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钢中各合金元素的作用

一、基础知识

1、铁碳平衡相图*(1)四个单相区+Fe 3C ,7个两相

区。 δ/γ/α-Fe 是铁的单质,晶

体结构分别是体心立方、面心

立方、体心立方,图中δ/γ/α相

区实际上是含碳的固溶体,分

别称之为高温铁素体、奥氏体

(A)、铁素体(F),Fe 3C 又称渗

碳体。

(2)共晶转变点C ,转变完成之

后得到的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

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L d ,727度以下称为变态莱氏体L d ’。

共析转变点S ,转变完成之后

得到的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

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 。

(3)Fe 3C I 、II 、III 分别表示一次、

二次、三次渗碳体,是分别从

液相、奥氏体和铁素体中析出

的渗碳体,一般是在晶界析出。

渗碳体性脆,用热处理的方法

可以消除这种偏析。铁

一、基础知识 3、合金元素分类

(1)常见的合金化元素。

非金属:C、N、B、Si、S、P、O、H(O为绝对杂质,H、S、P为相对杂质*);

金属:Mn、W、Cr、V、Mo、Ti、Ni、Al、Cu、Nb、Co、Pb、Zr、Sn、Re(稀土元素总称)。

(2)分类

A、按照元素的金属特性分为:

铁族金属——Co、 Ni、Mn;难熔金属——W、Mo、Nb、V、Cr;轻金属——Ti、Al 、Mg、Li;稀土金属——La、Ce、Nd;贵金属元素——Au、Ag;……

B、按照与C的亲和力分为:

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Nb、 Cr、Mo、W、Mn;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u、 Ni、 Co、 Si、 Al。

C、按照改变相图的趋势

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 Mn、Ni、Co、C、N、Cu等;1)开启γ相区,Mn、Ni、Co 与 γ-Fe无限互溶;2)扩大γ相区,C、N、Cu等;

铁素体形成元素: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Ti 等;1)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相区连成一片,如V、Cr、Si 、A1 、Ti 、Mo 、W 、P 、Sn 、As 、Sb。2)缩小γ相区,如Zr 、Nb 、Ta 、B 、S 、Ce 等

5

二、各元素的作用(2)C 在钢中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溶于δ/γ/α-Fe 中形成高温铁素体、奥氏体和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形成金属碳化物,如如Fe 3C 、Vc 等,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游离态石墨(过共析钢中),这种状态于钢材的性能有害,应当避免,但是却是铸铁中的常见形态。

(3)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因此,含碳量的高低决定了钢材的用途:低碳钢(含碳量<0.25%),一般用作型材及冲压材料;中碳钢(含碳量<0.6%),一般用作机械零件;高碳钢(含碳量>0.7%),一般用作工具、刀具及模具等。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碳C

Q235、45#

(1)碳是钢铁材料的主要合金元素,因此钢铁材料也可以称为铁碳合金。

二、各元素的作用(2)N 在钢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固溶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中,提高强度,作用机理类似于C ,同C 一样低温下N 的固溶度非常有限(约0.001%),过饱和固溶的N(C)马氏体具有极高的硬度;以氮的化合物的形态弥散于钢铁中,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

(3)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氮化物的氮有两个作用,其一,弥散分布于基体相中阻碍结晶和再结晶晶粒的长大,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其二,由于氮化物具有硬度高的特点,均匀分布的氮化物大大改善器件的耐磨性能,渗氮的目的就是在表面形成一层耐磨层。

(1)N 是碳钢中非常重要的强化元素,常见的掺氮工艺,如渗氮和氰化,都是增加表面硬度以增加工件的耐磨性的方法。

(4)此外,固溶渗氮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晶间腐蚀,表面渗氮能提升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N 还可以扩大奥氏体区,这些对于非常有限的Ni 资源无异于雪中送炭。

(5)注意,氮含量超过0.01%时,容易形成N 2气孔,而钢中的气孔正是裂纹产生的源头。晶界过度偏析的氮化物会造成脆断,破坏钢的韧性。

氮N

Cr18Mn18N*

7

二、各元素的作用(2)B 在钢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固溶态、游离态和B 的N/O 化合物。B 的N/O 化合物对硼钢的性能不利,应当避免。

