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油厂油料的预处理和预榨工序

浸出油厂油料的预处理和预榨工序
浸出油厂油料的预处理和预榨工序

浸出油厂油料的预处理和预榨工序

一、预处理和预榨工序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为了使料胚渗透好,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缩短浸出时间,降低粕中残油,对料胚进行处理是浸出生产中重要的一环。

大豆、米糠等含油量低的油料,宜采用直接浸出,棉仁、菜籽、花生仁等含油量较高的油料,宜采用预榨浸出。

1.各种油料的预处理和预榨工艺流程:

(1)大豆→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

(高水份大豆) ↓↑

烘干→冷却

糠→蒸炒→浸出

(2)米糠→糠粞分离

→壳

破碎→浸出

(3)棉籽→清理→剥壳分离→仁→轧胚→蒸炒→预榨

→籽

过滤→毛油

(已脱绒)

破碎→浸出

(4)菜籽→清理→轧胚→蒸炒→预榨

过滤→毛油

破碎→浸出

(5)花生果→清理→剥壳分离

→预榨

过滤→毛油

→壳

破碎→浸出

(6)葵花籽→清理→剥壳分离→仁→轧胚→蒸炒→预榨

→籽

过滤→毛油

2.预处理和预榨工序的设备:

各种油料有不同的特性,应根据工艺技术要求,有利操作,有利生产,节省动力的目的进行选择。

(1)、清理设备可选用:去除一般杂质的振动平筛、六角

筛、园筛、风选振动筛、风分选器;去除并肩泥的铁辊筒碾米机、梭角打麦机;去除并肩石的比重去石机;去除铁质的永磁滚筒等。

(2)、破碎设备,可选用:园盘剥壳机,辊式破碎机、锤式粉碎机、离心式破碎机

(3)、剥壳设备有:剥棉籽壳的园盘剥壳机、刀板剥壳机;剥花生果壳的刀笼剥壳砂盘砻谷机;剥葵花籽壳的葵花籽剥壳机、离心式剥壳机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壳仁分离。

(4)、软化设备有:暖豆箱、软化锅、卧式滚筒软化机等。

(5)、轧胚设备有:对辊轧胚机,双对辊轧胚机、立式三辊轧胚机、立式五辊轧胚机。

(6)、蒸炒和烘干设备有:层式蒸炒锅、卧式烘干机等。

(7)、预榨机有:202—3预榨机,有用200A—3型榨油机、95型榨油机代替的。

二、预处理和预榨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

1.清理:

(1)、各种油料清理后的含杂总量不得超过以下规定指

标:

大豆0.1%,米糠含粞(暂订)0.5%(28目/英寸),棉籽0.5%,菜籽0.5%,花生仁0.1%

(2)、下脚中含有用油料指标:

2.剥壳:

带壳油料经过剥壳后要求(重量比):

(1)、仁中含壳率(10目/英寸筛检验):棉籽仁不超过10%,花生仁不超过1%,葵花仁不超过10%。

(2)、壳中含仁率(手拣):棉籽壳不超过0.5%,花生壳不超过0.5%,葵花壳不超过1%(如有整籽,剥壳后计入)。

3.大豆烘干:大豆水份高于13%时应烘干,烘干时要求受

热均匀,无焦糊。烘干热风温度掌握在70~75℃,大豆温度掌握在60~70℃,烘后冷却至40℃以下,水份应符合后道工序的要求。

4.破碎:

大豆破成4~6瓣,花生仁破成6~8瓣,要求粉末少。

5.软化:

豆瓣、菜籽、软化温度掌握在70~80℃,时间20~30分钟。采用轧胚后即浸出的,要求软化后水份调节到8~9%。

6.轧胚:

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棉仁0.4毫米以下,菜籽0.35毫米以下,花生仁0.5毫米以下,要求胚厚均匀,胚片结实,少成粉,不露油,手握发松,松手发散。

大豆轧胚后即应进入浸出工序。

7.蒸炒:

根据以水定汽,高水份蒸炒的原则,决定蒸炒时加水和蒸汽的数量。

蒸胚的水份:(第一层出口)棉籽仁16~20%,菜籽14~18%,葵花仁8~10%,花生仁只加适量的直接汽。

蒸胚温度,棉仁、菜籽、花生仁、葵花仁均掌握在95~100℃。辅助蒸锅出料水份和温度:棉仁水份5~8%,温度105℃;菜籽水份4~6%,温度110℃;花生仁水份5~7%,温度110℃;葵花仁水份6~7%,温度110℃。

