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认识与使用方法

AI工具认识与使用方法
AI工具认识与使用方法

第一课(1-3节)

一、软件介绍:

ILLustrator英译:插画

它集图形设计、文字编辑及高品质输出于一体的矢量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网页图形制作、插画制作及艺术效果处理等诸多领域。

基本术语和概念:

(1)矢量图:是按数学方法由Postscript代码定义的线条和曲线组成的图形,文件小,文件保存线条和图块的颜色信息,可以无极缩放,文件大小与图形复杂程度有关。

(2)位图(像素图、栅格图)):由排列在一起的栅格组成的,每一个栅格代表一个像素点,每一个像素点只能显示一种颜色。文件所占空间大,文件放大到一定的倍数后会产生锯齿,文件大小与分辩率有关,适宜表现连续调的图片。

二、软件窗口界面介绍:

(1)标题栏(软件标题、文件标题)

(2)菜单栏(10个)

(3)设置栏(所用工具或所选的图形不同出现不同功能设置)

(4)工具箱

(5)绘图窗口(打印区域和非打印区域)

(6)面板窗(配合工具完成强大的AI功能)

(7)状态栏(显示比例、状态提示、滚动窗口)

三、文件窗口缩放显示及位移

(1)导航器面板:改变图形窗口的大小及显示位置

(2)缩放(Z)和手形工具(H):放大和缩小图形,以及图形在窗口中的显示位置。

★双击“手形工具”实现满画布显示;双击“缩放工具”实现100%画面显示;Ctrl++放大显示、Ctrl+-缩小显示、Ctrl+0满画布显示、选择任何一个工具箱中的工具,按下空格键暂时切换为抓手工具

四、选择工具及选择命令详解(一)1、选择工具:

(1)选择工具(V,黑箭头):选择绘图窗口中的图形图像。

使用方法:

单选,单击所选物体即为选中,在被选图形以外单击取消选择;多选,Shift+单击,圈选;

还可以移动图形,按Alt复制图形,按Shift+Alt水平或垂直复制图形,并可以缩放和旋转图形,按Shift等比缩放,按Shift键45度角倍数旋转。

五、基本绘图工具一

(1)直线工具:

使用方法,单击鼠标左键不放确定线段第一个控制点,拖动鼠标到适当位置释放鼠标确定线段第二个控制点。

(Shift绘制水平或垂直及45度角的直线段,Alt绘制以鼠标落点为中心的线段,在拖动鼠标未确定第二个控制点,同时按下空格键,可以移动绘制图形位置,以上快捷方式适用于AI所有绘图工具)精确绘制线段,选择直线工具在页面中单击鼠标左键调出“直线段工具设置”对话框进行数据设置。(在绘制过程中按~键可以绘制放射线段。)

(2)弧线工具:基本同上,绘制过程中按F键进行弧线方向的转换,C键进行开放和闭合的转换。

(3)螺旋线工具:基本同上,绘制过程中按光标上下键进行增圈和减圈设置。

(4)矩形网格工具:可以绘制简单的表格图形(通过解组及调整也可得到不规则的表格)

(5)极坐标网格工具:可以将平面网格极坐标化,通过设置框可以精确圈数和隔线数量。(练习题:绘制蝴蝶图形)

第二课(4-6节)

一、基本绘图工具二

(1)矩形工具:可以绘制矩形及正方形。使用方法:直接在页面中按下鼠标拖动;选取矩形工具在页面中单击鼠标左键调出设置对话框精确绘制图形。(快捷键基本同“直线工具”)

(2)圆角矩形工具:同上

(3)椭圆形工具:同上

(4)多边形工具:可以绘制任意边数的多边图形。同上(按光标上键加边,下健减边)

(5)星形工具:可以绘制不同形状的星形图形。同上(按光标上键加角,下健减角)

(6)光晕工具:主要用于表现灿烂的日光、镜头光晕等效果。可以通过设置对话框改变亮度和光线等效果。

二、文件的基本操作

(1)新建:[文件菜单]/新建命令;Ctrl+N

★在新建命令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文件页面的大小及方向;[文件]/文档设定/画板可以对已设定好的页面大小进行修改。(2)存储:[文件菜单]/存储命令;Ctrl+S