(3)微量的B(0.001~0.005%)可以成倍的提升钢的淬透性,但对钢的淬裂敏感性影响甚小,对其他性能也影响非常微弱。

(1)钢中加入微量的B 元素可以提升其淬透性,改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4)低碳硼钢渗碳性能良好,中碳硼钢在调质后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硼钢的热加工性能良好。硼溶于固溶体,晶格变大,使强度提高,晶界中硼有阻止再结晶扩散作用,所以可增加钢的热强性。

(5) 含B 量超过0.007%时,容易使钢变脆。B 的加入会降低奥氏体体晶粒粗化的温度,易粗晶,但加铝可改善。热处理时心部易生针状铁素体而影响机械性能。B 与O 、N 亲和力很强,易生非金属夹杂。为克服此缺陷可于冶炼时加0.1~0.12%Al 和0.06~0.04%Ti 以脱氧,去氮。硼B

40MnB *

8二、各元素的作用(2)在钢中Si 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溶态(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氧化态(Si 与O 的结合能力比Fe 强,这也导致其有氧焊接性能大大降低)和游离态。(3)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硅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1)Si 是钢中常见的还原剂和脱氧剂,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用于低碳钢中具有极高的导磁率,常用来做硅钢片。硅Si

60Si2Mn *

35AW300**

(4)硅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较锰、镍、铬、钨、钼和钒等元素强。但含硅超过3%时,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硅能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 /σb ),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σb )等,这是硅或硅锰钢可作为弹簧钢种的缘故。硅能降低钢的密度、热导率和电导率。能促使铁素体晶粒粗化。降低矫顽力。有减小晶体的各向异性倾向,使磁化容易,磁阻减小,可用来生产电工用钢,所以硅钢片的磁滞损耗较低,硅能提高铁素体的磁导率,使硅钢片在较弱磁场下有较高的磁感强度。但在强磁场下,硅降低钢的磁感强度。硅因有强的脱氧力,从而减小了铁的磁时效作用。含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将形成一层SiO 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9

二、各元素的作用(2)S 在钢中主要以固溶态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如FeS 和MnS 。

(3)形成硫化物的结果是:a.增加钢的热脆性,FeS 和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 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b.硫含量0.2%以上,就会严重影响钢的强度和韧性;c.硫可使钢强度降低,因此有利于钢的切削,但除了易切钢之外,极少利用。

(1)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硫S

Y40Ca ,

Y40Mn *

(4)一般地说,硫对各种钢均为有害的杂质元素,所以均限制它的含量。普通碳钢S≤0.05%,酸性转炉冶炼,18MnSi 及25MnSi 钢允许含S≤0.05%)。轴承钢S≤0.02%,优质碳钢S≤0.04%,高级优质钢S≤0.03%。仅有极个别要求表面很光洁的钢(如Cr14)有意加进少量的硫(约0.2~0.4%)(Cr14可做螺钉、螺母、磁轮及其它螺纹零件,其表面光滑,耐磨性好)。

10

二、各元素的作用(2)在钢中P 主要以固溶态和游离态存在,表面磷化处理则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3)钢中的磷由于使液相线与固相线温度范围加大,易形成严重偏析。磷是固溶强化铁素体元素,能显著提高钢的抗拉强度,也能提高钢的耐蚀性。但却增加钢的脆性,尤其是显著降低钢的低温韧性,称为冷脆。磷也增加钢对回火脆性的敏感性。利用磷的有利作用发展了含磷低合金钢和轻轨用钢轨;利用磷可改善钢的被切削加工性,发展了含磷易切削钢。

(1)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使钢的晶粒粗化,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磷P

Y12*

(4)磷化膜主要用作涂料的底层、金属冷加工时的润滑层、金属表面保护层以及用作电机硅钢片的绝缘处理、压铸模具的防粘处理等。

(5)鉴于P 的不利作用,一般合金钢的磷含量:普通碳钢P≤0.055%;轴承钢P ≤ 0.027%、P+S ≤ 0.045%;优质碳钢P ≤ 0.045%,合金钢P ≤ 0.15%,P+C ≤ 0.025%,高级优质钢P ≤ 0.035% 。

