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_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_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_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财务与会计

[收稿日期]2009-09-29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批准号:708040)”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

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郭喜才(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俄勒冈大学商学院访问学

者(2008-2009),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与公司金融。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郭喜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

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关键词]经济后果; 资产减值; 外溢效果; 实质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9)11-0108-10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 e w 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Evidence from Economic Asset Impairments

G UO X i -Cai

(School of Fina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new G AAPs based on asset im parirment.In contrast to prior standards for as 2set im parirment ,new standards do not allow firms to reverse asset im parirment loss.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and finds that ,prior to 2007;loss firms conduct a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in current year and then engage in reserval activities in the following year to av oid be 2ing classified into ST firms.H owever ,loss firms are less likely to conduct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after the amendment of G AAP.The author als o documents that firms with a big bath tend to use the alternatives to manage earnings ,including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subsequent to the amendement of accounting for asset im partment.Thus ,amended standards result in spillover effects on other ac 2counting in formation and real transaction.The results remain unchang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difference in institution am ong regions.Finally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am ong regions have a signiciant effect on use of provision of asset im partment in av oid being classi 2fied into ST firms.

K ey Words :economic consequence ;asset im pairments ;spillover effect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一、前言

会计信息是一项影响投资者之间财富重分配的

公共财(public g oods ),因此如何设定一套最适的会计原则或是政策(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 2ciples ,hereafter G AAPs ),以使稀有资源达到最有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投资者之间的财富重分配以及福

利最大化,长期以来就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关切

的议题(Beaver ,2002[1];Scott ,2002[2]

)。为使公司信息透明化,同时使资金在公司之间做最有效的配置,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2007年新的整套会计准则包括了一项基本准则以及38

?

801?

项具体准则,本研究基于下列理由将焦点放在资产减值规范:(1)长期以来资产减值已成为企业多期而动态(multi-period)的一种盈余管理的策略工具,本文将深入了解新旧准则下这一跨期经济后果的影响是否不同,以及新准则是否达到了原来的预期;(2)探讨单项会计准则之间是否具有外溢效果,换言之,当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达到防堵盈余管理的行为时,是否也同时会引发公司使用其他的盈余管理方法,进而影响到其他会计信息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实质交易行为;(3)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二者对于资产减值是否可以转回持不同的立场(前者可以转回,后者则不能转回),本文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可以衡量两套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差异。因此,本研究对于我国G AAP制定者、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者,都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允许公司资产减值在以后可以转回,这一准则涉及多期动态的盈余计提的规范,再加上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制度也是一个从多期角度来规范公司的法规。因此,长期以来这一准则已经成为管理当局执行多期盈余管理以规避ST的策略性工具,使社会资源产生无效率的配置。近来,为防止这一弊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且于2007开始以上市公司为实施对象。新准则修改了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规定公司在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之后就不得再转回。新准则实施后,由于资产减值仅会产生损失,而不会产生升值利益,这一规定将减少公司使用资产减值规避ST的诱因。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探讨新准则实施后是否压缩了公司使用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工具,以规避ST处罚,也就是在2007年或之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会降低,同时使用资产减值实施大清洗的情况也会减少。为检验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涵盖新旧准则的2001~2007年为研究期间,比较资产减值计提后转回与不能转回两套G AAPs的经济后果的差异。

本文的第二个问题是,当公司管理盈余的诱因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新准则压缩了公司使用资产减值计提进行扭亏时,亏损公司是否会改用其他替代性盈余管理方法以规避ST呢?例如改用更多传统的账面盈余操纵(如应计盈余,accruals),甚至改用最近引起学术界关注的实质交易(real operational ac2 tivities)的盈余管理(R oychowdury,2006[3])。例如,是否会改变公司的销货或是生产政策?相对于账面盈余操纵而言,实质交易的盈余管理行为涉及实际营业模式的改变。最后,由于我国各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法制环境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Fan and W ong,2003)[4],各地区所属的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转回时,受到的规范可能不尽相同。本文在敏感度分析中,进一步检验这一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探讨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具体而言,本文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目前资产减值的文献主要是探讨决定因素,或是探讨在旧准则下,管理层如何进行资产减值计提以规避ST的处分等。相对的,本文主要是探讨新准则是否可以压缩公司使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了解新准则的成效。实证结果发现,新准则确实可以压缩管理当局使用资产减值计提的方式进行策略型的盈余管理,以规避ST处分。第二,我们也发现,在新准则之下,公司存在使用其他替代方法进行策略性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一工具包括应计盈余,因而会降低其他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在新准则下,公司也会透过实质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因而会影响公司的实质营业交易行为,如改变销货时的授信政策,以及生产时的存货政策。因此,这一新准则具有外溢效果。这些结果对于准则制定者而言,具有政策意义,管理机构在实施这一新准则时,仍需同时加强其他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了解不同会计信息之间的外溢效果与影响。第四,本研究在探讨经济后果时,除探讨国内文献常用的应计盈余之外,也探讨了实质交易的盈余管理与交易行为,本文首次对实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我们发现,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如会计师较多的地区),越可以缓和企业使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大清洗的行为。这一结果表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也应该注重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二、文献探讨与假说发展

(一)资产减值相关文献

在国际上,多数有关资产减值的研究结果认为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投机目的有关,同时也与公司经济实质有关。首先,Chen(1991)[5]发现,长期性资产价值减值的确认与公司管理层大清洗的行为有关。Zucca and Cam pbell(1992)[6]认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实质是为了进行大清洗或平滑盈余。Francis et al.(1996)[7]发现,继任的经理人经常会计提大幅的资产减值准备,将以往不佳的绩效归咎于前任管

?

9

1

?

理者(Strong and Meyer1987;[8]E lliott and Hanna 1996[9])。其次,就与公司经济实质有关的文献而言,Strong and Meyer(1987)发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每股现金流量及股东权益报酬率均较低,而负债比率则较高。E lliott and Shaw(1988)发现,资产减值者的资产报酬率及股东权益报酬率,比同业平均值低。Zucca and Cam pbell(1992)发现,资产减值公司的股利成长率、负债权益比及资产报酬率都比较差。最后,Riedl(2004)[10]和Chao(2007)[11]发现,在美国SFAS121实施前,经济因素与减值金额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实施SFAS121之后,减值金额则主要是与盈余管理决策有关。

