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出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那么就有勾股弦。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小正大正 ×2

1

+(-),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

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A

B

b

b

b

左边×2

1

右边()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2

1+()

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

.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如图,直角△的主要性质是:∠°,(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则∠的对边和斜边:;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的三边、、,若满足 +,则°; 若满足>+,则∠是角; 若满足<+,则∠是角。

.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

.已知在△中,∠°,、、是△的三边,则 ⑴。(已知、,求) ⑵。(已知、,求) ⑶。(已知、,求)

.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有<<,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时,,的值,并把、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在△中,∠°,310,一动点从向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点移动多少秒时,与腰垂直。

.已知:如图,在△中,,在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

⑵若在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B

b E

B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在△,∠°

⑴已知,求。 ⑵已知, 求。 ⑶已知, 求。 ⑷已知::, 求。 ⑸已知,∠°,求,。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补充)已知:如图,等边△的边长是。 ⑴求等边△的高。

⑵求△。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欲求高,可将其置身于

△或△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

2

1

,则此题可解。 六、课堂练习 .填空题

⑴在△,∠°,,,则。 ⑵在△,∠°,,,则。 ⑶在△,∠°,,::,则,。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则第三边长为。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D B A A

B

.已知:如图,在△中,∠°,34,,是边上的高,求的长。 .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底边长是,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 .填空题 在△,∠°, ⑴如果,,则。 ⑵如果∠°,,则。 ⑶如果∠°,,则。 ⑷如果,,则。 ⑸如果、、是连续整数,则。

⑹如果,::,则。

.已知:如图,四边形中,∥,⊥, ⊥,∠°,1cm ,求的长。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

7; ,; ,,; 或34; 3,3;

.; .。 课后练习 .;

3; 2; ; ; ; .

3

3

2 课后反思:

. 勾股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教材页探究)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教材页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三

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教材页探究)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D A

B

C

B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教材页探究) 分析:⑴在△中,已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⑵ 在△中,已

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则-,通过计算可知≠。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和的关系,给不同的值,计算。 六、课堂练习

.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度的坡路走了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米。

.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米。

题图 题图 题图

.如图,一根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如图,原计划从地经地到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地到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万元,隧道总长为公里,隧道造价为万元,公里,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使垂直江岸,测得米, ∠°,则江面的宽度为。

.有一个边长为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米。 .一根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两点,厘米,且⊥,则厘米。

.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米,∠∠°,、

分别为、中点,试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和的长度。

(精确到米)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2250; .,

32;

.米; .; 课后练习

.350米; .

2

2; .; .米,米,米; 课后反思:

C B

Q

A

B

D

E

F

. 勾股定理(四)

一、教学目标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熟练掌握“双垂图”的图形结构和图形性质,通过讨论、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或°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例(补充)让学生注意所求结论的开放性,根据已知条件,作适当辅助线求出三角形中的边和角。让学生掌握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使学生清楚作辅助线不能破坏已知角。

例(补充)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条件的合理运用。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例(教材页探究)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已知:在△中,∠°,⊥于,∠°,3,

求线段的长。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或°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求,可由,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和。或欲求,可由22BC AC AB +=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

定理和特殊角,求出和。

例(补充)已知:如图,△中,,∠°,∠°,根据题设可知什么?

分析:由于本题中的△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题设只能直接求得∠°。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后,发现添置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就可以求得,,,,及△。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作其它辅助线吗?为什么?

小结: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指出如何作辅助线? 解略。 C

D

B

C

C D

例(补充)已知:如图,∠∠°,∠°,,。求: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或延长、交于,或延长、交于,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教学中要逐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

解:延长、交于。 ∵∠∠°,∠°,∴∠°。 ∴,,

∴,4834。

∵ ,∴1232。 ∴四边形△△

21·2

1

·36 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 例(教材页探究)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2,13--的点。

