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第八章干燥)

例题(第八章干燥)
例题(第八章干燥)

例题

[例1]:若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4673㎏/㎏绝干气,试求:⑴湿空气的相对湿度;⑵湿空气的比容;⑶湿空气的比热;⑷湿空气的焓。若将上述空气加热到50℃,再分别求上述各项。

解:20℃时的性质:

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2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p

=2.3346kPa。

解得

该空气为水气饱和,不能作干燥介质用。

⑵比容v H

⑶比热c H

⑷焓I

50℃时的性质:

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5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

当空气从20℃加热到50℃时,湿度没有变化,仍为0.014673kg/kg绝干气,故:

解得

由计算结果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中,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⑵比容v H

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以比容加大。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混合气体,故50℃时的比容也可用下法求得:

⑶比热c H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20℃与50℃时的湿空气比热相同,均为1.038kJ/kg绝干气。

⑷焓I

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温度增高,故焓值加大。

[例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403㎏/㎏绝干气,试计算湿

空气的各种性质,即:⑴分压p;⑵露点t

d ;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

;⑷湿球温度

t

w

解:⑴分压p

解得

⑵露点t

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相应的蒸汽压为水的饱和蒸气压,由附录查出对应的温度为27.5,此温度即为露点。

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

由于H

as 是t

as

的函数,故用上式计算t

as

时要用试差法。其计算步骤为:

①设t

as

=28.4℃

②由附录查出28.4℃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870Pa,故:

③求c

H

,即

④核算t

as

0℃时水的汽化热,故:

故假设t

as

=28.4℃可以接受。

⑷湿球温度t

w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湿球温度t

w

等于绝热饱和温度t

as

,但为

了熟练计算,仍用公式计算湿球温度t

w

与计算t

as

一样,用试差法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①假设t

w

=28.4℃。

②对水蒸气~空气系统,。

③由附录查出28.4℃时水的汽化热r

tw

为2427.3kgJ/kg。

④前面已算出28.4℃时湿空气的饱和湿度为0.02471kg/kg绝干气。

与假设的28.4℃很接近,故假设正确。

计算结果证明对水蒸气~空气系统,。

[例3]:常压下以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的新鲜空气为介质,干燥某种湿

物料。空气在预热器中被加热到90℃后送入干燥器,离开时的温度为45℃、湿度为0.022kg/kg绝干气。每小时有1100kg、温度为20℃、湿基含水量为3%的湿物料送入干燥器,物料离开干燥器时温度升到60℃、湿基含水量降到0.2%。湿物料的平均比热为3.28kJ/(kg绝干料·℃)。忽略预热器向周围的热损失,干

燥器的热损失为1.2kW。试求:(1)水分蒸发量W;(2)新鲜空气消耗量L

;(3)若风机装在预热器的新鲜空气入口处,求风机的风量;(4)预热器消耗的

热量Q

P ;(5)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6)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Q

D

;(7)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解:根据题意画的流程图????(1)蒸发量W

其中

(2) 新鲜空气消耗量L 0

由图查出,当t 0=20℃、φ0=60%时,H 0=0.009kg/kg 绝干气,故:

新鲜空气消耗量为:

(3) 风机的风量V

H Lv V ''

(4) 预热器中消耗的热量Q P

当t

0=20℃、φ

=60%时,查出I

=43kJ/kg绝干气。空气离开预热器时t

1

=90℃、

H 1=H

=0.009kg/kg绝干气时,查出I

1

=115kJ/kg绝干气,故:

(5)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

(6)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Q

D

(7)干燥系统的热效率η

[例4]:采用常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在干燥器内,湿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吹送物料的同时并对物料进行干燥。已知的操作条件均标于本例附图中。试求:(1)新鲜空气消耗量;(2)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3)干燥器的热效率。

解:(1)新鲜空气消耗量

①求W

②求H

2因Q

L

≠0,故干燥操作为非等焓过程,空气离开干燥器的状态参数不

能用等焓线去求,下面用解析法求解。

当t

0=15℃、H

=0.0073kg/kg绝干气时,查出I

=34kJ/kg绝干气。

当t

1=90℃、H

1

=H

=0.0073kg/kg绝干气时,查出I

1

=110kJ/kg绝干气。

同理

围绕本例附图的干燥器作焓衡算,得:

将已知值代入上式,得:

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焓的计算式为:

联立求解得:

(2)预热器消耗的热量速率

(3)干燥系统的热效率η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系统中得焓,则:

因Q

D =0,故Q=Q

P

,因此:

[例5]:已知某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从初始含水量0.4kg水/kg干料降至0.08kg水/kg干料,共需6小时,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0.15kg水/kg干料,平衡含水量X*=0.04kg水/kg干料,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作为直线处理。试

求:①恒速干燥阶段所需时间τ

1及降速阶段所需时间τ

2

分别为多少?②若在同

样条件下继续将物料干燥至0.05 kg水/kg干料,还需多少时间?解:①X由0.4 kg水/kg干料降至0.08 kg水/kg干料经历两个阶段:

又因

解得:,③继续干燥时间

设从临界含水量X

0=0.15kg水/kg干料降至X

3

=0.05kg水/kg干料所需时间为τ

3

继续干燥所需时间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第8章习题及答案

第8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章习题及解答 8-1 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 答:所谓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同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 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此时,用户编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类设备时,系统将其中的任一台备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指定设备。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适应性。 独立性还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例如,在进行输出时,既可以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以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有了这种适应性,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输出重定向,类似地可以实现输入重定向。 8-4 什么是缓冲?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什么? 答:缓冲是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引入缓冲技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缓和CPU 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 减少中断次数和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如果没有缓冲,慢速I/O设备每传一个字节就要产生一个中断,CPU 必须处理该中断;如果采用了缓冲,则慢速I/O 设备将缓冲填满时,才向CPU发出中断,减少了中断次数和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 (3) 解决DMA 或通道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DMA或通道方式都用于成批数据传输,在无缓冲的情况下,慢速I/O设备只能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传输信息,成了DMA 或通道方式数据传输的瓶颈。缓冲的设置适应了DMA 或通道方式的成批数据传输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8-5 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双缓冲、环形缓冲和缓冲池。 引入双缓冲以提高处理机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程度,例如,输入设备备先将第一个缓冲装满数据,在输入设备向第二个缓冲装数据时,处理机就可以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十一章固体物料的干燥

第十一章 固体物料的干燥习题解答 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力为100 kPa ,温度为50 ℃,相对湿度为40%,试求(1)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2)湿度;(3)湿空气的密度。 解:(1)湿空气的水汽分压 s p p φ= 由附录查得50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s 12.34kPa p =,故 kPa 936.4kPa 34.124.0=?=p (2)湿度 绝干气绝干气总kg kg 03230.0kg kg 936 .4100936 .4622.0622.0=-?=-=p p p H (3)密度 ()P t H 5 H 10 013.1273273244.1772.0??+?+=υ ()绝干气湿空气kg m 10100100133.1273502730323.0244.1772.03 3 5???+??+= 0.9737=m 3湿空气/kg 绝干气 密度 湿空气湿空气33H H m kg 06.1m kg 9737 .00323 .011=+= += υυ ρH 2.常压连续干燥器内用热空气干燥某湿物料,出干燥器的废气的温度为40 ℃,相对湿度为43%,试求废气的露点。 解:由附录查得40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s 7.3766kPa p =,故湿空气中水汽分压为 3.172kPa kPa 3766.743.01H s =?=+= =υυ ?H p p 查出s 3.172kPa p =时的饱和温度为25.02 ℃,此温度即为废气露点。 3. 在总压101.3 kPa 下,已知湿空气的某些参数。利用湿空气的H –I 图查出附表中空格项的数值,并绘出分题4的求解过程示意图。 习题3 附表 解:附表中括号内的数为已知,其余值由H -I 图查得。分题4的求解过程示意图略。 4. 将o 025C t =、00.005kg /kg H =水绝干气的常压新鲜空气,与干燥器排出的o 240C t =、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1-1“设计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1 直觉设计阶段阶段2:半经验半理论设计阶段阶段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1-2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1-3 “设计”是把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从合理的目标参数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创造出一个所需的优化系统或结构的过程。1-4由想法到产品的过程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认识需求→目标界定→问题求解→分析选优→评价决策→表达→实现。设计的第一步是认识需求,由此决定要设计一种装置满足它。认识需求有时是一种很高创造性的活动。第二部是目标界定。基本目的是把需求限定在某种确定方面,并限定满足需求的一些特殊的技术和特性,以便在下一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法。第三步是问题解决。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原理设计,应该把各种可能的解法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供下一步分析比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第四部是分析和优选。第五步是评价决策,这是最困难的一步。第六步是表达,设计的表达有写说画。其中画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第七部是实现,实现的手段是实用样机,实现的最后标准是市场,市场是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一章 1.机械的概念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完成做功的各种具体机器和以传递力与运动的各类机构总称为机械。 2.机械设计主要特点 1)多解性2)系统性3)创新性4)设计与科学研究 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 1)功能原理设计2)实用化设计3)商品化设计 4.现代设计,以功能为核心,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需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方法和手段有: CAD/CAM/CAE技术,CIMS工程、并行工程、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创新设计、快速响应设计、反求工程、逆向工程、虚拟设计方法等。 5. 近代“机械设计学”的核心内容 1)功能思想的提出2)人机工程学科的兴起3)工业设计学科的成熟 6.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适应性设计2)变型设计3)创新设计 第三章 1. 任何一种机器的更新换代都存在三个途径: 1)改革工作原理;2)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3)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 2. 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 1).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代替旧的物理效应,使机器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设计。 2).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但首先要求设计人员有一种新想法(New Idea)、新构思。 3).使机器品质发生质的变化。 3. 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 1).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目标”.寻求一些(一种)“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例如:为实现直线移动的功能要求,可寻求液压、电磁或机构等物理效应,通过油缸、直线电机或刚体传动等作用原理,求得最终实现机械直线移动这个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2).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明确功能目标;(2)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3)改进、完善解法。 4.根据系统工程学用黑箱来描述功能,请描述采用的哪三种流的转换。 任何技术系统都可以视为3种流的处理系统: 能量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 物料流:气体、液体或各种形式的固体。信息流:各种测量值、输入指令、数 5.功能的分解。

