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媒体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

浅谈传统媒体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
浅谈传统媒体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

浅谈传统媒体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

1、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的重要举措。网络对传统报纸的冲击

20世纪末“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上,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言人,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通过网络发布新闻信息,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信息。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决定了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为对非突发性事件如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及深入挖掘,是传统媒体的专长。虽然网络上的受众能自由地占有大量信息,但由于普通受众缺乏把关人的素质,尤其是缺乏职业的新闻敏感、宏观的透视角度以及对信息材料的过滤和二次加工能力,故进行深度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项工作,是受众无法胜任的,它是传统媒体的专长和优势。可见,在数字化传播时代,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的报纸读者正在将目光转向网络,这意味着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而对报纸生存威胁最大的,是更新快、内容多、访问人数日益膨胀的网络新闻。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原有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化,有的报纸甚至面临着三五年后注意力资源枯竭的困窘。以上这些表现了网络的勃兴对传统报纸的巨大冲击和传统报纸未来生存环境的紧张。

网络的兴起,之所以能对传统报纸产生摧毁式的冲击,是因为它与传统报纸媒介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1)广容性。网络中的超链接方式可以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的发布,而且其内容不受限制,所以网络可以称得上资源最丰富的数据库。网络还会提供一些相关的新闻链接,将同类新闻或当前消息的背景材料告知受众,以方便受众查询。(2)及时性。网络更新速度快,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编制等因素的限制,网络信息几乎可以做到同步发送。(3)交互性。报纸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网络却可以做到即时的双向互动。网络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网络中的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每个受者在上一秒钟可以是传播者。(4)多媒体传播。网络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来传达信息。网络借助它们中任何一种或是几种组合进行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5)人性化。以往,人们只是被动地阅读、收听、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把信息推向受众,受众消极地等待信息的到来。网络中,人们有了更高的主动性、个人参与性和操作性。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掌握和控制媒介传递的信息。(6)“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7)“个性化”。这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本质的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都是大众化的,而互联网却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众,面向个人。

另外,网络中自由的表达、强有力的主张、反馈的及时以及匿名性等都让这一新兴媒体充满了诱惑,而这些诱惑轻易地对传统报纸素来的形式构成了威胁。

国广告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广告人毫不掩饰他们羡慕的目光,而中国广告人则把同样的目光送给了正在互联网广告领域收获果实的同行。2004年中国的不含搜索引擎的网络广告市场从2003年的10.8亿元增长到19亿元,市场增长率近70%。目前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占整体中国广告市场的比例不到1.4%,远低于国际平均5%左右的水平

2、传统报纸的现况

尽管网络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对传统报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不能表明报纸将被网络所取代并从此消记亡。现实告诉我们,它们只是分流了报纸的读者,报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最终还是报纸、广播、电视达成了平衡,形成一种共存共荣的局面。

互联网的兴起,使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真的会在网络时代退出历史舞台,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的传播史一再告诉我们,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任何新媒介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已有的旧媒介。新的传播革命爆发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抛弃,而总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中。正如文字传播淘汰不了语言,印刷媒介离不开文字,电子媒介取代不了印刷媒介一样,报纸和网络也将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协调的关系。

除上述因素外,我们也应看到,作为新兴媒体,网络与传统报纸比起来,劣势是很明显的:(1)阅读的便易性。(2)消息的权威性。((3)阅读习惯。报纸的阅读方式要优于网络,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面对纸质媒介,而不愿意对着屏幕阅读。

以上种网络与传统报纸的优劣比较,说明网络取代传统报纸是不可能的

(1)创立电子版。电子版可与传统报纸实现优势互补,借此提高母报知(4)改革报道的内容与方式。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5)维护权威性。

3、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在优化整合中共存共荣

2006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集团研发了数字报纸;刚刚进入2007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知名网络杂志平台Xplus合作,隆重推出第一份合作结晶——电子《文汇报》。此举标志着中国报业集团正式牵手新媒体,共同经营数字报纸领域。未来传媒的发展没有新旧之分,谁掌握了新的技术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早有专家预言,随着网络的兴盛,日趋发达的网络媒体终将取代传统的印刷媒体。世界报纸协会2003年公布的研究报告驳斥了这一预言。报告显示,作为网络时代所谓“没落”媒体的报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行量都在稳步上升;此外,许多知名报纸的网络版在网络媒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报纸的又一卖点。

