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收入、费用和利润3

案例分析——收入、费用和利润3
案例分析——收入、费用和利润3

案例分析3

【案例分析五】大额广告费支出带来高收益

案例介绍:

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发生广告费41 767 471元,1998年l一6月发生广告费61 474 834.40元。1997年和1998年公司对大额广告费均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采用分3年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中1997年度广告费摊销额为3 480 622.58元,1997年度每股收益为0.366元;1998年度广告费摊销额为28 760459元,1998年度每股收益高达1.02元。

在1998年8月27日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公告中明确指出:1998年中报对广告费采取分期摊销的做法,可能使本公司在未来经营期内承担一定的压力,给未来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背景:

厦新电子是我国在VCD、手机制造领域的著名企业。1981年,经厦门市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1981]第036号文批准,由厦门市电子工业局和香港新利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厦新电子有限公司。1996年3月,经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厦体改[1996]080号文批准,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在对其主要经营性资产进行改组的基础上,与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厦门电子仪器厂、厦门电子器材公司、成都广播电视设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筹建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厦门市人民政府以厦府[1997]57号文批复,同意设立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股新股,并于1997年6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公司经营范围:声像电子产品及其他机械电子产品开发、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旅馆;餐饮;批发零售建筑材料、百货、五金交电、包装材料、电子元器件、运输等。

熟悉厦新电子历史的人,都知道厦新电子是业绩大变脸的“高手”。1997年厦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8年每股净利润高达1.02元,1999年每股收益迅速下降至0.11元,随着2000年和2001年两年连续亏损,厦新电子戴上“ST”帽子,然而2002年每股收益又高达1.69元,2002~2003年共赚取净利润ll亿元。到了2005年,它又不行了,公司目前预计2005年全年业绩发生亏损。

资料来源:

1.“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公告”,1998年8月26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2.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998年年报及审计报告。

3.上海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说“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分析(中)》,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8月第l版。

依据及相关法规:

1.《企业会计制度》。

2.《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 18号文)。

案例思考题:

1.大额广告费支出列入“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

2.厦新电子1997、1998年的高收益是否与费用资本化、递延处理有关?这样的处理对公司以后年度收益是否会产生影响?

讨论与分析:

1.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广告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和一般惯例,公司对这笔广告费的会计处理上有不当之处。

首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期间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企业为扩大其产品或劳务的影响而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宣传所发生的广告费,应于相关广告见诸媒体时,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营业费用,不得预提和待摊。因为广告虽可为企业取得长期的效益,但很难确定哪个会计期间获得了多少效益,因此只能立即确认。

而“长期待摊费用”适合于那些支出在先、收益在后的费用,其确认是按其效用发挥的程度分批进行的,未确认的部分待效用发挥时再确认。一般认为,广告效应很难量化,失败的广告甚至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即使广告带来的正面效应可以量化,其受益期间亦难以确定,收入和费用难以配比。因此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广告费宜在发生时一次性计人当期营业费用。

但是厦新电子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其新增广告费占当期净利润的80%,广告待摊费用余额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如果全部计人当期营业费用,不仅经营成果大打折扣,甚至发生亏损,厦新电子的配股资格也将随之取消。在广告效用不确定的情况下,厦新电子却采用了高估收益、低估费用的做法。可见厦新电子将巨额广告费纳入“长期待摊费用”的做法是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广告费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和长期效应,因而我国会计制度中也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广告费用可以资本化。我国财政部在2002年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中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等)企业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其相对应的有关广告服务将在未来几个会计年度内获得,则本期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应作为预付账款,在接受广告服务的各会计年度内,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各期接受广告服务的比例分期计人损益。由此可见广告费用资本化是可行的,其关键因素是对“一定条件”和“确凿证据”的界定。

这样一来就乱了,我们已分不清楚哪些广告费用要资本化、哪些广告费用要费用化了。或许市场、企业实践会给出答案。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届央视“标王”沉浮录:1999年,秦池以6666万元一举夺得央视黄金时段广告的“标王”,尝到甜头后,秦池次年砸下3.2亿元,蝉联“标王”。可是好景不长,2、3年后,秦池负债累累,其商标被作价300万元拍卖。秦池之前的孔府宴酒同样遭受厄运,这个在1995年以3 079万元夺得“标王”的企业,如今在电视上再也看不到它那“叫人想家”的广告语;1998年爱多与步步高争抢“标王”桂冠,爱多以2.1亿元胜出,但当年爱多就在碟机价格大战中彻底败下阵来;2003年,马志平以1.0889亿元让市场表现平平的熊猫手机夺得“标王”,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熊猫手机在巨额广告与薄利销售的矛盾中,掉进了债务的无底洞。可见“广告标王不一定就能成为市场标王,广告标王不一定就能成为利润标王”。让我们再看一下美国在线的做法:美国在线曾一度将广告费用作为“递延订户获取成本”,因此导致美国在线1994—1996年虚盈实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后来对此会计处理提出指控,由于美国在线将广告费用资本化导致以后年度摊销稀释其利润的压力非常大,美国在线于是顺水推舟,在交了350万元罚款与SEC达成和解后,一次性注销3.85亿元资本化的广告费。可见,广告费的滞后效应和长期效应是很难界定的。