总蒸炒时间1小时左右。

米糠的蒸炒要求使小糠片能粘合成小的颗粒,有利于溶剂的渗透。米糠的蒸炒工艺要求:上层润水18~20%(加水或直接汽),温度100~110℃,下层出料水份7~8%,温度110℃。料

胚经蒸炒后应呈油黄色小颗粒,手捻发松不成团。

8.预榨:

预榨工序的工艺要求:

预榨饼应破碎,饼块最大对角线不超过15毫米,粉末度不超过5%(30目/英寸),预榨饼的温度较高,需冷却后才能进入浸出工序。

三、预处理和预榨操作:

预处理和预榨操作,基本上与压榨法工艺操作相同,可参照《榨油工厂操作规程》(试行)条例进行。

工艺流程图

2016高考无机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复习 1、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②Li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Ⅳ生成Li2CO3沉淀,写出在实验室中得到Li2CO3沉淀的操作名称,洗 涤所得Li2CO3沉淀要使用(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黄铜矿(主要成份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流程如下: a 细菌

已知:① 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1)试剂 (2)操作X应为蒸发浓缩、、。 (3)反应Ⅱ中加CuO调pH为3.7~4的目的是;(4)反应Ⅴ的离子方程式为。 3、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CuSiO3·2H2O,含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OCl2+H2OSO2↑+2HCl↑ (1) “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提高盐酸浓度;②适当提高反应温度;③______________。 (2)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调pH”时,pH不能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 “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铝鞣剂在皮革工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以铝灰为原料制备铝鞣剂[ Al(OH)2Cl],设计如下化工流程(提示:铝灰的主要成分是Al、Al2O3、AlN、FeO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酸D的化学式为;气体C的电子式。 ⑵实验室检验气体A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温度保持在90℃左右,写出水解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酸溶”温度控制在30℃~35℃,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E宜选择_________(填字母)。 A.漂白液 B.稀硝酸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溴水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要点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edibleoil, fat and its product establishments 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力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食品安全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5 5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础设施与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其他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关键过程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原辅材料的控制9 6.2原料的预处理9 6.3浸出9 6.4精炼10 6.5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的使用10 6.6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10 6.7包装(灌装)10 7 检验10 8 产品追溯与撤回10 附录(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1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08-2008,CNCA/CTS 0008-2008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与CNCA/CTS 0008-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题和术语中增加“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扩大了本技术要求的使用范围覆盖种类。对术语“食用植物油”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第4章节,对4.1进行了增补,对4.2、4.3进行了修改; ——第5章节,删除原“5.2.7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因在4.3中已阐述;对“5.2.8控制包装、储运卫生”进行了细化修订; ——第6章节,修改和增补了关键过程“原辅材料的控制、原料的预处理、浸出、精炼、食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的使用、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调配乳化、巴氏杀菌、熬制、金属探测)、包装(灌装)”; ——对第2、7、8章节及附录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谭平、许宾、郭晓辉、胡军、张永、冯晓红、李琼、孙文芳、姚年升、王喜春等。 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和食用植物油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案

序号 1 日期班级 课题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数控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师年月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引入:由普通机床难加工零件及东芝事件引出数控机床应用(5分钟)正课: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况(85分钟) 1.1 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 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前,应首先了解:数控程序编制的主要工作内容,程序编制的工作步骤,每一步应遵循的工作原则等,最终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数控程序。 1.1.1 数控程序编制的定义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是使用数控机床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理想的数控程序不仅应该保证加工出符合零件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还应该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与充分的发挥,使数控机床能安全、可靠、高效的工作。 1、数控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 数控编程是指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部工作过程。 (1)分析零件图样和制定工艺方案 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明确加工的内容和要求;确定加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数控机床;选择或设计刀具和夹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

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等。这一工作要求编程人员能够对零件图样的技术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控机床使用的基础知识,如数控机床的规格、性能、数控系统的功能等,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 (2)数学处理 在确定了工艺方案后,就需要根据零件的几何尺寸、加工路线等,计算刀具中心运动轨迹,以获得刀位数据。数控系统一般均具有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功能,对于加工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较简单的平面零件,只需要计算出零件轮廓上相邻几何元素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坐标值等,就能满足编程要求。当零件的几何形状与控制系统的插补功能不一致时,就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数值计算,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否则难以完成。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完成上述工艺处理及数值计算工作后,即可编写零件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使用数控系统的程序指令,按照规定的程序格式,逐段编写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应对数控机床的功能、程序指令及代码十分熟悉,才能编写出正确的加工程序。 (4)程序检验 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就可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工作。一般在正式加工之前,要对程序进行检验。通常可采用机床空运转的方式,来检查 机床动作和运动轨迹的正确性,以检验程序。在具有图形模拟显示功能的数控机床上,可通过显示走刀轨迹或模拟刀具对工件的切削过程,对程序进行检查。对于形状复杂和要求高的零件,也可采用铝件、塑料或石蜡等易切材料进 行试切来检验程序。通过检查试件,不仅可确认程序是否正确,还可知道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若能采用与被加工零件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试切,则更能反映实际加工效果,当发现加工的零件不符合加工技术要求时,可修改程序或采取尺寸补偿等措施。 总结与提问:数控机床的应用及数控机床编程步骤(10分钟)

