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油

蒽油

蒽油

产品名称:蒽油

理化性质:黄绿色油状液体,可燃。室温下有结晶析出,结晶为黄色、有蓝色荧光,不溶于水,能溶于苯、醇、醚、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有强烈刺激性。蒽的熔点217℃ ,沸点345℃ 。

产品用途:蒽油主要用于制取蒽醌系染料及各种油漆、合成鞣剂、防腐油、炭黑和橡胶填料等。

包装运输:铁路槽车或汽车槽车装运,系危险品,需按规定办理运输。

蒽油质量指标

温控仪说明书

YSZ88-D温控仪 产品操作手册 武汉国电西高电气有限公司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购买本公司YSZ88-D温控仪。在您初次使用该产品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将可帮助您熟练地使用本仪器。 我们的宗旨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司的产品,如果您有不清楚之处,请与公司售后服务部联络,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注意事项 由于输入输出端子、测试柱等均有可能带电压,您在插拔测试线、电源插 座时,会产生电火花,小心电击,避免触电危险,注意人身安全! ●请勿在易爆环境中操作! ●请勿在潮湿环境下操作! ●防止火灾或人身伤害! ●保持产品表面清洁和干燥。 ●只有合格的技术人员才可执行维修! 本手册内容如有更改,恕不通告。没有武汉国电西高电气有限公司的书面 许可,本手册任何部分都不许以任何(电子的或机械的)形式、方法或以任何 目的而进行传播。

目录 一、概述 (4) 二、控制面板介绍 (5) 三、操作 (6) 四、油杯简介 (6)

YSZ88-D型温控仪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YSZ88-D型温控仪是专为介损油杯配置的温度控制装置。采用最新的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加热时,油杯周围的感应线圈在油杯的周围产生一高频交变磁场,油杯就是利用其金属部分在此磁场作用下形成无数涡流发热。因而该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同时还有非接触加热等特点。在油杯的底部集成了一个经激光校准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在全温度范围内,精度特别高,且精度稳定。 仪器内部采用单片机控制,其温度采用PID超前控制算法,保证加热、恒温过程可控、稳定。仪器内部的功率部分进行了温度保护,当温度高于45℃时自动打开散热风扇进行散热。

焦化技术

国内外焦化技术进步及前沿技术研究 【摘要】 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近几年煤化工逐渐受到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最古老的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煤焦化逐渐向低能耗,低污染,高质量方向发展。国内相继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技术。这些技术国内焦化厂多以采用,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关键词】煤焦化,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精馏煤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燃料[1 -2],我国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产量大[3 -4],而且煤种比较齐全。研究预测表明[5],至少在今后20年内,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很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由于另一大资源-石油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煤炭资源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煤化工主要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包括煤高温与低温干馏、煤气化、煤液化、煤制化学品及其他煤加工制品[1]。其中,煤炭焦化是一种十分成熟的煤化工技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 950 ~1050 ℃,经过干燥、热解、熔融、黏结、固化、收缩、成形等阶段,最终制得焦炭[6]。 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焦炭总产量突破40亿t,出口焦炭约2.5亿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60%。面对日益增长的趋势,优质炼焦煤不足成为国内提高焦炭质量的主要障碍。所以许多炼焦新工艺应运而生,如捣固炼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选择性粉碎等新技术。 1.捣固炼焦技术 1.1发展