国内方面,李增泉(2001)[12]发现,当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时,它们通常不会主动计提,相对的,在强制要求计提的情况下,具有亏损与利润平滑等动机的公司,会采取增加未来收益的资产减值政策。Chen et al.(2004)[13]发现,自愿性资产减值被市场视为未来盈利能力的改善,因此具有正向的反应。赵春光(2006)[14]发现,亏损公司会使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至于与利润平滑化之间仅有微弱的证据。戴德明等(2005)[15]发现,亏损公司会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王跃堂等(2005)[16]发现,长期资产减值与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变化有负相关。其他学者也有类似发现(蔡祥、张海燕, 2004[17];王跃堂等,2005)。王建新(2007)[18]以2001~2004年为研究样本,发现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上,且减值转回金额与公司盈利水平、是否亏损有关,因为研究的样本仅限于旧准则实施期间,并未涵盖新准则的实施期间。

(二)假说发展

公司管理层常有迎合或者击败各项盈余门坎的诱因(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19];Deg orge,Patel and Z eckhauser,1999[20]),迎合或击败盈余门坎的公司会有较高的市场溢酬和较多的分析师跟随。相对的,如果未能迎合或者击败盈余门坎,则会产生负向的市场溢酬或者比较少的分析师关注(K asznik and McNichols,2002)[21],而这将同时影响到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此外,如果公司未能迎合或击败盈余门坎,公司管理层的红利将受到负面的影响(Matsunaga and Park,2001)[22]。然而,以上文献探讨的都是无形的门坎,但也有一些文献对有形的盈余门坎进行了研究。例如,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ROE达到10%的门坎才能发行新股,因此公司有操纵盈余以迎合

这一门坎的诱因(Chen and Y uan,2004)。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则将冠上ST的帽子,ST规范就是一个具体的有形门坎。列入ST股的公司,将具有下列实质成本:(1)公司管理层可能被解聘;(2)公司管理层薪资或者红利将受到影响;(3)融资渠道受到不利影响,因而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4)涨跌幅由10%降为5%,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将受到限制;(5)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增加,而且分析师的关注也将减少,甚至出现不利的推荐情况。基于此,公司管理层应有规避ST的诱因。资产减值的规范,正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动态工具。公司为了规避连续两年亏损,第一年会使用较多的资产减值来大清洗,其后再用资产减值转回来规避被ST。因此,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是一个动态而多期的过程。本文预期第一年亏损的公司会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特别是大清洗的公司,然后第二年再靠减值转回以规避被冠上ST的帽子。本文提出假说一(H

1

):

H1:公司会通过资产减值来大清洗,以规避被列入特别处理ST的股票行列。

H1a:亏损的公司会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损失,特别是大清洗的公司尤其明显。

H1b:亏损(特别是大清洗)的公司会使用减值资产的转回,以规避被列入特别处理ST。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范,旨在预防公司使用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作为操纵盈余的工具。由于计提损失不能于未来转回,因此本文预期,在2007年或之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会降低,同时使用资产减值来大清洗的情况也会减少。基于上述推论,

本研究提出假说二(H

2

):

H2:新准则资产减值规范实施后,对于资产减值的诱因将造成显著影响。

H2a:新准则资产减值规范实施后,资产减值的诱因将降低。

H2b:新准则资产减值规范实施后,使用资产减值大清洗的诱因将降低。

下一假说是要探讨新准则是否具有外溢的经济后果。如果新准则确实防止了公司使用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等盈余管理的工具,则是否公司会改用其

?

1

1

?

他的替代性盈余管理方法呢?由于在许多情况下公司仍然具有许多盈余管理的诱因或者大清洗的诱因,例如本研究的ST规定,如果修正后的准则规定,可以防止企业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特别是大清洗)的工具,则本文预期公司管理层会有诱因使用其他替代的盈余管理方法。例如,公司管理层可能改用更多传统的账面盈余操纵,如应计盈余,甚至可能进一步采用实质交易的盈余管理(R oychowdury, 2006)方法。

应计盈余是一项广为公司管理层使用的盈余管理的方法,这一方法通常并不涉及现金流量(例如,坏账的计提)(R oychowdury,2006),而仅是账面盈余的操控。相对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通常会涉及现金流量)进行盈余管理。例如,就销货政策而言,给予较高的销货折扣或者较松的授信政策,而将未来的销货订单在本期实现;就生产或是存货政策而言,过度生产(overproduction)不必要的商品,增加存货量,以降低销货成本(堆积)。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增加当期盈余(R oychowdury,2006)。R oychowdury(2006)发现,公司会使用这些实质交易来迎合零盈余(即避免产生亏损)或分析师预测。然而,由于采用实值交易后,因为未来订单减少,以及堆积的大量存货不易于次期货未来出清,反而容易产生不利于公司盈余的现象。因此,这些实质交易的管理,虽然增加了短期的利益,却会伤害到公司长期利益。

在ST规范的情况下,第一年为了进行大清洗,企业会压低盈余。就应计盈余而言,企业会产生更多负向(或是较少正向)的异常应计盈余。就实质交易而言,企业比以前(即2007年之前)更不会采取增加短期盈余的负面销货政策,或者更不会采取过度生产与堆积存货的负面现象。因此,本文建立如下假说三(H

3

):

H3:新准则资产减值规范实施后,公司会使用其他替代方法进行大清洗。

H3a: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公司会使用应计盈余来替代资产减值,以进行大清洗。

H3b: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公司会改变以往的实质交易型态,以进行大清洗。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期间、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旧的资产减值准则自2001年开始实施,因此本文以2001~2007年的A股为研究对象。选样依下列标准进行:(1)排除行业性质特殊的金融保险业;

(2)剔除财务数据及相关变量数据漏缺不全者。本研究的数据来自WI ND数据库和台湾经济新报数据库(T aiwan Economic Journal,TE J),共收集了2001~2007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515家上市公司的满足要求的研究资料,共获得10062笔公司Π年度观察值。其中,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有1503家,减值次数计有6894次,资产转回2088次。样本公司的产业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相关数据显示,化工、机械设备以及医药生物是三个资产减值最多的产业,原因可能是这三个产业的长期资产较多,因而从事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较大。

表1 产业分布状况

行业家数百分比

资产减

值公司

家数百分比采掘32 2.11采掘31 2.06

餐饮旅游25 1.65餐饮旅游25 1.66

电子元器61 4.03电子元器61 4.06

房地产1097.19房地产1077.12

纺织服装57 3.76纺织服装57 3.79

公用事业71 4.69公用事业71 4.72

黑色金属32 2.11黑色金属32 2.13化工16610.96化工16510.98

机械设备1399.17机械设备1399.25

家用电器30 1.98家用电器30 2.00

建筑建材78 5.15建筑建材77 5.12

交通运输72 4.75交通运输69 4.59

交运设备75 4.95交运设备74 4.92

农林牧渔54 3.56农林牧渔54 3.59

轻工制造48 3.17轻工制造48 3.19

商业贸易75 4.95商业贸易75 4.99

食品饮料45 2.97食品饮料45 2.99

信息服务53 3.50信息服务51 3.39

信息设备52 3.43信息设备52 3.46

医药生物1288.45医药生物1288.52

有色金属58 3.83有色金属57 3.79

综合55 3.63综合55 3.66

总计1515100总计1503100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资产减值金额(W O LT)。对于有计提资产减值的i公司,W O LT定义为第t年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金额除以期初总资产,未计提减值者,其值为0。

2.解释变量。

(1)大清洗(BATH)。根据Riedl(2004)的方法,本文以经常利益加回减值损失金额作为减值损失前

?