那么,厦新电子发生的广告费支出,是否具备“一定条件”和“确凿证据”呢?是否可以资本化呢?值得关注的是,从2000年开始,厦新电子出现亏损,使其不得不戴上了“ST”的帽子,没能走出“富不过3年”的圈子。可见巨额广告费并未给企业带来同等的利益回报。本案例中厦新电子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会在以后期间受益的情况下,将广告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有失规范,同样造成了虚盈实亏。

2.厦新电子1997年每股收益0.366元,1998年每股收益达1.02元,这正好是将广

告费计人“长期待摊费用”的时间段。因此,厦新电子1997、1998年的高收益很可能与其将广告费资本化和递延处理有关。厦新电子通过对广告费的分期摊销处理则使公司1997年少计费用38 286 848.42元,1998年少计费用32 714 375.4元。如果将全部的广告费计人当期损益的话,根据1997年公司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8 700万元推算可得,1997年每股的收益大概只有0.161元,只是原来的43.99%;1998年每股的收益为0.845元,是原来的83%左右。显然公司广告费资本化和递延处理使得1997、1998年两个年度的利润增加,每股收益增加。

此外,尽管营业利润在利润表上只是一项中间小计,但它经常被看作是衡量管理者经营资产能力的最佳标准。经营利润不受利得和损失、所得税以及其他非常项目的影响,许多投资者倾向于使用营业利润来更为清晰地估算企业的盈利趋势。因此,厦新电子如此大额的广告费,无疑会对企业的利润和融资能力带来不小的冲击,所以厦新电子采用分3年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在1997年只摊销了广告费3480 622.58元,即只摊销了1997年发生的广告费的8.3%,这样剩余的尚未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中的38 286 848.42元就变相地虚增了企业的资产(或是说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费用支出),无疑最终是虚增了企业的净资产,同时也实现了1997年度每股0.366元的收益。

厦新电子违背现行会计制度,将大额广告费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实现费用的资本化,并自行调整摊销额,增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可以随意虚增净利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现有会计制度安排下企业会计政策的一种必然选择。

【案例分析六】深高速递延的是所得税资产还是所得税负债

案例介绍: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高速)是既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又发行人民币普通股的上市公司。根据香港《会计实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修订版)》的要求,深高速境外报告将所得税会计政策从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为保持境内外会计政策的一致性,自2003年1月1日开始,深高速境内报告也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并对以前年度公路及构筑物采用车流量法与直线法折旧的暂时性差异追溯调整。

深高速在2003年年报中披露下列信息:

1.附注2(11)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

“除美华公司的合营公司——湖北云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云港公司)管理的隔蒲潭大桥及北岸引道2.5公里公路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外,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公路及构筑物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公路及构筑物在计提折旧时,以各收费公路折旧年限内预测总标准车流量和公路及构筑物的固定资产原价为基础,计算每标准车流量应计提的折旧额(简称单位折旧额),然后按照各会计年度实际标准车流量与单位折旧额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公路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系参照公路收费经营权年限确定……

本公司已制定政策每隔三至五年对各收费公路经营期限内的预测总标准车流量进行审核,当实际标准车流量与预测标准车流量产生重大差异时,本公司将委任独立的专业交通研究机构对未来交通车流量进行研究,并根据重新预测的总标准车流量调整以后年度的单位折旧额,以确保累计折旧于经营期满后相等于公路及构筑物的原价。”

2.附注2(18)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原按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自二零零三年一月一

日起,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按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

3.附注2(20)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

“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自二零零三年一月一日起,所得税核算方法应将原来的递延法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而境内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规定,除非受到不同的股票上市地有关的会计准则或专业惯例不同等特殊因素的限制,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的同一事项不应采用不同的备选会计政策。因此,本公司董事会决议,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自二零零三年一月一日起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变更为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由此调减了二零零二年年初未分配利润计35 286 846.83人民币元,调减了二零零二年度净利润计13 900 288.30人民币元,减少了二零零三年度净利润计13 223010.33人民币元。”

4.附注15递延税款借项。

“递延税款借项明细项目列示如下(单位:人民币元):

2003.1.1 本年增加本年转回2003.12.3l ——27 288493.77 ——27 288 493.77 如附注2(18)、2(20)所述,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已变更为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递延税款借项由以下部分组成:

(1)如附注6(4)所述,本公司已采用个别认定法对截至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应收梧桐岭索道公司的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由此形成的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计1 878493.77人民币元。

(2)如附注11(2)所述,本公司在按比例合并法对深长公司会计报表合并时,已按权益比例对深长公司的固定资产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此形成的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计25 410 000.00人民币元。”

5.附注27递延税款贷项。

“递延税款贷项明细项目列示如下(单位:人民币元):

2003.1.1 本年增加本年转回2003.12.31

59 458068.46 6 435 174.87 ——65 893 243.33

如附注2(18)、2(20)所述,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已变更为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递延税款贷项均系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公路及构筑物折旧在工作量法与直线法下累计产生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案例背景:

1.主要从事收费公路的建设、经营及管理,拥有深圳市高速公路专营权,享有对深圳市新建高速公路的优先发展、经营权。深高速以深圳市为基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投资经营公路产业。

深高速于”96年12月30日成立,股本为12.682亿元,1997年3月在香港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7.475亿股,并于同年3月1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2001年12月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5亿股,并于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自2003年1月1日起生效的《会计实务准则第12号(修订版)——所得税》规定:除少数例外情况外,须采纳资产负债表负债法,据此递延税项乃就资产

与负债在财务报告的账面值与计算应课税溢利时使用之相应计税基数之间所有临时差异而确认。

资料来源: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年报。

依据及相关法规:

l《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2.《企业会计制度》。

3.《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

案例思考题:

1.请说明深高速在本案例中发生了哪些暂时性差额,并分析深高速采用应付税款法和债务法对所得税的反映有何不同?

