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经典诵读

小学生爱国经典诵读
小学生爱国经典诵读

小学生爱国经典诵读

一、《国庆颂》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5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二、《祖国颂》朗诵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

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1949年,一位伟人挥动着巨臂,一声宣告,驱散了神州五千年的阴霾;1978年,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将尘封的国门向世界洞开!1997年,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

1999年,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

走过世纪的风雨,万里长城像巨龙在云中穿梭,

跨过岁月的长河,珠穆朗玛峰像雄鹰傲立世界最高坡。

我们的共和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威武强大,

三、《歌唱祖国》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四、国庆节诗歌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五、《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

我希望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经典诵读小学四年级下

经典诵篇目 一、古代经典诗词(分值:0.5分/首) 1、思吴江歌 翰(hàn) 秋风起兮(xī)佳景时, 添江水兮鲈(lú)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 恨难得兮仰天悲。 2、登幽州台歌 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chuànɡ)然而涕(tì)下。 3、浪淘沙 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巅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4、秋登谢脁(tiào)北楼 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间寒橘(jú)柚(yòu),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6、咏牡丹 (明)俞大猷(yóu) 闲花眼底千千种, 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 丹心独抱更谁知

7、新竹 (清)燮(xi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绕凤池。 8、论诗(其二) (清)翼 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新雷 (清)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年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0、三峡歌

(宋)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 一夜猿啼月明中。 11、子 潘阆(làn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句梦中看,梦觉 尚心寒。 12、诉衷情 晏(yàn)殊(shū) 芙蓉金菊斗(dòu)馨(xīn)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jiān)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13、赠花卿 (唐)杜甫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经典诵读有关篇目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必背内容 学校:班级:姓名: 【按照大学,古诗、词顺序编排】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陶者(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村居(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清平调三首(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长相思·雨(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如梦令[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流程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经典诵读有关篇目

四年级下册语文经典诵读有关篇目 学校:班级:姓名: 【按照大学.古诗.词顺序编排】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陶者(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村居(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清平调三首(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长相思·雨(宋)万俟咏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学期诵读内容 1.别看我们小 一二三四五.上楼我顺数; 五四三二一.下楼你倒数. 一下又一下.天天不放下. 别看我们小.毽子天天踢. 练出好身体. 2.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游赏美景.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6. 滨:水边. 7.一时:马上.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汪国真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4.快乐毽子(一) 四根毛.一个托.踢来踢去真快活. 练出一身好功夫.拿到金奖乐处多. 5.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 4、休: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 靡之风. 6、熏:吹.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

四年级下学期朝诵经典篇目 第一: 竹里馆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第二: 书湖阴先生壁 宋安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成畦:成垄成行。2、护田:保护园田。3、将:携带。绿:指水色。4、排闼:推开门。 第三: 望月怀远 (唐)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 2、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3、怜:爱。 4、滋:湿润。 5、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第四: 咏寒松 (南朝)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注释:1、赞寒松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修条:修长的枝条 3、汉:云汉,即天河,泛指天。 4、天浔:天边 5、凌风:冒着风 第五: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第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第七: 月夜 唐·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3、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4、偏知:指本来就知道。 5、新透:第一次透过。新:初 第八: 春游湖 宋·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阴来。 注释: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宋词第一部分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 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释】【注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 2 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雁从眼前飞过,如今还有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一剪梅 李清照(宋)?雁字回时,。云中谁寄锦书来(3)(2)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释】【注秋:意谓时至深)((1)玉簟diàn 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兰舟:《述异记》卷下谓:(2)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 制诗家遂以木兰舟作舟船的好材料,一说“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特指睡眠的 床榻。《晋书·窦滔妻(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文】【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

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

四年级下学期朝诵经典篇目 第一周: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第二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成畦:成垄成行。2、护田:保护园田。3、将:携带。绿:指水色。 4、排闼:推开门。 第三周: 望月怀远 (唐)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 2、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3、怜:爱。 4、滋:湿润。 5、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第四周: 咏寒松 (南朝)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注释:1、赞寒松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修条:修长的枝条 3、汉:云汉,即天河,泛指天。 4、天浔:天边 5、凌风:冒着风 第五周: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第六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第七周: 月夜 唐·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3、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4、偏知:指本来就知道。 5、新透:第一次透过。新:初 第八周: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阴来。 注释: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6.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17.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01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02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03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04 灞上秋居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05 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06 上李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07 度荆门望楚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08 上三峡【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9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 12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4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6 十五从军征 (汉)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7 生查子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8 南园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9 长安春望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20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篇经典诵读篇目

篇经典诵读篇目

————————————————————————————————作者:————————————————————————————————日期:

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2010-07-23 08:51:58) 标签: 分类:经典共享 经典诵读 教育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四年级“与经典同行”诵读资料 xx.2 同学们,快来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古诗、成语和名言警句吧!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诗句、对联中的景象吗?你还能读懂什么道理呢?给你的同学、伙伴们讲一讲。千里之行之于足下,坚持每一天与经典同行,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红色字表示这首诗是本册课本中内容) 一、古诗篇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清平乐(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5. 诘猫诗(宋)刘克庄 古人养客乏车鱼, 今汝何功客不如。 饭有溪鱼眠有毯, 忍教鼠啮案头书? 6. 蝉(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7.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8.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9.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无改旧时波。 12.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3.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8.己(j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一)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对联、名言、警句篇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虚心竹有低头叶,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册 目录 菊花 (1) 终南山 (1) 商山早行 (2) 如梦令 (4) 入若耶溪 (4) 客中初夏 (5) 蝶恋花 (6) 卜算子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 雪梅 (9) 山坡羊.潼关怀古 (9) 离思五首(其四) (10) 海棠 (11) 月夜忆舍弟 (12) 赠别 (13) 题菊花 (14) 咸阳城西楼晚眺 (14) 送春 (15) 送别 (16) 城东早春 (16) 《论语》节选1 (17) 《论语》节选2 (17) 《论语》节选3 (18) 《论语》节选4 (18) 《论语》节选5 (18) 《论语》节选6 (19) 《论语》节选7 (19) 《论语》节选8 (19)

《论语》节选9 (20) 《论语》节选10 (20) 《论语》节选11 (20) 《论语》节选12 (21) 《论语》节选13 (21) 《论语》节选14 (21) 《论语》节选15 (22) 《论语》节选16 (22) 《论语》节选17 (23) 《论语》节选18 (23) 《论语》节选19 (23) 《论语》节选20 (23)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 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我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我校一直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使得经典诵读在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一、时间保证:我们基本保证每天不少于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 二、创设诵读氛围: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三、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提升。诵读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四、检查到位。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五、方法灵活。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们的经典诵读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六、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涵,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字串7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小学生教育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

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 一年级上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 1、 江南(汉乐府)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 咏鹅 鹅,鹅,鹅, 唐·骆宾王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 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 咏柳 咏柳图文版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7、登鹳雀楼(王之涣) 8、春晓(孟浩然) 9、凉州词(王翰) 10、一去二三里(王昌龄)11、题画(清)袁枚 12、七步诗曹植 13、画眉鸟欧阳修 14、蝉虞世南

15、雨晴王驾 16、早春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8、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19、遗爱寺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石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20、咏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一年级 (下学期)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 1、条山苍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2、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3、偶步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4、蚕妇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5、题诗后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6、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4、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必读书目

傅庄街道中心小学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必读书目梳理古诗: 1、《春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2、《秋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3、《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4、《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宋辛弃疾 5、《田园乐》(其四)唐王维 6、《田园乐》(其六)唐王维 7、《新晴野望》唐王维 8、《社日》唐王驾 9、《雨过山村》唐王建 10、《桃花》唐元稹 11、《桃花溪》唐张旭 12、《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唐王昌龄 13、《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14、《塞下曲》(其一)唐李白 15、《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宋陆游 16、《少年行》唐王维 17、《从军行》唐李白 18、《剑客》唐贾岛 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 20、《出塞》清徐锡麟 经典诵读:《中庸》节选 必读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苏联】米·伊林 推荐书目:《青铜葵花》曹文轩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1、《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赏析:高处麦田里青青的大麦和小麦从远处望去和山上的草色连成一体,低处的水田里依然是绿草如茵,看来还不到耕种的时节。整个村子数不清的桃树、杏树繁花似锦!农人们欢聚一起,打着鼓、唱着歌度过清明节。 2、《秋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静看檐蛛结网低, 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蜒倒挂蜂儿窘, 催唤山童为解围。 赏析:静静地看着蜘蛛结网檐下,因网结得太低,无缘无故地妨碍了小虫飞翔。蜻蜓被倒挂在网上,蜂儿也受到了限制,只能催促孩童为它们破网解围了。 3、《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 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 不知湖面已成冰。 赏析:乘着船儿望着雪后的山峦,风已定,寒更凝,晚来奇寒尤甚。 忽然听到一篙入水,发出了一阵如珠玉碎裂般清脆的声音,原来这时的湖面已结成一层薄冰。 4、《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赏析: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5、《田园乐》(其四)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 第一部分宋词 声声慢 (宋)清照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一剪梅 (宋)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 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 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氏传》云:蕙织 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 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1),凭栏(一作“阑”)处、潇潇(2)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3),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4),八千里路云和月(5)。莫等闲(6)、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7),犹未雪。臣子恨,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8)缺。壮志饥餐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9)。 【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