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探究.

利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探究.
利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探究.

利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探究

[ 08-09-11 09:23: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多孔集料,都具有吸水率大的特点。集料的吸水率过大,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生产和使用,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在有关沥青混合料的标准、规范中对粗集料的吸水率都作了规定。如日本规定≯3%;美国加州规定≤1%、宾州规定≤3%;澳大利亚规定≤2%,4%也可以用,但要延长烘干时间。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O32-94)中,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的吸水率规定≯2%,对多孔率武岩可放宽至3%,但必须要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使用。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上面层需用玄武岩集料62万t,考虑到个别段的加厚以及损耗,需备料74万t.但据1995年年底统计尚有27万t的缺口。若仅依靠金坛市花山等处致密玄武岩的加工,无论如何也不能保证1996年5月份沥青上面层铺筑的需要。而我省盱眙县各采石场有大量多孔玄武岩碎石的生产,严峻的现实迫使建设者不得不考虑多孔玄武岩是否能解燃眉之急的问题。于是,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于1996年1月15日在苏州召开了专门研讨会,讨论多孔玄武岩集料能否使用的问题。到会专家各抒已见,会议最后决定有条件在苏州段使用。从通车二年多来的使用情况看,以多孔玄武岩为集料的沥青路面与以致密玄武岩为集料的相比,前者不逊于后者,甚至优于后者。

1、对多孔玄武岩集料路用特性的一般看法

强度高、坚硬、耐压是玄武岩的一般性质,而多孔玄武岩因其构造上的特点,用它作为路面材料中的集料,还具有另一些特殊的路面性质。

1.1多孔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较好因多孔玄武岩集料表面粗糙,集料间的摩阻力大,因而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正确的前提下,其高温稳定性应该优于用致密集料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如沪宁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AC-16B型沥青混合料的马氏稳定度一般为10~

11kN,而用多孔玄武岩集料做的相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马氏稳定度在13~14kN 之间。

1.2路面的抗滑性能好众所周知,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既取决于路面表层集料颗料之间的宏观纹理,又取决于集料颗粒本身的微观纹理。多孔玄武岩集料表面的微观纹理丰富,构成了粗糙表面,故用多孔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铺筑的沥青路面,其抗滑性能肯定比用致密集料的为好。

1.3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高用多孔玄武岩集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其抗压、抗折强度应高于一般致密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因为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主要靠水泥浆与集料表面的粘结力。因此,集料表面越粗糙,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碎石水泥混凝土强度高于砾石混凝土的强度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而多孔集料不但表面粗糙,而且因水泥浆能进入集料的表面孔中,硬化后像无数个双向楔

子,将集料颗粒连接起来,共同承担外力,因而混凝土表现出具有更高的强度。

1.4石屑易被压碎因有孔隙,故多孔玄武岩石屑易被压碎。因此在沥青混合料中,当用这种石屑时,掺量不宜过大。

1.5集料的吸水率大因表面有孔隙,故多孔玄武岩集料的吸水率一般都较大。如对本省盱眙县通宇、打石山和古桑三个采石场所生产的多孔玄武岩试验结果,其吸水率分别为4.11%、3.6%、3.23%,都超过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限定值。

集料的吸水率大,将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以及设计、生产和使用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求用设计的配合比所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在规定压实功下应具有规定的空隙率,此空隙率一般是通过压实试件的实测密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理论密度(空隙率为零的密度)计算得来的。而在确定理论密度时,却未考虑沥青被集料吸收的问题,因此用它计算得来的空隙率与压实混合料实有的空隙率相差很大。如用美国沥青协会的方法计算,考虑沥青被集料吸附后计算的空隙率要比不考虑结果大1.5%~2.0%.对于多孔集料,这种空隙率计算结果的差异可能更大。

再如,因集料有较多开口孔隙,拌制混合料时,加热的沥青肯定要浸入到孔隙中去从而要多消耗沥青;因集料孔隙中有水,烘干加热时要多消耗燃料。

有人还认为,集料孔隙中的水,在烘干加热时不可能完全驱尽,留下的水份不但影响混合料的耐久性,施工时还因水的存在加大了混合料的流动性,从而难以压实,如果过多的增加碾压遍数,则细集料要上浮,且越压越流动,使路面平整度恶化。

