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吉林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长春专版)(1)——物态变化

2018-2020年吉林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长春专版)(1)——物态变化
2018-2020年吉林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长春专版)(1)——物态变化

2018-2020年吉林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长春专版)(1)——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0?长春一模)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与冷空气接触,变成小水珠,这种物态变化现象属于()

A.升华B.汽化C.液化D.凝华

2.(2020?二道区模拟)疫情期间,小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他把酒精擦在手上后感觉到手凉,在这个过程中酒精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液化D.汽化

3.(2020?长春模拟)爱米家的卫生间里有桑拿浴房和浴霸,非常温暖,可洗浴后的爱米感觉很冷。分析从爱米身体上吸热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

4.(2020?长春模拟)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水上漂浮的冰B.清晨的薄雾

C.地面的霜D.冬天的雪

5.(2020?长春模拟)下列数据,最接近于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7.5dm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 kg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700W

D.让人感到舒适的气温大约是50℃

6.(2020?德惠市模拟)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A.青草上的露珠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7.(2020?长春一模)自然界,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热的是()

A.雾B.露

C.霜D.冰冻的衣服干了

8.(2020?长春模拟)夏天的早晨常见草叶上有露珠,下面选项中自然现象的成因与露珠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

9.(2020?长春一模)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10.(2020?长春模拟)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表面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

11.(2019?长春二模)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A.霜的形成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D.水蒸气的形成

12.(2019?长春模拟)烧开水时,常常看到壶嘴附近冒出很多“白气”,此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13.(2019?长春二模)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A.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

B.春天,冰雪消融

C.夏天,湿衣服变干

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14.(2019?二道区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非晶体

B.AD段两种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BC段甲物质不吸热

D.AD段两种物质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15.(2019?长春一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水结成冰B.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D.冰化成水

16.(2019?长春模拟)春节期间,小雪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雪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下面四幅图象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着时间变化的是()

A.B.

C.D.

17.(2019?绿园区模拟)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如图在纸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18.(2019?长春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9.(2019?农安县模拟)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20.(2019?道外区三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21.(2019?宽城区模拟)通过研究物态变化我们知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D.凝固、液化、凝华

22.(2018?长春模拟)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霜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D.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23.(2018?长春模拟)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烧开水时,常常看到壶嘴附近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烟雾

二.填空题(共9小题)

24.(2020?长春模拟)在抗击新冠病毒期间,老师告诉我们:要正确使用酒精消毒剂,做手部卫生的时候,酒精首选,因为酒精汽化快,不到一分钟,手就干净干爽了,这个过程是热的;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原因是衣物之间容易发生现象,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酒精。

25.(2020?德惠市模拟)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其中右侧黑色部分表示测温液体,则该温度计此时的读数为℃。

26.(2020?长春模拟)炸油条、鸡翅膀用食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填“热量”或“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不同。

27.(2019?农安县校级模拟)一杯质量为1kg、温度为24℃的水,被加热一段时间后沸腾,温度如下图所示,则此时水温为℃,外界气压(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若不考虑水的蒸发,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J.[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28.(2019?南关区一模)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它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1m3可燃冰燃烧释放出的能量是1m3的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的164倍,可燃冰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燃烧后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跟其它燃料相比,可燃冰具备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29.(2019?农安县模拟)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若妈妈做饭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①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①”)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30.(2019?长春模拟)用图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31.(2019?宽城区模拟)如图,美国东部时间1月10日4时47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搭载“龙”飞船成功升空,“龙”飞船上装载着约2.5吨货物。NASA负责人罗布?纳威艾斯纳威艾斯表示,空间站宇航员维尔摩尔使用机械手“完美”地将飞船和空间站对接。但此行的另一个任务﹣“猎鹰9”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尝试以失败告终,火箭在海面浮动平台硬着陆并损毁。请找出一个与举文字描述或图片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

物理现象:火箭向下喷气,火箭上升;

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

32.(2018?长春一模)如图所示,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由新鲜豆腐冷冻而成,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新鲜豆腐冷冻后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33.(2020?长春模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图甲的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

(3)改正错误后开始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字母),此时温度是℃.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丙所示的图象。

(4)该物体在BC段的内能。还有哪种物质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的规律与该物质相似?(举一例)。

34.(2020?宽城区一模)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2)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段(选填“AB”或“BC”),此过程中海波处于态。温度上升到D点时停止加热,海波(选填“会”

或者“不会”)立刻凝固。

35.(2020?德惠市模拟)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根据图中的数据,同学们认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做实验,这是因为。

(2)图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可知他们所用水的不同。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3)同学们发现水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

(4)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36.(2020?长春模拟)小强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如图的图象:

(1)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冰熔化时的温度是℃。

(2)图象中CD段的物质是。

37.(2020?德惠市模拟)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加热的好处是。

(2)由图乙可知,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实验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

38.(2020?长春模拟)如图甲装置所示,某同学在试管中装适量的碎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利用烧杯中的水对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1)BC段物质处于状态;

(2)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在b点时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4)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说明该物质在不同状态的不同。

39.(2020?长春模拟)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40.(2019?南关区校级模拟)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同学从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为℃。

(2)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选填“吸热”

或“放热”),且温度(选填“不变”、“升高”或“减小”)。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193959799999999 41.(2019?二道区校级一模)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乙可知,(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冰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大,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2)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2.(2019?德惠市模拟)某小组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如图甲是根据量结果画出的相关图象,其中表示水沸腾的图象是(选填“a”或“b”)(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

(3)如图甲(a)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4)在AB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体的状态为(选填“固态”或“液态”“固液共存态”)。43.(2019?南关区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图甲中,在硬纸板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纸板上还开了一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让烧杯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图乙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根据图象可知,0~5min水吸收的热量10~15min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4.(2019?长春一模)中考复习时,爱米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看图甲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是℃。

(2)实验中爱米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实验完毕,爱米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4)爱米想继续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她的实验设想是:选取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放在相同的烧杯里,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均未沸腾)如图乙,通过比较来判断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45.(2019?长春模拟)如图是小刚用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填“均匀”

或“不均匀”)。

(2)在实验中,小刚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下表是他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熔化的特点是(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012345678910时间

/min

4042444648484848485052温度

/℃

(3)如果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让海波的温度降低,再继续探究海波凝固的特点,会发现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是℃。

五.解答题(共1小题)

46.(2020?长春一模)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c水=4.2×103J/(kg?℃),加热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且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冰的熔点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

或“不变”);

(2)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22.4g,则水的质量是g,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J。

2018-2020年吉林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长春专版)(1)——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解答】解:地球表面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与冷空气接触放出热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解:把酒精擦在手上后,酒精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属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会感觉到手凉。

故选:D。

3.【解答】解:洗浴完毕后身体表面有较多的水,感觉冷是因为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

故选:D。

4.【解答】解:

A、水上漂浮的冰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属于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晨的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地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7.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家用电风扇的功率一般为40W,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故C不符合实

际;

D、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6.【解答】解:

A、青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合题意;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合题意;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合题意;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解:A、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干了,冰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答】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A、坚固的冰是水凝固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晶莹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答】解:A、“冰棍冒气”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故A错误。

B、冰棍“流汗”是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

C、“出汗”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茶杯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故C错误。

D、“白粉”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

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苹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苹果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蒸发。

故选:A。

11.【解答】解:A、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液滴,积累在草叶上形成露水,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液滴,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是水汽化或升华形成的,汽化、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烧开水时,常常看到壶嘴附近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壶里的水蒸气出来后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选:B。

13.【解答】解:“汗流浃背的同学”体表有很多水,“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体表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同时吸收热量。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冰雪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

C、湿衣服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

D、灯丝变细,固态钨变为气态钨蒸汽,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分析图象可知,甲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BC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甲是晶体,物质乙是非晶体,故A错误;

B、甲乙两种物质在AD段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一直在增加,故B正确;

C、BC段甲物质不断吸热,故C错误;

D、AD段乙物质的温度一直在升高,甲物质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冰是固态,是由水凝固而成,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解答】解: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C图象符合题意,B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A图象中水的温度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解答】解:用纸锅烧水时,纸锅、水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当水达到沸点时,吸热开始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

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瓶口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属于吸热过程;水蒸气是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C、干冰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升华,不是熔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气体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解答】解: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水由固态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比外界空气温度要低得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饮料瓶会

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饮料瓶“出汗”,是液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雪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故选:C。

21.【解答】解:A、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B、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C、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D、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D。

22.【解答】解:

A、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3.【解答】解:“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看不到,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24.【解答】解:酒精吸收热量后容易变为酒精蒸气,即酒精容易发生汽化现象;

衣物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时,容易带上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酒精。

故答案为:吸;摩擦起电。

25.【解答】解:①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

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4。

26.【解答】解:

炸油条和鸡翅膀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煮地瓜需要较低的温度;

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鸡翅膀;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煮地瓜。

故答案为:温度;沸点。

27.【解答】解: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为9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94℃低于100℃,因此外界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Q△Q=4.2×103Q/(QQ?Q)×1QQ×70Q=2.94×105J。

水吸收的热量Q=Q

故答案为:94;低于;2.94×105。

28.【解答】解:

(1)可燃冰(固态晶体)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变为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

(2)可燃冰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可燃冰在燃烧时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与传统燃料相比,它的优点是污染小。