捣固炼焦技术在装煤推焦车的煤箱内用捣固机将已配合好的煤捣实后,从焦炉机侧推入炭化室内进行高温干馏的炼焦技术。可根据焦炭的不同用途,配入较多的高挥发分煤及弱粘结性煤。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最近几年才用于大型焦炉。其原因可能是有丰富的优质焦煤可以使用以及煤气和副产品的经济效益低。这就使得低粘结性、高挥发分煤在炼焦工业上失去了重要性。随着焦炭市场日益增大的需求量,优质焦煤的短缺。使捣固炼焦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我国自1995年青岛煤气公司3.8米捣固焦炉的建设及捣固机的引进之后,不断提高自主科研水平。2005年由自行设计4.3米捣固焦炉,2009年5.5米捣固焦炉建成投产。2010年6米捣固焦炉在中鸿煤化公司投产。捣固炼焦技术不断向大型焦炉方向发展。 1.2技术优势 传统顶装炼焦需要优质炼焦煤,生产一级冶金煤,生产成本大。捣固炼焦煤饼堆密度由顶装煤炼焦的0. 74t·m-3提高到1. 1t·m-3,煤料颗粒间距减小,煤饼堆比重增加,有利于多配入高挥发性煤和弱黏结性煤。可选用40%的瘦煤、30%的焦煤和30%的肥煤生产出一级冶金焦[7]。同顶装煤焦炉相比,同样 的配煤比,焦炭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一般M25可提高5%-10%,M50改善2%-7%。[8]。在环境保护方面,产量相同时,与炭化室高450mm顶装焦炉相比较,捣固焦炉具有减少出焦次数、减少机械磨损、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优点。装煤逸散烟尘采用炉顶消烟除尘车进行燃烧、洗涤除尘,完成无烟装煤操作,使装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0%[9]。 2.煤调湿技术 2.1发展 煤调湿(Coal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主要是指利用焦化厂余热,如烟道废气、干熄焦蒸汽或其它低压蒸汽等,对装炉煤进行加热,使其水分降低到5% ~6%,然后再装入焦炉的技术。煤调湿技术是由日本新日铁开发应用的,到目前共开发了三代技术。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技术,该技术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上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研究进展_凌昊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07,15(1):59~63 SCIEN CE &T ECHN O LO GY IN CHEM ICA L I ND US T RY 收稿日期:2006-10-20作者简介:凌 昊(1972-),男,安徽蚌埠人,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化学工艺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研究进展 凌 昊1,沈本贤1,周敏建2 (1.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200237;2.江西省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 要: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的特点和主要组成,概述了加氢异构脱蜡的反应机理,并指出了今后催化剂和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 中图分类号:T E 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11(2007)01-0059-05 加氢异构脱蜡法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有较高的链烷烃含量和较低的S 、N 含量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安定性、较低的挥发性、较高的粘度指数(VI )和优异的低温流动性质,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环保优势[1~6]。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的关键是需要有一种高选择性的异构脱蜡催化剂,通常在双功能催化剂上进行着异构化及加氢裂化反应 [7] 。目前用加氢法生产润滑油 的工艺有:Mo bil 公司的M WI 工艺、Chevron 公司的IDW 工艺、Shell 公司的XHVI 工艺、Exx on 公司的两段加氢异构化工艺、Ly ondell 公司的WAX ISOM 工艺以及国内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RIW 工艺和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FIDW 工艺[8,9]。这些工艺中以Chevron 公司技术进行生产的工业装置最多,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润滑油加氢异构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引进Chev ron 公司的IDW 工艺,建设了一套200kt /a 的加氢异构脱蜡装置于1999年10月投产成功。高桥分公司目前建成的300kt /a 润滑油加氢装置引进Chev ron 公司的润滑油异构脱蜡专利技术,也采用加氢裂化配异构脱蜡/加氢后精制的工艺流程于2004年11月投产成功。笔者将对润滑油加氢异构催化剂和加氢异构脱蜡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概述。 1 催化剂 目前,国外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开发 最成功的有Chev ro n 公司和M obil 公司;国内有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 )开发成功RIDW 异构脱蜡催化剂和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 )开发成功FIDW 异构脱蜡催化剂[10] 。1.1 Chevron 的ICR 系列催化剂 Chevro n 公司自1985年首先发明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其后公布了大量的异构脱蜡催化剂的专利。第一代异构脱蜡催化剂ICR -404首先 在该公司的Richmo nd 润滑油厂工业应用。第二代催化剂IC R -408也已工业应用。第三代催化剂 IC R -410已于2006年工业应用。其催化剂主要成分是SA PO -11,SM -3,SSZ -32,ZSM -23,ZSM -22,ZSM -35和ZSM -48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 物[11~15]。其活性金属采用Pt 和Pd 以及含有Mo ,Ni ,V ,Co ,Zn 等金属助剂。金属负载量约占分子筛质量分数的0.2%~1%。负载金属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催化剂的酸性中心数以降低催化剂的裂化/异构比。异构脱蜡的反应条件据反应的原料和期望得到的倾点、VI 和收率而定。通常来说,反应温度控制在200~475℃。反应压力控制在690kPa ~10.3M Pa 。空速控制在(0.1~1.0)h -1。低温和低空速条件下产物的异构程度提高、裂化程度降低,产物收率增加。氢气用量控制在(1000~10000)SCF /bbl ,尾氢净化后循环使用。加氢异构产物通过蒸馏的方法切割成轻质润滑油和重质润滑油组分,部分重质产物的最高VI 可达150。