11二、各元素的作用(2)在钢铁中H 主要以固溶态和气态存在,由于常温下H 在铁素体和珠光体中的溶解度很低,导致溶解于钢液中的H 常以分子态H 2、CH 4等形式存在。(3)氢产生白点冷裂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奥氏体冷至较低温时,氢在钢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当冷却较快时,氢原子来不及扩散到钢的表面而逸出,就在钢中的一些缺陷处由原子状态的氢变成分子状态的氢。氢分子在不能扩散的条件下在局部地区产生很大压力,这压力超过了钢的强度极限而在该处形成裂纹,即白点。(1)氢是一般钢铁材料中的有害元素,钢中溶有氢会引起钢的氢脆、白点等缺陷。氢H (4)白点常在轧制的厚板、大锻件中发现,在纵断面中可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斑点;在横断面上则是细长的发丝状裂纹。锻件中有了白点,使用时会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不测事故。因此,化工容器用钢,不允许有白点存在。(5) H 能提高钢的磁导率,但也会使矫顽力和铁损增加(加H 后矫顽力可增大0.5~2倍);H 与C 作用能生成甲烷(CH4),所以H 的存在会促进脱碳。此外在储氢钢铁中H 的稳定储存量越大越好。

二、各元素的作用(2)氧在钢中主要以氧化物,如FeO 、MnO 、SiO 2、Al 2O 3等,形式存在,这些氧化物属钢铁中的杂质。

(3)残存于钢锭中的氧,或扩散到金属表层的氧,均易使晶界氧化而形成脆性的氧化物夹层,把奥氏体体晶粒隔绝开来。以至在随后的变形加工中引起晶间裂纹。实践知,只要钢中含O 量超过0.03~0.04%,其强度和塑性就明显下降。

(1)氧在钢中是有害元素。它是在炼钢过程中自然进入钢中的,尽管在炼钢中要加入锰、硅、铁和铝进行脱氧,但不可能除尽。氧化物夹杂使钢的强度、塑性降低,尤其是对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有严重影响。

氧O

(4)氧与碳的作用,可能将钢中碳烧损以至造成脱碳,但是当有过量氧的情况下,则表面脱碳层将被完全烧成氧化皮而反而成了一层保护膜,而使脱碳过程减慢。此时烧损金属较多,其作用还要看氧化皮的组织改善性。氧会使硅钢中铁损增大,磁导率及磁感强度减弱,磁时效作用加剧。FeO 在高温时稳定,但当温度降低至560℃以下时则易分解成Fe 3O 4及α-Fe ,钢加热后在空气中慢冷则可能出现Fe 2O 3(钢中氧化物塑性差,氧化后则几乎无塑性)。

二、各元素的作用

(2)钢中的Mn 一般以碳(硫)化物(Mn 3C 、MnS)和固溶态存在。(4)应用:A 、易切削钢中常有适量的锰和磷,MnS 夹杂使切屑易于碎断;B 、普通低合金钢中利用锰来强化铁素体和珠光体,提高钢的强度,锰含量一般为1%-2%;C 、渗碳和调质合金结构钢的许多系列中含有不超过2%的锰;D 、弹簧钢、轴承钢和工具钢中利用锰强烈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可采用油淬和空冷的淬火工艺,减少开裂、扭曲和变形;E 、耐磨钢、无磁钢、不锈钢、耐热钢。

(1)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锰,它能消除或减弱由于硫所引起的钢的热脆性,从而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3)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碳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锰和铁形成固溶体,提高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是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中取代一部分铁原子。锰在钢中由于降低临界转变温度。起到细化珠光体的作用。也间接地起到提高珠光体钢强度的作用;锰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仅次于镍,也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已用含量不超过2%的锰与其他元素配合制成多种合金钢。