带式干燥机的设计

带式干燥机的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带式干燥机,干燥机的处理量为2000kg/h,物料初始含水率为20%,初始温度为15℃,干燥到含水率0.4%的带式干燥机,设计包括带式干燥机,确定工艺流程,干燥气体,工艺计算,干燥器的结构计算和设计,配套设备的选择。在本设计中,干燥器是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连续式干燥设备,干燥带通风好,适合含水较高的蔬菜,中药饮片和其他类型的水分含量高,干燥热敏性的物料尤为合适。 设计的干燥机具有蒸发强度高,干燥速度快和产品质量好等特点。网带具有透气性能好,停留时间可以调节,不会出现剧烈运动,不破碎,在良好的干燥条件下,提高干燥强度,循环风机用于循环结构,热风均匀,偏干的现象并不存在。分为三层,有效地节省了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关键词:干燥器;中草药干燥;网带;循环风机;三层

The Belt Dryer Design ABSTRACT The task is to design a belt dryer for drying herbs, dry material handling capacity of 2000 kg / 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0%,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15 ° C and dried to 0.4%, the design includes belt dryer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 flow, dry gas, process calculation, dryer structural calculation and design, ancillary equipment selection. In this design, the belt dryer with mass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 drying equipment for drying ventilation sheet, strip and granular materials is better. Dehydrated vegetabl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other types of high moisture content, dry heat sensitive materials are particularly appropriate. The series dryer has high drying rate, high evaporation strength, and good product quality. Network with breathable performance, the residence time can be adjusted, material non-strenuous exercise, not broken,more dry area, more dry strength, loop structure of the circulating fan, hot air evenly, dry phenomenon does not exist.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s effectively saving the area, to improve the space utilization. KEY WORDS: Dryer; Herbal drying; Mesh belt; Circulating fan; three layers

第8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8章 1.单片机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 2.试编写一个程序(例如将05H和06H拼为56H),设原始数据放在片外数据区2001H单元和2002H单元中,按顺序拼装后的单字节数放入2002H。 3.假设外部数据存储器2000H单元的内容为80H,执行下列指令后: MOV P2,#20H MOV R0,#00H MOVX A,@R0 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 4.编写程序,将外部数据存储器中的4000H~40FFH单元全部清零。 5.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外接程序存储器和数存储器共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为何不会发生冲突? 6.区分MCS-51单片机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最可靠的方法是:(1)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低端还是高端 (2)看其离MCS-51芯片的远近 (3)看其芯片的型号时ROM还是RAM (4)看其是与RD信号连接还是与PSEN信号连接 7.在存储器扩展中,无论是线选法还是译码法,最终都是为扩展芯片的()端提供信号。 8.请写出图8-18中4片程序存储器27128各自所占的地址空间。 9.起止范围为0000H~3FFFH的存储器的容量是()KB。 10.在MCS-51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 11.11根地址线可选()个存储单元,16KB存储单元需要()根地址线。12.32KB RAM存储器的首地址若为2000H,则末地址为()H。 13.现有8031单片机、74LS373锁存器、1片2764 EPROM和两片6116 RAM,请使用它们组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要求: (1)画出硬件电路连线图,并标注主要引脚; (2)指出该应用系统程序存储器空间和数据存储器空间各自的地址范围。 14.使用89C51芯片外扩1片E2PROM 2864,要求2864兼作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且首地址为8000H。要求: (1)确定2864芯片的末地址; (2)画出2864片选端的地址译码电路; (3)画出该应用系统的硬件连线图。