2.透视导致发生暂时性差额的事项,分析对深高速未来或潜在的财务风险有何影响? 讨论与分析:

1.深高速在本案例中发生了两类暂时性差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额:对应收梧桐岭索道公司的债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合营企业深长公司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应纳税暂时性差额:深高速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公路及构筑物会计上采用车流量法(工作量法的一种具体方法)计提折旧,小于税收上计算应税所得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产生的差异。

改用债务法,与采用应付税款法相比,根据深高速年报所披露的资料分析其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和折1日差异引起的所得税影响: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追溯调减2002年年初未分配利润35 286 846.83元,追溯净调增2002年所得税费用和净调减2002年净利润各13 900 288.30元,增加2003年所得税费用和减少2003年净利润各13 223 010.33元;在资产负债表上,追溯调增2003年年初递延税款贷项59 458 068.46元,至2003年年末递延税款贷项和借项分别增加65 893 243.33元和27 288 493.77元,净增加所得税负债38 604 749.56元。也就是说,深高速为与会计收益相配比,预提了38 604 749。56元所得税费用。如果仍然采用应付税款法,该项应当由已实现收益负担的所得税费用要等到未来缴纳税款时才确认,显然不合理,也不够谨慎。

2.透视导致深高速发生暂时性差额的事项,可以看出对深高速未来或潜在的财务风险的影响。

深高速发生的可抵减暂时性差额对所得税影响金额计25 410000.00元(所披露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项差额源于对不良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中,深长公司所属的长沙绕城公路(西北段)自1999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经济性贬值,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和董事会决议,按股权比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77 000000.00元,有利于夯实资产,减少了未来的财务风险。

深高速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额对所得税影响金额共计65 893 243.33元,源于深高速及其子公司和合营企业对公路及构筑物采用车流量法计提折旧。如果按所披露的所得税税率15%推算,采用车流量法计提折旧,小于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的差额约累计高达439 288 289元,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高速公路未来的车流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周边其他公路的开通会发生分流,导致车流量减少。如果实际的车流量未达到预计的车流量,会使前期的折旧费少计,资产和利润虚增。不过,我们也从年报披露中看到深高速已关注这一问题,并作出相应承诺:“已制定政策每隔三至五年对各收费公路经营期限内的预测总标准车流量进行审核,当实际标准车流量与预测标准车流量产生重大差异时,本公司将委任独立的专业交通研究机构对未来交通车流量进行研究,并根据重新预测的总标准车流量调整以后

年度的单位折旧额,以确保累计折旧于经营期满后相等于公路及构筑物的原价。”

【案例分析七】西宁特钢缘何高额派现

案例介绍:

西宁特殊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宁特钢)是经营特殊钢冶炼及压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和来料加工的A股上市公司。2003年2月18日,该公司公布2002年年报,其中的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现5.2元)作为重大利好迅速推动西宁特钢股价上涨。但是这一超常派现额度大大超过了该公司当年的每股收益,因此也引起了较多的猜测和质疑。

期实现的净利润增加。

(2)本期末长期负债较上期末减少85%,主要原因系本期归还到期债券以及部分长期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

(3)本期末股东权益较上期末减少13.51%,主要原因系本期拟向股东分配现金红利所致。

3.利润分配事项及说明。

(1)公司本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经审计,公司2002年度共实现净利润11 369.04万元,按10%提取法定公积1136.90万元,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568.45万元,未分配利润为9 663.68万元。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21184.8l万元,总计可供分配的利润为30848.49万元。公司董事会决定以200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数58222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5.2元(含税),共分配302 754400.00元,剩余5 730 485.31元结转2003年度。

(2)利润分配政策差异的说明。

公司在2001年年度报告中预计本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但同时董事会保留调整利润分配政策的权利,主要是考虑公司2002年度在连续式轧机工程上有资金投入的要求,资金来源不能完全确定。本年度进行利润分配,主要是因为市场供需及价格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的经营业绩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并且公司连续式轧机工程的前期资金投入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进行利润分配,既是对广大股东的回报,也有利于增强广大股东对本公司的信心。

4.西宁特钢2002年度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摘要)

单位:人民币元

5.西宁特钢2003年度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摘要)

单位:人民币元

6.2003年西宁特钢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告。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公司字[2003]88号)文件批准,本公司于2003年8月11日发行了4.9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于2003年8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西钢转债,证券代码:100117。西钢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共490万张,期限为5年,即2003年8月11日至2008年8月10日,其中2004年2月11日至2008年8月10日为转股期。

资料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

西宁特钢2002年、2003年年报及临时公告。

背景材料: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年初发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其中的规定使得现金分红成为上市公司获得再融资资格的一个前提条件。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另外“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值原则上不得低于6%。”案例思考题:

1.试分析西宁特钢的现金流是否能够支撑2002年度股利分配方案,并从遵守法律规范、

兼顾股东利益与企业未来发展等方面评价该分配方案。

2.该分配预案影响西宁特钢哪些主要财务指标,结合西宁特钢2003年的经营情况,试分析管理层提出该方案的深层次动机。并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讨论与分析:

1.西宁特钢2002年股利分配方案的派现总额高达3亿元,显然需要强大现金流的支持。分析该公司2002年和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可知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远不能满足支付股利的需要。另外,该公司2002年、2003年投资活动频繁,现金支出较大,两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达5亿多元。面对巨额现金需求,该公司在融资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2003年发行4.9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另外,2003年归还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后又按长期贷款重新贷回。由此可知西宁特钢主要利用债务方面筹资带来的现金流支撑2002年的高额派现和2002年与2003年的投资需求。

对照有关法律规范,该公司的分配方案没有违背相关规定。报告期内实现的税后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后,加上往年累计未分配利润,即为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虽然西宁特钢2002年度的净利润在提取两金后仅为9 663.68万元,但由于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累积达21184.81万元,所以该分配方案的派现额度仍然是在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该公司自上市后至2002年,只在2000年度实施过10派0.48元(税后)的分配方案。此次派发现金股利,可以理解为公司对股东的一次总回报。

从股东利益角度看,西宁特钢此次高额派现,持股70.13%的控股股东西宁特殊钢铁集团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派现后约获利2.1亿元。其他中小股东当然也是受益者,从分配方案公布后西宁特钢股价上涨的行情就可见一斑。

从兼顾公司未来发展角度看,西宁特钢的高额派现并没有影响该公司2002年和2003年的经营与投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该公司加大了债权性融资力度,从2001年、2002二2003年,负债总额逐年增加,尤其是2003年该公司发行了4.9亿元可转换债券,用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当时材料能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好,该公司也有较高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来支持公司的发展。

不过西宁特钢这种与效益脱钩、大起大落的股利分配政策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而且对股东的长远利益未必是件好事。另外还有一点疑问,就是如果该公司2003年发行可转换债券没有成功,没有筹得4.9亿元的资金,那么该公司2003年支付2002年年报中宣告的巨额现金股利以及其他一系列投资支出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2.西宁特钢高额派现,除了对涉及股利分配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等重要指标。2002年该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为0.1881元,较2001年度的0.1368元上升了37.5%。而宣告分派高额现金股利后,导致2002年年末未分配利润大幅度减少,最终使净资产收益率这一重要的财务指标从2001年度的5.88%上升到2002年度的7.52%。作为原材料类上市公司,西宁特钢在2001、2002、2003年3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7.8%、6.59%(调整后)、6.88%,平均值为7.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加权平均净利润率分别为7.52%、5.88%、5.13%,平均值为6.17%。通过派现降低公司净资产值后的西宁特钢刚刚满足证监会规定的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随后在2003年8月西宁特钢就发行了4.9亿元可转换债券。这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另外,西宁特钢2002年和2003年投资和融资的力度都比较大,证明该公司资金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采用高额派现,不得不让广大公众产生疑问。该公司管理层为了发行资金成本较低的可转换债券,通过高额派现调节财务指标,也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西宁特钢的特例,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现金股利的

支付额度与公司业绩脱钩,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有些纯粹是为了配合二级市场走势或是为了调整财务指标满足监管部门对再融资的规定,股利分配中的短期行为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背后有许多原因,如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以及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缺乏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还需要从多方面人手。

参考资料:

1.李映宏:“公司追踪:解读西宁特钢高派现”,2003年2月19日《证券时报》。

2.李小宁:“豪分3亿现金西宁特钢高派现之‘财务买家”’,2003年5月12日《2l 世纪经济报道》。

3.黄玉云:“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建议”,《经济师))2005年第8期。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完整版

第十五章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2009年考题分数为13分;2010年考题分数为12分;2011年考题分数为35分。从近三年出题情况看,本章内容特不重要。 本章差不多结构框架

第一节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收入的内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满足了以下5个条件,即能够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接着治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操纵;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例题1·多选题】企业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2009年考题)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 B.企业已提供与售出商品相关的劳务 C.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D.相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 E.相关的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答案】ACDE 【解析】销售商品收入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接着治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操纵;(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某些专门情况下,商品销售能够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 1.办妥托收手续销售商品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采纳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3.售出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同意交货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不确认收入。假如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或协议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采纳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14收入、费用与利润-习题答案.doc

学号:(最后两位)姓名:班级:108 第14章收入、费用与利润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收入确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附有商品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可以在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B.销售并附有购回协议下,应当按销售收入的款项高于购回支出的款项的差额确认收入 C.资产使用费收入应当按合同规定确认 D.托收承付方式下,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售后回购一般情况下不应确认收入,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因此,选项“B”不正确。 2.如商品的售价内包含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在销售商品时,该服务费应记入()科目。A.营业外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预收账款【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如商品的售价内包括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应在商品销售实现时,按售价扣除该项服务费后的余额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服务费递延至提供服务的期间内确认为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核算所售商品的售价中包含的可区分的售后服务费。 3.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某项劳务,如不能可靠地估计所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则对该项劳务正确的会计处理是()。A.确认利润但不确认损失B.既不确认利润也不确认损失C.不确认利润但可能确

