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天平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探究

中考天平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探究
中考天平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探究

中考天平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探究

题型一:平衡天平两托盘上烧杯中盛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一种质量相等的不同种金属,反应完毕后,分析金属或酸剩余情况、产生H2的多少以及天平平衡情况。

例1.(2004年曲靖市中考化学试题)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等的稀硫酸,调节至平衡。在左、右两个烧杯中分别投入质量相等的锌粒和铝粒(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发现铝有剩余,锌没有剩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右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比左烧杯中的多

B.左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比右烧杯中的多

C.天平指针可能指向分度盘中间

D.天平指针不可能偏向右边

解析:为方便计算,设硫酸溶液中溶质H2SO4为98g,Zn、AI质量均为mg。由于AI有剩余,右烧杯中H2SO4完全消耗掉;Zn无剩余,左烧杯中Zn完全消耗掉。有:

Zn + 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65 98 2 54 3×98 6

mg (98m/65)g (2m/65)g 18g 98g 2g

则左右两边增量为:△m左=mg–(2m/65)g=(63m/65)g,△m右=(m–2)g。

讨论:

⑴当m≤18时,右烧杯中Al会完全消耗掉,不符合题意;

⑵当m>65时,左烧杯中Zn完全反应掉消耗H2SO4的质量大于98g,不符合所设情况;

⑶当m=65时,左烧杯中Zn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右烧杯中Al过量65g–18g=47g,H2SO4完全消耗完。有△m左=△m右,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即天平仍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

⑷当18<m<65时,,左烧杯中Zn完全消耗掉,而H2SO4有剩余,右烧杯中Al有剩余而H2SO4完全消耗掉。有△m左>△m右,右烧杯中Al产生的氢气比左烧杯中Zn产生的多,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综上,可知本题选B。

例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

这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浸没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

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右图),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

气泡产生为止。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下列

推测中,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下同)

C、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N移动

D、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M移动

思路点拨此题将金属与酸反应引起的质量变化以杠杆是否平衡来体现,杠杆(或天平)平衡本身就隐含着质量相等这一等式关系。

即m

金属- mH

=m`

金属

– m`H

金属与酸反应都需要判断是金属过量还是酸过量。本题由题意铁、铝都过量,产生的氢气相同,即铁溶解的质量大于铝溶解的质量,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N处移动。答案点击AC

小结:

1.等质量的Mg 、Zn、Fe三种金属任意两两组合后分别加入平衡天平两边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

⑴若天平保持平衡,指针指向中间。当天平保持平衡,左右两边净增量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两边的酸一定消耗完而无剩余,两金属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过量而剩余。结合方程式可分析出相对原子质量(用M表示,下同)小的金属一定有剩余,M大的金属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恰好消耗掉。

⑵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只会偏向加入M大的金属的一边。当天平失去平衡,左右两边净增量不相等,即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等,分两种情况:

①两种金属完全消耗掉而酸过量,此时消耗的两金属质量相同,结合方程式可分析出M大的金属产生的氢气较少。

②由于等质量的酸消耗的M大的金属的质量远大于消耗的M小的金属的质量,所以还有可能M大的金属完全消耗掉而酸有剩余,M小的金属有剩余而酸完全消耗掉,此时,也是M大的金属产生的氢气较少。

2.等质量的Al与Mg 或Fe或Zn分别加入平衡天平两边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

⑴若天平保持平衡,指针指向中间。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两边的酸一定消耗完而无剩余。结合方程式可分析出与酸反应后显+3价的Al一定有剩余,Mg 或Fe或Zn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恰好消耗掉。

⑵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只会偏向Mg 或Fe或Zn的一边。有两种情况:

①两种金属完全消耗掉而酸过量,此时消耗的两金属质量相同,结合方程式可分析出Al产生的氢气较多。

②由于等质量的酸消耗的Mg 或Fe或Zn的质量远大于消耗Al的质量,所以还有可能Mg 或Fe或Zn 完全消耗掉而酸有剩余,Al有剩余而酸完全消耗掉,此时,也是Al产生的氢气较多。

题型二:平衡天平两托盘上烧杯中盛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一种或多种各不相同的物质,要求维持天平平衡,确定所加物质的质量。

例3.如下图所示,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盛有足量

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Al和

MgCO3的混合物,右盘烧杯中加入Mg和MgO的混合物,

且MgCO3与MgO的质量比为21:10,充分反应后,若天平

最终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Al与Mg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盐酸足量,左、右两烧杯中所加物质全部消耗掉。左烧杯中Al、MgCO3与盐酸反应分别放出H2、CO2,右烧杯中Mg、MgO与盐酸反应只有Mg与盐酸反应放出H2。两烧杯中的物质反应后,虽然质量都减轻,但天平最终仍保持平衡,说明左、右烧杯中物质增重的质量相等。即:△m(MgCO3-CO2)+△m

(AI-H2)=△m(MgO)+△m(Mg-H2)。设加入的Al的质量为a,Mg的质量为b,有:

MgCO3~CO2△m 2Al~3H2↑ △m Mg~H2↑ △m

84 44 40 54 6 48 24 2 22

21 10 a 48a/54 b22b/24

10+48a/54=10+22b/24,解得a/b=33/32,故AI与Mg质量比为33:32。

小结:

对于此类题,先假设出加入物质的质量,然后用“差量法”计算出左、右两边溶液增加的质量,最后据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来求解。

例4、如右图所示,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

分别盛有等质量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

烧杯中加入ng 镁粉,向右边烧杯中加入ng 铝和氧

化铝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若天平仍然平衡,则

混合物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是有关天平平衡的计算。由于稀盐酸足量,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镁粉和铝粉产生的氢气质量应相等。