这项报告显示,2002年一年,被调查的46个国家中有22个国家的报纸销量有所增加,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报纸增长的速度惊人,覆盖面越来越广。报纸发行量与因特网的普及伴生的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能够看到。在中国,2002年因特网用户大约有2250万人,而1998至1999年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12.7%,2003年日均报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5000万份。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报纸的数量和发行量在过去10年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这一趋势已经暂缓,在一些国家,报纸的发行量甚至有小幅上升。

以上数据表明,现阶段,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现状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世界报纸协会理事长鲍尔曾说:“如果报纸真的会消失的话——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很明显谁将向网络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

20世纪,科学发现及其应用不断产生传媒基本技术,从而促使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加速传媒的分化和整合。事实上,新媒介的诞生与兴起,只是标志着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会给信息传播带来意义深远的突破。新媒介与原有媒介各自面对特定的受众,既相互竞争,又互相补充,共存共荣,一同为繁荣人类的传播事业服务,这便是目前各种媒介之间的现实关系。

另外,比较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缺点,也可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将在互相促进中寻求新的发展,在优化整合中共创未来。

报道:传统媒体的优势论文

1、为受众解疑释惑。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不断撞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复杂的社会现实使我国受众感到困惑,使他们产生更高的信息需求。受众已不满足于仅停留在信息的表层意义上,而是迫切希望知道一些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都需要有人作出解释和引导。而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释义性和解惑性,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能够承担起释疑解惑、引导舆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职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认识,建构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不仅向受众提供信息,而且告诉他们怎样认识这些信息,从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的需求。

深度报道重在对社会疑难问题、热点问题的探讨和解释,通过记者对新闻背景及大量材料的分析、思辨,对某一社会现象采取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全方位、多层次的透视,通过追溯历史,预测未来来说明现在,对其复杂构成进行剖析和解释。通过这一层层的挖掘,将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症结暴露在受众面前,解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迷惑,让他们了解新闻后面的东西,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从而得到深刻的理性启迪。

2、充分开发利用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是当前尚未引起新闻界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现实生活中新闻信息层出不穷,新闻单位每天都面临大量来稿,但是从深层次看,新闻资源多数处于浪费、无序的状态。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敏锐捕捉影响人们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个思考型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从纷纭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放到社会、历史的座标中深刻分析,给人以启迪。这个捕捉热点、总结规律的过程,就是对新闻资源进行集约开发、利用的过程。西方大众传播理论中“议程设置”(Agend—Setting Therory)学说指出:在客观世界发生的无数个事实中,新闻媒介总是根据自己报道面的选择、报道量的多少,来凸现某些新闻事实,引起受众的注意,使之成为舆论的中心议题,并进而影响大众的观念与行为。而深度报道能够以其力度和密度强烈影响、引导受众,并进而“设置”出可操作的舆论“议程”,这是对新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深度报道是充分开发、利用新闻资源的有效途径。

3、对重大题材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导向。

一般来讲,深度报道大都涉及重大题材或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因为正是现实生活中这些最集中、最真实、最典型的新闻事实,才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并探究到新闻所涵纳的真理,了解到那些熟而未察的社会生活底蕴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并给人以启迪。

深度报道在抓住重大的社会问题后,反映该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并对它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中常常起着导向引路的作用。这是因为深度报道,特别是那些集中的连续和系列报道,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重大题材营造出强大的舆论氛围,形成“轰动效应”,并造成舆论强势。这对于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能够起到其它新闻样式所起不到的作用。深度报道既可发挥消息“短、平、快”的作用,又能充分运用通讯、评论、图片等多种灵活表现形式;既向人们叙述客观事实,吸引读者,又能在其中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由于上述优势,深度报道能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再加上新闻媒介的正面引导,便会在受众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保证了以正面宣传占据舆论阵地。深度报道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有力保障。

4、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

深度报道往往与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三位一体,深度报道是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武器。舆论监督要做好,深度报道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点都是新闻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深度报道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大胆切入社会焦点,针砭时弊,抓取具有震撼力的事实,使受众产生认同感。

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性报道进行的。而一般性批评报道与批评性深度报道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批评单一的事与人,后者则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分析;前者仅仅

回答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后者则回答出这个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前者为单一成篇,后者则多可以为连续性、系列性报道,特别是系列性报道能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有较大的悬念性和引人入胜感。另外,从内容上说,批评性深度报道也往往要比一般性批评报道更加热门和厚重。因此,深度报道能够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

