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言翻译3大赋分点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一)重点实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对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方法思路|

★实词翻译推断“6法”

(1)语境分析法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的实词词义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2)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3)语法分析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依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4)联想推断法

联想成语或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5)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

(6)古今比照法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对点演练|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翻译。

(郑)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1)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解析:(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高”,意动用法,“以……为高”。

(2)“目”,名词作动词,看作。

答案:(1)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认为他的德行高尚。

(2)(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

[参考译文]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认为他的德行高尚。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卖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

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

(2)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

..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解析:(1)复:一词多义,再。分别:古今异义词,分辨。(2)赍:一词多义,携带。对面:古今异义词,当着别人的面。

答案:(1)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2)(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

[参考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窥探蝉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二)重点虚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方法思路|

★虚词翻译关注“3点”

(1)通读语句和前后文,看清句子中有哪些虚词?是处于句中还是句末?这些

虚词在句中分别有什么意义?起什么作用?在句末表什么语气?

(2)结合具体语境,逐一落实。代词,注意指代的内容;助词,分清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介词,看清介词的宾语,根据宾语作出合理的翻译;连词,看清连接的对象,并列、顺承、修饰一般不用翻译,转折、递进、条件、假设需要准确译出;语气词,要翻译出合理的语气。另外还要注意辨析是介词还是连词,是表停顿还是表判断,等等。

(3)翻译后,务必通读,消除语病和赘余,介词结构要调整。虚词的翻译,最容易出现赘余现象,也最容易出现分句间关系不明问题,需格外留心。

|对点演练|

3.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

..不可乎!

(2)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解析:(1)无乃:固定结构,表推测,翻译为“……吧!”。(2)盍:何不;何故。诸:第三人称,相当于“之”。

答案:(1)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

(2)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参考译文]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

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

(1)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

(2)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

解析:(1)之:代词,可不译。者:代词,……的人。(2)乎:疑问语气词,可不译。

答案:(1)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人有几万,都登记没收家财。

(2)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

[参考译文]

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随从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没有用来警戒他人的办法。”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人有几万,都登记没收家财。……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苏威出去后,裴蕴揣测皇上的心意,奏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裴蕴审问,裴蕴判处他死罪。

(三)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方法思路|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1)省略句

如果省略主语,翻译时要加以补充;如果省略代词宾语,翻译时要译出指代内容;如省略介词“于”,要根据语境,补出具体词义。

(2)宾语前置句

要注意4类宾语前置句的特点,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此外,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3)定语后置句

要根据定语后置句的类型特点,结合语境,灵活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定语要放在主语或宾语前,保证句意通顺。

(4)状语后置句

先找出介宾短语的构成特点,无论是以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还是以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都要确保回归至谓语动词前。

(5)主谓倒装句

这类句式虽在翻译时出现较少,但也要引起特别注意。对于语序的调整,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对点演练|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方法。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解析:(1)句式:“辄辞以疾”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辄以疾辞”;“弗之罪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弗罪之也”。(2)句式:“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请贞为让表”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写成“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

职的奏章”;“卿表自制邪?”“臣表谢贞所作”均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答案:(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府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曾经趁着举办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参考译文]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离散走失,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接受禅让即位,谢暠返还乡里,供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陈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推荐祠部侍郎阮卓做记室,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横行不法,叛逆作乱,他府中的属官大多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调任做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曾经趁着举办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下诏给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南平王那里,没有俸禄,可以赐给他一百石米。”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方法。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

(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解析:(1)句式:“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为被动句。(2)句式:“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为被动句。

答案:(1)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附会并强加给他罪名,郭劝替他昭雪免罪。

(2)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是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莱州通判。莱州百姓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附会并强加给他罪名,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京担任应天府知府,杜衍在济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济现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被贬为太常博士。

二、文言翻译“6字诀”

高考语文试题将考查文言语段或句子的翻译。它要求直译,原文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实到译文中。译文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最好表达方式也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难以直译或直译无法传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适当考虑意译。关于直译的方法,要遵循“留”“换”“调”“删”“补”“变”“6字诀”。

(一)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如“陛下”)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对点演练|

7.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吕范: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解析:(1)翻译时,需保留的词语有“孙策”“丹阳”“吕范”“都督”等。

(2)翻译时,“诸葛亮”“襄阳”“刘表”“刘备”等词语需保留。

答案:(1)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

(2)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

[参考译文]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交,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二)换