(3)打开:[文件菜单]/打开命令;Ctrl+O

(4)关闭:[文件菜单]/关闭命令;Ctrl+W

★置入命令:将AI打不开的图形文件放入当前绘图窗口中。(26种不同格式可以放置到文件中,置放图像可以采用“链接”或“不链接”的形式,“链接”的图像也可以利用“嵌入”命令真实放入到绘图窗口中)利用[窗口]/链接面板下拉菜单中“嵌入图像”命令,可以将图像真实放入。

三、视图窗口的使用:主要用来对视图显示进行设置。

(1)预览/轮廓的切换(Ctrl+Y)

(2)放大及缩小命令

(3)标尺、参考线、网格、画板显示与隐藏等视图操作均可以此菜单中完成

理论常识:

◎名片最常见的分类:

(1)按用途来分:商业名片、公用名片、个人名片

(2)按印刷方式来分:数码名片、胶印名片、特种名片

(3)按排版方式来分:横式、竖式、折卡

(4)按印刷色彩来分:单色、双色、彩色

(5)按印刷表面来分:单面印刷、双面印刷

第三课(7-9节)

一、认识路径

路径:是由两个或多个锚点组成的矢量线条(开放路径、闭合路径)

(1)锚点、尖角锚点、平滑锚点、调节柄

(2)钢笔工具:可以绘制直线、曲线和任意形状的图形。

使用方法:选择钢笔工具,在页面中连续单击得到多条直线段(Shift可以绘制水平、垂直或45度角为倍数的直线);在页面中单击确定第一个锚点的位置,移动鼠标到第二锚点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可以绘制曲线段。

★在绘制过程中按住ctrl,可以暂时将钢笔工具切换为“选择工具”进

行路径的控制柄调节。

(3)编辑路径:

(3)-1添加锚点或删除锚点(钢笔或添加锚点/删除锚点在路径直接添加或删除。在直线上添加尖角锚点,在曲线段上添加平滑锚点)转换锚点工具可以将锚点的属性在尖角与平滑之间切换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1.5《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分层训练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分层训练 第1关练速度 1.填空题。 (1)及()键。 (2)()键有存储功能,需要时按()键提取。如:计算89×16和89+45时,可以先按89(),把89存起来,再接着按()×16=(),()+45=()。 (3)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算盘。算盘上每一颗上珠表示(),每一颗下珠表示()。 (4)根据计算器计算“294+489”过程填写下表。 2.选择题。 (1)下面的按键中,()不是运算符号。 (2)做完一道题后,按()键后就可以做下题 3.用计算器计算21160÷8,请你选择下面的计算步骤并正确排序。 ①开机按ON/C键 正确的步骤是() 4.你知道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吗?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 读作: 5.算筹采用十进制计数法,用算筹表示1、2、3、4、5、6、7、8、9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纵式,另种是横式。如图: 用算筹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0则空出一个位置。 (1)写出下面用算筹表示的数。 (2)用算筹表示下面各数。 846 25179038 6.用计算器计算。 7354+6079= 635-279+448= 976032-4856= 1288÷46×39= 825-138=11356÷334+983= 第2关练准确率 7.小云在用计算器计算“427+196”时,输入“427”与“+”后,发现“+”输成了“-”,你有办法帮他改正吗? 我的办法: 8.计算器上的数字键2坏了,现在要计算42×79,可以怎样按键?请你写出算式。

9.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最后根据规律继续写一道算式。 (1)9×9=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2)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10.想一想,算一算。 (1)995+996+997+998+999 (2)866+868+870+872+874+876 (3)30+33+36+39+…+93+96+99 (4)246+250+254+…+302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案模板四篇“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 26×39= 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22-25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确立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 教材分析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将身边 的只管感知和操作作为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 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 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过程: 、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 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 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 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 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 子,一般长为13?14 cm ,径粗0. 2?0. 3 cm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 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

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中国数字: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中国数宇:I til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 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 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 式和纵式图)。 12 3 4 5 6 7 8 9 探式:I HI HE皿脚T rr nr W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 29), 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 一、填空。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2、算筹计数有()和()两种方法。 3、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然后再拨数。 4、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和() 6、目前,速度最快的()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7、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 二、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6、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四、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

() () ()()() ()

