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隐喻是人们通过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过程,人们很难直观地理解和表达道德的含义,因此人们通常借助不同属性的具体概念来表达道德的概念。随着认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展行为学层面的调查以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空间嵌入型的道德行为,通过更有现实意义实证研究以探讨物理空间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复杂、高级心理过程的影响。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验证空间维度和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关系,实验分为两个实验,实验1探讨道德概念垂直空间的隐喻表征关系,在屏幕中央将展现一个具有道德概念或不道德概念的词,并且在其上下两个方位呈现两个希腊词语;实验2探讨道德概念水平空间的隐喻表征关系,会在水平位置中间出现中文道德概念词或不道德概念词和两个希腊词,被试同样需要根据中文词选择对应的希腊词,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选择右侧的希腊词作为道德词所对应的含义,倾向于选择左侧的希腊词作为道德词所对应的含义。这说明说明空间位置和道德概念之间存在隐喻表征,被试通常认为道德在上方和右侧,不道德在下方和左侧。

第二部分验证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分为两个实验,采用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对呈现在不同位置的道德两难故事和不道德故事进行道德判断并给予道德效价评分,实验3是在垂直方位的上方或者下方呈现故事,实验4是在水平方位的右侧或左侧呈现故事。结果表明被试对呈现在上方的道德两难故事评价更为道德,对呈现在下方的道德两难故事评价更为不道德;被试对呈现在左右两侧故事中的行为的态度不存在差异,说明垂直空间能够影响被试持有的道德态度,而水平空间不会影响其道德态度。

综上所述,得到以下结论:(1)被试更倾向于将上方的希腊词和道德概念相联

系,将下方的希腊词和不道德概念相联系,说明道德概念和垂直维度存在隐喻表征关系,表现为“道德在上,不道德在下”。(2)被试更倾向于将右侧的希腊词和道德概念相联系,左侧的希腊词和不道德概念相联系,说明道德概念和水平维度存在隐喻表征关系,表现为“道德在右,不道德在左”。

(3)被试对呈现在上方的道德两难故事评价更为道德,对呈现在下方的道德两难故事评价更为不道德。(4)被试对呈现在右侧和左侧的道德两难故事评价没有差异性。

道德的概念

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命题基本思路 原则:基本理论与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准相结合。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考试的实际能力相结合。 题型:选择题 复习方法:书本为准。 道德的特点: 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道德与法纪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纪所规范的行为层次不同。 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道德与传统习惯习俗紧密相联,旧经济基础变更了,旧的道德意识绝不会随之消失,而会长时期保留。 3、道德有广泛的社会。 道德与人类社会共生存,它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4、道德具有独特的层次性。 按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程度划分,道德具有先进性和普遍性;按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划分,有公共生活规则、职业道德和家庭婚姻道德。道德的层次性使道德纷繁复杂。 道德的分类 1、社会公德。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起码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规范。 2、家庭美德。爱情道德仅限于未婚男女之间,婚姻道德仅限于已婚夫妇之间,家庭道德包括家庭各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 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涉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驾驶员岗位特点: 1、以车为单位单独作业,远离单位和领导。 2、在作业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要独立果断处置。 3、独立肩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任。 4、在作业中单独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不但要在操作技术上全面掌握“应知”、“应会”,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本领。 5、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驾驶人必须牢固树立为国家、为人民生命财产、为旅客高度负责的思想,尽最大的努力搞好运输生产,把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职业道德中的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从事的专门业务。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用善良与丑恶、公正与自私、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0406105.html,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作者:时璐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2期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 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 关键词:概念隐喻;映射;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9-01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是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被莱可夫和约翰逊等称为概念隐喻。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莱可夫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 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去认识、去思维、去经历,从而在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时,就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的文化中,隐喻概念已经形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考证 概念隐喻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INFLATION IS AN ENEMY.(通货膨胀是敌人。)这里的INFLATION称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 AN ENEMY称为始发域(source domain), IS被看作是“经验集的简化,隐喻以它为基础,我们根据它理解隐喻”,即“经验基础”。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的、部分的、不对称的结构映射。这种映射通常有几种对应关系。一个是本体对应(ontological correspondences),映射是始源域与目标域实体间的一个固定的本体集对应。我们以概念隐喻“经济是旅行”为例:“经济是旅行”映射“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的共同目的”和“经济危机对应旅行中的障碍”。另一个为推理模式对应(inference pattern correspondences),当本体对应被激活时,映射能把始源域的推理模式映射到目标域的推理模式上。