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

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

(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对点演练|

8.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解析:(1)关键是把“坐”“削”“籍”“谄”“善”等词替换解释为“因……犯罪”“取消”“官籍”“谄媚”“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2)关键是把“词”“连”“素”“悉”“逮”“付”替换解释为“状词”“牵连”“平时、向来”“全部”“逮捕”“交付”。

答案:(1)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

(2)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

[参考译文]

张士隆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黄河以南地区的旧习气。黄河以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随从廖铠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

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

(三)调

所谓“调序”,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序法:(1)主谓倒装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2)宾语前置句。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3)定语后置句。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4)状语后置句。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

|对点演练|

9.将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解析:“身不显于时”和“言立于后世”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句序为“身于时不显”“言于后世立”。

答案: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身份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参考译文]

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身份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他日有见到它的人,看到他的《后车》诗,就不会忘记借鉴警诫了;看到他的《逸党》诗,礼义就不会衰败了;看到他的《哭友人》诗,残酷的官吏就会心生惭愧了;看到他的《同州题名记》,地方长官就了解政治的腐败了;看到他的《望仙驿记》,地方长官就不经营驿站了。由此来说,带来的益处不也很多吗!

(四)删

“删”即把无实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语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夫”为发语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对点演练|

10.将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

(2)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解析:(1)“乎”放在句中提示停顿,“夫”是发语词,这两类词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2)“所”在文言文中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翻译时把动词译作名词即可,“所”可删去不译;“伏愿”中的“伏”用来修饰“愿”,仅表尊敬,在现代汉语中可不译。

答案:(1)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

(2)我实在是愚蠢浅陋,大致列举我看见的,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

[参考译文]

我听说祸福不是注定的,只是人自己招来的,人不犯错误,不吉祥的现象不会随便发生。陛下您统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丰登,礼教兴盛。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它是显示征兆发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惧,就会择善而从。以前的国君用来达到礼教的事,您勤勉施行;现在用来败坏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国家的好运没有止境,天下百姓都会非常幸运,哪里会有什么祸患呢?既然这样,那么社会的安危,国家的

治乱都在您一人而已。现在的太平基业,已经是高耸如天般险峻,九仞高山般的伟业还缺少一篑之功。我实在是愚蠢浅陋,大致列举我看见的,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

(五)补

所谓“增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

(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对点演练|

11.将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重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1)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2)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

(3)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解析:(1)“狎”后省略宾语“他”(崔郾),翻译时需补出;(2)“欺”后省略宾语“他”(崔郾),翻译时需补出;(3)“亲挟格”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出,

应该写成“(崔郾)亲挟格”;“褒黜必当”中“褒黜”省略了宾语,翻译时需要补出,应该写成“褒黜(官员)必当”。

答案:(1)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他。

(2)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

(3)每次选拔官吏,崔郾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他。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每次选拔官吏,崔郾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穆宗登基,荒废政务,沉溺于游猎,在宫中纵恣狂放,天亮了还不能上朝处理政务。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拥有广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天下安定还是混乱,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从崤山往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敌寇的营垒,距离宗庙只有十舍的距离,百姓困苦,没有牲畜和积蓄的粮食。希望陛下亲自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幸福。”穆宗十分感动深表谢意,提拔他为给事中。敬宗继承帝位,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升任他为中书舍人,他(入宫)谢恩说:“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惭愧地说:“我不久一定向你请教。”高重恰好在旁边,趁机进言说:“陛下乐意向善却没有咨询什么,这样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责道歉,都赐给他们锦缎财物。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便于皇上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

(六)变

“变”是为了让翻译后的语句变得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还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风格。从具体操作角度来说有三个方面要注意: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借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

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对点演练|

12.将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守宗资先闻其(范滂)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

解析:“犹以利刃齿腐朽”可以翻译成“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句中的“齿”若不改变说法,翻译成“啃”“咬”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译出的语句也不通畅。

答案: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不能违反。

[参考译文]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过范滂的名声,请他担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职期间,严厉地整治邪恶。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孙,被同乡的人轻视。中常侍唐衡把李颂推荐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压下任命不征召他。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不能违反。”宗资这才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南边(老家)去了。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一.课内文言句子及译文。 1.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确实有很多趣味。 2.庆历四年 ...。 ....春,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 ....的春天,滕子京 ...太守。 ...被贬官,做了巴陵郡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桃花源里人) ....从.......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哪里来。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译文: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5.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译文:从小丘向西 ..走一百二十步。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看来,大王您被蒙蔽 ...很深啦! 二.课内练习。 1.乡人皆恶我鸣。 2.问:“何以战?”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课外拓展。 艾子之邻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 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 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 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