设ng 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则:

Mg + 2HCl = MgCl 2+H2↑

24 2

ng x

x =12n g 设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为y ,则: 2Al + 6HCl = 2AlCl 3 + 3H2↑

54 6

y

12n g y =

43n g 即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43n g ,氧化铝的质量为4

n g 铝、氧元素质量比为102

484:)10254443(??+g n g n g n =15∶2

答案点击 15∶2

例5、在托盘天平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向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溶质

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然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和镁,两烧杯物质完全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 )

A. 3:1

B. 2:1

C. 3:4

D. 2:3

解析:该题目将化学反应与托盘天平平衡结合在一起。两盘中酸和金属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天平仍平衡则产生氢气相等。由氢气质量求出反应的铝和镁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 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g 可采用如下计算:

Mg H Cu Al H ~~2

224

224623

182

:????? 则铝与铜的质量比为18:6=3:1。

小结:对于此类题,先假设出加入物质的质量,然后用“差量法”计算出左、右两边溶液增加的质量,最后据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来求解。

例6.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

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

分析:①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H 2SO 4=FeSO 4+H 2↑ Mg+H 2SO 4=MgSO 4+H 2↑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③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

解: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 、y (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 )。Fe+H 2SO 4=FeSO 4+H 2↑ 增加的质量(差量) Mg+ H 2SO 4= MgSO 4+H 2↑增加的质量(差量)

56 2 56-2=54 24 2 24-2=22

x a y a

56∶54= x ∶a 24∶22=y ∶a

答: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题型三:平衡天平两托盘上烧杯中盛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一种质量相等的不同种金属,然后根据天平指针偏转情况,确定所加的是何种金属。

例7.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

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体积、相同

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烧 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金属A 。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1);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2)。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 可能是( )

A .Zn

B .Mg

C .Cu

D .AI

解析:观察所给选项,C 项中Cu 不与酸反应,若A 为Cu ,则指针始终偏向右边。其他三个选项中,Zn 、Mg 、 AI 均比Fe 活泼,与盐酸反应产生H 2的速率比Fe 的快,有气体产生时,指针首先均会偏向加入Fe 的一边。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最后指向右边,说明Fe 产生的H 2的质量大于金属A 产生的H 2的质量。又稀盐酸足量,金属全部反应完,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等质量(设为mg )的Fe 、Zn 、

Mg 、 AI 完全反应产生的H 2的质量分别为(2m/56)g 、(2m/65)g 、(2m/24)

g 、(3m/27)g 。只有(2m/56)g >(2m/65)g ,加入的金属A 只能是Zn 。故本题选A 。

小结:

1.等质量的Mg 、Zn 、Fe 三种金属任意两两组合后分别加入平衡天平两边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由于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H 2的速率较快,天平指针首先偏向活动性相对较弱的金属的一边。又由于酸足量,反应结束后两金属全部消耗完,结合方程式可分析出M 大的金属产生的氢气较少,指针偏向M 大的金属的一边。

2.等质量的AI 与Mg 或Fe 或Zn 分别加入平衡天平两边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天平指针首先偏向活动性相对较弱的金属的一边,反应结束后,指针偏向Mg 或Fe 或Zn 的一边。

3.等质量的Cu 与AI 或Mg 或Fe 或Zn 分别加入平衡天平两边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由于Cu 不与酸反应,天平指针始终偏向Cu 的一边。

天平专题练习

<一>平衡问题

1、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g

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g 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

A .分度盘的左边

B .分度盘的中间

C .分度盘的右边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边投入少量

的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 )

A .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

B .不发一偏转

C .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 .无法判断

3、在天平的两托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天平平衡,再往两烧杯中分别加入

等质量的 Mg 和 Zn 待烧杯中的 Mg 和 Zn 全部反应完毕后,天平的指针 ( )

A 、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

B 、不能停止

C 、偏向Zn 的一边

D 、偏向Mg 的一边

4、托盘天平调平后,托盘天平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等质量的硫

酸溶液,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2.5克铝粉,右盘烧杯中加入2.5克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都有固体剩余物,则此时托盘天平( )

A .左盘重

B .右盘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5、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同的烧杯,再分别注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向

一边烧杯中投入5g 镁,另一边投入5g 锌,若反应停止时,镁和锌完全消失,则天平指针

A 偏向加锌的一边

B 偏向加镁的一边

C 指向中间

D 左右摇摆不定

6、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往烧杯中各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在左边的烧杯中加入2.4克锌,在右边的烧杯中加入2.4克镁,待两边的金属都完全反应后天平指针的位置( )

A 、向左偏转

B 、向右偏转

C 、没有偏转

D 、无法判断

7、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

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

A 、偏向左边

B 、偏向右边

C 、仍指零处

D 、无法确定

8、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

相同质量、相同质最分数的稀硫酸,然后按右图所示分别投入相同质

量的锌粒和镁带,反应停止后天平可能 ( ) A.左边托盘上升 B.右边托盘上升 C.保持平衡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9、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天平平衡后,烧杯中分别加入

等质量的铜片和铁片,天平的指针 ( )

(A) 偏向铜片一端(B) 偏向铁片一端 (C) 保持平衡 (D) 无法判断

10、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平衡后,分别向烧杯两边中加入5g 镁和

5g

锌,镁和锌完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左右摆动不停

1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分别放一个盛有100毫升浓度为20%的盐酸的等重烧杯,调节天平