锰Mn 60Si2Mn ZGMn18*

14

二、各元素的作用

(2)由于W 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钢的合金中W 常以WC 的形式存在。(3)合金钢中的W 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强度、韧性和热稳定性;提高马氏体稳定性,大大提高淬透性,保持红硬性;阻止回火脆性发展,所以可提高强度同时不降低塑性,提高韧性;提高淬火钢的矫顽磁力,阻止钢的组织时效;其碳化物极其稳定,高温也难溶进固溶体,所以可作高速工具钢;W 钢一般硬度、耐磨性较好,热处理变形小,不易淬裂,回火稳定性也较好;W 因能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而用于阀门钢中;可提高珠光体耐热钢的热强性,提高再结晶温度;在高合金Cr 、Ni 钢中加入2~4%W 便可提高钢的屈服点,疲劳强度和热稳定性,并因为形成碳化物而减小晶向腐蚀倾向,Fe 3W 2和Fe 2W 都是极稳定的化合物,高度弥散,所以可提高强度、热稳定性。

钨W W18Cr4V *(1)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重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4)一般合金钢中的W 的含量:合金结构钢W=0.3~1.0% (例20Cr3MoWVA 、18Cr3MoWVA 等);耐热不起皮钢W=0.3~3.2% (如Cr15Ni36W3Ti);合金工具钢:W=1~18%(CrWMn 、W 、W2、3Cr2W8V 、等)。向钢中加入多于20~22%的W ,是不合适的。超过此值W 对钢的性能的改善并没更好的作用,所以多加是不经济的。

15

二、各元素的作用(2)合金钢Cr 常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而Cr 的碳化物种类比较多,有铁存在时形成复杂碳化物(Cr ,Fe)23C 6,(Cr ,Fe)3C 2与(Cr ,Fe)7C 3。

(4)决定不锈钢性属的元素只有一种,这就是铬,每种不锈钢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铬。迄今为止,还没有不含铬的不锈钢。铬之所以成为决定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根本的原因是向钢中添加铬作为合金元素以后,促使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向有利于抵抗腐蚀破坏的方面发展。这种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说明:①铬使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提高,②铬吸收铁的电子使铁钝化。钝化是由于阳极反应被阻止而引起金属与合金耐腐蚀性能被提高的现象。构成金属与合金钝化的理论很多,主要有薄膜论、吸附论及电子排列论。(1)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铬Cr

0Cr18Ni9*

(3)铬在钢中的角色多元且重要,它会形成安定而硬的碳化物,而且具抗蚀性,其主要作用有:增进钢的硬化能和渗碳作用,使钢在高温时仍具高强度,增加耐磨耗性,提高钢的淬火温度,增强钢的抗腐蚀性能。

16二、各元素的作用(2)V 在钢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固溶于Fe 中(V 在Fe 中无限量固溶)、形成碳化物VC 。固溶于奥氏体的V 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一化合物形式存在的V 则降低钢的淬透性。

(3)细化晶粒作用强,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减小过热敏感性,提高热稳定性。提高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对淬火钢硬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中碳钢加V 强度提高,韧性不变低。V 与O 、N 都有很大的亲和力,亦是强碳化物元素。一般VC 的弥散度很高,且极稳定。所以它既利脱氧、脱气得到致密细晶组织,提高塑性、韧性及高强度,其冲击性能和疲劳强度都较无V 钢高,在高温及低温(<0℃)均有高强度、韧性。由于碳化钒的高度分散阻止焊缝晶粒粗大,所以可改善钢的可焊性能,但加热到VC 溶解温度后即会引起钢晶强烈长大。由于V 可提高钢的高温蠕变能,所以是热强钢合金元素之一。由于V 钢表面内部均有细晶组织,所以对渗碳有利,可延长渗碳进行时间,无须进行二次淬火,一次即可直接淬至要求性能。(1)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钒V