C4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简介

C4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简介 郝树仁 一、烷基化流程简述 装置由原料加氢精制、反应、制冷压缩、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及化学处理等几部分组成。 1)原料加氢精制 自MTBE来的未反应C4馏分经凝聚脱水器脱除游离水后进入原料缓冲罐,经泵抽出换热、加热到反应温度后与来自系统的氢气在静态混合器中混合,进入加氢反应器底部床层,反应物从反应器顶部出来,与加氢裂化液化气(来自双脱装置,进入缓冲罐,经泵抽出)混合进入脱轻烃塔(脱除C3以下轻组分和二甲醚)。塔顶轻组分经冷凝器冷凝,进入回流罐,不凝气排至燃料气管网,冷凝液部分顶回流,部分作为液化气送出装置。塔底C4馏分经换热、冷却至40℃进入烷基化部分。 2)反应部分 烯烃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主要是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二者通过中间反应生 成汽油馏分的过程。C4馏分与脱异丁烷塔来的循环异丁烷混合经换冷至11℃,经脱水器脱除游离水(10ppm)后与闪蒸罐来的循环冷剂直接混合,温降至3℃分两路进入烷基化反 应器。反应完全的酸-烃乳化液经一上升管直接进入酸沉降器,分出的酸液循下降管返回反应器重新使用,90%浓度废酸排至废酸脱烃罐,从酸沉降器分出的烃相流经反应器内的取热管束部分汽化,汽-液混合物进入闪蒸罐。净反应流出物经泵抽出经换热、加热至约31℃去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部分继续处理。循环冷剂经泵抽出送至反应进料线与原料C4直接混合,从闪蒸罐气相空间出来的烃类气体至制冷压缩机。 3)制冷压缩部分 从闪蒸罐来的烃类气体进入压缩机一级入口,从节能罐顶部来的气体进入二级入口,上述气体被压后进入节能罐,在其内闪蒸,富含丙烯的气体返回压缩机二级入口液体去闪蒸罐,经降压闪蒸温度降低出至抽出丙烷碱洗罐碱洗,以中和可能残留的微量酸,从罐抽出的丙烷经丙烷脱水器脱水后送出装置 4)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部分 目的是脱除酸脂(99.2%的硫酸+12%的NaOH)。 换热后的反应流出物进入酸洗系统,与酸在酸洗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后,进入流出物 酸洗罐,绝大部分酸脂被吸收。流出物烃类和酸在酸洗罐中分离,烃类流出物酸含量低于10ppm,酸则连续进入反应器作为催化剂使用。酸洗后的流出物与循环碱液在流出物碱洗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碱洗罐脱除微量酸,进入流出物水洗罐含硫酸钠和亚硫酸盐的碱水经泵从罐底抽出换热后送回混合器入口循环使用。 二、选择加氢工艺过程 已工业化的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CD Tech的催化蒸馏技术,以及法国IFP、美国UOP和国内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固定床液相选择加氢技术等。 1)催化蒸馏选择加氢技术 CD Tech公司开发了在一个塔内同时进行混合碳四催化蒸馏合成MTBE和选择性加氢脱除丁二烯的技术,如图3-3所示

加氢裂化工艺流程概述

加氢裂化工艺流程概述 全装置工艺流程按反应系统(含轻烃吸收、低分气脱硫)、分馏系统、机组系统(含PSA系统)进行描述。 1.1反应系统流程 减压蜡油由工厂罐区送入装置经原料升压泵(P1027/A、B)后,和从二丙烷罐区直接送下来的轻脱沥青油混合,在给定的流量和混合比例下原料油缓冲罐V1002液面串级控制下,经原料油脱水罐(V1001)脱水后,与分馏部分来的循环油混合,通过原料油过滤器(FI1001)除去原料中大于25微米的颗粒,进入原料油缓冲罐(V1002),V1002由燃料气保护,使原料油不接触空气。 自原料油缓冲罐(V1002)出来的原料油经加氢进料泵 (P1001A,B)升压后,在流量控制下与混合氢混合,依次经热高分气/混合进料换热器(E1002)、反应流出物/混合进料换热器(E1001A,B)、反应进料加热炉(F1001)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R1001),R1001设三个催化剂床层,床层间设急冷氢注入设施。R1001反应流出物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R1002)进行加氢裂化反应,两个反应器之间设急冷氢注入点,R1002设四个催化剂床层,床层间设急冷氢注入设施。R1001反应流出物设有精制油取样装置,用于精制油氮含量监控取样。 由反应器R1002出来的反应流出物经反应流出物/混合