答案 一、填空。 1、算筹 2、纵式横式 3、5 1 个位 4、计算计数 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6、计算机 二、判断。 1、× 解析: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5。 2、× 解析:算盘每颗下珠代表1。 3、√ 4、√ 5、√ 6、√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1)329000 (2)936000 (3)603900 解析:根据算盘中十珠子所表示的数,一个下珠在个位上表示1,在十位上表示10,在百位上表示100…,一个上珠个位上表示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同一档上的珠子表示的数之和表示该位上的数字. 四、解答题。 算盘算筹机械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计算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双基练习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1.填空。 (1)CE键有( )的作用。 (2)+、一、×、÷统称( )键。 (3)ON/C是( ) (4)输入数字时用( )键。 (5)算盘中一颗上珠代表( ),一颗下珠代表( )。 2.用计算器计算569+728,先按_______,再按________,接着按______,最后按_____。3.选择。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做完一道题之后按( )键,就可以接着做一下道题。 A.CE B.0N/C C.MR (2)在运算过程中,发现已经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可直接使用( )键清除错误。 A.CE B.MC C.ON/C (3)下面的键中,( )是开机键。 A.CE B.ON/c C.- (4)下面的键中,( )不是运算符号键。 A.+ B.×C.= 4.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867+593= 1302-287= 38×67= 8032÷32= (76+68)×372= 689+168÷12= 936-6350÷25= 6396÷(451-369)= 5.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1)1×1=____________ 11×11=____________ 111×111=____________ 1111×1111=____________ 11111×11111=____________ 111111×111111=____________ (2)99×2=____________ 999×2=____________ 9999×2=____________ 99999×2=____________ 999999×2=____________ 9999999×2=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同步练习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同步练习2 【题型】选择题 【试题】1.选一选。 在计算器上,键有()的作用。 【选项】 A.消除 B.加 C.减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在计算器上,键有消除的作用。故此题选A。 【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2.选一选。 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用()。 【选项】 A.计算器 B.算盘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算盘主要用来计算和记数,计算器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故此题选A。【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题型】选择题 【试题】3.选一选。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选项】 A.算盘 B.电子计算机 C.电子计算器 D.计算尺 【答案】B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器。故此题选B。 【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题型】选择题 【试题】4.选一选。 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至今仍在使用。 【选项】 A.算盘 B.电子计算器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根据常识可知,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故此题选A。【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5.选一选。 我国古代发明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 【选项】 A.算盘 B.计算器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我国古代发明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故此题选A。 【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6.选一选。 ON是()键。 【选项】 A.开机 B.关机 C.消除 D.运算符号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ON是开机键。故此题选A。 【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最新教案)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授】 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及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契子,营造计算工具演变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安排了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经历使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核心能力 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通过介绍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探索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名师教学课件、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

(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同学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复杂题目计算,用计算器会比较快捷。】 2.问题探究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学生介绍知道的计算工具。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课本第23页情境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完整的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认识算盘 (出示实物)你都在哪见过算盘?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子。 问题1: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 (出示两种算盘图)根据图示,教师介绍这两种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 (2分)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刻痕计数。 2. (3分)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3. (1分) (2020二下·京山期末) 算盘里一颗上珠表示________:一颗下珠表示________。 4. (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1分)目前,速度最快的________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6. (1分)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 ________ ⑦ ________ 7. (1分)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8. (2分)下面的计算工具你认识吗? ________ 9. (1分)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太仓市实验小学黄海燕【教学内容】 结合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嵌入主题课程《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计算器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懂得合理使用计算器。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3.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的奇妙,感受数学的好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在学习储存运算键的使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子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 师:(出示:计算器)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师: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而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1.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 算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视频: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演示】(算筹图片)动画:算筹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八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师:怎样用算筹计数呢? 算筹计数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 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 (二)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 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 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 再拨数。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说说对算 盘的了 解。 热情。 了解算盘 计数,让 学生感受 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 明才智。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 上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下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 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 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 下1颗珠子。 拨珠规则: 用拇指拨上1 2 3 4 用食指拨去1 2 3 4 用中指拨上5 拨去5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 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比较两种 算盘的不 同。 明确算盘 的功能。 学生介绍 了解算盘 的发展史