20MnV *

钢铁中的元素及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有什么作用 碳(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 锰(Manganese)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 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 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 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 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 A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按钢的用途分类 一、结构钢 (1)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根据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这类钢大致又分为三类﹕ 1. 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 2. 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调质多少22~34HRC,能得到综合机械性能,也便于切削. 3. 大于0.6%C为高碳钢﹐多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轧辊等﹐根据含锰量的不同﹐又可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本文出自一本很不好买的书,相当全面,偶然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 有几位选手把我给气乐了,话说这段文章来自我爷爷的手抄本(不过现在老人家现在改复印了,挺时髦的),原书我没看到过所以不知道书名(我们有时候还是比较喜欢上世纪的老版书,比较严谨,实验室王老有本金相可是他老人家的宝贝,轻易不示人)。话说我码字是自娱自乐,目标受众也是学材料的同门,你们一帮连论文都没写过的大神忽然跳出来跟我这指责不尊重知识产权,真是好笑。想讨论问题,我欢迎,想骂人,出门左转菜市场。 —————————————————————— 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29.4Pa。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镍降低钢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这对低温用钢有极重要的意义。含镍3.5%的钢可在-100℃时使用,含镍9%的钢则可在-196℃时工作。镍不增加钢对蠕变的抗力,因此一般不作为热强钢的强化元素。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增减而显著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极低或一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双金属材料等。

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作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械制造中,对工件的强度、硬度、韧性、塑性、耐磨性以及其他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碳钢已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了。 原因: ①由碳钢制成的零件尺寸不能太大。否则,因淬透性不够而不 能满足对强度与塑性、韧性的要求。加入合金元素可增大淬 透性。 ②用碳钢制成的切削刀具不能满足切削红硬性的要求。用合金 工具钢、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③碳钢不能满足特殊性能的要求,如要求耐热、耐低温、抗腐 蚀、有强烈磁性或无磁性等等,只有特种的合金钢才能具有 这些性能。 合金钢是以碳钢为基础,金相组织和相应的碳钢大体上是相似的。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钢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弄清楚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材的影响对控制产品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方式 1.1 合金元素与钢中的碳相互作用,形成碳化物存在于钢中 按合金元素在钢中与碳相互作用的情况,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1) 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称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镍、硅、铝、钴、铜等。由于这些元素与碳的结合力比铁小,因此在钢中它们不能与碳化合,它们对钢中碳化物的结构也无明显的影响。

(2) 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称为碳化物形成元素),根据其与碳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碳化物形成元素分成三类。 1)弱碳化物形成元素:锰 锰对碳的结合力仅略强于铁。锰加入钢中,一般不形成特殊碳化物(结构与Fe3C不同的碳化物称为特殊碳化物),而是溶入渗碳体中。 2)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钼、钨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钒、铌、钛 有极高的稳定性,例如TiC在淬火加热时要到1000℃以上才开始缓慢的溶解,这些碳化物有极高的硬度,例如在高速钢中加人钒,形成V4C,使之有更高的耐磨性。 1.2 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钢中。 1.3 合金元素与钢中的氮、氧、硫等化合,以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等非金属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1.4 游离态,即不溶于铁,也不溶于化合物:铅,铜 2 合金元素对钢的平衡组织的影响 表现在改变铁碳合金状态图。 2.1 合金元素对钢临界温度的影响 锰、镍、铜使A3线降低,钼、钨、硅、钒使A3线升高。同样影响A1,影响程度更大。 2.2 合金元素对钢共析点(S点)位置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 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 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 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 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 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 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 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 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 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 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 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 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 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

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 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 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 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 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 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 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 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 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 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 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 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 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 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 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5-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碳素钢的性能特点 二、新课教学: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强化铁素体、形成合金碳化物、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三、课后小结: 合金钢与碳素钢的区别 四、作业安排: 练习册P23,一、1、2;二、1、2、4;三、6 五、板书设计(见下页): 六、教学后记: §5-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定义:为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的钢。 2、含碳量:<2.11%。 3、常用元素: Cr铬、Ni镍、Mo钼、W钨、V钒、Ti钛、Al铝、B硼、Nb铌、Nd钕。 4、合金元素的影响: 可以得到所需的力学性能,用于重要零件; 特殊物理(熔点、磁性)、化学(耐热、耐腐蚀)性能; 特殊工艺性能(焊接、热处理); 使C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 一、强化铁素体(除铅外): 1、存在形式: 大多数合金元素溶于α-Fe,形成合金铁素体。 2、作用: 3、对韧性的影响: Si<1.0%、Mn<1.5%,F韧性不下降,超过此量,则F韧性下降。 Cr≤2%、Ni≤5%,明显强化F,提高F韧性。 二、形成合金碳化物: 1、存在形形式(合金元素与碳亲和力不同):