进料换热器(E1001)的管程,与混合原料油换热,以尽量回收热量。在原料油一侧设有调节换热器管程出口温度的旁路控制,紧急情况下可快速的降低反应器的入口温度。换热后反应流出物温度降至250℃,进入热高压分离器(V1003)。热高分气体经热高分气/混合进料换热器(E1002)换热后,再经热高分气空冷器(A1001)冷至49℃进入冷高压分离器(V1004)。为了防止热高分气在冷却过程中析出铵盐堵塞管路和设备,通过注水泵(P1002A,B)将脱盐水注入A1001上游管线,也可根据生产情况,在热高分顶和热低分气冷却器(E1003)前进行间歇注水。冷却后的热高分气在V1004中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自V1004底部出来的油相在V1004液位控制下进入冷低压分离器(V1006)。自V1003底部出来的热高分油在V1003液位控制下进入热低压分离器(V1005)。热低分气气相与冷高分油混合后,经热低分气冷却器(E1003)冷却到40℃进入冷低压分离器(V1006)。自V1005底部出来的热低分油进入分馏部分的脱丁烷塔第29层塔盘。自V1006底部出来的冷低分油分成两路,一路作为轻烃吸收塔(T1011)的吸收油,吸收完轻烃的富吸收油品由T-1011的塔底泵P-1016再打回进冷低分油的进脱丁烷塔线。依次经冷低分油/柴油换热器(E1004)、冷低分油/减一线换热器(E1005A,B)、冷低分油/减二线换热器(E1014)和冷低分油/减底油换热器(E1015),分别与柴油、减一线油、减二

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蒽 化学品英文名称:anthrace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120-12-7 分子式:178.22 分子量:C 14H 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资料 含量:混合物 CAS No :无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纯品基本无毒。工业品因含有菲、咔唑等杂质,毒性明显增大。由于本品蒸气压很低,故经吸入中毒可能性很小。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引起光感性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可引起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臵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

发黑配方

一,出油污 1.碳酸钠 7%,氢氧化钠 3%.磷酸钠 3%,硅酸钠 2%。水 85% 2,溶液加热值 70~80 摄氏度,浸泡 30 分钟左右二,酸洗 ~15%硫酸溶液 2,溶液加热之 70~80 摄氏度,浸泡 30 分钟左右三,反黑 1、加入发黑烟(加热型) 1: 1 比例兑水 2、将溶液加热至 130~145 摄氏度, chuli50~80 分钟四、皂化 1、方:肥皂水溶液( 30~50g/L ) 2、加热到 80~100 摄氏度,处理十分钟左右。 常温发黑液的方(转载) 常温发黑液的组成 ①主盐无论是硒化物系,还是非硒化物的常温发黑剂, Cu2+都是成膜的关键组分,最常用的为硫酸铜。 ②氧化剂在常温发黑剂中,必有氧化剂和铜盐、铁基体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才能成膜,常用的有二氧化硒、亚硒酸等,此外还有硝酸、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③加速剂起催化作用,能提高反应成膜速度,最常用的为氯化镍、硫酸镍等。 ④络合剂主要作用是络合铜,控制其置换速度,以保障结合力、常用的有柠檬酸盐、酒石酸盐、氟化物、磺基水杨酸等。 ⑤稳定剂主要是维持发黑剂 pH 值稳定。从而使常温发黑操作正常稳定。常选材料有硼酸、磷酸、磷酸缓冲液、氨水、磷酸二氢盐等。 ⑥表面活性剂使基体表面润滑、发黑膜均匀一致,可消除发花、浮灰现象,常用的有 OP 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4 钢铁常温发黑液具体方现根据各种杂志所刊发钢铁常温发黑论文资料,并依据我公司研究成果,公布以下具体方,供进行此项研究者参考 配方 1: 硫酸铜4~ 8 g/L 二氧化硒4~ 8 g/L 磷酸盐7~ 15 g/L 硝酸盐2~ 4 g/L 柠檬酸盐2~ 4 g/L 稳定剂20 ml/L pH 时间3~ 5 min 配方 2 硫酸铜1~ 3 g/L 亚硒酸2~ 3 g/L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美国API基础油分类标准 中国润滑油动态网 ( 日期:2007-1-6 15:21:18)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类别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 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

