

1.认真研读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出题的依据。研读考试大纲,可以让教师教学更有方向性,也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我们曾统一印发过给我校2017届高三文科生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但很多学生对考试大纲的把握还是不准,因为他们没有看,就算看了也不一定能够把握,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考试大纲。

2.围绕主干知识打好基础

从近几年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地球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洋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人口、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交通、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主干知识主要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所以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将必修一和必修二基础打好,特别是必修一中的地球运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内容必须要学好,因为这些自然自地理的重点内容是学习人文地理的基础,且内容本身难度较大,学生之间容易拉开差距。

因为近几年地球运动部分考的不多甚至不考,而且难度太大,所以有的老师干脆就放弃了对此部分内容的复习。但我认为是不能放弃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考纲中并没有说明地球运动不考,而且这几年该内容还在选择题中断续出现,特别是今年直接考了8分。放弃复习是不划算的,通过复习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或多或少能学懂点,甚至在考试过程中的某一瞬间考生大脑里灵光闪过就能将正确答案选出来了。

第二,即使高考中没有直接考地球运动的题,我们的复习依然有必要。因为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入门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通过学习地球运动才能让学生知道高中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空间思维,提高对抽象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学科思维,并最终能更好地服务地理学科的高考。

3.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这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更加灵活,富有新意,所以光靠苦学是不够的,还应该灵活运用。所谓的“灵活运用”,其实就是强调考生灵活的应试思维。因为命题人出题的时候要考虑题目的原创性,所以高考必然是新题目、新情景、新设问,我们平时也不可能复习到原题,我们复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灵活的应试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

4.强化读图用图意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高级语言,是地理学科的灵魂,也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

针对高考地理试题常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相关知识的这一特点,一轮复习应加强判读、分析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等地理图表能力的训练,课堂中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让学生养成经常有针对性地看地图的习惯,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理解、再现和掌握知识,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进而达到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们也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图文之间相互转化思维的形成,强化学生的读图用图意识。因为高中地理很多内容适合用课件辅助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PPT课件、电子地图、谷歌地球等来辅助教学,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5.适度关注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热点问题

现在的考题多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选择切入点来创设情境,通过案例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017年的高考地理涉及的一个热点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所选的具体例子是2009年的“剪纸申遗成功”,所以可以说既涉及热点,又避开热点。考生只要对该热点有一点了解就可以做题了,不必对热点的本身有很深入的了解,而且太热的热点出题人也一般有意避开,就是为了避免考生猜题。

我们要始终牢记热点只是考试的一个背景,不是考查的本身,热点只是考试的一个切入点,高考注重的还是考察地理的学科思维能力,所以对于热点我们只要做到适度关注、有所了解就行了。

6.精选习题,加强答题训练

现在的复习资料名目繁多,老师和学生都会眼花缭乱。就算是最后统一选订的复习资料,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里面的题还是太多了,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如果任由学生进入题海的泥沼,将不能自拔,迷失方向,身心疲惫,稍有不慎就倒下。另外,学生做了不合适的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对学生起副作用,其实还不如不做。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就必须精选习题给学生,精练精讲,适当扩展,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考生想得高分,除了要在答题内容上增分外,还要在答题形式上增分。什么是答题形式?一种是答题模式,一种是书写。

地理综合题的评卷相较理科稍有模糊,这种模糊状态决定了评分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灵活性),所以考生的卷面很重要,答题模式和书写直接决定了阅卷人对考生答案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得分。学生要达到的标准就是,通过训练,学会使用科学的答题模式,养成规范和美观的书写习惯,尽可能让自己的得分接近评分活动空间中的最高点。

所以,教师要尽早教学生科学的答题模式,要让学生知道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哪种排序更易让评卷教师给高分,这就得从评卷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教师还要规范好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的字迹要清晰,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字体要左右对齐,字间距、行间距要合适和统一,答案的整体布局与答题卡所给的区域要和谐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在刚开始时就规范好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是完全可以形成良好习惯的,特别是对于文科生,答题模式和书写对得分的影响很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是我对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的试卷分析和对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的建议,以此作为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6月27日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完整word)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2017年全国卷3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全国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1.(2017?新课标Ⅲ卷.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2.(2017?新课标Ⅲ卷.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C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动物体内的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3.(2017?新课标Ⅲ卷.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2017?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下降,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英语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第一节 1.【答案】A 【解析】题干问的是三月份可参加的旅行,而第一个项目San Francisco Winery Tour的时间是从2月1日到4月30日。故选A。 【考点】冠词,细节理解。 2.【答案】C 【解析】第二个项目Back to the Fifties Tour中提到在San Francisco你能免费品尝冰淇淋。而其他选项在这个旅行中没有被提到。故选C。 【考点】介词辨析,细节理解。 3.【答案】D 【解析】第四个项目Holiday Lights Tour的最后一句话提到”Advance reservations required”,由此可知,该旅行需要提前预定。故选D。 【考点】代词,细节理解。 4.【答案】B 【解析】根据第一段的最后一句”As one group of workers carried out the rubbish,another group began removing seats and other theater equipment in preparation for the buildings end”可推断出工人们清理垃圾和清除座位及其他剧院设备是在为剧院的关闭做准备。故选B。 【考点】副词辨析,推理判断。 5.【答案】D 【解析】根据第二段中的”Theater owner Ed Bradford said he chose the movie because it seemed appropriate”可知,剧院的老板亲自选定了The Last picture Show这部电影,因为他认为这部电影很合适。原文中的“appropriate”和D选项的“suitable都表示“合适的”。故选D。 【考点】细节理解。 6.【答案】C 【解析】第四段最后一句说剧院被卖给了当地的开发公司,该公司计划在剧院所在地建综合购物大楼,因此可推断出剧院将被推倒拆除。故选C。 【考点】动词的时态,推理判断。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

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B.降水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B.价格低 C .款式新 D .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注意事项:文语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选出每小题答案后,2.回答选择题时,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3. ) (35分一、现代文阅读 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本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题。 1~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望得见山、虽然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化建设的要求,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 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在新型城镇然后进行综合甄选。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呵护乡村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记忆,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如村落的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又要让游子在故乡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活化乡村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活化乡村记忆,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产业化升级,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需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要发展教育、医疗、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 1. ( C )分)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不会留下“乡痛”。新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

2017 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1) (适用于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广东)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 1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 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

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 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 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 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Word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图2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整理人:崔怀雨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学|科网,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2018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卷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

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2017年全国卷3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新课标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液、刮纸刀。 第I 卷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集合{}{}1,2,3,4,2,4,6,8A B ==,则A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2. 复平面表示复数()2z i i =-+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B. 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C. 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 D. 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4.已知4 sin cos 3 αα-= ,则sin 2α=( ) A. 79- B. 29- C. 29 D. 79 5.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260 00x y x y +-≤?? ≥??≥? 则z x y =-的取值围是( ) A. []3,0- B. []3,2- C. []0,2 D. []0,3 6. 函数()1sin cos 536f x x x ππ??? ?=++- ? ???? ?的最大值为( ) A. 65 B. 1 C. 35 D. 15 7. 函数2 sin 1x y x x =++ 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答案】1.B 2.D 3.A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答案】4.A 5.D 【解析】4.由题中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

先河。而造纸、油墨和制版属于印刷的上游产业,产业集聚会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会降低市场营销成本。5.题中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即印刷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

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