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的涵义和范围

花卉栽培的涵义和范围
花卉栽培的涵义和范围

绪论

一、花卉栽培的涵义和范围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总称。这些花草随着自然系统发育和人为驯化栽培,形成了千姿百态、花色丰富、气味芬芳的观赏植物,被人们称为“花卉”。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花卉的范围不断扩大。凡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达到观花、观叶、观茎、观根、观果的目的,并能装饰美化环境、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草本、木本、藤本植物统称花卉。花卉已是人类经济、科学文化的产物,随着21世纪的科技、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它所应用的范围和涵义越来越广泛。

花卉栽培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分为生产栽培和观赏栽培两大类。

1.生产栽培以商品化生产为目的,主要是鲜切花、盆花、种苗和种球的生产,从栽培、采收到包装完全是标准化、商品化,进入市场流通为社会提供消费的栽培方式,称生产栽培。生产栽培,它要求有规范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设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它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标准化、商品化,能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贸易流通,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和花卉产业主流方向。

2.观赏栽培以园林观赏为目的,利用花卉的花色、花型及园林绿化配植,美化、绿化公共场所的公园、广场、城市绿地、学校和家庭室内外的绿化装饰的栽培方式,称观赏栽培。观赏栽培主要是露地花卉栽培,也包括盆花、鲜切花的观赏应用。观赏栽培其意义在于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净化空气,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观赏栽培不仅在城市日益深入,在农村也渐趋普及。

二、花卉栽培的意义

1.花卉栽培进行商品化生产,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花卉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全世界花卉的生产栽培正以每年递增7%的速度发展,花卉产品主要是鲜切花(约占60%)、盆花(30%)、观叶植物(10%)。市场需求量大,竞争也激烈。花卉质量要求严格,花卉观赏期长且全年均衡生产供应。我国的花卉生产,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产值已达30亿元,鲜切花、盆花一部分供应国内宾馆、饭店、商店、写字楼、家庭的消费,一部分鲜切花、种苗、种球还出口创汇。如上海地区、山东潍坊、青岛地区生产大批量的菊花出口日本;昆明的鲜切花出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漳州的水仙出口东南亚等等。同时,花卉栽培的科研开发,又有新的突破。如鲜切花的周年生产、盆花的花期控制、栽培设施的自动化控制、生物技术的种苗种生产等。除此之外,花卉产业的开发,还带动了其他产业如花卉容器(花盆、花瓶、花盘、花泥)、工具、肥料、农药、运输、保鲜、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促进了陶瓷、塑料、化学、金属加工、包装运输的发展。

2.花卉栽培美化环境,丰富生活,是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欲望越来越迫切。用花草树木美化环境、装点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样可使人们足不出户,即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花卉具有改善环境的卫生防护功能,对增进身心健康多有裨益。如调节温度和湿度、遮荫;吸收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吸附尘埃,分泌杀菌素等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使之清新宜人;此外,花卉的绿色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学习、工作之余,凝视青枝绿叶,消除视力疲劳,开阔胸襟,宛若在大自然中倘佯,心神为之清爽。

花卉栽培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佳形式。了解众多的花卉种类,就是自然知识的开发,花卉栽培从播种、小苗出土、展叶、开花、结果、种子成熟,人们熟悉了它的生长发育节律,仿佛是一首动态的生命回旋曲,使人回味无穷,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同时四季演替,不同季节花卉的型、姿、色、韵变化丰富,春季的勃发、夏季的欢快、秋季的成熟、冬季的蓄势待发无不使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妙。

花卉是大自然的精华,是真、善、美的化身,经常与花卉为伴,就像投身于博大、清纯的大自然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断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是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三、花卉栽培的历史沿革

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园、圃、枝、树、花、果、草”等字。秦汉年间,栽植的名花异草进一步增多,据《西字杂记》所载,当时搜集的果树、花卉已达2000余种,其中梅花即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胭脂梅等很多品种,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欣赏、应用花和果了。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代,花卉的种类和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梅花、菊花和牡丹等东传日本。北宋时范仲淹诗:“绿树碧帘相掩映,何人知道外边寒?”说明冬天大臣的居室中,已有花卉布置装饰。元朝为文化的低落时期,花卉栽培也日趋走下坡路。明朝花卉栽培又日趋兴盛,不仅有大量花卉专类书籍出现,而且出现了一些综合性著作,如王象晋的《群方谱》宗翊的《花谱》程羽文的《花小品》等,并对插花艺术进行了研究,袁宏道的《瓶史》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插花的专著。清朝时期我国的花卉资源被掠夺,在花卉栽培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国外的大批草花及温室花卉借帝国主义的侵略输入我国,使我国的花卉资源在不断地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花卉事业逐步受到重视,各地的花卉产业突飞猛进。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花卉博览会,评选出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贵花卉,梅、兰、菊、牡丹、芍药、月季、山茶、桂花、水仙、荷花、杜鹃等。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国内外有关学者及专家的高度赞誉。各地纷纷成立花卉产业协会,积极组织、引导花卉产业的生产栽培,由露地栽培逐步转入设施栽培;由传统的保护地栽培转入现代化设施栽培;由小盆花转入高档盆花;由国内市场转入国际市场贸易。在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引进;商品化栽培技术研究;现代温室改进与应用;花卉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方面均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四、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起伏(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气候各异。形成的花卉种类极多,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花卉,又有高山花卉、岩生花卉、沼泽花卉、水生花卉等,为世界上花卉种类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美称。