5、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

深度报道不仅会给受众以强刺激,形成人们的热门话题,还可以唤起各界的参与意识,合力共举,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是因为深度报道不是针对个别情况,而是具有普遍性,它所揭示的,大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自然会唤起社会关注,并随着报道的逐步深入,不由自主的参加进来,进行思考,或采取必要行动。

未来,报纸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是博弈,更多的是合作,最后达到共嬴。

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8315745.html, 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作者:杨沐晗贾浩张源霞刘嘉月何慧雪 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日益火爆,网络直播平台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化营销环境下的新型营销手段,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平台下消费的主群体,研究他们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以网络直播为工具传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作为传播工具的网络直播现阶段发展状况,剖析了网络直播的传播模式,分析了现阶段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尝试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网络直播消费者大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93;F49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直播的兴起 网络直播是基于流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整合视频、音频、弹幕、图片、表情包和打赏等传播和反馈形式,在PC端或手机客户端呈现,基于用户兴趣和直播内容的实时的网络视音频传播和互动的传播媒介,网络主播实时对用户传播信息、与用户互动沟通,用户实时对信息做出反馈。网络直播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征:准入门槛低,全民参与直播;去“把关人”,直播内容繁杂;传播渠道成本高昂,传播具有实时性;用户主动聚合。 大学生处于新生的社会年龄阶层,对于网络直播的接受度高于已就业的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整个群体处于未成年人消费市场和成年人消费市场的过渡带,该主体在未来就业后会成为社会消费主体的事实使当前的市场营销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研究网络直播对其消费的影响,有助于在市场营销的产品设计、品牌传播和品牌资产管理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方 针。网络直播的迅速崛起和相伴随的营销行为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应当认识到该变化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所以对网络直播所带来的变革同大学生的环境、认知、心理反应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市场的营销实践。 2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概述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注册入学正在接受普通高等院校或专科教育的还未走向社会的学生,为了日常生活、精神满足的需要,根据自身购买力而产生的一种消费行动。相比于一般消费者行为,它又有一些区别。第一,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消费人群,基本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第二,由于目前高校的学生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依然以学习为主,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 ●郭全中郭凤娟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对所有的产业、企业、机构和个人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之间的界线被打破,传媒业与通信业、IT业等行业快速融合,为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传统媒体业正在被解构和重构 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中的《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已经停止出版印刷版而出版网络版,谷歌2012年上半年的广告收入为109亿美元,超过了同期美国的印刷广告收入(105亿美元);在日本,互联网广告早在2010年就超过了报纸广告,平均每个家庭拥有报纸的数量更是从1.12份下降到0.9份;加拿大的互联网广告也早已超越报纸广告;在英国,2009年互联网广告就已经超过了电视广告;在德国,《德国金融时报》倒闭、《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德国的劳工机构宣布:自1945年以来新闻界最大规模的裁员大潮已经来临;欧洲很多国家报纸的发行量在近三年中下降了10%以上。 根据CTR媒介智讯提供的数据,2012年1~11月传统媒体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仅4.6%,比2011年同期的13.3%下滑近7个百分点。其中,电视广告增长6.5%,报纸广告下降7.5%,期刊广告增长7.5%,广播广告增长9.6%,户外广告增长2.0%,报纸成为唯一广告收入下降的媒体。在传统媒体低增长乃至负增长的背后,是用户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最终表现为广告主的大量转移。 根据CTR的数据,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为42.4岁,而且在加速老化。在用户日益老化的背景下,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电视的开机率也大幅度下跌。更为不妙的是,传统媒体的人才开始大量流失,或者直接流失到新媒体,如凤凰卫视原执行台长刘春到搜狐任副总裁,或者跳槽至其他行业,或者直接创业,这对于核心资产主要为人才和品牌的媒体业来说,无异于致命威胁。 在传统媒体业一片萧条的同时,互联网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Iresearch发布的《2012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2年,互联网广告收入高达753.1亿元,同比增长46.8%,超越报纸和杂志的广告收入之和,和广电的广告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小,预计在2015年会超越广电,成为第一大广告发布载体。 其中,百度的广告收入突破200亿元,高达223.1亿元,基本超越央视成为中国媒体的“吸金王”,淘宝则以172.2亿元居第二位,其下依次为谷歌中国(44.3亿元)、腾讯(34.2亿元)、搜狐(26.5亿元)、新浪(25.7亿元)、优酷土豆(20.4亿元)、搜房网(20.3亿元)、奇虎360(13.8亿元)、网易(9.0亿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的利润和利润率远远高于报纸。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1年我国报业的净利润为98.61亿元,期刊为22.92亿元,合计121.53亿元,预计2012年中国平面媒体的主业净利润不会超过110亿元,而百度2012年的净利润就高达110.51亿元,百度一家就超过了中国平面媒体的净利润总和。 媒体业作为创意性产业,创新是其“应有之义”,而纵观近几年传统媒体的发展史,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更迭能力日渐弱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创新,不断分化,自我优化。 目前,搜索仍然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广告吸金方式,奇虎360、百度都是以搜索广告为主,保持着很高的增速;新浪在呈现颓势的情况下,依靠微博开始反弹;腾讯携微博和微信双重保险,广告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狐借助于搜狐视频和搜狗搜索,广告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目前,网易在互联网的创新上方法不多,广告增速也较低。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

