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5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

1 对机械的

初步认识

1.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特征及

异同点,能描述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

的之间的关系;

2.掌握机器的组成,能区分机器与机构的

不同;

3.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

低副、高副。

1.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实际例

子来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2.利用多媒体加深对各概念

的理解;

3.通过到工厂车间参观来加

深理解。

8

2 常用工程

材料

1.掌握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及工

艺性能;

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

用,并能根据条件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

料;

3.了解钢铁材料的生产过程;

4.掌握热处理的目的、种类及应用,能正

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改善材料的性

能;

5.了解有色金属材料的种类、应用及特

点;

6.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1.教师应结合机械加工中常

用材料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进行教学;

2.可组织学生通过到工厂车

间参观进行现场教学;

3.在教学中将各种金属材料

带进课堂,实训室内可做部

分力学实验,使学生从外观

和内部都有一个认识,调动

学生的好奇心,钢铁材料的

生产过程可以通过视频来了

解。

24

3 常用机构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类型及

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方

法,能准确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3.掌握凸轮机构,能区分凸轮机构的类

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

列室中进行,通过学生动手

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

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各

种机构的工作过程,加深理

16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

学时型;

4、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间歇性运

动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解机构的功用及原理。

4 机械零件1.了解轴的分类和应用特点;掌握轴的结

构及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

2.掌握轴承的类型和功用,能够区分滑动

轴承与滚动轴承;了解各类轴承的结构组

成、类型及特点;能解决轴承使用中的安

装、维护和润滑的问题;能区别常用的滚

动轴承类型,会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表达

含义。

3.了解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4.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分类、

结构特点和应用;

5.掌握螺纹及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特

点,能正确装配螺纹联接,能对其进行预

紧和防松。

1.教师应结合机械设备及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2.进行一次通用零件和部分

装置的采购模拟活动或市场

技术调研,使学生在实践中

了解、熟悉各种机械零件扥

结构特点、功用;

3.采用实践课,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

24

5 机械传动1.理解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

会分析带传动的运动特性;能识别 V 带

和带轮结构;会查阅有关资料选用普通V

带;掌握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方法;能

解决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保养相关问题;

2.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

应用;能认识滚子链的结构,会分析链传

动的运动特性;

3.理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

和应用;理解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能够对直齿轮、斜齿轮和圆锥齿轮主要参

数及几何尺寸进行计算;了解齿轮的失效

形式、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4.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

和应用;

5.了解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

和应用;会判断螺旋传动的相对运动关

系;

6.掌握轮系的类型;能够计算定轴轮系的

1.教师应结合机械设备及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2.组织 1~2 次学生参观企

业,增加感性认识;

3.安排 1~2 次现场教学;

4.采用实践课,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

5.利用教学模型或实物,设

置传动装置的故障,让学生

检查并排除,以锻炼学生对

传动装置的维护能力。

28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

学时传动比;了解减速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

的功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减速器。

机动8

合计108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

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真正确立“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学好《机械基础》;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多

媒体课件等,形象客观的展现本课程的内容精华,并进行必要的金工实习、实验、现场教学、参观、分组讨论,写出实习、见习或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特点,灵活运用模型演示教学法、参

观和现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单纯的书面检测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机械基础》课程的发展,建议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机械基础》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注重知识应用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注意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其次应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三)教学条件

1.校内教学场地:建有多媒体教室、机加工车间、电焊车间、铸

造车间、压力加工车间、力学性能试验室,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测量工具、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设备利用率要高,购买或制作配套的教学模型,以加强直观性教学;

2.校外机械市场、企业环境的利用: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

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并通过

参观企业环境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教学中还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四)教材编写方法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为方便组织教学,学生的阶段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编册;

3.关于内容的选择:应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力求反映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

4.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中职学生具有吸引力,需要从中职学生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机械基础实际生产的举例方式来表述,而不是沿用成人的角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方式来表述,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内容载体要实现陈述、分析、提问的综合运用,文字与插图、实验与练习相互配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导入和互动性训练等,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在习题集中,不但要有计算题,还应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问答题、作图题等多种形式的题目,这些习题应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与教材对应部分紧密相联,难度不应太大;学生完成这些作业后,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五)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按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恰当的使用文字(word格式),课件(ppt 格式),动画(SWF格式),三维图形源文件(注明打开软件,推荐

