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这种文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的篇幅不少。学会阅读散文,对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读文章可以采取这样的读法: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将这种读法用于散文的学习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初读:由形入神,领悟文旨

人们常用“形散而神聚”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所谓“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散文的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过去和未来。这些内容常常从表面上看互相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也很难说是按照什么样的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在一起的。“形”是指散文的形式特点,“神”是指蕴含在“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神聚”即文旨集中。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一口气读完,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也不会影响到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暂时放着,读过之后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思考这些问题,即是在逐步由“形”及“神”。为了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散文的“神”,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句子:(1)文眼句或中心句。如《挖荠菜》中的“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3)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如《安塞腰鼓》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等。(4)首尾照应的句子。如《紫藤萝瀑布》的起句“我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5)文章的标题。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醒幸福》等。有些散文写得比较含蓄,一下子不容易抓住提挈的语言,就可以对事件一一分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或行文指向,想一想这些内容都与什么有联系,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能从中比较顺利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所以,阅读的第一步即是要努力把握文旨。这是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因为散文形散,所以只有首先抓住了文旨,才提起了文章的纲,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也只有从表达文旨的需要出发,评判写作上的优劣得失,才有了合理的依据和标准。

二、细想:寻找线索,理清思路

优秀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现在结构上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纵跨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连成有机的整体。线索是结构的核心,抓不住线索,就理不清思路,就弄不清作者行文的初衷。抓线索读散文的方法是:一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在过渡段或过渡句中找到;二要善于辨识体现线索的语言标志,如间隔反复的句子等。散文常用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体事物。如叙事散文《枣核》中的枣核,《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背影》中的背影。这类事物看上去很平常,却常常寓含着特殊的深意。如小橘灯是小姑

娘自制的,从价值上看废物利用并不值钱,提着它走山路也“照不了多远”,但是,它使人想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1.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2.中学生对于散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与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在语言文字修养中,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专题中的词语辨析主要是指成语的辨析与实词(主要是同义词)、虚词(包括关联词)的辨析。而这些词语的辨析又是同病句修改、修辞常规、语言得体等语文素质综合在一起的。

散文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因此,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散文时常常感到有些困难。这里给同学们介绍

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

一、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

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

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这条线

索;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就要找出“歌颂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条线索。aM

二、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

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

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

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

并体会《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B

三、进入散文的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

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例如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就要

充分发挥想像力,作柳宗元的同游者,和他一道欣赏竹树环抱、水清鱼游的自然美景,并且与作者

一起来感受小石潭的清凉荒寂,“情怆幽邃”,从中体会出文章

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7

四、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

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例如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就要注意体会作者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感情;阅读张洁的《挖荠菜》一文,就要体现出“我”与荠菜

的特殊感情;阅读冰心的《小橘灯》一文,就要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小橘灯”的深切怀念之

情。

五、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

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

力。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这样几个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首尾照应,突出中心;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五、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整体感知应运作于动手答题之前。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

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针对标题的设问往往也是整体感知。

因为标题或限定话题,或限定内容,或表达中心思想,或抒发感情。

①从文章标题入手,看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程、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理清思路,动笔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如:总起、总结句,过渡句,议论抒情句,抓住主旨;

②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人们常以“形散而神不散”来说明散文的文体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比较自由,可以谈古论今,表现方法也不拘一格,叙事、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都可以运用。一篇散文还要有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中心思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不散”,就是说在中心思想约束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取材、组材,去安排结构和确定表现方法。

人们常以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又常常有写景抒情、托物抒情两类。不论阅读哪一类散

文,都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了解散文的选材特点。散文选材自由广泛,时间、空间跨度大,但大都有独特的角度,要仔细体会这类选材的用意、好处。但也有的散文,往往又集中地叙述一件事、一个人,但不管怎样,散文的选材,都注意选取恰当的角度。

2、体会散文中的联想。散文常常以丰富的联想起到揭示中心、抒发感情的作用。例如,《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朴实、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性格联想到与白杨树具有同样品质的北方农民,从而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广大抗日军民。