图1历决全国鑽阅朋况曲计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 TDt?\ 如你 iDCWF t )0 Wh ■嵐杠紅射?

刘卫星 目录 引言 一、新媒体为何受到重视 1、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 2、更多样的互动形式 3、新媒体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二、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表现 1.广告收益减少 2.地位受到影响 3.潜在受众减少 4.传播方式的单一化特征显露

三、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1、简单的力量 2、专业化程度高,行业标准成熟 3、优质内容为王 四、如何与新媒体相“合” 1、学会织网 2、与新媒体合作 3、成为或拥有新媒体 结语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

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 应对措施。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广播和网络这两种新老媒体。 一、新媒体为何受到重视 1、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极大满足受众多种需求。以互联网为例,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使得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与现实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关联和反差。这种关联和反差既能让人自由的远离现实社会,又能让人无界限的融入现实社会,这是网络所呈现的丰富世界,它能最大化的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世界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其实远大于所谓信息海量、快速检索、电子商务等实用功能,这种依赖感之强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 2、更多样的互动形式 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接收、反馈的过程中,改变了受众旁观者的身份,受众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媒体上检索、接收、分享、传播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过程的需要。因此,许多新媒体的传播和互动功能都是以受众为核心而开展,与传统媒体“一切从传播者角度出发”的惯性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当受众由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受众的表达权、参与权等也就得到了更大的实现,互动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3、新媒体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表现虽然对新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蛋糕的大小是不变的,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分流一部分受众。 美国去年5月公布的一项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显示,有 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而减少时间看电视的人有 35.5%、看杂志的有 34.1%、听收音机的有 27.1%、看报纸的有 30.3%。 2.原因虽然新媒体并没有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替代之势,但新媒体的种种优势确实使传统媒体正在失去一些传统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以报纸为例,报纸的内容一向被要求具有时效性强的性质,报业竞争也主要表现为时效性的比拼。 以南京地区的报纸为例,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原本应该在傍晚发行的晚报都赶在了清晨发行。 而新媒体的出现,使报纸的这一优势明显削弱。 电子媒体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其时效性远远胜过报纸的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 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 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报纸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不仅因为它是新闻纸(newspaper),还因为它是廉价纸(cheappaper)。 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量的信息曾经是报纸的极大优势。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 特别是,报纸的低价格还依赖于发行网络的低成本,而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两种媒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何体现,两种媒体在相互依赖中各自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要从内容传播的共享性和传播技术的互补性两方面来分析。 1.信息内容共享要从内容信息的共享性上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引入西方传播学中的共鸣效果(reso鄄nanceeffect)和溢散效果(spill-overeffect)两个概念。 (1)共鸣效果“共鸣效果”(resonanceeffect)的提出,是学者诺尔纽曼等人(Noelle-Neumann&Mathes,1987)在研究1968年伦敦反越战示威时,发现媒体之间也有意见领袖媒介(opinion-leadingmedia)的现象存在,即一些主流媒体最先报道相关新闻后,其他媒体才相继跟进,且意见领袖的内容为其他报纸所采纳,形成一股连锁反应。 诺尔纽曼称这一现象为“共鸣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受众特征