CAXA/UG/PROE/SWORKS中一种),图纸(dwg),视频(含配音及rm格式),图片(jpg\gif),试题等元素来描述,拍摄教学视频录像,编写项目教学实训指导用书,收集学生实训作品,行成直观的梯度样例。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方向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简单电路的构成和分析方法。掌握电路基础知识、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构成、区别和不同的分析方法。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1)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有效值、阻抗与导纳、串联与并联谐振、低通与高通、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电路的过渡过程、时间常数、微分电路、积分电路。

(2)三极管放大作用、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与输出电阻、频率特性、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稳压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等。

(3)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寄存器、555定时器、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等。

2.学会以下分析和使用方法

(1)直流电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2)叠加原理;

(3)戴维南定理;

(4)正弦交流电路的串、并联谐振;

(5)用放大电路的图解法确定工作点、分析波形失真和输出功率;

(6)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3.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灵活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分析电路的有关参数;

(2)实际电路的连接及分析与理论电路的连接及分析作比较;

(3)交流电路的连接及测试;

(4)常用三极管、集成运放和集成稳压器的识别和使用能力;(5)所学简单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估算能力;

(6)简单电子电路的实验操作能力;

(7)能根据实际要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5 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

1 直流电路1.掌握交直流电路及主要物理量;

2.掌握欧姆定律应用;

3.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连接;

4.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5. 学会基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6.学会电源的等效变换;

7.理解叠加原理及戴维南定理;

8.学会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万用表的使用及电路

中电压、电位的测量。

2.电阻的串、并联连接

并能正确计算。

16

2 正弦交流

电路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学会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法;

3.掌握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

4.掌握RLC串联电路;

5. 掌握RL串联与C并联电路;

6.学会三相电源的连接及三相负载的连接。

装接日光灯电路及故障

排除。

30

3 继电-接

触器控制

电路

1.了解常用低压开关;

2.理解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起停控

制电路;

3.理解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电路;

4.理解行程控制、时间控制电路;

5.理解触头的联锁;

6.能进行控制电路应用举例。

对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的点动、启停及正反转

电路实践操作

36

4 可编程序

控制器简

1.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2.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F系列器件和编号;

4了解.F系列PLC基本逻辑指令;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控

制电路的编程操作。

30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

5.理解常用基本电路的编程。

5 工厂输配

电与照明

线路和安

全用电

1.了解工厂输配电;

2.理解照明电路;

3.理解触电和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

4.了解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常识。

单相电能表的连接操

作。

20

6 常用晶体

1.熟悉晶体二极管及晶体三极管;

2.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

3.理解晶闸管功能和应用。

晶体管的简易测试机常

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2

7 门电路与

组合逻辑

电路

1.了解电路概述;

2.理解门电路;

3.了解组合逻辑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操作。24

8 触发器与

时序逻辑

电路

1.了解集成触发器;

2.了解计数器及寄存器;

3.理解集成555定时器。

二进制加法、555定时

器的操作应用。

10

合计180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利用示教板、教学挂图、多媒体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对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学习应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装拆掌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3.对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学习,采用项目组织教学,配合一定的现场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4.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评价方法

1.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提问、作业完成、单元测试成绩为主,同时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程中实训部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态度、操作过程、实训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3.逐步建立发展性考核与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照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4.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表象出的发展潜能等,采用等级或分数评定与描述评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教学条件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应具有继电-接触器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应配备电工电子实训室,能够保证学生进行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的分析、调试与设计,主要电路的装拆实训。

(四)教材编写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校本教材编写,编写中可合理安排必修与选修的内容,也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进行相应内容的增删。教材内容应体现就业为导向,与核心专业技能相联系,并突出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中实际应用相联系。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为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应积极进行重点课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从而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搜集相关的视频、教学录像、精品课程、课程单元试题、电子教案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工程技术类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能徒手绘制较简单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以图表现物体三维特征的能力,培养简单零件测绘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态度。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3.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4.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5.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6.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初步具备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初步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需要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通过制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5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