3、掌握散文的结构、线索。散文的结构是不拘一格的,它看来似乎散漫,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一会儿又谈古论今,但即使它结构成篇比较自由,表现方法不同,中心思想却是明确而集中的。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主体脉络。打个比方,线索就仿佛一根穿起珍珠的金线,文章的材料是珍珠,穿珍珠的金线就是线索。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某个物品,也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的感情变化。找到文章线索,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荔枝蜜》的线索就是贯穿全篇的对蜜蜂感情的变化。

4、分析散文的抒情方法。散文中常有抒情。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发对某人某事的爱憎。间接抒情也叫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分析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要找到作者赞美的事物与用做象征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托物抒情才可能自然。因为每篇散文的抒情方法都不一样,因此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赏析句子,答两点:1 语言(修辞)2 表达的情感

浅谈初中阶段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散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在此我只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狭义的散文――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因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景散文和状物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最具有诗情画意,也是最受读者青睐的一类。因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十分必要。

总的来说,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并欣赏其优美的语言。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让学生用“四步自问”的方法来分析一篇散文。1、文章写了什么景物?2、景物有什么特征?3、怎样来描写的?

4、为什么这样描写?

也就是同学们都知道的四点阅读要领:

首先,要明确所写景物。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要抓住景物特征。包括对景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和内在气质的揭示。

第三,要明确写作方法。包括行文思路和表现手法等。

第四,要明确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我以其中的一段为例进行引导,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这类课文的具体方法。之后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例如:我以课文第四段春花图为范例,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就按上文阅读要领思考以下问题:1、本段写了什么景物?2、这种景物有什么特征?3、运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逐项引导学生回答出:1、写的是春花。2、有多、艳、香的特点。3、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运用了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调动多种不同感官即分

别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来感受春花的美。运用衬托也就是蜜蜂和蝴蝶的参与来突出花的特点。4、突出春花的美好,从而从春花的角度来表现:春天是让人喜爱的,值得赞美的这一主题。课文的其他段落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互相探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课文的写作意图学生会很快就能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引导学生的又一例文。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时,先让学生自问:本段写了什么?在明确写的是夏秋季的百草园的景物之后。再问:怎么写的?在反复阅读和讨论之后,归纳出:1、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2、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3、采用以一概全的布局和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作顺序。4、准确词语以及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为什么这样写?突出百草园确实是儿童的乐园。里边有好看的、好玩的、好听的、好吃的,它色彩艳丽,富有生机。由此,学生自然而轻松的就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主要抓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一段课文,尤其是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那是力争上游

..的枝。它的干通常是

..的干,笔直

....的一种树,笔直

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

...

上.,而且紧紧靠拢

.....出.。……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

....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

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

....,

....,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指导学生从干、枝、叶三者的外形特点,来理解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精神。通过外形特征来理解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而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团结奋进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主旨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崔晓光

摘要:通过阐述自己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例子,论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速读去确定散文(狭义)的不同“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特征,采用“抓住重点语段”、“抓住议论抒情语句”、“抓住事物的特点,联系生活”等方法,来把握散文的主旨。

关键词:散文的“类型”;表现特征;主旨;

散文只会将作者创作的广阔世界,暗示给细心观察深微体会的读者们。正是这种特质,使散文成了不少地市近几年中考语文的压轴试题。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上有所突破呢?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散文的另一个特质——“形散神不散”。内容形式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可主旨意蕴却聚焦在一个点上,总是鲜明生动、意气贯通。所谓“似散而实聚”是之谓也!正因如此,阅读散文时只要抓准了“神”,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散文的金钥匙。

那么,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主旨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型”散文的特征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感悟主旨。

一、速读,观其“型”

散文在结构和行文上,追求一种“自然之节奏”,那种意态像“散步”,似“闲谈”。要想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主旨,就应当速读文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占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感悟,发现其形式上的特征,对其“类型”进行定位。确定它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还是注重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

散文(不是学术上的严格分类,是就选材、表达等形式上的特征而言)。叙事类的,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抒情类的,是以写景为主,还是状物为主。

