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

摘要: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本文总结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与特征,分析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江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能源革命;产业革命;辩证关系

Abstract:We should speed up the creation of a new growth mode l and ensure that development is based in improved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more by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nable us to sustain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cope with a new rou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by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Key words:energy revolution;Industrial Revolution;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人类走过了几个文明阶段,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然后进入工业文明。文明阶段的进步与能源关系密切,煤炭和石油的发现与利用,使人类有了蒸汽机、内燃机,接着又有了电,从而大大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 200 多年工业文明的实践表明,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也日益严峻,人类遭遇了“黑色困惑”。中国经历了近 30 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同时显露出愈来愈尖锐的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空气污染严重,全国大范围出现霾污染,城市“垃圾成山”,农村以往清澈的小溪有的变为“红河谷”“牛奶河” ……我国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发展方式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1】。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与特征

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产业革命就是一部技术经济递进史,从蒸汽机、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到信息技术的跨越,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两种较为代表性的论述:一是以《经济学人》编辑保罗·麦基里为代表,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界定为“数字化革命”。以“3D 打印”为核心,重点关注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认为这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认为新产业革命必须包含“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素,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物联网等不断融合的一个数字化制

造时代。尽管对新产业革命还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但大的趋势已经形成,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产业革命的历史回溯及未来展望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时期,每一次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之外,都不外乎科技创新革命引致的新兴产业革命启动。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给一些后进国家“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批新兴国家就会迅速崛起。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而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得美国、德国都超过了英国,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

产业革命是一个创造性“毁灭”过程,它在诱发一系列技术创新浪潮的同时,将导致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从而使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彻底重构。如果一个国家在新产业革命中其核心技术上不能取得国际领先地位,那么它原先在传统工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也将会丧失。如日本在互联网和芯片等领域创新乏力,日本家电业,这个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优势产业,在最近的三四年间就迅速没落。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跨国公司,在颠覆式创新的冲击下,也都是瞬间轰然倒塌。

从未来看,以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超级技术变革正在全球酝酿并初见端倪。可以预计,假如以上述三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能够掀起新一轮跨产业革命,全球有可能在未来 10 年里打造出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

业体系,在帮助世界走出危机的同时,开启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

2.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技术发展态势

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3D 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能源互联网技术、碳纤维、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遗传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和产生重大的影响。

受控核聚变、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能源技术将开创能源新时代。安全性较高的受控核聚变技术成为核能研发的重中之重。 2007 年 10 月,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合作的“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在法国启动。通过对未来全球能源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欧洲研究报告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一半的能源需求将通过可再生能源来满足。 2007 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一揽子能源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力系统、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在智能能源技术中,智能电网技术已获初步进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广泛使用智能电网技术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每年原油产量的 10%左右【2】。

柔性制造、3D 打印等技术突破带来数字化制造革命。未来的制造业将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性制造转变,生产方式也将出现相应的重大转变。一是制造网络化。通过

互联网的协同制造,将创造虚拟的产业集群,导致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二是制造智能化。整个生产过程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三是制造柔性化。采用了新材料、全新的生产工艺、易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四是制造绿色化。3D 打印等快速成型制造将使公司可以进行本地化生产,而不用预备大量库存;五是制造服务化。生产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服务。

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信息技术正在变革生活方式。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将会是互联网的应用与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生产模式的深度结合,智能化地去分配全球的能源。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科技变革中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越来越成为平台技术、共用的技术。从国际视角来看,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方兴未艾,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能源发展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 GDP 年均增长 7%,而根据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GDP 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5%,五年后GDP 将是目前的1.5 倍,能源消耗也将进一步增大。因此中央提出,到 2015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10 年降低 16%【3】。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做好节

能减排,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新能源。

第二,中国仍是一个能源纯进口国。2010 年我国生产 29 亿吨标准煤,消费量为 32.5 亿吨,缺口达7%左右。2010年我国进口煤炭1.6亿吨,石油 2.3 亿吨。受国际局势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很大,能源进口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一定影响。

第三,中国仍将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仅占能源消费的 8.5% 左右,即使付出巨大努力,2015 年也仅能达到 11%。因此,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另外,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由目前的 60 亿吨 / 年增长到 2020 年的 90 亿吨 / 年。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 年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 年减少17%,这要靠发展新能源来实现。