至平衡,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片(加在左盘烧杯里)和锌片(加在右盘烧杯里)。反应完全后,天平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仍保持平衡

B、右盘下沉

C、左盘下沉

D、无法判断

12、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g

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A.分度盘的左边B.分度盘的中间C.分度盘的右边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在天平的两托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天平平衡,再往两烧杯中分别加

入等质量的Mg 和Zn 待烧杯中的Mg 和Zn 全部反应完毕后,天平的指针()

A、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

B、不能停止

C、偏向Zn的一边

D、偏向Mg的一边

14、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小烧杯,烧杯中各盛有。100毫升20%的盐酸,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然后在两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铁粉(左盘)和锌粉(右盘),至反应停止后天平的状态为:

a、仍然平衡.B、右盘下降;c、左盘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a

B、肯定是b

C、肯定是c

D、肯定不是c

15、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注入100g%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

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镁粉,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在左盘上放4g砝码

B. 在左盘上放6g砝码C.移动游码至3.4g刻度D. 移动游码至7.6g刻度

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右图

所示,关闭弹簧夹a,b,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此时打

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二者都进水

D、甲、乙二者都不进水

(2)此时的天平( )

A、处于平衡状态B.偏向左C.偏向右D.无法确定

(3)若将甲、乙两瓶直接用一导管连接(撤掉水槽,其他条件不变),当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并使两瓶恢

复到原来的温度,此时的天平( )

A.仍处于平衡状态B.偏向右 C.偏向左 D.无法确定

17、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

酸,天平平衡.现向天平左右托盘的两烧杯里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和镁。

(1)若锌、镁全部溶解,则天平的指针偏转(填“不”、“向左”或“向右”)。

(2)若锌、镁均有剩余,则天平的指针偏转(填“不”、“向左”或“向右”)。

18.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稀硫酸,天平平衡。

(1)若向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锌粒(如图

一所示),待充分反应后,发现两烧杯中锌粒均有

一二

剩余,则天平指针偏转。(填不或向右、向左)

(2)若向左边烧杯中投入少量的锌粒,向右边烧

杯中投入等质量的镁条(如图二所示),待充分反

应后,发现锌粒和镁条全部溶解,则天平指针

________偏转。(填不或向右、向左)

19.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上盛有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烧杯一只,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试根据金属溶解及天平指针变化的情况判断:

(1)若镁和锌都完全溶解,则指针一定偏向________的一方(填铁或锌)

(2)若天平保持平衡,则发生反应的铁和锌的质量为:铁________锌(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如图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往右边烧杯里注入

一定量的稀硫酸,左边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

(1)两边烧杯里各投入少量相同质量的锌粒,锌粒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边投入少许锌粒,右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镁条,锌、镁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

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都平衡;B.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

C、甲不平衡,乙、丙平衡;D.只有乙仍然平衡。

22、甲、乙两同学分别按照下图中的A和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是:①将反应

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

待天平平稳后,两同学的天平所处的状态()。

A.甲、乙都不平衡

B.甲不平衡,乙平衡

C.甲平衡、乙不平衡

D.甲、乙都平衡23.将盛有相同质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天平保持平衡。

再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1)若天平仍保持平衡,反应物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___。

(2)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入金属______的一方。

24、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端等大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两边放

入的金属质量也相等。

(1)当酸足量时,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___方偏转。

(2)当金属足量时,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___方偏转。

A、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

B、不能停止

C、偏向Zn的一边

D、偏向Mg的一边

25.已平衡的托盘天平两盘的烧杯里,各盛有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现分别向其中投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充分反应后:

(1)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那么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天平失去平衡,那么天平指针一定偏向加有金属___________的一边.

26、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同的烧杯,杯中分别盛同浓度等质量的稀硫酸,设纯

酸的质量为m克,调节天平至平衡,指针指在标尺正中央,向左边杯中加入n克Zn,向右边加入n克Fe,让它们充分反应后,请按下列各点,讨论m与n的数量关系。(说明:用数学关系式表示)

A、天平指针仍指在标尺的正中央:__________。

B、天平不平衡,加______的一端向下

降:_______。

<二>确定金属质量的问题

1、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100g%的硫酸溶液,向两个烧中同时加入哪组金属,

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A.锌、铁各7g B.锌、铁各5g C.锌、铁各4g D.锌、铁各3g

2.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各盛有100g%的硫酸溶液,天平平衡。再向两个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下列某组金属,反应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符合此条件的金属组别是()

A.铁、锌各4g B.铁、锌各5.6g C.铁、锌各6.5g D.铁、锌各7g

3.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若往左盘烧杯中放入,欲使天平平衡,应往右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0.36g铝3 C D.0.24g镁

4、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一个烧杯,两烧杯盛有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天平保持平衡。此时向

左盘烧杯中加入10gMgO,若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天平右边的烧杯中加入

A.10gCu B.10.9g镁条C.10gNa2CO3D.12g铝片

5、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盛有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8g

氧化铜,若使天平仍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是()

A. 8.5g锌

B. 8.3g铁

C. 8.6g铝

D. 8g银

6、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1个等质量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再往左盘

烧杯里放入0.44克氧化钙,要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可以往右盘烧杯里加入的适量的物质是下列的( )。

A、0.48克镁粉

B、1.00克碳酸钙

C、0.924克碳酸镁

D、0.44克铜一铝合金

7、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5.6g氧化钙,向另

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的镁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需投入镁片的质量为()

A.5.61g B.8.00g C.4.2g D.6.11g

8、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整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5.3克碳酸钠,

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铁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投入铁片的质量应是( )

