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

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
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

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四电工程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1)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编制支柱组立施工表

2.2外业技术准备

(1)施工前完成现场调查,熟悉现场环境,确定施工车辆行进路线及最佳施工位置;

(2)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对站前接口工程进行移交,移交内容包括;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参数、基础螺母、垫圈、拉线底板、线路参数、CPII桩、CPIII 桩数据等;

(3)基础参数及几何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支柱组立前监理单位组织站前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4)支柱已运抵施工现场。

3技术要求

(1)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支柱倾斜施

工允许偏差为土0.5%,锚柱顺线路方向端部向拉线侧倾斜小于等于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从地面或基础面),施工偏差为0?0.5%;曲线内侧的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两侧悬挂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为土0.5%;

(2)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100mm;

(3)支柱底部基础螺栓应用扭矩扳手紧固,螺母、垫片齐全。支柱底板下调平螺帽上面紧贴支柱法兰,下面至少有一个螺帽紧贴基础面。

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 100mm

桥上格构式钢柱不做基础帽,垫片使用镀锌件,其它支柱基础均做基础帽。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f支柱运输f外观检查f支柱安装f支柱整正f填写安装整正记录。

4.2 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立杆前,施工负责人必须对该施工区段的电力线、通信线等施工障碍

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安全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2)支柱卸载前先调查卸载位置的路况情况,选择好装运杆车能通过的路线。

(3)厂家发往现场的支柱,由作业队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送到施工点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根据进场材料验收标准作好验收检查;

5.2 支柱运输

(1)根据路况情况,采用不同吨位的吊车将支柱吊至便道一侧的路基上,有条件时可以直接组立;

(2)当不能米用汽车吊直接吊放时,米用人工倒运。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将支柱吊载路基上,再用自制炮车进行倒运就位;

(3)厂家发往现场的支柱,由作业队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送到施工点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根据进场材料验收标准作好验收检查;

5.3支柱外观检查

(1)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 2287 )的规定。支柱表面光洁平整,无混凝土脱落和露筋现象。

(2)钢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TB/T 2287 )的规定。支柱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支柱外观镀锌均匀,整体完好;支柱铭牌清晰、牢固。

5.4支柱吊装

5.4.1路基段支杆组立

(1)支柱安装前应核对基础型号及支柱型号;

(2)作业负责人引导汽车吊到合适位置,打上支腿,同时运杆汽车配合汽车吊运行到位;

(3)支柱吊装应采用高强度尼龙吊装带,下部卡子固定在法兰盘接地孔内,上部固定在距柱顶1米的位置;

(4)支柱吊装对位时防止碰撞基础螺栓,下落时要缓缓下落,防止刮伤螺纹,待螺栓全部进入支柱法兰盘孔位后,将支柱置放在基础面上。

(5)将支柱螺栓带上主螺母、预紧后,方可收吊臂摘钩进行下一根支柱组

542桥梁段钢柱组立

(1)桥面吊车组立桥钢柱的操作方法

①清理螺栓;遇到螺栓上有大量混凝土的,先用钢钉清除,再用钢丝刷清理,之后刷上机油。

②桥面吊车上桥方法

A :从路基段施工便道上路基,再行驶到桥上;

B :采用35T或者50T地面吊吊上桥;

③栓起吊绳

尼龙吊装绳栓于柱长2/3左右处(靠近柱顶方向),在吊装绳上方临近孔处插上带环杆,防止钢柱起吊后吊装绳上移;

④支腿、起吊

吊车作业前,必须先支好腿,支腿方法见下图。支腿时,由于支腿过长,吊车两侧必须有人防护。防止伸腿时挂断液压管;

起吊前在钢柱尾端预先放好垫木,防止起吊时钢柱磕破轨枕。起吊过程中扶杆人员轻微摆正钢柱,防止钢丝绳扭劲,起吊后钢柱旋转。如果桥面高度允许, 桥面吊也可从货车车厢内直接起吊钢柱;

⑤落杆

落杆前应基本保证钢柱垂直,落杆过程中要平稳,落杆后迅速戴好垫圈及螺帽,紧固螺帽时应对角循环紧固;

⑥取绳索

四角螺帽戴好后方可上杆取绳。

(2)地面吊车组立桥钢柱的操作方法

①清理螺栓

②栓吊装绳

③起吊

钢柱起吊时可直接从货车车厢内起吊,为减少上杆作业次数,钢柱起吊前能安装的接触网金具都可以提前安装在钢柱上(附加线肩架及腕臂底座);

④支腿、起吊

吊车作业前,必须先支好腿,支腿方法见下图。支腿时,由于支腿过长,吊车两侧必须有人防护。防止伸腿时挂断液压管;

⑤落杆

落杆前应基本保证钢柱垂直,落杆过程中要平稳,落杆后迅速戴好垫圈及螺帽,紧固螺帽时应对角循环紧固;