1

1

1

?

盈余,计算其变动数,并除以前期总资产。当减值损失前盈余的变动数(ΔE BAI )低于其负值的中位数时,则BATH 的值为ΔE BAI ,否则为0。

(2)盈余平滑化(S MOOTH )。根据Riedl (2004)的方法,若ΔE BAI 大于其正值的中位数者,则S MOOTH =ΔE BAI ,否则S MOOTH =0。

(3)高阶管理者的异动(ΔMG T )。若公司发生高

阶管理者异动(包含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则

ΔMG T 的值为1,否则为0。

(4)债务规模(DE BT )。负债比率越高的企业为

避免违反契约,将倾向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负债比率是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

(5)平均资产报酬率变动数(ΔI NDROA )。公司所属产业资产报酬成长率的中位数。

(6)股价净值比(MT B )。MT B 为一个虚拟变量,如资产负债表日股价净值比小于1,则为1,否则MT Bit =0。

(7)市场报酬率(RET )。公司过去股价绩效表

现较差时,可能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Francis et al.,1996)。本文以公司当年股票报酬率作为公司营运绩效的指标。

(8)销货成长率(ΔS A LES )以及营运现金流量成长率(ΔOCF )。本文分别采用销货成长率和营运现金流量成长率捕捉应计基础与现金基础下的资产价值可回收性(recoverability ),其定义分别为:销货额的变动除以期初销货额;营运现金流量的变动除以期初总资产。

(9)税前盈余增长(ΔE )。定义为当期税前盈余的变动数除以前期税前盈余的绝对值。

(10)公司规模(SIZE )。本研究以期末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值来衡量公司规模。

3.应计盈余(DA roa )与实质交易盈余管理。

(1)应计盈余管理(DA roa )。以往文献较常使用

的裁决性应计盈余模式为M odified Jones m odel (De 2

chow et al.,1995)[13]

,但最近有文献指出裁决性应计

项目与公司绩效有关(i.e.,K othari et al.,2005)[23]。因此,本文援引K othari et al.(2005)的方法,具体计

算如下:

T A t ΠA t -1=β0(1ΠA t -1)+β1(ΔRE V t )ΠA t -1+β2

(PPE t ΠA t -1)+β3ROA t -1+εt

(1)

式中,T A t 为第t 年的总应计项目,

ΔRE V t 为第t -1年至第t 年销货收入的变动,PPE t 为第t 年的固

定资产总额,A t -1为第t 年初的资产总额,εt 为残差项。类似以前的研究,本文使用产业横截面数据以

克服时间序列数据样本数及解释力不足的问题。ROA t -1为第t -1年的资产报酬率,然后利用式(1)的参数估计值估计裁决性应计项目(DA roa ):

DA roa t =T A t ΠA t -1-[β^

0+β^

1(ΔRE V t -ΔREC t )ΠA t -1+β^

2PPE t ΠA t -1+β^

3ROA t -1]

式中,

ΔREC t 为第t -1年至第t 年应收款项的变动,其余变量同前述。

(2)实质交易盈余管理。Abnormal CFO 为异常营运活动现金流量,等于实际CFO 扣除正常CFO 之后的余额。正常CFO 采用R oychowdhury (2006)所推导的回归式进行分析,以回归式(2)分产业、分年度来估计,并将公司当年实际发生的CFO 减去回归式所估计出的正常CFO ,以求出该公司当年异常的CFO 。若Abnormal CFO 小于0,表示公司管理层可能利用销货操纵盈余。

CFO t ΠA t -1=α0+α1(1ΠA t -1)+β1(S t ΠA t -1)+β1(ΔS t ΠA t -1)+εt

(2)

式中,S 与ΔS 分别代表销货收入与销货收入的变动。

异常的生产成本(Abnormal PROD )等于当年实际生产成本减去正常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正常生产成本也采用R oychowdhury (2006)所推导的回归公式进行分析,以回归公式(3)分产业、分年度来估计,并将公司实际生产成本减去回归式所估计的正常生产成本,计算出Abnormal PROD 。若样本有正值的Abnormal PROD ,则表示公司经理人可能有诱因超额生产以降低销货成本的盈余管理行为。

PROD t ΠA t -1=α0+α1(1ΠA t -1)+β1(S t ΠA t -1)+β2(ΔS t ΠA t -1)+β3(ΔS t ΠA t -1)+εt

(3)

上式正常生产成本,是以正常销货成本(C OG S )

加上正常存货变动(ΔI NV )来估计,因此需要先估计正常C OG S 及正常ΔI NV ,如(3-1)式及(3-2)式:

C OG S t ΠA t -1=α0+α1(1ΠA t -1)+β1(S t ΠA t -1)+εt

(3-1)

I NV t ΠA t -1

=α0+α1(1ΠA t -1)+β1(ΔS t ΠA t -1)+β2

(ΔS t ΠA t -1)+εt

(3-2)

(三)实证模型

1.企业是否使用资产减值大清洗———基本模式

(H 1a 的检验)。为检验公司是否使用资产减值大清

洗(H 1a ),本研究使用(4)式检验。由于应变量

?

211?

(W O LT )为一个以零为起始值的受限数据(cens ored data ),因此以T obit Regression 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W O LT =γ0+γ1D PN (D BATH )+γ2S

MOOTH +γ3ΔMG T +γ4DE BT +γ5ΔI NROA +γ6RET +γ7ΔS A LE +γ8ΔOCF +γ9MT B +γ10ΔE +γ11SIZE +e

(4)

当比较正负盈余两组样本时,设立D PN 虚拟变量,亏损(正盈余)公司为1(0)。如果亏损公司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则预期D PN 系数γ1>0。当比较两组亏损公司时,设立D BATH 虚拟变量,大清洗(其他亏损)公司为1(0),如果大清洗公司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则预期D BATH 系数γ1>0。公司在有超额利润时会确认较多减值损失,以平滑该年度盈余,则预期γ2>0。由于高阶主管异动会伴随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预期γ3>0。负债比率较高时大多不可能确认减值损失,故预期γ4<0。公司经营绩效愈差时,愈倾向计提较多的减值损失,因此本文预期γ6<0。