2、集料孔隙中水对沥青混合料影响的进一步讨论

在我国用多孔性集料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近几年的事,多孔性集料究竟会给沥青路面带来什么危害,一时还难以找到有力的佐证,现仅就集料孔隙中的水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作进一步讨论。

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公路路面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而沥青混合料是影响公路路面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生产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产品,创造优良工程。如何更好的控制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本文分别从原材料、配合比、温度、运输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原材料; 配合比; 温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highway pavem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good at summing up, overcome the adverse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of found problems in a timely manner, strengthen management only, organize construction meticulously, can produce high quality, high level of asphalt concrete products, creating excellent project. How to better control the asphalt concrete production quality, this article separately from raw materials, mixing ratio, temperature, transport and other aspect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mix ratio of raw material; temperature;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目前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有两种: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和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前者在计量各种材料之后连续不断地送进拌和器中拌和,而后者系在每盘拌和时计量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重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摘要:从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环节入手,阐述了通过加强对原材料、级配、温度、拌合、检测等方面的管理,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生产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公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沥青路面质量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凝土拌合质量和路面摊铺质量。我国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主要是间歇式沥青拌合站。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室发出工作指令后,各种冷料根据初级配的要求,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干燥筒进行烘干后,再由振动筛进行二次筛分,用电子称称量骨料、矿粉、沥青,按顺序倒入搅拌缸进行均匀搅拌形成成品料。骨料的输送、烘干、筛分是连续的,各种材料的计量和拌合是按周期进行的。因此相对于连续式沥青拌合设备来说,间歇式沥青拌合站具有骨料级配控制好和沥青用量稳定的优点。 2、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的组成 间歇式沥青拌合站主要由冷料仓、冷料配送系统、冷料输送系统、燃烧烘干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热料提升机、振动筛、热料仓、粉料输送系统、沥青输送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缸、控制系统、成品料输送储存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统等组成。 3、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稳定度和流值两个指标上,它反映了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和原材料的质量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控制好混合料的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等。 3.1.1粗集料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在沥青混凝土中形成框架以保持稳定性。因此它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形状。针片状含量低、无风化、无杂质、表面粗糙具有较高的内摩擦力。 3.1.2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之间的大砂、石屑等。在外观上应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和可能的棱角以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少集料间孔隙。 3.1.3沥青 沥青在使用前应检查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交通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在沥青的选择使用上要兼顾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由于沥青的标号越高,针入度越大,稠度越低,

沥青沥青混合料技术全参数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 表8.1.7-8 细集料质量要求 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见表8.1.7-9。

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8.1.7-10。 中要求。 4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当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5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11的规定。 5 纤维稳定剂应在250°C条件下不变质。不宜使用石棉纤维。木质纤维素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12的规定。 8.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8.1.10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8.1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摘要: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原材料和拌和设备参数青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拌和设备质量控制 The quality control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pplying of hot mix asphalt in highway engining,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hot mix asphalt caused by the materials and the parameters , exposed the measures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nd referred some improved suggestion. Keyword: hot mix asphalt material mixer quality control 1、引言 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是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表现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工作进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放交通后,承受大交通量和外界环境的作用,对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影响,如:路面寿命、抗车辙能力以及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因此,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材料的管理 2.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粗集料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力学性质

