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甲午一战,举国震惊。这又是一场外族对华夏土地的践踏的战争,又是一次国人求索未来道路何去何从的转折。回首历史风云,路漫漫其修远兮。身为局外人的我们,能给历史中的人们多少指点,又能看透多少历史的变幻与莫测。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反思战争的影响,从而警醒自我,启迪后继者的智慧。

因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便是。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1894至18xx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并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终。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虽然清朝统治阶层也有把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决心,但是洋务派的分裂,对立,终究难以形成统

一、独立的力量改变中国的格局。其次洋务运动需要国家大量投资,而战后清政府的财政已是山穷水尽。因此,甲午战争后,除了练兵之外,其它洋务运动的步伐骤然放慢。

2.中国社会性质进一步变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

约,割占包括台湾在内的大面积领土、巨额赔款、开放新的通商口岸等条款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在华利益,展开了疯狂的角逐,帝国主义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社会性质。

3.中国革命进程发生变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此同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了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随后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开始了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更为重要的是,民主革命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更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维新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都是在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制度。

4.钓鱼岛问题的遗留。《马关条约》中,日本强行割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二战结束后,承诺归还所侵占的中国所有国土。但最近一年里,有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成为中日争议的焦点。针对日本频频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举动,以及宣布“购买”钓鱼岛欲使其国有化的荒唐至极的言论,我国政府方面发言人也作出相应的回应“坚决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完整性”,这令国人十分欣慰。但不得补

承认,甲午战争给中国历史的影响,到今天依旧没有消除。

透析影响之余,我们还需要有客观深刻的反思,并参悟用血换来的启示。反思历史事件,不得不从政治、军事、人文三个方面谈起。

1.政治层面,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困境,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决心对外扩张,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计划,中国作为其欲称霸亚洲大陆野心所制订的“大陆政策”的侵略中心首当其冲。日本人发现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差别,就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近代工业革命所导致的一系列意识形态和文化制度上,所以日本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脱亚入欧”。我们去分析日本整个明治史,就会发现日本人早就把西方的本质看得比较明白了。中日两国为何会走不同的路,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从1868年开始,日本就开始制度变革,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坚定不移地走了中央和地方分权之路。另外,日本学西方学得很像,搞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体制,这就带来了和中国很不一样的结果。日本明治维新才二十几年,民间经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就成长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日本有六千家合乎现代企业规范的企业。

反观中国,虽然国内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是这场运动并没有对腐朽的国家制度产生任何的影响。中国由于各种守旧势力地干扰,没有走这条路,因此到18xx甲午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资本全部都在国有企业,全部都在官办企业,我们没有企

业家,只有买办和企业高管,也就是红顶商人。我们并没有让资本真正地资本化,我们只有资本,但没有资本主义。中国在那个时候靠国有企业在发展经济,虽然这种国有经济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发展速度确实快,但是清政府在早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统治下,在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蚀之后,已经变得不堪一击、摇摇欲坠,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2.军事层面,不可否认的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着重提高自身的军事装备,尤其在海军方面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强大的海军力量。中国海军实力强于日本,但中国采取的是守势。80年代之后,中国因为国土太大,国防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一个海军就能满足的问题。而日本发展海军,目标也不仅仅是个朝鲜问题,它是要走向全球的,它的利益在全球。日本不可能发展强大的陆军,因为没意义,它不做本土防务。所以,日本的军费都是往海军上投。但是中国在19世纪

七、八十年代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沙俄入侵,那么中国的军事投入就要有相当一部分被迫分到了西部防务。所以,在1880年前后,中国海军快要发展成型的时候,经费却遇到了问题。同时由于国库的空虚和海军军费的任意挪用,许多先进的战舰引进之后得不到好的保养,慢慢地失去原有的战斗力。军队又疏于管理,士兵待遇差导致士气不振,训练效果不佳。

日本将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来发展海、陆军。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

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18xx日军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的扩军计划,日本军队的实力逐渐超过了北洋海军。

3.人文层面,当时的中国,软弱无能,胆小懦弱,只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在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上风。人民已经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了几十年,不仅要面对列强的掠夺,还要面对朝廷的压迫,生活困苦不堪,对很多事情甚至都已麻木。在中国百姓的眼里,甲午战争并不是一个全民的战争,与自身没有太大关联。这和日本武士道对国家的那种效忠有很大差别。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化文明,普及教育,天皇对战争的重视程度使得日本举国上下士气高昂。

一个是蒸蒸日上的帝国,一个是蛮族统治并压制的腐朽部落,或许在一开始这场战争就已分胜负。于是便有黄海的炮响,于是就有血红的火光,于是就有了再次委屈的求和,于是就有了打上民族耻辱烙印的《马关条约》的签订。

曾经自诩天朝之国、物产丰富的大清,曾经封闭国门腐败堕落的王朝,终于无奈地敞开国门,迎接一场场太过于残酷的变革。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只会带来梦幻般的满足与所谓的自信,带来愚昧无知和自欺欺人。没有了学习,何来体质的革新与进步;没有了交流,又何来对他国的敬畏和赶超。闭关锁国,带来的恐怕只是对科学的蔑视,对技术的无知,对皇权的盲从,对民族的厌恶,对那个年代日新月异的世界格局的漠视。沉溺在自我的狭小圈子里,与世隔绝,那么一个王朝只会如静水般腐烂,最终被历史淘汰。

甲午之战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和伤痛。或许我们不能全部怪罪于

祖辈的无能和懦弱,因为我们身上可能也还残留着陈旧的观念,还有亟需改进的性格。以史为镜,我们不一定要能做到明晰今朝的得与失,但我们要能看到在历史长河中自我的投影,是否端正,是否符合一个当代大学生的准则。甲午一战已悄然走过120年的风云,学习历史,学会的更多是对史实的敬重,对先者的仰望;是对今日和平生活的珍惜,对我们的后代地保护和承诺。勿忘甲午,是为了不再上演甲午,与史相伴,一路走下去,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部分节选自xx《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甲午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