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选修6第2单元课题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同步作业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选修6第2单元课题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同步作业
2019-2020年高二人教版选修6第2单元课题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同步作业

第1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选择题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用乙醚萃取青蒿中的青蒿素并研究其抗疟疗效,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她在实验室里提取青蒿素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是()

A.B.C.D.

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A.CO2[HCl]﹣﹣饱和NaHCO3溶液及浓硫酸

B.Al2O3[Fe2 O3]﹣﹣盐酸

C.NaHCO3溶液[Na2CO3]﹣﹣CO2

D.Fe(OH)3[Al(OH)3]﹣﹣氢氧化钠

3.某化学实验小组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有关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

A.制备氧气B.收集氧气

C.固体溶解D.过滤操作

4.由KAl(SO4)2、Al2O3和Fe2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Y中一定含有NaAlO2

B.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C.反应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操作Ⅰ、Ⅱ、Ⅲ均是分液

5.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池中的反应利用了相同条件下Mg(OH)2比Ca(OH)2难溶的性质

B.干燥过程在HCl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避免溶液未完全中和

C.上述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H2和Cl2

6.利用Fe(NO3)3溶液可清洗附着在试管内部的银。某同学欲从洗银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并重新获得Fe(NO3)3溶液,设计了如图路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NO3)3溶液洗银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Ag═Fe+3Ag+

B.溶液2加入KSCN溶液观察不到血红色

C.该路线Ⅲ中的H2O2不可用Cl2代替

D.固体是铁和银的混合物

7.下列除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CO2(SO2):饱和NaHCO3溶液

B.FeCl2溶液(FeCl3):足量铜片

C.Cu(Fe):过量CuSO4溶液

D.NaHCO3溶液(Na2CO3):足量CO2

8.从海水中提取溴不需要经历的步骤是()

A.浓缩B.氧化C.升华D.提取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CO2中混有少量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B.除去四氧化三铁中的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

C.Cl2中混有SO2:先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再干燥

D.碳酸钠中混有碳酸氢钠:加热

10.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表: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A﹣11.5198 1.11A、B互溶,

且均易溶于水B17.9290 1.26

A.蒸馏B.蒸发C.分液D.过滤

11.课外兴趣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CCl4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①中需使用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B.操作②中发生反应Cl2+2I﹣═2Cl﹣+I2

C.操作③中使用的CCl4可用酒精替代

D.操作④为蒸馏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方法

A Cl2(HCl )NaOH溶液洗气

B CO2(SO2)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 FeCl3(CuCl2)铁粉过滤

过滤

D KNO3(KOH)足量Mg(NO3)2

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1)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应选用的试剂为(选填“NaOH“或“HCl“),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2)现有下列物质:①CO2②单质硫③CH4④熔融NaOH⑤NaHSO4固体⑥氨水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i.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ii.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4.Ⅰ.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标号)A.萃取B.加热C.结晶D.分液E.过滤F.蒸馏

(1)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2)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3)分离水和汽油

(4)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

Ⅱ.实验室配制100mL2mol?L﹣1的NaOH溶液。

(1)需称取NaOH固体g。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②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瓶颈上的刻度线1~2cm处

③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④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⑤将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待其冷却

⑥将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查漏过的100mL规格的容量瓶中

⑦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的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3)以下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标号)。

A.容量瓶查漏后有蒸馏水残留就直接使用

B.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

C.加蒸馏水定容时不慎超过了容量瓶瓶颈的刻度线

Ⅲ.在标准状况下,①13g氮气②44.7L二氧化碳③9.06×l023O2,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质量最大的是;体积最小的是。

15.工业上回收利用某合金废料(主要含Fe、Cu、Co、Li 等,已知Co、Fe 都是中等活泼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1)合金废料中加入盐酸浸取,此处盐酸不能换为硝酸,原因是。

(2)操作1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浸出液中加入H2O2溶液和氨水,应先加入,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空气中焙烧CoC2O4?2H2O 的化学方程式是。

(5)已知Li2CO3微溶于水,其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温度关系见表,则操作2 的具体流程是、、洗涤、干燥。