(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镍、钴、铜、硅、铝、硼,不形成碳化物,溶于F 和A ,形成合金F 和合金A 。 (2)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 锰,与碳亲和力弱,大部分溶于F 或A ,少部分溶于Cm ,形成合金渗碳体。 (3)中碳化物形成元素:Cr 铬、Mo 钼、W 钨,和碳亲和力强,形成合金渗碳体,硬度提高,明显提高低合金钢强度,组织比Cm 稳定。 (4)强碳化物形成元素:V 钒、Nb 铌、Ti 钛,与碳形成特殊碳化物,比合金Cm 有更高的熔点、硬度和耐磨性,组织更稳定。 2、作用: 碳化物种类、性能、在钢中分布状态,直接影响钢的性能、热处理相变。 如果碳化物以弥散状分布,则强度↑、硬度↑、耐磨性↑,对工具钢有重要意义。 三、细化晶粒(除Mn 外): 1、元素作用: Mn 使晶粒长大倾向增大,即过热。 其他元素加热时抑制A 长大,降低长大速度 V 、Nb 、Ti 形成的碳化物,铝在钢中形成的AlN 、Al2O3细小质点,相当于孕育剂,增加形核率。 2、结果: 细化晶粒,使强度↑、韧性↑。使晶粒细化。 四、提高钢的淬透性(除钴外): 1、作用: 合金元素溶于A ,使过冷A 稳定性增强,推迟珠光体转变,使C 曲线右移,V 临↓、淬透性↑。 2、结果: 淬透性好,可采用冷却能力较低的介质,防变形、开裂,保持尺寸和形状精度。 在同样淬火条件下,合金钢淬硬层较深,大截面零件组织均匀,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3、常用元素:Mo 、Mn 、Cr 、Ni 、Si 、B 。 4、特例:微量的B (0.0005%~0.003%)可明显提高淬透性。 五、提高钢的稳定性: 1、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2、产生原因:合金元素阻碍M 分解,且碳化物不易析出,即使析出也不易长大,保持较大弥散度,硬度下降慢。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猛、珞、線、钳、鹄、帆,钛,锐、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硕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 — 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0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镭在钢中的作用 (1)镭提高钢的淬透性。 (2)镭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镭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镭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猛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镭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镭钢对过热较敬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钮、飢、钛等来克服:⑧当镭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 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镭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珞在钢中的作用 (1)珞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珞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辂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辂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4、W 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银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银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8 /I 蚀。 5、钮在钢中的作用 (1)铝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钮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钳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6、钩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髙钢的抗氢性能。