当个体的信息接受者暴露在大众传播媒介前并独自接受信息作品时,它是消费者、译码者、参与者、反馈者的角色,具有受动性和能动性的本质特征。 但是,在信息接受中,由无数个体汇集而成的受众,其群体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就受众在空间上分布、存在的态势看,受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和隐匿性。也就是说,在面对以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人数是极为众多和广大的;成分也是极其混杂和多样的;他们彼此分散居住,有的相距千里;这些人行踪不定,互不相识,素无关系,相互匿名;他们之间既无接受协议,也无有关接受准则;无共同感受,也无共同意识;在接受中,他们对别人无控制功能,别人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在任何日常的一天,我国报纸的读者约有4.5亿,广播的听众约有9亿,电视的观众约有8.5亿。 就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看,受众又具有四个特点: 1、自在性 受众不是某种臆想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客观现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这就决定了信息接受者中的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形貌、个性、兴趣、立场,都把自己划归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之内。 2.自主性 受众不是大众传播者的“侍从”,可以任意驱使,而是某种意义的“主人”;不是大众传播者的敌手,专门揭短拆台,而是大众传播这一巨大工程的合作者。受众同大众传播者一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自尊心理和自己对信息作品的选择、理解与判断,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虽处于大众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的接受活动从来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不是盲从的,而是自主的。 3.自述性 受众对信息作品内容的感知与认识不全由传者给定,面对各种信息,每一位接受者都会作出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并据此进行再传播。西方著名案例“比戈特先生”的漫画传播,即能充分说明受众具有很强的自行阐述的特点。所以,如果说传播是传者的自由,那么“自述”就是受众的特权。 4.归属性 受众虽不是作为固定的群体而存在,而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心无所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在某一特定的接受群体之列。工人与农民,妇女与儿童、球迷与股迷……他们从心理到行为都将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的群体。而大众传播媒介也同样有意地把不同性质的各种信息分类集中传播给不同的接受群体,如《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上海证券报》、《足球》等报刊,和广播电视系统的“经济台”、“交通台”、“教育台”等都是。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浪潮下的转型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浪潮下的转型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在新媒体浪潮中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的情形下展开讨论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新媒体对比传统媒体的优势明显,主要在于其受众的互动性自主性。传统媒体转型迫在眉睫,经过一些融合尝试的失败之作,得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改变其制作新闻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最后也向想要转型的传统媒体提出了值得一试的转型道路。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转型 一、引言 科技革命推动了媒体的变革。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含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印刷术是报纸出现的基础,广播则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如今互联网的出现,必将再次给媒体带来新一次的变革。三大传统媒体是报刊、广播和电视。曾几何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部分生活圈子之外的资讯都是通过这三个方式获得。然而,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的选择多出一个新词: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 但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已经不明显了,甚至新媒体在原创新闻的质和量都逐步超越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的统治地位下发展, 承继其信息优势、维系其影响力, 正一步一步成为更主流的媒体。新媒体的特征也对传统媒体有所渗透,迫使传统媒体加速向前的脚步,苦苦思索选择怎样的道路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新媒体到底是什么?文献[1]中总结了很多说法。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其刚出现的时候,主要是指各大门户网站为主的网络媒体,而现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似乎成为了媒体传播的新热点途径。所以其他和计算机相关的似乎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也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电信网络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31融合与发展·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它们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如何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矛盾进行调和,从而促进媒体事业的发展,需要人们认真思考。 1.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1.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最早是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于2008年首先提出的,并从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是指当无法在一定条件下运用常规软件工具对数据集合的收集、管理和处理时,运用新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强大的决策力、发现力和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产生为人们对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提供了便利,使人们摆脱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进入了普适计算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但这些数据信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需要我们了解数据间的关联并加以利用,从而发挥大数据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大数据的主要特征 对于大数据的特点,从宏观方面来说,大数据总的来说具有数据信息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从微观上来说,大数据具有海量大、多样性、高速性和易变性等几方面的特点。