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

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浸出工艺,如外场在浸出工艺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型的浸出设备对冶金浸出工艺的帮助。通过本文可以清楚地了解浸出工艺对现代冶金的影响。 关键词:浸出设备外场强化搅拌 前言: 浸出是湿法冶金关键的一部分,对金属的收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此找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比较先进的浸出方法以及和浸出设备的的强化浸出,例如外场强化下的浸出:微波,超声波,加压浸出。在浸出设备中的浸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管道中的浸出,搅拌中的浸出,还有利用细菌进行一系列的浸出。 1.浸出设备优化的浸出过程 冶金工业的方法的进展往往伴随着设备的改进。浸出是冶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浸出方法的改进依赖于浸出设备的改进。下面我介绍几种主要的浸出设备改进实例。 1.1机械活化浸出 1.1.1机械活化浸出的原理 按照过程控制步骤的不同, 通常采用下列措施以强化浸出过程:通常采用提高温度和浸出剂浓度,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固相的活性降低原料粒度提高浸出液与被处理物料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或设法降低内扩散阻力等。在活化矿物原料的各种现代方法中, 机械活化法在浸出过程中的磨细过程中机械能并不都转变为热能,有5%~10%的能量是以新生成表面及各种缺陷的能量形式被固体吸收, 从而增大了固体的能储量及反应活性。 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矿物原料活性增大, 且在固体接触处的温度及压力局部瞬间增大(压力可高达15~18×108Pa,对于难熔物温度可达1300K), 而引起某些在常温下不易进行或十分缓慢的反应, 即发生所谓机械化学反应, 从而使矿物化学成分发生某些变化。例如黄铜矿在行星磨中进行干式或湿式机械活化后, 活化样的DTA曲线上, 相应于放热峰的温度下降约100℃ , 而且矿物将部分氧化而生成一些化合物, 如CuSO4·5H2O及4Fe2(SO4)3·5Fe2O3·27H2O。磁黄铁矿机械活化后, 在X射线衍射谱上也会出现s“及1/2Fe2O3·H2O的谱线〕。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甚至可能发生某些在一般条件下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过程,如Cu+H2O→CuO+H2。

加工中心操作说明书

第一篇:编程 5 1.综述 5 1.1可编程功能 5 1.2准备功能 5 1.3辅助功能7 2.插补功能7 2.1快速定位(G00)7 2.2直线插补(G01)8 2.3圆弧插补(G02/G03)9 3.进给功能10 3.1进给速度10 3.2自动加减速控制10 3.3切削方式(G64)10 3.4精确停止(G09)及精确停止方式(G61) 11 3.5暂停(G04) 11 4.参考点和坐标系11 4.1机床坐标系11 4.2关于参考点的指令(G27、G28、G29及G30) 11 4.2.1 自动返回参考点(G28)11 4.2.2 从参考点自动返回(G29)12 4.2.3 参考点返回检查(G27)12 4.2.4 返回第二参考点(G30)12 4.3工件坐标系13 4.3.1 选用机床坐标系(G53)13 4.3.2 使用预置的工件坐标系(G54~G59)13 4.3.3 可编程工件坐标系(G92)14 4.3.4 局部坐标系(G52) 14 4.4平面选择15 5.坐标值和尺寸单位15 5.1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G90和G91)15 6.辅助功能15 6.1M代码15 6.1.1 程序控制用M代码16 6.1.2 其它M代码16 6.2 T代码 16 6.3主轴转速指令(S代码) 16 6.4刚性攻丝指令(M29)17 7.程序结构17 7.1程序结构17 7.1.1 纸带程序起始符(Tape Start) 17 7.1.2 前导(Leader Section) 17 7.1.3 程序起始符(Program Start) 17 7.1.4 程序正文(Program Section) 17 7.1.5 注释(Comment Section) 17 7.1.6 程序结束符(Program End) 17

稀土分离冶炼工艺流程图

白云鄂博矿床的物质成分 白云鄂博矿床物质成分极为复杂,已查明有73种元素,170多种矿物。其中,铌、稀土、钛、锆、钍及铁的矿物共近60种,约占总数的35%。主要矿石类型有块状铌稀土铁矿石、条带状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钠闪石型铌稀土铁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黑云母型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矿石和透辉石型铌矿石。 稀土生产工艺流程图

