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3.揣摩意象,品味词句,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志趣,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4.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并表达诗人“真意”的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诗歌的教学,除了诵读、疏通大意,还要逐步让学生结合诗人生平、诗歌创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所授课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级,学生对语文比较喜爱,但存在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全面,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也不爱主动发言。《饮酒(其五)》一诗,虽含蓄但大意浅显、意象可感、情感倾向明显,是培养学生归结主旨和用语言表达主旨的很好的题材。因而,本课设计以本诗为例,引导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层次且较全面地用语言表达主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作家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与饮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饮酒之作几乎成为传统的文学题材。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五言古诗——《饮酒(其五)》,这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这组诗共20首,今天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第五首。

二、初读诗歌——读准(略讲)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的节奏通常是2/3,同学们先来读一下。(生读、师读、生再读)

三、理解诗歌——读懂(详讲)

(一)了解诗歌探究主旨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理解这首诗,针对本诗,我只提、也只讲一个问题——“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具体指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是不是觉是很突兀啊?老师二话不说,就对诗歌的最后两句提问了,而最后两句通常都是揭示诗歌主旨的。什么也没讲,就直指主旨,这是什么节奏啊?确实,老师今天这样提问好像有些任性,可同学们想想,你在考试中,或是你自己独立阅读诗歌时,这都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同学们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找到“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而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既然以往老师是最后才让大家归结主旨,那之前老师都讲了些什么呢?(生答,老师总结)

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大屏幕出示)一是诗歌外部。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二是诗歌内部。从诗歌的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情感流露等出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即我们常说的“以意逆志”。

(二)结合诗歌外部理解主旨

这是我们在初中第一次学习陶渊明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他——

1.联系诗人身世遭际(大屏幕出示,生速读)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去世得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去世得早,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其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东晋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再次出任彭泽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让陶渊明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辞职还乡。

2.联系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3.联系相关作品。

已学: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周敦颐《爱莲说》

意思是菊是花中的隐士。“菊”之高洁,在于他傲霜独立。自古以来,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都钟爱菊。因此,周敦颐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陶渊明——高洁傲岸,淡泊名利。

其它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作品读得越多,生活经历越丰富,就越能体会其韵味。

外部信息小结: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高洁傲岸、淡泊名利。归田十二年,借饮酒言志。

(二)结合诗歌内部理解主旨1.疏通大意——初解其“意”。

(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按句疏通诗意,师评价)。

把简陋的房屋建造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你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生朗读

初解其“意”——板书总结。

2.揣摩意象——再探其“意”。

找出意象——菊、南山、山气、飞鸟师生共同探究其意象内涵:

菊——象征其高洁傲岸的品质。南山——人“悠然”山亦“悠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引入《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帮

助学生理解。

山气——无意志、无目的、无外求,平静、美好。飞鸟——厌倦世俗、归返田园的陶渊明

的化身。再探其“意”——板书总结。3.品味词句——三悟其“意”。师生共同探究“心远”“车马”“已忘言”的内涵。

心远: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车马: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已忘言:田园生活的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已忘言,也无需叙说。留下空白,让读者去品味。再悟其“意”——板书总结。(三)综合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联系诗歌内容、写作背景、诗人品格分别得出的诗人意向,那下一步,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整理归纳,下面给3分钟的时间给大家组织语言。(大屏幕出示——)

诗歌内部——不愿受世俗羁绊,欲寻求精神上高贵自由的境界。乐享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生答,老师指导评导)

诗歌外部: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高洁傲岸、淡泊名利。归田十二年,借饮酒言志。

生举手回答,师评价。

下面来看看老师整理的陶渊明的“真意”——

“真意”——摒弃世俗功名,安享恬美的田园生活,乐享“心远”带来的自得的生活意趣。返璞归真,悠然忘我,陶醉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四、课堂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们今天不仅理解了《饮酒(其五)》的主旨,而且还摸索出了探究主旨的方法。

生回忆,师板书总结:

如何探究诗歌主旨?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本诗。

2.运用本课所学的“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自学《饮酒(其四)》。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劲风:指强劲的寒风。已:既。违:违弃,分离。

教后记:从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比较流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逐步体会并表达出了诗人“真意”的内涵,

在课堂上也探究出了“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但因为时间关系,

整节课朗读时间不够,没有实现以诵读贯串教学全过程的预期目标;基于对八年级上册的平行班的孩子语文水平的评估,本节课以老师引导为主,下节课在讲评本课作业时,将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进行课堂展示。

24《诗词五首》饮酒 春望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7年12月4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1课时(总第59课时) 课题:24.《诗词五首》(《饮酒》《春望》)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熟读此诗,注意朗读节奏,达到背诵的程度; 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重难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今江西九江人。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饮酒(其五)》 1、解释下列词语: 人境:君:尔:悠然:欲辨已忘言: 2、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二)学习《春望》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城.春草木深( ) ②烽火 ..()③浑欲不胜.簪(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 1.通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国度,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24诗词五首

24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 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燕.脂(yān) 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 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学法指导一: 【诗歌朗读的技巧】 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准确传达诗歌作者的情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声音的高低快慢以及力度气息;前提是对于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有具体的了解和深入的体悟,简言之就是:诗文朗读要传情,高低快慢气力声,人生世事须感悟,篇篇精彩我能行。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停顿。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部编版