这里我们主要从微观上进行解释。 海量。目前大数据的规模在不断地变化,据相关的预测,到2020年,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将扩大近50倍。同时还会有一些意想的数据来源。 多样性。数据的多样性主要是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网络、社交媒体、互联网、手机通话记录以及传感器网络等一系列数据来源。 高速性。大数据的高速性主要是指数据的创建以及移动的快速性。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高速处理器和服务器软件性能的优化,从而促进实时数据的产生。这要求企业不仅要了解如何加快创建数据,还要知道如何及时地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反馈给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易变性。大数据的多层结构特点,决定了大数据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多种形式和种类。这种不规则的多变性,不利于人们对传统应用软件的分析。虽然传统业务数据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有所发展,但仍值得企业从多层复杂的数据中挖掘有益的价值。 2.大数据背景下媒体的发展 2.1大数据对媒体发展的影响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中介和桥梁,人们主要是通过媒体获得信息。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以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迅速被人们所接受。而与之相对的,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为代表的旧媒体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直接导致了传统传媒导向功能的弱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以及真实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2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的特点 第一,新媒体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以电脑、网络为典型代表。 第二,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受大数据多结构复杂的影响,使得新媒体实现了在形式上、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蕴含着明显的历史性和地域性。 第三,新媒体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交互性。这里的交互性是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间直接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赋予了信息双发的双重身份,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中拥有了一定的掌控权,也就是说,新媒体使旧媒体中的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身份不再有差别。 2.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与发展中的困境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原因是受大数据发展的影响,通过大数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资源重置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发展,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信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重从大数据的背景着手,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6-031-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7018315745.html,ki.11-4653/n.2018.06.003 文/刘烁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摘要: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刺激着新媒体的前进之路。在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只是面临着挑战和困难,还会有新的机会在等待。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需要两者积极地将好处相互融合在一起,将各自的不足不断地改进,从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融合。 本文在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的同时,还详细的论证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和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启示。本文还以传统媒体的向新媒体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作出了举例,来论证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转型的原因和做法。最后,以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启示来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最终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完美的做到媒体融合。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互联网+ 目录 目录内容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定 (一)传统媒体及其特点 (二)新媒体及其特点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 (二)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优势 (三)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不足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策 (二)媒体融合下传统媒体的做法和变化 1.移动手机端时代下纸媒的做法和变化 2.移动手机端时代下电视台的做法和变化 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 (一)澎湃新闻的定位及基本概况 (二)澎湃新闻改革的原因 (三)澎湃新闻向新媒体转化的策略 五、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发展的启示 六、结语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定 (一)传统媒体及其特点 传统媒体即就是与新媒体的对立的概念,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目前兴起的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比较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固有的媒介和机械装置,向社会受众定期的发送一些信息和提供各种平台。传统媒体的主要特点: 1.传播而快速性。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主要是以光速进行传播,是现如今除了新媒体之外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传统媒体当中的广播电视利用该优势,可将一些重大