1 对制图课的

认识和学习

要求

1.了解机械图样及其在生产中的用

途;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工程

图样实例进行了解;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如由实物

绘制图样、由图样想象实物等

进行了解。

0.5

2 制图国家标

准的基本规

1.了解图纸幅面和格式的规定,理解

比例的含义和规定,会运用比例的表

达方法;

2.掌握常用图线的线型和主要用途,

并会运用;

3.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会进行

基本的尺寸标注。

可以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

产品图样,创设学习情境,让

学生体验学习本学科知识在实

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6

3 常用尺规绘

图工具

正确使用常用的尺规绘图工具。

让学生在准备绘图工具的过程

中初步认识它们的作用。

0.5

4 常用几何图

形画法

1.掌握常用的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

的作法;

2.理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掌握其画

法和标注,了解椭圆的画法;

3.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4.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

作图步骤;

5.掌握画草图的基本方法。

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动

手绘制操作中,理解领会相关

的概念和作图方法,实现“做

中学、做中教”。

6

5 正投影法和

视图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

特性;

2.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

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基本体三视图

的作图方法;

3.能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通过观察实物、动画和教师讲

解来学习,借助模拟演示或多

媒体辅助手段等实施教学。

对照模型或简单零件进行视图

的识读训练。

6

学时

6 点、直线和

平面的投影

1.掌握点的三面投影和规律,理解点

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

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

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利用挂图、模型和多媒体辅助

教学手段进行讲解;依据内容

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

暴,进行小组学习。

6

7 基本体1.熟悉棱柱的视图画法;

2.熟悉棱锥和棱台的视图画法;

3.熟悉圆柱、圆锥和圆球的视图画

法;

4.熟悉基本体的尺寸注法;

5.熟悉基本体表面上求点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

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由物到图的转换。

6

8 轴测投影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

影的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

2.了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能画出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

4.能根据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出

三视图;

5.了解圆平面在同一方向上斜二轴

测图的画法。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采用项目的形式,使学

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讨论、合作,

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

识的了解。

6

9 组合体1.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画法,熟

悉形体分析法;

2.掌握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平面体

和圆柱体的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

法;

3.了解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圆球的

投影画法;

4.掌握两圆柱正贯和同轴(垂直投影

面)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和立体的投

影画法。

5.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能识读

和标注简单组合体的尺寸;

6.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利用挂图、动画、教学视频的

等手段将所学知识直观化;按

照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沟通

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

养做准备。

12

学时

10 图样画法1.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和配置

关系;

2.熟悉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

画法与标注;

3.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

方法与标注;

4.掌握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的单一剖

切面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

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5.了解斜剖视、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

平面的剖视图、几个相交剖切平面的

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6.能识读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

法与标注;

7.能识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图形的

简化画法,掌握识读剖视图的方法和

步骤。

结合生产中的实际图样,创设

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答疑

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采用相应

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小组之间

合作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

识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8

12 标准件和齿

1.了解键、销的标记,了解平键与平

键连接、销与销连接的规定画法;

2.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

其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3.能识读弹簧的规定画法;

4.了解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

称与尺寸关系;

5.能识读和绘制单件和啮合的标准

直齿圆柱齿轮图。

通过实物、模型以及相应的教

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标准件的理

解;通过采用任务的方式,学

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加深理

解。

8

学时

13 零件图1.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熟悉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

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3.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熟悉典型零

件图的尺寸标注;

4.了解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

和尺寸注法;

5.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

熟悉螺纹的要素;

6.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标注和查表

方法;

7.了解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的基

本概念,掌握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

符号、代号及其标注和识读;

8.了解极限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

偏差,掌握尺寸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和识读;

9.熟悉常用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符

号以及标注和识读;

10.了解零件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表

达;

11.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理解绘制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绘

制简单的零件图。

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

生产图纸;创设情境让学生感

受零件图的在生产中的重要意

义;以任务的方式对零件图的

内容进行分解,激励学生积极

寻求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主动

获取、处理相关信息。

14

学时

14 装配图1.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

与查表方法;

2.能识读螺栓连接的画法;

3.能识读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的画

法;

4.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5.理解装配图的视图选择、装配图的

基本画法和简化画法;

6.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7.理解配合的概念、种类,掌握配合

在装配图上的标注和识读;