玄武岩在沥青路面粗集料中的优越性

玄武岩在沥青路面粗集料中的优越性 在沥青路面中表面层的各项指标通常都要高于其它层次的指标,因此在对原材料的选用上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来保证工程质量。 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E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有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慧眼,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 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料。玄武岩的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划分为橄榄玄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目前,旧料再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门课题,从其对沥青旧料的回收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强公共经济效益的目的。 届时,世界各国广泛地通过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和试验,在其拌制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挖掘、铣刨、破碎、拌和等机具的研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 随着沥青路面旧料的成倍急剧增加,加以政府提供相应强大的旧料再生利用研究环境与平台,促使我国在再生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沥青旧料再生技术已然达到了一定成熟阶段。 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及表明,多数国家采用厂拌热再生方法进行路面沥青旧料的回收利用,设备类型主要有双滚筒式沥青再生搅拌设备和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相配套的旧料再生设备。 由于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日后在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旧料再生设备应是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相配套的并设滚筒式旧料再生设备,此方法对原材料要求较低,且能够保障生产出品质较优的合格再生混合料,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发展,现就其设备工艺及应用方法浅析如下: 1、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旧料再生搅拌设备工艺流程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旧料再生搅拌设备是在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基础上增配了路面沥青旧料破碎、筛分、预热、计量、再生剂添加等设备,为了避免在预热时,旧料中沥青老化变质,用于对旧料加热的预热筒、加热器与生产新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设备有所不同,在加长其燃烧室的同时,旧料的预热滚筒也采用特殊设计,保证加入的沥青旧料经过热烟气进行加热,而隔绝明火直接加热或灼烧旧料。通过温度的严格控制,即保证沥青旧料升高的温度,又能避免加热过程中沥青老化的现象。 预热到一定温度的沥青旧料和再生剂经过准确计量后先投放入搅拌器内进行先期拌和,均匀后再放入加热的新集料进行拌和到一定时间,最后加入新沥青。这种方法可使再生剂、旧料中沥青和新沥青在混合料中均匀分布融合,使旧料中沥青充分再生,恢复原有性能,确保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品质。 2、路面沥青旧料的回收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2.1 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分析 路面沥青旧料的回收利用首先必须要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研究分析,深入了解原路面使用沥青的性能及老化后质量变化情况。 应对采集回来的沥青路面材料分不同年代进行破碎,分开堆放,对破碎好的沥青旧料进行抽提和蒸馏试验,把沥青从沥青旧料中分离出来进行试验,并与新沥青进行性能、成分对比,以确定旧料中沥青的再生方法。通过调和使旧料中的沥青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工艺流程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工艺流程简介 LB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主要工艺特征是:各种成分是分批次计量,依事先设定顺序投入搅拌器进行强制搅拌,卸出搅和好的成品料后,接着进行下一个循环,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作业过程。所谓间歇式,就是指这种分批次计量、搅拌生产模式。 用装载机将不同规格的砂石料铲入对应的冷料仓内;经由变频器控制的(变频器参数根据级配类型、产量和配合比事先设定)皮带给料机容积计量后,经由集料皮带机、上料冷皮带机输送到干燥滚筒。 干燥滚筒以逆流加热的方式将砂石料烘干加热到一定温度(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燃烧器的火焰),由于滚筒的转动,砂石料被筒内的叶片反复提升、落下,形成料帘,增强了换热效果,并且借助于滚筒的倾角,砂石料在加热的同时不断向前移动;从滚筒出口出来后,连同重力除尘器收集的粗粉一起,由热骨料提升机提起,卸入到热骨料筛分机中。 从烘干滚筒排出的高温含尘烟气首先经一级烟道进入重力除尘器初步净化,其收集的粉末由螺旋输送机送到热骨料提升机的进口;然后含尘烟气进入袋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直接排入大气。袋式除尘器回收的粉尘由螺旋输送机送到回收粉料供给系统中储存。 通过筛分机将热骨料筛分成五种规格,分别流进五个热料储仓存储起来。按照设定的配比,五种规格的骨料按先小后大的次序分批投入石料计量仓内累加计量;同时沥青供给系统送来的热沥青和粉料供

给系统送来的粉料,分别按设定的配比投入到各自的计量装置内计量。称重完毕后,依事先设定顺序投入到搅拌锅内进行强制搅拌。搅拌好的成品料直接卸到运料自卸卡车中,也可选择卸到成品料提升小车中,经卷扬机提升卸到成品料仓内储存。 控制系统依靠各个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对物料配比、沥青含量、拌合料温等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所产生的拌合料质量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电控系统还没有连锁保护装置,使设备免遭意外机械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冷骨料通过皮带给料机的容积计量是预计量,经筛分的热骨料、粉料和热沥青的计量是精确计量。因为有二次计量,它能保证混合料的级配,骨料、粉料和沥青的比例精确度比较高。目前骨料和粉料的静态计量精度不超过±0.5﹪,沥青的静态计量精度不超过±0.25﹪。由于是间歇式搅拌,改变混合料配合比也很方便,可以做到不停机更改或更换配方。 LB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工艺流程图如1-2所示:

拌合站沥青混凝土工艺流程

沥青混凝土生产流程 二〇一二年三月

沥青混凝土生产流程 三机施主要负责沥青混凝土生产施工,材料科、生产科、技术科及实验室涉及从原材料进场到合格成品料出场的每个环节,是关系沥青混凝土生产的主要部门,细化规范三科一室生产工艺流程对管理沥青拌和站,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制定沥青混合料生产流程 一、原材料进场流程 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沥青油、砂、石、矿粉掺和料及纤维等,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 1.材料科负责物资采购,每次采购要根据三机施经营部门工程图纸及材料清单,列出工程所需的材料名细表。 2.根据工程材料明细表及时了解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科选择质量、价格最合理的供料商,并派专人对采购材料进行实地考察,让生产厂家提供相应的手续,产品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复试报告等,然后带回样品,经技术部门检验合格后然后填写物资采购计划表上报给主管领导薄站审批,经薄站同意后上报给公司材料站审批,同意后按计划安排进行物资采购。 3.物资采购合同或采购协议按《合同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4.原材料进入现场由材料员通知试验员参与验收取样活动:实验员要验收资料,包括:随车产品合格证、厂家产品检验报告并对实物进行取样并予以标识。样品按照有关检验标准的要求检测,材料不得

因等试验的结果而延误生产使用,不得擅自改写试验的结果,检测人员负责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对所进的大宗材料应分批次由实验室进行检验,特别是贵重物品,如沥青油,要车车检验,只有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的材料才可入库歇货。对于玄武岩,普通石料应在其检测后明确含水量,含粉量。对于含水量,含粉量超标的按照实验室的数据扣除相应的吨数。 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材料时(砂石料、油等),应立即通知材料科孟令阔,并由其汇报上报总工李才明。 5. 卸料过程,派材料人员对来料车辆进行监督,来料先过磅,确认数量后,材料人员监卸到指定位置。卸料后材料人员跟车回皮,做好物资验收记录。 卸料时实验员必须在场,如发现料车内部底层原料与表层材料不同,质量参差,实验员要再次取样进行试验,并立即汇报,料不合格的将其退回,并严重警告,如以后在发现质量不行的材料将终止合同。 6. 现场标识,进三机料厂的材料做好标识工作,采用插、挂牌方式,在明显处进行标识,确保生产时,方便用料。 7. 材料员做好统计工作,设立台帐,每个月做好材料的盘点,及时,准确上交各个工程报表,由孟令阔汇总,并根据收料小票,做好和各单位做好结算认证工作,按月上报经营核算科盈亏数进行分析。 二、技术科、实验室流程 1. 原材料进场后,有技术科边岳组织实验室人员到现场取样,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检验。实验员对粗集料、细集料均按JTG E42-2005

沥青混合料生产控制

文章编号:0451-0712(2005)10-0112-03 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B  沥青混合料生产控制 范会斌 (路桥集团华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1) 摘 要:本文结合生产,从配合比试验、拌和机的调试等方面总结了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级配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配合比;拌和站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合理确定矿料的级配。它对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要调整出良好的级配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各地方料场分散,致使级配变化较大; (2)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衔接不好,造成实际生产中的供料不均衡; (3)拌和机生产配合比调试过程控制问题,如流量标定、供料均衡; (4)忽略拌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细节问题,如振动筛的配置、产量的影响等。 针对以上状况,本文结合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经验做简要分析。 1 关于原材料的控制 我国正处在高级沥青路面建设的高峰期,由于国家限制矿山的开发,造成原材料供不应求,特别是有的地方料场分散,级配不均,这就给沥青混合料生产单位造成压力,在生产过程中要不停地调整生产配合比,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交通设计水平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施工单位从源头抓起,固定料场,集料集中堆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有的高速公路业主采取料场公开招标的方式,很值得提倡。 2 关于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的衔接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分为3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室内设计、生产配合比拌和机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试验段验证3个阶段。 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配合比,使矿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符合设计级配,根据材料的路用性能(认同特性、资源特性)及结合料等级选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Sup erp ave设计的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曲线通常在0145曲线图上表现为S形,S形级配曲线走向可防止混合料离析,增加施工和易性;减少砂,增加填料及沥青的用量可使混合料的耐久性、高温稳定性及抵抗车辙的能力得到提高。按选定的矿料配合比,通过马歇尔试验(Sup erp ave采用旋转压实-SGC)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由于路面施工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有时室内配合比确定的沥青用量并不能用于施工。以前目标配合比为准确确定矿粉用量,试验过程中骨料都采用水洗去除矿料表面粘附的微粒。但骨料特别是石屑中的粉尘含量较高,而这部分粉尘在骨料加热烘干及提升过程中并未被除尘器完全吸走,各热料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粉尘(<01075mm颗粒)。实际生产中热骨料表面亦不可避免粘附微粒。粘附的粉尘占据了骨料体积的部分开口孔隙,影响沥青在骨料中的浸渍。在室内配合比设计中洗去了骨料表面的粉尘,无疑加大了沥青的吸附和浸渍,往往使设计出的沥青用量偏高,所以室内配合比设计的水洗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国集料生产的现状与国外细集料在进场后还要水洗处理、细加工是有区别的。鉴于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马氏制件的骨料直接从各热料仓取样,按初试沥青用量(可根据公式P bi=1118+01982× 收稿日期:2005-09-01  公路 2005年10月 第10期 H IGHW A Y O ct12005 N o110