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 食者,其智若此。” 【注释】禀三才之灵者:禀赋(天、地、人)三才灵气的人。 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2.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 3.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 4.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 四.课外作业。 嘱奴守门 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物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注释】敕:告诫。尔:你。大家:主人。为:呢,用于反问句句末。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2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 3. 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文言文句子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代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敲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翻译专业词语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15066.html,-翻译专业词语 1 .Semantic equivalence案本,语义对等 Faithfulness求信 spiritual resemblance 神似(傅雷提出的) transfiguration化境(钱钟书提出) 2.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达雅:严复提出) 3.translator is betrayer(译者即叛徒,指译者必须违背母语模式,为了产生满意的译文) 4.foreignization 异化指的是翻译策略,翻译时保持异国情调的方法。Domestication 归化翻译时风格向译入语的风格靠近 5 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指传达语句意思的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际翻译指只要能达到句子的交际目的而可以不拘泥形式的翻译 6 componential analysis 语义分析比如 man 这个词它有human female adult 的语义特征 7 deconstruction 解构(指的是翻译时把原句式全部解开打乱) 8.equivalence 对等 9.equivalence effect 等效 10.functional grammar 功能语法 Function equivalence功能对等 11.interlinear translation 直译逐字翻译 12.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 free translation 意译 13.skopos theory 目的论(指译者翻译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政治目的,文化需要等) 14.transliteration 直译音译比如骆驼祥子直译为 camel xiangzi 15 word—for—word 逐字译 sense —for—sense 意译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 (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 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贻诸弟砥石命》) 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 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3分) 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 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4分)(方苞《孙征君传》) 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 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李东阳《移树说》) 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 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存在问题:忽视句式,表意不通畅。 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智囊全集》节选) 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两人率军和匈奴)战了一天,士兵牺牲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自到卫青大营。省略、且、归各1分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畅。 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梅圣俞诗集>序》) 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 存在问题:忽视虚词,脱离语境。 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金石录后序》)铅椠(qiàn):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 考生翻译:守着两郡,竭尽其俸禄用来校勘。 更正修改:(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俸禄,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守、竭、以)。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经典句子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1、见侮而不斗,辱也。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

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数学各种专业的英语词汇翻译。

1. 有关数*算add,plus 加 subtract 减 difference 差 multiply, times 乘 product 积 divide 除 divisible 可被整除的 divided evenly 被整除 dividend 被除数,红利 divisor 因子,除数 quotient 商 remainder 余数 factorial 阶乘 power 乘方 radical sign, root sign 根号 round to 四舍五入 to the nearest 四舍五入 2. 有关集合 union 并集 proper subset 真子集 solution set 解集 3. 有关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 algebraic term 代数项 like terms, similar terms 同类项 numerical coefficient 数字系数 literal coefficient 字母系数 inequality 不等式 triangle inequality 三角不等式 range 值域 original equation 原方程 equivalent equation 同解方程,等价方程 linear equation 线性方程(e.g. 5 x +6=22) 4. 有关分数和小数proper fraction 真分数 improper fraction 假分数 mixed number 带分数 vulgar fraction,common fraction 普通分数 simple fraction 简分数 complex fraction 繁分数 numerator 分子 denominator 分母 (least) common denominator (最小)公分母 quarter 四分之一 decimal fraction 纯小数 infinite decimal 无穷小数recurring decimal 循环小数 tenths unit 十分位 5. 基本数学概念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值 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值 geometric mean 几何平均数 exponent 指数,幂 base 乘幂的底数,底边 cube 立方数,立方体 square root 平方根 cube root 立方根 common logarithm 常用对数 digit 数字 constant 常数 variable 变量 inverse function 反函数 complementary function 余函数 linear 一次的,线性的 factorization 因式分解 absolute value 绝对值,e.g.|-32|=32 round off 四舍五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语句翻译》(高三参赛) 一、设计说明 高考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虽然材料选自课外,但是考查立足于课内,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能否灵活运用之上,对学生理解并翻译语句能力的客观考查,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结合《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本身,勾连高考试题,我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悟法、学法、用法,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有效复习。 该学案分三部分,课前案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高考命题要求及考点阐释,通过自主复习,运用课内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总结出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课中案重在就学生自主反馈的翻译方法进行展示和纠正,以练—讲—练的形式,将课内例句与高考样题衔接起来,渐次推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总结答题规律,提升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后案作为当日作业,旨在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演练,继续钻研,锐意进取。二、材料依据 必修教材篇目《师说》《赤壁之战》《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等,《〈史记〉选读》篇目《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及08—10年高考部分省份样题。 三、设计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具体要求,探求翻译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解读考点,夯实旧知,练中悟法、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扎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复习步骤: 一、解读考点 阅读并勾画要点:考纲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意思是说“翻译”须以“理解”为前提,“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考查的句子是有特点的,在实词、虚词、句式、活用、通假字等方面有典型性的句子。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二、明确原则 文言文语句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 三、链接课内 根据参考篇目,结合梳理笔记,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四、探求方法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划线和括号处,并用一个词概括所用方法。要求书写规范。第一组: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译文:。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译文:。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探究1:翻译的要点 例1:2017年新课标1《宋书·谢弘微》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普高招生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分析与评价》 第13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关键词的得分情况:“循”字绝大部分考生能解释到位,其它三个关键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许多考生不能理解“藏否”;对句意的理解情况:第1句中“事继亲之党”,第2句中“以它语乱之”分别是两句中的难点,失分比较严重;在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方面,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古今汉语单双节词的区别,“严正”“恭谨”等没有翻译。 结论:文言文翻译的要点(采分点): 1、句子大意的理解。 2、关键词语。如: 3、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如: 探究2:翻译的方法 例1:通过对句子带点的词语的翻译,归纳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一组: (1)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 (2)褒禅山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 ...亦谓之华山 译: 方法一: 第二组: (3)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译: (4)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译: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 译: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方法二: 第三组: (7)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译: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译: (9)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10)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房宫赋》) 译: 方法三: 第四组: (11)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 (1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译: 译: (13)沛公军(于)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 方法四: 第五组: (14)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译: (15)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译: (1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译: (1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译: 方法五: 例2: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怎么翻译:

文言句子翻译方法学案

文言句子翻译方法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原则: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逐字翻译,字字对译);所谓意译,是指(用自己的话写出原句意图)。 2、“信、达、雅”。所谓信,是指(字字落实不走样);所谓达,是指(文从句顺无语病);所谓雅,是指(生动形象有文采)。其中“雅”对中学生不作要求。 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不可脱离具体语境)。 合作探究 一、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总结翻译时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1、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答:(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2、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如果放过郑国而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 答: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3、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很久不存在了。 答: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答:该换不换,文白夹杂. 6、原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生下孩子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背弃了我。 答:该点不点,语意不通. 我的总结: 二、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分别总结什么情况下该“留”“补”“删”“调”“换”“点”。 第一组 (1)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翻译: (2)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翻译: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翻译: (4)素善留侯张良。 翻译: 我的总结: 第二组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项对点突破练(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 题组一文言断句 一、(2015·汕尾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解析】选C。注意这里的“初”是“初年”,不是“当初”,所以应断句为“周广顺初”。关键词“迁”“领”“旋”“以”都是断句的标志。

附【译文】 后周广顺初年,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居正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二、(2015·天水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解析】选C。“女弟”在古汉语中是固定词语“妹妹”,不能拆开。“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根据语境推测文意为: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 附【译文】 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

英语专业用词翻译

英语专业用词翻译 *课程代码Course Cod *课程名称Course Name *学分Credits *学时Hours *思想道德修养Morals and Ethics *毛泽东思想概论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邓小平理论概论Introduction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arxist Philosophy *法律基础Fundamentals of Law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大学语文Chinese *汉语写作Chinese Writing *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大学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计算机文化基础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艺术鉴赏(音乐)(选)Art Appreciation (Music) *综合英语Integrated English *高级英语文选Advanced English Reading *英语泛读Extensive English Reading *英语口语English Speaking/Oral English *英语写作English Writing *英美文学选读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英汉翻译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汉英翻译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英语口译Interpretation *英语视听Audiovisual English *高级英语视听Advanced Audiovisual English *高级英语语法Advanced English Grammar *英美报刊选读Selected Readings of English Newspapers *英语综合技能Integrated English Skills *日语(第二外语)Japan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论文报告Thesis Presentation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外贸函电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国际营销学International Marketing *西方会计学Accounting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英美近代文学作品赏析Moder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企业经营管理American Business Management *美国经济概况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Economy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英语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军训Military Training (来源:英语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15066.html,) *翻译实习Translation Practice *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 年重庆卷)【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