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

仿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
仿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σ645.1,,+k cu o cu f f >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 B W /≤%3.3883.5?? ? ??+?t a C

式中:W/B——水胶比; C——钢筋保护层厚度(cm); 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 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 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②抗盐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抗Cl-的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6h总导电量(库仑)确定,一般情况下,氯离子渗透性应属非常低范围(≤800库仑);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③抗硫酸盐腐蚀的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中的C3A<5%;C3S<50%;b)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c)胶砂试件的膨胀率<0.34%。 ④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m3;b)在含碱环境下,要采用非碱活性骨料。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 坍落度≥200mm;扩展度≥550mm;倒筒时间≤15s;无离析泌水现象;黏聚性良好;2h 坍落度损失小于30%,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钢筋通过性能。 (2)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等级≥C40;体积稳定高,收缩小,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按主要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控制,结合工程情况也可参照《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提出的指标进行控制;耐久性试验方法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主要有: 盐冻试验方法;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 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l—2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虽已在各种工程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尚未建立起合理而成热的设计方法。国外有关学者,曾介绍过关于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资料,提出一些参考用表和经验配合比。国内有关单位”,曾提出要以抗折强度为指标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建立抗折强度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量的关系,有利于配合比的设计。但多数仍按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只是适当调整砂率、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按此确定配合比时,为了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势必使抗压强度也相应提高,这是不必要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1-2-11-2-1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其组成的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骨料及外掺剂等合理的配合,使所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满足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建筑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要求对路(道)面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要求。 2.配制成的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应满足施工要求。 3.经济合理。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合理确定钢纤 维和水泥用量,降低钢纤维混凝土的成本。 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拌合料中掺入钢纤维,主要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抗拉、抗疲劳的能力和韧性,因此配合比设计的强度控制,当有抗压强度要求时,除按抗压强度控制外,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分别按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控制,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以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而普通水泥混凝土一般以抗压强度控制(道路混凝土以抗折强度控制)来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 2.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掺人拌合料中的钢纤维能分散均匀,并使钢纤维的表面包满砂浆,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3.在拌合料中加入钢纤维后,其和易性有所降低。为了获得适宜的和易性,有必要适当增加单位用水量和单位水泥用量。 1-2-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钢纤维混疑土拌合料的特性及其硬化后的强度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拌合料的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单位用水量和砂率等四个基本参数,由此,即可计算出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在确定基本参数时,既要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又要符合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要求,以及和易性、经济性要求。 试验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与水泥标号;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砂率、用水量等因素有关,其中水灰比和水泥标号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即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水泥标号却对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砂率和用水量对和易性影响较大。因此,采用以抗压强度与水灰比,水泥标号的关系来确定水灰比,然后用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确定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混凝土用料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较大,开发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科研课题,使用废弃混凝土材料代替天然物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业发展中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就混凝土再生技术基本性质和重要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再生混凝土特征,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本次设计方案对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己成为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它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要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要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要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促进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含义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把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original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再生骨料的特征研究 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从而导致其吸水性能、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质与天然骨料不同。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并且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这对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同样由于骨料表现的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三、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分析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型较低,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另外,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较小,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如水灰比为0.6的再生混凝土,当粗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低28%,若再加入引气剂,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降低44%。由此可见再生混凝土适合用于维护材料和结构保温材料。但是,再生混凝土由于水泥砂浆含量多,所以其干缩值和徐变较大,这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不利因素。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界面。由于再生骨料的亲水性较强,能很快被水润湿,而且再生骨料表面有许多微裂纹,会吸入新的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脆性等缺点,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通过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为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健词]钢纤维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是以水泥净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体,以金属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将短而细的,具有高抗拉强度、高极限延伸率、高抗碱性等良好性能的金属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基体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桥面铺装层作为桥梁的非主体结构,通常被设计和施工所忽视,长期车辆荷载的作用,是造成桥面开裂、损坏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质量,降低使用寿命,在桥面铺装层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将会有效地解决桥面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组成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集料及外掺剂合理配合,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和工程使用要求。 (1)满足公路桥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提高桥面的耐久性能; (2)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方便和满足施工要求; (3)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确定钢纤维及水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二、原材料质量要求