认损失D.可能确认利润也可能确认损失【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结转劳务成本;(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4.甲公司销售产品每件500元,若客户购买300件(含300件)以上可得到50元的商业折扣。某客户2008年10月8日购买该企业产品300件,按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该企业于10月12日收到该笔款项时,则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1 A.154440 B.3159 C.157950 D.15479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500-50)×300×(1+17%)×2%=3159(元) 所以实际收到款项是(500-50)×300×(1+17%)-3159=154791(元) 5.关于建造合同收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

会计实务-收入费用和利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某月销售商品发生商业折扣20万元、现金折扣15万元、销售折让25万元。该企业上述业务计入当月财务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15 B.20 C.35 D.45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是()。 A.库存商品盘亏净损失 B.经营租出固定资产折旧 C.向灾区捐赠的商品成本 D.火灾导致原材料毁损净损失 【答案】B 【解析】A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计入到原材料,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计入其他应收款,扣除了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非正常损失的部分计入到营业外支出;都是应该计入到营业外支出。 3.企业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委托方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时间是()。

A.签订代销协议时 B.发出商品时 C.收到代销清单时 D.收到代销款时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销售费用的是()。 A.已销商品预计保修费用 B.为推广新产品而发生的广告费用 C.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D.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答案】C 【解析】选项C应该计入到其他业务成本。 5.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在途物资 B.库存商品 C.主营业务成本 D.发出商品 【答案】D 6.对于在合同中规定了买方有权退货条款的销售,如无法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符合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时点是()。

A.发出商品时 B.收到货款时 C.签订合同时 D.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退货期满时 【答案】D 【解析】对于在合同中规定了买方有权退货条款的销售,如无法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应在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者退货期满时确认商品的销售收入,此时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条件。 7.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费用的,直接计入补偿当期的()。 A.资本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答案】B 【解析】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费用的,应该直接计入补偿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总部办公楼折旧 B.生产设备改良支出

收入费用和利润练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收入必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 C【解析】企业2006年度的净利润应为:(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所得税税率)=(4 530+120-100)×(1-25%)=3 412.5(万元)。 3.A【解析】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已经发出但尚未完全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应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转入发出商品 4. B【解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因此:本期营业利润=500+200-300-100-15-45+60+20=320(万元)。 5.D【解析】商品销售附有退回条件的,如果不能对退货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计时,则确认收入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 6.D【解析】中级财务会计285页。 7.B【解析】中级财务会计286页。 8. C【解析】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中核算,发生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核算,支付广告费计入销售费用,计提短期借款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支付固定资产维修费计入“管理费用”中核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所以答案是60+40+40+30=170(万元)。 9. D【解析】营业外支出不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所以不属于费用。 10. B【解析】该业务属于跨年度提供劳务,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当年应确认的收入=50×25÷(25+15)×100%=31.25(万元)。 11. C【解析】选项A是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选项B是按合同约定时间确认收入;选项C交款提货方式下,企业在发出商品时即确认收入;选项D在办理好托收承付手续后确认收入。 12.A【解析】销售折让发生在销货方确认收入之后,销货方应按实际给予购货方的销售折让冲减销售收入 13.B【解析】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如果既包括销售商品,也包括提供劳务,在销售商品部分与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的情况下,应当全部作为销售商品进行会计处理二、多项选择题

收入、费用与利润概述

第十九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考情分析 分值:13 分左右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分录 今年新增成本的内容 第一节收入 一、收入的特点与分类(详见第一章) (一)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特点:【题型:多选】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如出售固定资产)中产生。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本企业的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 (三)收入的分类 1.销售商品的收入:主要指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以及正常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交易等。企业销售的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但企业以商品进行投资、捐赠及自用等,会计上不作为商品销售处理。【题型:多选】 2.提供劳务收入:提供旅游、运输、饮食、广告等劳务所获取的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出借库存现金取得的利息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二、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同时满足)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账户设置 1.“主营业务收入” :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贷方登记已经确认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销货退回和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收入,结转“本年利润”后,该账户无余额。 2.“主营业务成本” :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经营主要业务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销售成本,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成本和销货退回,结转“本年利润”后,该账户无余额。 3.“其他业务收入” :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除经营业务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贷方登记已经确认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后无余额。 4.“其他业务成本” :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其他业务支出,结转后无余额。 四、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一)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见应收账款的内容) (三)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收入、费用和利润Word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属于( ) A.生产成本B.直接费用C.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 2.一定期间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为( ) A.生产成本B.直接费用C.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 3.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付未付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修理费等,应( ) A.借记"待摊费用"科目B.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C.借记"预提费用"科目D.贷记"预提费用"科目 4.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预付的保险费、报纸杂志费时,应( ) A.借记"待摊费用"科目B.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C.借记"预提费用"科目D.贷记"预提费用"科目 5.企业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应( ) A.借记"生产成本"科目B.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C.借记"制造费用"科目D.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6.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应( ) A.借记"生产成本"科目B.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C.借记"制造费用"科目D.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7.企业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应先归集在( ) 科目 A."营业费用" B."制造费用" C."生产成本"D "营业成本" 8.以旧换新销售,回收的商品作为( ) A.销售收入的冲减B.营业成本C.商品购进D.营业费用 9.销货方对于现金折扣的入账应在( ) A.销售时B.预计可能发生时C.期末D.实际发生时 10.以下各项中,核算时应记入财务费用的是( ) A.商业折扣B.现金折扣C.销售折让D.销售退回 11.净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减去( ) A.营业税B.增值税C.所得税D.消费税 12.应纳税所得额为( ) A.收入总额减去支出总额B.利润总额 C.净利润D.收入总额减去扣除项目金额 二、多项选择题 1.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 ) A.生产成本B.期间费用C.人工费用D.材料费用 2.生产成本包括(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其他直接费用D.制造费用 3.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等 A.折旧费用B.利息支出C.税金D.其他支出 4.财务费用包括( ) A.利息净支出B.汇总净损失 C.金融机构手续费D.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