A. 5.6克

B. 5.1克

C. 3.2克

D. 3.1克

9、在天平两边各放置一个盛有同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在左边烧

杯中放入3.60克铝粉,为了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应放入镁粉的质量为( )。

A、3.49克

B、3.60克

C、3.70克

D、3.81克

10.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上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使两边保持平衡,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 2gCaO,若要使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3()

A.11. 2g B.17. 6g C.20g D.22. 4g

11、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调整天平至平衡后,向天平

两端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铜一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且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一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为( )。

A、1:1

B、1:2

C、2:1

D、1:3

12、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托盘上,天平平衡后,将铝粉放入左杯,镁粉放入右杯,充

分反应后酸仍足量,如果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铝镁两种金属的质量比是()

A.24∶27 B.27∶24 C.33∶32 D.35∶36

13.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注入100克%的稀硫酸,右边烧杯中注入100克%的稀盐酸,再向左边烧杯中加入a克铝粉,右边烧杯中加入b克镁粉,充分反应后,最终天平仍平衡,则a与b的关系理的是()

A.a=b≥2.4克B.a=b≥1.8克C.若a=1.65克,则b=1.6克D.若a= 1.8克,则b=2.4克

1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盛有50g%的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下列各

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A. 3.6g铝3.6g镁

B. 10.6g NaOH 3

C.5.6g铁6.5g锌

D. 8.4g CaCO3

15.如下图实验: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在两烧杯中装入相

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然后把下列各组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两烧杯

(左边烧杯固定是放入铁)。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指的是:

A.0.1克铁和0.1克碳B.0.1克铁和0.1克锌

C.0.1克铁和0.1克铝D.0.1克铁和0.1克镁

16、平衡的天平两边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各一只,并分别注入%稀H2SO4溶液50g,向两个烧杯分别加入下列

各组物质,待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A.铁、锌各1 克B.铁、锌各3克C.铁、锌各5克D.铁、锌各7克

17.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一杯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质量的稀盐酸,平衡后,左边加入锌片,右边加入碳酸钙,起完全反应后天平仍旧平衡(固体无剩余),则锌和碳酸钙的质量比是多少

18.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在左、右盘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镁,反应停止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一定没有剩余B.镁一定有剩余C.镁、铁一定都有剩余D.铁可能有剩余.

19.在托盘天平的两盘里,各放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H2SO4,天平平衡。下列反应后仍然使天平平衡的是()。

A H2SO4都足量,分别加入等质量但不足量的镁、铝

B H2SO4的量一定且相等,分别加入等质量但过量的镁、铝

C 加入等质量金属,镁过量,铝恰好与H2SO4完全反应

D H2SO4都足量,分别加入9.9克铝和9.6克镁

20.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

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向左边烧杯中加入56g 铁,向右边烧杯中

加入58g 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则 参加反应的铁与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如图所示,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平衡。在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

个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向左边

烧杯中加入12g 镁粉,向右边烧杯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12.4g ,

已知混合物中镁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充分反应后,为使天平平衡,

需将游码移到_________g 处。 22、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各放一盛100克20%盐酸的小烧杯A 、B ,调至天平平衡。A 中加

入5.6克KOH ,那么B 中加入______克CaCO 3才能使两边托盘再次达到平衡。

<三>确定是哪种金属

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烧杯里分别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在左盘投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右盘投入与铁质量相同的纯净金属可以是( )

A. Mg

B. Al

C. Zn

2.在托盘天平的两端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盐酸的烧杯,并使天平保持平衡,在左、右两个烧

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了两种金属(保持盐酸过剩),反应完全后发现左杯升高、右杯下降,则左右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的金属可能是( )

A .镁和铝

B .锌和镁

C .锌和铜

D .铜和铁

3、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

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 、Y 。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则金属X 、Y 分别是

:Al Y :Fe :Zn Y :Fe :Zn Y :Al :Fe Y :Zn

4、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

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

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 和金属Al 。有气体产生时,

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1);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 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图2)。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 可能是( )

A 、Zn

B 、Mg

C 、Cu

D 、Al

5.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上一个盛有3

6.5克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将各一定量

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烧杯中,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MgO 和MgCO 3

B. Mg 和MgCO 3

C. MgO 和Mg(OH)2

D. MgO 和Mg

6.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

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 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 等质量的金属Y 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当两种金属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则X 、Y 是下表组合中的

A 、X :Fe Y :Mg

B 、X :Zn Y :Mg

C 、X :Zn Y :Fe

D 、X :Zn Y :Mg

7.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平衡。在两烧杯里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若在 右

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应在左盘加入与铁质量相同的金属是:( )

A .Zn

B .Al

C .Cu

D .Ag

8.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

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

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B.①②C.①③D.②③

9.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往两只烧杯分别注入

等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往左盘烧杯投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右盘烧杯投

入等质量的某金属X。当锌粒渐渐溶解完全时,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图

A);X金属继续反应,天平指针缓缓靠近中间;当X金属溶解完全时,

天平指针已偏向左边(图B)。请问,某金属X的名称是____。

天平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答案A A C C A A A BC A 题号10111213141516(1)16(2)16(3)答案A A A C D C A B C

17、(1)向左(2)不18、(1)向右(2)向左19、(1)锌(2)小于

20、(1)仍然平衡;等质量的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2)偏向左边;等质量的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的多

21、D 22、A 23、(1)镁(2)铁24、(1)锌(2)A 25、(1)镁(2)锌

26、m≤65

98

n

m>

65

98

n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A D CD A D A D C A C D C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A A B D182:315A BD70:17310