我国是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原产高等植物约3.5万种,约占世界高等植物的1/9。谁占有花卉资源,谁就占有花卉的未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我国花卉雄居于世界花卉之林,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国的花卉种质资源,经过历代的栽培选育,产生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园艺品种。例如杜鹃花在世界总数约900多种,原产我国就有600种,除新疆宁夏外,各省均有分布,而以西南山区最为集中。报春花全世界约有500种,原产我国就有390多种,是著名的草花。现在世界上栽培的大樱草和四季樱草均引自我国。百合花在世界上约有100多种,原产我国就有60多种,如兰州百合、崂山百合、台湾百合、通江百合、南京百合、鹿子百合、王百合、黄土高原的山丹丹、长白山麓的大花卷丹,都有较高的观赏、实用和药用价值。龙胆全世界上约有400多种,原产我国约230多种,它是“高山花坛”的重要成员,是温带城市布置园林的极好材料。蔷薇全世界有150多种,原产我国约1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部各省。至于其他可供观赏的各种草花,可供垂直绿化的蔓藤植物,可作观果观叶植物,千姿百态,不胜枚举。表0-1 表 0-1 30属观赏植物各占全球总数之百分比

表0-1显示的30属3559种花卉植物中,我国已有2274种,占世界总数的63.9%。

五、世界各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花卉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国花卉消费水平迅速地提高,花卉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随着新品种的创新以及优良品种的改进,

据联合国贸易组织统计,在花卉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心,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约占世界出口销售总额的80%,而发展中国家仅占20%。如鲜切花出口,荷兰占世界销售总额的59%,哥伦比亚占10%,意大利占6%,西班牙占2%,肯尼亚占1%。盆花出口,荷兰占48%,丹麦占16%,法国占15%,比利时占10%,意大利占4%。花卉进口最多的国家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趋自由化,花卉贸易将真正实现国际化、自由化。荷兰占领了欧洲市场,每年花卉出口额达40多亿美元。美国是哥伦比亚花卉的最大出口国,进口的花卉占哥伦比亚全国总产量的95%。

日本每年鲜切花销售额达130亿美元,但近几年,由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进口比例也不断上涨,前年,其进口额已达10亿美元,占国内花卉消费量的20%。

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特色道路。荷兰逐渐在花卉种苗、球根、鲜切花生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已成为荷兰的象征;美国在草花及花坛植物育种及生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在盆花、观叶植物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凭借“精致农业”的基础,在育种和栽培上占有绝对优势,对花卉的生产、储运、销售能做到标准化管理,其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优质优价;泰国的兰花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每年大约有1.2 亿株兰花销往日本,在日本的兰花市场占有80%的份额;其他如以色列、意大利、哥伦比亚、肯尼亚等国则在温带鲜切花生产方面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花卉生产的品种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同时品种日趋多样。世界切花品种从过去的四大切花为主导发展为以月季、菊花、香石竹、白合、郁金香等为主要种类,以球根秋海棠、印度胶榕、凤梨科植物、龙血树、杜鹃花、万年青、一品红等盆栽植物最为畅销。近年来,一些新品种受到欢迎,如乌头属、风铃草属、羽衣草属、熊耳草属、石竹展花卉以及在南美、非洲和热带地区开发的花卉种类。

六、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

表0-2 2005年全国花卉产销情况

1.鲜切花生产、交易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6年KIFA鲜花供货总量较上年增长了62.57%,约1.41亿支,同比增长62.57%;交易总额达6395.02万元,同比增长132.58%;成交均价0.49元/支,同比增长36.11%;日成交量37.74万支,同比增长72.33%;日均交易人数137人次,同比增长52.22%。如今,KIFA的日均交易量保持在50万支至80万支,最高时超过100万支。

2006年KIFA的供货商和购买商人数分别为2176和577人,较2005年分别增长118.47%和38.7%,其中供货商以由最初的生产企业及专业户扩大到数量众多的花农,花农的产品占供货总量的14%以上。每天进入KIFA交易的人数稳定在190人左右。

