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新版)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新版)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

及应用探讨(新版)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

(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也得到了发展机会,而在煤炭开采中,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普遍应用综合机械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煤矿产量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论述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指的是机器或设备不需要人为影响,而依据设定的程序、指令自动进行操作的过程,机械方面的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设备利用机械方式,完成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代表了新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呈日新月异式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大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操作的精准度,产品质量也得以保证,所以,在机械制造业中普遍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自动化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当前,在发达国家中,一般都已实现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但我国当前依然还只是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还不能普遍应用柔性制造单元。所以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cims 技术得到了较大推广,但也只是局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底层还不能有效实现自动化。加工中心的保有率和利用率不能得到保障。还没有大力推广可编程序控制器,也没有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我国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层次,还普遍应用手工劳动,所以,我国机械自动化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目前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当前,不断进步,以生产柔性为前提,进一步优化人机界面、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使计算机发挥应用作用,将普通设备和机械自动化设备结合在一起,应用人工操作一定的步骤,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应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在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中,要以实用性为目的进行研究和发展,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时,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针对性发展措施。单单分析我国当前的机械化发展状况,机械自动化发展还不

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各个企业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一定会迎来春天。

我国煤矿机械自动化应用

2.1.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我国煤炭业的迅速发展。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大中型煤矿一共有1500家,每月平均采煤6万吨,到2009年底,我国大中型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3%以上,极大提高了采煤效率,在今后的发展中,煤矿业要想获得发展,则必须依靠机械自动化技术,当前煤矿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在煤矿生产方面,正在大力推进机械自动化应用,各个煤矿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机械自动化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因此大力推广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2.2.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运用

第一,采掘自动化

由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要求煤矿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出产更多的煤炭,而实现煤炭采掘设备自动化,就可以大力提高采煤效率,提高煤产量。最近几年,分析世界不同国家的煤矿采掘机械,都已经实现了电牵引,并且也看到实际工作状况。

实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点就是计算机应用,再加上传感器技术和故障识别技术。自动化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效率高、精确度高和可靠性好。我国煤矿采掘设备自动化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神华等企业开发出的7米液压支架,表明我国煤矿机械自动化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中煤自主研发的重型刮板输送机,可以应用于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机械自动化在煤矿采掘设备中正在逐步得到普及和应用。

第二,输送自动化

我国煤矿开采量每年都会有所上升,在运输井下厚煤时,一般都是应用胶带运输,并由此促进了胶带运输中实况监控系统的研发,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普遍推广。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和PLC 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保护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而被系统化和综合化所代替,DCS结构实现了地面监控。当前,我国还开发出胶带机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胶带集中监控系统,而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变频器技术也日新月异,调速系统因此而得到发展。机械自动化在煤炭输送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煤炭采掘和输送在煤炭开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安全风险最高的两个部分,实现自动化输送,可以极大降低风险的发生,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专业:姓名: 摘要: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在前十几年里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煤炭的开采,安全,供需,管理,运输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的主要特征也充分显露出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低,资源分配差的现状。近期随着经济低迷煤炭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使一些煤炭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本文分析当前煤矿行业概况,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任务。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前景分析 一、国内煤矿行业概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 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 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 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我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

疆18037.3 全国45521.0。 煤炭做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煤炭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煤炭需求仍然在保持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今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2、供给:供需总体平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出口量减少,进口煤增多,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我国约90%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我国煤炭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约占7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我国GDP将突破35亿元,煤炭需求将达到22~32亿t标准煤。面对如此大的煤炭需求量,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加快新井建设、提高现有矿井产量是保障煤炭供给的根本手段。 一、我国煤炭科技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中小型矿井数量较多,井工矿井比例较大,开采技术水平不一,煤矿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同时,我国煤炭资源洁净开发利用研究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传统采煤工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容忽视,地面塌陷、大量的地下水流失、向大气排放烟尘和硫化物等,已经给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地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工业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技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600 m厚松散冲积层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230 m/月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㈡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机和大倾角、大运力胶带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m左右、配套能力2500 t/h、生产能力600 万t/a 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装备及开采工艺,在比较复杂的开采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截至2007年底,全国符合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条件的矿井共有253处,原煤产量达25.23亿t,人均工效为4.599 t,百万吨死亡率为1.48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 望(通用版)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政府提出的以煤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战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十五”期间,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勇攻关,自主创新,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煤田地质勘探精度不断提高,快速建井技术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推广,在物探条件适宜的矿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落差5米左右的小断层和直径15米左右的陷落柱,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我国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现代的煤炭行业,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

