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而言,遥感(Remote Sensing)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对目标进行采集主要根据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利用声波、引力波和地震波等,也都包含在广义的遥感之中。

通常认为,遥感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综合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遥感平台: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②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③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

④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实时观测。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

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②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

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③信息客观、真实,信息量大。

④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⑤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

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①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②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④按应用空间尺度分类: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⑤按传感器的类型分类: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①追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随着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提高,空间分辨率从1000米、500米、250米、80米、30米、20米、10米、5米发展到1米、0.6米,军用卫星分辨率实际上已达到0.10米或更小。

②追求更精细的光谱分辨率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使遥感波段宽度从(黑白摄影)、(多光谱描)到5~6nm(成像光谱仪),遥感器波段宽度窄化,可以突出特定目标反射峰值波长的微小差异,针对性更强。

③追求更小的时间分辨率

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轨道相结合,从几小时到18天不等,形成一个不同时间分辨率的互补系列。

④由二维测量为主发展到三维测量

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及机载三维成像仪的发展和应用,将地面目标由二维测量为主发展到三维测量。

⑤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

遥感的目的是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几何方程是显式表示的数学方程。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的。

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的、结构的、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

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深入研究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谱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涉及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步走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7、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明度

指颜色的亮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

色调

色调是指一幅图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

饱和度

彩色强度的浓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比较:树叶、鲜花、土地

树叶:绿色。中间明度,冷色调,饱和度较高。

鲜花:红或黄。明度相对高,暖色调,饱和度高。

土地:棕色。明度较低,冷色调,饱和度低。

6、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概念

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

(300~1GHz),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4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

9、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航天遥感平台,又称太空平台,泛指利用各种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主体,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太空站,有时也把各种行星探测器包括在内。如各种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或不载人的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等。

卫星遥感为航天遥感的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主要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

航天遥感感测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能取得其他手段难以获取的信息,对于军事、经济、科学等均有重要作用。

8、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①地面平台,主要指以高塔、车、船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地物波谱仪或传感器安装在这些地面平台上,进

行各种地物波谱测量,如固定的遥感塔、可移动的遥感车、舰船等。

②空中平台,又称航空遥感平台,泛指从飞机、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对地观测的遥感技术系统。如各种固定

翼和旋翼式飞机、系留气球、自由气球、探空火箭等。

③太空平台,又称航天遥感平台,泛指利用各种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主体,

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太空站,有时也把各种行星探测器包括在内。如各种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或不载人的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等。

这些具有不同技术性能、工作方式和技术经济效益的遥感平台,组成一个多层、立体化的现代化遥感信息获取系

统,为完成专题的或综合的、区域的或全球的、静态的或动态的各种遥感活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10、什么叫辐射误差,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辐射误差

遥感成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感器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物理量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测量值中包含了太阳位置和角度条件、薄雾等大气条件所引起的失真),使得遥感图像存在一定的几何畸变和辐射量的失真现象,这些畸变和失真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应用,即是辐射误差。

主要来源

①大气对电磁波辐射的散射和吸收;

②太阳高度与传感器观察角的变化;

③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强度变化;

④传感器探测系统性能差异,如光学系统或不同探测器在灵敏度、光谱响应和透光性能上的差异;

⑤影像处理,如摄影处理等。影像灰度失真与影像空间频率有关。空间频率愈高,即目标愈小时,辐射误差愈大。辐射校正实际上是影像恢复(或称复原)的一个内容。

11、什么叫几何校正,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几何校正:

图像中的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系统中的坐标之间的差异,消除这种差异的过程称为几何校正。

几何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图像形成过程中传感器相对于地球表面呈静止状态时所具有的各种变形误差

动态变形:图像形成过程中传感器的运动造成的图像变形。

12、简述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判读:

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颜色、形状、纹理、位置、大小、阴影等)。

方法与步骤:

1) 了解影像的辅助信息: 平台、遥感器、成像日期

2) 分析已知专业资料 : 地面实况

3) 建立解译标志: 影像特征

4) 预解译: 根据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解译,形成预解译图(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覆盖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法等)

5) 地面实况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与检证

6) 详细解译: 修正预解译图中的错误,形成正式的解译原图

7) 类型转绘与制图: 解译原图上的类型界线转绘到地理底图

13、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监督分类的优点:

①可根据应用目的和区域,有选择地决定分类类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类别;

②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

③可通过检查来决定训练样本是否被精确分类,从而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

④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滑集群组的重新归类。

监督分类的缺点:

①由于人为因素,分类系统的确定、训练样本的选择,分析定义的类别也许并不是图像中存在的自然类别,致

多维数据空问中各类别问并非独一无二,而是有重叠,分析者所选择的训练样本也可能并不代表图像中的真实情形;

②由于图像中同一类的光谱差异,如同一森林类,由于森林密度、年龄、阴影等的差异,其森林类的内部方差

大,造成训练样本没有很好的代表性;

③训练样本的选取和评估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④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所定义的类别,若某类别由于训练者不知道或者其数量太少未被定义,则监督分类不能

被识别。

非监督分类优点:

①不需要预先对所要分类的区域有广泛的了解和熟悉,但分析者仍需要一定的知识来解释分类得到的集群组;

②人为误差的机会减少,所产生的类别比监督分类的更均质;

③独特的、覆盖量小的类别均能够被识别,而不会像监督分类那样被分析者的失误所丢失。

非监督分类缺点:

①所产生的光谱集群组并不一定对应于分析者想要的类别,因此分析者面临着如何将它们和想要的类别相匹配

的问题,实际上几乎很少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②分析者较难对产生的类别进行控制,因此其产生的类别也许并不能让分析者满意;

③图像中各类别的光谱特征会随时间、地形等变化,不同图像以及不同时段的图像之间的光谱集群组无法保持

其连续性,从而使不同图像之间的对比变得困难。

14、何为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15、地面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是衡量遥感图像(或影像)能有差别地区分开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影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通常用单位长度内所能分辨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线对数(线对/毫米)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对于扫描图像,通常以像元的大小来表示其分辨率(即能分辨的最小面积)。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称为地面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是指把光谱特征峰分辩和分离的能力。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关键字:遥感技术 遥感,既遥远的感知,指的是通过传感装置,并不直接与被检测的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获得检测对象的相关信息(如电磁波,电场,磁场等),并分析这些信息,对此进行加工和表达,遥感技术是新型的尖端技术。广义的遥感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但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1. 5S技术的联合应用 遥感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引导系统。系统本身是在国际先进的超图数据结构 (HBDS)理论基础上,实现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系 统(IS)和多媒体系统(MMS)即五“S”的联合。在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可对光盘CD- ROM 进行检索,采用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多层次目标库,用户可自己定义起点、终点、绕行点、必经点。智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最佳路径及最短距离。 2.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 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其传感器在0.4μm-2.5μ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5nm-10nm。但目前其发展仍停留在航空实验和应用阶段,预计下个世纪将会在轨道高度崭露头角,如澳大利亚的资源信息与环境卫星(ARIES-1)。美国一些公司或组织及空军、海军等部门也都在研制和发射自己的成像光谱卫星。美国Geosat Committee 目前正在对高光谱传感器Probe-1 进行矿产、油气、环境及农业等4 大领域的应用试验。人们希望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矿物、岩石的类型,农作物、森林的种类,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成份进行遥感定量分析。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将是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空间分辨率已达米级,高光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 3.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等)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展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特性是其它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一特性对解决我国海况监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监测,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将有重大作用。微波遥感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多极化技术、多波段技术和多工作模式。 4 小卫星群计划 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小卫星群计划将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 颗小卫星在2~3 天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高于1 m 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以及超低空无人机载平台等多平台的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而言,遥感(Remote Sensing)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对目标进行采集主要根据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利用声波、引力波和地震波等,也都包含在广义的遥感之中。 通常认为,遥感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综合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遥感平台: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②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③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 ④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实时观测。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 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②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 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③信息客观、真实,信息量大。 ④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⑤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 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①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②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④按应用空间尺度分类: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影像电子学基础考题含答案