题号123456789

答案AB C C B C C B D Fe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为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板块,现将该考点的学习策略小结如下:

1.学习目标

(1)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2)考查金属与酸(或盐)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3)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大小;

(4)设计实验验证给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学习方法

(1)熟记“顺序”,掌握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一个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

变成原子。

(2)抓住要点,灵活应用

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此时应把握三点:

①使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超出此范围则不一定适用;

②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的酸是指无氧化性的酸即盐酸、稀硫酸(硝酸、浓硫酸则不行),金属的位置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

③金属与盐反应时,盐必须溶于水,且金属的位置要在盐中金属的位置之前,由于钾、钙、钠的活动性非常强,所以钾、钙、钠要除外。

3.解题策略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2)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溶液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3)若用实验方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解题策略是:

①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②试剂的选择是:

a.选取中间的金属,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

b.选取两端的金属,中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

③选择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

4.典型例题

(1)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及应用

例1.初中化学课学完以后,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空白: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__AlZnFeSnPb(H)Cu___AgPtAu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

试举出实验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三点:

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把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出实验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及应用条件,属理解、记忆性题目。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1)MgHg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如: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盐必须是可溶的,如:

例2.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铜、铬锰、镍组成合金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Cr、Al、Cu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是:

②?

〔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必须查阅的资料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Cr、Al、Cu三种金属的密度

②Cr能否与酸反应

③Cr、Al、Cu三种金属的导电性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控制实验条件〕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纱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记录现象〕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写出铬(+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1)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铬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比铁更易被氧化,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用,是因为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食醋不宜用铝制品盛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它不仅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更是对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验的科学品质的考查。

〔查阅资料〕该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Cr、Al、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查阅的资料应是②;

〔控制实验条件〕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纱布将其表面擦光亮的目的是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应选A;

〔得出结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可知它们的活动性强弱为:Al>Cr>Cu,原假设中正确的是②,铬(+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应用〕(1)铬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原因是铬的活动性大于铜,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2)食醋不宜用铝制品盛放的原因是食醋中含有乙酸,能与氧化铝反应,破坏保护膜,使深层的铝被腐蚀。

数学中考专题(找规律)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A 、 618 B 、638 C 、65 8 D 、678 4、如下左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 5、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个小房子用了 块石子。 6、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1) (2) (3) 第4题

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 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7、如图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 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_______颗. 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猜想第6个图形有 个点,第n个图形中有个点。 9、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一列“树型”图: 经观察可以发现:图(2)比图(1)多出2个“树枝”,图(3)比图(2)多出5个“树枝”,图(4)比图(3)多出10个“树枝”,照此规律,图(7)比图(6)多出个“树枝”。 10、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__cm(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2、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图形。例如第(1)个图形的表面积为6个平 …… …… ①1=12;②1+3=22;③1+3+5=32④;⑤;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 第7题图

中考数学找规律经典题目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3 4 4 5 5 10 a 10 找规律问题 1. 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二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梯的台级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时,楼梯的上法依次为:1,2,3,5,8,13,21,……(这 就是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请你仔细观察这列数的规律后回答:上10级台阶共有 种上法. 2.把若干个棱长为a 的立方体摆成如图形状:从上向下数,摆一层有1个立方体,摆二层共有4个立方体, 摆三层共有10个立方体,那么摆五层共有 个立方体. 3.下面由“*”拼出的一列形如正方形的图案,每条边上(包括两个顶点)有n (n>1)个“*”,每个图形“*”的总数是S : n=2,S=4 n=3,S=8 n=4,S=12 n=5,S=16 通过观察规律可以推断出:当n=8时,S= . 4.下面由火柴杆拼出的一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 …… n=1 n=2 n=3 n=4 …… 通过观察发现:第n 个图形中,火柴杆有 根. 5.已知P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ABC 的面积为a , B 1、 C 1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PB 1C 1的面积为 4a , B 2、C 2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则△PB 2C 2的面积为163a , B 3、 C 3分别为B 1B 2、C 1C 2的中点,则△PB 3C 3的面积为64 7a , 按此规律……可知:△PB 5C 5的面积为 . 6.如图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辉发现的, 称为辉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可得: 图中a 所表示的数是 . 7.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 ……; 根据前面各式规律可得:13+23+33+43+53+63+73+83 = . 8.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 1个图案需 7根火柴,第 2 个图案需 13 根火柴,…,依此规律,第 11 个图案需( )根火柴. A. 156 B. 157 C. 158 D. 159 9.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图形中M 与m 、n 的关系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考圆的常见题型最新

1、如图,EB 为半圆O 的直径,点A 在EB 的延长线上,AD 切半圆O 于点D ,BC ⊥AD 于点C ,AB =2,半圆O 的半径为2,则BC 的长为( B ) A .2 B .1 C .1.5 D .0.5 2、如图(2),在Rt ABC △中,9068C AC BC O ∠===°,,,⊙为ABC △的内切圆,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则tan ODA ∠=( D ) A . 2 B .3 C D .2 3、如图,两同心圆的圆心为O ,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P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 ) A .π B .π C .3π D .2π 4、如图,点A B C ,,在 O 上,50A ∠=° , 则BOC ∠的度数为( ) A .130° B .50° C .65° D .100° 5、一根水平放置的圆柱形输水管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有水部分水面宽0.8米,最深处水深0.2米,则此输水管道的直径是( ) A .0.4米 B .0.5米 C .0.8米 D .1米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D 是⊙O 的弦,延长BD 到点C ,使DC =BD ,连接AC ,过 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AB =AC ; (2)若⊙O 的半径为4,∠BAC =60o,求DE 的长. (1)证明:连接AD ∵AB 是⊙O 的直径 ∴∠ADB=90° 又∵BD=CD ∴AB=AC 。 (2)解:∵∠BAC=60°,由(1)知A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在Rt △BAD 中,∠BAD=30°,AB=8 ∴BD=4,即DC=4 又∵DE ⊥AC , 图(2) (第4题图) A B O C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主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主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表面意思)。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找规律(含答案)