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显示特定资产回收性的降低(Riedl ,2004),本文分别以ΔS A LE 及ΔOCF 捕捉应计基础及现金基础下的资产回收性,

预期γ7<0、γ8<0。此外,当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市值时,可能已发生资产减值,因此本文预期γ9<0。由于企业营运因素与资产减值的关系,各理论有不同

说法,因此我们不预设γ10的方向。公司规模越大,越可能计提愈多的资产减值准备,因此本研究预期δ11>0。

2.亏损(或大清洗)公司是否使用资产减值转回

规避ST (H 1b 的检验)。为检验假说H 1b ,除后续提到的卡方检验外,我们使用下列T obit regression :

RW O LT =γ0+γ1DUM NST +γ2S MOOTH +γ3ΔMG T +γ4DE BT +γ5ΔI NROA +γ6RET +γ7ΔS A LE +γ8ΔOCF +γ9MT B +γ10ΔE +γ11SIZE +e

(5)

RW O LT 为减值资产转回金额除以总资产。本

条回归的样本限于亏损的公司,如果第一年亏损但

第二年扭亏的公司(NST ),DUM NST 为1;如果连续两年都亏损的公司(ST ),则DUM NST 为0。其他变量与(4)相同。如果第一年亏损的NST 公司使用减值资

产转回以规避ST ,则γ1>0。

3.新准则是否减少公司使用减值来大清洗或者

盈余管理(H 2的检验)。

为检验假说2,我们使用下列T obit regression :

W O LT =γ0+γ1DUM CH ANG E +γ2S

MOOTH +γ3ΔMG T +γ4DE BT +γ5ΔI NROA +γ6RET +γ7ΔS A LE +γ8ΔOCF +γ9MT B +γ10ΔE +γ11SIZE +e

(6)

其中,DUM CH ANG E 为虚拟变量,2007年样本为1,否则为0。其他变量与(4)相同。本文预期2007年公司会减少使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或者盈余管

理,因此预期γ1<0。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的叙述性统计资料

表2为各变量的叙述性统计量,从中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占总资产比率(W O LT )的均值为1.48%,大于中位数0.42%,呈现右偏的现象,显示有一小群公司计提了极多的减值;资产减值转回占总资产比率(RW O LT )的均值为0.71%,大于中位数0.19%,也呈现右偏的现象,同样显示存在一些公司

转回大量资产减值;BATH 均数为负,且中位数为0,显示存在一批盈余极端恶化的公司。总之,可能是小部分公司使用减值大清洗,然后再使用转回已确

认的减值准备以规避ST 。样本公司ΔS A LE 的均值与中位数都大于0,显示样本期间市场实现景气情况,且均值大于中位数,表示有一些成长率相当高的公司存在;样本公司MT B 的均值与中位数都大于0,显示公司市值高于账面价值;ΔE 均数为-0.347,且中位数为0.058,显示存在一批盈余极端负成长的公司;S MOOTH 均值大于0,显示存在一些公司进行盈余平滑化;ΔMG T 均数为0.2,显示约有20%的样本公司更换高阶主管。

表2 各变量的叙述性统计量

变量均值标准偏差四分位

数下限

中位数

四分位

数上限W O LT it 1.48%0.050.16%0.42% 1.0%RW O LT 0.71%0.020.06%0.19%0.54%BATH -1.37513.060000ΔI NDROA 0.8590.9350.2800.655 1.225ΔS A LES 8.341791.884-0.01640.14940.344RET 40.235106.601-25.000-4.740069.910MT B 8.5979.713 3.751 6.59010.730ΔE -0.34719.842-0.3890.0580.395ΔOCF -0.123446.010-1.044-0.2470.536S M OOTH 0.99814.603000.378SIZE 14.147 1.151913.43914.08314.810DE BT 0.6748.8140.3950.5350.658ΔMG T 0.2000.40000

(二)多变量回归分析

1.企业确认资产减值准备与ST 的关系(H 1a 的

?

311?

检验)。表3为方程式(4)的实证结果。整体模式的Log likehood ratio介于-998与-1194之间,且都达到0.01的显著水平,显示整体回归的解释能力较好。模式一显示D

PΠN

系数显著为正,显示亏损公司有比较大的资产减值金额,这一结果与本文预期相符,表示公司经营绩效可能较差,因而产生资产减值;另一原因是公司因投机性的盈余管理行为而计提资产减值。为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模式二将亏损公司划分为大清洗与其他亏损公司(小亏公司),进一步检验二者在资产减值计提幅度上的差异。

在模式二中,虚拟变量D

BATH显著为正(p<0.001),显示大清洗的公司相对于其他亏损公司而言,计提了较多的资产减值。这一结果表示,资产减值是公司大清洗的重要工具之一。模式三进一步比较盈余为正的公司与小亏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上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虚拟变量D

S NΠP

(小亏公司为1,正盈余公司为0)显著为正(p<0.001),显示小亏公司会有比较大的资产减值金额。这一结果表示,经营绩效较差的公司会计提比较多的资产减值。综合以上结果,大清洗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最多,其次是小亏公司,正盈余的公司最少。这一结果支持假说H1a。

表3 盈余绩效与资产减值的关系

模式一

正Π负盈余样本

模式二

大清洗Π其他亏损样本

模式三

正盈余样本Π其他亏损

样本数目N正(N负)=5979(915)N大清洗(N其他亏损)=606(309)N正(N其他亏损)=5979(309)变量估计值Chi2Square估计值Chi2Square估计值Chi2Square

I NTERCEPT 0.1058 168.88333 0.1543 298.86333 0.2431 199.72333

ΔI NDROA0.0011 2.180.0009 1.280.0011 1.66ΔS A LES0.00000.540.00000.090.00000.12 RET-0.0001 1.65-0.0001 6.2833-0.0001 2.41 MT B-0.0002 3.6733-0.0004 6.5033-0.000127.54333ΔE0.00000.35-0.000757.12333-0.000346.37333ΔOCF-0.0001 1.720.00000.040.00000.62 S M OOTH0.00000.340.000463.533330.000179.461333 SIZE-0.0096121.98333-0.0103115.51333-0.1101 3.87 DE BT-0.00000.590.00000.180.00000.54ΔMG T-0.0034 6.73330.007929.883330.002142.10333 D PΠN,D BATH,D S NΠP0.06041310.443330.0043848.193330.0031996.79333 Log likehood ratio-1194(p<0.001)-1072(p<0.001)-998(p<0.001) 注:333、33和3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水平上统计显著(双尾检验)。