道德与品德

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是约定人俗成的并由舆论给予监督的,道德准则也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当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他就会获得人们称赞,就会有愉悦感,心安理得。违反道德准则的人会遭人谴责或自己感到内疚不安。所以,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现实社会的关系与道德规范在人脑中的反映。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客观依据。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不能视其为品德,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称这为具有了某种品德。第二个特征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品德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使道德观念和道德先为有机统一的一种心理特征。离开道德先为就无所谓品德,没有道德意识的行为也谈不上品德。事实上,没有形成道德观念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是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说它有区别,第一,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也可能不一致。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政治演讲概念隐喻

A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Pointing out the significant role Conceptual Metaphors played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1)to introd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Political Speeches; 2) elaborate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n the basis of Lakoff and Johnson’s great work Metaphors We Live By;3)Take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alyze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used and relevant functions in his Political Speech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metaphors in political speeches systematically and reveal how metaphors work in the political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phors, this research can help people know the American politics and understand its culture. Key words: Political Speeches; Conceptual Metaphors; Application 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概念隐喻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使用,指出概念隐喻在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中发挥的重要角色,本文旨在:1)简要介绍概念隐喻与政治演讲之间的关系;2)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来阐述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3)以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作为背景材料,分析其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以及这些隐喻对其演讲的辅助作用.本文试图对所选语料中的隐喻进行系统研究,揭示隐喻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特殊作用,并且通过分析隐喻,帮助人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和文化. 关键词: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应用

个人品德准则

个人品德准则 个人品德建构,既受社会公德环境这一外在因素影响,又受自我修养的内在因素的双重约束,要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结合,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紧随时代变化,注重“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自觉的品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品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品德感情的充分表达,对社会公德规范的执着践履。个人品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品德需要;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人品德构建的机制;良心和人格是个人品德建构的结果;个人品德建构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在新时期个人品德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社会调控和自我调控是个人品德建构的两大主要途径。两者相互依存和作用,社会公德调控是促使个人品德建构的外在性因素,自我修养则是个人品德建构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 从社会调控方面讲,个人品德建构的基础是社会荣辱观。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人品德建构发生机制过程,成为品德认知价值构成、品德行为情感体验、品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动力合成个人品德建构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人品德建构的鲜明

标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品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良好的品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品德主体,在健全自身品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品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品德生活,努力趋向完美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个人品德建构提供良好的品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品德判断和品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品德行为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可能实现个人品德建构。 个人品德建构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主要措施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德精神、建立品德奉献与品德回报的机制和从多渠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品德体系以及汲取传统品德的合理成分。 品德不同于其他社会要素,品德的发展不是放任,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加以控制和调节的结果。经济转型时期的品德调节,更需要诸社会力量介入。因而,要加强调控主体,即各级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品德调控的主动性,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协调功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加强伦理品德建设,抑恶扬善。 品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所以应首先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个人在品德意识、品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品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