对于抒情散文,我们还要进行细处追究。写景的,要看是寄情于景,如《荷塘月色》;还是寄情于景的同时,又议论抒情,如《听潮》。状物的,要看是纯粹的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如《我的小桃树》;还是直抒胸臆、表达爱憎,如《白杨礼赞》。

二、精读,悟其“神”

通过速读,在分析、综合文章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了散文的“类型”,就完成了把握主旨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采取如下方法把握主旨。

1.抓住重点语段,品味主旨。

对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我引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的方法,品味主旨。

这类散文通过记叙、描写来抒发感情,在选材上往往从细处落笔,重视侧面暗示。无论侧重写人,还是叙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特征: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很鲜明;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所抒之“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鲜明”、“集中”的特点使得叙事散文中常常有集中表现主旨的段落。抓住这些段落和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平中见奇、拙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精品。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是全文的焦点,如同电影的慢镜头,非常细致、清晰,我们只要认真品味这部分重点语句,注意它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前后联系,就不难体会出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悟。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买橘送别”一段课文,并找出父亲买橘过程中一系列的动词和作者看到父亲举动时的表现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触。几分钟后,同学们开始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同学从“探”“攀”“缩”“微倾”

等词语中,体会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艰难,再联系上文“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和下文中“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便很容易感受到了文章抒写的“真挚的父爱”。看到父亲的举动,“我”的主要表现就是两次流泪,这正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怜惜、痛爱之情。而“父子之间真挚的关爱之情”就是本文要表现的主旨。

2.抓住抒情、议论的词句,分析主旨。

对于抒情散文中,寄情于景又议论抒情的“写景散文”和直抒胸臆、表达爱憎的“状物散文”,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标出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语句,通过这些句子分析主旨。

这类散文以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感情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是其重要表现特征。由于议论就是作者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那么,文中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语句往往体现或暗示散文的主旨。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可以借助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来找到主旨。

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行文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暗中控制,形式上很随意。教学本文,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读后,他们对作者抒发什么情怀,表达什么主旨,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为训练同学们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我提出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读完后,同学们发现全文以抒情和叙述为主,也有议论的词句。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同学们再读文章,边读边找出文章中的议论句或者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不少同学在首段中找到了“惊奇、喜悦与感动”,在15段中找到了“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同学们通过分析这些了句子,再联系作者叙述的材料就不难发现,作者写此文就是抒发初到北大,特别是初见北大图书馆的惊奇,能成为北大学生的喜悦和北大、北大人对自己人生巨大影响的感动、感激之情。

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是抒情散文的最大特点,所以抓住了抒情散文议论抒情的语句也就等同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听潮》中“我喜欢海,溺爱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白杨礼赞》中“……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这些抒情议论的词句或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本身就是文章的主题。

3.抓住事物的特点,联系生活,揣摩主旨。

散文所抒写的感悟来源于人生,来源于自然,无论其选材多么的无比广阔,所写的总是作者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此,抓散文的主旨,一方面要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另一方面,对于纯粹的寄情于物(景)、托物言志,缺少议论语句的抒情散文,可在抓住所描写事物特征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或作者的生活经历),揣摩主旨。

抓住事物的特征,联系人类生活

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透到具体的事物之中,但事物折射出的却是普遍的人生意义。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其主旨。

如《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作家林清玄笔下的一株小小的百合花,生活在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忍受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去实现自己的美好追求:“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最后“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同学们了解了百合花的经历后,再联系人类生活,就会顿悟: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抓住事物的特征,联系作者生活

有些散文抒写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反映的是他所经历的特定时代的一代(或一类)人的人生。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中“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青藤,正是抗战时期,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民族的

象征。作家对常青藤“繁茂苍绿”的祝福,所包含的正是他对民族光明前景的信念。

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了一棵多次遭受风雨摧残仍屹立风中的小桃树,最终,“那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教学中,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时,收集贾平凹的生平事迹,让同学们了解作家是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课堂上当了解了“小桃树”的经历特征后,我让学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结果同学们恍然大悟:“小桃树”的经历不正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的遭遇和追求吗?小桃树上挂着的“嫩红的花苞”,不正像青年心头在动乱年代没有熄灭的希望吗?