8.理解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9.熟悉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

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采用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手段,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

将学习任务转化成由浅入深的

问题来组织学习。

8

15 测绘1.掌握典型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能绘制典型零件的零件图;

3.能绘制装配草图;

4.能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部分机械图

样。

结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背景,

选择合适学生测绘的零部件,

让学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并组

织实施。

16

机动 5

合计108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组织实施时可按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专业背景,选择合适测绘的零部件,使学生初步具备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注意加强安全防护的教育;

通过实施测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评价方法

1. 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作业、制图技能测试、读图测试、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评价;

2.倡导绘图作业展评等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3. 注重培养学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意识,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测绘工具习惯的形成;

4. 平时绘图作业成绩应占一定比例,对测绘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考核;

5. 鼓励学生参加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化评价。

(三)教学条件

应配置多媒体教室和制图室,购置有教学挂图、模型、典型零部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用具。提倡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电脑应配备有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

(四)教材编写

1. 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形成规律,符合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 教材内容应能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难易程度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为便于教学中灵活使用,并适应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读图与绘图练习、测绘内容可独立编写;

3. 教材中的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尤其是教材中的所有图样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按实训教学项目,恰当的使用文字(word格式),课件(ppt格式),动画(SWF格式),三维图形源文件(注明打开软件,推荐CAXA/UG/PROE/SWORKS中一种),图纸(dwg),视频(含配音及rm格式),图片(jpg\gif),试题等元素来描述,拍摄教学视频录像,编写项目教学实训指导用书,收集学生实训作品,行成直观的梯度样例。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巧.

1 常用绘图工具、用品及仪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绘图工具和用品是学好《制图》课程的前提。常用的绘图工具和用品共有10种,现一一介绍给大家 一、常用绘图工具 1、图板: 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的矩形木板。其要求: (1)板面平整、光滑; (2)左侧的“导边”应平直。 #常用图板规格: 0号(900mm×1200mm)、1号(600mm×900mm)、2号(450mm×600mm) 2、丁字尺: 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 #其用途: (1)与图板配合来画平行线。 (2)与图板、三角板配合来画角度线、垂直线。 3、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由两块三角板组成,一块45o,另一块30o(或60o)。 #其用途: (1)与丁字尺配合来画垂直线、倾斜线(15o倍数角的角度线):45o、30o、60o、75o、105o和15o等, (2)两块三角板配合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直线。 4、比例尺: 比例尺俗称“三棱尺”,共有六种常用的比例刻度,是供绘制不同尺寸比例的图形所用的。 注意:比例尺不能当作直尺来画线使用,只能用于量取不同比例的尺寸。

5、曲线板: 曲线板是用于绘制不规则的非圆曲线的工具(可正、反两面使用)。 其使用方法: (1)至少保证4个点(或4个以上的点)与曲线板的边缘相吻合,才能连接这4个点(或4个以上的点)。 (2)两段之间应有重复。 二、常用的绘图用品 1、铅笔: 铅笔分:硬、中、软三种。其标号有:6H、5H、4H、3H、2H、H、HB、B、2B、3B、4B、5B、6B共13种。其中:6H为最硬,HB为中等硬度,6B为最软。 铅笔的选择与使用: (1)绘制底稿时,应使用H或2H铅笔,并削成尖锐的圆锥形; (2)绘制图形时,应使用B或HB铅笔,并削成四棱柱形(扁铲形)。 (3)铅笔应从没有标号的一端开始使用,以便保留铅笔的软硬标号。 2、绘图纸: 绘图纸有正、反面之分,绘图时,应选用正面画图。其识别方法:用橡皮擦拭几下,不易起毛的一面就是正面,或采用观察法,反光较亮的一面就是正面。 三、常用绘图仪器 1、分规: 分规是用来截取尺寸、等分线段或圆周的工具。 其使用方法:两针尖并拢时应对齐。。 2、圆规: 圆规是用来画“圆”或“圆弧”的工具。 (1)其附件有:钢针插脚、铅芯插脚、鸭嘴插脚、延长杆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本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重构中的论证结论,确立了本课程的知识点。(3)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确定的当前高技能人才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 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 学习 项目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 序号 教学项目1 概论任务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 任务1-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 1 2 任务1-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机械制图及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1、投射方向与视图名称的关系:由前向后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主视图 ;由上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左视图 。 2、7/850f H φ配合代号中H 代表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8代表 公差等级代号 ,f 代表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3、常用联轴器可分为三大类: 刚性联轴器、 弹性 联轴器和 安全联轴器 4、根据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可分为 滑动摩擦轴承和 滚动摩擦轴承。按其所受载 荷方向不同可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等。 5、渐开线齿轮分度圆上的 P 和 π 的比值,称为模数。模数越大,分度圆直径越大,齿厚越 大 。 6、蜗杆传动是由 主动件蜗杆 与 从动件涡轮 相啮合,传递 空间两垂直 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和动力的传动机构,传动比122112//z z n n i == 7、形位公差表示_垂直度__公差,公差值为。 8、符号 代表 不去金属_的_____表面粗糙度。 9、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为 轮齿折断、齿面疲劳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塑性变形 11、V 带传动是靠传动带的两侧面与带轮轮槽侧面相接触而工作的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6分) 专业__________ 教学班次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密………………………………封………………………………线………………………………………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 1、《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标准 (1) 2、《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课程标准 (9) 3、《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课程标准 (16) 4、《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标准 (23) 5、《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0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36) 7、《产品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42) 8、《电工基础》课程标准………………………………………………………………48