钢纤维:表面应洁净无锈无油,无粘结成团现象,保证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尺寸和抗拉强度符合技术要求;单根钢纤维丝的最低抗拉强度800N/㎜ 2,掺加量不超过70㎏/M 3。 水泥: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细集料:宜采用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含量的百分比表示,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值表示,其质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水:无污染的自然水或自来水。 外加剂:宜选用优质减水剂,对抗冻性有明确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宜选用引气型减水剂。 三、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摘要:我国的改革开发政策推行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这这段时间我国的各行 各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及工程建设行业,这些行业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材料,混凝土 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建设材料,因为比较廉价,性能强,深受工程建设 行业喜爱。但是一些城市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改建等工程把以前的混凝土拆除,然后随意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们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废旧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把这些旧的混凝土重新碾磨变成新 混凝土的骨料、沙子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做到工程拆下来的混凝土不污染环境, 又可以把变废为宝,节约再生混凝土经济成本。本文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来分析 再生混凝土技术和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技术;配合比设计 前言 目前来说人造的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和用量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因为混凝 土配制的原材料砂石骨料价格便宜,可以直接开采使用,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骨 料砂石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同时因为骨料砂石的开采过度,造成了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山坡滑坡、泥石流、河床破坏严重等,同时一些工程改造、房屋拆迁等 剩下大量的废弃的混凝土块,随意堆放不加处理比较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一些 危险,而把废弃的混凝土块回收破碎、研磨、分级在作为混凝土骨料来使用,不 断可以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原始骨料砂石的开采,减轻环境污 染问题,把废旧混凝土块变废为宝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也符合国家推行的和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再生混凝土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就来简要分析一些该技术。 1、再生混凝土技术简介 简单来说,再生混凝土技术指的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回收、磨碎、然后清洗、分类,然后再利用配比技术做成新的再生骨料砂石,用这种再生骨料砂石代替天 然的砂石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一种技术。 1.2再生砂石骨料的主要来源及制作的全过程分析 通常来说,要生产再生砂石骨料都是以废旧的混凝土块作为主料,其主要来 源有四个方面: ①一些危房、达到使用寿命的楼房、老化的建筑物等按照国家要求需要拆除,然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废旧的混凝土块就是再生骨料砂石的来 源之一; ②城市改造、市政工程运迁、公共基础设施改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旧混凝 土块,这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③因为商品混凝土要求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废旧混 凝土。 ④工程改造、工厂改建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工程被破坏、建筑物倒塌等需要 拆除重建,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再生砂石骨料的制作过程:再生砂石骨料是用废旧的混凝土块制作的,制作 的过程基本和使用天然的砂石制作技术一样,这两种骨料的制作过程相同点是: 原料—破碎—清洗—筛选—分类—配比—砂石骨料,再生砂石骨料的工序可能要复杂一点,因为再生砂石骨料制造用到的废旧混凝土中肯定混油玻璃、石膏、木块、

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综述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综述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SFRC),作为一种新的土木工程复合材料,近年来已经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作出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讨论:钢纤维的含量和尺寸;三轴试验;拉伸和压缩性能;耐疲劳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延性和一些其他性能。本文提出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且对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SFRC 性能 1 引言 作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由于钢筋混凝土(RC)的广泛使用,形成了新的工程结构形式,推动了设计和计算新理论,此外还有新的建筑技术。 然而,混凝土有一些固有的缺点,如抗拉强度低,延性差和能量吸收少。随着混凝土的强度增加,这些缺点就越显著。因此,很多专家努力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普通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方法是在骨料和水泥混合时通过加入一小部分的钢筋(在大多数情况下为0.5%-2%)来实现的。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年来经过广泛研究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加钢纤维的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在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是限制裂缝的发展。在负载的初期状态,由骨料和钢纤维负荷,前者是主要载体。开裂发生后,靠近裂缝的钢纤维成为主要载体。如果钢纤维的体积分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承受较高的载荷和较大的变形,直到钢纤维被破坏或拉出。因此,与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韧性。 2 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