收入费用与利润

一.发出商品、在途物资 1,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2,确认销售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已销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发出商品 3,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借:在途物资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收入的确认) 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收入的确认) 3,确定交易价格(收入的计量) 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收入的计量)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的收入(收入的确认)

三.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其他收益 (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5)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6)其他收益主要是指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除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以外的政府补助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学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单选 1、企业销售商品应交纳的各项税金中,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的有()。 A、所得税费用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印花税 2、费用类账户一般平时只记( )。 A、借方发生额 B、贷方发生额 C、借方余额 D、贷方余额 3、所得税费用为( )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收入类 D、费用类 4、下列账户中,年末可能有余额的有( )。 A、费用类 B、收入类 C、本年利润 D、利润分配 5、营业外支出是指( )的各项支出。 A、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而发生 B、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 C、与产品制造无直接关系 D、为实现营业外收入而发生 6、年度终了利润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 )。 A、利润分配总额 B、未分配利润 C、未弥补亏损 D、已弥补亏损额 7、()是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折扣。 A、现金折扣 B、商业折扣 C、销售折让 D、销售退回 8、()是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A、现金折扣 B、商业折扣 C、销售折让 D、销售退回 9、()是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A、现金折扣 B、商业折扣 C、销售折让 D、销售退回 10、()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 A、现金折扣 B、商业折扣 C、销售折让 D、销售退回 11、企业给予买方的现金折扣应计入()。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外支出 二、多选 1、《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包括( )。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代收款项收入 2、工业企业的( )等收入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A、原材料销售 B、技术转让 C、包装物出租收入 D、销售产品收入 3、下列收到的银行存款中,属于企业的收入的有()。 A、销售商品取得的银行存款 B、销售材料取得的银行存款 C、投资者投入的银行存款 D、接受的外部捐赠 4、下列哪些支出属于销售费用的核算范围()。 A、销售货物应负担的运费 B、销售货物发生的装卸费 C、销售人员工资 D、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 5、下列费用中属于管理费用开支范围的有()。 A、提取坏账准备 B、董事会会费 C、工会经费 D、经理工资

收入费用和利润习题及答案

收入费用和利润习题及 答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 A.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B.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C.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D.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净收益 2.某企业产品价目表列明,其生产的A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件200元(不含增值税),购买200件以上,可获得5%的商业折扣,购买400件以上,可获得10%的商业折扣,2014年2月1日该企业对外销售A产品350件。规定对方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于8天内付款,2月20日该企业因产品质量与合同略有不符同意给予购货方3%的销售折让并办理相关手续。该企业此项销售业务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元。 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6月2日,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商品200件,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丙公司应按每件100元价格对外销售,甲公司按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的10%向丙公司支付手续费。丙公司实际对外销售100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款项已收到。甲公司月末收到丙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公司开具一张

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6月份应确认的收入的金额为()元。 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售价5000万元,成本为4000万元,款项尚未收回。协议约定,乙公司有权在3个月内退还该批产品。甲公司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该批产品的退货率为25%,假定该批产品发出时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退货率为3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度因销售该商品确认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年12月1日,甲公司采用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乙公司代销新款电子产品600台,代销协议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并约定将来乙公司有权将未出售产品退还给甲公司。新款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每台万元。协议还规定,甲公司应收购乙公司在销售新款电子产品时回收的旧款电子产品,每台旧款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格为1万元。当日,甲公司将600台新款电子产品运抵乙公司。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转来的代销清单,注明新款电子产品已销售500台,同时收到乙公司交来的旧款电子产品200台,收到货款1800万元(已扣减旧款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款)。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甲公司2014年因该事项应确认的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收入费用利润》练习题及答案

收入费用利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计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外支出 2.下列各项业务中,不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的有()。 A.存货盘盈 B.转销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 C.接受现金捐赠 D.固定资产报废净收益 存货盘盈用于冲减“管理费用”,计贷方。 3.下列各科目,期末可能有余额的是()。 A.管理费用 B.资产减值损失 C.营业外收入 D.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属资产类,期末余额在借方,其他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平” 4.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应计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外支出 5.甲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3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2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为100万元,销售费用为1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45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0万元,投资收益为20万元,营业外支出2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本期营业利润为()万元。 A.300 B.320 C.365 D.380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500+200-300-100-15-45+60+20=320 注意:营业外支出(收入)和营业利润无关,只与利润总额相关,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A.销售商品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B.销售材料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收入包括()。