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

1、钢的分类 1.1 一般分类碳钢也叫碳素钢,含炭量 WC 小于 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碳素结构钢又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 ≤ 0.25%),中碳钢 (WC0.25%——0.6%)和高碳钢(WC>0。6%)。合金钢种类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为低合金钢(含量<5%),中合金钢(含量 5%~10%),高合金钢(含量>10%);按质量分为优质合金钢、特质合金钢;按特性和用途又分为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酸钢、耐磨钢、耐热钢、合金工具钢、滚动轴承钢、合金弹簧钢和特殊性能钢(如软磁钢、永磁钢、无磁钢)等。 2、钢中合金元素分类 2.1 根据各种元素在钢中形成碳化物的倾向,可分为三类: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钛、铌、锆等。这类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形成各自的碳化物;仅在缺碳或高温的条件下,才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锰、铬、钨、钼等。这类元素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 等,如果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除锰以外),又将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如(Fe,Cr)7C3、(Fe, W)6C 等。不形成碳化物元素,如硅、铝、铜、镍、钴等。这类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奥氏体、铁素体等固溶体中。合金元素中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如铝、锰、硅、钛、锆等,极易和钢中的氧和氮化合,形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氮化物,一般以夹杂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锰、锆等元素也和硫形成硫化物夹杂。钢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镍、钛、铝、钼等元素时能形成不同类型的金属间化合物。有的合金元素如铜、铅等,如果含量超过它在钢中的溶解度,则以较纯的金属相存在。 2.2 钢中主要合金元素 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硼、稀土等。其中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碳(C):是对钢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基本元素,是决定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碳含量依据钢中杂质元素含量和轧后冷却条件的不同对于钢的性能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碳钢在热轧状态下的硬度直线上升,塑性和韧性降低。在亚共析范围内(碳含量小于 0.80%时),碳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是,随着碳含量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超过共析范围后(当碳含量大于 0.80%时),抗拉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减缓,最后发展到随碳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降低。另外,含碳量增加时碳钢的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简述几种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 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镍降低钢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这对低温用钢有极重要的意义。含镍%的钢可在-100℃时使用,含镍9%的钢则可在 -196℃时工作。镍不增加钢对蠕变的抗力,因此一般不作为热强钢的强化元素。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增减而显著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极低或一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双金属材料等。 此外,镍加入钢中不仅能耐酸,而且也能抗碱,对大气及盐都有抗蚀能力,镍是不锈耐酸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3)钼(Mo)

C、Mn、Si、S、P、Cr、Mo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和热处理时的影响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1) 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铬与铁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城。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铬与铁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 B、铬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 C、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亦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著 B、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C、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 B、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 C、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 D、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铭时,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硝酸)。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E、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F、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 G、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 (4)在钢中的应用 A、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 B、弹簧钢中利用铬和共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 C、轴承钢中主要利用铬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光沽度高的优点 D、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 E、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Cr18Ni9等 F、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铬的使用 2、钼(Mo) 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剩磁和矫顽力以及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 在调质钢中,钼能使较大断面的零件淬深、淬透,提高钢的抗回火性或回火稳定性,使零件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回火,从而更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提高塑性。 在渗碳钢中钼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能在渗碳层中降低碳化物在晶界上形成连续网状的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六章合金钢 合金钢的优点:高的强度和淬透性 第一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用合金元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 Ni Cu Si Al 碳化物形成元素——Zr Nb V Ti W Mo Cr Mn Fe 强中强弱 一、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1、形成合金铁素体 合金元素→溶入A →形成合金铁素体→固溶强化(Cr,Ni较好) 2、形成合金碳化物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碳化物(Cr23C6,Fe3W3C)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特殊碳化物(VC,TiC) 熔点、硬度和稳定性: 特殊碳化物> 合金碳化物> 合金渗碳体> Fe3C 二、合金元素对Fe-FeC相图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A相区影响 扩大A相区元素(Mn)——E、S点左下移 缩小A相区元素(Cr)——E、S点左上移 奥氏体钢:1Cr18Ni9 铁素体钢:1Cr17 莱氏体钢:W18Cr4V 三、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1、对加热的影响 多数元素减缓A形成,阻碍晶粒长大 2、对冷却的影响 多数元素溶入A后→过冷A稳定性↑→Vc↑→淬透性↑ →Ms点↓→残余A量↑提高淬透性的意义: ①增加淬硬层深度 ②减少工件变形、开裂倾向3、对回火的影响 ①回火稳定性→抗回火软化的能力 ②产生二次硬化(析出特殊碳化物,产生弥散强化;A残→M或B下)