温度/℃10306090浓度/mol?L﹣10.210.170.140.10

解析

1.【解答】解:A.图中为容量瓶,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故A不选;

B.图中为圆底烧瓶,不能萃取,故B不选;

C.图中为普通漏斗,可用于过滤,故C不选;

D.图中为分液漏斗,可用于萃取,故D选;

故选:D。

2.【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干燥后可得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二者都与盐酸反应,加入盐酸,影响被提纯的物质,如加入盐酸,应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分解后得到氧化铝,故B错误;

C.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除去杂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氢氧化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在试管口处应放置一团棉花,故A错误;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断导管出,故B 错误;

C.溶解过程通常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正确;

D.过滤时,防止滤液飞溅,漏斗下端尖嘴部分应紧贴烧杯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沉淀B含Al2O3、Fe2O3,B中加入NaOH溶液,NaOH和Al2O3反应生成NaAlO2,则溶液Y中一定含有NaAlO2,故A正确;

B.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反应④为氢氧化铝的分解,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操作Ⅰ、Ⅱ、Ⅲ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反应池中发生沉淀的转化,利用了相同条件下Mg(OH)2比Ca(OH)2难溶的性质,故A正确;

B.干燥过程在HCl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防止镁离子水解,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不涉及置换反应,故C错误;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Cl2,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涉及离子方程式为Fe3++Ag=Fe2++Ag+,故A错误;

B.固体含有Fe、Ag,加入稀盐酸,生成溶液2含有氯化亚铁,与KSCN不反应,溶液不变红色,故B正确;

C.如用氯气代替,则生成氯化铁,引入新杂质,故C正确;

D.试剂1为过量的铁,则得到固体为铁和银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洗气可分离,故A正确;

B.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铁粉、过滤,故B错误;

C.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Cu,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洗气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海水中溴以离子存在,且浓度较低,浓缩后,通入氧化剂氧化溴离子,然后萃取分液,对有机层蒸馏分离出溴,则需要浓缩、氧化、提取步骤,不需要升华,

故选:C。

9.【解答】解:A.HCl和二氧化碳都能和碳酸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氧化亚铁会被氧化为四氧化三铁,所以可以加热方法除去四氧化三铁中的氧化亚铁,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硫酸,氯气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氯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干燥除去水蒸气,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可以采用加热方法除去碳酸钠中的

碳酸氢钠,故D正确;

故选:A。

10.【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A和B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而二者都溶于水,则不能用蒸发、过滤、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选:A。

11.【解答】解:A.操作①过滤分离出固体残留物,操作①中需使用玻璃棒、漏斗和烧杯,故A正确;

B.操作②中发生反应Cl2+2I﹣═2Cl﹣+I2,生成碘单质,故B正确;

C.操作③中使用的CCl4,不能用酒精替代,因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与碘互溶,沸点不同,则操作④为蒸馏,故D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A.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硫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除杂,故B正确;

C.二者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等,导致被提纯物质变质,故C错误;

D.硝酸镁过量,引入新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硝酸镁,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1)Fe和Al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氢气,但是只有Al能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Fe中的Al,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 ﹣═2AlO2﹣+3H2↑,

故答案为:NaOH;2Al+2H2O+2OH﹣═2AlO2﹣+3H2↑;

(2)i.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④⑥中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④⑤属于电解质,

故答案为:④⑥;④⑤;

ii.硫酸氢钠是强酸强碱酸式盐,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14.【解答】解:Ⅰ.(1)用溶解过滤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故答案为:E;

(2)KNO3、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除杂,故答案为:C;

(3)水与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四氯化碳与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利用蒸馏法分离四氯化碳与甲苯,故答案为:F;

Ⅱ.(1)配制100mL 2mol/L的NaOH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为:0.1L×2mol/L×40g/mol =8.0g,

故答案为:8.0g;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③⑤⑥⑦②①④,

故答案为:③⑤⑥⑦②①④;

(3)A.容量瓶查漏后有蒸馏水残留就直接使用,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不选;