炼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炼焦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 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2014年2月焦炭生产量当期值为3803.39万吨,同比增长4.23%;2014年6月生产量当期值为4109.46万吨,同比增长0.12%;2015年2月当期值为3592.07万吨,同比下降5.56%;2015年6月当期值为3838.00万吨,同比下降6.61%。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2015年我国炼焦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预测2015年我国焦化行业将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83亿吨(相当于原煤约10.63亿吨)。同时预测,2015年我国焦炭产量约4.75亿吨,同比减少0.21%;其中钢铁行业消费3.93亿吨,同比减少0.25%。钢铁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25亿吨(相当于原煤约9.55亿吨)。2015年中国进口炼焦煤约为6000万吨,同比减少3.8%。出口炼焦煤约70万吨,比2014年减少约12%。 根据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实际消费量之间的消费系数和下游行业消费分析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约为7亿吨,同比下降0.28%。粗钢产量约为8.14亿吨,同比下降1.09%,生铁产量为7.08亿吨,同比下降0.56%。

炼焦煤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8.23亿吨和7.12亿吨,焦炭产量4.769亿吨。按目前我国每吨焦炭(干)消耗约1.32吨炼焦洗精煤(干基)计,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干基)应为6.28亿吨。 由于我国约有10%左右的焦炭是半焦(兰炭),是采用一般烟煤(长焰煤或弱粘结性煤等)生产的,不是采用炼焦煤生产的,生产出来的焦炭(半焦)强度不高,主要用于电石和铁合金冶炼。 估计2014年我国炼焦煤产量约13亿吨,与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约需炼焦煤(原煤)10.65亿吨相比,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从炼焦煤分品种上看,焦煤和肥煤产量与焦化行业所需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炼焦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焦炭市场趋势分析 2015年以来,焦炭、焦煤销售压力增大,现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在销售端压力凸显之时,库存的压力也逐渐累积。与焦炭生产相同,我国焦炭的表观消费量也经历了高速增长,探底回升的整个过程,2010年焦炭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7.56%;同时,焦炭出口量于2010年也出现回升,同比增长513.50%达到355万吨。 近期焦炭港口库存量再度呈现上升趋势,炼焦煤、焦炭库存依旧处于高位。随着终端需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所谓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就是指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为先导、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产生量和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因此,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对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动力煤清洁利用现状分析 1、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清洁使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大型发电集团新增了大量的发电机组,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用电的保障性大为改善,发电装机容量的富余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发电集团关停了一大批能效和排放较差的燃煤发电机组,新建了很多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燃煤发电机组,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燃煤发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一些新的燃煤发电机组的排放已经接近了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水平,成效十分显著。大型发电集团是我国动力煤使用的绝对主力,其均为国有企业,有能力更有责任在动力煤的清洁使用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应该认识到:一方面,我国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使用的环保治理还存在着区域性的不平衡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治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远地区的环保治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治理水平相对落后。大型发电集团在动力煤清洁利用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部分燃煤电厂进厂煤还是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2)脱硫脱硝尚未全面实现与发电同步运行。 (3)气体排放和灰水排放需进一步深化治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往未被认识和重视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需要进行治理。如:磷(P)、氟(F)、氯(c1)、汞(Hg)、砷(As)、铍(Be)、镉(Cd)、硒(Se)、铅(Pb)、锰(Mn)、铬(Cr)、镭(Ra)、铀(u)、镍(Ni)、钒(V)、铋(Bi)等有毒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因此,解决环保问题还远未终及。 (4)燃煤发电形式还很单一,更多燃煤洁净发电技术尚未得到应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燃煤洁净发电技术主要有:常压循环流化床(CFB)、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常规煤粉炉加烟气脱硫脱硝(PC+FGD+SCR)技术等。有些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很少。 (5)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等级过低。从宏观上看,现在我国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等级过低。这与我国煤炭生产和市场供给长期处于较落后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煤炭生产加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大量高灰分高含矸的煤炭均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动力煤使用企业只能从这些低质煤炭中采购和使用。因而,燃煤锅炉的设计煤种也只能依据实际可采 购煤炭的质量情况来确定。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选定.对其生产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论上,锅炉最佳使用煤质与设计煤质基本一致或接近。因此,选择低等级煤炭作为锅炉设计煤种将产生如下结果:锅炉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均会较高,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大量低等级动力煤的运输造成了大量的运输能源损失;误导动力煤市场对高品质煤的真正需求.延误动力煤深加工的良性发展。 2 、动力煤汽车运输的环境污染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260024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煤炭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煤炭行业的概念与分类 1 (一)煤炭行业的定义 1 (二)煤炭种类特点及用途 1 (三)煤炭产业链分析 2 (四)煤炭的应用特点及要求 5 第二节煤炭行业基本特征7 (一)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7 (二)中国煤炭行业监管体制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制分析8