《听潮》作者鲁彦的妻子说“鲁彦说过,他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我想,这句话也许能帮助读者理解《听潮》。应把作家对大海的感情和作家对人生的态度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追求作品的意境同追求人生的道路是一致的。”这句经典的话,不仅告诉我们鲁彦散文《听潮》的题旨,也生动地佐证了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阅读散文的科学性。

阅读散文,就像认识事物一样,只有抓住了它的特征,才能搞清其本质,把握其主旨。然而,要成功把握住散文的主旨,只注意这些方法还远远不够,还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还要通过多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学常识之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文学常识之记叙文与散文 的区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记叙文,散文 (一) ,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 ,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 ,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 ,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 ,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 ,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6体. 2. 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 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 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称: ①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②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③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 (3)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4)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5)顺序: ①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 ②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6)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 (7)人物五种描写方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此外还有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9)语言风格:亲切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新颖精美等。(10)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11)过渡: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文既可自然过渡,也可利用词语、句子、段落过渡。 (12)照应:文章后面对前面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13)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①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直接刻画,以便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事物间接地表现人物,比如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用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出主要的描写对象。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而进行地描写。说明文知识总结 1、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l)按时间顺序作说明,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说明文往往采用这种顺序。 (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大都采用这种顺序。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整体到部分等进行说明。说明事理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 (l)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2)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3)举例子。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这样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记叙文、散文阅读15 篇-3

(三十一)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 ③百合说: 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 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 a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b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 ” 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文末“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这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 哪个位置? 。 ()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含义? ,该怎样做? 5.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 (三十二)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刘湛秋) ①童年时,我就喜欢野外的蒲公英。 ②早春,它就扬起那黄色的小花,不顾一切地伸展着,即使碰到一两场冷雨或雪,它也不退缩;只要再受到阳光的抚摸,马上就欢开了。在郊野稀疏的草地或路旁,它那圆圆的灿烂的微笑实在是早春最自然的奉献了。它要求很低,几乎在什么土壤里都能生存,它也不怕践踏,它的花是一体的,它的花瓣不会脱落,更不会摧残。它的微笑是永恒的,是那在冬天后必然到来的春天的最普遍的感觉。 ③而它那绒球的种子,更是匆忙地来到人间。微风一过,它们就像小伞一样飘飘荡荡地在空中 飞翔,然后落入随便什么土壤,开始新的繁衍。 ④而这一团团绒球伞,更是春天里孩子们的玩物。放在嘴边,鼓起腮帮轻轻一吹,所有白色的 花便像降落伞飞向半空,比吹肥皂泡更能引起童贞的兴味与幻想。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 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六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特性格的特征。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三懂中心内容。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记叙的内容是什么,是写人还是写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什么事件、人物的性格(或品格)、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然后得出全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或主旨) 二,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5、一句话(或某个词)的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某个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让人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启迪,教育);或包含某种哲理等。 6,分析某个句子时抓住三点要领(考试时三种中只会考其中一个):①,从语言特点分析。(如,修辞、动词、形容词,叠韵词等)。②,从句子结构分析。(如,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总结,深化主题(主旨、中心)。③,从句子的内涵(意义)分析。(如人生启示,哲理,揭示社会现象,教育意义等)。 7、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有:从程度上说:起强调作用,比如(很、非常等);从副词上说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比如(大概、部分、可能)。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或形象化)等。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加强语言气势。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于联系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一般的,现在将所有的文体分为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四种,而你所说的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是散文的再分类。那么,小说和记叙文的关系即不交叉也不包含,更不平行,它们不再同一个层面上的。 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交叉的。《背影》从文学的角度是散文,从实用文的角度就是记叙文了。《社戏》从文学的角度是是小说,从实用文的角度只能是记叙文了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 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 (一)知识清单 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 (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 (三)应考指南 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拟写标题的方法 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 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 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 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 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时间线索: 按时间顺序 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物品线索: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件珍贵的衬衫》 特征线索: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 感情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 答题格式: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 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心情;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xx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四:表现手法 考查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渲染气氛、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烘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象征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①衬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这种手法也可以称为铺垫。 ②铺垫:铺垫是主要情节蓄势、酝酿的过程。铺垫是为了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主要情节更丰满。