2.亏损公司是否使用资产减值规避ST(H

1b的检验)。表4Panel A旨在比较亏损的两群公司(第一年亏损但第二年没有亏损———NST,以及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ST)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大清洗现象。Panel A显示所有上市公司中的亏损公司为915个,其中,721(194)家公司为NST(ST)公司。在NST公司中,第一年大清洗的公司为592(ST公司为118)家,没有大清洗的公司为129(ST公司为76)家。也就是说,NST公司在第一年亏损时,约有82.1%进行过大清洗,相对的ST公司在亏损的第一年,仅有60.8%进行过大清洗。卡方检验结果显示,F值达到显著水平(p<0001),表示NST与大清洗公司并非独立,其在第一年大清洗的比率显著高于ST公司,以规避ST的帽子。

表4 亏损公司大清洗与使用

减值资产价值回升的比较分析

Panel A:ST与大清洗公司的关系(卡方独立性检验)亏

是否有大清洗

没有有

合计只一年亏

损(NST)

14%

(N=129)

65%

(N=592)

(17.9%,82.1%)

N=721两年连续

亏损(ST)

8%

(N=76)

13%

(N=118)

(39.2%,60.8%)

N=194合计N=205N=710915

卡方(χ2)=26.9182 P<.0001

Panel B:ST、NST与资产减值转回的关系(T obit回归分析)变量估计值标准误Chi2Square

I NTERCEPT0.03530.09740.17

DUM NST-0.10190.013756.82333

ΔI NDROA0.02560.0120 6.3233

?

4

1

1

?

ΔS A LES0.00010.00090.01

RET0.00010.0001 1.16

P BR-0.00010.00190.02

ΔE0.00050.0024 1.25

ΔOCF-0.00000.00000.37

S M OTH-0.00370.0028 1.15

SIZE0.00040.00690.00

DE BT0.01340.00233 3.19333

Log likehood ratio-1208(p<0.01)

注:同表3。

表4Panel B为方程式(5)的实证结果,旨在比较NST与ST这两群公司,在第二年是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减值转回。实证结果显示,虚拟变量DUM

NST 显著为正(p<0.001),显示控制其他变量后,在第二年时NST公司比ST公司使用比较多的转回。综合Panel A与B的结果显示,NST公司会在第一年使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然后在第二年使用资产转回来扭亏,以便避免被冠上ST的帽子。这一结果支持H1。就控制变量而言,ΔI NDROA系数显著为正(p<0.05),表示经济情况越佳者,资产价值回升的越多,与一般文献的结果一致。DE BT的系数也是显著为

正(p<0.01),表示为了避免违反契约条款,企业有增加资产价值的诱因。

3.新准则是否减缓使用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行为(H

2的检验)。表5为模式(6)的实证结果。模式一比较2001~2006年与2007年的样本(新准则实施前后的样本)使用资产减值的幅度。实证结果显示, DUM CH ANG E的系数显著为负(p<0.001),表示新准则实施之后,使用资产减值的幅度显著减少,与预期相符。模式二比较2001~2006年与2007年大清洗公司(新准则实施前后的大清洗样本)这两群样本计提

资产减值的差异,实证结果也显示,DUM

CH ANG E

(2007年大清洗公司为1,其他年度大清洗公司为0)的系数显著为负,表示2007年大清洗的公司比2001~2006年大清洗的公司,显著减少资产减值的计提,

这一结果支持H

2。

表5 新准则减缓使用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模式一:所有样本模式二:大清洗样本变量估计值Chi-Square P-vale估计值Chi-Square P-vale Intercept 0.1319 240.85 <0.0001333 0.2512 190.49 <0.0001333 DUM CH ANG E-0.024091.97<0.0001333-0.121486.39<0.0001333ΔI NDROA0.00040.200.65080.00060.830.2507ΔS A LES0.00010.200.6528-0.00019.750.010433 RET-0.000412.010.0001333-0.000114.310.010433 P BR0.0001 1.360.24360.20010.760.4420

ΔE0.01188.740.00313330.021811.450.002833ΔOCF0.00000.070.79740.00000.190.8909 S M OTH-0.01168.550.00353330.111414.550.004033 SIZE-0.007768.05<0.0001333-0.107656.14<0.0001 DE BT0.00000.560.45570.00020.220.5475ΔMG T0.007728.19<0.00013330.008635.70<0.0001 Log likehood ratio-1198(p<0.001)-1009(p<0.001)

注:同表3。

4.新准则是否引发其他盈余管理行为(H

3的检验)。本部分旨在检验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是否会引发公司使用其他替代性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将比较大清洗与非大清洗这两群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前后,是否使用替代性盈余管理方法进行大清洗。

表6结果显示,2007年的样本显著减少了资产减值的计提,但相对的,其应计盈余DAroa(9.70%)显著小于2001~2006年的样本(15.34%),这一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当公司要大清洗时,因无法再使用资产减值作工具而改为采用计提更多负向(或较少正向)的应计盈余作为替代方法,因此支持H

3a。实证结果也显示,2001~2006年的异常CFO (-0.022)显著小于2007年的样本(-0.003),与预期相同,表示公司在新准则实施期间,为降低盈余以进行大清洗时,不会像以前一样,再次给予大量的销货折扣,或是放宽信用条件(如降低贷款利率、延长分期付款的期限)以达到塞货(channel stu ffing)的现象(R oychowdhury,2006)。因为给予大量的销货折

?

5

1

1

?

扣,或是放宽信用条件,反而会增加当年度的盈余。

实证结果支持H

3a

另一方面,新准则实施后的异常PROD (-0.068)小于新准则实施前的异常PROD (-0.02),与本研究的预期相同,并达到显著水平(p =0.085,单尾)。这一结果表示,新准则实施后,公司会改变生产或是存货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以进行大清洗。以往研究显示,过量生产或堆积存货将使销货成本减少,进而增加盈余(R oychowdhury, 2006)。因此,若要将盈余向上操控时,过量生产或堆积存货就是一项可行的策略。相应地,在新准则下,如果想要进行大清洗以降低盈余时,因为已经不能再使用资产减值的方法,因而公司就会倾向于透过避免过量生产或堆积存货(相对于新准则实施前)的政策,来降低盈余并达到大清洗的目的。因此,实

证结果支持H

3b。

综上所述,新准则不仅避免了资产减值的弊病,同时也造成企业使用其他替代方法进行大清洗的行为,如改变操纵账面盈余的行为,进而达到操控应计盈余的目的,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与应计盈余相关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公司实质的经营活动,如销货时改变折扣或是信用政策,或是在生产时改变原有的生产、排程甚至是存货政策。就这一角度而言,第八号准则的实施,具有外溢的经济后果。