《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 (NZZB/K1101-2013) 一、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2、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3、学时: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128学时。 4、建议开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相关课程 本课程以初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为前导,直接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间接后续课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装配、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图纸图幅、字体、图线、比例、尺寸标注等相关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标准 《木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木工机械制图英文名称:wood mechanical drawing 课程类型: 绘图识图能力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80 讲课学时:48 实践学时:32 学分: 2.5 适用对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先修课程: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木材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以普遍存在于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形成一门融入工作对象 (机械零部件)、工具(CAD/CAM软件、测绘工具量具)、工作方法(零件三维造型、零部件测绘方法)工作要求(遵循工作规与技术标准)等工作过程要素的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造型与测绘”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并在后续涉及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制造工艺、设备操作等若干课程中持续贯穿运用与提高。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造型与测绘的职业能力。构建木材加工领域毕业生从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承担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设备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工艺技术员等岗位迁移的重任。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对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并吸收木材加工专家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容。既着眼于学生在木材加工工作实际的需求,也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备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 2. 基于行动导向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教、学互应,学、做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能从容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 3. 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机械制图的基本要求

机械制图的基本要求 机械制图优先采用A类标准图纸:A类主要有:A0(1189mm×841mm)、A1(841mm×594mm)、A2(594mm×420mm)、A3(420mm×297mm)、A4(297mm×210mm)、A5(210mm×148mm)等11种规格。 必要时也允许选用所规定的加长幅面的B类和C类,加长幅面的尺寸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 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图框线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有装订边两种,但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标题栏 GB/T10609.1-89对标题栏的内容、格式和尺寸作了规定,标题栏的文字方向应为看图方向,标题栏的外框为粗实线,里边是细实线,其右边线和底边线应与图框线重合。 比例 (GB/T14690-93) 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需要按比例绘制图样时,应由规定的系列中选取适当的比例。 为了能从图样上得到实物大小的真实感,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1:1),当机件过大或过小时,可选用表规定的缩小或放大比例绘制,但尺寸标注时必须注实际尺寸。一般来说,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中填写。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比例时,可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或右侧标注比例。 字体 (GB/T14691-93)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的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1.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字高的2/3。长仿宋体的书写要领是: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2.数字和字母有直体和斜体两种。一般采用斜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线约成75°角。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形式的字体。 图线 (GB/T17450-1998) 1.图线线型及其应用

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1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INT7 2”的零件图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 标题栏 技术要求

材料、数量、图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一致。 (2)一组图形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视图 基本视图:物体向6个基本投影面(物体在立方体的中心,投影到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投影所得的视图,他们是他们是:

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顶视图、底视图及后视 图。 三、全剖半剖 为了辅助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有时候需要对物体进行剖切所得的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的剖开物体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试图

半剖视图: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对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四、尺寸及其标注