全年占交易总量22%、共2765.8万支鲜花出口到了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总额达3068.8万元,出口均价1.1元/支。在进入KIFA交易的40多个大类、共300多个品种中,月季的交易量最大,成为KIFA的强势品种。2006年底KIFA开始尝试康乃馨交易业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拍卖的康乃馨超过240万支,成交总额30余万元。

2.盆花生产状况

3.年宵花产销状况

兰花是年宵花市场的主角。以蝴蝶兰、大花蕙兰为代表的热带兰,依然是年宵花市场上最受瞩目的花卉主流。无论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是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小城市,热带兰在年宵花市场中的地位至今无法取代。国兰是我国传统名花,作为年宵礼品馈赠亲友,既体面,有高雅。北京的花卉市场上,国兰的销售异常火爆,已经成为北京人过年送礼的佳品。除此之外,传统花卉复色茶花是2000元一株的,富贵籽650元1盆,海棠、梅花盆景一般在二三百元范围内。

4.组合盆栽越做越精

集中在年销上市的高档花卉,90%以上都是作为礼品花来出售的,而礼品花多数以组合盆栽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年宵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组合盆栽越来越精美,价格也越来越高。在北京市场上,记者还首次看到了由大花蕙兰、蝴蝶兰、垂花大花蕙兰三种花搭配在一起的组合盆栽,每盆标价高达6500元,称得上是组合盆栽中的“顶级组合”了。

尽管组合盆栽的价格有些“虚火过旺”,但消费者的欣赏品位和消费能力也在逐年提高,优质优价再度体现。经销商反映,今年消费者不仅对高品质的组合盆栽青睐有加,而且在购买时还会提高自己的建议和要求,有不少组合盆栽都是根据消费者自己的设计而制作的。在消费者看来,此举体现了自我创意,而经销商也乐得省心。

思考题

1.何谓花卉?如何理解花卉生产栽培和观赏栽培?

2.花卉栽培的意义?

3.什么说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4. 国外花卉发展现状有哪些特点?我国花卉发展现状有哪些特点?

5. 结合我国花卉产业的实际状况,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怎样才能成为世界花卉大国?谈谈你的看法。

花卉栽培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常见花卉栽培设施(温室、大棚、荫棚、阳畦等)的种类、作用、特点、结构以及相关设备,还介绍了国外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状况。通过本章学习,对目前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有深入了解,并对常见栽培设施的种类、功能有系统的认识。重点掌握温室在花卉栽培中的结构种类、作用特点。花卉栽培比一般农作物栽培要求更加精细,而且要求做到反季节生产,四季有花、周年供应,以便满足花卉市场对商品花的要求。因此,进行花卉栽培和生产,光有圃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花卉常用的设施有温室、塑料大棚、荫棚、风障和阳畦等。在设施内进行花卉栽培又称为花卉设施栽培,或保护地栽培。为了满足花卉生产的需要,在正规的花场里,除应具有与生产量适应的花圃土地外,还应配备温室、荫棚、塑料大棚或小棚、温床、地窖、风障、上下水道、贮水池、水缸、喷壶、花盆、胶管和农具等。在创办花场或花圃时,需全面考虑,统—安排,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第一节温室(greenhouse)温室是覆盖着透光材料,并附有防寒、加温设备的特殊建筑,能够提供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是北方地区栽培热带亚、热带植物的主要设施。温室对环境因子的调控能力比其他栽培设施(如风障、冷床等)更好,是比较完善的保护地类型。温室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对环境

的调控能力也不同,在花卉栽培中有不同的用途。一、温室的种类 1.依应用目的划分(1)观赏温室:专供陈列展览花卉之用,一般建于公园及植物园内。温室外形要求美观、高大。有的观赏温室中有地形的变化和空间分割,创造出各种植物景观,供游人游览。(2)栽培温室:以花卉生产栽培为主。建筑形式以符合栽培需要和经济实用为原则,不注重外形美观与否。一般建筑低矮,外形简单,室内面积利用经济。如各种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3)繁殖温室:这种温室专供大规模繁殖之用。温室建筑多采用半地下式,以便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4)人工气候室:过去一般供科学研究用,可根据需要自动调控各项环境指标。现在的大型自动化温室在一定意义上就已经是人工气候室。 2.依温度分类(1)高温温室又称热温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 30°C,专供栽培热带种类或冬季促成栽培之用。(2)中温温室又称暖温室。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12 ~ 20°C,专供栽培热带、亚热带种类之用。(3)低温温室又称冷温室。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7 ~ 16°C,专供亚热带、暖温带种类栽培之用。(4)冷室室内温度保持在0~5°C,供亚热带、温带种类越冬之用。 3.依建筑形式划分温室的屋顶形状对温室的采光性能有很大影响。出于美观的要求,观赏温室建筑形式很多,有方形、多角形、圆形、半圆形及多种复杂的形

