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专接本法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是( )问题。
A. 法律论证
B. 法律辩论
C. 法律推理
D. 法律概念
2. 从认识论的角度,学者们通常将法学划分为( )。
A. 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 立法学和法律社会学
C.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D. 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3. 法治的目的是( )
A. 严格依法办事
B. 制约权力
C. 保障人权
D. 司法独立
4. 不属于法律至上的是( )。
A. 法律高于道德
B. 法律高于纪律
C. 人人守法
D. 政策高于法律
5.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
A. 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 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 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6. 法不调整( )。
A. 行为关系
B. 纯粹的思想
C. 利益关系
D. 各种社会资源
7. 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
A. 民间社会逐渐形成
B. 国家制定和认可
C. 国家领导人颁布
D. 天才人物的创造
8.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 )意志。
A. 社会
B. 共同
C. 集体
D. 个别
9. 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
A. 根本法和特别法
B. 国内法和国际法
C. 一般法和特别法
D. 实体法和程序法
10. 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
A. 权威性的法学著作
B. 判例
C. 正义和公平概念
D. 道德
11. 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表述是下列哪项?( )
A. 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
B. 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
C. 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 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 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 )的原则。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综合主义
13.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
C. 国务院总理
D. 省、自治区、直辖市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 )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 保护原则
D. 综合原则
15. “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
A. 规范性规则
B. 标准性规则
C. 强行性规则
D. 构成性规则
16. 根据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
A. 政

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B. 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
C. 实体性原则和程序原则
D. 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
17. 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可称为( )。
A. 法规体系
B. 立法体系
C. 法律部门
D. 法律体系
18. 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
B. 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C. 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D. 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19. 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
A.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 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 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 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20.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 )。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
21. 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非决定论亦即自由意志论为理论基础的关于法律责任本质问题的理论是( )。
A. 规范责任理论
B. 历史责任理论
C. 道义责任理论
D. 社会责任理论
22. 程序的对立物是( )。
A. 规范
B. 恣意
C. 法律关系
D. 法律责任
2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
A. 宪法
B.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C. 基本法律
D. 国际条约
24. 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 )。
A. 某法官审理案件
B. 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C. 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 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25. 下列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是( )。
A. 人民法院
B. 税务局
C. 公安局
D. 司法部
26. 司法法治原则要求( )。
A.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司法尽管在司法中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D. 司法尽管在办案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27.主张主权不可分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卢梭
D.孟德斯鸠
28. ( )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 正当法律程序
B. 自然正义
C. 辩论
D. 自治
29. 环境权是一项( )
A. 普通权利
B. 基本人权
C. 宪法权利
D. 经济法上的权利
30. 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位思想?(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二、多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符合执法的合法性原则的有( )
A. 执法主体要有法律授权
B. 执法内容要有法律依据
C. 执法的程序要合法
D. 诚实信用
2. 正当程序的意义是( )。
A. 权利平等的前提
B. 权力制衡的机制
C. 解决纠纷效率的保证
D. 法律权威的保障
3. 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该原则的要求?( )
A. 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 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C. 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 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4.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正确揭示了这一关系?( )
A.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 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 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5. 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 )。
A. 个人行为
B. 集体行为
C. 团体行为
D. 国家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守法:
2.法律责任:
3.法律事实:
4.法律部门:
5.辨证推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
2.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一
3.简要比较法治与法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
2. 论述司法的原则:









答案来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C 2. C 3. C4. D 5. C6. B 7. B 8. B 9. B 10. B 11. D 12. B 13. B 14. D 15. A16. A 17. C 18. D 19. D 20. C 21. C22. B 23. C 24. C 25. A 26. A 27. C 28. A 29. B 30. 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 ABC2. ABCD3. ABCD4. ACD5. AB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守法: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地而性义务。
3.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货现象。
4.法律部门: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综合。
5.辨证推理:又称实质

推理,是指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再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最后,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正因为如此,许多法学家认为,权利和义务是达的核心内容,是法学的基本范畴;并进而主张法学应是权利义务之学,应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建构当代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
2.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2)法律体系是一个由(3)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4)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4)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3.简要比较法治与法制(1)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2)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必然指前者;(3)法制社会中的法可以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4)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拆人治。而法治必然地排拆人治。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表达功能。(2)认识功能。(3)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
2. 论述司法的原则:(1)司法法治原则。(2)司法平等原则。(3)司法权独立行事原则(4)司法责任原则(5)司法公正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