影像电子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支路:不含分支的一段电路(至少包含一个元件)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 之和成反比。公式为I=E/(R+r),I表示电路中电流,E表示电动势,R表示外总电阻,r表示电池内阻。 4、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5、等效变换:在电路分析计算时,有时可以将电路某一部分用一个简单的电路代替,使电路得以简化。 6、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7、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U=0。 8、正弦交流电:电压与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照正弦函数规律变化。 9、直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和电流 二、填空题: 1、沿任何闭合回路绕行一周时,回路中各电阻的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回路.中各电源的电动势的代数和。 2、感抗的单位是欧(XL) 。 3、电感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具有通低频、阻高频,通交流、阻直流的特性。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阐明了电路中任一节点各支 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可 知, 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

流出 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5、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 而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 两端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下降,而放电电流按指数规律 下降。 6、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和m条支路的复杂电路,总共 有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和m-(n-1) 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 7、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都和周围的其它硅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个共用电子对叫 做共价键。 8、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如右上图,其中OA 段是死区,AB 段表示正向导通, OD 段表示反向截止,DE 段表示反向击穿。 9、对于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输入电压变化量之比叫电压放大倍数, 对信号源来说,放大电路就是其负载,可以用一个电阻表示叫输入电阻,通常希望输入电阻大 一些;对负载RL来说,放大电路就是其信号源,可以用一个含内阻的电压源表示叫输出电 阻,通常希望输入电阻小一些。 10、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而又接近于1,所以它又叫做电压跟随器。 11、用集成电路LM386可装成元 件少、不需调试、而效果不错的中 波收音机。天线线圈L可用多股纱 包线在磁棒上平绕85匝即可,可 变电容器为270pF的,可利用双连 可变电容器的一半,其他元件无特 殊要求。全机装好后不需调试,即 可使用,而且灵敏度高、频响宽、 音质好、音量宏亮,实为初学者最 佳制作品。其电源可在3—6V间 选用,扬声器Y可用4欧姆或8 欧姆的。管脚 2 和 4 接电源负极,管脚6接电源正极,管脚3为信号输入端,管脚 5 为信号输出端,元件R1 为音量调节旋钮,要找某个电台需调节元件C1 。 12、若一个变压器原绕组22000匝,接220V的单相电源,副绕组1000匝,若此变压器后边接桥式整流电路,负载10欧姆,则负载得到的电压为 4.5 V,电流为0.45 A,二极管中的平均电流为0.45 A,二极管承担的最大反向电压是

当前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现状

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目前,大量的遥感应用需求,对遥感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对遥感信息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对遥感获取的数据量处理越来越大——海量遥感数据。因此,遥感科学发展和应用需求都需要遥感从定性过渡到定量。在这个体系中,主要包括:初具规模的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水平的国家级资源环境遥感信息服务;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的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具有良好实效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已见效益的全国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初步的国民经济辅助决策系统;稳定运行的卫星气象应用系统;比较完善的海洋遥感立体监测系统;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等。虽然说我们已经是遥感应用的大国,但应用主要是范围外延,项目扩大,技术方法不成熟,精度不足,遥感技术突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多学科人才的共同研究。从应用、技术研究两个层面和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联结来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 应用层面:(1)已建立不同规模的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业务运行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RS和GIS的集成应用系统,但应用模型开发还很不够。缺少面向评估和决策的专业应用模型。(2)缺乏强有力的基础理论和运行性工具的支撑,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需求。(3)在网络应用环境下各种软件、工具和数据库不能很好地集成。(4)自主的高精度数据资源缺乏,需要更高分辨率数据的应用技术,但必须考虑业务化运行系统的运行成本的可承受性。(5)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还不够。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中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新的数据源和技术难以嵌入应用于原有应用系统。(6)数据资源是共同面临的大问题,包括遥感数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及对基础地理、地质等数据存在公共需求问题。必须在管理层面上走数据邦联的道路,相互自愿,形成机制,共同受益。(7)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由权威部门牵头,多家参与。当前存在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问题,加重了投资的浪费,加剧了数据来源间的不一致性。 技术研究层面:(1)不同的遥感业务、不同的数据源都需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2)目视解译仍是遥感图像解译的主要手段,必须发展专家系统技术(3)基于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的变化检测、估计与分类是遥感应用处理中的共性关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doc