B.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选;

C.加蒸馏水定容时不慎超过了容量瓶瓶颈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C选;

故选:BC;

Ⅲ.①13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氮气分子数小于2N A,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22.4L/mol×2mol=44.8L;

②44.7LC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分子数小于1.5N A,质量小于16g/mol

×1.5mol=24g;

③9.06×1023个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质量为34g/mol×

1.5mol=48g,分子数为1.5N A,标况下体积约为2

2.4L/mol×1.5mol=44.8L,综上分析,

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②,质量最大的是②,体积最小的是①,

故答案为:②;②;①。

15.【解答】解:(1)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出去铜,如加入硝酸,则溶解金属时会生成有毒气体(氮氧化物),且Cu也能溶解于硝酸中,

故答案为:硝酸溶解金属时会生成有毒气体(氮氧化物),且Cu也能溶解于硝酸中;

(2)操作 1 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玻璃

棒、烧杯;

(3)加入H2O2的作用是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然后加入氨水,加入氨水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故答案为:H2O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4)CoC2O4焙烧生成Co2O3、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C2O4?2H2O+3O2 2Co2O3+8CO2+8H2O,

故答案为:4CoC2O4?2H2O+3O22Co2O3+8CO2+8H2O;

(5)Li2CO3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为减少Li2CO3的溶解损失,蒸发浓缩后必须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高一必修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

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碰;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 通;④上层 上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2.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 3.NO 2 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 ,但 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 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 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 2 气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试题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练习题 1、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例如NaCl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Cl2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使Mg2+离子转化为Mg(OH)2沉淀(但引入新的杂质OH-),过滤除去Mg(OH)2,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为中性。 (2)生成气体法例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并增加SO42-,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2、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3.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 体 检验方法 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 沉淀生成。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水蒸气能使无色硫酸铜固体变蓝。 4.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变为红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物质的常用十种分离提纯方法及其强化练习

物质的分离提纯中常用的十种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 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氯化铜溶液中混有氯化铁,加入过量的氧化铜,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二、洗气或通气法 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 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可把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 瓶中,洗去二氧化硫;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可向混合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使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 三、蒸发 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或者变化不大。 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采用蒸发的方式除去水。 四、结晶 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 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列举: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 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 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 6、列举:苯中混有甲苯,可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 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 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条件: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作业苏教版选修6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 离子 1.如下图所示的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 A.纸层析法 B.萃取法 C.吸附法 D.渗析 2.下列有关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C.吸附在滤纸上亲脂性强的成分随固定相移动的速度快 D.吸附在滤纸上亲水性强的成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3.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某同学欲用纸层析的方法将其主要色素分 离开来,可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 A.盐酸 B.酒精 C.NaOH溶液 D.丙酮和盐酸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 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5.常温下,在丙酮—盐酸混合溶液中,Fe3+比Cu2+的溶解度更大,当展开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点样时,Fe3+和Cu2+会以不同的速度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在滤纸上事先作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蓝色圆珠笔 B.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纸层析法 C.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 D.可喷KSCN溶液检验分离出来的Fe3+ 6.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纸层析法的原理是( ) A.萃取原理 B.毛细现象、相似相溶原理 C.蒸馏原理 D.分液原理 7.某实验小组利用纸上层析法分离甲基橙和酚酞,所选的实验用品如下:酚酞、乙醇、浓氨水、饱和Na2CO3溶液、培养皿、滴管、烧杯、量筒、毛细管、小喷壶。步骤: ①在一张圆形滤纸的中心扎一小孔,用少量滤纸捻成细芯,插入圆形滤纸中央。 ②在距圆形滤纸中心约1 cm的圆圈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液在该三点处点样,每个点样的直径约0.5 cm。 ③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 mL 60%的乙醇溶液里;取10 mL乙醇和4 mL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 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 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 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 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 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 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