表6 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与其他盈余管理的分析

应计盈余与实质交易

变量资产减值

损失

DA roa

Abnormal

CFO

Abnormal

PROD

2007年9.70%0.0021-0.003-0.068 2001~

2006年

15.34%0.015-0.022-0.02

t值-17.82% 2.95-4.59-1.86

P value<.0001333<.0001333<.00013330.085a

注:333、33和3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水平以下的统计显著(双尾检验);a表示0.10水平以下的统计显著(单尾检验)。

(三)进一步检验:市场发展程度对于资产减值的影响

为了解本文的结论是否是因为各地区整体经济法制环境不同所引起,本研究在回归中加入了“市场

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变量D

-LEG A L。这一变量数据取自Fan and W ong(2003)的调查报告,分数越高表示整体经济法制的环境越成熟。这一指标包括五个次级指标:(1)市场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独立审计机构等)的发育;(2)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3)知识产权保护;(4)经济合同违约案件数;(5)消费者权益保护。

表7的数据显示,将这一变量纳入考虑后,原来的主要结果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robust)。相应地,变量D

-LEG A L

的系数显著为负,表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越成熟的的地区,越可以缓和企业使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或大清洗)的行为。

表7 市场发展指标对于资产减值的影响

自变量估计值Chi-Square P-vale

I NTERCEPT0.1145132.25 <0.0001333

D LEG A L-0.0022 5.670.0001333

ΔI NDROA0.0015 4.230.03963

ΔS A LES0.00000.490.4829

RET-0.00100.180.6701

P BR0.00000.270.6005

ΔE0.00190.260.6070

BATH-0.00190.250.6129

ΔOCF0.0001 2.330.1266

S M OOTH-0.00190.260.6129

SIZE-0.0069149.68<0.0001333

DE BT-0.00010.130.7139

ΔMG T0.0029 4.960.0259

Log likehood ratio-1554(p<0.001)

注:同表3。

五、结论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新的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以往的会计准则允许公司在资产减值计提损失后,在未来可以转回。因此,一些公司经常把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工具,其后再转回所计提的减值损失,以规避ST的处分,进而导致有限资金或资源的无效配置。新的会计准则则规定在计提减值损失以后,就不能再转回。因此,本研究预期并发现,新准则可以压缩管理层使用资产减值计提的方式进行策略型的盈余管理,以规避ST处分,可以说新准则达到了原来预期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发现,实施新准则之后,公司会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盈余管理,这些方法包括较少影响现金应计盈余,以及影响实质交易的盈余管理方法。因此,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则具有外溢效果,不仅会影响其他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影响公司的实质营业模式,例如,改变销货时的授信政策,以及生产时的存货政策。

?

6

1

1

?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由于各地区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在控制经济法制环境的影响后,研究结果仍然成立,而且同时发现,经济法制环境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活动。

本研究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或是美国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规范上,主要的差异就是在于计提损失之后是否可以转回,前者允许公司转回,我国的新准则与美国的准则不允许转回。由于本研究主要是比较新旧准则的不同经济后果,因此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比较意义,可以供我国准则制定者参考。第二,本研究发现,新准则可以压缩公司使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而支持了我国新准则实施的成效。第三,我们也发现,由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会因为新准则的改变而减少,因此在新准则实施后,公司会使用其他替代方法进行策略性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果或许是G AAPs制定者原来没有预期到的。这些结果对于准则制定者而言,也具有政策意义,主管机构在实施这一新准则时,仍需同时加强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并了解不同会计信息之间的影响。

本文发现的可替代的盈余管理工具,包括应计盈余与实质交易,其中后者会影响公司的实质营业交易行为。公司如果仅以应计盈余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通常未涉及或是较少涉及实质的交易,然而,一旦涉及了实质交易,将会影响到公司实质的销货政策(如改变折扣与信用政策)与生产政策(如改变生产、排程甚至是存货等模式),需要引起准则制定者的关注。就投资者的视角而言,新准则虽然降低了使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但却增加了使用应计与实质交易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在使用会计信息评价公司价值时,应该从新的角度或使用不同的方式全面、准确诠释企业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Beaver,W.H.2002.Financial Reporting:An Accounting Rev olution,3rd,Prentice-Hall.

[2]Scott,W.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Hall, 2002,3rd ed.

[3]R 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2 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 (42):35-370.

[4]Fan,G.,and X.Wang.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nsti2tute Index of marketization of China’s provinces[M].Beijing:Eco2 nomics Science Press(in Chinese),2003.

[5]Chen,C.J.P.,S.Chen,X.Su,and Y.Wang.Incentive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initial v oluntary asset write-downs in the emerging Chinese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43-61.

[6]Zucca,L.,and D.Cam pbell.A closer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 im paired assets[J].Accounting H orizons1992(6): 30-41.

[7]Francis,J.,D.Hanna,and L.Vicent.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34Supplement):117-134.

[8]S trong,J.,and J.Meyer.Asset write-down: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87(42): 643-661.

[9]E lliott,J.,and J.Hanna.Repeated accounting write-offs and the in 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6,(34):135-155.

[10]Riedl,J.E.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 pair2 men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79):823-852.

[11]Chao,C.L.An examination of SFAS N o.35:Adoption timing m otives,write-off characteristics,and market reactio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S tudies(2006S pecial Is2 sue):2007,77-120.

[12]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21-29.

[13]Chen,K.and H.Y uan.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 ource Alloc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 (74):645-665.

[14]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76-88.

[15]戴德明.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7):18-29.

[16]王跃堂,周 雪,张 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38-50.

[17]蔡 祥,张海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追溯与市场反应[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6):24-32.

[18]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3):17-29.

[19]Burgstahler,D and I.Dichev.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 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1997,24(1):99-126.

[20]Degeorge,F.,J.Patel and R.Z echauser.Earnings man2 agement to exceed thresholds[J].Journal of Business,1999,72(1): 1-34.

[责任编辑:秦兴俊]

?