一名词解释: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 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 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 m 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 μ m 之间的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 m 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 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 :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 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 :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 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 :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 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q < 1。比值因子 q = 2π γ /λ 米氏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 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3 非选择性散射 :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 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q = > 3 大气窗口 :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线性构造 : 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 特征。 反射率 : 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x 100% 地物反射波谱 :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 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黑体辐射 : 【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 灰体 :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 λ相等即:ε λ=ε但0<ε<1 选择性辐射体 :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 λ不同ε =?(λ ) 发射率ε来表示它们之间 的关系:ε = W ′ / W(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地物发射波谱 :【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 体的发射波谱。】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安装传感器的平台。 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基本坐标平面的夹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 平面之间的夹角。】 运行周期: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太阳同步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 :【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 造卫星】 灰阶:【即若干大小不同并按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灰度组合。】 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 1mm 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 mm) 。

摄影基础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从人地关系看资与环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工作原理 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对于

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与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

影像电子学基础题库5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20**—20**学年第*学期 **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试题 E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网络 2、交流电的周期 3、N 型半导体 4、负反馈 5 、单相触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以C 为参考点,电源电动势为6V ,电阻R1为15 电阻R2为30欧姆,则A 点电位为 ,B 点电位 为 ,C 点电位为 。 2、电路中若负载电阻为R ,电源内阻为R 0, 当R= 时负载能获得最 大功率。 3、正弦量的三要素是 、 和 4、能在滤波电路中使用的元件有: 、 和 。 5、电容器的电容C=10μF ,交流电频率f=50H z 时,容抗Xc= Ω。 6、音箱分频器电路如下:L 1和L 2的电感量均为0.36mH.,它们的作用是 ,两个电容器的作用是 ,8"口径的喇叭负责 ,(填“高音”或“低音”)1"口径的喇叭负责 ,(填“高音”或“低音”) 7、安全电压是 伏。 8、一台变压器的变比为1:15,当其原绕组接入220V 交流电源后,副绕组输出的电压为 V 。 9、NPN 三极管的符号是: . 10、若一个电阻的阻值不随电压发生变化,那么它是 元件(线性或者非线性) 11、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1发射结必须 向偏置,○2集电结必须 向偏置。 12、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U BE = (硅管),U BE = (锗管) 1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 耦合、 耦合和 耦合。变压器耦合多用于 电路,集成电路通常采用 耦合。 14、信号可以看成由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共同叠加而成,以下电路图中, 成分能通过C1, 成分能通过C2, 能通过三极管T 15、常用的滤波电路有 、 和 三种。 16、在小功率整流电路中,多采用的是桥式全波 整流电路。如需要 电压、 电流的直流电源时,可采用倍压整流电路。大功率整流电路一般采用 整流电路。 17、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时候,黑表笔与表内电源的 极相连,红表笔与表内电源的 极相连。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答题卡上) 1、以下电路有几个支路?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2、电源的电动势方向是 A 、内电路中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 B 、内电路中由电源正极指向电源负极 C 、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 D 、电流的反方向 3、对图中所示电路,以下正确的是 A 、开路时,I =0,而U =IR ,所以U =0 B 、电源短路时,I 0=E/R ,U =0,P 0=0 C 、开路时,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即U =E D 、负载时,I =U/(R+R 0) 4、两个电阻R 1R 2并联后总电阻为R,则 A 、R= R 1+R 2 B 、R= R 1R 2 C 、 R 1=11R +2 1R D 、R= R 1-R 2 5、以下电路若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的电流, 需要几个电流方程和几个电压方程?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密----------------------------------封------------------------------------------线---------------------------------------- A B C