⑥取绳索

四角螺帽戴好后方可上杆取绳。

543横腹杆组立

(1)安放底板

将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用棕绳将底板系好,缓慢放入坑底。

(2)立杆

立杆车就位,司机操作吊车将杆吊起后对准坑位,支柱对准坑位后,徐徐下落,落至坑口时扶杆人员将支柱方向扭正,让杆缓缓落入坑底。待支柱倚住坑壁稳定后,进行摘钩,取下钢丝套子、吊臂复原、安装列车撤离。

544支柱整正

(1)法兰盘式支柱整正

①斜率初测

使用经纬仪及钢卷尺对支柱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的斜率进行测量;

②确定整正方向

根据初测斜率值并对照《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中要求的支柱斜率确定整正方向及斜率;

③实施整正

整正时,先检查支柱垂直线路方向的偏转,若较大,则松动所有螺帽,用撬棍撬起,

调整底层调节螺母或加垫片;测横线路与顺线路方向的斜率,确

定所需松动的螺帽;调整顺线路斜率,调整到位后拧紧一侧螺帽;调整横线路斜率,调节时调整中间的螺帽;调整时提前对螺栓螺纹进行涂抹黄油防护;

调整时螺母只可松动不可卸下,调整完成后螺母应对角进行拧紧;

④测量仪器可采用倾斜仪、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应考虑气温对仪器的影响,必要时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测量数据及支柱整正的准确率;

⑤填写支柱安装记录。

(2)直埋支柱整正

①将整正器的框架安装在支柱上(安装高度一般为轨面上方400mn左右),整

正器一端四角固定于支柱四周适当位置上(确保不侵入限界),另一端连接到支

柱框架上,摇动整正器手柄,用其丝杠长度的变化调整支柱限界。

②调整支柱面与线路平行时,则将圆木矫正器插入腹孔,人工转推圆木进行调整,确保支柱面与线路平行,用丁字尺进行测量检查。

③在调整过程中,应同时利用丁字尺、水平尺、倾斜率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定,边观察、边矫正,直至参数达标。

(3)支柱整正标准

支柱组立完成后根据横顺线路方向,不同用途的支柱进行调整:

支柱承载后斜率允许偏差

每个作业组人员配置如下:

材料配置

9.1测量时采用倾斜仪、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应考虑气温对仪器的影响,必要时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测量数据及支柱整正的准确率。

9.2根据相关规定对整正完成的支柱进行检验,填写安装记录表。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参与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技术培训;

(2)参与施工的立杆专用车驾驶员及吊车操作人员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立杆吊车在地面作业时,对支腿支点地质及时进行确认,防止支腿支在土质过软过沙坑中,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吊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倾斜;在桥面作业时,需对支点进行防护,做好成品保护。

(3)如遇到“三电”线路(立杆前施工负责人应指派专人调查),确认立杆安全作业距离并采取措施,避免接近、触及电力线路;

(4)防止机械打击,转移支柱时,扶支柱的施工人员,必须要脚踩稳准,熟悉身边的施工环境;

(5)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护服,起重臂下严禁站人;作业时不得打闹嬉戏,注意力要集中,施工作业人员严禁饮酒或酒后作业。

(6)作业人员不应站在桥边沿,防止高空坠落。桥上桥下传递工机具时要提前通知,严禁抛上抛下。

(7)拴吊装绳时,尽量使吊装带与吊车钢丝绳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钢柱面中心,防止起吊时钢柱摆动幅度过大。采用的高强度吊装带,强度必须满足相应的支柱起吊荷载。每次起吊前都应检查其磨损情况,必要时采用绳索拉住支柱起吊,防止支柱起吊时撞到轨道板、基础、螺栓等,确认安全后,继续施工。支柱下落时应缓缓下落,防止下落过快损伤螺栓螺纹。

(8)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施工,雾化能见度低时,应在距施工点两端300米外设置防护和警示标志,防止其他车辆危及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的安全。

(9)转移钢柱过程中事先用方木垫好轨枕。放钢柱时要平稳,防止磕破轨道板及钢柱镀锌层,不要把手放在钢柱下面,防止挤压受伤。

(11)吊车作业时应专人指挥,采用手势。

(12)支柱吊装后每个基础螺栓都必须至少戴上一个主螺母并拧紧,整正时, 不得将主螺母完全退出,支柱安装后,应及时整正,补齐螺母。

(13)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蹲坑上加盖,并有防蝇、蛆措施,防止污染水体和环境。严格禁止随地大、小便。

(14)施工弃渣、废料等弃于指定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后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点处理。禁止乱丢乱弃,污染水源。

(15)施工所需的化学药品、制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专人使用,按需发放,多余回收的办法,防止有害物质流失后污染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