白云鄂博矿 矿石粉碎 弱磁、强磁选矿 铁精矿 强磁中矿、尾矿 稀土精矿 稀土选矿 火法生产线 汽车尾气净化器 永磁电机 节能灯 风力发电机 各种发光标牌 电动汽车 电动 核磁共振 自行车 磁悬浮 磁选机

稀土精矿硫酸法分解(decomposition of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suIphuric acid method) 稀土精矿用硫酸处理、生产氯化稀土或其他稀土化合物的稀土精矿分解方法。本法具有对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稀土精矿工业上常用的分解方法,广泛用于氟碳铈矿精矿、独居石精矿和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的分解。主要有硫酸化焙烧一溶剂萃取法、硫酸分解一复盐沉淀法、氧化焙烧一硫酸浸出法三种工艺。 硫酸化焙烧-溶剂萃取主要用于分解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生产氯化稀土。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成分复杂,属于难处理矿,其典型的主要成分(%)为:RE2O350~55,P2.5~3.5,F7~9,Ca7~8,Ba1~4,Fe3~4,ThO2约0.2。精矿中放射性元素钍和铀含量低,冶炼的防护要求不高,适于用硫酸化焙烧法分解。 原理经瘩细的稀土精矿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焙烧到423~673K温度时,稀土和钍均生成水溶性的硫酸盐。氟碳铈矿与硫酸的主要反应为: 2REFCO3+3H2SO4=RE2(SO4)3+3HF↑+2CO2+2H2O 独居石与硫酸的主要反应是: 2REPO4+3H2SO4=RE2(SO4)3+2H3PO4 Th3(PO4)4+6H2SO4=3Th(SO4)2+4H3PO4 铁、钙等杂质也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分解产物用精矿质量12倍的水浸出,获得含稀土、铁、磷和钍的硫酸盐溶液。控制不同的焙烧温度、硫酸用量和水浸出的液固比,即可改变分解效果。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5~2.5、分解温度503~523K、水浸出液含RE2O350~70g/L时,钍、稀土、磷、铁等同时进入溶液。上述焙烧和浸出条件主要用于独居石精矿和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的分解。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2~1.4、分解温度413~433K、水浸出溶液含游离硫酸50%时,主要是钍进入溶液,大部分稀土则留在渣中。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2~1.4、分解温度573~623K、水浸出液含RE2O350g/L时,则稀土进入溶液,钍和铁等留在渣中。通过控制焙烧和浸出条件,就可使稀土与主要伴生元素得以初步分离。 工艺过程从稀土精矿到获得氯化稀土,主要经过硫酸化焙烧、浸出除杂质和溶剂萃取转型等过程。 (1)硫酸化焙烧。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粉与浓硫酸在螺旋混料机内混合后,送入回转窑进行硫酸化焙烧分解。控制进料端(窑尾)炉气温度493~,523K,焙烧分解过程中炉料慢慢移向窑前高温带,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与硫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稀土。铁、磷、钍等则形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炉料随着向高温带移动温度不断升高,过量的硫酸逐渐被蒸发掉。当炉料运行到炉气温度为11’73K左右的窑前出料端时,炉料温度达到623K左右,并形成5~10mm的小粒炉料,称为焙烧料,从燃烧室侧端排出。 (2)浸出除杂质。焙烧料含硫酸3%~7%,直接落入水浸槽中溶出稀土,而杂质几乎全部留在渣中与稀土分离。制得纯净的硫酸稀土溶液含RE2O340g/L、Fe0.03~0.05g/L、P约0.005g/L、Th<0.001g/L,酸0.1~0.15mol/L。用此溶液生产氯化稀土。 (3)溶剂萃取转型。用溶剂萃取法使硫酸稀土转变成为氯化稀土的过程。这种工艺已用于取代传统的硫酸复盐沉淀、碱转化等繁琐转型工艺。这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稀土提取流程的一次重大革新。溶剂萃取转型采用羧酸类(环烷酸、脂肪酸)萃取剂,预先用氨皂化,然后直接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稀土离子,稀土负载有机相用含HCl6mol/L溶液反萃稀土,制得氯化稀土溶液。萃取和反萃取过程采用共流萃取(见溶剂革取)方式。萃余液pH为7.5~8.0,含RE2O310mg/L 左右,稀土萃取率超过99%。盐酸反萃液含RE2O3250~270g/L,含游离酸0.1~0.3mol/L。采用减压浓缩方式将反萃液浓缩制成氯化稀土。氯化稀土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ω/%)为:RE2O3约46,Fe0.01,P0.003,Th0.0002,SO42-<0.01,Ca1.25,NH4+1~2。1982年中国用上述流程在甘肃稀土公司建成一条年产氯化稀土约6000t的生产线,经过近十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工艺流程稳定、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