变更签证的意义

变更签证的意义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1. 在建设单位组织的有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2.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因而发生的设计变更。 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如在一些工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增加的管线,再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出设计变更。 工程签证的涵义及内容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1. 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 2. 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

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 3.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 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遇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此时施工企业应办理工程签证。 对于大检修工程、零星维修项目大都没有正规的施工图纸,往往在检修前由施工企业提出一套检修方案,检修完毕后办理工程签证,然后依据工程签证办理工程结算。此时工程签证工作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检修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办理设计变更洽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设计变更洽商由施工方提出,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提交洽商时应注意以下原则:①改了后施工方便了吗?②增加的造价是不是建设单位能接受的? 办理工程签证的注意事项 1. 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找现场代表核实后签证,如果现场代表拒签,可退一步请他签认事实情况,及工期顺延。并且要马上向你的领导汇报办理情况。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1)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 摘要: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 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 而长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真正的民主,需要 通过‘公民持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会和建 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 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 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实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过,因 为政府自身的缺陷和公共事务的复杂等因素,公共政策往往并不像人 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有效。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人们持续地从多方视角、通过多种途径实行探讨及实践。本文从“公民参与”视角出发,从原因和背景、功能、争议及存有问题和对 策几个方面论述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以期为公民参与乃至政策 科学的发展“添一把薪”。 一、公民参与的原因及背景解析 1.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都以社会民众为基础 首先,政策的需求信息来自社会民众或团体(利益集团)。任何一项 政策的实际需求总是来自社会的实际需要,代表公众实际利益和要求 的政策总是从民间社会首先萌发。且任何公共政策总是涉及广大民众的,公共政策应是以保护他们的起码利益为目的的。其次,民众也是 公共政策运行的主体,公共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施政者与影响对象之 间的密切合作。如果后者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政策的效果会大打 折扣或成本大增。政策制定者也只有在充分考虑到政策相对人的态度、利益得失,才能够制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最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 公共政策。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区别

工程签证与设计变更的区别 工程签证是按照施工发承包合同约定,由发承包双方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条款之外的责任事件所做的签认证明。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含义及内容 (一)设计变更的含义及内容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包括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它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一般主要形式有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设计文件一经审查通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由于项目建设条件的改变或施工实际需要更改原设计,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充分论证, 还必须遵守项目合同中的全部规定。业主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主要涉及到:已经批准的建设规模、基本原则、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功能体系、主要部位,对外部群体景观、主要使用功能和主要施工方案有重大影响,如建筑物整体布局,道路、河涌、管线总体走向或高程,大面积地基处理,大面积路基路面结构,群体建筑立面效果,房屋建筑、桥涵的主要基础型式,设备系统主要工艺及主要参数,主要材料和设备等。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应本着对工程技术、工期、投资等三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设计过程中的错、漏及优化问题,及时提出变更申请。对变更理由、内容及相关专业影响等,应从全局考虑并详细说明,按程序报批。监理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主要是在施

工过程中,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合,或为了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和安全生产,更好地推进工程建设,根据规范合理提出变更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而发生的设计变更。如工程管道安装过程中遇到未考虑到的设备和管墩在原设计标高处无安装位置,或是由于资源市场的原因,如材料供应或施工条件不成熟需改用其它材料代替等。(二)工程签证的涵义及内容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1、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 2、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 3、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遇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龙岩永杭高速公路工程 表a 工程设计变更申请书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变更等级

抄送:(业主公司部门) 说明: 1、该表由承包人填写,为承包人申请工程变更专用。 2、承包人须由项目经理签字。 3、本表一式四份,承包人、总监办各存一份,业主二份。 龙岩永杭高速公路工程 表b 工程设计变更意向通知书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变更等级

抄送:(业主公司部门、设计代表) 说明: 1、该表由监理工程师填写,为监理工程师发出拟变更工程时用; 2、变更意向来源填写变更提出方名称(业主、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承包人)及提出的书面文件文号; 3、本表须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4、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发出的该表变更项目,才是拟定受理的变更。 5、本表一式五份,承包人、总监办、设计代表各存一份,业主二份。

龙岩永杭高速公路工程 表c1 工程设计变更费用清单 编制单位:(承包人/监理人/业主)(盖单位公章)变更等级 表类型 ?估算 ?申报 ?审核 ?下发 核: 说明: 1、该表仅适用于非包干变更项目,填写可以是承包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是为统一变更费用计算法则和格式而制定。