A主营业务收入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D投资收益2.下列各项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A销售费用B财务费用C管理费用 D所得税费用 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不是损益类的期间费用。 3.在计算企业的利润总额时,下列涉及到的项目有()。 A销售费用B营业税金及附加C营业外支出 D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才涉及到所得税费用。 4.下列各项中,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A.管理费用 B.其他业务成本 C.出售原材料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D.资产减值损失 5.下列各账户的余额,期末应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有()。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支出 C.营业税金及附加 D.资产减值损失 6.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应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管理费用) B.业务招待费 C.行政部门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D.产品展览费(销售费用) 7.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是()。 A.发生的现金折扣 B. 固定资产建设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 C.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D.短期借款的利息 短期借款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前,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在建工程”,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计“管理费用”,生产经营期间的计“财务费用”。 8.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销售商品收入计量金额的是()。 ?A.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 B.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确认收入时,用总价法) C.商业折扣 D.代垫购货方的运杂费 三、判断题 ?(不确定)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而消耗

第六章收入费用及利润练习题及案例含参考答案

收入费用和利润练习题、案例和参考答案【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商品销售收入的处理。 (二)资料: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年8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8月5日,向乙企业销售A产品200件,每件售价150元,增值税为5100元,A产品的单位成本110元,收到乙企业支付的货款和增值税并存入银行;(2)8月8日,采用预收货款方式向丙企业销售B产品500件,每件售价90元,增值税为7650元,B产品的单位成本50元。在签订合同时,收到了60%的货款;(3)8月15日,向丁企业赊销C产品200件,每件售价250元,增值税为8500元,C产品的单位成本200元。现金折扣的条件是:2/10、n/30,用总价法核算;(4)8月18日,向丙企业交付B产品,收到丙企业支付的剩余货款及增值税额;(5)8月23日,收到丁企业支付的货款和增值税额。 (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劳务收入的处理。 (二)资料:甲公司受乙公司委托开发一套信息系统,于2008年9月30日签订合同合同约定工期大约为6个月,总收入500万元,预收帐款30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经发生成本150万元(均为开发人员薪酬)。甲公司预计还将发生开发成本120万元,同日经专业人士测量该软件完工进度为50%。假定甲公司按季编制财务报表。 (三)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劳务收入和劳务成本。 2.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费用的处理。 (二)资料:甲企业2008年10月发生的与费用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10月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200000元; (2)10月5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办公大楼保险费30000元; (3)10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上季度应付贷款利息1000元; (4)10月18日,用现金支付办公大楼水电费4000元; (5)10月31日,计提本月应付管理人员工资50000元,应付销售人员工资30000元。 (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习题四】 (一)目的:练习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处理。 (二)资料:甲公司2008年12月的损益类账户的余额经汇总如下:主营业务收入1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80万元,投资收益20万元,营业外支出6万元,销售费用1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5万元。甲公司2008年度的税后利润120万元,按照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关系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关系 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公司主要指商品销售收入。 2、成本主要指商品进价。 3、费用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商品、产品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我公司期间费用主要包括:运费、包装费、工资、福利费、燃料动力费、宣传费、劳保用品、取暖费、防暑降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业务应酬费、差旅费、邮电费、水电费、零星购置、文具纸张、印刷费、清洁卫生费、利息、手续费等费用。 4、利润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所取得的盈利,即一定期间企业的全部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而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又称净利润或净收益。利润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4.1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1.1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4.1.2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4.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2.1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投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4.2.2补贴收入是指企业实际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以及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与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4.2.3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他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罚款净收入等。 4.2.4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他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罚款交出等。

金融企业会计-收入、成本和利润练习及答案

金融企业会计练习题 第十四章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核算 一、填空题 1.营业收入的重要特征是与商业银行的()密切相关,凡不是与()密切相关的收入,不作为经营收入。 2.汇兑收益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等业务中所发生的收入,对于发生的汇兑收益应与()对转。 3.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中,要划清本期成本费用与()界限,不得()。要划清成本支出与()界限,不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不得列入成本,应在成本开支的费用,也不得列入()。4.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中发生的(),营业成本包括()、()、()、()、()等。不包括()。5.对营业外收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核实,据实列帐,不得()、()和作其他财务收入;营业收支在核算上采用(),并要划清营业外支出与()及()的界限,营业外支出不得在()中列出。 6.利润总额由()、()和()组成。 7.商业银行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或减去()〕及其他转入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8.投资净收益是指()扣除()的数额。 9.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扣除()的数额。 10.决算日营业终了,将损益类各科目余额转入()科目,收入类各科目余额转入该科目的()方,支出类各科目余额转入该科目的()方,该科目借、贷方发生额相抵,如为贷方余额即为(),如为借方余额即为()。 11.在利润分配科目下,按利润分配的内容设置()、()、()、()、()等明细帐户。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税、费计算后,应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列帐的是()。 A.营业税B.城市建设维护税C.教育费附加D.所得税 2.银行在每季末缴纳营业税时,应按照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除外)与其他收入()与规定的税率计算后缴纳。 A.加总之合B.净增加额C.减去费用的差额D.加总之后减去所得税 3.所得税是以()与所得税利率相乘而计算交纳的. A.账面利润B.利润总额C.应纳税所得额D.营业利润 4.利润分配科目的"未分配利润"明细帐户的年末余额反映的是(). A.应分而未分配给股东的利润B.当年尚未分配的利润 C.应上缴国家的利润D.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 5.()不在营业外支出中列出. A.固定资产盘亏B.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C.短期投资跌价准备D.出纳短款损失 6.()不计入营业外收入.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B.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C.出纳长款收入D.罚款净收入 7.商业银行当期实现的收入,即使没有实际收到,也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不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即使实际收到,也不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这符合的会计原则是()。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原则C.一贯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