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 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从1983年执行中性油指标,制定了石蜡基SN、中间基ZN、环烷基DN三种中性油标准。该标准对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升级起到很大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油品调和需要,现修改为五档三类。

加氢 制造工艺过程

加氢反应器制造工艺设计 一:加氢反应器的设计背景 工程科学是关于工程实践的科学基础,现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生产实习是工科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兰州兰石集团实习期间,对化工设备的发展前景和各种化工容器如反应釜、换热器、储罐、分液器和塔器等的有所了解和学习。生产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化工设备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应用于实际。因此,过程装备与检测的课程设计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们实习的加工车间正在进行加氢反应器的生产,而加氢反应器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关键设备,其生产工艺和设计制造在化工设备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为此,选择加氢反应器这一典型的化工设备作为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 二:加氢反应器的主要设计参数 1:引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6654-1996 压力容器用钢板(含1、2号修改单)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26-2000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JB4728-2000 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GB/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077-1999 合金结构钢 GB/T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JB/T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2 主要技术参数 表一 设计压力 5.75/0.1MPa 设计温度375/177℃ 最高工作压力 4.88MPa 最高工作温度343℃ 容器类别三类容器 容积78.2立方米 腐蚀裕量0 水压试验立式7.47/卧式7.55MPa 盛装介质石脑油、油气、氢气、硫化氢 主体材质15CrMoR 3 结构特点 该加氢精制反应器为板焊结构,其内径φ4000㎜,壁厚98㎜,由2节组成;封头内半径2022

包装危险货物技术说明书85%_1_-25kg

包装危险货物技术说明书 Technical Description Of Goods In Packaged Form (中文) 甲酸 Chiness 货物正确技术名称 Correct technical name of the goods (英文) Formic Acid English 商业名称 Trade Name 甲酸 联合国编号 UN NO. 1779 主要成分(分子式) Main Components (formula) HCOOH 生产单位签章(包括生产单位主管部门) Manufacture’s Seal (Includ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Manufacturer) 理化性质和主要危险性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ain hazards 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具腐蚀性 Colorless liquid, Pungent odor; Corrosive 产品用途 Purposes of the product 用于医药、农药、化学、制革、印染、橡胶、钢铁、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领域。 包装方法 Packing 聚乙烯塑料桶,皮重1.5KG Polythene drums, tare 1.5kg 鉴定单位意见: Remarks by testing organization 船舶装运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Safety measures and precautions for Carriage by ships 于密闭容器中,防止猛烈撞击;远离高温、火花、火源;勿撒漏到眼睛、皮肤 Keep in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void hard impact; Keep away from heat, sparks,flame. Do not get in eyes, on skins. 急救措施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皮肤 Immediately flush eyes or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托运单位: Shipper 灭火方法 Method for fire fighting 用水喷洒,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Use water spray, alcohol foam, dry chemical or carbon dioxide 撒漏处理方法 Method to deal with leakage 用水冲洗 Flush with water spray 托运日期: Date of shipping 注:单一物质注明分子式,混合物注明主要成份 物质应包括状态、色、味、比重、熔点、闪点、爆极限、中毒最大浓度、致死量及危险程度,并附技术检验部门有检验报告。 该种货物本身危害特性与其它货物的相容性,说明在遇到某种货物时易发生的危险。 Formula should be indicated for a single substance and main components for a mixtured. Properties should include state, color, odor, melting point, explosion limits, poisonous concentration, LD50/LC50. The testing report issued by technical inspect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attached.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0.03% II类 (HVI) ≥90% 80--<120 <0.03% III类(VHVI) ≥90%≥120 <0.0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通用基础油粘度牌号 Ⅰ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75 100 150 200 300 350 400 500 600 650 750 900 运动粘度(40℃) 12.0- ﹤16.0 19.0- ﹤24.0 28.0- ﹤34.0 35.0- ﹤42.0 50.0- ﹤62.0 62.0- ﹤74.0 74.0- ﹤90.0 90.0-﹤ 110.0 110.0- ﹤120.0 120.0- ﹤135.0 135.0- ﹤160.0 160.0- ﹤180.0 Ⅱ、Ⅲ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2 4 5 6 8 10 12 14 16 20(90BS) 26(120BS) 30(150BS) 运动粘度(100℃) 1.5- ﹤2.5 3.5- ﹤4.5 4.5- ﹤5.5 5.5- ﹤6.5 7.5- ﹤9.0 9.0-﹤ 11.0 11.0-﹤ 13.0 13.0-﹤ 15.0 15.0-﹤ 17.0 17.0-﹤ 22.0 22.0-﹤ 28.0 28.0-﹤ 34.0

