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题型一、细胞中的元素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B.在同一种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D.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是大体相同的,只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并且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占细胞干重的48.4%)。

2.下列有关微量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量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含量很少

B.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C.原生质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

D.所有的占生物体总重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微量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其含量很少。在原生质中,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虽然大量元素的定义是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微量元素就是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因此答案为D。

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 .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答案:C

解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所以具有统一性,是由于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没有特殊的“生命元素”,它们都可以在非生物界找到。

三、答题技巧

1、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H、O、N、P、S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一般相差很大。

3.元素分类是根据生物体内的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微量元素虽含量少,但其生理作用却不可替代,

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化学元素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统一性的原因: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均来自自然界。差异性的原因:生物体总是有选择地从自然界获得所需元素

四、变式训练

1.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答案 C

解析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考虑,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不同。

2.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

B.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D.C、H、N三种元素在岩石圈的含量不足1%

答案:B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通过元素周期表可知,无机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有百种以上。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A正确。但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不一定有,所以B不正确。通过教材中O、Si、C、N、H的列表比较可以知道,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差很大,C、H、N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不足1%。

3.C、H、N3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这3种元素是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组成元素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性。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在非生物界(岩石圈)的含量相差很大。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

题型二、细胞中化合物分类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 .在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水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答案:A

解析:水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高达85 %~90 %,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题干的叙述只是为了混淆你的判断,要识别这个小陷阱。

三、答题技巧

1.细胞中化合物种类

2.各化合物含量

四、变式训练

1.生活在水中的鲤鱼和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这两种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水B.脂肪C.蛋白质D.糖类答案:C

答案:C

解析:细胞中含量最多有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水是无机物,蛋白质是有机物,所以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题型三、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答案、 B

解析:要注意不同鉴定实验之间的差别;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A 液、 B 液的配制方法或使用顺序;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观察时需要借助于显微镜。

2 .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不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A .斐林试剂

B .苏丹Ⅳ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 .红墨水

答案: D

解析:普通奶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题干中的脱脂奶粉因脱去脂,所以无脂肪;因是淡奶粉,所以无糖。因此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供选答案中,斐林试剂是用来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苏丹Ⅳ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红墨水是用来观察水分的运输所用的。

3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A .无色→砖红色(沉淀)

B .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C .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

D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答案:D

解析:CuSO 4 和NaOH 混合后,立即生成浅蓝色Cu (OH)2沉淀,CuSO4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少量砖红色的Cu2O 沉淀,与大量蓝色的Cu(OH)2沉淀混合形成棕色。随后Cu2O 逐渐增多,Cu(OH)2减少至消失,呈现Cu2O 的砖红色沉淀。

三、答题技巧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四、变式训练

1.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 )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1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硫酸铜溶液,只有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才能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而还原糖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起到鉴定还原糖的作用。

2、下列哪个实验要用到显微镜( )

A.还原糖的检测B.检测蛋白质C.检测脂肪D.检测淀粉

答案:C

解析:备选答案中四项实验,只有检测脂肪的实验中用到了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颜色的变化。

3.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

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过程中B.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C.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D.碘液鉴定淀粉时

答案:A

解析: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过程中,甲、乙两液混合后生成了Cu(OH)2沉淀。还原糖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双缩脲试剂

答案 C

解析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吡罗红对RNA 进行染色。

5.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①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考查考生对不同物质鉴定的区分比较能力。甲基绿应是将DNA 染成绿色,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