故答案为:升华;内;污染小。

29.【解答】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当100℃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人体时,要液化,而液化要放热。故在同种情况下,它与100℃的水相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所以,其烫伤的后果更严重。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①;水蒸气比沸水多一个液化放热过程。

30.【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示数为84℃;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1)84;(2)不变;(3)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31.【解答】解:

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故答案为:

物理现象:火箭起飞时庞大白色气团是如何产生的;

物理知识:液化现象。

32.【解答】解:

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

水在凝固过程中质量不变,由于水具有反膨胀特点,凝固后冰的体积变大,由ρ=Q

Q可知,冰的密度小于

水的密度。

故答案为:凝固;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33.【解答】解:

(1)在实验过程中要研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则由图可知,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2)由图知,对试管进行水浴法加热时,试管在水中漂浮,没有使用试管夹固定,这是错误的;

(3)改正错误后开始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正确的是B;

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此时示数为42℃;

(4)从图象中可知这种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即BC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则此时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物质吸收热量,其内能变大;冰(海波、萘、各种金属)也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的规律与该物质相似。

故答案为:(1)秒表;(2)没有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3)B;42;(4)增大;冰(或海波、萘)。34.【解答】解:(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46℃;

(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上升到D点时停止加热,此时的温度高于海波的凝固点,所以海波不会立刻凝固。

故答案为:(1)46;(2)BC;固液共存;不会。

35.【解答】解:

(1)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而不是酒精温度计;

(2)由实验小组绘制的沸腾图象可知,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b实验中水的质量多于a实验中水的质量的缘故,即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3)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因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火力大小无关,所以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4)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仍然在沸腾,水温不变,是因为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和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所以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1)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2)质量;(3)温度计的示数不变;(4)烧杯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36.【解答】解:

(1)根据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在熔化时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也就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部分,为0℃;

(2)根据图象可知:AB段还没有开始熔化为固体;BC段开始熔化,为固液共存;CD段完成熔化,为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1)温度保持不变;0;(2)水。

37.【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加热至第8min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3)由图可知,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使固体受热均匀;(2)固液共存;(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8.【解答】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即0℃,因此这种物质是晶体;BC段温度为0℃,因此BC段表示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2)冰在熔化过程,物体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4)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该物体的温度变化值不同,由热量公式Q=cm△t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时间一定时,物体的温度变化值越大,比热容就越小。说明该物质在不同状态的比热容不同。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小于;(3)不能;(4)比热容。

39.【解答】解: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原理制成的;

对比图中操作可知,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如果离开,温度计的示数会下

降,读出的数据不准确。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仰视或俯视时读出的数据会不准确。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0.【解答】解:(1)水在第4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99℃是水的沸点。

(2)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吸热,由表格的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不变。

故答案为:(1)99;(2)吸热;不变。

41.【解答】解:(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A、B受热均匀;

由图乙中A图线知,它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冰是晶体,此过程中它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由于分子间距增大增大,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增大;

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2)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加热时间均为1分钟,由图象可知石蜡升温慢,说明质量相同的石蜡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根据公式Q吸=cm△t可知,石蜡的比热容大,冰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A;固液共存态;分子势能;试管内外水温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吸热;(2)石蜡。42.【解答】解:(1)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其中表示水沸腾的图象是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

(3)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即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4)在AB段所示的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是物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b;(2)99;(3)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4)固液共存态。

43.【解答】解:(1)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图中硬纸板上小孔的作用是让烧杯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液体99℃开始沸腾,此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

(4)由图可知,相同的酒精灯,相同时间放出热量相同,0~5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10~15min水吸收的热量。

故答案为:(1)相等;(2)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停止加热;(4)等于。

44.【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1℃;

(2)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保持在沸点不变;

(3)水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刚撤掉酒精灯时,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

(4)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所以吸收的热量保证相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还需要加热的物质质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上升的度数来判断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91;(2)吸收;(3)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4)质量;温度计上升的度数。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45.【解答】解:(1)探究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水浴法,使熔化的物体受热均匀,在实验时需要测量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

(2)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海波在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晶体熔化需要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通过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温度是48℃,所以海波在凝固时的温度也是48℃;

故答案为:(1)秒表;均匀;(2)需要;(3)

五.解答题(共1小题)

46.【解答】解:(1)由图象知,冰在5~15min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其熔点为0℃;

(2)由图乙可知,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g+20g+2.4g=72.4g;

则水的质量:m=m总﹣m空=72.4g﹣22.4g=50g;

在9~15min内,水的温度升高了60℃,则在9~15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Q水吸=cm△t=4.2×103J/(kg?℃)×0.05kg×60℃=1.26×104J;

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6min,

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冰吸=Q水吸=1.26×104J。

故答案为:(1)0;不变;(2)50;1.26×10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