加氢工艺培训教材

加氢工艺培训教材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汽柴油等石化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料的性质越来越差,传统的油品加工工艺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美国DuPont公司IsoTherming加氢新工艺,使用新型加氢反应系统,投资成本和操作费用较低。该工艺通过先用氢气使混合进料和先前已被加氢处理的液体循环物流处于氢饱和状态,混合进料和循环物流和反应所需的全部氢气一起进入催化剂床层。当氢气呈液相以溶解氢形式进入反应器时,整个反应只受内在反应速率(催化剂的有效因素和实际反应速率)的控制。加氢时,发生的绝大多数反应为高放热反应。被处理过的流体循环物流不仅可向反应提供大量溶解氢,还可以作为热载体,有助于吸收反应热量,使反应器在更为等温的模式中运行,同时该技术还可大大减少催化剂的结焦现象。 1 加氢技术简介 1.1加氢的作用: 1)脱除原料油中的S、N、重金属等组分,为后续装置做好准备; 2)降低原料油中胶质,残炭值,提高后续装置加工量、产品收率; 3)对催化柴油,焦化柴油,直馏柴油等产品进行精制以提高质量; 4)使油品中的芳烃饱和,降低油品密度; 1.2加氢的种类: 1、石脑油加氢 通过加氢使得S含量<0.5ppm、N含量<0.5ppm。 石脑油加氢的约束条件:

1)反应床层温度不得高于350℃; 2)硅含量需严格控制,以防催化剂中毒; 3)控制砷的含量; 4)辛烷值损失要尽量少; 5)注意控制压力降,不能过大。 2、煤油加氢 通过加氢改善煤油烟点;降硫醇含量;降酸度、环烷烃含量。 煤油加氢的约束条件: 1)温度控制合适,温度过高会使煤油颜色加深,烟点上升; 2)采用钴钼催化剂。 3、柴油加氢 通过加氢使产品质量得以改进,生产产品低硫柴油和超低硫柴油;同时使柴油中的芳烃饱和,改善柴油色泽,稳定性;脱蜡,改善柴油凝固点。 柴油加氢的约束条件: 1)温度限制,随着催化剂活性的降低,为保证产品质量需提高进料油品的温度,但进料温度过高催化剂又易结焦; 2)反应床层温度过高会影响柴油色度;

汽油加氢装置工艺流程培训教案

汽油加氢装置工艺流程培训教案 1 汽油加氢装置简介 1.1 概况 乙烯装置来的裂解汽油(C5—C9馏份)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成份,是获得芳烃的宝贵原料。裂解汽油中除芳烃外,还含有单烯烃,双烯烃和烯基芳烃,还含有硫、氧、氮杂质。由于有不饱和烃的存在,裂解汽油是不稳定的。裂解汽油加氢的目的就是使不饱和烃变成饱和烃,并除去硫、氮、氧等杂质,为芳烃抽提装置提供稳定的高浓度芳烃含量的原料—加氢汽油。 1.2 原辅料及成品的特性 本装置在工艺上属于易燃、易爆、高温生产线,易发生着火、爆炸和气体中毒等事故。 裂解汽油为淡黄色芳香味挥发性液体,是芳香族和脂肪碳氢化合物的混合体。主要是由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C5-C9以上烃类组成。对人体存在危害作用。 氢气是种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与空气混合,爆炸范围为4-74%(V)。 加氢汽油主要是由由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C5-C8饱和烷烃组成,对人体也存在危害作用。 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无色或黄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易分解引起爆炸。 硫化氢属于高危害毒物,密度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蒸汽,对人体存在危害作用。 2 工艺流程简介