#愤怒的概念隐喻

“愤怒”习语与概念隐喻 “愤怒”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人人都有伤心动怒的时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情感比较抽象,我们在表达时往往借助于其它具体的手段。例如,在表达生气时,人们除了直接说“I am angry”外,还可以运用“do a slow burn”“blow one’s top”等隐喻形式。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它常常根据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下面就对表“愤怒”的英语习语进行分析。 (一)“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根据Lakoff & K?vecses 的理解,生理效果的文化模型,尤其是强调“热量”的部分,构成了阐述愤怒的最为普遍的基础,即“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这一核心隐喻又可分为将“热”使用于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两类。在英语中,当中心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 ;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液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液体”(Anger is the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首先,我们来看“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这一中心概念隐喻,与此概念隐喻相关的英语习语有: (1)He gets very hot under the collar if people disagree with him. 别人要是和他有分歧,他就很生气。① (2)Dad gets all hot and bothered if someone parks in his parking space. 如果有人把车停在爸爸的车位上,他就变得焦躁不安。 (3)I tried to be patient with her, but she was so irritating in that meeting. I just lost my cool. 我对他尽量忍耐,可是在那次会上她实在太恼人了,我不禁心头起火。 在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中,“热”是源域,“愤怒”是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对应是以隐喻概念或实体性对应为基础的。人们通过这一概念隐喻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愤怒”。 其次,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在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有: (4)It makes me do a slow burn when it takes longer to check out at the grocery store than it took to shop. 在小杂货店交钱花的时间比购物花的时间都要长,让我渐渐有些生气。 (5)The bishop was breathing fire over the press release. 主教对几天前的新闻发布恼火万方。(6)It was only a suggestion, Rob. There is no need to blow a fuse. 这只不过是个建议而已,犯不上大发雷霆。 上文(4)、(5)、(6)中的三个习语的语义都是“愤怒”,这里是用源域“fire”来理解目标域“anger”,即“anger”的语义产生来源于“fire”的概念含义。 最后,我们来看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使用于液体时的情形。人们常用容器这一实体来表达情感,容器这个概念经验的形成,是人们自出生起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通常把自己的躯体理解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承载着喜怒哀惧。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于液体时,它与概念隐喻“身体是情感的容器”(The body is a container for the emotions)结合便产生了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的液体”(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此时,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就有: (7)When I saw the rude way she talked to him it made my blood boil. 我看到她对他说话时的那种粗野态度,不禁火冒三丈。 (8)Public anger reached boiling point when troops were called in to control protesters. 当军警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行为选择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行为选择 孙天一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编辑200801413040)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已经成为个人性格要素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行为主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对行为自觉认识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注重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和促进道德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品质问题在伦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的构建﹑道德教育系统的形成﹑道德评价活动的进行﹑道德修养的践履,其最终目的不外乎是要使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人内在的自觉道德意识,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品质。正由于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崇高道德境界的形成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因而它在伦理学体系中的独特性地位为历代伦理学家所重视,并愈来愈引起当今人们的关注。 一、道德品质的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已经成为个人性格要素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同时,它也是人的稳定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比较一贯的心理性格特点”。道德品质直接表现出社会普遍道德要求和人的独特个性的结合,体现出个人的鲜明意志,所以,道德品质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刻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面貌。 一般说来,道德品质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道德品质不仅指凝结在个人性格要素中的主观心理意识,而且还包括道德行为的稳定性特征。人们若想具有某种道德品质,不仅要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所认识和理解,而且必须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并在不断重复的活动中养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使外在的行为规范变成自身的内在需要,这样道德品质才能得以形成。 第二,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意志的结晶。人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习惯或习性,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的过程,是审慎的凭借意志的选择而得的习性,它不是自然形成的一般生活习惯,更不是“兴趣”“﹑感情”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行为的每一场合和每一时期,都能凭借一定的判断和选择,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与行为的结果,是一个人自觉意志的凝结。 第三,道德品质和道德原则规范相依相成。有什么样的品质,就有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样的原则,就有其相对应的品质。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弗兰克纳所说,每一种原则都有一种名称之相同的道德品质相对应,它具有符合该原则的行为表现的倾向和意图;而对于一种好的道德品质来讲,都有一个原则规定体现该原则本身的那类行动。原则和品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分离,都会成为“无力量的原则”或“无原则的力量”,导致道理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要求与道德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激、诚实与虚伪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考试考核办法: 1.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学生参与(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占20%; (2)期中小论文一篇占20%;根据讲授专题题目自拟,写出你的体会、心得,或真实的感受。也可以对本课程提出建议或意见等。字数约1500字左右。(3)期末考试占60%。 (4)5次无故旷课者该课成绩为零分。 2.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同学可以带听课笔记、教材和参考书。 试卷一 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考试试题 2003级秋学期满分60分 院系姓名学号联系电话 课程班号考试地点主管教师 第一部分所有考生必答题目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请举例阐述。(15分) 2.联系课堂讲授,谈谈你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可能遇到的灾难,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15分) 第二部分各考生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地点及主管教师的姓名分别必答题目 祖嘉合、秦维红老师教学组,主管: 3号班(上课时间周四5、6节理教103) 4号班(上课时间周四7、8节理教103) 6号班(上课时间周五3、4节理教201) 11号班(上课时间周三3、4节理教103) 3.结合课堂讲授,简述你对优良学风和校风的认识。(10分) 4.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平等交往原则的理解。(10分) 5.简述道德品质及其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10分) 李毅红、杨柳新老师教学组,主管: 5号班(上课时间周五1、2节理教201) 10号班(上课时间周三3、4节理教201) 3.你认为新世纪北大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结合你在北大的生活体验,谈谈如何做一