一、低合金高强度钢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55,Q275 低合金高强度钢:Q295,Q345,Q390,Q420,Q460 Q235+Me(<3%) →Q345 1、成分:~%C,合金元素2~3% 主加元素:Mn ——固溶强化 辅加元素:Ti,Cr,Nb ——弥散强化 使用状态:热轧或正火(F + P),不需最终热处理 2、性能:较高的σs ,良好的塑性韧性, 焊接性,抗蚀性,冷脆转变温度低 3、常用钢号:Q295 (09Mn2),Q345 (16Mn) 用途:工程结构——桥梁,船舶,车辆外壳、支架、压力容器 二、易切削结构钢 牌号:Y12,Y12Pb,Y30,Y 40Mn 性能:良好的切削加工性(170~240HBS,塑性低) 切削抗力小,刀具不易磨损,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应用:成批、大量生产时,制作性能要求不高的紧固件和小型零件 第三节合金钢的分类与牌号 一、合金钢分类 低合金钢——低合金高强度钢、易切削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 合金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 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 二、合金钢牌号 1、合金结构钢——20CrMnTi,60Si2Mn,25Cr2Ni4WA 2、滚动轴承钢——GCr15 3、合金工具钢——9Mn2V,CrWMn 4、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 5、不锈、耐热钢——4Cr13,0Cr18Ni11Ti,00Cr17Ni14Mo2 6、高锰耐磨钢——ZGMn13 学习思路: 用途→工作条件→性能要求→成分特点→热处理特点→典型钢种应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008-03-27 20:3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在碳素钢中加入%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 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优质钢要求小于%。在钢中加入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与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与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与屈强比,这就是一般弹簧钢。(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就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与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就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与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就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4、镍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与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与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就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6、钨在钢中的作用 (1) 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就是使钢具有热硬性。因此钨就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7、钒在钢中的作用 (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8、钛在钢中的作用 (1)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的现象,叫金属的蠕变) (2)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上,在珠光体低合金钢中,钛可阻止钼钢在高温下的石墨化现象。因此,钛就是锅炉高温元件所用的热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9、铌在钢中的作用 (1)铌与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与回火脆性。 (2)有极好的抗氢性能。 (3)铌能提高钢的热强性 10、硼在钢中的作用 ; (1)提高钢的淬透性。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强化晶界的作用。 11、铝在钢中的作用

钢铁中五大元素的作用与危害及其分析方法

钢铁中五大元素的作用与危害及其分析方法 作者:刘张50905022010 应化2班 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钢铁生产流程包括:矿山开采→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了钢铁,就使得中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成为可能。同时,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有赖于煤炭工业、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动力、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钢铁工业与其他工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钢铁工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这种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互相协调起来,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针对此块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国最稀缺的。 五大元素是特指钢铁中的碳、硫、硅、磷、锰五种元素。 五大元素各个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有以下的影响:1、碳(C) 碳是钢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钢铁的性能。碳是区别铁与钢,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碳是对钢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元素。碳在钢中可作为硬化剂和加强剂,正是由于碳的存在,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来调节和改善其机械性能,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2、硅(Si):由原料矿石引入或脱氧及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3、锰(Mn):少量由原料矿石中引入,主要是在冶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硫脱氧剂有意加入,钢铁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如S含量较低,过量的锰可能组成MnC、MnSi、FeMnSi等,成固熔体状态存在,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4、磷(P):由原料中引入,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以Fe2P或Fe3P状态存在,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5、硫(S):主要由焦炭或原料矿石引入钢铁,主要以MnS或FeS状态存在,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检测钢铁中碳、硫、锰、磷、硅五大元素的方法:碳元素采用气体容量法硫元素采用碘量法锰元素采用银盐--过硫酸铵氧化光度法。磷元素采用氟化钠--氯化亚锡钼蓝光度法硅元素采用亚铁还原--硅钼蓝光度法钢铁中碳、硫、锰、磷、硅五大元素测量范围:C:0.020~6.000%;S:0.0030~2.000%;Mn:0.010~20.500% ;P:0.0005~1.0000%;Si:0.010~18.000%。

常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几种常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 (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 (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 (1) 提高强度 (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是使钢具有热硬性。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 (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8、钛在钢中的作用 (1)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 (2)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1、硅在钢中的作用: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3)耐腐蚀性。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2、锰在钢中的作用(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3、铬在钢中的作用(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 度。(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4)阻止石墨化(5)提高淬透性。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4、镍在钢中的作用(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5、钼在钢中的作 用(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2)提高钢热强性(3)抗氢侵蚀的作用。(4)提高钢的淬透性。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6、钨在钢中的作用(1) 提高强度(2)提

合金元素在合金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合金钢中的作用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塑性显著降低。当铜含量小于0.50%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