1、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汇编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优异的性能,建设速度快,维修费用低,为此,各等级公路绝大部分都使用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是当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方法,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主要依靠先进的搅拌设备,将优质的组成材料,经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行充分的加热拌和,达到精确、均匀的路用混合料材料。 1工艺特点 成套大型机械施工,循环往复式作业,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含SMA混合料)生产。 3工艺原理及设计要点 3.1工艺原理 将不同规格的冷砂、石料经冷矿料储存及配料装置的给料机进行初配后,由冷矿料输送机送至干燥筒烘干、加热后从滚筒排出,由热矿料提升机送入筛分装置进行二次筛分;筛分好的各种砂、石料分别储存在热储料仓的隔仓内,然后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先后进入热矿料称料斗内称重计量,此外,储存在保温罐内的热沥青由沥青输送泵经带保温的沥青管道,抽送至沥青称量桶内称重计量;各种材料按配合比分别计量后,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先后投入到搅拌器内进行强制搅拌,掛待拌和均匀后,或直接卸入运输车中,或送至成品料储存仓内暂时储存。 3.2设计要点 3.2.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种类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其种类按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见表1。

3.2.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应根据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及设计要求,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表5.3.2-1~5.3.2-7中选定。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马歇尔(Marshall)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表5.3.3-1~5.3.3-4及表5.3.4-1~5.3.4-4的规定。改性沥青混合料,应进行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等试验,其技术指标应按《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及有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规范的规定。必要时,应进行耐久性能、抗老化性能等方面的试验。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阶段设计合格后即可开展大规模施工。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①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分别用各施工单位实际使用的矿料进行筛分,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矿料级配在给定的级配范围内,特别是0.075mm、2.36mm、4.75mm三档筛孔通过率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并并尽量接近中线。 ②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和击实温度。将选用的沥青取样进行60℃、135℃、175℃运动粘度试验,绘制粘—温曲线(或沥青公司提供的粘温曲线),以粘度170±20mm2/s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以280±30mm2/s时的温度作为击实温度。在现场无条件进行运动粘度试验时,也可以根据沥青供应商推荐的温度范围确定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 ③确定沥青的最佳油石比。用以上计算确定的矿料组成和根据经验估算的油石比,按0.5%间隔变化,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在实验室用小型拌和机在规定的拌和成型温度范围拌和沥青混合料。试模和底座应按规定预热,按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温度范围成型Marshall试件。 ④进行Marshall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对于AC-25及以上混合料,由于粗集料的尺寸超过了26.5mm,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配合比设计时可以用26.5~13.2mm的集料等量取代大于26.5mm的集料用量,成型马歇尔试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绘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油石比曲线,求出相应于密度最大的油石比a1,相应于稳定度最大的油石比a2,相应于空隙率中值的油石比a3,计算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OAC1=(a1+a2+a3)/3。 ⑤根据以上曲线求出满足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计算中值OAC2:OAC2=(OACmin+OACmax)/2 。检查OAC1是否在OACmin~OACmax范围内,若不在,就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以上试验;若在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一般OAC 可取OAC1和OAC2的中值,必要时可根据气候、交通量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 ⑥按照以上方法确定的配合比试拌混合料,检验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如果各性能均满足要求,就以此配合比为目标配合比。如果任一指标不满足要求,就应分析原因,调整油石比范围或矿料级配,重新进行以上试验,直至完全合格,找出最佳级配和最佳油石比为止。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隙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的各热料仓分别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使矿料合成级配接近规定级配范围,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