2、表类型含义:当由承包人提出的变更时填写,则为估算;当承包人申请变更费用时,为申报;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或业主对监理工程师提交的费用清单进行审核后编制时,为审核;核减变更费用,由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编制时,为下发。 3、本表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作价。其附属表,如:新增单价分析表或其他计算过程表(08表等)随后附上。 4、该表的出现可以在变更活动的任何阶段。 5、本表至少一式三份原件各存承包人、总监办、业主。 龙岩永杭高速公路工程 表c2 工程设计变更费用计算表 编制单位:(承包人/监理人/业主)(盖单位公章)变更等级 表类型 ?估算 ?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制定得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二者得相互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上相同,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2)实施过程得环节相同,都要经过确认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得程序。 (3)公共管理要在公共政策得指导下进行。 (4)在实现目标上,公共政策得目标要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 (1)两者得范围不完全一致。 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得职能 公共政策主要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上。 (2)两者得实施方式不完全一样, 公共管理则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来改善大众得生活质量 公共政策通过规范人们得行为来对利益关系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得本质 ①公共政策得本质就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得增进与分配问题。 ②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过程就是动态过程4个环节。 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③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即服从于政府对利益得追求。 ④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与增进过程,就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得。 公共政策得基本特征: 1、阶级性:政策得指导思想就是统治阶级思想得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就是统治阶级倡导并支持得理论等、 2、整体性:政策得内容与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得过程具有完整性等、 3、超前性:政策就是对未来得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4、层次性:不同得主体制定得不同政策就是有主次之分得、 5、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得扩大,而引发得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 6、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得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得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元政策:元政策(即总路线、总方针),就是关于政策得政策。 就是政策体系中管总得或具有统摄性得政策,对其她各项政策起指导与规范作用,就是其她各项政策得出发点与基本依据,就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得高度原则行得指针。 基本政策: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得、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得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等。 具体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就是为在某一个特定得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得具体行动方案与行为准则。就是针对特定而具体得政策问题作出得政策规定。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A、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得研究。 B、政策分析分为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C、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互交叉,构成四种不同类型得政策分析。 2)沃尔夫得分析模式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公共政策,侧重于实施前得政策方案确定过程 (3)邓恩得分析模式

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工程项目 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项目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制订本办法。 1.1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正确地处理设计变更,控制工程规模、标准、质量、工期和造价,保证工程的正常、顺利进行,现根据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1.2设计变更的含义是指对技术规范、施工图及工程量清单等作为向承包人提供的有关施工依据的设计文件的变更和数量的调整。 1.3设计变更的范围包括:对施工图所涉及的平纵线形、结构、型式、工程数量、规模、质量标准及任何一部分工程的标高、基线和尺寸等的变更。 第二章设计变更原则及条件 第二条设计变更的原则及条件应遵照下述规定执行。 2.1设计变更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符合初步设计批复的审查意见,并符合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 2.2设计变更必须坚持高度负责的精神与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施工图设计,以保持设计文件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节省良田、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能、有利于工程管理方面有显著效果时,可考虑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优化、变更和完善。 2.3设计变更由业主和总监理工程师按规定办理,任何个人和单

位无权对承包人发出变更通知和变更指令。 2.4设计变更的依据必须是业主、总监理工程师或其授权人签发的正式文件。 2.5任何口头指令一律不作为承包人现场实施的依据。凡不具备设计变更依据开始施工者,由此造成的后果和责任由擅自实施者自负。 2.6对未正式办理变更手续的设计变更,原则上一律不得实施,并不办理工程计量支付。 2.7在不增加投资或增加投资不多,有利于改善行车条件,或节省工程的维修、养护费用的,可提出变更。 2.8由于水利、工矿、文物、城建、地质、环保等方面原因或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必须改变设计,可提出变更。 2.9保持原设计标准和质量,不增加投资或增加投资不多,能解决特殊的技术问题的,可提出变更。 2.10 施工图设计差、错、漏及设计明显不合理的(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可提出变更。 2.11设计变更图表原则上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少数特殊情况经批准也可委托其它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但必须得到设计单位或其派驻现场的设计代表的确认。 第三章设计变更立项 第三条设计变更的提出 设计变更可以由承包人、设计单位、业主等提出。承包人提出的设计变更,由承包人编报设计变更立项申请资料,总监办审核后附立项审核意见,由施工单位附备设计变更立项审查表并完善相应填报内容,并提交设计代表完善相应手续后转报指挥部现场工程部门办理立项申请;设计单位及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或设计代表出