《遥感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遥感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0707222080 课程名称:遥感技术及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内学时:48学时 学分:2.5学分 编写人:杨德明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设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讲授和实验,使学习者掌握遥感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遥感信息的来源和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掌握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内容;基本掌握遥感在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应用的技术方法;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 二、课程简介: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遥感技术理论阐述基础之上,讲述该技术在地质、土地、海洋、农林、城市等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当前被全世界广受重视的高新技术,在地球表层系统研究中又具广阔的应用领域。该课程在我校是地质、资源环境、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的专业的必修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有望成为全校一年级的公共选修课。 课程英文简介: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a wide-ranging pragmatic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Based on expounding the theory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course tells about it’s applications of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 in geology, land, ocean, agriculture, urban and so on. Nowadays, as being an advanced high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paid great attention by all over the world.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fiel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earth’s surface system. In our school, this course has being widely taught for the specialties such as geolo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tural geology,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GI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ince it is began lecturing, students extend warm welcome, what’s more, it may be taken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freshmen.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安排(40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遥感与遥感技术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讲解有关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的涵义、遥感的信息源、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广义遥感、狭义遥感、成像方式遥感和非成像方式遥感。 (二)遥感技术系统和特点 1.遥感技术系统涵义 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1)遥感信息收集系统(遥感仪器和运载平台) (2)遥感信息传输和与处理系统(地面接受站的工作和设备) (3)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分析系统(处理设备和专业解译人员)

3[1].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 2、能简要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3、能说出遥感的几种常见分类。 4、能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遥感信息,归纳遥感的几个发展阶段。 2、通过读图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比较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使用飞运载工具、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3、通过上网搜索有关遥感技术应用的信息,归纳遥感技术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从而初步养成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新兴科学的好习惯。 2、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遥感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通过遥感技术在农业、军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产生对遥感技术的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动力。 三、重点:根据运载工具不同的遥感分类种类。 四、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 2、读图分析讨论。 3、教师点拨、启发、引导。 4、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时:1课时

导入:南极考查必须穿越西风带区,这是多年来南极考察的难题。在我国开展的第14次南极考察中,1997年12月10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入强风带时,与外界中断了联系,“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到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卫星云图,图像上清晰的显示了三个气旋的位置及运动方向。这就是本节我们学习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层次问题 1、什么是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遥感技术有哪些特点? 4、遥感技术系统由那些组成? 5、遥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何分? 6、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对比优缺点。 7、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有哪些? 8、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如何应用? 9、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有哪些? 知识反馈 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 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hj遥感技术基础 第一、二章 概念 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 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 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 填空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 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 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当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波长短方向移动。 7、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 8、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的微粒粒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选择:(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3、大气瑞利散射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4、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5、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问答: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遥感常用的是哪些波段?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遥感基础与应用

遥感基础与应用 “遥感基础与应用”测试A 1,名词解释(3×8=24点) 1,遥感:遥感通常指空对地遥感,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通过仪器(传感器)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和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和分布等特征2.图像操作:在完成两个或多个单波段图像的空间配准后,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加、减、乘、除)来提取一些信息或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图像增强。3.主动遥感:指当传感器具有能够发射信号(电磁波)的辐射源并在工作时将信号发射到目标时,从放牧目标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探针 4.辐射失真:实际测量地面物体的光谱反射率时,由于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光谱反射率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由传感器获得的测量值与诸如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率的物理量不一致。 5,大气窗:透过大气但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 6,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光谱信号时可分辨的最小辐射差异。在遥感图像中,它被表示为每个像素的辐射量化水平。 7,遥感数字图像:可由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并以数字表示的遥感图像8.遥感图像判读专家系统: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将遥感判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形式化,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模仿遥感判读专家思考和解决问题10.空间分辨率:传感器上的扫描镜捕捉地面上的最小