1、尺寸的定义: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2、尺寸的分类: 1)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其中Φ20为基本尺寸,0.81为公差。0.5为上偏差,-0.31例如:Φ200.5 -0.31 为下偏差。20.5和19.69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6)零线 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7)标准公差 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个公差等级。 公差分为CT 、IT、JT 3个系列标准。CT系列为铸造公差标准,IT是ISO 国际尺寸公差,JT为中国机械部尺寸公差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二、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电气设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标准设计为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计划学时为60课时。 (二)课程价值 《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机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2、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知识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根据国家规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把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中需要掌握的

相关知识分解为一定的模块,由浅入深。本课程在内容上综合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式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呈现形式上讲究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做到直观感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特点。根据教学组织环节划分了学习目标、入门引导、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并穿插安排了观察思考、讨论分析、资料链接等各种教学活动,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 五、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机械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形位公差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常用量具的认知应用,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力矩,力偶,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一般物体面积、体积、质量的计算方法,力学基础知识,起重设备的类别及主要参数,麻绳,钢丝绳,绳夹,吊具,滑轮与滑轮组,手拉葫芦和电动葫芦,千斤顶,电动卷扬机,抱杆,缆风绳,地锚,自行式起重机,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排除,撬与拔,滑与滚,转与扳,顶与提,起重指挥信号,起重绳索的打结方法,吊装常用的系结方法,钢丝绳的插接方法相关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处理本专业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二)、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形位公差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常用量具的使用。(2)、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以及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3)、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关于力偶的概念,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制图与CAD》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二)设计思路 三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必须学好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与技术思想的工程语言,即机械制图。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计算机绘图已逐渐替代手工制图,是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为了使本课程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理念,达到培养目标,设计时考虑弱化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板图尺规练习,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力求打破固有的体系,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 AUTOCAD》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化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 [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用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机电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 标准概括介绍: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 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 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国家科委 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中国科学院 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原国家标准计量局 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 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 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名称 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 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 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 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 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 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 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总学时:95 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 (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 (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 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 理解V带及带轮、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V带传动的安装维 护及张紧装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要点: 1. 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 2. 机构传动比i 第二节V带传动 要点: 1. 普通V带结构 2. 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 3. 普通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 4. 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 5. 普通V带的标记 第三节同步带传动 要点: 1.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 第二章螺旋传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螺纹的代号标注、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2. 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 3. 理解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螺纹的种类和应用 要点: 1. 螺纹的分类和应用 第二节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要点: 1. 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螺纹的代号标注 要点: 1.普通螺纹的代号标注 2.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 3.管螺纹的代号标注 第四节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要点: 1.普通螺旋传动 2.差动螺旋传动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青岛市技师学院课时授课计划 编号:QGJ-QR-JW-50L 版本:A/0 流水号:课时授课计划(一体化)

可见轮廓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 剖面线、过渡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不可见轮廓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同波浪线 限定范围表示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轨迹线、中断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平行。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 (2)尺寸线 尺寸线由细实线和箭头组成。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在尺寸界线之间, 如图1-7(a )所示。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如图1-7(b )中尺寸3和8的尺寸线,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之间相交,图1-7(b )尺寸14和18标注不正确。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同方向的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7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标注角度和弧长时,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圆心是该角的顶点,尺寸线不得用其他图线代替。 24 8 16 18 14 R42×φ4 箭头尺寸线数字尺寸界限 2-R416 8 24 3 φ4 18 14 (a)正确 (b)错误图1-7 标注尺寸的要素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细斜线。 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形,箭头尖端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离开,如图1-9所示。 (a )箭头的画法 (b )正确注法 (c )错误注法 图1-9 箭头画法 箭头的尾部宽度等于图形中可见轮廓线的宽度b ,长度约为 4b ~5b 。箭头的位置应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留有间隙。细45° 斜线的方向和画法如图1-8所示,当尺寸线终端采用斜线形式 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并且同一图样中只能采用 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画箭头地方不够时,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 替箭头,也可用单边箭头。 (3)尺寸数字 讲解, 结讲解 强的画法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新)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先修课程,以识图、工量具使用、受力分析、材料选用、掌握各种机械传动为基本任务,为后续专业课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的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车身损坏分析与修复、汽车空调的检修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认知和应用能力,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设计思路 第一,本课程标准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核心思想。首先,作为课程的基础,它要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二,以行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为依据进行编写,它的内容涉及面要广但不应太深,应能包含该课程涉及到的有关汽车上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在确定本课程内容与要求时,充分考虑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中级汽车修理工、钣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以及交通部对修理工、钣金工等从业资格证的考核要求,力求使本课程内容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各工种考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第四,采用任务引领型的课程结构,以每个项目以具体工作任务引出必须的课程理论,并针对中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好恶的认知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上它的理论性不能太强,要能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实物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第五,作为一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具有专业指导性。在此条件下,本课程主要以八个阶段性的任务展开:①识读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②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③认识汽车常用机构、④认识机械传动、⑤认识汽车上的常用联接、⑥认识液压传动基