新一轮能源革命是中国与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这场新的能源革命将是一次长征,需要史无前例的创新规模来推动。这需要在调动各方面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促进知识分享,从而营造一个以创新孕育更多创新的环境。创新将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需要在政策、监管、商务和社会的多个领域进行创新,以促进现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并鼓励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开发【4】。中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解决其面临的各种能源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开放、包容和鼓励竞争的政策,鼓励全球创新向中国流动,从而吸纳全球的物质与智力资源,并发展本土的创新能力。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自给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67%、5.4%和7.5%[5],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此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变革【6】。

从整个工业发展史来看,能源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由技术突破引起的。突破的核心在于应用技术推动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变化,进而在能源变革过程中引发新的产业,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前,建立在传统化石工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已经难以为继。能源利用和开发方式走到了不得不变革的边缘。

【1】杜祥琬。能源革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6 卷第 5 期。

【2】薛飞黄斌周文魁。新产业革命对江苏的影响研究。特区经济,2014 年 1 月。

【3】成思危。迎接新能源,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风能,2011年第04期。

【4】B P集团。拓宽中国的能源变革之路。国际石油经济,2013年4月。

【5】国家能源局.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EB/OL].

[2012- 12-24].

【6】李振宇,黄格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途径分析。化

工进展,2015 年第 34 卷第 10 期。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凭借这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国人在中国这个资源丰富、劳动力不缺的国家开设工厂,发展产业,这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还给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形成巨大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要成为产业革命的赢家,要成为先进发达的世界强国、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路线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推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也是一个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1.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战略性、 前沿性制造领域,中国应该掌握整机或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这些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 核心环节,同时建立起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参数体系,构筑国际公认的制造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端制造和主流制造品方面,建立起“中国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标签,引领制造领域重要行业的发展方向。 2.拥有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一、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济上,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三、精神上,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门户洞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传教士。许多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以配合其政治方面的侵略,巩固其在华的利益。 列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和破坏,使得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工业革命对中国也具有所谓的“建设性” 一、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盲目排外,所以政府内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愿以外夷身份与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样总理衙门建立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前提与条件,首先是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还有四个条件,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大家要牢记。第二,我们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这是需要大家重点了解的内容。还有就是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了欧美国家。大家要重点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尼纺纱机,而瓦特的蒸汽机则表示着工业革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说完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以及其进程,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请大家集中精神,结合老师PPT上的材料以及课本“从工场到工厂”的内容,来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这段材料表现出了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呢。 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工厂。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知道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工场指有若干助手或艺徒投入力量制作由师傅署名的作品的场所,而工厂则是指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材料二,很明显,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了,而工业增加了,这也表明了工业日益重要的作用。材料三,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场越来越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就明显加快了。材料四,工业资产阶级是指占有工业生产资料,