六、课堂练习

.△中,25cm ,高20cm,则,△。

.△中,若∠∠∠,32,则∠度,∠度,∠度,,△。 .△中,∠°,,32,⊥于,则,,,△。 .已知:如图,△中,,,, 求△。

七、课后练习

.在△中,∠°,⊥于,∠°,3,。 .在△中,∠°,△,,且<,则,。

.已知:如图,在△中,∠°,∠°,22,

求()的长;()△。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2,5+的点。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30cm ,300cm ; .,,,,32; .,3,,,32;

C

.作⊥于,设,则,(),,,

2

1·; 课后练习: .; .,;

.提示:作⊥于,,,32,32,△32; .略。 课后反思: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和的值。③判断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B

C

A1C1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分别是、、,-,,+(>)

求证:∠°。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和的值。③判断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只要证△是直角三角形,并且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即可。

⑶由于(-)+()++,(+)++,从而,故命题获证。

六、课堂练习

.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的三边之比是::2,则△是直角三角形。

.△中∠、∠、∠的对边分别是、、,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且∠°。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

.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5,3,2

.::::

.已知:在△中,∠、∠、∠的对边分别是、、,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2,5;⑵,,;

⑴3,2

2,。

⑶,3,7;⑷,6

七、课后练习,

.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那么>;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⑶在△中,若-,则△是三角形,是直角; 若<-,则∠是。 ⑷若在△中,-,, +,则△是三角形。 .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3、; ⑵5

1

,41,

31; ⑶,

, ⑷,,; ⑸(+)-,(+),(+)+;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个 .3个 C.4个 D.5个 .已知:在△中,∠、∠、∠的对边分别是、、,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 ⑵,,;

⑶,32,; ⑷,,(>)。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对,错,错,对; .; .; .⑴是,∠;⑵不是;⑶是,∠;⑷是,∠。 课后练习:

.⑴如果>,那么>;假命题。

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 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

.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钝角;⑷直角。 . .⑴是,∠;⑵不是,;⑶是,∠;⑷是,∠。 课后反思: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例)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五、例习题分析

例(例)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 ; ⑷因为,,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 ⑸∠∠∠°。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补充)一根米长的细绳折成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米,比较长边短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六、课堂练习 .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 后,又走了60m ,再走100m 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 后,又走60m 的方向是。 .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米,则、、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

角形?为什么?

.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

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海里的、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

航行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海里,航向为北偏西°,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七、课后练习

.一根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又测得地面上、两点之间距离是米,、两点之间距离是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米,米,米,米,又已知∠°。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向正南或正北。

.能,因为,,,所以 ;

.由△是直角三角形,可知∠∠°,所以有∠°,航向为北偏东°。 课后练习:

.米,米,米,直角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和地面垂直。

C D E N A

.提示:连结。,,因此∠°, 四边形△△平方米。 课后反思: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利用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补充)使学生掌握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本题辅助线作平行线间距离无法求解。创造、、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就是平行线间距离。

例(补充)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条件的转化及变形。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是黄金搭档,经常综合应用来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分别是、、,满足。 试判断△的形状。

分析:⑴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⑵三个非负数的和为,则

都为;⑶已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例(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

求: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⑴作∥,连结,则可以证明△≌△(); ⑵,,;⑶在△中,、、勾股数,△为直角三角形,⊥;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例(补充)已知: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且·。 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 · ()

六、课堂练习 .若△的三边、、,满足(-)(+-),则△是( ) .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D E

D

.若△的三边、、,满足::::2,试判断△的形状。 .已知:如图,四边形,,

43,4

13

,,且⊥。 求:四边形的面积。

.已知:在△中,∠°,⊥于,且·。

求证:△中是直角三角形。 七、课后练习, .若△的三边、、满足6a10c ,求△的面积。 .在△中,13cm ,24cm ,中线5cm 。 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为上一点,且,。

求证:。.已知△的三边为、、,且,,14,试判定△的形状。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4

9 .提示:∵,,∴ ·(),∴∠°。 课后练习: .;

.提示:因为,所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 .提示:有得∠°;由△≌△,得,,∠∠°,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则。 .提示:直角三角形,用代数方法证明,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 课后反思:

第章勾股定理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勾股定理相关知识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复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找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勾股定理解决。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就能判断它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你能举个例子吗? .如果一个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一定成立吗?请举例说明. 二、例习题分析

E

D

D

例(补充)在Rt ABC ?,90C ∠=?