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 1 沥青混凝土后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后场是指沥青混合料生产场地,也即拌和楼场地。后场生产控 0.075 混。为防止材料离析,还要将场地硬化,并在堆放时采用水平或斜坡分层堆放,不能锥堆。沥青原材料应从粘度等指标着手,确保沥青指标优良,符合设计要求。 (3)拌制工艺上着手保证成品质量,在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

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2 沥青混凝土前场施工工艺控制(现场铺筑的控制)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场施工前,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进行 处停 输料器连续、均匀地供料。在预压整平系统上,如振捣梁预先捣实、熨平装置整面熨平,则密实度低;如振捣熨平装置同时进行振实整面熨平,则密实度也低;要利用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调平路拱;要及时调整熨平板和拱度等结构参数,确定松铺系数,调整布料器高度、夯锤频率及供料系统。在摊铺速度的选定上一般不得小于1.5m/分,以保证碾压温度不致降至低于完成碾压充分的时间(即在80℃以前的时

间),但是如摊铺速度过快,则混合料疏度不均、预压密度不一、表面出现拉沟,直接造成预压效果差(小于80%),所以上面层最好(4)施工中,往轮碾上喷洒水的时侯,要注意控制喷洒量,以防降低混合料温度,要采用雾状喷洒器。在混合料接缝处或冷热搭接处,要采用横缝横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终审稿)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过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 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

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

论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论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论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摘要】只有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加上正确的施工工艺,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足够保证,建造出优质工程。本文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本文阐明了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要素,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要配备足够的试验及检 测力量、有效的检测手段, 对生产过程严密监控。随时对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调整, 使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始终控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 一、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要素 1、配合比 依据原材料级配确定出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要确保混合料筛分结果合理地分布在规定的级配曲线内。 2、油石比 沥青油量严格按照工地试验室的试验结果生产,决不轻易更改油石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偏差范围满足每拌缸±0.3%,整体偏差±0.1%. 3、温度控制 包括出厂温度、骨料加热温度和排气温度。出厂温度主要应该由摊铺温度来决定。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混合料的温度损失受天气影响较大,低温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贮存混合料的时间,在沥青试验路段施工时确定此过程的温损,从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骨料加热温度的波动程度主要受原材料含水率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及沥青拌和站的生产率。骨料在加热的过程中,若骨料含水率突然增加(降低),经过上料皮带、烘干筒到出料口已经有几分钟时间,此时操作人员才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题计算题50道

1、现有三组混凝土试块,试块尺寸都为100mm×100mm×100mm,其破坏荷载(kN)分别为第一组265、255、320;第二组310、295、280;第三组320、220、270,计算三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值。 答:分别比较每组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是否超过中间值的15%,结果表明: 第一组中只有最大值320超过了中间值的15%,所以直接去中间值260kN,其抗压强度为 f=260×1000÷100×100×0.95=24.7MPa 第二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均未超过中间值的15%,所以首先计算平均值,其抗压强度为 f=(310+295+280)÷3×1000÷100×100×0.95=28.0MPa 第三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超过了中间值的15%,所以试验无效。 2、已知某普通水泥混凝土,其水胶比(W/B)为0.45,砂率(SP)为35%,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M w为185kg,,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掺量(M f)为水泥用量(M c)的15%,减水剂掺量(M j)为2.5%,假定其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为2400kg,试计算其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若工地所用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的含水率为1%,求: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答:胶凝材料总质量=M w÷W/B=185÷0.45=411.1kg M c=411.1÷1.15=357.5kg

M f=411.1-357.5=53.6kg 因为,M砂+M石=2400-411.1-185=1830.9 且SP=35% 所以,砂质量M砂=631.4kg,碎石质量M石=1199.5kg 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357.5:185:53.6:631.4:1199.5(1:0.52:0.15:1.77:3.36) 施工配合比:水泥用量M c =357.5kg 粉煤灰用量M f==53.6kg 砂用量M砂=631.4×(1+ 3%)=650.3kg 石用量M石=1199.5×(1+1%)=1211.5kg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357.5:185:53.6:650.3:1211.5((1:0.52:0.15:1.82:3.39) 3.有一根直径为20mm的HRB335钢筋,其初试标距为断后标距为119.2mm,其断裂位置如下图: 20mm o S 65 .5