纸箱机设计

第一章:引言 纸箱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随处可见、触手可得:一双耐克鞋子的外包装盒,一台液晶电视的外包装,一台电冰箱的外包装等等!所以纸箱机的发明和应用应运而生,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纸箱机械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趋势! 纸箱企业早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国内外瓦楞纸板生产线已使用了20多年必须被更新淘汰,需要购置较为高档的瓦线。国内大中型纸箱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他们的产品是名、特、优的大批量、高质量中高档纸箱。当然需要高质、高档、高速、高效、宽幅瓦楞纸板生产线,国内机械企业如能生产制造"四高一宽"肯定被纸箱企业接受,因国内线与进口线相比价格差距极大,进口线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是买不起的,而国内线价格较低易被纸箱企业接受。当然,国内瓦线与国际瓦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在结构、速度、材质、加工精庭主事方面,需要不断努力、组织事业人才加强研究不断改进,花上8至10年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是可能的。 单面瓦榜机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一哄而上,适应中小纸箱企业,替代单机手工操是可行的,但是不能与瓦楞纸板线相比,单面瓦楞机组生产纸板有软、质量差、原纸浪费大等弱点。目前各地推行"集中制板,分散制箱"行业内部合作生产的格局、单面瓦楞机组必然会被淘汰。不采用前面产纸板,而采用购买生产线纸板加工纸箱方式。 我国纸箱机械的技术、产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单一机械技术与国外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二是我国手动、半自动机械技术与国外全自动、遥控、信息化技术的差距;三是我国中小型、单一功能与国外大型、联合与复式作业机械的差距;面对这种状况,亟待政府部门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提高农业机械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同时也需要行业、企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与开发力度。四是我国初步替代人工作业机械与国外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五是我国普通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国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六是我国几乎单一钢铁材料与国外金属、塑料、橡胶以及特殊钢材的差距。 据分析,导致纸箱行业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研发能力薄弱。与此同时,国家级农机研究单位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制约也难以有所作为;农机企业特别是耕作机械企业因规模小、利润低,大多数也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导致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日益被弱化;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失去了基础;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滞后。而新的种植技术与耕作方式所需耕作机械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滞后,又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功能单一,纸箱机械品种仍不齐全。尽管耕整地联合作业、种植与施肥施药联合作业、耕种复式作业等均能提高工效,减少作业成本,但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生产的这类耕作机械或者种类缺或者数量很少,很难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与此同时,目前棉花生产所需的育苗移栽机械、中耕除草机械、块茎类果实的挖掘式收获机械、软秸秆田间处理机械等也严重缺乏。 由于不同中的原因和方法致使纸箱机械的发展受到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很难保证正常的发展和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技术落后,很难在一段时间中处于稳定和发展的额状态中。 3

型网带式干燥机简

型网带式干燥机简

六、主要配置 DW型多层网带干燥机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饲料、电子等行业对药品、中药材、脱水蔬菜、脱水肉类、椰蓉、味精、颗粒饲料、有机颜料、合成橡胶、丙烯纤维、塑料制品,电子元器件的干燥,固化、老化等 整机运转噪音低,运行平稳,温度为自动控制,安装维修方便,适用范围广,

可干燥各种物料物料由加料器分配后均匀地铺在不断移动的网带上,网带由传动链条拖动在干燥室内缓慢移动,热风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经过不锈钢蒸汽散热器、对流壁、风道在干燥室内做平面层流循环,干热空气吸收物料的水份,不断转换成的湿热空气由排湿装置排出室外,随着湿气的不断减少,物料逐渐干燥,网带缓慢移动,运行速度可根据物料的湿度自由调节,干燥后的成品连续不断地装入收料器中。 物料由加料器分配后均匀地铺在不断移动的网带上,网带由传动链条拖动在干燥室内缓慢移动,热风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经过不锈钢蒸汽散热器、对流壁、风道在干燥室内做平面层流循环,干热空气吸收物料的水份,不断转换成的湿热空气由排湿装置排出室外,随着湿气的不断减少,物料逐渐干燥,网带缓慢移动,运行速度可根据物料的湿度自由调节,干燥后的成品连续不断地装入收料器中

1、干燥机机架采用12#、8#槽钢及∠50×50×5角钢制作,焊接牢靠,框架制作完毕后, 2、干燥机的上部为干燥室,外壳采用SUS3042Bδ1.0mm不锈钢板制作,内壁材料采用SUS3042B δ1.2mm不锈钢板制作,网带、链条均采用不锈钢制作,四周均有保温装置,干燥机的两侧为活动门,并充填保温棉,采用硅酸铝纤维棉,保温性能良好,表面的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10℃,门采用不锈钢铰链及不锈钢压紧,密封采用硅橡胶密封条,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在250℃以下长期使用不老化。干燥机的两端为固定门,充填保温棉,不锈钢螺栓固定,需检修干燥机传动系统时即可拆下。 3、干燥机底部装置高压离心风机及引风管道,高压离心风机型号为9-19-3.2A,电机功率为3kw/台,数量为4台,引风管道采用3042B S1.0mm不锈钢板,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并采用硅橡胶垫密封,引风机的风量为4500m3/h/台,风压为1500pa,风速为10m/S。 4、干燥室的右侧为送风风道,左侧为吸风风道,风道的两侧装置风量调节对流壁,采用3042B S1.0mm不锈钢板通过调节对流壁上下的通风量使干燥室内的温度均匀,空载状态下干燥机的热分布均匀性为±3℃。 5、右侧送风道内装置不锈钢加热管,加热总功率480kw。 6、干燥机的顶部为排湿装置,材料均匀3042B不锈钢,配置1台强制排湿风机,型号为9-19-2.8A高压离心风机,风量为3600m3/h,风机功率2.2kw,并装置风量调节阀,为手动控制(风量经调整后将不再变动)。 7、干燥机的传动系统由传动电机,减速机,传动轴、传动链条、网带、链条托条、网带托轮轴等部分组成。 1)传动电机采用5.5kw调速电机,分别为电磁调速或变频调速,用户可根据要求选择。

现电--第八章习题答案(新版教材)