2.1工艺特点 汽油装置采用国产化汽油加氢技术,其生产方法是先切除C 5馏份和C 9馏份,剩下的C 6—C 8馏份进行一段加氢,二段加氢,最终得到芳烃抽提的原料—加氢汽油。 2.2装置组成 汽油加氢装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A :预分馏单元(主要包括切割C 5、脱砷、切割C 9) B :反应单元(主要包括一段加氢、二段加氢、压缩、和过热炉) C :稳定单元(主要包括脱硫化氢系统) 2.3工艺说明 2.3.1生产方法 利用裂解汽油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压力的条件下,其相对挥发度不同,采用普通精馏的方法,将C 5馏份和沸点在其以下的轻馏份、C 9馏份和沸点在其以上的重组份,通过脱C 5塔和脱C 9塔分离,得到C 6—C 8馏份,然后通过钯或镍系催化剂和钴钼催化剂,进行选择性二次加氢,将C 6—C 8馏份中的不饱和烃加氢成饱和烃,并除去其中的有机硫化物、氧化物、氯化物,其主要化学反应有: (1)双烯加氢,在一段反应器进行。例如: (2)单烯及硫、氧、氮、氯化物加氢,在二段反应器进行。 例如: H 3C-CH=CH-CH=CH-CH 3+H 2 H 3C-CH=CH-CH 2-CH 2-CH 3 Pa Al 2O 3 CH 3-CH 2-CH=CH-CH 2-CH 3+H 2 CH 3-(CH 2)4-CH 3 Co+Mo Al 2O 3

洗油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洗油 化学品英文名:washing oi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2-甲基萘20% 91-57-6 1-甲基萘10% 90-1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在空气中实际能达到的浓度,未产生急性中毒效应。腹腔注射时,大鼠急性 中毒征象为:软弱、共济失调、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动物慢性中毒时, 见到发育缓慢、呼吸加速、耗氧量增大,高级神经活动及血液动力学障 碍。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二氧化碳、雾状水、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 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防 毒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 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用水 润湿,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 间。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 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 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 加氢装置中高压球阀与高压闸阀性能比较

加氢装置中高压球阀与高压闸阀的比较 一, 前 言 近来一些加氢项目的用户要求提供加氢装置中开关、放空闸阀和球阀优劣比较。 首先加氢装置中的球阀和闸阀比较优劣提法不妥。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类型阀门在加氢装置中有各自不同特点。 在实际中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阀门从九十年代都在国内的加氢装置中运用很多。提到加氢装置的紧急关断,放空切断阀,不得不将该加氢装置国内选用开关阀门的历史过程简单回忆一下。 二, 轨道球阀 在早期八十、九十年代国内引进加氢裂化项目一般都是选用美国轨道球阀(Rise Stem ball valve)、楔入式旋塞阀(wedge plug valve)。因为当时金属密封球阀加工工艺技术还不完善, 比如泄露等级和表面硬度的加工精度都达不到要求。 随着金属密封球阀的加工精度和工艺制造提高,金属密封球阀得到大量广泛的运用,并且效果非常好。 提升阀杆轨道球阀有软密封和金属密封两种形式,单阀座。阀轴由于结构的需要,必须要在轴上加工一定的轨道槽,客观上降低了阀轴的强度。此外由于结构原理的问题,运行开关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之价格较高、维修困难,目前在加氢装置中的开关阀,金属硬密封球阀替代轨道球阀很普遍。 轨道球阀的主要品牌是美国的ORBIT 垄断。九十年代后期荷兰的 CONTROL SEAL 球阀加入竞争。在当时轨道球阀只有三个品牌,压力能达到ANSI 2500高压球阀只有两个:美国的 ORBIT 和荷兰的CONTROL SEAL。 以下是两个不同品牌的轨道球阀的外形图。驱动球体的方式稍有不同。但都是无摩擦球阀。美国轨道球阀有软密封和金属密封球阀。 Control seal 只有金属密封球阀。 技术参数不同点:Orbit 轨道球阀操作温度最高可达 423 ℃ Control Seal 轨道球阀操作温度最高可达 600 ℃ Control seal 球阀阀杆可以制作波纹管密封等级的轴封。以上两个轨道球阀的致命弱点是;由于轨道球阀运行结构原理是阀球先离开阀座,然后再转动阀球到位靠紧阀座密封或相反。这样它转动球阀的速度就比较慢。经常达不到加氢装置开关时间的要求。