2.1 钢纤维的尺寸和含量 对于几种不同类型的钢纤维,它们具有不同的长度,直径,形状,以及不同的制造工艺。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对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普遍,而对于研究人员设计的实验室测试,他们关注的第一点就是钢纤维的含量和尺寸。 C.X.Qian等人研究了优化的钢纤维尺寸,钢纤维含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大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且至少有一个方面的力学性能是不同的。少量纤维的添加对抗压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抗拉强度只有轻微的影响。大量纤维则会产生相反的力学效应,这一措施可以优化纵横比。这种钢纤维尺寸的影响是由于不同的测试模式引起不同的裂缝密度所引起的。 在混合纤维系统中,协同效应可以实现与一个具有较高的总纤维含量的单丝系统所实现的效果相类似,这个系统对提供的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纤维进行了适当的分配。 S.J.Pantazopoulou等人在2001年共测试了250个由不同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制成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结果表明:超细纤维的添加量<1%时,可以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刚度峰值,但大量纤维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对压实度有着不利影响。峰后延展性可以通过加入长纤维来增强。当钢筋是具有轴向刚性的纤维时,纤维的依从性是由于沿纤维锚固长度方向有不可逆的损伤引起的,然而,对于弹性模量低的纤维,是由于它们是交叉裂纹路径可逆伸长的纤维。通过加入纤维影响混凝土的机械性能的变化是类似于被动约束引起的变化,这两者都提供一个对侧向膨胀混凝土的运动学约束,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失效率。 2.2 延性和疲劳 W.Yin等人在1995年研究了疲劳强度和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质。72个钢筋混凝土试件,其中有含量为1%(25毫米)的长纤维,在压缩疲劳强度上进行了测试。在0(单轴),0.2,0.5和1.0的应力比下分别得到的SN曲线,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疲劳应力的纤维混凝土。研究发现,添加纤维不会增加混凝土耐久极限,但是有益于在低周期区域的持久极限。此外,添加纤维的混凝土增加其延展性,改变失效模式的分裂型断层类型。所有这些现象可以通过水泥砂基质的微裂纹发展来观察,并在基体和聚集体之间的粘合面进行说明。 Shanhou Lu 等人在1998年测试了带肋纹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强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全轻砼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 鸿笙苑·秀苑华俊工程

工程名称:鸿笙苑·秀苑华俊监理表-2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50-069-20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502/T-160-2013 【民用建筑底层地面、架空楼板和地下室外墙保温隔热工程应用技术要点】渝建发[2013]101号文 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及各种文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秀苑华俊·鸿笙苑项目 工程地点:重庆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 建设单位:重庆秀苑华俊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大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工程内容: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工程内容为秀苑华俊·鸿笙苑施工项目楼地面保温施工。本工程全轻混凝土主要部位是地面(功能转换处楼板)和分户楼板,保温材料全轻混凝土(1100级)的导热系数(限值λ≤0.28W/m.K、修正系数 1.20)、1051kg/m3≤表观密度≤1150kg/m3,热惰性指标D≤0.69,燃烧性能A级,强度等级LC≥15,设计厚度为40mm。 三、全轻混凝土特点 全轻混凝土是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拌和用水按照一定配合比经混合搅拌、输送、浇筑成型、保湿养护而成的轻质混凝土。全轻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与基面结合力强、整体性好、不起拱、干缩比小、防火性能好等独特的材性,采用现场搅拌,一次浇注成型,具有施工安全、方便、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 四、性能指标及主要材料 全轻混凝土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和应用要求,可灵活调整配料比,提供不同密度等级的轻质混凝 1、粉料 符合《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里的规定。 2、轻粗骨料 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集料》(GB/T17431.1-2010)里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 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 1 <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 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 ,容重增加约30 Kg/m3 。 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 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目的: 该配合比适用于k75+500-k94+900段桥梁伸缩缝等的施工。 二、 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①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③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④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⑤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⑥ 《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⑦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⑧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⑨ 《通用硅酸盐水泥》 ⑩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1) 《建设用卵石、碎石》 (12) 《混凝土外加剂》 (13) 《钢纤维混凝土》 2、 配合比设计公式选用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砼试配强度R 下式确定: JGJ 55-2011 GB/T 50080 GB/T 50081 JTGE30-2005 JTGE41-2005 JTGE42-2005 GB175-2007 JTG/T F50----2011 GB/T 14685-2011 GB8076-2008 JG/T 472-2015 JTG/T F50— 2011