个真正的“北大人”?(10分) 4.某大学有一种荣誉制度,这就是没有监考,学生自己保证对考试负责。你对此有何感想?(10分) 5.你认为大学生在交友和恋爱方面有哪些基本的道德要求?并适当加以说明。(10分) 程立显老师教学组,主管:1号班(上课时间周四5、6节理教201) 2号班(上课时间周四7、8节理教201) 3.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谈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0分) 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有哪些基本原则?你认为哪条道德原则最重要?为什么?(10分) 5.联系大学生活,谈谈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规范。(10分) 马正勇老师教学组,主管:8号班(上课时间周三5、6节理教201) 9号班(上课时间周四5、6节理教105) 3.达尔文说:“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眼里,友情是至高无尚的,请阐述大学生应该如何获取和维系友谊。(10分) 4.近来有一句流行语:“我平庸,我快乐”,因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对此如何分析评论?(10分) 5.你对“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爱情观是否赞成,并阐述理由。(10分) 沈千帆老师教学组,主管:7号班(上课时间周二5、6节理教201) 3.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的感想。(10分) 4.请就现阶段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你的看法。(10分) 5.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认识。(10分) 郭瑛老师教学组,主管:电子学系(上课时间周三7、8节) 3.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评析本宿舍或本系大一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现状。(10分) 4.结合人生体验说说道德在人生中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公德、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13分) 5.结合自己参与的一次教学活动,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7分)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 1、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2、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考试(85分)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考试(85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 1. 以下是享乐主义的典型表现的是 ()。 (A)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C) 今朝有酒今朝醉 (D) 有钱能使鬼推磨 [分值: 2. 职业工作者认识到无论哪种职业, 都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 贱之分,可以笼统地称为职业工作 者树立了正确的()。 (A) 科学发展观 (B) 社会观 (C) 人生观 (D) 职业观 [分值:

3. 人生的基本内容决定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活过程,概括地说,人生的基本内容是()。 (A) 物质生活 (B) 精神生活 (C)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D) 以上都不是 [分值: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其中被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的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 (D)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分值: 5.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良好道德风尚与()的进一步

(A) 和谐社会 (B) 和谐氛围 (C) 和谐人际关系 (D) 和谐发展 [分值: 6. 价值观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这三 个要素中价值观最低层次的要素 是()。 (A) 价值观念 (B) 价值心理 (C) 价值认识 (D) 价值评价标准 [分值: 7. 以下关系中,不属于中国封建社会 的“五伦”关系的是()。 (A) 父子 (B) 君臣

(C) 主客 (D) 朋友 [分值: 8.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选择道德行为 的直接推动力量是(),它一旦形 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 道德行为。 (A) 职业道德情感 (B) 职业道德认识 (C) 职业道德意志 (D) 职业道德修养 [分值: 9. 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 础的是()。 (A) 马克思主义思想 (B)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 八荣八耻

概念隐喻的资料爽

最好把这文档先看完,对你们应该有好处 爽的任务:你去找方位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然后从认知角度、语用学角度、文化角度、修辞角度等分析要把政治语篇中有隐喻的你要分析的那句摘抄下来到星期六为止做完 每个人所查文献不得少于10篇(包括著作),附在文献综述的后面。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每位小组成员可以选取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的一个视角,查阅相关资料,写文献综述,并运用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某一特定概念隐喻的中英差异。工作语言:英语。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 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 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 口”,“脚注”等。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 等等。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 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 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 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 low/high spirit Fall into depression 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在诗歌中的应用 ——以《吉檀迦利》第94首中的隐喻分析为例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认为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 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以泰戈尔《吉檀迦利》第94首诗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为例,让读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 【关键词】概念隐喻诗歌隐喻认知语言学 引言 随着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隐喻打破了传统修辞学的观念,上升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成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分析技巧。诗歌是我们常见文本形式之一,诗歌的创作离不开隐喻的运用,因为诗人为了创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深刻的内涵,总是会运用隐喻这一方法。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泰戈尔《吉檀迦利》诗的第94首诗歌中的隐喻现象,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 一、什么是概念隐喻 传统的隐喻理论大多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认为是语言层面的非正常现象。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摒弃了传统隐喻的研究理论,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综合Lakoff和Johnson的著作和李福印、张敏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他们对隐喻的看法和研究成果概括为概念隐喻理论。 1、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数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和界定的。 2、隐喻的工作机制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跨概念域的映射是不对称的,是部分的。每一种映射都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一系列固定的本体对应。一旦那些固定的对应被激活,映射可以把源域的推理模式投射到目标域中的推理模式上去。