把各算盘上表示的数写出来。(右起第一位是个位) 判断 (三)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古代计算尺和计算器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2、介绍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使用方法。 牛刀小试,巩固训练 认识计算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上学期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检测题及答案 一、填空。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2、算筹计数有()和()两种方法。 3、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然后再拨数。 4、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和()。 6、目前,速度最快的()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7、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 二、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6、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四、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 () ()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算筹 2、纵式横式 3、5 1 个位 4、计算计数 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6、计算机 7、计算尺机械计算器 二、判断。 1、× 解析: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5。 2、× 解析:算盘每颗下珠代表1。 3、√ 4、√

5、√ 6、√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1)329000 (2)936000 (3)603900 解析:根据算盘中十珠子所表示的数,一个下珠在个位上表示1,在十位上表示10,在百位上表示100……,一个上珠个位上表示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同一档上的珠子表示的数之和表示该位上的数字。 四、解答题。 算盘算筹机械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计算器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授】 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课时1课时 分层教学目标下限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2.在观察和操作中,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作用、结构和记数法,了解计算器的作用、优点以及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上限目标: 3.体验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感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性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 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 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 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 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⒏课件出示: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解答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25 页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了解计算工具——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及其计算方法。 2、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使用计算器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 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点: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关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键: 教具准备:小棒、算盘、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学前准备: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 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

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17 世纪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 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 世纪到19 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 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

认识计算工具及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课型新授设计人指导教师审批人 学习内容25页计算工具的认识、26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了解计算工具的简单历史。 2、能说出算盘和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用途和功能。 3、能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习重点会用计算器计算。 学习难点CE键和ON|C键的功能和使用。 学习方法交流法、自学法、尝试法、练习法。 评价方案1、通过提问、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测目标1。 2、通过提问、课堂观察、课中检测、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2。 学前准备算盘和计算器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和计算,除了用我们的手和脑进行计算外,还有许多计算工具帮助我们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 二、自学交流,探究新知。 (一)、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课前咱们自学和收集了资料,你都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的可能有课本25页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学生介绍完后师生同看课本25页,进行巩固。 (二)、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种计算工具的发明都包含着人们的大量智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科学技术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有算盘、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我们还在使用,下面我们着重来研究算盘和计算器。 1、认识算盘: 算盘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现在许多地方都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的可能有:

(1)、算盘的由来:早在公元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并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是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组成: 算盘是有一根横梁、挡和一些算珠组成,两颗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 (3)、两种不同的算盘: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算盘(课本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是中国算盘;右边算盘上面有一颗珠子,是日本算盘。 只里面的原因是:原来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4)、算盘是怎样记数的?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任意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右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从哪一位上拨几就代表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挡表示,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拔起。如: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代表多少?(10、325、4709) 2、计算器的认识。 (1)、计算器的认识。 除了算盘,还有一种计算工具更简便,只要输入题目,就马上现实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他就是——计算器。你认识他吗?下面和同桌交流计算器上各键的名称、符号和功能,也可以参照课本24页。 认识这些键了吗?下面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个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有什么作用呢? (2)、学习计算操作。 由会的学生介绍方法:按ON/C键显示0,再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 键清屏。没有会的教师介绍。 至此达成目标1、目标2 (三)、学会用计算器计算。 (1)尝试计算。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都有谁会用计算器计算?会的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例1,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不会的同学请按课本26页操作步骤尝试一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名师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 教材内容 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简单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及其发展历史。 2.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课前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计算工具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了解算盘基本的记数法,知道算盘这一传统计算工具的作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意识,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 难点:掌握算盘的记数方法。 教具学具 算盘、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速算比赛。 师:同学们,听说你们个个都足计算高手,今天敢和老师比比吗? 出示:7×8=(56) 师:这么快?(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结果。) 继续出示:1756×898= 生:这么大啊!老师,我们没学过,不会算!… 师:那在没有学过的情况下,有没有能很快解决的办法呢? 生:可以用计算器算。 师:你怎么知道? 生:妈妈在家里就用计算器算账。 2.揭题。 师:其实,当我们对很大的数字进行计算时可以借助计算器,当然它只是计算工具的一种。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计算工具? (板书:算盘、计算器、电脑、手机……) 师: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的使用)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比赛巩隋境,让学生从问题着手,计算没有学过的多位数乘法,从而在计算中产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激发学习热情,自然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1)课前活动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