(完整版)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 刘卫星

目录 引言 一、新媒体为何受到重视 1、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 2、更多样的互动形式 3、新媒体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二、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表现1.广告收益减少 2.地位受到影响 3.潜在受众减少 4.传播方式的单一化特征显露 三、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1、简单的力量 2、专业化程度高,行业标准成熟 3、优质内容为王 四、如何与新媒体相“合” 1、学会织网 2、与新媒体合作 3、成为或拥有新媒体 结语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广播和网络这两种新老媒体。 一、新媒体为何受到重视 1、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极大满足受众多种需求。以互联网为例,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使得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与现实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关联和反差。这种关联和反差既能让人自由的远离现实社会,又能让人无界限的融入现实社会,这是网络所呈现的丰富世界,它能最大化的满足受众多样的心理

说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说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①新媒体(网络媒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网民到2010年,预计绝对数字将达到全球第一(当然相对数字还是小)。 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存在的关系。近年来,受网络冲击最大的是电视。当然,电视的娱乐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受网络影响。我这儿有5月10日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电视了,20%少看杂志了,9%少听广播了,11%少看报纸了。电视观众的减少量最多。但是,我认为任何媒体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网络媒体会替代传统媒体”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报纸、广播、电视,三者能和平共处,现在也会是这样。以前电视刚出现后,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他事边接收。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以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新媒体还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相互融合,出现网络广播、网上视频等。 一个新媒体要超越一个传统媒体,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2250万,这是中国的网民数。这样一个相对比例很小的数字,完全能说明:今天在中国,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远不足以构成冲击。 说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 ①市场的差异。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要有“准运证”。垄断带有保护性,能赚钱,能带来高利润。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②受众的区别。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③管理的不同。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编辑至上,轻视市场。而网络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网站的老大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网站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份量重,而传统媒体则不然。 ④内容的不同。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编辑—总编辑,这样一种“三审制”,没办法在网站上实行。总编把关的模式很难在网站实现,一天滚动发2000条新闻,你总编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所以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⑤时效的不同。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关注。而网络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 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 ⑥版面不同。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在网站上不存在。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⑦写作的不同。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几千字的新闻稿,在网上是行不通的。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没人看的。 ⑧采访。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一个特派记者,花多少多少费用写回来的稿子,如果到网上一发,全给人抄走了。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_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 ——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 何凌南 钟智锦 可 唯 【本文提要】 本研究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提供方面各有千秋,电视新闻在权威消息发布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但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在购物和生活信息上是首选,微信正在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社交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 受众使用行为 城市舆论 【中图分类号】 G206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其更新快、互动强、个性化、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也直接培养出了新型的新闻受众。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刷信息,或许心忧天下,或许文艺小资,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搜寻者和挑选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因此,笔者试图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具有何种行为特征,主要调查其在新旧媒体的使用时间、媒体偏好和媒体信任度等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媒体用户直接报告的问卷调查,包括两类数据源,一类是在北京、重庆、成都等30多个城市通过街头随机拦访收集问卷420份,另一类是通过网络进行更多指定城市的问卷调查,收回问卷525份,共945份。最终受众分布 为北京313人(33.1%)、广州186人(19.7%)、上海176人(18.6%)、重庆88人(9.3%)、成都39人(4.2%)、其他城市143人(15.1%)。其中男性442人,女性495人,8人信息缺失。平均 年龄28.3岁(最小16岁,最大64岁)。涵盖的职业包括企业单位员工(47.3%)、大学生(19.1%)、专业技术人员(14.3%)、事业单位人员(9.5%)、公务员(3.5%)和其他职业(6.3%)。学历以本科为主(65.5%),其次是大专(13.3%)、硕士 (10.8%) 、高中(3.9%)、其他(6.5%)。二、新旧媒体的使用状况 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不同类型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在使用时间上,网络媒体已普遍超过传统媒体,但使用人群存在两极分化 经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在QQ、微信、微博、 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副教授、学生。本文为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本期“传媒新论”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全媒体研究院协助组稿,旨在以“原创、品质、独立”为标准,观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变迁、实践和发展。本组稿件也是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项目编号:90027-3284200)研究成果。 ——编 者

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趋势

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趋势 摘要:在社交化媒体蓬勃发展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呈现一种新的发展走向。而网络新闻传播受众也在发生着改变,存在一种新的走向。本文从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结构、受众数量、受众角色地位和受众本位意识四个方面来解析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潜在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在逐渐走向媒体的主人和受众的主人的方向,正在形成一种真正的全民记者时代。 关键词:社交化媒体环境;网络新闻传播受众;变化 当今社会,社交化媒体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之一。社会化媒体也被人们称为社交媒体,它指一种网站和技术,即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而网络新闻传播则是将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即互联网和新闻传播的相互结合。社交媒体凭借互联网的沃土,蓬勃发展,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利用互联网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新走向,而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结构变化趋势 本文将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结构分为年龄、性别、文化程