第四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编程练习题

第四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练习题 思考与练习题 1、数控加工中心按功能特征可分为哪几类?按自动换刀装置的型式可分为哪几类?加工中 心有什么特点? 答:按功能特征分类: (1)镗铣加工中心 (2)钻削加工中心 (3)复合加工中心 按所用自动换刀装置分类: (1)转塔头加工中心 (2)刀库+ 主轴换刀加工中心 (3)刀库+ 机械手+ 主轴换刀加工中心 (4)刀库+ 机械手+ 双主轴转塔头加工中心 2、刀库通常有哪几种形式?哪种形式的刀库装刀容量大? 答: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库有鼓轮式和链式刀库两种;链式刀库装刀容量大。 3、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过程可分为哪两部分?在程序中分别用什么代码控制? 答: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过程由选刀和换刀两部分组成。当执行到Txx指令即选刀指令后,刀库自动将要用的刀具移动到换刀位置,完成选刀过程,为下面换刀做好准备;当执行到M06指令时即开始自动换刀,把主轴上用过的刀具取下,将选好的刀具安装在主轴上。 4、顺序方式和任选方式的选刀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答:顺序选刀方式是将加工所需要的刀具,按照预先确定的加工顺序依次安装在刀座中,换刀时,刀库按顺序转位。这种方式的控制及刀库运动简单,但刀库中刀具排列的顺序不能错。 任选方式是对刀具或刀座进行编码,并根据编码选刀。它可分为刀具编码和刀座编码两种方式。刀具编码方式是利用安装在刀柄上的编码元件(如编码环、编码螺钉等)预先对刀具编码后,再将刀具放在刀座中;换刀时,通过编码识别装置根据刀具编码选刀。采用这种方式编码的刀具可以放在刀库的任意刀座中;刀库中的刀具不仅可在不同的工序中多次重复使用,而且换下来的刀具也不必放回原来的刀座中。刀座编码方式是预先对刀库中的刀座(用编码钥匙等方法)进行编码,并将与刀座编码相对应的刀具放入指定的刀座中;换刀时,根据刀座编码选刀,使用过的刀具也必须放回原来的刀座中。 5、画图表示并说明主轴移动方式自动换刀的实现过程?这种方式适用于哪类加工中心?答:

ArcGIS纸质图矢量化的预处理流程

ArcGIS中纸质地图矢量化的预处理流程 1.纸质地图扫描成栅格图片 这种栅格图片是没有空间参考信息的,就和普通数码相机照的照片一样,只是普通的图片而已。在ArcGIS Desktop中查看这些图片时,会发现其坐标原点是从图片左下角起算,坐标值并没有实际空间参考信息。 2.准备配准栅格底图 由于扫描栅格图不具备空间参考信息,所以在矢量化之前,需要先对栅格图进行配准。配准栅格图需要准确的空间坐标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以从纸质地图上读取。比如,从纸质地图的经纬网(方里网)图框上读取四个角点的坐标值,将其记录下来。 3.生成控制点文件 将纸质地图四个角点的坐标值按横、纵坐标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假设A字段代表横坐标,B字段代表纵坐标。(注意:这里的坐标值一定要是十进制的,度分秒的坐标应该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在ArcCatalog中,选择该表格,右键–> create feature class -> from XY table 4.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先将控制点文件加载进来 注意,这里一定要新建一个地图文档,以免旧文档中的动态投影在此造成不良影响。 5.再将需要被配准的栅格扫描图加载进ArcMap 此时由于栅格图没有正确的空间参考信息,所以栅格图和控制点可能无法在同一视图下显示。 6.调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georeferencing -> fit to display 注意,执行这个步骤前,应保证控制点是显示在当前视图下。这个操作就是将栅格图强行拖拽到当前视图下显示。 7.georeferencing工具条,取消自动配准(auto adjust)