第八章习题答案 8.1 一个12位加权电阻型DAC ,若希望输出误差不超过由LSB 引起的输出变化的一半,问: (1) 如果只有MSB 位的电阻有误差,则允许ΔR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2) 如果只有LSB 位的电阻有误差,则允许ΔR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解:加权电阻型DAC 不同权值电阻i R 产生的相应电流为i 1 REF i n V I 22R +=,则12位DAC 的1LSB 对应的电流为REF REF 1LSB n 111V V I 2R 2R -= =。 (1) 若只有MSB 位的电阻有误差,则 REF REF REF 12 V V V R R R 2R ?-≤+ 则R ?的容许变化范围为:121211R ~R 22 - + (2) 若只有LSB 位的电阻有误差, REF REF REF 111112V V V 2R 2(R R )2R ?-≤ + 则R ?的容许变化范围为:1 R ~R 3 - 8.2 题图8.2为一权电阻网络和梯形网络相结合的DAC 。试证明该电路为八位二进制码DAC 。 8V o 题图8.2 证明:由图可知,S 4~S 7中任一闭合(接右边)时,对电流I ∑的贡献为:REF i 7i V I (i 4,5,6,7)2R -= =; S 0~S 3中任一闭合时的情况较S 4~S 7闭合复杂。当S 0闭合时,电路如下图: 8V o 8V o

可求得R EF REF 04R V V 7I 84128R 8R R 8R R 157=?=++;同理R EF REF 18R V V 13I 8864R 8R R 4R R 1513 =?=++, 于是有结论:3 7 7i REF REF REF i i i 7i 7i 7i 0i 4i 0V V V I D D 2D 2R 2 R 2R ∑--====+=∑∑∑。可得输出电压: 7 i REF F o F i 7i 0 V R V I R 2D (V )2R ∑==-=-? ∑。从结果可见该电路为8位二进制DAC 。 8.3 在题图8.3所示的倒T 形电阻网络DAC 中,设V REF =5V ,R F =R =10k Ω,求对应于输入4位二进制数码为0101、0110、1101时的输出电压V o 。 V o LSB 题图8.3 解:根据倒T 形电阻网络DAC 输出电压表达式REF o n V V D 2=-,对应4位二进制数0101的输出电压为:V o =-25/16 ≈ -1.563V ,同理可得0110和1101的输出电压分别为:-1.875V 、-4.063V 。 8.4 一个满度输出为10V 的12位DAC ,其积分非线性误差为±0.5LSB ,零点温度系数为 6210/C -±??,增益温度系数为62010/C -±??,设该转换器已在25℃时进行了零点和增益校准。问 (1) DAC 分辨率是多少? (2) 当工作温度为0~100℃时,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多大? 解:(1) 分辨率为:12位;0.0244%FSR ;624410(244ppm )-?;2.44mV 。 (2) 温度引起的最大误差:66(10025)(202)10165010---?+?=?,也即16.5mV 。加上积分非线性误差引起的误差1.22mV ,则最大误差为17.72mV ,也即约7.26LSB 。 或:最大误差为 66 6 1650100.5244107.26LSB 24410 ---?+??≈? 8.5 若ADC(包含采样/保持电路)输入模拟电压信号的最高变化频率是10kHz ,试说明取样频率的下限是多少?完成一次A/D 转换所用时间的上限是多少? 解:根据采样定理,取样频率的下限为:max 2f 20KHz =;转换时间上限为 3 1 50s 2010μ=?。 8.6 用逐次比较ADC ,若n=10,已知时钟频率为1MHz ,完成一次转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若完成一次转换时间小于100μs ,问时钟频率应为多大? 解:逐次比较型ADC 的转换时间为n+1个时钟周期,故所需时间为11us 。若完成一次转换时间小于100μs ,时钟频率应大于:1/(100÷11)=110KHz 。

四川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 机械设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机械的概念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完成做功的各种具体机器和以传递力与运动的各类机构总称为机械。 2.机械设计主要特点 1)多解性 2)系统性3)创新性 4)设计与科学研究 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 1)功能原理设计 2)实用化设计3)商品化设计 . 4.现代设计,以功能为核心,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需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方法和手段有: CAD/CAM/CAE技术,CIMS工程、并行工程、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可靠性设计、创新设计、快速响应设计、反求工程、逆向工程、虚拟设计方法等。 5. 近代“机械设计学”的核心内容 1)功能思想的提出2)人机工程学科的兴起3)工业设计学科的成熟 6.机械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适应性设计 2)变型设计 3)创新设计 第三章 1. 任何一种机器的更新换代都存在三个途径: 、 1)改革工作原理;2)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3)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 2. 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 1).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代替旧的物理效应,使机器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设计。 2).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但首先要求设计人员有一种新想法(New Idea)、新构思。 3).使机器品质发生质的变化。 3. 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 1).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目标”.寻求一些(一种)“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例如:为实现直线移动的功能要求,可寻求液压、电磁或机构等物理效应,通过油缸、直线电机或刚体传动等作用原理,求得最终实现机械直线移动这个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 @ 2).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明确功能目标;(2)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3)改进、完善解法。 4.根据系统工程学用黑箱来描述功能,请描述采用的哪三种流的转换。 任何技术系统都可以视为3种流的处理系统: 能量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 物料流:气体、液体或各种形式的固体。信息流:各种测量值、输入指令、数 5.功能的分解。