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Cu ZnSO CuSO Zn 44+=+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 2CO Cu CuO CO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 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 22CO O C 点燃+ 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 中混有少量CO 2,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CO 2被吸收而除去: O H CO Na NaOH CO 2322+=+ 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 里混有少量CuO ,可 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CuO 溶解过滤而除去: O H CuSO SO H CuO 2442+=+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 1、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 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 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④最佳:即 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④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 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高中化学18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检验和提纯(教师版)

一、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使用规范及主要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的容器 试管少量物质溶解、反应、集气 加热前先预热,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 1/3 坩埚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取下的热坩埚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蒸发皿溶液蒸发、浓缩、结晶盛液不超容积2/3,搅拌、余热蒸干 垫石棉网加热的容 器 烧杯较大量物质溶解、盛装、反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2/3 烧瓶较大量物质反应、加热、制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l/2 锥形瓶便于振荡的反应器;盛液;制气滴定时只振荡,不搅拌;其余同烧瓶 不能加热的容器 集气瓶集气、试验气体性质磨砂瓶口应配上磨砂玻璃片 试剂瓶广口瓶盛固体;细口瓶盛液体盛避光药品用棕色瓶;盛碱用橡皮塞滴瓶盛少量液体,便于移取滴加滴管专用,不必清洗;其余同细口瓶水槽排水集气不宜盛放热水 启普发生 器 固一液不加热制多量难溶气体先查气密性;不适用大量放热的反应 漏斗类 漏斗过滤;向小口径容器注入液体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长颈漏斗装配反应器,添加液体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分液漏斗装配反应器;分离不相溶液体关闭活塞能防止反应器内气体逸出 量筒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加热、配液和作反应器;要平视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精确度0.1g 称前调零,称时左物右码,易潮解或腐蚀知识梳理 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和提纯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分离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混合物。 主要仪器: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典型例子:粗盐提纯 【答案】 不溶性固体;液体 2.蒸发与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的方法 (1)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晶体。 主要仪器: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溶质须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化;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以免部过热;_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以防___________。 (2)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典型例子:硝酸钾(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提纯 【答案】较多晶体析出;固体飞溅 3.蒸馏和分馏 利用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 蒸馏: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 分馏:利用蒸馏原理分离多种液态混合物。 主要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等 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_________________处; ③冷凝水从冷凝管______进______出。 典型例子:乙醇和水的分离、石油分馏 【答案】支管口;下;上 试样 加水、溶解 混合溶液(KNO 3、NaCl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 滤液(NaCl 、饱和KNO 3) 滤渣(KNO 3晶体) 重复上述操作(重结晶) KNO 3晶体 干燥 KNO 3晶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授课人:侯集中学化学组汪永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KClO 3在MnO 2 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为了节约试剂以及防 止污染环境,打算分离回收反应后的KCl和MnO 2 (难溶于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完善实验方 案。 【方案设计】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水中,并充分______,静置,_____,洗涤滤渣,即得到 MnO 2 ,将滤液___________,可得到KCl晶体。 【归纳总结】过滤: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请学生上台模拟实验,体现“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结晶: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2、蒸发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_________用余热蒸干。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钾,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交流讨论】将90℃的KNO 3 浓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请结合教材P18图1-11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思考】若是上述溶液的溶质为KCl,仍会有大量晶体析出吗?为什么? 【问题探讨】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完善提纯硝酸钾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在________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______,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_______,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归纲总结】在该方案中所使用的方法我们称为降温结晶,适用于_________随______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拓展思考】若上述提纯的KNO 3 仍含有少量KCl,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给出重结晶概念 【过渡】知道了固体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那么对于液态物质的混合物应该采用哪些