中考数学试复习专题——找规律 1、如图所示,观察小圆圈的摆放规律,第一个图中有5个小圆圈,第二个图中有8个小圆圈,第100个图中有__________ 个小圆圈. (1) (2) (3) 2、 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菱形,第2幅图中有3个菱形,第3幅图中有5个菱形, 则第4幅图中有 个菱形,第n 幅图中有 个菱形. 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 含n 的代数式表示). 4、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 、b 、c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 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 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 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 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 1 2 3 n … …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

6、 如下图,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成最简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334个图形 需 根火柴棒。 8、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 9、如图 2 ,用n 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f(n)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f(n)和n 的关系是 10、观察图4的三角形数阵,则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下列图案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n 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 12、 观察下列各式: 3211= 332 123+= 33221236++= 33332123410+++= …… 猜想:333312310+++ += .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 第n 个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四排 6 ┅┅ 10 9 8 7 3 2 1 5 4

中考数学找规律题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一 序数与数据之间的规律 1. )先找规律,再填数: 1111111111111111,,,,12234212563307 8456 (111) +_______.2011201220112012 +-=+-=+-=+-=-=?则 2、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 211? =1-12; 321?=12-31;431 ?=31-4 1;…… 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n 为正整数,请你猜想) 1(1 +n n = ;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3)求和: 211?+321?+431?+…+2010 20091? . 3. (2011湖南益阳,16,8分)观察下列算式: ① 1 × 3 - 22 = 3 - 4 = -1 ② 2 × 4 - 32 = 8 - 9 = -1 ③ 3 × 5 - 42 = 15 - 16 = -1 ④ …… (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4.(2011广东汕头,20,9分)如下数表是由从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个数;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行的第一个数是 , 最后一个数是 ,第n 行共有 个数; ( 3)求第n 行各数之和. 5.已知:321232 3=??= C ,1032134535=????=C ,154 32134564 6=??????=C ,…,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寻找规律并计算=6 10C . 小结:多观察,分析变化与不变化 2、几何变化类 1. (2011广东肇庆,15,3分)如图5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n 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 . 2. (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18,4分)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 有 个小圆.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3. (2011四川绵阳18,4)观察上面的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_____个图形共有120 个。 第1个图形 第 2 个图形 第3个图形 第 4 个图形 第 18题图

圆知识梳理+题型归纳附答案_详细知识点归纳+中考真题

圆 【知识点梳理】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 ?点A在圆外; A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 d r > ?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 d r = ?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 有两个交点;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 无交点 ?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 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B D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一、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三、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1)标题:含义:表面含义:字面上的意思、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作用:作为文章线索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事件)表明写作对象,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比喻、拟人、一语双关、象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它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倒叙[把事物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前,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交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作用,交代了(补充了、解释了)…,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品质)(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天气、景物特点)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情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深化)主旨(4)五种表达方式及用法:记

叙(叙述):是指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生的经过描写: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环境做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真切的感觉议论:讲论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说明:对事物进行客观、平实、科学的解说和介绍侧重介绍事物的特点、功用、构造能方面内容。(5)文章线索[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 1、形式:以某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某一问题为线索明暗两条线索 2、线索出现的位置: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6)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有真实感、亲切感、有说服力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好像在和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起来自由(7)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结构: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交代了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中考找规律题

2009年中考试题专题之--------猜想、探索规律型 一、选择题--- 1.(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如图,小陈从O 点出发,前进5米后向右转20O , 再前进5米后又向右转20O ,……,这样一直走下去, 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 时一共走了( ) A .60米 B .100米 C .90米 D .120米 2.(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某校生物教师李老师在生物实验室做试验时,将水稻种子分组进行发芽试验;第1组取3粒,第2组取5粒,第3组取7粒……即每组所取种子数目比该组前一组增加2粒,按此规律,那么请你推测第n 组应该有种子数( )粒。A 、12+n B 、12-n C 、n 2 D 、2+n 3.(2009年江苏省)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 11122-??-+ ??? ;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 ??????????? ; …… 第n 个数:232111(1)(1)(1)111112342n n n -???? ?? ----??-++++ ??? ? ?+?????? ? ?. 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第10个数 B .第11个数 C .第12个数 D .第13个数 4.(2009年孝感)对于每个非零自然数n ,抛物线2 211(1) (1) n n n n n y x x +++=- + 与x 轴交于A n 、B n 两点,以n n A B 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112220092009A B A B A B ++ +的值是 A . 2009 2008 B . 2008 2009 C . 2010 2009 D . 2009 2010 5.(2009年重庆)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2n + B .44n + C .44 n - D .4 n 6.(2009年河北)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 … 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 … 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 从图7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 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O 20o 20o

中考复习圆专题所有知识点和题型汇总全

《圆》题型分类资料 一.圆的有关概念: 1.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④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正确的命题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直径是圆最长的弦B.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C.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D.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圆B.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C.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D.一个圆只有一个外接三角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B.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C.长度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D.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 5.下面四个图中的角,为圆心角的是( ) A.B.C.D. 二.和圆有关的角: 1. 如图1,点O是△ABC的内心,∠A=50 ,则∠BOC=_________ 图1 图2 2.如图2,若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D=58°,则∠BCD的度数为( ) A.116° B.64° C. 58° D.32° 3. 如图3,点O为优弧AB所在圆的圆心,∠AOC=108°,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BC,则∠D的度数为