依靠购买工人劳动力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一生产过程,并依靠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赚取利润的经济阶级。相反的,无产阶级就是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材料五,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各国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对内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发展,对外则要求进一步的扩张和掠夺,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看完了这几个资料,我们来归纳一下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还有什么影响呢,贫富分化加剧,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越来越多。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这启示我们,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需要大家重点理解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呢?请大家回去仔细阅读“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仔细探究,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谈谈看法。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新的特点? 新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以美、德为主;(3)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推广到重工业、轻工业的各个部门。(4)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中秋节对客户的寄语【四篇】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公司的支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服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前言: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它们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它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到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基本上完成。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期间,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三、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使大批的人由乡村涌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样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二十八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二十 八 第1题【单选题】 1819年某天,英国伦敦所有的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开创了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 ) A、史蒂芬孙 B、瓦特 C、牛顿 D、卡尔·本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交通运输工具有( ) A、汽车和飞机 B、轮船和汽车 C、火车和轮船 D、火车和汽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 ) A、火车司机 B、汽车司机 C、铁路工人 D、煤炭工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发明家是:( )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瓦特 D、史蒂芬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在河流旁,风车必须有风才能工作,而且它们也会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针对上述问题,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 )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最早出现于( )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采矿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2、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深刻影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到19世纪40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居统治地位。 接着,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 再次,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内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最后,英国工业革命使国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 2.2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外有三种不同的提法,其内容也不完全一致。第一种叫“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二种叫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第三种叫“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种提法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始于18世纪末,基础是以煤冶炼铁矿石及纺织机械化;第二次始于19世纪40年代,标志是蒸汽机、铁路和酸性炼钢;第三次始于本世纪初,标志是电力、化学制品和汽车制造。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基础是计算机、遗传工程、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等。第二种提法认为,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8,000年前,人们从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过渡到农业生产;第二次浪潮发生于三百年前,人类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使用化石能源(煤、石油等),社会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集中化、大规模化、同步化和中央化;第三次浪潮始于1955年,首先在美国,然后波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经过这次革命,工业化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其基础工业是电子工业、空间工业、海洋工业、光纤维工业和遗传工程等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第三种提法则认为,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发明的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为标志。上述三种提法的内容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其实质则是基本一致的,即:目前工业化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这场变革以电子计算机、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为基础。导致这场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工业化社会的大规模生产。而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又为这场工业革 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首先是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能使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成十倍、甚至百倍地提高,并实现各种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电子计算机很快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生产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生物反应塔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打下了技术基础;非晶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贮氢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的出现和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构成了未来的电子工业、海洋工业、空间工业和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此外,人类知识的迅速增加,为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打下了知识基础。不少专家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发生,而且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来解释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为威廉三世。《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2.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人民有请愿权;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规定国王的法令必须由有关大臣的签署才能生效,所有大臣必须执行议会的决议,不同意议会的决议,大臣就须辞职。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二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与后来的资本积累不同,前者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大生产建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后者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大生产过程中。所以把前者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者称为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在国内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例如国债制度、创建银行和股份公司、严密的税收制度三个途径完成的。 (3)对外贸易 自16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政府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为了发展贸易,英国政府大力扶植造船业,支持在海外成立特权贸易公司。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1670年在北美成立的哈德逊公司。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是强迫式贸易。如强迫印度农民种鸦片,输出到各国取得高额利润,中国也是受害国。英国低价收购印度大米,再卖给其他国家,获取暴利。 英国殖民者对于美洲和澳洲殖民地的土著,一方面进行残酷的消灭屠杀,另一方面进行掠夺式的贸易。1670年英国在北美创立的哈德逊公司,到1720年,其收入增加了7倍。英国就是这样通过强迫和掠夺的贸易,使大量的财富和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回国内。 由此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问,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 (4)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早在15世纪,英国农村的半农半工的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到15世纪末,穿梭于城乡之间的呢绒商人为了加快生产速度,逐渐地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形成了早期的毛织业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在16世纪

各国工业革命比较

比较英法美德俄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组员:吕心怡、刘殊利、朱恒宇、欧阳乐心、张瑞晗、叶禹岑、张新月、殷乐、马婧、 罗睿骁、孙健伟) 一、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1)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并且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4)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5)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二、法国工业革命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剥削农民。 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 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不同时代的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派则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技术学派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而在能源消耗学派的眼里,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消费学派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方面。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它使生产得以实现,创造新的生产需要。消费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扩大生产需要,尤其是使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捉住了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本文主要是考量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制度的宏观层面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是采纳社会变革学派的观点,把工业革命看作既是经济上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而且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因而,本文所说的工业革命乃是广义的工业革命。它是“一次包括政治,经济一切在内

噶米精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练习华东师大版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练习 1. 1819年在一位历史人物的讣告中评价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牛顿B .卡尔?本茨C .爱因斯坦 D .瓦特 2?导致右图中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殖民侵略与扩张政策的推行 I IW>-11^*t B.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推广 C.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3?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 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一现象出现在() A. “蒸汽时代”到来后 B .新航路开辟后 C.美国独立战争后 D .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 4.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 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 A.牛力和马力 B .蒸汽机C .内燃机D .电动机 5.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网在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铺展开来。下 列关于“火车”和“铁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A.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是人类陆路运输的巨变 B .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 C.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 D .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生活 6 . 1801 —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 .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7.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是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封建帝制的固执坚持,在机器的碾压下渐渐松动。更多的有世界战略目光的实业家,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征途开始艰难的起步。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政治跌宕起伏,人民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首先是在政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中国屈辱的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此时中国正处于清朝中后期,受到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未在工业革命开始时受到很大的变化。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逐渐加深。鸦片战争带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长期落后的局面。但也包含了创新的内容,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内务衙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战争的开始,列强打开海外市场销售产品和掠夺原材料,因此中国的国门就这样被撬开,列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签订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和掠夺金银,中国的经济遭到列强的强烈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场工业革命使中国原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与迂腐的统治者不同的是,实干者在当时活跃在大江南北,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第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请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疑难点拨】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部门的原因? 点拨:思考要从新兴工业部门的优势、市场的需要和原料供应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较少,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第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产。第三、英国逐渐占领印度,而印度盛产棉花,这样英国的棉纺织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而棉纺织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