数控加工编程与技术期末考试题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试题一) 一、填空:(35分) 1、数控技术是指用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 2、数控系统的轮廓控制,主要问题是怎样控制刀具或工件的。 3、数控机床是用数字化代码来控制与的相对运动从而完成加工。 4、CPU是CNC装置的核心他有和两个部分组成。 5、标准机床坐标系中X ,Y, Z,坐标轴的相互关系用。 6、闭环伺服系统一般有,,,,等5个部分组成。 7、数控编程的主要内容有:、、、、 、、。 8、总线是数控系统的硬件之一。它包括、、。 9、从CNC系统使用的微机及结构来分CNC系统的硬件结构一般分为和。 10、FMS中文含义是。 11、对单CPU的CNC系统而言,其软件结构通常有两种类型,即。 12、步进式伺服驱动糸统是典型的开环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执行元件是。 13、脉冲当量越小,位移精度和插补精度零件加工的质量。 14、.在一个程序段中,根据图样尺寸,可以采用。 15、G99F0.2中F后面的数字表示。 16、G98F100中F 后面的数字表示。 17、S后面的数字表示,单位为。 18、G54建立的工件原点是相对于而言的。 二、选择(15分) 1、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年制成功的。 A、1951 B、1952 C、1954 D、1958 2、下面哪个部分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分()。 A、控制系统 B、数控装置 C、伺服系统 D、测量装置 3、工业机器人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哪个不是基本部分()。 A、刀具 B、控制系统 C、时节 D、机械主体 4、下面哪项任务不是数据预处理要完成的工作()。 A、位置控制 B、刀具半径补偿计算 C、刀具长度补偿计算 D、象限及进给方向判断 5、将数控系统分为开环式数控系统和闭环式数据系统是按照下面哪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的()。 A、工艺用途 B、工艺路线 C、有无检测装置 D、是否计算机控制 6、单微处理机CNC装置中,微处理机通过()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等各种接口相连。 A、主板 B、总线 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D、专用逻辑电路 7、下面哪个内容不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要完成的工作()。 A、故障检测 B、故障分析 C、决策处理 D、故障预防 8、数控系统中()主要实施对数控系统的运算和管理。 A、中央处理单元 B、存储器 C、外部设备 D、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9、下面哪种检测装置不能测量角位移()。 A、旋转变压器 B、固光栅 C、编码盘 D、编码尺 10、CNC系统的中断管理主要靠()完成,而系统的中断结构决定了系统的软件的结构。 A、软件 B、硬件 C、CPUD、总线 11、下面那种方法不属于并行处理技术()。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2.2图像预处理流程图 2.2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按照上面的流程一一实现,每一部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图像:由数码相机或其它扫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 2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滤波、二值化等处理以克服图像干扰; 3字轮定位:用图像剪切的方法获取仪表字轮; 4字符分割:利用字符轮廓凹凸检测定位分割方法得到单个的字符; 5字符识别:利用模板匹配的方法与数据库中的字符进行匹配从而确认出字符,得到最后的仪表示数。

2.3.1 MATLA B简介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 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2.3.2 MATLAB的优势和特点 1、MATLAB的优势 (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 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文件的浏览器。随着MATLAB的商业化以及软件本身的不断升级,MATLAB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精致,更加接近Windows的标准界面,人机交互性更强,操作更简单。而且新版本的MATLAB提供了完整的联机查询、帮助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单的编程环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调试系统,程序不必经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且能够及时地报告出现的错误及进行出错原因分析。