收入费用利润教案

§8—1—1收入 教学目的:1、理解收入的概述、分类 2、理解并识记收入的确认条件 教学重难点:收入的确认条件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会计六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三者的关系。 一、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概念与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二)收入的分类与范围 1、收入按其形成来源分类 按收入形成来源,收入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主要包括以取得货币资金方式进行的商品销售,以及在正常情况下以商品抵偿债务的商品销售。 (2)提供劳务收入。企业提供劳务的种类很多,如加工、修理、安装、运输、咨询等。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即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是指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特定资产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2、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 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销售库存商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工业性企业转让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收入、出租包装物、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等。 (三)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的商品实施控制。如售后回购。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 企业在确认商品销售收入时,不考虑将来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销售折让。

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管理详述

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收入能够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筑合同收入等。其中,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等实现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如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等实现的收入,如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实现的收入。建筑合同收入是指企业承担建筑合同所形成的收入。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实现的收入。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属于企业的

主营业务收入,依照其性质的不同,分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保费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例如,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属于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依照其性质的不同,分不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 本章要紧涉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筑合同等的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收入确认和计量。 二、销售商品收入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企业的商品。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接着治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操纵;(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分述如下: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要紧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是指与

收入费用利润练习题1

收入费用利润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计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外支出 2.下列各项业务中,不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的有()。 A.存货盘盈 B.转销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 C.接受现金捐赠 D.固定资产报废净收益 3.下列各科目,期末可能有余额的是()。 A.管理费用 B.资产减值损失 C.营业外收入 D.预付账款 4.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应计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外支出 5.甲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3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2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为100万元,销售费用为1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45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0万元,投资收益为20万元,营业外支出2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本期营业利润为()万元。 A.300 B.320 C.365 D.380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A.销售商品收入 B.销售材料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收入包括()。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投资收益2.下列各项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A销售费用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所得税费用 3.在计算企业的利润总额时,下列涉及到的项目有()。 A销售费用 B营业税金及附加 C营业外支出 D所得税费用4.下列各项中,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A.管理费用 B.其他业务成本 C.出售原材料收入 D.资产减值损失 5.下列各账户的余额,期末应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有()。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支出 C.营业税金及附加 D.资产减值损失 6.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应缴纳的土地使用税 B.业务招待费 C.行政部门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D.产品展览费 7.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是()。 A.发生的现金折扣 B. 固定资产建设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 C.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D.短期借款的利息 8.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销售商品收入计量金额的是()。 A.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 B.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 C.商业折扣 D.代垫购货方的运杂费 三、判断题 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而消耗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2.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实现的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3.年末“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应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4.企业在销售收入确认之后发生的销售折让,应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发生当期的收入。() 5.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提供有商业折扣的,在确认收入时应将商业折扣的部分扣除。() 6.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果估计价款收回可能性不大,尽管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满足,也不应确认收入。()

收入、费用和利润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 A.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B.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C.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D.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净收益 2.某企业产品价目表列明,其生产的A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件200元(不含增值税),购买200件以上,可获得5%的商业折扣,购买400件以上,可获得10%的商业折扣,2014年2月1日该企业对外销售A产品350件。规定对方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于8天内付款,2月20日该企业因产品质量与合同略有不符同意给予购货方3%的销售折让并办理相关手续。该企业此项销售业务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元。 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6月2日,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商品200件,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丙公司应按每件100元价格对外销售,甲公司按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的10%向丙公司支付手续费。丙公司实际对外销售100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款项已收到。甲公司月末收到丙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公司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6月份应确认的收入的金额为()元。 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售价5000万元,成本为4000万元,款项尚未收回。协议约定,乙公司有权在3个月内退还该批产品。甲公司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该批产品的退货率为25%,假定该批产品发出时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退货率为3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度因销售该商品确认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年12月1日,甲公司采用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乙公司代销新款电子产品600台,代销协议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并约定将来乙公司有权将未出售产品退还给甲公司。新款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每台万元。协议还规定,甲公司应收购乙公司在销售新款电子产品时回收的旧款电子产品,每台旧款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格为1万元。当日,甲公司将600台新款电子产品运抵乙公司。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转来的代销清单,注明新款电子产品已销售500台,同时收到乙公司交来的旧款电子产品200台,收到货款1800万元(已扣减旧款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款)。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甲公司2014年因该事项应确认的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在2014年6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商品并未发出,款项已经收到。该批商品成本为160万元。6月1日,签订的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10月31日将所售商品回购,回购价为220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该项售后回购业务影响2014年度利润总额的金额为()万元。 7.甲公司于2014年11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为乙公司安装一项大型设备,工期为6个月,合同总收入为4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250万元。乙公司于当日支付合同价款200万元,余款于安装工作完工后支付。至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发生成本120万元(其中,原材料支出50万元,安装工人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