⑴已知5a b ==,求c .⑵已知1,2a c ==, 求b .

⑶已知17,8c b ==, 求a .⑷已知:1:2a b =,5c =, 求a . ⑸已知15b =,30A ∠=?,求,a c

分析: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

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

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继续巩固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ABC S ?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欲求高,可将其置身于Rt ADC ?或Rt BDC ?中,但只有一边

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

1

32AD BD AB cm ==

=,则此题可解.

例4.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

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⑴4AC , 2.4AC BC CD AB ?==

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

(3)(4)15k k +=,

3k ∴=,54S =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

289a b +=,可得60ab =

三.课堂练习 .填空题

D

C

B

A

D

B

A C

⑴在Rt ABC ?,90C ∠=?,8a =,15b =,则c ⑵在Rt ABC ?,90B ∠=?,3a =,4b =,则c

⑶在Rt ABC ?,90C ∠=?,10c =,:3:4a b =,则a ,b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已知:如图,在ABC ?中,60C ∠=?

,AB =,

4AC =,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复习题 第——题

第章勾股定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勾股定理相关知识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人 二、例习题分析

例5.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 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 Q 12∠=∠,90C ∠=?

在BDE ?中

在Rt ABC ?中,90C ∠=?

222AB AC BC ∴=+,222

()4AE EB AC +=+3AC ∴=

例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m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

A

B

C

D

2

1E

D

C

B

A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

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

例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②

54a =

,1b =,2

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Q ,22

2.5 6.25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22139b c +=

Q ,225

16a =,222b 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8.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222()264a b a b ab +=+-=Q ,且2

64c =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底边长是,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13千米,试判断乙所行走的方向?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练习 .填空题

在Rt ABC ?,90C ∠=?,

⑴如果7a =,25c =,则b ⑵如果30A ∠=?,4a =,则b ⑶如果45A ∠=?,3a =,则c ⑷如果10c =,2a b -=,则b

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 b c ++⑹如果8b =,:3:5a c =,则c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

A

D

C

B

AD DC ⊥AB AC ⊥,60B ∠=?,1CD =cm 求BC 的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勾股定理知识总结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 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 )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 )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 a2+b2,则△ 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 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完整版)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b .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 a c b +=,那么以a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 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17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及典型

第17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及典型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8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_______. 3.△ABC中,AB=10,BC=16,BC边上的中线AD=6,则AC=___________. 4.将一根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 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为hcm ,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图米,梯1 子滑动后停在DE上的位置上,如图3,测得DB的长0.5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________米. 二、选择题: 6.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41 c=40B.a=b=5C=52 C.a:b:c=3:4:D.a=11b=12c=1 图 图

3 7.若△ABC中,AB=13,AC=15,高AD=12,则BC的长是. A.1B.4C.14或D.以上都不对 8.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 角边为b,那么2的值为. A.1B.1 C.25D.16图 4 09.如图5,四边形ABCD中,AB=3cm,BC=4cm,CD=12cm,DA=13cm,且∠ABC=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是. 51 D.无法确定 /10.如图6,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 C/交AD于E,AD=8, AB=4,则DE的长为. A.3B.C.D.6 三、解答题: 011.在Rt?ABC中,∠C=90.