7

1

1

?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一、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原因 第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了封建贵族对贵金属的渴求。 第二,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由于近东贸易危机受到极大的阻碍。 第三,欧洲传统宗教文化精神中的探险欲望。 二、地理大发现的技术条件 (一)地理“科学”的发展 (二)技术手段的进步 四、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后果极其历史影响 所谓“地理大发现”,主要是由三个重大事件组成的:一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二是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三是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这些事件使人类对世界地理的认识更趋全面,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全球性交往,有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地理大发现也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地理大发现产生了三个当时人们始料未及的三个重要后果首先,是所谓“价格革命”。即由于大量美洲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急剧上涨。西班牙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大,成为西班牙在16世纪末急剧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其他地区所受的影响要小一些,但都未逃脱冲击。这种影响还波及到奥斯曼帝国乃至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只是由于亚洲人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大,故在中国、印度和大部分穆斯林世界,价格体系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农民和地主之间关系的显著变化。然而在欧洲,价格革命却引起了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的持续动荡。当然,价格革命对于西欧当时正在进行的商业革命,也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疾病的传播。欧洲的船员们把一些疾病带向了新世界,而那里的居民由于和外界接触很少,对那些欧洲常见的小儿疾病毫无免疫力,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疾病流行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人口的激增。1750年以后,各传统文明区域的人口到处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这一情况和人们普遍有了新的免疫力有很大关系。而人口的每一次升降,不可避免地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后果。 再次,是农作物和牲畜的传播。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得出的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准则的出台或变更必然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保持会计准则的技术特征,又要关注各方利益,考虑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与可推行性,推动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会计准则的变迁,促使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也将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影响。 全文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通过阐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美国和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美国为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通过阐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以及美国若干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典型案例,指出经济后果一直影响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针对经济后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既是对第一章理论分析的有效验证,也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第三章从我国经济背景出发,以新会计准

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表(详细整理)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库存现金额,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库存现金额,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余额。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 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科目核算。 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额,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 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 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调增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调减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 科目核算。借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发生额(增加额),贷方登记应收账款的收回及确认 的坏账损失,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 业预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行在建工程而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

经济后果基本理论

经济后果基本理论 实证会计研究起源于美国,以美国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R.鲍尔(R.J.Ball)和P.布朗(P.Brown)于1968年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的《会计数据的实证评估》作为起始标志。随后,W.比弗(W.Beaver)、瓦茨和齐默尔曼等学者在7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研究,促使实证会计理论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中获得认可、普及和发展。由美国经济学家简森和麦克琳于1976年提出的“代理人理论”对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证会计研究和重要理论基石。 一、代理人理论(agency theory) 所谓“代理人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为其自身效用(利益)所驱动,不同个人和利益团体又受制于多种契约关系(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的约束。以企业为例,管理者作为业主的代理人管理企业资源,管理者只有在符合自身利益情况下采取行动促使企业资源增值。但是,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时,管理者可能通过将企业资源转移给自己(如利用奖酬计划)和逃避职责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业主(股东)亦会做出理性的反应,可能削减管理者报酬或是拒绝为企业提供资源。因此,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所需承受的“代理人成本”(agency cost),从而愿意接受一定的监控机制,借以减少其代理人成本。例如,以会计(财务报告)和审计来确保管理者与业主(股东)之间契约关系的执行。同理而言,管理者和债权人、顾客、政府管制或纳税机构、准则制订者以及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管理者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合约关系。实际上,企业是由分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不同个人和团体之间各种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会计成为有助于各种契约关系运作的一种监控机制。财务报告或会计数据成为各方面当事人衡量比较自身效用与成本、监控和评估有关契约关系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或者说,会计数据并非仅仅描述经营活动的现实情况和成果,事实上将“界定”这些数据后面可能产生的当事人行为或经济后果。由于不同会计方法程序将导致不同的会计数据或信息披露,会计政策的制订或选择将涉及不同人士或团体之间的利益比较与权衡。 一般而言,实证会计研究及其理论构建包含两个主要分支:信息含量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新会计标准中存货、持久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详细准则发生的经济结果正渐渐显现出来。虽然大多具备正面的经济结果,但仍须不断完善和改善会计标准,即会计准则。 标签: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公允价值 一、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必然性 对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历史较长。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外会计界就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克莱顿大学的会计学专家斯蒂芬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概念,他对会计标准经济结果的概述是:“会计呈报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决策活动造成影响。个人或团体的行为的后果被认为是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了建立应用指南和领导的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的具体标准,建立中国统一的会计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的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一个会计准则的模型,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的衔接平台,不仅可以让中国人认识,也可以使国际认同。 新世纪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性。社会经济成长的水平越高,一项新会计标准的施行带来的经济结果就越大。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已颁布实施3年多,经济后果正逐步显现。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 企业会计标准的经济结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结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带动、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依据新的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中的具体标准的原则,很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置发生了变动,这些变动必然会发生必然的经济结果。虽然内在价值不会影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信息提供的影响,会带来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上的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公司盈利的操纵手段。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DOC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基于招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学部:公共管理学部 指导教师: 2011年06月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 ——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Merger —Case Analysis for Wing Lung Bank and China Merchants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学生:班级:学号: 学部:公共管理学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自2010 年11 月 至2011 年05 月

摘要 目前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银行为了寻求在国际上的生存之道,增强自身的国际过经营能力,追求更高的利润来源,纷纷走上了海外并购的道路。并购可以让国内银行尽快进入世界市场,有助于拓展新的业务,并且节约有效的时间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主要从财务方面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招商银行并购后的经济后果,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0年中期,招商银行通过这次并购盈利能力逐年稳步提升,运营能力保持稳健、竞争实力有增无减,双方的实现的协同效应明显;并且成功的扩展香港市场、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为海外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并购;经济后果;招商银行;永隆银行

Abstract Currentl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domestic banks to seek international way of life, increase its capacity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e pursuit of higher profits, have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make domestic banks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world market, help to develop new business and cost effective time-saving, realiz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to investment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ng Lung Bank for cases, main from financial aspects of profit ability, and operations abi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nd collaborative effect four aspects analysis investment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conomic consequences, we can see from 2008 to 2010 medium-term, investment bank by thi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fit ability every year steadily upgrade, operations ability keep sound, and competition strength increase, both of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ffect obvious; and success of extended Hong Kong market, and learning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mprove business level,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 lay has rammed of Foundation. Keywords:merger;economic consequences;China Merchants Bank;Wing Lung Bank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知识

一、 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18号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五、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第二、规范目标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中英文对照18页word