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的目的和意义是 什么? 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的主要目的是:使登记事项与事业单位法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保证登记事项的连续真实性,使事业单位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实际相符,避免给他人利益和自身利益带来损害。 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的意义是: (一)有利于促进和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事业单位登记依据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经核准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主体,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同时,事业单位法人的登记事项是其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责任范围的综合反映。而事业单位在进入市场,开展服务活动过程中,其规模、功能等诸多构成事业单位法人的要素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其民事责任能力的大小和范围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只有及时进行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随时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有关变化和登记事项的调整情况,才能更好地依法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和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例如,某研究所在设立登记时开办资金为100万元,经过若干时间的发展壮大,已达200万元,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就有利于增加其对外开展合作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保护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有关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如不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导致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就不仅损害事业单位自身的利益,还会损害社

会各有关方面的利益。例如,某事业单位由于经营不善,实际资产只剩下100万元,而登记时的开办资金是500万元,不办理变更登记,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欺骗。再如,搬到了新的住所,不办理变更登记及公告,社会各有关方面就会仍按原住所与之联系及执行公务,从而造成无谓的人力、物力损失。只有始终保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准确、真实、合法,才能使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使有关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得到维护。 (三)有利于规范登记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登记是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为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行为方式。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并非一经成立就终生不变。进行变更登记,就使得整个登记活动从一次性服务变为多次性跟踪服务。这是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及社会长期负责的具体体现。

重大设计变更概念

重大设计变更概念 对已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进行变更时, 凡涉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进行下列变更 时,均应视为重大变更,必须向原审批部门和审查机构重新报审: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更改地质时代、地貌单元及重新划分岩土分层; 2、修改或提供新的有关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3、施工时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相符,需进行的工程勘察补勘或施工勘察; 4、施工时发现或因施工造成的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场地稳定性而进行的补勘; 5、设计文件在建筑规模、平面形状和尺寸、结构的抗震设防等级、结构体系、荷重、基础 形式、基础埋深等方面的重大变更,造成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要求时而进行的补充勘察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 1、建筑 (1)改变建筑规模(如:改变建筑基地面积及范围、增减层数及建筑面积),改变建筑标准 (如:增减中央空调系统等);

(2)改变层高、建筑总高度; (3)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4)改变建筑平面形状和外形尺寸,改变建筑内部的平面布局、主要功能空间 布局和尺寸; (5)改变建筑外立面色彩、风格; (6)改变建筑的墙体材料、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及保温系统、门窗材料或构造措施从而使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节能性能等主要功能发生变化的; (7)改变建筑造型,并涉及主体结构的改变; (8)增加或减少楼梯的数量和形式、电梯的数量; (9)增加或减少门窗数量与尺寸; (10)改变消防设施、消防分区、疏散通道等。 2、结构 (1)改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别或抗震等级; (2)改变建筑结构体系; (3)改变承重构件的布置和传力途径,改变主要荷载,改变砌体结构抗震墙的位置; (4)改变基础形式或地基处理形式; (5)改变主要结构材料等级(如材料强度、配筋等);

论述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武汉大学法硕(JM) 佛山班 作业:民法学 姓名:王亮

论述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 情势变更制度作为指导合同履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由多数国家的立法、判例和学说所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在09年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情势变更做了明确规定,由此对早在学术界就讨论活跃的情势变更制度有了明确的界定。了解其的意思和作用,能更深入的理解情势变更原则。本文就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做了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 情势变更原则概念法律效力意义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纳入情势变更条款,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亮点”之一,从而使情势变更第一次在我国有了明确的概念。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在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解除。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作为合同存在前提的事情,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事先不可预料的变更,从而导致原来的合同关系显失公平时,应变更合同关系的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在于维持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使这种失去平衡的利益关系恢复平衡。实质上,情势变更原则反映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精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框架已基本形成,以市场供求为调节手段的商品流通速度必然加快,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经营风险势必更大。一些合同市场情事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的丧失。因此,情势变更原则作为重新建立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关系的一项调控手段,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对维护市场运行也是很有效的。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 有学者认为,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会发生两次效力:第一次为变更合同,第二次效力为解除合同,第二次效力的产生以第一次效力的作用不能消除合同履行所引起的显失公平为前提。笔者认为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效力表现为两方面:(一)变更合同 即变更合同内容消除显失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基础上得到履行。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变更合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减履行标的的数量 这主要适用于合同标的的价值在量上发生了变化,并且通过价值量的增减能够达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实践中增减履行标的数量可同时进行,使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都发生变更,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 2.变更履行期限,分期或延期履行 从鼓励交易的目的出发,如果通过变更履行期限能够消除情势变更所导致的显失公平结果的,则应采取此种方式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3.变更标的物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因情势变更而不能交付原标的物的场合。即因情势变更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交付原合同标的物,如果是种类之债,则应允许该当事人以同一种类的其他标的物替代履行。但如果是造成特定物不能交付,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在此情况下不宜采取变更标的物的方式。 4.拒绝先为履行 这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依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得先为履行,在履行期到来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重大设计变更概念