人教版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 (题数: 20 道 测试时间: 45 分钟 总分: 100 分)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单选题(每小题 3分,共 24 分) 1.在△ ABC 中, AB= 2 ,BC= 5,AC= 3,则( ) A. ∠ A=90 B. ∠ B=90 C. ∠ C=90 D. ∠ A=∠B 5.如图,所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为 13cm ,则图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 A. 169 cm 2 B. 196 cm 2 C. 338cm 2 D. 507 cm 2 6.如图,一只蚂蚁从棱长为 1 的正方体纸箱的 A 点沿纸箱表面爬到 B 点,那么它所爬行的 最短路线的长是( ) A. 2 B. 3 C. 5 D. 2 7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为 3 和 4 ,则第三边是( ) A. 1 B. 5 C. 7 D. 5 或 7 8.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其面积标记为 S 1,以 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 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 S 2, ? ,按照此规律继续 下去,则 S 9 的值为( ) 2.如图,在 Rt △ABC 中,∠ B = 90°, BC =15, AC =17,以 AB 为直径作半圆,则此半圆的 A. 1 B. 2 C. 3 D. 4 4.已知 VABC 中, A 1 B 1 C ,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23 A. 1:1: 2 C. 1: 2: 3 D. 1:4:1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第十七章17.1勾股定理

17. 1勾股定理(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评价任务 1?例1 (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 2?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 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32+42=52, 52+122=132,那么就 D C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对应练习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 2+b 2=c 2.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2.勾股定理定义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例. 在Rt △ABC 中,∠C=90° (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 △ABC =________。 3.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 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 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勾股定理(1)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的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 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会利用两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的长。 教学难点: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会利用两边求直角形另一边的长。 教具准备:方格纸、4个全等的三角形,小黑板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64页的地面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①图中有些什么形状? ②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通过②的结论你能有什么猜想?说说看。 二、实验操作探求新知 1.数格子 (1)要求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非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得出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证明猜想。 要求用四个全等到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推理得出 a2+b2=c2

10c 20cm 3.得出结论 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的命题叫做定理。 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应用迁移 例1.求下图中的字母A ,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例2.一个文具盒的尺如 图,一根长30cm 的细 木棒能否放进这个文具 盒,为什么? 练习:填空 (1)在Rt ?ABC 中,∠C=90°,a=5,b=12,则c = (2) 在Rt ?ABC 中,∠B=90°,a=3,b=4, 则c = (3) 在等腰Rt ?ABC 中,AC=BC ,∠C=90°,AC :BC :AB= (4)在Rt ?ABC 中,∠C=90°,∠A=30°,BC :AC :AB= 探究2.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回顾并思考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知识结构图 三、知识点回顾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勾股定理的直接作用是知道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的长.这里一定要注意找准斜边、直角边;二要熟悉公式的变形: 22222222,,b a c a c b b c a +=-=-=,2222,a c b b c a -=-=.

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一般采用“构造法”.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并计算图形面积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得出或验证勾股定理.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c 与22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c =22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 2c ≠22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最大边,若2 22c b a =+,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2 <+c b a 22,则三 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首先要确定三角形的最大边 4、勾股数 满足22b a +=2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如(1)3,4,5; (2)5,12,13; (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cm 和8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分析: 这里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应用勾股定理可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再求周长.但题中未指明已知的两条边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例2: 如图19—11是一只圆柱形的封闭易拉罐,它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15cm ,问易拉罐内可放的搅拌棒(直线型)最长可以是多长?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重要的一个定理,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 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的杰出智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本节课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多种验证及勾股定理的推广等,都可供学生探究与挖掘,是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生是沈阳市博才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较强;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对数学上常用的几何画板比较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且已经对图形的探索、验证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来完成各种图形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难点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复习学案

E C D B A 勾股定理 本章常用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 。 勾股逆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且∠ =90°) 2、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 5、12、13; 8、15、17; 7、24、25; 20、21、29; 9、40、41;… 这些勾股数组的整数倍仍然是勾股数组。(记忆 11~30二十个数的平方值) 3、最短距离:将立体图形展开,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距离(斜边长)。 题型一 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第三边得长为________ 例2、已知在△ABC 中,AB=17,AC=10,BC 边上的高等于8,求△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 课堂训练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5,12,则三边上的高的和为____. 2、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 面积是_________。 4..如图,一个梯子AB 长2.5 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 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的位置 上,测得BD 长为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题型二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①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② 验证2 c 与2 2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③ 若2 c =2 2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2c ≠2 2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90°,AB=13,BC=4,CD=3,AD=12,求证:AD ⊥BD .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为CD 上一点,且CF=4 1 CD . 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