(三)中国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12 (五)煤炭行业的经营模式13 (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3 第三节煤炭产业政策分析14 (一)煤炭产业政策整体情况14 1、《煤炭产业政策》14 2、《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1 3、其他相关政策35 (二)国外煤炭资源法制建设分析40 (三)深化煤炭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分析47 (四)煤炭行业整合与重组的政策分析50 (五)直购电模式对电力、煤炭行业的影响54 (六)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55 (七)中国提出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具体目标59 第四节2017-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6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61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61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62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65 四、恩格尔系数67 五、工业发展形势68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70 (二)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研究71 (三)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煤炭行业的影响73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考文本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 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 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1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1)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和巷道掘进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 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 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 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 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

600米厚松散冲积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每月23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几年来,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大倾角、大运力胶带 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米左右、配套能力每小时2500吨、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董宇矿业工程学院采矿06-4班01060096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及其分布: 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查明资源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 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 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 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1)。 煤按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在非炼焦用煤中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所占比重 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我 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 煤)的保有储量为254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不仅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2) 中国煤矿分布以及规模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致使我国煤矿的分布也随地域呈不均匀分布,并且煤 矿的规模也各不相同。煤矿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淮南、淮北等地区,这些煤炭产区以国有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乡镇个人中小型煤矿并存的模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其他省份,尤其是煤炭调入区则是以国有或当地中型小型煤矿为主体的模式进行生产。目前,我国煤矿大型化、 机械化、集团化发展明显。截止2007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 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 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随着我国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以及煤炭工业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我国年产在30万吨的小煤 矿将予以关停、合并,因此,未来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产量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进而刺激了煤炭工业的进步、扩张与发展,从而使得2002年以后的年产量逐步提高(如图一)。其中,2008年,全国煤炭产 量完成27.16亿吨,同比增加1.93亿吨,同比增长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焦炭产量下降明显 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呈现出: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产品产量和价格持续下跌,经营效益下滑明显加重的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1~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3万吨,同比下降2.3%;生铁产量为69141万吨,同比下降3.5%;焦炭产量为44778万吨,同比下降6.5%。 焦炭贸易出口985.54万吨,同比增长15.11%。出口焦炭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451.8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156.24美元/吨。进口炼焦煤4799.9万吨,同比下降23.1%;进口炼焦煤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149.6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79.50美元/吨。 2016年1-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累计2.61亿吨,同比降低2.3%;生铁产量累计2.25亿吨,同比降低3.7%;焦炭产量累计1.38亿吨,同比下降7.6%,其中,钢铁焦化企业焦炭产4068万吨,同比下降6.65%,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9819万吨,同比下降12.45%。 焦炭出口量保持增长、价格大幅下跌 2016年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68.58万吨,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38.89%;焦炭出口价格为111.70美元/吨,同比下降36.03%,环比下降8.11%。2016年1-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累计342.55万吨,同比增长13.33%,出口平均价格为115.38美元/吨,同比下降33.89%。日本、印度和巴西仍是从我国进口焦炭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名。分别占总量的23.85%、21.86%和6.09%。 炼焦煤供需总体宽松,价格小幅波动 2016年1-4月份,全国炼焦煤累计产量1.42吨,同比下降6.74%;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1679.39万吨,同比增长14.46%,累计平均价格为64.73美元/吨,同比下降26.57%。从4月份以来炼焦煤价格看,呈现逐步上行走势。但从发展趋势看,仍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焦化产品市场,价格跌宕起伏 2016年5月份,>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93.31点,同比下降2.26点,环比上涨24.81点,平均价格982元/吨,最高1230元/吨,最低840元/吨;≥25-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84.11点,同比下降2.45点,环比上涨25.45点,平均价格为904元/吨,最高1140元/吨,最低800元/吨。4月份焦炭价格创出了今年以来的价格新高。但是5月下旬以来出现回跌趋势。 2016年2月,煤焦油价格指数为187.72点,同比下降66.29点,环比下降6.0点,平均价格为1345元/吨,最高1900元/吨,最低1100元/吨。粗苯价格指数为293.4点,同比下降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