初中作文议论文记叙文范文 动力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

动力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 逛大街小巷,只听到叫嚷,举头望月光,看不到天窗,有没有一个想去的地方,不用再流浪 古今中外,伟人们凭借无形的力量来赢得胜利。而那无形的力量来自于不屈不挠的动力与精神! 人们常说:“动力来自压力。”而我觉得,动力应该来自无形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史记》——司马迁 他,司马迁。从古至今被人们称为“伟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从前、现在,还有将来,都是一部巨作。原本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官事,不用耗尽一切心血来铸成《史记》;原本的他可以死得“重于泰山”,成为当时人们眼里的英雄。但是,不仅仅是他父亲遗愿的缘故,他自身的毅力,还有那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在一起的动力。使得他在众人眼里“苟且偷生”也不放弃。他是令人敬佩的。 无私奉献——丛飞 当代社会,无人不晓的人——丛飞。也许他没有司马迁那么伟大,没有王光美那么令人肃敬,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已流传成一段佳话,烙在人们的脑海里。一名普通的歌手,也许可以养家糊口,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可是,歌手成为了百名孩子共同的“爸爸”。而自己,家徒四壁。尽管如此,他仍然过着艰辛的生活,也不愿落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希望,一个孩子的未来,一个孩子的命运,他拯救了。他的动力来源于自身那不屈不挠的信念与精神。 音乐之父——贝多芬 《欢乐颂》的高尚,《命运》的呐喊。来源于一位不幸的音乐家——贝多芬。不必说他那痛苦不堪的童年,艰难险阻的创业路,委屈悲凉的晚年。单单是命运给

他开的玩笑——耳聋。就足矣将他毁于一旦。生活的逼迫,无形的压力如同一座巨山般压着他,使他想要自我了结。但是,后来的他坚持下来了。从此,他满足了他的愿望——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歇斯底里地喊出了他的愤怒,与命运作无形的战争。他赢了!凭靠着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产生的动力。 古今中外,伟人们凭借无形的力量 初中作文得高分6大秘诀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

【记叙文散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小学记叙文阅读题库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 完成下列各题。 (一) 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一一朋 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呀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的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至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 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里,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注射器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 ,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 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

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些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了。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欢畅地啄食、尽情地享用这人间的珍馐吧。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为文章你写一个简洁的标题。 2.“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儿子吃到了饺子,饺子的缺陷也几乎无法察觉。可是,儿子为什么哭呢? 3.细读文章,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智”的? 4.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上传: 李蓉更新时间:2012-5-20 20:32:04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要求写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这样做展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什么事情,如何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散文侧重于就一件事情,一个场面或一个景、物。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我把它叫作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总之,记叙文注重记事,散文注重抒情。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内容理解与概括 题型一:情节梳理 方法指导 1.审题干。看清题目要求,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2.明范围。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找到相关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抓关键。抓住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关键句,加以提炼整合。 题型二: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1.合段意。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要素。写人记事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结构。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4.扩标题。有的文章题目就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语的指代含义 方法指导 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 (1)认真阅读代词所在的段落,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出现在词语的前面,极少数情况是在代词的后面。因此,首先看代词的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然后联系文章内容推断含义。词语的指代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对于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提取主要信息并加以归纳概括。最后检验答案是否正确,选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2)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说明,而这些解释说明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因此,解题时可以从下句去寻找答案。 “×”(词)指代的是……,表示……。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题型一:句子理解

写景记叙文(散文)