A 图3 图4 4. 如图4,AB、AC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C,D是优弧BC上的一点,已知∠BAC=80°, 那么∠BDC=_________度. 5. 如图5,在⊙O中,BC是直径,弦BA,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P=50°,则∠AOD=. A 图5 图6 6. 如图6,A,B,C,是⊙O上的三个点,若∠AOC=110°,则∠ABC=°. 7.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2:3:7,则∠D的度数为。 8. 若⊙O的弦AB所对的劣弧是优弧的 1 3 ,则∠AOB= . 9.如图7,AB是⊙O的直径,C、D、E都是⊙O上的点,则∠1+∠2=________ A 图7 图8 10.如图8,△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C是优弧AB上一点(点C不与A,B重合),设OABα ∠=,Cβ ∠=(1)当35 α=时,求β的度数; (2)猜想α与β之间的关系为 11.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延长BC至E,求证:∠A+∠B C D=180°,∠DCE=∠A; 如图2,若点C在⊙O外,且A、C两点分别在直线BD的两侧,试确定∠A+∠BCD与180°的大小关系;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试卷必考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 (重点保留,认真消化背诵) ◎几个重要概念总结:(见海西考点文学类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4、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6、论证方法(4个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说明方法(3个字):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8、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9、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们>、他<们>、它<们>)。 1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默写(10分,选最好的五道题计分,错一个字则一句没分): 对策:先把61首诗词都背完,再背老师划线的古文部分;课外名句只要背发的资料上的。想要考上128分以上的同学应把该背、能背的尽量背完。) 2.口语交际。(3分)( @ 口语交际答题要点:称呼+礼貌用语;语言委婉;号召或感谢。) 示例:叔叔(称呼),您好!(礼貌用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好吗?(号召)谢谢您的合作!(感谢) 3.名著阅读6分(1)名著阅读题选择题:(2分)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1、张冠李戴,书名和情节、人物混淆;人物和情节混淆等。 2、语言绝对。比如《伊索寓言》全是动物寓言,错,应该是大部分。复习海西配套练习P147-152) (2)情节概述题(4分)答题要点: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主要人物。1点一分,主要人物不能错,错了0分;1个错别字扣0.5-1分) 4.综合探究题(6分)@ 综合探究、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 (1)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 (2)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 (3)拟标题、拟栏目、仿写要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 (4)看图写话:要找到图中的关键人、景、物和字,扣住材料主题写。 (5)理解主题:结合材料,看清题意。 (6)想象拓展题:计划要具体,想象要丰富,描写要细致。 二、古文对比阅读(18分)。 1、字词解释(4分,4空,两个甲文,两个乙文) @ 字词解释对策:重点看每册课本的课后注释和海西考点上的归纳,背海西配套P157-163;背发的资料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中考常见题--找规律

中考常见题---找规律 知识储备: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1)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a n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a n . (2) 数列的一般形式:a 1,a 2,a 3,…,a n ,…,简记作{a n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1) {a n }表示数列,a n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 (2) 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 0).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正负相间的数列 练习: 1.某校生物教师李老师在生物实验室做试验时,将水稻种子分组进行发芽试验;第1组取3粒,第2组取5粒,第3组取7粒……即每组所取种子数目比该组前一组增加2粒,按此规律,那么请你推测第n 组应该有种子数( )粒。 A 、12+n B 、12-n C 、n 2 D 、2+n 2. 观察下列等式: 531422?=- 732522?=- 933622?=- 1134722?=- …………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 3.正整数按图8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第21列的数字 . 4.有一列数1234251017 --,, ,,...,那么第7个数是 .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2 5 10 17 ... 4 3 6 11 18 ... 9 8 7 12 19 ... 16 15 14 13 20 (25) 24 23 22 21 … …… 图8

圆专题总结题型

圆 ●中考点击 考点分析:(要求Ⅰ:理解掌握;要求Ⅱ:灵活运用) 内容 要求 1、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其有关概念 Ⅰ 2、弧、弦、圆心角、弦心距四者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Ⅱ 3、圆的性质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灵活运用圆周角的知识 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及计算 Ⅱ 4、垂径定理的应用及逆定理的应用,会添加与之相关的辅助线 Ⅱ 5、圆与三角形和圆内接四边形的知识及综合运用 Ⅱ 命题预测:本专题主要考查圆的重要性质以及和圆有关的角、线段、环长和面积的计算,另外也会考查圆与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中,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和圆有关的简单计算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考查;有关圆与图形的相似、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一般是以证明、阅读理解、探索存在等解答题的形式考查. ●难题透视 例1如图7-1,在⊙O 中,弦AD 平行于弦BC ,若80AOC ∠=o ,则 DAB ∠=____度. 例2如图7-2,AB 是的⊙O 的直径,BC 、CD 、DA 是⊙O 的弦,且BC=CD=DA ,则∠BCD=( ) A .1000 B .1100 C .1200 D .1350 例3已知:AB 和CD 为⊙O 的两条平行弦,⊙O 的半径为5cm ,AB=8cm ,CD=6cm ,求AB 、CD 间的距离是 . A D C B O 图7-1 图7-2