FANUC-加工中心编程说明书

第一篇:编程5 1.综述5 1.1可编程功能5 1.2准备功能5 1.3辅助功能6 2.插补功能 7 2.1快速定位(G00)7 2.2直线插补(G01)8 2.3圆弧插补(G02/G03)8 3.进给功能 9 3.1进给速度9 3.2自动加减速控制10 3.3切削方式(G64)10 3.4精确停止(G09)及精确停止方式(G61) 10 3.5暂停(G04) 10 4.参考点和坐标系11 4.1机床坐标系11 4.2关于参考点的指令(G27、G28、G29及G30) 11 4.2.1 自动返回参考点(G28)11 4.2.2 从参考点自动返回(G29)11 4.2.3 参考点返回检查(G27)12 4.2.4 返回第二参考点(G30)12 4.3工件坐标系13 4.3.1 选用机床坐标系(G53)13 4.3.2 使用预臵的工件坐标系(G54~G59)13 4.3.3 可编程工件坐标系(G92)14 4.3.4 局部坐标系(G52) 14 4.4平面选择15 5.坐标值和尺寸单位15 5.1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G90和G91)15 6.辅助功能 15 6.1M代码15 6.1.1 程序控制用M代码15 6.1.2 其它M代码16 6.2T代码 16 6.3主轴转速指令(S代码) 16 6.4刚性攻丝指令(M29)16 7.程序结构 16 7.1程序结构16 7.1.1 纸带程序起始符(Tape Start) 17 7.1.2 前导(Leader Section) 17 7.1.3 程序起始符(Program Start) 17 7.1.4 程序正文(Program Section) 17 7.1.5 注释(Comment Section) 17 7.1.6 程序结束符(Program End) 17 7.1.7 纸带程序结束符(Tape End) 17 7.2程序正文结构17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练习题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不论数控机床是刀具运动还是工件运动,编程时均以刀具的运动轨迹来编写程序。 2、一个完整的数控程序是由程序编号、程序内容、程序结束段三部分组成。 3.穿孔带是数控机床的一种控制介质,国际上通用标准是EIA 和ISO 两种,我国采用的标准是ISO 。 4.自动编程根据输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语言数控自动编程、图形数控自动编程、语音数控自动编程三种类型。 5.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把来自数控系统的脉冲信号转换成机床运动部件的机械运动,使工作台精确定位或者按规定的轨迹做严格的相对运动。 6.数控机床通电后的状态,一般设定为:绝对坐标方式编程,使用公制长度单位量纲,取消刀具补偿,以及主轴和切削液泵停止工作等状态作为数控机床的初始状态。 7.数控机床按控制运动轨迹可分为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等几种。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半闭环控制等。闭环控制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装在机床移动部件上。 9.使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增大的方向规定为轴的正方向,反之为轴的反方向。 10.编程时的数值计算,主要是计算零件的基点和节点的坐标,直线段和圆弧段的交点和切点是基点,逼近直线段或圆弧小段轮廓曲线的交点和切点是节点。 11从零件图开始,到获得数控机床所需控制(介质)的全过程称为程序编制,程序编制的方法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 12 数控机床实现插补运算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13自动编程根据编程信息的输入与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以(自动编程语言)为基础的自动编程方法和以(图形编程)为基础的自动编程方法。 14数控机床按控制运动轨迹可分为(点位控制)、点位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等几种。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半闭环控制等。 15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 16、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不同的(切削用量),并应编入程序单内。 17、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其次是(进给量),而(切削深度)影响最小。 18、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备如下性能;高的硬度、(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高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良好的工艺性)。 19、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刚)四种。 20、影响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有;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的几何参数)、(切削用量)。 21、在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常有一些从切屑和工件上带来的金属“冷焊”在前刀面上,靠近切削刃处形成一个硬度很高的楔块,该楔块即(积削瘤)。 22、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刃磨换新刀,需要规定一个合理的磨损限度,即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23、数控机床大体由(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组成。 24、FMC由(加工中心)和(自动交换工件装置)所组成。 25、国际上通用的数控代码是( EIA )和(ISO)。 26、数控系统按一定的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的过程叫(插补),实现这一运算的装置叫(插补器)。 27、数控机床中的标准坐标系采用(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并规定(增大)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的方向为坐标正方向。 28、数控机床坐标系三坐标轴X、Y、Z及其正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定,X、Y、Z各轴的回转运动及其正方向+A、+B、+C分别用(右手螺旋法则)判断。 29、X坐标轴一般是(水平的),与工件安装面(平行),且垂直Z坐标轴。 30、刀具位置补偿包括(刀具半径补偿)和(刀具长度补偿)。 31、数控机床使用的刀具必须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用度)。 32、粗加工时,应选择(大)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合理)的切削速度。 33、精加工时,应选择较(小)背吃刀量、进给量,较(大)的切削速度。 34、机床参考点通常设置在(机床各轴靠近正向极限的位置)。 35、在指定固定循环之前,必须用辅助功能(M03 )使主轴(正转)。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从“A”点(X20 Y10)到“B”点(X60 Y30),分别使用“G00”及”“G01”指令编制程序,其刀具路径相同。(× ) 2.模态G代码可以放在一个程序段中,而且与顺序无关。(×) 3.数控机床坐标轴定义顺序是先Z轴,然后确定X轴,最后按右手定则确定Y轴(√)4.G40是数控编程中的刀具左补偿指令。(×) 5.刀位点是刀具上代表刀具在工件坐标系的一个点,对刀时,应使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 6.绝对值方式是指控制位置的坐标值均以机床某一固定点为原点来计算计数长度。(√) 7.增量值方式是指控制位置的坐标是以上一个控制点为原点的坐标值。(√)8.数控机床特别适用于零件的批量小、形状复杂、经常改型且精度高的场合。(√) 9、当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式加工。(×) 10、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将普通电气装置更换成CNC控制装置。(×) 11、数控机床编程有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使用时不能将它们放在同一程序段中。(×) 12、G代码可以分为模态G代码和非模态G代码。(√) 14、不同的数控机床可能选用不同的数控系统,但数控加工程序指令都是相同的。(×) 13、在开环和半闭环数控机床上,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进给丝杠的精度。(√) 14、点位控制系统不仅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还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径。(×) 15、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