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教程文件

(一)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1、材料及配合比 (1)材料要求 1)粗、细集料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粗、细集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粗、细集料的要求,粗集料颗粒性状良好,具体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要求。细集料为机制砂,棱角性不小于30S,砂当量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具体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要求。 2)填料 填料为石灰岩质矿粉,必须保证干燥、清洁。 3)沥青 为提高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选择采用聚合物SBS改性沥青,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作基质沥青。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 4)透层、封层及粘层 透层油选用PC-2阳离子慢裂乳化石油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不小于100,用量为1.0-1.5L/m2;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下封层厚度不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沥青砼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快裂乳化沥青(PC-1),其规格和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粘层油的要求,所选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应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用量为0.3-0.6L/m2。 (2)级配设计 1)筛分试验 对设计采用的各种矿料进行筛分试验,筛分采用水洗法,参照规范有关混合料设计的要求,采用集料嵌挤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室多次试验和嵌挤分析,初步确定混合料级配。

2)配比确定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及附件条文说明5.3条进行。形成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报告。 3)施工人员组织 为保证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目标,我们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在施工前精心策划,配备了相应组织机构,设置了测、试、检等职能部门,以便进行系统、专业和有序的管理。共设管理人员6人,技术人员8人,施工人员30人。 2、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沥青面层施工前对基层进行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将水稳基层清扫干净,清除表面松散颗粒。 对拟铺筑路段按10m一个断面进行放样和高程测量。 (2)透层、封层及粘层 透层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当有花白遗漏时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时应立即撒布石屑和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接成一体。 待透层施工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封层施工,采用全断面铺设,下封层厚度不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 上面层施工前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沥青洒步车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全宽范围内均匀洒布,不得有花白镂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量不足时应补洒,喷洒过量时应刮除。粘层油喷洒后应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接着铺筑沥青层,以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3)混和料的拌和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1.2 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 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 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 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 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2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 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T0302-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表T0302-1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公称最大粒 75 63 37.5 31.5 26.5 19 16 9.5 4.75 径(mm) 试样质量不

10 8 5 4 2.5 2 1 1 0.5 少于(kg ) 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置105??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准确o 至0.1%。 4.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 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不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mm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mm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4.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塞过筛孔。 4.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相比,相差不得超o 过mo的0.5,。 5 计算 5.1 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 1.引言 一直以来,各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大多只是偏重于如何达到规范要求,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稳定,很多轻易达到质量标准的工程实体,在完工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施工中的试验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的代表工程实体质量,施工中更需要的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从保证过程质量上实现工程质量的稳定。所以,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努力改变我们以往只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的思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前规避,减少变异性,提高质量稳定性。 2.过程控制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复杂,采用的原材料种类多且性状较难掌握,生产过程中有问题难以发现,发现了却又找不准原因,而在质量控制中,试验检测项目多且用时较长,往往检测出问题时却为时已晚,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2.1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消除因材料差异引起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波动。原材料的变异是造成混合料质量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材料选择。原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质(单轴抗压强度、压碎值、磨耗率、磨光值等试验项目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碎石料的几何形状,以粒形接近正方体、表面粗糙且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以及吸水率低为优。在材料批量进场中要做好验收工

作,进场检测应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初期应提高监测频率,尽可能将质量控制从源头抓起,从材料的开采或加工生产环节开始控制,注意料源特性与生产工艺。 2.2合理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阶段设计合格后方可开展大规模施工。首先,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核心工作,是混合料生产与控制的基础,合理、可行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以下3个要求:“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有利于生产和施工要求;必须有良好的成本经济效益”。目标配合比应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一旦确定就不应随便更改,只有当材料发生变化时才进行必要的调整。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应严格控制0.075㎜、2.36㎜、4.75㎜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的筛孔通过率,以接近要求级配中值为佳。当所有指标经检验均合格后即可正式施工,如果有的指标不合格应分析原因,进行适当调整后再进行验证。根据标准级配配合比和质量管理要求中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其次,要认真开展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工作,努力使现场施工配合比与设计目标配合比接近。生产配合比设计工作不仅是确定各热料仓的比例,同时应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平衡。生产配合比验证则是通过试拌试铺试验路段,检验施工工艺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判断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