写景记叙文(散文) 写景记叙文(散文) 写景记叙文(散文) 【知能要点】 一、要写好散文,就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有强烈的感情。情是打动人的首屈一指的一种方法,文章只要有了情,就会自然成文。写山要深谙山的胸怀、山的灵性,写水要写出水的清纯、水的深刻,只有物人合一,感情奔放,才能打动别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寓意要深刻。写景写物重在言情言志,也可以借助自然景物来喻指生活。阳光、绿叶、山川、峭壁、青松、石级等等,都可为我所用,以表现深刻的主题。 3.语言要优美、流畅。散文的语言是最美的,是最富有张力和蕴含力的。它可以借助修辞以及其它各种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容。 4.要放得开,收得拢。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就是指材料要充实,内容要丰富,要进行联想和想象,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因到果。要纵穿天地,横惯古今。所谓神聚,是说无论材料多少,选择面多杂,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不可写成一盘散沙。 二、写景记叙文(散文)的一般结构形式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其中,要详写思从前景的部分。 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参游收获。其中,参游见闻的部分要详写,要注意移步换景,讲究方法,要注意虚实相间,适当联想。 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其中,景点静赏的部分要多角度、或并列式或层进式地展开充分的描写。 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开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 情索式: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内容。一般结构形式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 【典型题例】 【例文一】 人生几何学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本想从齐白石的画中去品味刚毅与清雅,本拟从张大千的墨中去品味豪放与洒脱,然而不免落俗。

记叙性散文、记叙文范文

记叙性散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答 题格式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记叙文 (总述)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公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公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公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注: ①写人为主——公式: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公式: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公式: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公式:描写了……表达了……的感情 ⑤议论——公式: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文首——公式: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公式: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公式: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①比喻——公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②拟人——公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③夸张——公式:……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公式:……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突出(或强烈)。 ⑤排比——公式:……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公式:……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美感。 (1)找出文段开头、中间或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 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烘托人物形象;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注: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人记事,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也可以只是性格片段的展现。 首先,在选材上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不是那些随风而逝的过眼云烟,而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生活中无一人,无一事,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事不论大小。我们不能乞求每个人都有生死离别的生活阅历,毕竟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触摸沧桑的可能性,在这里考官想看到的是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事件的典型,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其次,在散文叙事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永远是真理。 再次,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刻画、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比如这样一段文字:远远的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的趱行着,走近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了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的有些凌乱,一绺绺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在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意思是文学中创作的人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总之,要写好一篇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 一般的叙事散文考试题型: (1)人物类:《伴侣》、《出租汽车司机》; (2)环境地点类:《那个多雨的夏天》、《候车室》; (3)物件类:《窗》、《老井》; (4)学校题材类:《同桌》、《我的老师》; (5)事件类:《广告风波》、《冤家路宽》; (6)特殊题型:《不敢看你的眼睛》、《高处不胜寒》,诸如此类。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知识点总结之—— 阅读文章与掌握审题答题技巧 阅读题得解题步骤与诀窍: 一就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就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特别就是要明确题目所问得范围、角度、要求。 三就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 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 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 能理清文章得思路,概括文章得内容要点,把握文章得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得含义,理解文章得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得特点等。 文体知识 1、记叙文得含义 记叙文就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得一种文体。(注:河南中考考查得记叙文含散 文与小说.) 2.记叙文得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得)起因、经过与结果。 3、记叙文得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得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得“我”可以就是作者本人,可以就是作品中得虚构人物(可以就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与作品中其她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与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得距离;便于抒发情 感,进行详细得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

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得感受与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得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您(们)/您”,实际上仍就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得角度写得。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得距离;便于直接对话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她/她”叙述文章中得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就是以一个冷静得旁观者得身份来进行表达得方法,能比较 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得生活,不受时空得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与议论。 4、记叙文得记叙顺序及作用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得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能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判断时可瞧文章就是否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 ②倒叙:先把事情得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得片段提到文章得前面,再从事件得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得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 铺直叙;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一就是开头得结局与回忆部分得结局前后呼应;二就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就是开头写得 事件中某个最突出得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得这个片段前后呼应。另外,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得过渡句(段),以此来把 握文章得结构。 ③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得事件或片段(只能在篇 中,不能在篇末)。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对比、衬托、解释说明得作用;推动情节 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得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 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显紧凑. 插叙得方法: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得回忆、思 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得对话、独白来进行。 阅读插叙得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得方法来弄清插 叙得起止位置。 ④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得人或事作一些简 单得补充交代。 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得结果. 补叙补入得就是文章中心事件得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得完整性,补叙在篇中、篇末均可出现。 5、记叙文得线索 (1)含义: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得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得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与谐得有机体。 (2)线索设置得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得某一特征)为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