带式干燥机

带式干燥机 一、概述 带式干燥机由若干个独立的单元段所组成,每个单元段包括循环风机、加热装置、单独或公用的新鲜空气抽入系统和尾气排出系统。因此,对干燥介质数量、温度、湿度和尾气循环量等操作参数,可独立控制,从而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带式干燥机操作灵活,湿物料进料、干燥过程在完全密封的箱体内进行,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条件好,避免了粉尘的外泄。 带式干燥机的被干燥物料随同输送带移动,物料颗粒间的相对位置比较固定,干燥时间基本相同。带式干燥机非常适用于要求干燥物料色泽变化一致或湿含量均匀的物料干燥。 二、带式干燥机的结构 根据组合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单级、多级和多层带式干燥机。 (一)单级带式干燥机 被干燥物料由进料端经加料装置被均匀分布到输送带上,输送带通常用穿孔的不锈钢薄板制成,由电动机经变速箱带动。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热空气。空气用循环机由外部经空气过滤器抽入,并经加热器加热后,通过分布板由输送带下部垂直上吹。热空气流过物料层时,物料中水分汽化,空气增湿,温度降低,一部分湿空气排出箱体,另一部分则在循环风机吸入口与新鲜空气混合再循环。干燥后的产品,经外界空气或其他低温介质直接接触冷却后,由出口端排出。 (二) 多级带式干燥机 多级带式干燥机实质上是由数台(多至4台)单级带式干燥机串联组成,其操作原理与单级带式干燥机相同。 干燥初期缩性很大的物料,如某些蔬菜类,在输送带上堆积较厚,将导致压实而影响干燥介质穿流,此时可采用多级带式干燥机,使机组总生产能力提高。 (三)多层带式干燥机 它是由多台单级带式干燥机由上到下,串联在一个密封的干燥室内,层数最高可达15层,常用3—5层。最后一层或几层的输送速度较低,使物料层加厚,这样可使大部分干燥介质流经开始的几层较薄的物料层,以提高总的干燥效率。层间设置隔板促使干燥介质的定向流动,使物料干燥均匀。多层带式干燥机由隔热机箱、输送链条网带、链条张紧装置、排湿系统、传动装置、防粘转向输送带、间接加热装置等部分组成。最下层出判输送带一般伸出箱体出口处2—3m,留出空间供工人分捡出干燥过程中的变形及不完善产品。 结构简单,常用于干燥速度要求较低、干燥时间较长,在干燥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要保持恒定的场合,如谷物类、米饼类食品。 ◎果蔬药材脱水带式干燥机

第八章 练习题

第八章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 一、选择题 1、【2011年7月】14.“需要时数据和信息容易访问或获得”属于数据和信息特征中的( ) A.及时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2、【2011年4月】15.一旦明确了测量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便可计埘测量活动, 这一步骤的输出结果是() A.测量对象 B.测量方法 C.测量时间 D.测量规程 3、【2010年7月】16.确保在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中没有危险,这是指数据和信息的( ) A.可靠性 B.安全性 C.保密性 D.准确性 4、【2010年7月】17.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财务和市场方面的指标是( ) A.顾客抱怨 B.交货期 C.减少废气 D.业务增长 5、【2010年4月】23.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监管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是( ) A.顾客满意B.投资回收C.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D.产品与服务质量 6、【2009年7月】16.在绩效测量指标中,缺陷率、可靠性、反应速度、技术支持等属于( ) A.以顾客为中心指标B.财务和市场指标 C.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指标D.监管和社会责任指标 7、【2009年4月】14.日常运营绩效信息如产量、生产周期、生产率等,属于 绩效测量指标的() A.执行层面 B.过程层面 C.组织层面 D.计划层面 8、【2008年7月】30.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组织有效性的测量指 标有( ) A.运营利润B.生产的灵活性 C.产品与服务质量D.周期时间E.投入市场时间

9、【2008年4月】14.信息管理好的组织,其数据和信息都很容易访问或获得, 这表明数据和信息具有( ) A.及时性B.可用性C.完整性D.准确性 10、【2008年4月】29.绩效测量的步骤包括() A.明确前提条件B.计划测量活动C.对新的测量指标进行试 验 D.收集数据E.分析、综合、阐明结果并展示结果与建议 11、【2007年7月】14.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测量 B.计划 C.控制D.评价 12、【2007年7月】30.测量规程的主要构成包括() A.测量什么数据B.在何处进行测量 C.测量时间、方法、频次D.数据的储存和访问 E.实施人员 二、名词解析和简单题 【2010年4月】 33.信息管理 【2008年7月】37.绩效考核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7年7月】34.测量