高一必修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第2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中化学常见有机物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有机物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1.下列分离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分液法分离水和酒精 B .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 C .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苯甲酸 D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答案:A 2.将CH 3CHO(易溶于水,沸点为20.8℃的液体)和CH 3COOH 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A .加热蒸馏 B .加入Na 2CO 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 .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浓硫酸,蒸出乙酸 D .和Na 反应后进行分离 解析:尽管乙醛沸点仅为20.8℃,而乙酸沸点为117.9℃,但考虑到两者均易挥发,因此C 选项的方法分离效果更好。答案:C 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 B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 C .可用苯将溴从溴苯中萃取出来 D .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解析:因乙酸乙酯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且乙酸易溶于饱和Na 2CO 3溶液,因此可用饱和Na 2CO 3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苯与硝基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将两者分离开来;溴易溶于溴苯,也易溶于苯,因此不能用苯作萃取剂将溴从溴苯中除去;苯不溶于水,加入水时,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苯(油状液体),下层为水,乙醇与水混合时不分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加水混合时,液体也分为两层,上层为水,下层为四氯化碳(油状液体),因此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答案:C 4.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 +Cl 2(g)――→光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 .水洗分液法 B .蒸馏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最佳方法。因HCl 极易溶于水,有机物一般不溶于水,故用水洗分液法分离得到盐酸最简便。答案:A 5.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利用各组两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①二者互不相溶,直接分液即可;②二者互溶,可用蒸馏;③溴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知识点一:过滤、蒸发、结晶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圈)、漏斗 B.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滤纸 C.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D.滤纸、试管、漏斗、铁架台(铁圈)、玻璃棒 解析: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滤纸、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滤纸这五种仪器为过滤所必须要用的仪器,故选B。 答案:B 2.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铁架台 C.玻璃棒D.药匙 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故选C。 答案:C 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解析:“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否则易将滤纸捅破;蒸发溶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答案选D。 答案:D 4.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解析: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A正确;在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要紧靠烧杯内壁,C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D错。 答案:D 知识点二:萃取和分液 5.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萃取剂选择的原则是:①与另一溶剂互不相溶;②与被萃取物质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答案:B 6.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打开 D.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解析:有活塞或连接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漏,分液漏斗含有活塞,所以使用前要检漏,否则实验易失败,故A正确;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防止含有杂质,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故B正确;利用压强差将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流出,所以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否则液体不易流出,故C正确;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 错误。故选D。 答案:D 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 解析: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则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全归纳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意义和方法;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步骤及要求。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3.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 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深度思考 分液漏斗是萃取、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如何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答案关闭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再将活塞旋转180°,然后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题组一分离、提纯原理和方法的考查 1.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利用了物质的沸点的是( ) 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蒸发 答案 A 解析萃取、重结晶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蒸发是通过加热将溶剂蒸发掉;蒸馏则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2.物质的分离、提纯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操作,请应用物质分离、提纯知识,分离下列 各组混合物。 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解析】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B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 水中溶解 性 甲- 98 ℃ ℃ g·cm-3可溶 乙- 84 ℃ 77 ℃ g·cm-3可溶 A.萃取法B.过滤法C.蒸馏法D.分液法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精)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学习方法建议: 1.此部分为掌握水平,是实验中的难点,学习的基础是熟练掌握物质性质,学 习中应准确掌握操作原理,多注意比较各种操作的异同。 2. 此部分相关内容还可参见《大聚焦》P109~110、P181~182、P205 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在提纯中如果 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必恢复为原来的物质。 在进行物质分离与提纯时,应视物质及其所含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方法。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见表5-7 2. 区分几组概念 ⑴分馏和蒸馏 将蒸馏原理用于多种混溶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分馏是蒸馏的一种。 ⑵蒸馏和蒸发 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3. 通常采用的结晶方法有(以分离NaCl和KNO3的混和物为例): ①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 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例如:当NaCl和 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②降温结晶: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 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例如:当NaCl 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4.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 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 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5.无机物提纯一般采用的化学方法 (1)生成沉淀法: 例1. NaCl溶液中混有 MgCl2、CaCl2杂质 (2)生成气体法: 例2. 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 (3)氧化还原法: 例3. FeCl2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3杂质 (4)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例4. 在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 (5)正盐与酸式盐的相互转化: 例5. ①在Na2C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考点1 物质的分离提纯 a.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b.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又称再结晶。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实例分析】 1.(2011安徽高考27)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W +W ClO3-+W=W MnO2+W Cl2↑+W。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 mol NaClO3 【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 g=3.99g。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