对已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进行变更时,凡涉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进行下列变更时,均应视为重大变更,必须向原审批部门和审查机构重新报审: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更改地质时代、地貌单元及重新划分岩土分层; 2、修改或提供新的有关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3、施工时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相符,需进行的工程勘察补勘或施工勘察; 4、施工时发现或因施工造成的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场地稳定性而进行的补勘; 5、设计文件在建筑规模、平面形状和尺寸、结构的抗震设防等级、结构体系、荷重、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方面的重大变更,造成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要求时而进行的补充勘察工作。(二)施工图设计文件 1、建筑 (1)改变建筑规模(如:改变建筑基地面积及范围、增减层数及建筑面积),改变建筑标准(如:增减中央空调系统等); (2)改变层高、建筑总高度; (3)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4)改变建筑平面形状和外形尺寸,改变建筑内部的平面布局、主要功能空间布局和尺寸;(5)改变建筑外立面色彩、风格; (6)改变建筑的墙体材料、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及保温系统、门窗材料或构造措施从而使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节能性能等主要功能发生变化的; (7)改变建筑造型,并涉及主体结构的改变; (8)增加或减少楼梯的数量和形式、电梯的数量; (9)增加或减少门窗数量与尺寸; (10)改变消防设施、消防分区、疏散通道等。 2、结构 (1)改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别或抗震等级; (2)改变建筑结构体系; (3)改变承重构件的布置和传力途径,改变主要荷载,改变砌体结构抗震墙的位置;(4)改变基础形式或地基处理形式; (5)改变主要结构材料等级(如材料强度、配筋等); (6)增、减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数量。 (7)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如楼面改为公共浴室、桑拿、有水的娱乐等)。 3、给排水 (1)改变给水、排水系统和涉及环保、卫生、公共利益的设施; (2)改变消防系统和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设施。 4、暖通 (1)改变集中冷热源方案; (2)改变防排烟系统及设施; (3)改变空调系统; (4)改变建筑防火分区、防烟楼梯间位置、建筑加层、面积改变、层高改变、功能改变等。 5、电气 (1)改变用电负荷等级、一级配电电压及系统结线、系统容量、低压配电系统(一、二级)结线形式等; (2)改变防雷类别、雷电防护做法、接地形式等; (3)改变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级别、系统形式、联动控制、探测器选择、系统供电等;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 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

工程设计重大变更与一般设计变更界定

工程设计重大变更与一般设计变更界定 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设计变更行为和变更审批程序,明确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变更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发挥加固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境内,初步设计由国家、省级审批的水库加固工程。由市、县 审批的水库加固工程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设计变更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内容进行增、减、调整、修改等。根据设计变更所涉及工程规模、标准等具体情况,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 一般设计变更。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设计变更 (一)工程规模、设计标准或施工度汛标准发生变化的; (二)水库特征值调整的; (三)因工程地形、地质、水文等设计、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建筑物平面位置、结构型式、建筑物材料、地基处理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所有设计变更项目引起投资增减大于或等于总投资的10%或单项设计变更项目引 起投资增建大于或等于单项投资的10%的; (五)因设计漏项增加投资大于或等于总投资5%的; (六)其它涉及工程整体安全有重大改变的。 第五条一般设计变更是指除重大设计变更以外的其它设计变更。 第六条重大设计变更报告一般应由原初步设计单位完成;基本资料应完整、准确、真实、可靠;设计方案论证充分,计算成果可靠,并符合安全要求;设计变更报告的深度应当满足初步设计阶段的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可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进行编制。 第七条重大设计变更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设计变更发生的缘由;变更的项目或内容;变更的依据;因变更带来的建设项目总体或部分影响分析,包括规模、标准、工期、工程量、安全、社会稳定、投资效益等方面;设计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特别是 与原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等。 第八条重大设计变更设计报告还应包括必备的勘测设计相关基础资料;设计变更附图和附表(含工程量计算表和变更后的工程概算表);因设计变更而引起投资增加的额度及资金