1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图(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计划学时:9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一)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具备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能力和实际技能而开设的。本课程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的产品及工装设备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工作时技术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 鉴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为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为实现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 1.本课程标准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2.机械制图(一)计划学时90,教学目标主要是合理表达机件结构并标注尺寸。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仪器绘图及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其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2.2.1 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 ●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 ●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 2.2.2 知识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 ●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 ●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 ●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 2.2.3 其他目标 ●自我学习能力; ●良好职业习惯; ●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目录 一、课程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2)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3) 二、教学目标 (4) (一)知识目标 (4) (二)技能目标 (4) (三)素养目标 (4)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5) 四、教学建议 (7) 五、教学组织与考核评价 (8)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类等专业专科的一门既有基本的系统理论又有 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基础性内容又是人材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三种基本能力和三种分析能力、两种技能和工程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课程任务: (1.)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 (2.)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 (3.)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 (4.)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求为着力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及术语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 一、制图 1、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2、在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有: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等。在图纸幅面及格式中规定了图纸标准幅面的大小和图纸中图框的相应尺寸。比例是指图样中的尺寸长度与机件实际尺寸的比例,除允许用1:1的比例绘图外,只允许用标准中规定的缩小比例和放大比例绘图。 3、机械图样主要有零件图和装配图,此外还有布置图、示意图和轴测图等。零件图表达零件的形状、大小以及制造和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装配图表达机械中所属各零件与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布置图表达机械设备在厂房内的位置;示意图表达机械的工作原理,如表达机械传动原理的机构运动简图、表达液体或气体输送线路的管道示意图等 4、表达机械结构形状的图形,常用的有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旧称剖面图)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即机件向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图形。按投影方向和相应投影面的位置不同,视图分为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等,布局如下: 仰视图 右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后视图 俯视图 如果是标准视图布局,不需标注视图名称,如不能按标准视图排列,应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名称“X”向,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图中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机件向投影面投影时,观察者、机件与投影面三者间有两种相对位置。机件位于投影面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一角投影法。投影面位于机件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三角投影法。两种投影法都能同样完善地表达机件的形状。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剖视图是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而得到图形。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则只画出切断面的图形。断面图常用于表达杆状结构的断面形状。

机械制图与CAD 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制图与CAD》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 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二)设计思路 三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必须学好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与技术思想的工程语言,即机械制图。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计算机绘图已逐渐替代手工制图,是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为了使本课程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理念,达到培养目标,设计时考虑弱化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板图尺规练习,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力求打破固有的体系,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化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用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 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机电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素质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

制图的基本规定

江安职校机电专业部《机械制图》学科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第周星期教学内容(课题):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目标: 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内容。 2、基本规定在制图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制图的基本规定内容 教学难点: 1、基本规定在制图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安排:课时。 教具:毛坯、刀具、量具、电子教案等等 教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内容 实施过程: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4457.4-2002的含义: GB:表示国标;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的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02年发布使用的。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和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其四周边框的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的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他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和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四、看图方向的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的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1-2 比例(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的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的原则 国家标准规定了图样绘制比例优先选用系列和允许选用比例。 应用绘图比例注意事项 *为了从图样上得到实物大小的真实概念,尽量采用原值比例绘图; *不论采用哪种比例绘制图样,尺寸数值必须按机件的实际大小确定,与绘图比例无关; *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原则上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若某个视图需采用不同的比例,则应在该视图的上方标注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