点元素 11,多光谱摄影:使用不同滤光片和感光胶片的多光谱摄影仪,在不同波段同步拍摄同一场景的黑白照片,然后在特定波段进行色彩合成,得到不同类型的彩色照片,如自然色彩效果或假色彩效果。12,遥感过程:指遥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的全过程13.空间遥感:又称卫星遥感,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在空间运行的航空器作为 199遥感平台进行遥感,是在远离地球的空间观察地球及其表面的一种技术手段14.航拍照片的间接解释:指根据地物间的相互位置和相关规律,综合运用逻辑推理解释航拍照片的方法。 15,超光谱遥感:超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指使用许多非常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相关数据这是一种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得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 16,相对高度:指拍摄时拍摄物镜相对于拍摄区域地面的高度17.绝对高度:指摄影时摄影物镜相对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即高度18.摄影高度:指摄影时,摄影物镜相对于被摄区域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的高度2,判断对错,画“√”正确,画“x”不正确(2× 8 = 16点) 1,航空摄影是中心投影,由于存在投影误差和倾斜误差,实际上航空摄影上各点的比例是不同的。(√) 2,不同波段、不同周期或不同传感器卫星图像中相同位置的地物,像素亮度值相同(x)

影像电子学基础题库4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学年第*学期 **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试题 D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网孔 2、电压源 3、什么是P型半导体? 4、正反馈 5、工频交流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伏安曲线是直线的电阻叫电阻,不是直线的叫电阻。 2、在电源内部,电源的电动势方向是由电源极指向电源 极 3、阻抗的单位是。 4、电感线圈自感系数为L=0.5H,当交流电频率f=50H z时,感抗X L= Ω。 5、由交流电经变压、整流、和电路转换为直流电是获得直流电源的一种基本 方法。 6、无功功率是表示能量的规模,而不是消耗的能量。 7、原绕组为660匝的单相变压器,接入220V交流电源后,副绕组电压为110V,则副绕组的 匝数为匝。 8、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杂了价元素而形成的,其中是多数载流子; 是少数载流子。 9、稳压二极管工作时,是利用其特性曲线的部分。 10、填写完以下表格,由以下表格可知,该三极管的直流放大系数为,交流放大系数 11、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是:○1基区, 杂质;○2发射区杂质浓度;○3集电区尺寸, 掺入杂质。 12、在图中所画出的路径上,×I C+U CE=U CC 13、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而又近似 等于 ,它的输入电阻 ,输出 电阻,适宜于作为放大电路的级、级或级。 14、下图中若R b11的阻值发生变化,则第一级的静态工作点,第二级的静态工作 点。 15.将变成的过程称为整流。 16、利用二极管的性可以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7、一个示波器在输入信号无衰减的情况下,屏幕上的波形如右上图所示,Y轴灵敏度为 6mV/div,X轴灵敏度为5ms/div,那么该信号的最大值电压为mV,有效值电压 为mV,周期为ms,频率为Hz。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答题卡上)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任意两点a、b之间的电压为 A、U ab=V a-V b B、U ab=V b-V a C、U ab= V b=V a D、 3、当负载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这种方法多用于 A、电子线路 B、电力系统 C、照明系统 D、工厂里的动力用电 4、两个电阻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R,则 A、R= R1+R2 B、R= R1R2 C、 R 1 = 1 1 R + 2 1 R D、R= R1-R2 系 、 部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考 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