道德概述

第一章道德概述 第一节道德的含义和特征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也称道德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的三层含义: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思想关系 (道德的矛盾和斗争在经济关系的变革中逐步实现质与量的变化) 2.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3.道德是社会中各种道德现象的总和 道德的特点: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文艺、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 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和动态体系)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2.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能动作用 (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3. 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选择:(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第一,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的变化并不同步,不是亦步亦趋;第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还体现在它相对独立地直接同上层建筑和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和作用;第三,道德相对独立性的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4. 道德具有阶级性 (表现在:第一,不同阶级对于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道德标准是不同的;第二,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居于被统治地位的道德;第三,经济利益上对立的阶级在道德上也是对立的) 5. 道德具有多层次性 (主要体现在同一时代的道德体系中,体现在社会道德、阶级道德、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6. 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领域,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集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等) 第二节道德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道德的作用: 1.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先进道德对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促进作用;3.道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4.道德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作用方式的基本特征: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是以“教化”为手段,以人们内心对道德内容的认同或部分认同为前提的,即便是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外部压力也不具有强制性。 第三节道德观的历史沿革 互助、平等是原始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 正义是原始人的基本道德观念 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第二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24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 社会主义道德是从人民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反映人名的根本利益。 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人民完整利益的根本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最高规范和准则,居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位置) 2.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决定的 (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3. 社会主义道德是唯物史观的必然结论 (社会主义道德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基础上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其必然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必然体现。总之,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不联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本质和精神实质)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P2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1.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所必须做出的历史选择; 2.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有利于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应弘扬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P28 1.集体主义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2.集体主义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孙启耀杨珺 (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及其普遍性,进而对非语言现象---图片中的概念隐喻作了分析解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得以发挥。这也证明了人类思维的确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意义不仅以语言的方式传递,而且在非语言现象—图片中也有概念隐喻意义传递的现象。 关键词:概念隐喻;图片;传递 1.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有关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转喻进行再研究的文章俯拾即是。如果说前些年隐喻类文章大多围绕隐喻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的话,而在最近两三年,隐喻研究趋向于研究隐喻和其他理论等结合。范文芳(2007;朱永生(2006 )等在语法隐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廖美珍(2007 )研究了语篇隐喻,刘乃实(2007 )把隐喻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蓝纯(2003)对空间隐喻进行了研究,汪少华分别对伦理概念(2007)和时间概念(2006)中的隐喻分析研究;张祝祥(2007 )对颜色隐喻加以论述,陈家旭(2007 )分析了情感隐喻。以上对隐喻的研究属于语言层面,而对非语言层面的概念隐喻意义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发现一些非语言现象诸如艺术、广告、宣传画中隐喻的研究还未见有论述,本文拟从概念隐喻入手,对图片中所包含的概念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 2.概念隐喻理论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是两个相似物体之间的比喻。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形成的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但渗透于语言中,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人们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都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即为概念隐喻或隐喻概念(1980:3)。概念隐喻涉及两个基本要素:源域和目标域。人们倾向于用比较具体的概念(源域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即目标域),从而形成隐喻理解。然而,以往有关概念隐喻的讨论都是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人们对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意义的的传递与理解是否与语言中隐喻的理解是一致的?本文试图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所谓道德品质就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所谓道德品质就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表现为: 1.正直无私。就是公正无偏,公而无私。即为人处世公道正派,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无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高贵品质。无私的品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公而无私、因公弃私,绝不因私害公或损公肥私。 2.忠诚守信。这意味着对国家与人民、对理想与事业、对职务与工作忠贞不贰,尽心尽职;也意味着诚实无妄、诚信无欺、实实在在地做人,尽心尽力地做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3.仁爱互助。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4.勇敢进取。是指为了真理和正义,无所畏惧。勇敢进取意味着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具有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味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永远迸步。 5.敬业好学。是指热爱和崇敬自己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地钻研、学习专业技术。敬业好学意味着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热爱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业务、技术、学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6.勤劳节俭。是指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财富,合理地使用能源和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 7.谦虚谨慎。谦虚也包括谦逊,意味着虚心好学,永不自满,不盛气凌人,不高傲自大;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人格,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等态度。谨慎意味着认真仔细,谨言慎行,合理地调控自身的欲望、情感、情绪、爱好、习惯等,不浮躁,不草率,不马虎,不放纵。 8.遵纪守法。是指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和维护所在党团组织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和维护自己所在机关、团体、部门、企业和单位等的一切规范性决定和纪律,同时还有遵守和维护自己生活所处空间各个场所的规定、纪律和要求,使个人言行符合法制要求和纪律规定。 9.文明礼貌。是指个人的言行要合乎科学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行为端庄,举止文雅,合乎道德规范。 现代化企业员工的素质: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对于分给自己的任务,把它当作一件极为重要事情,分清分量,按时做好。工作就是责任。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做到更好。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