加氢车间工艺描述

加氢车间工艺描述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加氢车间工艺描述 1、制氢装置: 制氢工艺采用轻烃蒸汽转化法制氢,制氢装置设计以催化干气为原料为主。转化制氢过程可分为原料净化、轻烃蒸汽转化、CO中温变换等过程。制氢装置全系统包括原料气压缩、原料气精制、轻烃蒸汽转化、CO中温转换、余热锅炉、PSA等部分。 制氢工艺基本过程是:原料气进入精制系统加氢、脱硫反应器,在一定的操作温度、氢气压力和空速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烯烃饱和、脱硫、脱氯化学反,把原料气中有机硫化物、氯化物脱除,烯烃完全饱和。精制原料气进入转化炉炉管,并在一定压力、温度、空速、水碳比条件下,通过转化催化剂作用,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甲烷,进入中变反应器,通过中温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使CO与水蒸汽进行中温变换反应生成氢气和。中变气进入PSA氢提纯装置,进行变压吸附脱除中变气中杂质,得到纯 CO 2 度%的高纯度氢气。 2、柴油加氢装置 加氢精制工艺主要是用于油品精制方面,其目的是除掉油品中的硫、氮、氧化合物,饱合油品中烯烃以及去掉油品中金属、非金属杂质。 本套以催化柴油、常柴的混合油为原料,经过加氢反应进行脱硫、脱氮、烯烃饱和等反应,生产满足国五要求的精制柴油。 工艺流程如下:混合原料经预热后热氢混合后进入反应炉加热升温。进入反应器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氧反应。加氢反应产物经冷却进入高、低压分离系统进行气、液、水三相分离。分离出的氢气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建立临氢系统氢气循环。柴油进入汽提塔进行硫化氢汽提。汽柴油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

3、汽油加氢装置 汽油加氢装置根据催化裂化汽油中硫、烯烃、芳烃含量的分布特点,将催化裂化汽油切割为LCN和HCN两个汽油馏分。HCN部分在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缓和条件进行加氢脱硫反应,,LCN部分不经过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从而使芳烃基本不饱和,烯烃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从而实现在脱硫的同时辛烷值损失最小。该装置由预加氢部分,预分馏部分,选择性加氢部分,汽提部分及公用工程部分组成,原料油为催化汽油。 工艺流程简述:原料油经过滤换热后进入预加氢反应器,预加氢反应流出物通过换热减压后进入预分馏塔,塔顶油气经冷凝冷却后进入预分馏塔顶回流罐进行油、气、水分离,闪蒸出的气体送出装置处理,油相经预分馏塔顶回流泵升压后分别作为塔顶回流一路作为轻汽油外出。重汽油进入HDS 第一反应器、HDS 第二反应器,进行深度加氢脱硫反应。反应流出物进入分离器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分离器底部出来的低分油进入汽提部分;含硫污水送出装置处理;顶部出来的循环氢脱硫后与装置外来新氢混合后与重汽油混合作为混合进料。低分油进入汽提塔,塔顶油气进入汽提塔顶回流罐进行油、气、水分离,闪蒸出的气体送出装置处理,油相作为塔顶回流,塔底精制重汽油与轻汽油混合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 加氢车间

蜡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蜡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蜡油 化学品俗名:蜡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Wax oil 企业名称:XXX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XXXXXXXXX经济开发区 邮编: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 传真号码:XXX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XX@https://www.360docs.net/doc/7110282858.html, 应急服务电话:XXXXXX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005 CAS NO:无资料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催化裂化装置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成分/组分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II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毛囊性损害等。接触后,尚可有咳嗽、胸闷、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眼、鼻、咽部的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可燃。燃烧室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位置的黑色烟雾。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扩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