公共政策 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5.3简述边界分析法。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 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 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 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 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 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 征。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 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如管仲提出的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如孟轲提出的“民 贵君轻”、“政在得民”。3.“惠民”、“养民”、“富民” 的政策传统。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4.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 主待农战而尊”。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如“老”认为“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答:1.他强 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 社会科学称作文化科学。2.韦伯认为,人的行动或社 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 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 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韦伯在社 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 和主张价值无涉。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答: 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 2.尽管许 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 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 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 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 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公共 政策学是与个人选择相关联的学问,归根结底,它 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 实证主义。公共政策学追求政策的“合乎理性”,使 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研 究、分析的工具。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 感的学问,当选择某一,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时,这 个模型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它具有跨 学科的性质。它融会了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新的学 科体系。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 型为核心的学问。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答:1.分 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 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 统群研究方法;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 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 学性性质和实践性。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答:改革开放后, 决策科学化合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 要求。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2.党和政府各级 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 的专门机构。3.到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 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 程。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 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 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 的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 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 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 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 步。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 征 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 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 4.研究活动具 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队公共权力机关 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 的。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1.直接 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 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 4.公 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答:“经验主义”的 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 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 识的真正源泉。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 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与个性的关系。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 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经验证 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 科学观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对从伽利 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 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后现代主 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后现代主义对 人文精神的呼唤。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 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 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 性。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 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 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 度。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 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各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一 句其历史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 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 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 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1决策者面临 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 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 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 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 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 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 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 的方案。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1这个模型设定 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2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 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 有限的。3这个模型过高的估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 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 种分析工具对许多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束手无策。4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在实践中决策者拥 有的知识、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比例精确的计算。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答:渐进主义 模型是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构建的,主要内容 如下: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 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 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 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 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 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 竞争着的集团之间的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后现代 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 可避免的。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 位的集团的利益。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1它把注意力集中于 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 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 “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2人类在政 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 释,因为它忽略了政治生活中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对 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3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 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1利 益表达2利益综合3政策制定4政策执行5反馈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1他在 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2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 源不断地汇集到白宫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则 在这个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体直辖机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1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 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 首要的、全权、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地位,是一切 政府权力的唯一来源和归宿。2从议行合一的政府系 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 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常 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 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外,其他县 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做出的全 部决策的行为。4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 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合理的政策结 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 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 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答:公共政策的 结构是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 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政策结构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政策的塔形结构。同一政策 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在各个不 同层次的分布方式和互动方式,表现为层次逐一提 高的金字塔式结构。2政策的链形结构。在同一政策 系统内,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像环环相 扣的链条一样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对稳定 的联系方式就是政策的链形结构。3政策的圈层结 构。同一政策系统内某项政策与其他若干项政策之 间的关系呈一个核心与外围层次的固定联系方式, 这就是政策的圈层结构。4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 网状结构是以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的横向联系 为特征的结构。5政策的矩形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 诸项政策排列成一个阵列,呈现纵横并举共存的固 定联系方式,其状类似矩阵,这就是政策的矩形结 构。6政策的群落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形 成若干群落,相互间具有间接的、不甚紧密的联系, 这就是政策的群落结构。这样的结构通常形成于政 策巨系统内。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相 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 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 范的作用。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4部门政 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 策和基本政策。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 成。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政策。1、中国共产党 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 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 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形式成为公共政策。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 立法是人大的主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人大决定。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 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 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 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1、国 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 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2、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 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 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 列活动。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 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 的实现。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 形成2、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 现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答:一国的现实国情构 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 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1 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 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政策情形的认识。同 时,大众传媒业影响受众的思维、判断、选择和行 动,从而影响到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 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迅速了解政策执行情 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 项政策的决定。4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 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 们通过选举投票、施加压力、游行示威、直接或间 接抵制等途径来支持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 实施。大众传媒有时甚至能使政策对象通过特定途 径,支持或反对某一决策者,甚至某种政治统治。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 的挑战。1治理能力强调多元、民主、合作、非意识 形态的公共行政,使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 治理能力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 公民的地位和利益,也使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依靠 政府的权威,也需要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协调、沟 通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权威。3治理能力对政府公共政 策的质量、公共政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治理 能力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除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 外,更多地强调公共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体制规 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 定的科学化程度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 主化程度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1首长制的优 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 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 发挥。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 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受到影响。2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 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 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发挥委员们的积极性。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党,尤其是执 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论最 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执政 党的政策。2在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党 首先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才能与公共政策现实地发 生联系,政党的要求和主张转化为公共政策必须有 一个公共选择过程。(3)我国实行的以共产党为领 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 环节上都发挥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 制度参与国家重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 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从结构 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 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 系统所构成的社会系统,涉及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 级各类相关政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政策过程及其 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 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相对自主地进行工作,另一方 面,它们又紧密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 得以正常、顺利地进行。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1)政策制定。即 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 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 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 决定、政策合法化。(2)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 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 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 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 组织准备、正式实施。(3)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 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 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 整、修正。(4)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 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 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政策 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 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 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答:1从国内和 国际的视角看,国内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非预期的 人文事件、社会变迁等,国际的原因有战争或军事 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国 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能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 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主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