带式干燥机介绍

带式干燥机主要由进风单元、排风单元、循环风单元、网带、蒸汽管路及冷凝排放管路系统、排湿系统、加料器、传动机构、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料斗中的物料由加料器均匀地铺在网带上,网带采用12-60目不锈钢丝网,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移动,干燥段由若干单元组成,空气由鼓风机鼓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热空气穿过物料层,完成热量与质量的传递过程,大部份气体循环,一部份温度较低,含湿量较大的气体作为废气由排湿风机排出。 产品特点: 网带速度变频可调,保证了物料的停留时间,也确保了出料品质; ◆针对物料特点设计的带搅拌料仓及独特布料器机构,使块状物料很容易分散,且不致影响物料特性,料层厚度方便可调,在网带纵向、横向都布料均匀; ◆每一个可控单元,有独立的新风补风口、加热器、循环风机、风道过滤器、排湿口等;

◆加热器、循环风机设置在带机底部,带机两侧均装有快开门,方便清理、检修; ◆采用合理的斜向导风板,使得网带横向布风均匀,温差小,并使清料更容易; ◆带机采用8公分的硅酸铝保温,密封良好,使工作环境良好; ◆带机共分五段五个单元,使能耗利用更合理、更低; ◆带机低层网带底部做成倾斜面,便于收集、清理物料。 使用范围: 带式干燥机主要由进风单元、排风单元、循环风单元、网带、蒸汽管路及冷凝排放管路系统、排湿系统、加料器、传动机构、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料斗中的物料由加料器均匀地铺在网带上,网带采用12-60目不锈钢丝网,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移动,干燥段由若干单元组成,空气由鼓风机鼓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热空气穿过物料层,完成热量与质量的传递过程,大部份气体循环,一部份温度较低,含湿量较大的气体作为废气由排湿风机排出。 ◆网带速度变频可调,保证了物料的停留时间,也确保了出料品质; ◆针对物料特点设计的带搅拌料仓及独特布料器机构,使块状物料很容易分散,且不致影响物料特性,料层厚度方便可调,在网带纵向、横向都布料均匀;

第八章方阵问题经典例题和 练习题

第八章 方阵问题 1、知识要点及基本方法 方阵问题应用题就是把人或物按照一定的条件排成正方形,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人或物的数量的应用题。特点是:方阵每边的实物数量相等,同边上相邻两层的实物数量相差2,相邻两层的实物数量相差8。 数量关系: (1)方阵每边人数和四周人数的关系: (每边人数-1)×4=四周人数 四周人数÷4+1=每边人数 (2)方阵总人数的计算方法: 实心方阵:每边人数×每边人数=总人数 空心方阵:外边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内边人数=总人数 若将空心方阵分成4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 (外边人数-层数)×层数×4=总人数 二、例题精讲 例1 四年级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要排列成每行8人,共8行方阵。排列这个方阵共需要多少名同学?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实心方阵问题,求这个方阵里有多少名同学,就是求实心方阵中布点的总数。排列成每行8人点,共8行,就是有8个8点。 求方阵里有多少名同学,就是求8个8人是多少人? 解:8×8=64(人) 答:排列这个方阵,共需要64名同学。 例2 有一堆棋子,刚好可以排成每边6只的正方形。问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最外层有多少只棋子? 解题分析依题意可以知道:每边6只棋子的正方形,就是棋子每6只1排,一共有6排的实心方阵。根据方阵问题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求实心 方阵总数的数量关系,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从而可以求出棋 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而最外层棋子数则等于每边棋子数减去1乘以行数

4,即(6-1)×4只。 解:(1)棋子的总数是多少? 6×6=36(只) (2)最外层有多少只棋子? (6-1)×4=20(只) 答:棋子的总数是36只,最外层有20只棋子。 例3 一堆棋子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共有8行8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要去掉多少只棋子?还剩下多少只棋子? 解题分析 排成方阵的棋子,无论排在任何地方,都既是其中一排的棋子,也是其中一行的棋子,所以,无论去掉哪一行和哪一列,总会有一只棋子被重复去掉1次,因此,要求出去掉一行一列去掉多少只棋子,就是要求出比原来方阵中2行的棋子数少1只。另外,要求出剩下多少只棋子,就要先求出棋子的总数,然后减去去掉的棋子数,就是剩下的棋子数。 解:(1)去掉多少只棋子? 8×2-1=15(只) (2)还剩多少只棋子? 8×8-15=49(只) 答:要去掉15只棋子,还剩下49只棋子。 例4 育英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排成一个实心方阵队列,还剩下5人,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排成一个稍大的实心方阵,则缺少26人。育英小学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题分析 排成一个实心方阵队列,还剩下5人,说明是多出5人,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后,缺少26人,说明横竖各增加一排所需要的人数是5人与26人的和,那么(5+26)人相当原来方阵中两排的人数多1人,从(5+26)人中减去角上的1人,再除以2,就可求出原来方阵中一排的人数。因此,可求出原来方阵中的人数,然后加上剩下的5人,就可求出四年级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解:(1)原来方阵中每排有多少人? (5+26-1)÷2=15(人) (2)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15×15+5=230(人) 答:育英小学四年级有230人。 例5 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已知最内层每边有6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习题答案 主编:陈霖 甘露萍