例4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如图7-5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AB=16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4cm,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径. 例5如图7-7,有一木制圆形脸谱工艺品,H、T两点为脸谱的耳朵,打算在工艺品反面两耳连线中点D处打一小孔.现在只有一块无刻度单位的直角三角板(斜边大于工艺品的直径),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确定点D的位置(画出图形表示),并且分别说明理由. 图7-5 图7-7

最新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

精品文档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格式 1.概括全文(某段)内容 答:⑴撷取型:提取中心(词)句,主旨句,特别注意记叙文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词)语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⑵重组型: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词)句、主旨句、总结句等,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表达以求完整。 ⑶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2.概括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记叙了……(事)描绘了……(景)通过……(人)介绍了……(物)表现/赞美/歌颂/揭示/鞭挞/反映了……;抒发了……(情感)等。 3.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及作用 答:ⅹⅹ词原来指……这里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 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答:本句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 5.分析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答:从题目是否有象征含义,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中心,是否新颖,吸引读者,这几个角度来看。 7.记叙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思想感情等。 8.品析加点词妙处。 答:①动词: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②形容词:生动准确第描绘出……的情态,表现了……心情。③叠词: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具有音韵美。④成语: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富有文采,有意蕴。 9.赏析画线句子。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 描写: ①从不同的感觉来区分,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②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③人物描写方法分为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为了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环境描写有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017年中考总复习—关于圆的经典题型汇总(含答案)

1、如图,在△ABC 中,E 是 AC 边上的一点,且 AE=A B , ∠BAC=2∠CBE ,以 AB 为直径作⊙O 交 AC 于点 D ,交 BE 于点 F .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若 AB=8,BC=6,求 DE 的长. 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 D 在 BC 上,BD=DC,过点 D 作 DE ⊥Ac ,垂足为 E ,⊙O 经过 A 、B 、Di 三点, (1)求证:AB 是⊙O 的直径; (2)判断 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O 的半径为 3,∠BAC=60。 ,求 DE 的长.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C 、D 在⊙O 上,∠A=2∠BCD ,点 E 在 AB 的延长线上,∠AED=∠ABC (1)求证:DE 与⊙O 相切; (2)若 BF=2, DF= ,求⊙O 的半径. 4、如图,已知 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D ,延长 DA 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 F ,连接 FB ,FC .(1)求证:∠FBC=∠FCB ; (2)已知 FA?FD=12,若 AB 是△ABC 外 接圆的直径,FA=2,求 CD 的长.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C 在 AB 的延长线上,CD 与⊙O 相切于点 D ,CE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 . (1)求证:∠BDC =∠A ; (2)若 CE =4,DE =2,求 AD 的长. 6、如图,在△ABC 中,以 BC 为直径的圆交 AC 于点 D ,∠ABD =∠ACB 。 (1)求证:AB 是圆的切 线; (2)若点 E 是 BC 上一点,已知 BE =4 ,tan ∠AEB =, AB ∶BC =2∶3,求圆的直径. 7、如图,在△ABC 中,∠C=90°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点 O 在 AB 上,以点 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 D ,分别交 AC , AB 于点 E ,F. (1)试判断直线 B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BD=2,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π)

中考数学找规律经典题目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3 4 4 5 5 10 a 10 A C 1P C 2B 2B 1B 3C 3C B 找规律问题 1. 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二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梯的台级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时,楼梯的上法依次为:1,2,3,5,8,13,21,……(这 就是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请你仔细观察这列数的规律后回答:上10级台阶共有 种上法. 2.把若干个棱长为a 的立方体摆成如图形状:从上向下数,摆一层有1个立方体,摆二层共有4个立方体, 摆三层共有10个立方体,那么摆五层共有 个立方体. 3.下面由“*”拼出的一列形如正方形的图案,每条边上(包括两个顶点)有n (n>1)个“*”,每个图形“*”的总数是S : n=2,S=4 n=3,S=8 n=4,S=12 n=5,S=16 通过观察规律可以推断出:当n=8时,S= . 4.下面由火柴杆拼出的一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 …… n=1 n=2 n=3 n=4 …… 通过观察发现:第n 个图形中,火柴杆有 根. 5.已知P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ABC 的面积为a , B 1、C 1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PB 1C 1的面积为 4a , B 2、C 2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则△PB 2C 2的面积为163a , B 3、 C 3分别为B 1B 2、C 1C 2的中点,则△PB 3C 3的面积为64 7a , 按此规律……可知:△PB 5C 5的面积为 . 6.如图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 的, 称为杨辉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可得: 图中a 所表示的数是 . 7.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 ……; 根据前面各式规律可得:13+23+33+43+53+63+73+83 = . 8.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 1个图案需 7根火柴,第 2 个图案需 13 根火柴,…,依此规律,第 11 个图案需( )根火柴. A. 156 B. 157 C. 158 D. 15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考政治题型答题技巧及模板

中考政治题型答题技巧及模板选择题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附: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 (2)肢干不符者不选。 (3)肢干双重者不选。 (4)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 (6)肢干矛盾者不选。 (7)间接联系者不选。 (8)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简答题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辨析题 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报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 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常见的辨析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1.材料辨析题:它不同于简单的是非辨析题,要求作答时既要辨别,又要分析,还要评判。解答此类题时应先分析道理,再评判是非,其中析是“关健”,是主体,如何把握分析要领: (1)要顺着试题所指示的问题,找出分析的目标,试题所揭示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即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 (2)寻找课本中对试题所提问的论述。 (3)透过分析,对相应观点作出评判。 材料辨析题示例 电视台记者去一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修企业进行采访,下面是记者与该企业经理的一段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