度、经济水平四个方面。 根??统计数据,我国社交媒体受众的男女比例分别为57%和43%;年龄比例分别为19到25占19%,26到30占30%,31到35占21%,36到40占12%,40岁以上占18%;而在文化水平方面,大学生占据主要人群。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网络受众的年龄无十分集中的阶段,在网络发展的初期,受众的年龄多在20到35岁之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受众年龄分布正在趋于平衡;而受众性别比例将逐渐趋向平衡。受众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阅读网络新闻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有关,并且,阅读新闻本身需要一定知识文化水平,这些知识,人们大多只有在高校中才可以接触到,尤其在中国。毫无疑问,阅读网络新闻首先需要网络工具,所以受众经济水平一般不会很差。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的普及,网络新闻传播受众这种文化和经济差异将会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数量变化趋势 在中国,社交网络用户中的活跃人群估计为5.97亿,2012年,中国的社交共享的数量增长60%。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共享性、即时性等网络特点,因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机遇与路径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路径探析 大河网高亢 当前,中国的传媒业正经历一次大的变革。变革的主要表现与核心,是新兴媒体正影响、改造甚至颠覆着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被消解,几十年来中国的新闻传播主要平台和话语渠道,作用日益被侵蚀。传统媒体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扮演一个更积极,主动拥抱这一变化和融合,已经刻不容缓。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现状与难点 近两年,报纸发行量严重下滑,记者日渐减少,广告量不断下降,读者都在上网或通过手机、 ipad等网络载体获取和消费新闻信息。据统计,当今中国发行量排名前10的所有报纸加一起,其问题也不及腾讯、网易等公司主办的新闻客户端的点击量的10分之一。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要务。 从国家意识层面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战场,只有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开拓媒体发展领域,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才能更好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执政安全,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意见》认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从媒体自身发展现状来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也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忽视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读者吸引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影响之巨,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内从中央到地方的传统媒体都在努力探索道路。就目前的现状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有这样几种形势: 首先是各级传统媒体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危机,主动重视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湖北大学肖笛 科技的进步诞生了新媒体,人们把从前看报纸的时间拿来刷微博,看电视的时间改成了看网络电视。新媒体具有的多样性、实效性深深吸引着受众,它不受地理限制,将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传播给受众,它交互性强,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全民讨论,人们可根据喜好选择想看的栏目资讯。当人们把实现转移向新媒体时,传统媒体必然受到冲击。报刊、广播电视这样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由于受众流失,广告也大大减少,传统媒体面临巨大考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迎来了新一轮变革。 一.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从业者抱着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威胁论,事物有新旧交替,认为传统媒体已死,不再有未来,一种是乐观派,认为传播注重的是内容,而传统媒体拥有精干的队伍从事新闻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扬长避短。简单来说,威胁论是从渠道角度出发,传统媒体渠道单一,而渠道正是新媒体的优势,这就有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变革。而新媒体由于成军晚,缺乏过硬的技术,制造的内容粗糙,不具备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得以发挥特长。 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取经。传统媒体在冲击下向新媒体转变,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湖南广电集团,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一流的情况下,向下发展芒果TV、金鹰网、芒果粉丝圈等,逐步构建全媒体网络生态模式。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我是歌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节目全程由经理人控制生产流程、制造原理、观众反应,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发展成粉丝效应商业链,这些是在经理人的推动下完成的。《我是歌手》还引起了一个现象,让许多不看电视的人重新回归银幕,大家守在电视前看直播,人们同步用手机在微信上讨论,带动社交网络进行图文直播。这说明了好的内容在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性,值得许多传统媒体思考学习。 然而,受新媒体打击最大的当属报业集团。网络的渗透,新媒体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报纸失去时效性。人们一打开手机就能受到最新的实时资讯,对比之下,刊登前一天新闻的报纸成了“旧闻”。在严重的市场冲击下,报纸开始了革新,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有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21世纪报系,主打深度报道,开辟独到的评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并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并存 科技推动着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浪潮日益席卷着整个社会,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已离不开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共同圈。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的生活更加的快餐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影响正在逐渐缩小被日益增强的数字化媒体所取代,这是必然趋势。在我国,目前超过10%的国民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的市场受到网络世界的强力挤压,传统的纸质媒体是被新媒体完全取代还是二者并存?媒体的发展将会如何?经过对新旧媒体的对比,作者认为二者应该会在长时间内相互弥补并存。 想要讨论新旧媒体的孰强孰弱就必须要了解媒体、媒质、媒介的概念。在现今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表象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体。媒体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储存信息的实体,即媒介,如纸张、磁盘、光盘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即媒介,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介和媒质是不可分离的。 媒介研究专家表示: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来自美国的消息更悲观,北卡来罗纳州的一位大学教授更大胆语言:美国的报纸将在本世纪40年代消亡。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与20世纪90年代广播之与电视的关系非常相象,当时人们都认为广播媒体会在强大的电视媒体挤压下消亡,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广播摇身而为人们旅途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那么传统媒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是否也会有幸运的发展契机出现,而不至于令自己的广告市场份额一跌再跌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本身所具备的特点说起,看看他们都在哪些方面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又存在哪些缺点 纸质媒体的缺点 1、即时性低 报纸等出版物从出版到购买者手中需要经历运输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2小时,也可以是1-2天。而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新闻出现,但是这些新的新闻必须要再等到一个传输周期才能到达购买者手中。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却是以光速传播的,即使要将信息发往全球,也只需几秒钟。 2、搜索性低 某天当你突然想起一年前你看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你想找出来,如果你之前没有将报纸整理好,你几乎很难找出刊登那篇文章的那份报纸。而基于数据库的互联网却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出你需要的文章。 3、储藏、携带不方便 我们可以用一张4.7G的DVD光盘和一堆报纸做比较,一张光盘携带是很方便的,而这张光盘可以携带几万份报纸的信息,你认为储藏DVD会比储藏几万份报纸更占空间吗?更不用说将所需要的资料存在网络硬盘上或发到邮箱里,需要时只要有一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电脑就可以随时调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