第八章 1.试述松键联接的常用类型和工作特点。 松键联接有平键、半圆键和花键联接。工作特点:以键的两个侧面为工作面,键与键槽的侧面需要紧密配合,键的顶面与轴上键联接零件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松键联接时轴与轴上零件的对中性好,尤其在高速精密传动中应用较多。松键联接不能承受轴向力,轴上零件需要轴向固定时,应采用其他固定方法。 2.螺旋传动紧键联接有哪几种类型? 紧键联接有楔键和切向键两种类型 3.销有哪些种类?销联接有哪些应用特点? (1)定位销:主要用于零件间位置定位,常用作组合加工和装配时的主要辅助零件。 (2)联接销:主要用于零件间的联接或锁定,可传递不大的载荷。 (3)安全销:主要用于安全保护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 4.螺纹的联接有哪几种类型? 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 5.螺栓联接为什么要防松?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些? 在冲击、振动、变载或高温时,螺纹副间摩擦力可能会减小,从而导致螺纹联接松动,这时需要防松。防止螺纹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 方法:(1)双螺母防松;(2)弹簧垫圈防松;(3)串联金属丝和开口螺母防松;(4)止动垫圈防松;(5)焊接和冲点防松。 6.说明螺纹的类型,试述它们的特点。 螺纹的类型有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几种,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联接,矩形、梯形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7.液压缸的普通螺栓连接,布置有10个螺栓,材料为45钢。气缸内径D = 160 mm,油P = 4MPa,安装时要控制预紧力,试确定螺杆的直径。 8.已知轴径d = 108 mm,轮毂长165 mm,轴和毂的材料均为碳钢。如为静联接且许用挤压应力均为[ p]=100 MPa,试比较用标准普通平键和用标准矩形花键时,两种联接所能传递的转矩。(超出教材范围,没有讲花键的计算) 9.一普通螺栓,已知:大径d = 20 mm,中径d2= 18.376 mm,小径d1= 17.294 mm,螺

Z32K型摇臂钻床变速箱的改进设计(有设计图纸)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 第一章概述.......................................................3 1.1摇臂钻床的简介..................................................3 1.2摇臂钻床的国内发展动态及趋势...................................4 第二章原动机的选择...............................................5 2.1常用原动机的运动形式...........................................5 2.2原动机的驱动形式...............................................5 2.3原动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5 2.4原动机的性能比较...............................................6 2.5确定原动机的选择...............................................7 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方案的拟订与比较...............................8 3.1传动设计方案评价的目的.........................................8 3.2传动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8 3.3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与确定.......................................8 第四章绘制变速箱中升降系统的传动机构运动简图......................11 第五章传动部分运动和动力分析.....................................12 5.1部分传动连接设计..............................................12 5.2传动比、各轴转速、功率及转矩的计算............................12 5.3齿轮材料的选择................................................14 5.3.1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14 5.3.2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4 5.4直齿圆锥齿轮的尺寸设计计算及校核..............................17 5.4.1圆锥齿轮的各参数设计计算....................................17 5.4.2受力分析....................................................18 5.4.3结构设计....................................................18 5.4.4计算载荷....................................................19 5.4.5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校核......................................20

8 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8.3 Given five memory partitions of 100 KB, 500 KB, 200 KB, 300 KB, and 600 KB (in order), how would each of the first-fit, best-fit, and worst-fit algorithms place processes of 212 KB, 417 KB, 112 KB, and 426 KB (in order)?Which algorithm makes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memory? Answer: a. First-fit: 1.212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288K partition (new partition 288K = 500K - 212K) 4.426K must wait b. Best-fit: 1.212K is put in 3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200K partition 4.426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c. Worst-fit: 1.212K is put in 600K partition 2.417K is put in 500K partition 3.112K is put in 388K partition 4.426K must wait In this example, Best-fit turns out to be the best. 8.5 Compare the main memory organization schemes of contiguous-memory allocation, pure segmentation, and pure paging with respect to the following issues: a. external fragmentation b. internal fragmentation c. ability to share code across processes Answer: c 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 scheme suffers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as address spaces are allocated contiguously and holes develop as old processes dies and new processes are initiated. It also does not allow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since a process’s virtual memory segment is not broken into non-contiguous fine grained segments. Pure segmentation also suffers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as a segment of a process is laid out contiguously in physical memory and fragmentation would occur as segments of dead processes are replaced by segments of new processes. Segmentation, however, enables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for instance, two different processes could share a code segment but have distinct data segments. Pure paging does not suffer from external fragmentation, but instead suffers from internal fragmentation. Processes are allocated in page granularity and if a page is not completely utilized, it results in internal fragmentation and a corresponding wastage of space. Paging also enables processes to share code at the granularity of pages. 8.9 Consider a paging system with the page table stored in memory. a. If a memory reference takes 200 nanoseconds, how long does a paged memory reference take? b. If we add associative registers, and 75 percent of all page-table re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associative registers, what is the effective memory reference time? (Assume that finding a page-table entry in the associative registers takes zero time, if the entry is there.) Answer: a. 400 nanoseconds; 200 nanoseconds to access the page table and 200 nanoseconds to access the word in memory. b. Effective access time = 0.75 ×(200 nanoseconds) + 0.25 ×(400 nanoseconds) = 250 nanosecon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