Feu, o二f eu, k+1.645 a 其中值按下表选用: 三、C50砼配合比计算 1、原材料: ①水泥:柳州鱼峰水泥厂P .0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砂:贝江砂场河砂,细度模数2.72,表观相对密度2.654g/cm3。 ③碎石:神龙石场5?20mm,表观相对密度2.678g/cm3。采用 4.75-9.5mm碎石和9.5-19mm碎石按照30:70的比例进行掺配。 ④钢纤维:河北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厂,按照设计图纸每方掺量为60Kg ⑤水:饮用水 ⑥外加剂: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 ⑦设计坍落度:130?170mm 2、试配强度: f eu, o=f cu,k+1.645 (T =50+1.645 8=59.9 Mpa 3、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取1.0) f ee=52. 5Mpa 4、确定水灰比: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1、施工准备及条件 1.1基层应清理干净,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 1.2施工条件:楼地面保温层应在楼地面结构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1.3施工现场应做到通水、通电,做好机具摆放、调试、试样模具的清理准备工作,落实原材料堆放位置。 1.4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注。 2、施工方法 2.1根据设计要求,试配全轻混凝土,确定其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及外加剂等的掺量。 2.2清理基层,使基层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不得有积水。 2.3按照全轻混凝土层的设计厚度,用水泥砂浆贴点标高。 2.4施工前,基层作界面处理。 2.5在强立式搅拌机内按比例加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进行搅拌,搅拌一定时间后由出料口出小料,称其容重,满足要求后以推车等方式,将全轻混凝土输送到地坪上。 2.6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摊铺全轻混凝土,虚铺厚度为实际厚度的 1.1~1.2倍,然后用刮杠刮平。 2.7现场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搅拌前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基层温度、水温计算所需水的用量以及全轻混凝土干混砂浆与轻骨料的配比; (b)单次搅拌量不宜超过0.5m3 (C)施工现场搅拌顺序和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 粗轻骨料与1/2水混合后搅拌60s;再加入干混砂浆与余下的1/2水搅拌120S后形成拌合物。 2.8入模要符合下列规定: 拌合物料应在45min内完成,先采用轻型滚筒眼压提浆,根据设定的厚度再

用刮尺按定位点高度推刮平整。 2.9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全清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 (b)采用自然养护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10全清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全清混凝土干混料:陶砂(粒径≤4mm):水=1:1.5:1配合比的砂浆修补。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报告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报告 作者:波尔派丝吴