化学工艺流程图

3年高考化学之工艺合成 (2016全国1卷)2NaClO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 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2NaClO 中Cl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2ClO 的化学方程式 。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2Mg +和2Ca +,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2ClO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2Cl 的氧化能力。2NaClO 的有效氯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2016年全国2卷)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1)蒽醌法制备H 2O 2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 ,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配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 (2)氢化釜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入氧化塔C 的反应混合液中的主要溶质为

(3)萃取塔D中的萃取剂是,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 (4)工作液再生装置F中要除净残留的H2O2,原因是 (5)(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溶液测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cm-3),其浓度为mol·L?1. (2015全国2卷)28.(15 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右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 3 mL 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 +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2015全国1卷)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 B2O5·H2O和Fe3O4, 2 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09级制药工程一班李楠 摘要:该文研究了用浸出法从油料作物花生中提取粗脂肪。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 ,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1]。其仪器主要为索氏提取器。然后通过皂化反应,酸碱反应等鉴定出油脂的性质。 关键词:粗脂肪提取油脂鉴定 Extraction of crude fat in oil crop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oil 09 Class1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tract fat from the peanut oil crops. Leaching method is a more advanced-oil method,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ol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oice of some organic solvent to dissolve oil, after the contact of oil (soak or spray), so that fuel oil is extracted in the A method [1]. The mainly instrument is the Sechelt extractor. Then we ca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oil by specification, acid-base reaction. Key words: Crude fat Extraction Grease Identification 正文: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品种有普通型、蜂腰型、多粒型、珍珠型等四类;花生种子有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淡红色。[2]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脂肪含量为45 %~55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3]本文对花生中粗脂肪的提取和油脂鉴定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目的:学习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粗脂肪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熟练掌握索氏提取器的操作方法 了解油脂的一般性质 2: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操作索氏提取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由学生动手实践对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都会牢牢掌握。同时对固液萃取的原理由更生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会定性学习油脂的性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传统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4]压榨或浸出之前需要对油料进行破碎、粉碎、榨胚或烘烤等处理,以机械和热力等方法破坏油料细胞结构,达到有利的出油条件。这两种传统工艺都是着重于对油脂的提取,虽然出油率高,但设备复杂,更主要的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提油后饼粕不能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严重浪费,且熔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5]。为克服传统制油工艺的弊端,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可以同时分离蛋白质和油脂的各种新型方法提取植物油技术应运而生。例如水剂法——以水为溶剂,利用油和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将处理后的原料中的油脂和蛋白质

工艺阐述及流程图

工艺阐述及流程图 预处理车间工艺流程说明 米糠由提升机送入车间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米糠经提升机糠粞分离筛进行糠粞分离,然后落入比重去石机去除米粞,米粞装袋,米糠由刮板输送机送至调制锅进行调质,调质后的米糠经膨化喂料绞龙、磁选器除铁后落入膨化机,米糠膨化料落入逆流翻板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膨化料经刮板输送机送往浸出车间。膨化多出部分经冷却后经皮带输送机送往库房散装储存。 浸出车间工艺流程说明 浸出工序 米糠膨化料经进料刮板输送机,送入浸出器,料在浸出器中由进料口到出料口运行一周,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用递减浓度的混合油进行喷淋,在进入沥干段前,再经新鲜溶剂喷淋,沥干后的湿粕从浸出器出料格由拨料器排出进入湿粕刮板。浓混合油由浓混合油泵打入旋液分离器后再经混合油过滤器除去粕粉后进入混合油罐。 蒸脱工序 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粕由湿粕刮板经料封绞龙送入DTDC蒸脱机的预脱层,底部用间接蒸汽加热,脱去部分溶剂;经预脱后的湿粕进入蒸脱层,蒸脱层设自动控制保持一定的料层,底部通入直接蒸汽,脱去全部溶剂,同时部分蒸汽凝结在粕中,粕的水分会部分升高。脱溶粕由旋转阀定量下落到烘干层,烘干层保持一定的料位,进行去水干燥过程,接着进入冷却层冷却.最后由自动料门控制出料,再由粕刮板送入粕库。 从脱溶机顶部出来的溶剂和水蒸汽的混合汽,通入第一长管蒸发器壳程作为一蒸混合油的加热介质。 蒸发工序 混合油由一蒸喂料泵从混合油罐打入第一长管蒸发器管程,脱溶机的混合汽为一蒸的加热介质。蒸发的溶剂经分离室进入真空冷凝器,分离室下部设有液位控制装置保持液封,第一蒸发器由低真空喷射泵保持一定的残压,使一蒸混合油中的溶剂在负压下蒸发,可降低溶剂的沸点,提高工作蒸汽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