《饮酒(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3.揣摩意象,品味词句,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志趣,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4.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并表达诗人“真意”的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诗歌的教学,除了诵读、疏通大意,还要逐步让学生结合诗人生平、诗歌创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所授课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级,学生对语文比较喜爱,但存在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全面,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也不爱主动发言。《饮酒(其五)》一诗,虽含蓄但大意浅显、意象可感、情感倾向明显,是培养学生归结主旨和用语言表达主旨的很好的题材。因而,本课设计以本诗为例,引导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层次且较全面地用语言表达主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作家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与饮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饮酒之作几乎成为传统的文学题材。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五言古诗——《饮酒(其五)》,这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这组诗共20首,今天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第五首。 二、初读诗歌——读准(略讲)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的节奏通常是2/3,同学们先来读一下。(生读、师读、生再读) 三、理解诗歌——读懂(详讲)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教案

24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提问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提问5: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练习新人教版

《饮酒》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2.喧: 3.君:4.心远地自偏: 5.悠然:6.辨: 7.忘言:8.相与还: 二、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 “,”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 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4 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诗词五首》 备课教师周振山 使用教 师 授课时间课时2 课题24课《诗词五首》课型讲授 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 用具 课件 教学 环节 二次备课复习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课程讲授 《饮酒》(其五)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

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五、教师小结: 诗人写幽美深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喧嚣,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七、板书设计: 饮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采菊篱下南山;山气日夕飞鸟————悠然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诗词五首

24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五首诗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诵读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词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饮酒》 1、引入新课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田园诗) 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3、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其五)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饮酒(其五)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第1课时《饮酒》《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

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

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饮酒

《饮酒》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屏显: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人嗜酒(李白、欧阳、陶渊明等)再问: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

以此引出陶渊明嗜酒,酒后写了一组诗:《饮酒》 屏显: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后吐真情,我们再次走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2、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3、背景介绍: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全班自由朗读2次。 1、师:那么作为酒诗人之一的陶渊明的《饮酒》到底想缘什么情言什么志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陶渊明的生平 简介后同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下 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同桌间一听一读,老师巡回,并予以朗读技巧的个别指点。 再请一位,要求提高。注意节奏、语气。什么节奏什么语气 3、接下来老师要求更高一些,我们来译读诗歌。什么是译读呢 就是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尽量要有诗歌的韵味。比如(前四句)……下面请同学来试试看。学生男女各出一名代表,老师是第三打擂手。三人分别朗读。然后学生评判哪位朗读时情感把握与再现最佳,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品读《饮酒》: 1、这首诗歌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找出诗句回答 当他生活在热闹的人间时,诗歌告诉我们他拥有什么而没有拥有的是什么 屏显: 的菊花 的南山 的山气 的飞鸟 ②学生找出答案后,老师要求他们根据诗句,展开描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课件-24诗词五首赤壁-部优

《赤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赏析诗歌反面落笔、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询问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来完成自主预习单第一项,简介“赤壁之战”。教师明确: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这个人就是杜牧,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 2.作者及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二项——作者简介 教师明确: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诵读诗歌 聆听音频,听清字音和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同学自由读书;同学个体展示;学生齐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含义。 4.解释诗词大意 同学们个体展示预习成果,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三项。教师明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③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学生讨论探究,组内发言,组外评价。教师明确答案。) 6.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 “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知——析赏——评——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创作背景的介绍。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 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媒体设计 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背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赤壁》优质课教案_13

《赤壁》教学设计 学写诗歌传承瑰宝 ——从学写诗歌的角度鉴赏《赤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熟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本诗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初步了解写诗方法,学写七言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思,背诵此诗。 2.难点:把握诗意,感悟意境,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思考: 1.这是什么战争?从哪里看出来? 2.此战的地点是哪里?战争双方是谁?结局如何?胜方取胜关键是什么? 此战意义是什么? 3.此战的头号风云人物是谁? 目的: 1.理出局势:赤壁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2.理出关键人物:周瑜、曹操 3.理出以少胜多的关键:火攻 明确: 1.这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2.取胜的关键是借助东南风火攻,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周瑜 (二)板书课题《赤壁》,解题 赤壁,地名,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读顺 1.自由读 要求:琢磨字音、节奏、语气 2.指名读,并且说出这样读的理由 3.指名点评同学的朗读。 4.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基调 三、读通 1.自行结合注解理解诗歌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2.问:读懂了吗?

3.清人沈德潜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 师:沈德潜可是清代著名的诗论专家,他都对这首诗疑惑,我们就能这么轻易读懂吗? 四、读懂 (一)学诗领悟一:联想丰富 1.这首诗开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将它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的?有什么作用? 不起眼的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与赤壁之战有联系——与赤壁之战风云人物曹操、周瑜有联系——周瑜赢了赤壁之战,与什么有联系?东风。 2.联想是为后文抒怀(或议论)作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诗领悟二:形象鲜明 1.许顗yǐ《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注:措大,旧时指贫寒的读书人(含轻蔑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2.杜牧真的是个“措大”吗? (三)学诗领悟三:主旨含蓄 1.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4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 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提问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提问5: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 淡泊名利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提问1: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提问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提问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提问4: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