新会计科目表 1 资产 assets 11~ 12 流动资产 current assets 111 现金及约当现金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1111 库存现金 cash on hand 1112 零用金/周转金 petty cash/revolving funds 1113 银行存款 cash in banks 1116 在途现金 cash in transit 1117 约当现金 cash equivalents 1118 其它现金及约当现金 other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112 短期投资 short-term investment 1121 短期投资 -股票 short-term investments - stock 1122 短期投资 -短期票券 short-term investments - short-term notes and bills 1123 短期投资 -政府债券 short-term investments - government bonds 1124 短期投资 -受益凭证 short-term investments - beneficiary certificates 1125 短期投资 -公司债 short-term investments - corporate bonds 1128 短期投资 -其它 short-term investments - other 1129 备抵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allowance for reduction of short-term investment to market 113 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 1131 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 1132 应收票据贴现 discounted notes receivable 1137 应收票据 -关系人 notes receivable - related parties 1138 其它应收票据 other notes receivable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比较(一)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比较(一)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北京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施行。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问题,有利于金融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形象。 为便于学习理解和实施新会计准则,本文对16项修订后发布的具体准则与修订前的原会计准则做了对比。 新准则是对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大部分规定与原准则相同。抛开体例和文字表述等形式上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并非全部差异)如下: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①存货发出计价 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②借款费用 原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①规范的范围 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短期股权投资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②权益法的应用范围 原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新准则分离出部分固定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②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③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固定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完整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 目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附:会计科目表注解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 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 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期末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 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 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 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 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 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时候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解析。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根据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分类,制度分为程序性制度(又称元制度)与实 体性制度两大类。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制度实现特定目标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规定的区值内选择的结果。因此,本文中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和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性的 程度有所不同。在美国,由于其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制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份“社会契约”。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以及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具有弱显性与宏观性的特点。随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提高和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完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显性会逐步增强而宏观性会逐步减弱。 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针对会计准则的各利益相关者中的特定利益相关 I 言的,而并非是针对全体利益相关者。如果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 就失去了经济后果性。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具有相对性的。本文提出,在评价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时,我们可以引入罗尔斯(Rawls)的社会福利评价规则,即使社会中福利最差的参与者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制度是最佳的制度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试图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问题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但不过是触 及到经济后果问题的“皮毛”而已。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对相关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因为资料搜集困难,缺乏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的分析,侧重于理论的演绎和推理,对所提出的结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诸如新会计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实施效率如何;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广度和深 度究竟如何;会计准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富的非公平转移,都未及研究。这 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 鉴于本文的局限性,围绕“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主题,今后的研究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第一,细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特定的会计准 则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经验检验。第二,运用博弈论来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的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规制理论;罗尔斯规则;会计 寻租 Abstraet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异同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异同 由于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科目作了较大改变,本文试对新会计科目体系中除涉及金融和生物类特别科目外的其他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相关科目作一比较分析。 一、未作任何改变的科目 这类科目主要有:①资产类:“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②负债类:“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未未确认融资费用”等科目。 ③所有者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④成本类:“生产成本”等科目。⑤损益类:“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 二、科目名称改变但实质内容未改变 这类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和“所得税费用”两个科目。制度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但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包括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动用的银行存款,从这一点来看科目涵盖的内容是不一致的,因此将“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是合理的。更改后的“所得税费用”科目与制度中的“所得税”科目核算内容相同,均为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只是名称改变而已。 三、科目名称改变且实质内容发生改变 1.资产类。“材料采购”科目,制度中“物资采购”科目用来核算企业购入的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也通过本科目核算。而“材料

采购”科目只用来核算工业企业购入的材料,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一律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2.损益类。其他业务成本,本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其他业务成本,不核算其他业务发生和税费及销售费用,与“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有一定的区别。 营业税金及附加,本科目不仅核算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也核算其他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这反映了我国淡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区分,因为不管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都属于日常业务,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作为费用,不再区分。 销售费用,本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营业费用”科目相比核算内容减少。 四、科目名称未变但实质内容发生改变 1.资产类。应收票据:制度明确规定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这一内容,在“坏账准备”科目中明确应收票据也要计提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预付工程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再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科目。第二,制度规定,预付账款不能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是预付账款均可计提坏账准备。第三,科目的位置由原来放在坏账准备之后调整到坏账准备这前。 坏账准备: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计提基础由制度对“应由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扩大到对全部的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等。第二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又收回,可直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不再是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账龄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_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财务与会计 [收稿日期]2009-09-29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批准号:708040)”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 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郭喜才(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俄勒冈大学商学院访问学 者(2008-2009),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与公司金融。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郭喜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 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关键词]经济后果; 资产减值; 外溢效果; 实质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9)11-0108-10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 e w 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Evidence from Economic Asset Impairments G UO X i -Cai (School of Fina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new G AAPs based on asset im parirment.In contrast to prior standards for as 2set im parirment ,new standards do not allow firms to reverse asset im parirment loss.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and finds that ,prior to 2007;loss firms conduct a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in current year and then engage in reserval activities in the following year to av oid be 2ing classified into ST firms.H owever ,loss firms are less likely to conduct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after the amendment of G AAP.The author als o documents that firms with a big bath tend to use the alternatives to manage earnings ,including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subsequent to the amendement of accounting for asset im partment.Thus ,amended standards result in spillover effects on other ac 2counting in formation and real transaction.The results remain unchang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difference in institution am ong regions.Finally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am ong regions have a signiciant effect on use of provision of asset im partment in av oid being classi 2fied into ST firms. K ey Words :economic consequence ;asset im pairments ;spillover effect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一、前言 会计信息是一项影响投资者之间财富重分配的 公共财(public g oods ),因此如何设定一套最适的会计原则或是政策(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 2ciples ,hereafter G AAPs ),以使稀有资源达到最有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投资者之间的财富重分配以及福 利最大化,长期以来就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关切 的议题(Beaver ,2002[1];Scott ,2002[2] )。为使公司信息透明化,同时使资金在公司之间做最有效的配置,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2007年新的整套会计准则包括了一项基本准则以及38 ? 801?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1-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一)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一) 2001年10月26日上午,国家会计学院于长春教授在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河南主任会计师培训班上作了题为《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报告。共分三讲。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训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l.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革的合理模武。 1、《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2、《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客观要求。 3、继续制定并公布具体会计准则,加快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 四、新准则和新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 (一)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如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二)新规定在若干重要问题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会计政策。 3、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做法。 4、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规定。 5、专门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五、关于新准则、新制度的贯彻实施 (一)实施范围 1、关于新准则。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通知》,《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l 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两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肘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两项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两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待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 2、关于新制度。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后,社会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些部门、企业要求扩大实施范围。对此,财政部于2001年1月9日发出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除股份有限公司外,也鼓励其他企业现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U8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序号会计科目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更名,原为“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新增) 4 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新增)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更名) 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新增) 7 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新增)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原为“短期投资”)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 1121 应收票据 11 1122 应收账款 12 1123 预付账款 13 1131 应收股利 14 1132 应收利息 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新增) 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新增) 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18 1221 其他应收款 19 1231 坏账准备 13 1161 应收补贴款 20 130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新增) 21 1302 拆出资金(新增) 22 1303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新增) 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新增) 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共用新增) 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新增) 26 1401 材料采购(更名,工业企业专用,原为“物资采购”) 27 1402 在途物资(新增,商业企业专用) 28 1403 原材料 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0 1405 库存商品 31 1406 发出商品(新增,将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合并) 32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33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34 1411 周转材料(新增,将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合并) 35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36 1431 贵金属 37 1441 抵债资产(金融共用新增) 38 1451 损余物资(保险专用新增) 39 1461 融资租赁资产(租赁专用新增) 40 1471 存货跌价准备(对应“资产减值损失”)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增,原为“长期债权投资”) 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新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