前言 现如今在建筑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它是由骨料、水泥和水组成的,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抗压效果。在构件受力时利用自身的抗压性能抵抗荷载消除形变。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划分混凝土的等级,混凝土强度是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但由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上的缺陷,抗弯拉强度小、弯曲韧度低、易开裂,导致其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我们通常的解决办法是配筋,随着施工技术的革新,钢纤维问世,现今钢纤维改变混凝土性能已成为混凝土改性的重要途经之一。 钢纤维混凝土是指将规定尺寸、不连续的金属短纤维(即钢纤维)均匀、乱向地分散于混凝土中,形成一种可浇筑、可喷射的新型复合材料。因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抗拉、抗弯、抗剪、耐冲击性能优异,所以在建筑、公路、水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钢纤维混凝土相比于配筋混凝土具有更好等效弯曲强度与施工流水节拍。

I.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钢纤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水泥、水、钢纤维以及适用工程状况的外加剂(无特定情况可不加)组成的一种非均质集合体复合材料。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经过立模、浇筑、振捣、整平、养护、拆模,形成具有设计强度的钢纤维混凝土构件。 II.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为了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我们选用C30混凝土、SF80/50BP钢纤维(长径比80、长度50mm的冷拉端钩钢纤维)分别制作了6组样块,每组分别做6个样块,为了保证钢纤维的分散率采用成排钢纤维(在不使用外界设备干扰时成排钢纤维分散效果会优于散纤维),掺量分别为0kg/m3、5kg/m3、10kg/m3、15kg/m3、20kg/m3、25kg/m3,在恒温箱养护 28d后拆模进行试验。 A.抗压强度 龄期28d钢纤维混凝土试块与同等养护条件下龄期28d的普通混凝土试块相比较,在弹性形变阶段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可视为基本相同; 实验数据表明,钢纤维对基体的抗压强度增强效果并不明显。在基体中加入钢纤维后,当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时基体的抗压强度略有提升,但增量很小,提升在0%~10%(前期工作者的大量实验也印证了此观点)。同时为了保障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方向效能系数与粘接强度,钢纤维的长度需满足混凝土最大粒径的1.5~2.0倍,否则容易造成钢纤维的局部结团,相当于构成了薄弱截面,此时加入钢纤维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钢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状变差,其抗压强度甚至会比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有所下降。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第31卷 第7期2009年4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31 No .7 Apr .2009 DOI :10.3963/j .issn .1671-4431.2009.07.015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宋少民,王 林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针对再生骨料高吸水率的特点,优化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是该文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粉煤灰、再生骨料与天然砂在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以及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胶比和掺加优质粉煤灰对提高再生混凝土品质是有效的技术途径。并建议再生粗细骨料分仓存放、计量,要求坍落度损失小时,适当减少再生细骨料掺加比例。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配合比优化; 材料性能中图分类号: T U 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431(2009)07-0056-04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Concrete with Construction Rubbish Recycled Aggregate SONG Shao -m in ,W ANG Lin (School of Civil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 A ccording to hig her wa ter abso rption rate o f the recycled agg regate ,the paper 's main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 recy cled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I t formed mix proportion from studying on 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including different influ -ence on the wo rkability and strength ,such as the fly ash ,the different ratio of the recy cled aggregate to natural sand and the different W /B .T 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can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with lower W /B and adding hig h quality fly ash .It suggests that the recycled coarse -fine agg reg ate should sto re and measure separately .Considering the less lose of the slump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atio of the recy cled fine aggregate . Key words construction rubbish ; recycled aggrega te ; mix proportio n optimization ; material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宋少民(1965-),男,硕士,教授.E -mail :john .song65@https://www.360docs.net/doc/707729022.html,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经过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 2 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 [1]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估计其数值要达到几十亿t [2]。随之带来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川汶川地震后,建设部高度重视建筑垃圾在建筑中再生利用问题,希望尽快实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另一方面,以我国当前水泥年产量近14亿t 计,混凝土年生产量接近35亿m 3 ,需消耗天然砂石60亿t 以上。许多地区,优质的砂石资源已经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同时,天然材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也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为符合循环经济战略的要求,实现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再生混凝土势在必行。当然,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品质波动大,吸水率高,整体上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的下降。为今后在中低等级混凝土中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现代混凝土理念和技术,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